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叙事性散文

2024-05-16

感人的叙事性散文(共11篇)

感人的叙事性散文 篇1

感人叙事散文《感人的母爱》

家住平房,有一小院,一日在墙角树下看书,听得树旁柴草处有响动,看到一只大刺猬,于是呼妻儿来看,并将刺猬“请”出了院。

晚来看书,又听得树旁柴草处有响动,一拨落发现是一窝小刺猬,方明白,自己白日做了件“损”事,无情地将刺猬母子分离了,于是呼妻儿去找母刺猬。

墙外是一片很大的空地,凹凸不平,杂草丛生,中间还隔着一个水沟,旁边是一个很大的垃圾场,到那去找呢?墙很高,也很结实,水沟很深,也很脏,母刺猬是一定不会自己回来的,儿子只呼:快找,别把小刺猬饿着了,于是,一家人摸黑寻找,深一脚浅一脚的在一片垃圾地上徘徊,穿凉鞋,不能行走,换了雨鞋;手电不亮,妻子急的借了两把。

因一向认为刺猬“脏”,于是白日将刺猬“请”了老远老远,就以为自己“干净”了,没想到无意间自己做了大“损”事,于是怀着自责的心情,一边找一边想:这可怜的小动物可惜不会说话,而心里一定很着急。

于是找啊找!没想到的是,母刺猬竟然就在外墙角,正打洞,试图穿过厚厚的围墙,和小刺猬团聚,也不知他是怎么穿过臭水沟的,见得因用力打洞,脚掌已磨出血,于是一时我凝呆了,惊呀着母爱的伟大。

于是我强烈地自责起来,不该把这小生灵活生生的母子分开,于是我为了“赎”我的“罪”,开始百陪的呵护它们,让妻子上网查:刺猬喜欢吃什么,怎么喂养;喜欢什么环境,怎么呵护,是不是胎生的`……直忙了一刻钟,直至重新造了窝,喂好食,将刺猬母子安顿好,但见母刺猬还是不安的样子。

这夜,我睡不着,因我惊吓了刺猬母子,我也差点造成小生物世界的一场悲剧——无情的将它们分离,现在看得母子团圆了,才有些心定,但见母子受惊吓后的不安,一时倒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一会儿一悄悄的看,直到凌晨三点,才见母刺猬有了活动,并将小刺猬用嘴一次次的“携”了起来

是的,小生灵也很聪明,因这里不安全,他们要挪窝了,二日,我再看时,果然刺猬一家子不知去那了,但在不远处的柴草里,我又发现了它们,我轻轻的轻轻的拔开上面的编织袋,看了一眼,刺猬一家子团聚的幸福,我笑了,同时,我感动着世界上最伟大的不是别的,是母爱,是神圣的母爱。

是的,纵观人世界的母子之爱,再观小动物世界的母子之间,然情同也,我还怎么再忍心伤害它们呢?

高考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指导 篇2

那么,针对高考中这类文学作品阅读,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和有章法地答题呢?

【解读指导】

解读文章,首先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构成要素。它和记叙文一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一条线贯穿其中,所以阅读时,首先须找到这些要素,即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的什么人物的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包括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围绕什么来写的。比如下文陈忠实的《晶莹的泪滴》,写的是40年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上小学时学校里教务处的一位年轻女先生为“我”开休学证明的事,全文是围绕“我”要休学一事按照事件发展先后来写的。

把握文章的要素,这是解读文本的基础与前提,它不能有海市蜃楼式的空中幻影,我们一定要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的定力。

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主要写作对象。虽然叙事性散文叙的是“事”,但“事”也是离不开“人”的,而且“事”也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解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找到作者着力描写刻画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因为按照行文逻辑常识,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或事物本身所体现出某种本质特征便是文本所要借以表达的主题。比如《晶莹的泪滴》,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人物便是这位年轻的女先生,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一定与这位女先生有关。

