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4-10-08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8篇)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1

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D.《理想国》

3.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4.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卢姆 D.施太伦

【解析】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清楚地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896年生,瑞士人,是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5.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的代表。A.直接功能(树立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功能)B.间接功能(道德教育、促进智力、强身健体功能)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解析】超越性功能,又叫“超美育”功能,超出了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如人生意趣和思想境界的追求。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科书

【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8.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教学 B.德育 C.管理 D.科研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9.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环节。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0.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解析】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的形式来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个人的言行,是影响个人和集体发展能一种巨大教育力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健康的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

11.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A.深入共感 B.鼓励表达 C.改变认知 D.行为契约

【解析】A、B两项属于侧重情感的方法,C项侧重改变认知,D项侧重训练行为。

12.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解析】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13.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4.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A.罗杰斯 B.沃恩 C.布洛克尔 D.马斯洛

【解析】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

15.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解析】班主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效果的表现。即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16.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A.基本性 B.基础性 C.有效性 D.范例性

【解析】原西德著名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首倡范例教学理论,其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解析】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

19.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A.信息功能 B.反馈功能 C.动机功能 D.强化功能

【解析】班杜拉认为,当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三重性的,即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20.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A.接受学习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21.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加涅 B.弗拉维尔 C.维果斯基 D.列昂捷夫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我们把元认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22.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安德森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解析】辛普森于l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具体包括: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23.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解析】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里德,他认为,图式是知识表征的一种单元,可以用来表征某种特定的一般程序、物体、概念或社会情景。

24.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群因素论 B.多重智力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智力三元论

【解析】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综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3)情景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25.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把一个人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IQ一100+15(X一M)/s。式中,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26.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A.潘菽 B.维果斯基 C.罗杰斯 D.马斯洛

【解析】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27.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解析】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经研究发现,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三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2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解析】廖世承教授,1924 年编撰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为中国这门学科最早的教科书。

29.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解析】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学习准备。

30.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解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可以把人类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发现学习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正确。理由: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错误。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8.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正确。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共同之处: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②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4.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2.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2

一、职业技术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

新时期以来, 我国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 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11 年。这次课程改革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德育教育为先, 德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

2.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3.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方式,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重视与时俱进, 各课程包含新思想、新动向、新成果。

5.从总体上控制学科总的内容量和难度, 使教学量和教学难度总体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

6.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联系。

二、从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体系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的调查结果归纳

1.统一性必然扼杀多元化。

2.减负不到位的情况客观存在。

3.创新教育走不出校园。

4.德育教育限制于书本。

5.素质教育无法与社会接轨。

6.能力培养被升学压力淡化。

三、调查研究对职业学校发展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启示

(一) 语文教学

语文、数学和英语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科目。在语文教学方面,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以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1.通过课堂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2.通过各类社团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其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3.通过各类活动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4.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得到写作素材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数学教学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1.通过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2.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应用数学知识, 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演绎推理能力。3.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的交流和活动, 用数学解决更多生活实际问题。

(三) 英语教学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具体有五个方面:1.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2.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资源搜集策略和进行学习资源共享的策略。3.语言技能: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几项基本技能。4.语言知识: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话题、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5.文化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和能力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四) 专业课教学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1.专业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通过各类活动和社团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所学到的技能独立解决问题, 并进行评价。2.方法目标:通过学会助理、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以及校内外活动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得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质量控制以及工作评价。3.社会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到企业进行交流、到岗位进行实习等, 使学生经历和构建起社会关系, 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处理公共关系能力和劳动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技术教育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有重要启示, 比如新课改后的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3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中学语文

一、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这门学科在我们上小学时就开始接触,而语言在我们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了,我们学会的语文知识越丰富,语言组织能力越强越就能够说一句完整的有深刻意义的话。同时语言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技巧,通过相应的技巧运用获取知识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获取、整理、表达等能力得到综合发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明显提高。

二、中学语文教学时常出现的问题

(1)学生参与度时好时坏,极不稳定。由于中学时期普遍实施大班教学,教室环境、课程设置等很少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且部分学生控制能力较差,教师进行知识教授的时候无法准确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也没能让学生在较为随意的课堂上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2)教师过多掌控课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控着课堂的进程,教学知识偏重理论,学生很难在严谨控制的课堂教学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等能力。(3)由于学生在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加上思维定式,导致在学习时常出现混乱的状态,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等都不能很好的发展。(4)在课堂限制中很多学生没能根据学习目标主动与同学、教师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表达能力等也没有得到训练。而且在他们的表述方面千差万别,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才能完成。

