刘姥姥进大观园笑的赏析

2024-09-28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的赏析(共6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的赏析 篇1

刘姥姥进大观园续写

刘姥姥带着贾府众人给的财物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她没想到这阔气的府里大小姐们都这样大方,她和板儿走在回家的路上,提着一大袋银子,板儿说:“我们家富了,不如打个马车如何?”刘姥姥说:“不好不好!如果被马车夫知道我们发了横财,把我们打劫了就得不偿失了。”就这样,他们走到了天黑才回到家。

一回到家他们就把门关好,像做小偷似的就把银子放到米缸中。然后就开始了他们的消费宏图大志,第二天他们给自己买了好几件富丽堂皇的衣服、置办了几个大宅子、雇了几个丫鬟。板儿当上了小少爷,过着皇子般的生活,每天都会有一个大厨为他们做饭,每天都吃着大鱼大肉。冬天喝的是热茶,夏天喝的是从北方运来的冰泡着的酸梅汤,滋润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他们忘记了劳动,几乎再没有下过田。米缸里的银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天一天地减少,眼瞅着已经不到四分之一了,然而他并没有节制,反而过起了更奢侈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米缸空了,他们才发现不知不觉还欠了一大笔钱。他们只好想着重操旧业,先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家里的地早已经被另一个富商买走了,刘姥姥早已经习惯了富丽堂皇的生活,经不起风雨的折磨,自尽了,板儿也流落街头,无依无靠。

唉,都是横财惹得祸!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的赏析 篇2

狂欢化理论是原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拉伯雷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时提出的。狂欢的概念源于欧洲的狂欢节,可追溯到人类原始制度和原始思维的深刻根源。巴赫金把“包括一切狂欢节的庆贺、仪式、形式”统称为“狂欢”。但是随着巴赫金理论的发展和深化,狂欢的概念已经不拘泥于欧洲的狂欢节中,而延伸到更广泛的狂欢化世界感受。狂欢化具有丰富繁杂的象征意义,接下来本文将以狂欢化的特点分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并探究其内在意蕴。

(一)全民性

全民性是狂欢化的核心特征,巴赫金说:“在狂欢节上,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而且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其中,因为从其观念上说,它是全民的”。在狂欢节中,每个人都融入到其中,按照狂欢节自由的规律生活,参与到颠覆性的更新状态中。

这种全民性特征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的宴饮上有独特的表现。刘姥姥用自己的本色在大观园主演了高潮迭起的喜剧,给大观园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开怀畅笑”。尤其刘姥姥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再加上颇具滑稽意味的表情动作“鼓着腮不语”更是将这场喜剧推向高潮。全场“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上至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下至丫鬟,“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活生生一幅“群笑图”。巴赫金的狂欢节所依托的场所是“广场”,而此时,广场的作用被投射至“大观园”这一空间中。在这场喜剧中,所有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人们不再像平常一般紧张,拘束,充满着心灵的快乐和激情。

(二)仪式性

狂欢节在外在形式上也具备相应的特点,即仪式性,“中世纪的狂欢节是由更古老的诙谐性仪式数千年的发展所酝酿的,在它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狂欢节的形式和象征的特殊语言”。这种仪式性的主要表现是“打诨式的加冕和脱冕”。

刘姥姥第二次大观园之行也经历了加冕仪式。怡红院是大观园的中心,一般人绝对没有机会进入,而刘姥姥不仅进了怡红院,还醉卧在宝玉的床上,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篡位和象征性的加冕。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刘姥姥取代了女儿世界中原有的中心人物贾宝玉,她以与宝玉全然不同的视角“观照”大观园,又与宝玉承担着相同的“怡红”功能,给大观园女儿们带来欢声笑语。“一些红学研究者称宝玉为假石头,宝钗为真石头,比较前二者,刘姥姥也许可以称之为一块“自然”之石。……刘姥姥称之为石,没有“玉之顽劣”,没有“钗之冷酷”,却有着石一样硬朗的外在体格,石一样内在的坚贞朴实”。

(三)等级消失

“与官方节日相对,狂欢节仿佛是庆贺暂时摆脱占统治地位的真理和现有的制度,庆贺暂时取消一切等级关系、特权、规范和禁令”。狂欢节提供了颠覆等级关系的乌托邦空间,日常秩序被打乱,人们相互间随便而亲昵地接触,从等级关系中解脱出来。

刘姥姥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农妇,但却意外地受到了“欣赏”和“优待”,成为大观园中最受欢迎的人。在宴饮中,“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刘姥姥和贾母平起平坐,这在日常等级森严的大观园中是无法想象的。从身份而言,在大观园中元妃是最尊贵的客人,刘姥姥则是最微贱的。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伴随的是泣声阵阵,相互之间“垂泪无言”。而刘姥姥游园带来的则是不绝于耳的欢笑声。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而酒时而茶,时而歌声,时而笑声,她给大观园带来的快乐,是无论如何尊贵的人都难以企及的。