把握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这是个最简单的阅读任务,凭借个人的语感认知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写作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一篇文章是为写事而写事、为写人而写人,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就不高远了,这也不是任何一个作家的所为——凡作家一定有锐利的双眼和睿智的思想,他们与众人不同的便是能从主要写作对象的身上看到更高远的东西、更有力量的牵引,这便是作者在写完主要对象的基础上,必有对象的提升、情感的表白、思想的深化等,这也就是作者的真正写作目的,而且行文上一般都是独立成段的,阅读时就得将其及时圈出。如《晶莹的泪滴》一文,行文最后一段便是文本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也是文章的意义所在。从行文上看,是对象的提升——由女先生想到“我”再想到民族;从时间上看,是时间的转换——由四十年前转换到现今,暗含对比;从情感上看,这里是情感的凝聚——蕴含着自己对女先生的无比感激之情……总之,这一段是文本的主题所在。

把握文章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这也不是难事,因为行文至此,一定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凭借语感认知也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中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进而揣摩涵泳文章的主题。前面说过,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是与文章的主题有关的,即文章就是通过对主要写作对象的刻画来进一步昭示文章的主题,所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必须立足于对主要写作对象形象的分析和进而对与之相结合的主题所在段落的涵泳。这里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第二步,涵泳主题段。

主要对象的形象,包括这个对象的心灵世界、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身份地位等诸多内容。在叙事性散文中,对形象的刻画有显性文字和隐性文字之分。显性文字是作者对形象的直接的评价言说,阅读时也要及时地圈划出来;隐性文字则是那些对事件进行叙述的文字,对象的形象的把握则需要读者用自己生活的体验或经验结合文中隐性文字来比照和体悟,这里要注意的是文本往往叙述的不止一个事件,即使一个事件,也可能是由几个小情节组合而成的,这便是说,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必须依据文本情节的多少和各个情节中的细节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综合概括。如《晶莹的泪滴》对女先生形象的刻画没有任何的显性文字,全部是隐性文字,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文中情节和情节中的细节来体悟。全文写的是女先生为“我”开具休学证明这一事件,细细划分,它由这些情节组成:第(5)段,女先生看“我”的休学申请书;第(8)~(14)段,女先生劝“我”不要休学;第(15)段,女先生为“我”盖了章;第(16)、(17)段,女先生送“我”。在这四个情节中,处处都体现着女先生对“我”的关心以及鼓励,尤其是第四个情节,这里面有许多的细节:女先生“拢了拢齐肩的头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传递着一种亲切,好不让“我”拘束;“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是对“我”的叮嘱和期望,希望“我”不要废弃学业;“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是无可奈何之后对“我”的安慰和鼓励;“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是对“我”休学的惋惜和同情;“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含着先生对“我”的深深期盼……这些都体现着女先生的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便是文本所要刻画的形象!

行文至此并没有停止,作者反而是向纵深处跃去,这便是最后一段了。

对主题段的涵泳,便是要知晓作者想要借助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什么样的以及几个方向上的思想志趣、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等。主题段有的表达得较为直白,有的表达得相当含蓄。直白者当直取其意;含蓄者当形象化感悟其内在含义,这便是涵泳。如《晶莹的泪滴》的主题段“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就比较含蓄,原因是利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主要人物形象来形象化涵泳:“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指的是女老师的真诚美善,“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是说人的生命灵魂中需要有真诚美善的涵养,“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是在个体基础上的提升,是说中华民族需要真诚美善的滋养。因而主题段所表达的主旨含义便有这么三个方向(依据主题段的层次):在女先生的品质激励下,“我”已走过了人生的40年,这种品质是“我”40年中人生前行的动力,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自己能永远像女先生那样拥有一颗真诚美善的心灵;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真诚美善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灵魂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

把握主要对象的形象和文本主题,这是细心的活儿,也是心灵的活儿,需要凝心静神,认真揣摩。

最后,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文章的写法与语言特色是常规性的知识,它一方面需要读者不断地积累,如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读者明白行文之道。这后者

nlc202309011227

在于言说,所有的写法和特色无非都是在为刻画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和主题服务,比如《晶莹的泪滴》的第(1)~(17)段为第(18)段作铺垫,第(18)段是点题段,第(18)段为第(19)段的抒情和点明主题作铺垫,文本各情节中的细节描写都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等等。

把握文本的写法和语言特色,这是一件且易且难的事,易在它是常识,难在耐心细致的积累上。

读文本,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它事有大小,法有巨细,行有先后,情有明晦,理有悟觉,但只要我们能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之共鸣,解读应该也不是难事。

【实例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1)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2)我要求休学一年。

(3)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4)“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5)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6)“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7)“是的。”

(8)“不休学不行吗?”