三、发展中学语文教学的措施

结合目前教学改革理念和新课标的现实要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想要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等方面继续突破,让学生掌握更多口语技能,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1.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元评价法,大胆改革课堂评估体系。在中学语文语言知识教学中可以制定目标,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用明确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语言知识学习。然后设计相应的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例如,教师针对李白大诗人的教学时,可以制定好作者生平事迹介绍、作者诗文大意等分析活动,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程度评定不同的等级,最后在学生都记住诗歌,学会表述其大意的时候给学生放一段电影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性奖励,可划分等级再发放奖学金鼓励学生。

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法,扩大中学语文语言知识信息在课上的影响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语言训练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在学生保持积极的兴趣下进行语言知识等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借助多媒体承载信息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很多中学语言知识融合在一起,把课堂外的信息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比如,在进行发音教学时,教师通过播放绕口令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或者个人口语比赛。这样学生就在很快乐的气氛中学会了口语表达的技巧,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3.采用反馈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问题和疑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提出疑问、探究知识的能力,当学生在课上提出了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和疑惑时,则表示他们对于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探索兴趣,其学习的目的也就树立起来了,进而爆发出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当学生认为教师没有重视他时,他的学习动力就会快速消退,直到消失。所以在中学语文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反馈教学法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而才能进行教学改革和进行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

4.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随意打压学生的好奇心,更不能体罚。在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则应该注意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亲自关心学生,包容学生。同时还要及时帮学生纠正错误,尽快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语言能力训练中尽可能帮助学生发展德行,让学生能和教师互相尊重。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提升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效果需要用灵活有效的多种教学法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使学生知识稳固,能力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强军.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的存在形态[J].现代教育,2007(10).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4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解析

一、单选题

1,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的。答 案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马斯洛

考 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免费资料中心,教师证考试免费视频 免费题库、幼师证、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小学中学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6科视频和题库资料完整。

2,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是()。答 案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学生成长档案袋 D,自述法

考 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学生成长档案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3,下面不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的是()。答 案 A,易变性

B,稳定性 C,可塑性 D,摇摆性

考 点:小学道德发展的特点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的是易变性、可塑性、摇摆性。

4,理性一情绪辅导法的基本理论是()。答 案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认知心理 D,精神分析

考 点:个性心理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认知心理是理性一情绪辅导法的基本理论。

5,把“小学堂”改为“小学校”的学制是()。答 案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考 点:小学教育的概述 分 值:2 分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壬子癸丑学制把“小学堂”改为“小学校”的学制。

6,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中。答 案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主主义与教育》

考 点:小学教育的概述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思维的抽象世界,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

7,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答 案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考 点: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8,学校组织机构中,负责全校的行政事务的机构是()。答 案 A,党支部

B,校长室 C,教导处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D,教务处

考 点:学校的组织机构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校长负责制,所以学校组织机构中,负责全校的行政事务的机构是校长室。

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答 案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考 点:教育学概述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0,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答 案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理性条件反射

考 点:认知过程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新生儿遇到冷空气就哭,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因此属于无条件反射。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11,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答 案 A,社会认知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知

考 点:认知过程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题干为社会认知的定义。

12,()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答 案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考 点:教学设计的概念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13,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答 案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考 点: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是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故选B。

14,组织策略属于()。答 案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考 点:学习策略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5,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答 案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 D,《实用教育学》

考 点:教育学概述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16,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答 案 A,课余活动

B,课外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考 点: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7,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答 案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考 点: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18,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答 案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组织形式 D,考试制度

考 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各科都实行了改革试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9,展会有校级和班级之分,校级晨会包括()。答 案 A,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B,专题讲话和少先队广播 C,升旗仪式和晨间谈话 D,晨间谈话和少先队广播

考 点:班级活动的概念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属于校级晨会。

2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答 案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考 点:教育概述 分 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分别是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在于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其他学说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特点。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四、简答题

1,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考 点: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分 值:1 分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文字解析:本题是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考查。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考 点:课外活动概述 分 值:1 分

