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2024-08-30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篇1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先写孔子决意拜师,接着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详细描写了二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最后写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学生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描写孔子和老子时,对孔子的描写比较具体,因此对“孔子的品行”应做重点梳理。在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以“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展开教学,深入品悟。“老子的品行”强调整体感受,点到即可。最后以北京奥运会迎宾语拓展孔子名言,进一步感受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会人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名言分享,揭示课题

1、老师有一则名言与大家分享。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导生齐读。

关于这则名言,你又知道哪些?

(学生可能会从含义、《论语》、孔子等方面交流)

2、师相机补充,揭示课题。(注意“拜”字,右边是四横一竖。)

【名言导入,激发积累兴趣,名言结束,拓展积累运用,前后照应,整堂课显得有始有终。】(二)探究分享,检查学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词语:

出示: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传授 止境 佩服 品行

同桌互查,互帮互助。

个别检查,纠正字音。重点处理:

“远近闻名”(闻名——有名、出名、著名)

“风尘仆仆”(“仆”读二声,小土为尘,小做字头不带钩)师范写“尘”,生练写。

【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习惯和方法。对于有创新的方法,教师要表扬鼓励。】

3、通过读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怕吃苦,有礼,谦虚,好学,知识渊博,远近闻名„„)【这是对人物的整体感受与概括,目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学习层次,以便进一步开展教学。】(三)读悟分享,体会品行

1、孔子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2、自由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怎样说,说什么,在听说互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

3、全班交流:

①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会从“孔子走了很长时间”、“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等方面回答)

【对于这些体会,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评价,由浅入深,这是学习的规律。“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陌生的成语,让学生读来费解,体会显然浅薄,这时就需要教师搭一台阶,设计铺垫性的问题或创设情景加以引导。】

预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没有火车、汽车,没有铁路、公路,这上千里的路,孔子是怎样去的? 生:一步一步走去的。

【这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路上,再利用音乐,创设对应的情感基调,让课堂进入情景。】

师: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这一走,就是数个月后,想一想,这一路,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了赶时间,他又会怎样做? 生:白天赶路,晚上借着月光还赶路。生:太阳火辣辣的,晒得满头大汗也不歇歇。生:刮风下雨,他也不停下。„„

【通过联想,孔子不怕吃苦的形象逐渐丰满了。】 针对回答情况,教师顺势引导。

师: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黑夜白天,饿了就——(边走边吃),走累了——(就歇上一会儿,继续赶路),这就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带着感受再来读。

师: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日落黄昏,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生齐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不论是平坦的马路,还是荆棘丛生的小道,我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生再读)

师:这时候,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不怕苦,不怕累。)概括板书:不怕吃苦

师:他这样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是为了什么? 生:拜师求学。

【这是对孔子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孔子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体会到了孔子求知若渴的心理。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让他克服了眼前的困难。】

再读这句话就多了一份崇敬之情。②交流对话部分:

三言两语,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有礼貌,尊敬老师)概括板书:彬彬有礼

师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疑问语气。从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孔子的礼貌,结合语境理解“纳闷”、“风尘仆仆”两个词的意思。师:他在纳闷什么?

生:这个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

师:孔子一路奔波,没有休息,一走就是几个月,这时看上去会怎样? 生:疲劳、很累

师:这就是——风尘仆仆。

【正是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才成了风尘仆仆的样子,与前文又自然地连接上了。】

③句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一番话,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好学、谦虚)板书:谦虚好学

教师补充孔子当时的地位和成就。

【资料的填补,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为理解“学无止境”打下基础。】

你身边有没有如此好学的人?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的理解,可深可浅。

【教师要积极予以评价。】

小结: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学无止境。④过渡: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齐读。

4、浅谈老子:

【文中另一主要人物是老子,相对于孔子,文笔略显简单。让学生用品读孔子的方法,谈谈对老子的体会,感受人物形象即可。】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小结:此时的老子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听说孔子要来,仍然跑到城外去迎候,一个“迎候”,让你体会到什么?(老子有礼,知识渊博)

对照板书,总结引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拓展分享,深化品行

师: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2008北京奥运会,就特别选出了5句孔子名言,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迎接八方来宾。课件展示:奥运迎宾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和为贵。

师生齐读,掀起课堂高潮。

推荐阅读:《孔子学琴》《孔子和学生》

【学习这篇课文只是一个引领,推荐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子,丰富人物形象,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篇2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篇3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

1、谈话: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2、师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图片和资料,阅读资料袋。(重点交流《论语》,老师出示幻灯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三、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1、交流汇报搜集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谈一谈初步学习的体会。

3、师生评价。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课文后综合性学习(可以课后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继续学习

(出示幻灯片)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

二、深入研读   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 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多维评价(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的效果等)

三、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 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学而不厌

拜师                                                                            学无止境

老子--渊博、 迎候   、爱护晚辈  →诲人不倦

教学反思:

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 篇4

闻()()

等()()()

迎()()()

二、小书法家先说说写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写一写。

纳闷等候品行 风尘仆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奖励自己几张吧!

三、找朋友看看哪些词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确呢?查查字典吧!

佩服――()纳闷――()

拜见――()学问――()

连忙――()敬重――()

四、查查填填

等候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有名闻名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二、整体回顾,再读再悟

提问: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读出来。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再由老师引读。然后分小组演,推荐优秀小组在班上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开展读书汇报会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

五、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上一篇:澳大利亚导游词下一篇:icu进修护士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