(9)“不行。”

(10)“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11)“亲戚……也都穷。”

(12)“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3)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4)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又停下手:“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15)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6)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关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便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8)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19)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

1女老师看“我”的休学申请书时,为什么十分“专注”、“费时”?为什么又对“我”连连发问?

【解题指导】

此题是对情节中的细节设置的问题,其目的就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答题时,一要找到所设问题指向的区域,不可张冠李戴;二要结合生活体验或置换角色,认真揣摩女先生的内心世界;三要有缜密的思维层次,比如“专注”与“费时”要分开来揣摩,不可粘合看待,而“连连发问”要粘合看待,而不可分开揣摩,因为“连连发”的“问”都体现着一个共性的东西。如此思考的结果方是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求退学而感到诧异和惋惜。(2)多方提示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我”放弃休学的念头。

2在办理休学手续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解题指导】

人物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要先划出文本的情节,再据情节窥视人物心情的变化,形成如此思路,答题就容易得多。这里要注意的是,划分情节是有中心依据的——它一般是以文本的主要写作对象为中心进行情节划分的,所以就不能简单地以其他对象为中心来划分。“我”的心情变化在本文中是随着女先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而变化的,这其实也是行文的顺序,在行文上有很清晰的脉络,何况文本亦有心情变化的表白呢?(情节划分见上文)

【参考答案】

(1)“我”开始时“信心十足”,后来变得“灰暗起来”,最后对女老师无比感激。(2)原先信心十足,经女老师提醒,意识到自己成绩优秀却无奈休学,十分可惜,所以心情灰暗;因女老师的再三叮嘱,深感女老师的殷切期盼之情而无比感激。

3请分析画线文字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

这是有关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的问题,属于积累方面考查。答好此题,要明白两个概念的内容——“表达特色”和“作用”。“表达特色”包括表现手法(如修辞、角度、写作方法等)和语言特色(如语言形式、语体色彩等),“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注意在文本中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和内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特色:比喻手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2)作用:点题,刻画人物,为结尾抒情作铺垫。

4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解题指导】

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情,一遇到“探究”字眼,似有恐惧之感。其实不然,探究也是要立足于文本的,它不是外在的或凭空的探究。既然如此,我们在文本中找到问题所涉及的语句或语段,再进行有条理地整合归纳,即为正确的答案。本题是针对主题段所设置的题目,据上文解读指导中的例析,结合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对主题段进行有层次地涵咏便会得到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

(2)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

(3)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或拥有这样的精神)。

总之,答题要正确,关键在章法,章法在思路,思路在审题。题审得好,思路就正确,答题便迎刃而解。

写感动感人的叙事作文 篇3

那是一节体育课,我们像往常一样排好队下去操场,到了自由活动时,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打篮球,不料,伤心的事发生了。

我们不少同学被球砸到,被不小心抓到,或是被绊倒了,大家都为自己队受伤的队员打抱不平,最后竟然还吵了起来,眼看原来还勾肩搭背的好伙伴,现在却吵得无比激烈,我便组织大家继续打球,不一会,有发生了一件事,我被人不小心提到了肚子,为了不影响大家继续打球,我默默的走道一旁,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时,大家不知为何又吵了起来,协勤同学看见我在哭,就过来陪我,她陪着我离开了篮球场,陪着我走了很久,还讲笑话给我听,逗我开心。

感人的亲情散文 篇4

俗话说,母爱声声,母爱深深。难道不是吗?我平时就出去玩一会儿,母亲也要叮嘱我说:“注意安全,早点回来……”记得那是一个秋雨蒙蒙的早上,我出去玩了。谁知,我一玩就玩过了头,从早上10点玩到了晚上9点多。那时天黑了,外面风呼呼吹,雨沙沙响,我们呆在家里,直到“当当当……”钟声响了十下,我才要回家。

可我一个人走在路上,心中越想越怕,玩了这么久,妈妈不打我就怪了。我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家。

结果我一进屋,咦,妈妈不在?能去哪呢?去找我?不可能,她又不知道我在哪儿。去打牌?也不可能啊。妈妈这么晚去哪里了呢?我满腹狐疑,拿了把伞又冲了出去。妈妈在哪儿呢?我心里不断地想。于是我拿着伞,冒着雨,顶着风叫着“妈妈,妈妈……”喊着喊着,我一不小心摔倒了,但又爬了起来。外面很冷,我不停地发抖,那时我才六、七岁啊!