正确答案: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国家不会也不应当像对待各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的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文字解析:本题是对课外活动内容的原则的考查。

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考 点:班级的概念 分 值:1 分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文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方面的知识。

五、综合题

【案例1】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1年年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如何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参考答案】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3)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它是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案例2】仔细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以下是小学班主任处理违规事件的一些实例: 作文500字:题为“老师,我有话对你说”,不能写成“检讨”。谈心里话:不愿写,就说5分钟,是坐着谈心或辩论,不是罚站认错。弥补损失:主动为集体做件好事,不是为班上扫地等等。剥夺权利:在一定时间内剥夺参加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接受帮助:讲理、激励、榜样、“约法三章”等。结合材料说明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的违规事件时应遵循的原则。【参考答案】

班级违规事件的处理即运用惩罚法进行处理,运用惩罚法的原则有:

(1)要有法可依。(2)态度要正确。(3)要有时效性。(4)要加强沟通。(5)要取得家长支持。(6)要形成群体氛围。

再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案例3】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袁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拔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公社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2)若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请你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环节。【参考答案】(1)写作特点:

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②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③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骏马、无限、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作者写景的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包含的意思。

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3)第一自然段教学环节:

免费学习地址: /live/jiaoshi

◆自读感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自读,独立思考 自读课文,给出自读要求: ①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③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引导学生共同学习

①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②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④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⑤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⑥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5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常用的记分法有____和等级制记分。A:标准分制 B:百分制 C:考查制

D:自我评价制

2、终身教育是__。A.古代教育的特点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C.近代教育的特点 D.现代教育的特点

3、我国于l986年第一次将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 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E:卢梭

5、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A:重新学习B:复习C:复述 D:注意

E:重视个别差异

6、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__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学生具有发展的()A:潜在性与现实性 B:潜在性与可塑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 D:可能性与可塑性

8、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教学要贯彻__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__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握住手里的东西 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D.玩弄手指

10、关于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B: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 C: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D: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 E:重视个别差异

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一环是()。A.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B.能忍受乏味清苦 C.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D.模糊个人利益得失

12、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____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14、人一般都偏好醒目的颜色。在婴幼儿眼里,红、黄都是醒目的颜色,这与成人相同;但与许多成人不同的是.黑、蓝和白色是不醒目的。市场上红、黄色为主的儿童玩具,比同样价格的黑、蓝和白色为主的玩具销量要大.以上信息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市场上黑、蓝和白色的成人服装比同样价格的红、黄色成人服装销量要大 B:市场上红、黄色为主的儿童服装,比同样价格的黑、蓝和白色为主的儿童服装销量要大

C:儿童玩具的销售状况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婴幼儿的喜好 D:颜色是婴幼儿选择玩具的唯一标准

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1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民族差异

1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E:重视个别差异

1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恰当的解释是__。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1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__。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形曲线关系

20、班会、晨会活动属于()A:日常性班级活动 B:竞赛性班级活动 C:工作性班级活动 D:阶段性班级活动

21、下列不是我国刺绣工艺中“四大名绣”的是__ A.苏绣 B.京绣 C.湘绣 D.蜀绣

22、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____,掩蔽作用越大。A:频率越接近B:强度越接近C:频率相差越大 D:音色相差越大

23、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24、儿童道德发展的公正阶段是在。(2009年浙江)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二、多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__。A.动作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2、教育的功能有__。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3、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几个阶段__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4、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____ A:培根 B:但丁 C:荷马

D:亚里士多德

5、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__。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6、青少年身心发展中的哪一条规律的存在,使得有缺陷的儿童接受教育具有可能__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7、探究—研讨法十分注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认识的不同特征,形成了突出的教学特点()

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8、一个反映19世纪晚期美国人民生活的剧本准备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是()A:坐汽车上班 B:乘飞机旅游 C:打电话聊天 D:在电灯下看书

9、__是让你把不熟悉的问题与你总能解决的熟悉问题相比较,用熟悉的解题方法来解决新问题。A.试误法 B.类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简化

10、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 A.群众性活动 B.竞赛活动 C.游戏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11、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__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__。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 A.引起学习的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4、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1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____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1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__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维纳

17、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8、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有__。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 D.命题思维 E.具体逻辑推理