(四)插科打诨

狂欢节背离日常生活秩序,其最重要的手段便是插科打诨。由插科打诨带来的是笑声,无论是尖刻嘲讽的笑,还是无情痛斥的笑,无论是由衷赞美的笑,还是自我解嘲的笑,都可以通过插科打诨的形式来获得。巴赫金说:“这种笑是双重的: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否定又肯定,既埋葬又再生”。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即是一场由插科打诨带来笑声阵阵的喜剧。这场喜剧以刘姥姥满头插花和其“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的对词为开幕,引来第一次笑声。走进潇湘馆,刘姥姥“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晒滑了,咕咚一跤跌倒”又引得“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这场喜剧的高潮是刘姥姥喝酒前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自嘲,写尽各人的笑姿。就连还泪的绛珠仙子林黛玉也“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之后玩牙牌令时,刘姥姥的“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又引来一个笑的热浪。此后姥姥用木头杯喝酒,谈茄子的味道,夸城里雀儿的尊贵,一次次引来夫人小姐的大笑。直到姥姥把“省亲别墅的牌坊”认作“玉皇宫殿”跪下磕头,这是笑的一个“大收煞”——“众人笑的拍手打掌”。姥姥去解手,而后醉卧怡红院,这场笑的喜剧才终于落下帷幕。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融合了狂欢化的四大主要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狂欢化叙事。但是当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借鉴并且移植到《红楼梦》的文本研究中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变异?认真观照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的狂欢场景,并且探索其狂欢的源头,我们会发现,这种狂欢化只是源于陌生化效果,带着现实深刻的烙印,其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日常生活的等级秩序。因此,这种狂欢是不彻底的,是戴着镣铐的。

“在狂欢节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人的行为、姿态、语言,从在非狂欢节生活里完全左右着人们一切的种种等级地位中解放出来”,因此,狂欢节是对等级关系的解构。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等级关系确实暂时消失了,但双方的刻意嘲弄和有意逢迎却表明这种等级的暂时消失只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等级关系。

凤姐和鸳鸯等人对刘姥姥刻意嘲弄,是因为刘姥姥的乡下人身份。作为身处豪华世家的凤姐等人,她们打心眼里瞧不起乡野村妇,因此,便以取笑刘姥姥为乐。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取悦贾母。首先是“凤姐儿见贾母喜欢”所以才留下刘姥姥,而饭前鸳鸯则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便和凤姐商定了取笑刘姥姥以此逗乐,目的都是为了博得位居金陵宝塔十三层金顶的贾母一笑。

而相对应的,刘姥姥也是有意逢迎。“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她所编述的标致女孩抽柴和九十高龄老奶奶吃斋念佛的故事都是有意投宝玉和贾母之所好。清末徐瀛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和,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其实刘姥姥心里都明白,她在宴饮上是故意出丑,配合着凤姐等逗乐,从她后面所说的“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中就可知刘姥姥并非愚昧。只不过她也乐得充当“女篾片”,粉墨登场,见庙烧香,博得大家的欢笑,结果不但大吃大喝,酒足饭饱,还得到许多礼物的恩赐,满载而归。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篇3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条分缕析】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经典的片段,其中对于人物的笑的描写尤为精彩。作者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笑容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描写。

史湘云是个性格豪放的姑娘,她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茶都喷出来,这个描写显得很自然。林黛玉是个娇弱的病美人,她的笑和“女汉子”史湘云不同,连气都笑岔了,上气不接下气,趴在桌子上叫“哎哟”,娇弱的体态被凸显出来。对于闲杂人等,作者选择了略写,显得详略得当。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楼梦》;把握经典篇章情节、人物性格及反映的社会生活。

过程与方法:多读研读,从概括内容入手把握情节、从描写中解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人物性格中体会不慕虚荣,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结构内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人物各种不同的笑,赏析这场“笑剧”的用意,和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基础部分储备:

1、词语:霑zhn 逛guàng 蓼溆lioxù 戗金qiàng 纤细xin 李纨wán

丫鬟hun 麈尾zh 奢华sh 鸳鸯yunyng 楞léng 砒霜pí

筵席yàn 发怔zhèng2、释词:调停:安排处理。怪道:难怪,怪不得。

一径:径直。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且得一个儿:弄一个来吃。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概括段意:

1段: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有点少见多怪)