不知过了多久我看见前面有个人影冲我跑来,将我抱了回去,那是妈妈。原来妈妈见我久久未归,就出去找我了。当时我发现妈妈的额头烫烫的--妈妈发烧了。于是我回到家给妈妈拿了药,倒了水,让妈妈睡了。

这就是母爱,这就是亲情,因此我每次想起这事总是难以平静!父亲的爱,我们对父母的爱与母爱相比也差不了多少。这就是亲情,这就是让我感动的亲情!

优美感人的散文 篇5

这么久了,友算是懂我一点点的吧。那次电话中的一些肺腑之言也算有一点点真吧。如果怀疑一切,情何以堪,路何以行。有些东西,或许的确是真实真诚的,只是,那又如何呢?那番经久不忘的记忆不是没有让自己心弦波动,当然,更多的是感怀。在你已经忘记时,有个人细腻地记着,这未尝不是一份情谊。

每次电话中,总是有想念,有走近,自己的心为什么犹若磐石一般。

有些东西,是让自己怕的么?倾心的投付又如何呢?一个错发的、抑或一个有意无意的消息,顿时惹来一场出乎意料的难过与失望,哪里还会肯去倾付自己?回首,那清夜的低低私语,那困顿中的引领,似乎灰飞烟灭。

昨之清晨,友打来电话,要我请假,随之前往秦皇岛。当时一愣,也不过片刻,即拒绝。挂断电话,怅然然。素日里同事们也是常常的玩笑着,总是激励着我去往秦皇岛,因为在众人的心中,似乎那里才是我的心爱之所,真真是奇怪,为什么同事们会有这样的理念于我。而此时,友的电话有着期待,甚至有肯定。

叙事散文的“情趣”与“理趣” 篇6

一、关于情趣

叙事性散文的“情趣”主要体现在抒情的含蓄性,手法的多样性,要做到“藏”而不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藏情于叙

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即寓情于事,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去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使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有趣。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记得那年春上,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味儿,反胃。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贾平凹《哭婶娘》)

上文作者叙述的是发生在“文革”年代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在叙述中,却倾注着作者的无限深情。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没有直抒一句情,然而那真挚的情、热烈的爱,却深深地烙在“我”和读者心中。

2.藏情于物

指通过写物来抒发感情。即在描绘动态和静态的物体时,不只反映事物的状态特点,而且把内心世界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例如古清生的《总有那一片蛙声》中的一段: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这段文字写月夜看蛙跳,听蛙鸣。作者运用联想、想象、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小蛙们活泼可爱的形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憨态可人。动与静相结合,月与水相映衬,蛙与蛙相嬉戏,勾画了一幅静谧醉人的月夜蛙鸣图,借助“小蛙”的描写流露出作者由衷的欣喜之情。

3.藏情于景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感情的火山爆发了,不可遏止;但赤裸裸地吐露出来似乎太可惜,希望它在读者心中多留一会儿,于是把它藏于山水草木之中,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鲁迅《社戏》)

这是鲁迅《社戏》中的一节。获准出了门的“我”像飞出了笼的小鸟,心里格外激动。这种滚烫的情怀,作者不忍直吐,便融于“香气”“水气”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山中,每一事物都渗入作者的缕缕情思,借此控制自己感情的狂澜。

二、关于理趣

叙事性散文的说理不同于议论文,它不需要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也不要求有严密的逻辑纽带,而是巧妙地在叙述和抒情中显示“理趣”。

1.寓理于情

寓理于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念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读者的心弦,收到情理双至的效果。叙述性散文里的“理”,是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去挖掘、去品味的。一般地,抒情性文字大都含有一定的“理”,“情”和“理”水乳交融。如赵丽宏《光阴》中的这段文字:

时间,光阴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从表面上看,是书写对光阴的概叹、留恋之情。细细品味,文中深含哲理,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让他从我们手中悄悄溜走,以致留下终生的遗憾。