19、根据鲍姆宁的研究结果,什么家庭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____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制约型

20、青年初期是世界观。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21、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

2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__。A.160 B.140 C.150 D.130

23、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__ A.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教育家及其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B.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3.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于()。A.1951年 B.1950年 C.1949年 D.1952年

4.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交流功能 B.创新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5.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影响学生个体,又通过教育学生个体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7.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赞可夫 D.布鲁纳

8.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属性。A.历史性 B.历史继承性 C.永恒性 D.质的规定性 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A.促进个体发展 B.影响政治发展 C.影响文化发展

D.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 11.认知策略是()。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 C.信息加工的策略 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 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时间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结合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15.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地说明了教学中()的重要性。

A.向学生传授知识 B.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C.双基教学 D.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6.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17.《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利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18.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A.杜威 B.赞科夫 C.布鲁纳 D.苏霍姆林斯基

19.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主要思想是()。

A.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

20.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目的的观点称为()。A.社会本位论 B.神学目的论 C.个人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21.主张“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任何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的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2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的发展过程。

23.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24.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进,没有负向的阻碍。25.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2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8.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29.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赫铁军是以260分的成绩进入学校的,他当然不够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之所以破例录取他,一是他的书法老师极力推荐,二是他的父母全不在身边,他一个人在高密读书。可不曾想到,第二周校园里就找不到赫铁军的影子了,原来他躲到一个书法训练班里写字去了。开学十几天,把他困在教室里,除了作业就是考试,一天不写字就手痒的他,怎么能受得了这种约束。有人提出不要他了,因为十几天的学习都不能忍受,要熬过漫长的三年高中生活,对他来说肯定是个神话。

一个喜欢写字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不喜欢学校,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校出了问题?我陷入了深思。当时学校的报告厅正在维修,大牌子需要请人题名,我想人选有了,就是这个赫铁军。我见过他的字,蛮像回事。报告厅的牌子挂上去了,草书中带着一点王羲之的风韵,谁见了都要问问作者,都以为这个赫铁军是一个书法家呢!实际上我们的行为不就是在创造书法家吗?这一招还真见效,小赫不逃学了。

然后我们让他牵头,组建了一个书法协会,把全校的书法爱好者组织起来,会长就是这赫铁军。同学们在一起,关注的事情也多起来。慢慢的小赫把目标锁定在中央美院,但是同时他也了解到,中央美院的文化课成绩不低。他开始找到老师们,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发愤图强。

内在的动力决定着人成长的速度。小赫就这样开始他自强不息的奋斗旅程,而且用他的变化感动着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三年以后,他果真考入了中央美院。但这个时候,人们反而不再震惊了。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并说明使用该德育原则的具体要求。31.材料:

王雪是初中三年级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做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末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没有考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试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的。

问题: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指出王雪期末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于哪一种因素,并指出这种因素在维纳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上的表现。

(2)分析王雪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3)如果你是王雪的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帮助她正确归因,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呢?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拉伊;B项《学记》是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C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答案】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学制改革。1951年10月,新中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包括幼儿园到大学四段六级的学制改革。

4.【答案】B。解析: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人们把已有的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文化得以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功能。

5.【答案】B。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6.【答案】C。解析:联觉也叫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能够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变化,或者表述为一个事物能同时引起两种感觉。题干中,刮竹子不仅引起了听觉还引起了温度觉的变化,所以答案为C。

7.【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

8.【答案】A。解析:历史性体现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不同点,历史继承性体现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相同点。9.【答案】D。解析: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0.【答案】B。解析: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11.【答案】C。

12.【答案】B。解析: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

13.【答案】C。解析:原始社会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一次结合,资本主义社会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二次结合。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思维的分类。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形象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15.【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话体现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另一方面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B项正确。

16.【答案】D。解析:夸美纽斯吸取前人的班级授课制思想的雏形(主要指昆体良的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并总结了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提出并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开现代班级授课制之先河。

17.【答案】A。解析:新课改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18.【答案】D。解析: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9.【答案】C。解析: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论述有力地指明了课堂教学师生二元重要参与要素在课堂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0.【答案】C。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21.【答案】C。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强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主张通过“内在奖励”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提倡发现法等。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要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其次,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再次,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这一规律也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23.【参考答案】