2段:无意乘舟前,凤姐请示早饭哪里摆。

3段:探春处摆饭桌,鸳鸯提议取笑刘姥姥。

4段:席前凤姐与鸳鸯以讲规矩为由,为刘姥姥设套。

5段:调停饭桌人员身份,刘姥姥做好被捉弄的准备。

6段:凤姐为捉弄刘姥姥,故意为她准备了沉甸甸的筷子和一碗鸽子蛋。

7段:刘姥姥按鸳鸯教的规矩讲了几句话,令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8、9段:刘姥姥夹鸽子蛋闹出的笑话。

10段:贾母让人换筷子替刘姥姥解围。

11段:刘姥姥甘当笑料,鸳鸯、凤姐赔不是。

2、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01-03:鸳鸯、凤姐商量席间如何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04-09:刘姥姥席间被取笑的滑稽场面,令众人大笑。

第三部分10-11:鸳鸯、凤姐道歉;刘姥姥道出原委,甘被取笑,讨贾母欢喜。

三、问题解析:

1、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2、事件要素:

时间:早上

地点:贾府秋爽斋的晓翠堂

人物:刘姥姥、凤姐、鸳鸯等

起因:凤姐、鸳鸯合谋取笑刘姥姥

经过:刘姥姥为讨老太太欢喜,也为了讨生活,故意出洋相。

结局:凤姐、鸳鸯赔不是。

3、人物形象简析:

1)刘姥姥:

1段语言描写既符合刘姥姥这个农家妇女见识短浅,看到大宅子、大柜子后的惊喜,也表现了她憨厚风趣、精通世故的个性。

5段一句“姑娘放心”表明刘姥姥心知肚明,胸有成竹。

6段“叉巴子,比铁锹沉,拿不动”表现了刘姥姥语言符合农妇身份的机灵特点,夸张的`话里道出了贾府的富庶与奢华,也表现了刘姥姥的风趣、幽默。

7段“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母猪不抬头”体现了农妇的粗俗、风趣。

……不言发怔的举动正遂了凤姐、鸳鸯的捉弄之意。

8段:“鸡俊蛋巧蛋俊…”见得刘姥姥口齿伶俐,熟通世故,故意逗乐的活宝形象。

9段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准确的、也真实的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滑稽窘态,既小心翼翼,又憨态可掬;真实的表现了刘姥姥作为个体,善于言谈、聪明伶俐、诙谐幽默的一面,也体现了作为农妇讨生活时,自卑、怯懦、无奈的一面。

10段“金的银的……砒霜、毒死”等句侧面写出了贾府生活的奢侈,也暗示了农妇刘姥姥看到如此美味的饿象馋象,吃不到这样好的佳肴,毒死也心甘。

11段“爱这行事,礼出大家,哪里话,哄老太太……”这些句子,道出所谓圈套的真相,既真又假。还是刘姥姥精通人间世故,既讨了生活,又讨了老太太欢喜,更契合了凤姐、鸳鸯意,可谓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总之,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于刘姥姥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事物,当然处处透露著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她俗虽俗,却俗的可爱。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 ……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的方便和舒适;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4、7段“笑”剧过程中不同人物各种“笑”简析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刘姥姥进大观园作文

2.刘姥姥进大观园作文1000字

3.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

4.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5.读《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园》有感

6.刘姥姥进大观园阅读理解附答案

7.教学设计《倾听心灵》教学设计

8.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 篇5

[例]说着,她在前面引路,进了那洋楼下,就引到一个客厅去。这里陈设得极华丽,两个相连的客厅,一边是紫檀雕花的家具,配着古董;一边却是西洋陈设,和绒面沙发。简直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出神了

比喻由于看到新奇事物精神过度集中而发呆。

[例]憨老汉下了火车,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看着天津卫劝业场马路两边红红绿绿的霓虹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出神了。

相关的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新鲜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出神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长长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

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

刘姥姥进大观园――走马观花

刘姥姥坐席――出洋相()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攀关系,要钱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的赏析 篇6

凤姐见刘姥姥可怜,赏了她二十两银子。第二年秋天,刘姥姥为了报答凤姐的恩情,带着自家产的瓜果蔬菜又来到了贾府。

贾母见了刘姥姥很高兴,就决定带她去大观园玩玩。刘姥姥一走进大观园就呆住了——大观园里的景色比画上的还要美!她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啧啧称赞。

贾母在众人的陪同下,带刘姥姥来到了元妃省亲的别墅。可刘姥姥错把别墅认成大庙,跪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引得众人大笑起来。

走着走着,刘姥姥突然觉得肚子痛,急忙去找茅房。可是,刘姥姥从茅房出来后却迷路了。她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穿着漂亮的姑娘,连忙走过去问路。谁知,她伸手一碰,发现这活灵活现的人竟然是画上的。

后人由此总结出“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这一歇后语,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释义

上一篇:平安夜发的短信下一篇:不乱扔垃圾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