该说法不正确。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分组教学与班级授课制两者各有利弊,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单纯地说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过于片面。24.【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和作用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即消极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25.【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27.【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8.【参考答案】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29.【参考答案】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和学校教育。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和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中对赫铁军的教育主要体现的是德育中的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这一原则即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老师对赫铁军的表现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一分为二地对待赫铁军的表现,充分肯定了他的书法功底,并请他书写报告厅牌子上的题字,为他创造机会在学校创办书法协会,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了赫铁军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并促使他主动学习文化课,克服自己的短板。

(2)采用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31.【参考答案】

(1)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材料中王雪将没有考好的原因归为是比别人笨,也就是自己能力低,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归因。

(2)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材料中王雪总把数学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这样可能会形成对于数学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这对于她日后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

(3)①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因此,如果我是王雪的数学老师我会积极地对王雪的成绩的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她进行正确归因,防止她形成消极心理。②如果我是王雪的数学老师我会通过归因训练改变王雪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她的学习动机。因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会引导王雪进行努力归因,即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7

一、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

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知识接受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等。

1、学习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先导。在教学中的组织学习活动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内外的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和社会生活规范学习的活动中, 组织本人或集体进行学习的能力。它包括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 选择适宜学习方法的能力和自我考核、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在有意识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实践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同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步进行, 要同课内外学习实践相结合, 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逐步让方法自动化为习惯, 让习惯上升为能力。同时, 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使学校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估等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

所谓知识接受能力, 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 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听记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求知、求思、求解和讲究学法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有意识探索学法、培养学习能力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组织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智力技能的情境, 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讲, 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 同时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候, 在心理上与小学生有了实质性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因此, 在中学开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心理压力问题

目前, 学校课业任务繁重, 竞争激烈,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使得一些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有的学生甚至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考试前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 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 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其次是厌学情绪,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 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

2、青春期的情感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 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 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 情绪较为敏感, 易冲动, 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 如初恋的兴奋, 失恋的沮丧, 单恋的烦恼等。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 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 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 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 但也存在, 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此外, 还有一些青少年有恋亲倾向, 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 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

3、与师生、父母的关系问题

在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 过多干涉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与父母之间的问题, 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或是家庭关系不和而给学生造成心灵伤害, 有的是因为与父母吵架之后后悔而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 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是由于发现父母行为不良, 就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这样的父母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 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正确引导使学生健康发展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其中包括:知识理论课和活动训练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 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 这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活动课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 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 防患于未然。

其实, 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 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 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 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尤其要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 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家长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起着重要影响。家长除了在注意保持自身行为检点之外, 更要在平日里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 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引导, 必要时可将带其去咨询心理医生。

模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8

一、数学记忆及其特殊性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是人的听觉与视觉受到外部刺激作用而形成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它维持的时间极短。短时记忆又叫一分钟记忆,顾名思义它维持的时间约为一分钟,具有动态性、暂时性的特点,是通往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长时记忆是相对前两类而言的,它的信息储存时间较长甚至是终生的。由此三类可见,长时记忆是人们追求的,任何记忆方法都是为了延长记忆时间。

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条件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同学们在学习“等式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台称做例子,称取一定质量的物需要与之对应的砣,物的质量增或减同样需要砣进行相应的增或减,才能使台秤平衡。这个例子学生们几乎天天碰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情境:“噢,等式和台秤一样,左边加右边也加,左边减右边也减。”这样以来抽象思维几乎近于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深刻和准确了。由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单纯靠死记硬背很难,但如果理解了这类题型并归纳、总结,甚至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三、方法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

(一)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二)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器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如学习椭圆时,老师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看到椭圆的几何图形与实际椭圆区别以及椭圆的生成轨迹,从而使学生记住它的定义。“听”可以将一些知识变成顺口溜以提高记忆效果。在举“等式性质与台秤”例子时,我们同样可以将知识点编成一句话,便于学生记忆:等式性质像天平,同加同减不变型,同乘同除也可以,除数不含数字零。“动”是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既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在环境中能找到的材料,让学生亲手去试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老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课本重难点将练习分为基础达标、变式提升和综合拓展三个阶段,以基础练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拓展新试题,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四、数学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其次,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复习内容不宜过量。为得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老师应妥善安排教材进度。

上一篇:洗涤心灵大学军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春兰集团成功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