2.寓理于叙

有些叙事性散文,借事说理,叙事是手段,是载体;明理是目的,是真意。作者要述说某一个道理,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先构写一个故事,通过精当评论生发,把道理清楚生动地揭示出来。这样说出的道理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

如有一篇《有一种智慧叫放弃》的叙事散文,写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棒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棒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棒果,又不能把手缩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旁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这是一篇叙事说理的典范之作。“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抓住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不放,就会带来压力、痛苦、甚至毁灭。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却什么都得不到。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味贪多,往往什么也得不到,而适当放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的道理。寓理于叙,作者把道理讲得透彻精辟。人们读其事,思其理,自然就产生了情感共鸣。

感人的爱情经典散文 篇7

还记得从前吗?记得幼小的我们的初见吗?也许命运让我们有缘无份 。。。。。

我还记得你的玩笑,是那么天真,幼年,我是被欺负的丑小鸭,是那个娇气公主,而你始终会默默的守护着我。我知道你会永远帮着我,你说你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不想浪费我的青春,要我找自己的幸福。我只有默默的祝福你,从此我会永远记得你。

曾经的曾经,从此我的世界没有你,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我不再是淘气的娇公主,也不再是被人欺负的丑小鸭,终于有一天我会变成天鹅,从此心中永远有个你。我对你从此无怨,对你只有深深的祝福。

也许你是对的,你不想连累我,我始终相信你爱一个人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因为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变成亲情。

希望你幸福,一定要幸福哦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若是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感人散文朗诵稿 篇8

每一天都为你心跳,每一刻都被你感动,每一秒都为你担心。有你感觉真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人散文朗诵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让我感动一个故事】

有人被母爱伟大所感动,有人被无私奉献所感动,而我却被一个故事所感动了。

一个女婴在两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曾经有医生预言她活不过18岁!她父母为她耗尽了心力。终于体弱多病母亲走在了她前面。两年后,她继母生下了一个女孩,大人们都说她妹妹是上天赐给他父亲天使。而她眼看着她妹妹健康生命像花儿一样迎风招展。她越来越恨自己小妹妹,恨自己,恨这个世界……就这样,这个女孩走到了生命尽头。因为她心脏应经衰弱到极点。终于,她又住院了。一天,她妹妹来医院看望她,不幸被一辆卡车撞出10米以外……在手术里,她妹妹说愿意把自己心脏给姐姐。之后就昏迷了。这个不幸女孩惊愕了。她觉得自己已经罪无可恕:她使生母为她劳累而死,现在又让一个美好生命奄奄一息,又使一个刚有起色家阴云密布……他苦苦哀求医生:“只要能让我妹妹活下来,她愿意把自己所有器官捐献给自己妹妹……”她昏了过去。3天后她醒来了,可是她妹妹还是走了。这个女孩泣不成声。她继母安慰她说:“你小妹没走,我在你眼睛里看到了她。”虽然她没有天真烂漫童年,但她得到了人间至爱。

看,亲情可以使嫉妒化为感激,爱可以使人为了他人付出了生命。我想:世间最伟大情与爱也莫过于此吧!

【篇二:感人故事】

有一种久违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滋味叫感动,有一种心灵颤动叫感动。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一瞬,悄悄触动你心灵。就是这轻轻一触,就能改变人生。

前不久,我们小区来了一位衣衫褴褛捡垃圾老头。他骨瘦如柴。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候,他正和门卫争执着说:“我只是来捡垃圾,难道你把我当成小偷不成吗?”门卫无言以对,就不说话但也不让他进去。我感觉这个人无理取闹,但后来几天我发现自己错了。

过了几天门卫不知怎么就让那老头进去了。我慢慢地发现这个捡垃圾老头从不像别人那样“顺手牵羊”,把一些不是垃圾东西偷走。我觉得这是一个惊奇发现。后来几天我知道了他凄惨身世:他是某家机械公司退休员工,他在家中也没少受儿媳妇气,所以他和老伴决定搬出去住。他们租了一间破房子相依为命。但因为他老伴身子弱,常年得病,没有买药钱了,所以他不得不靠捡垃圾来补贴家用。后来这个秘密大家几乎都知道了。

有一天,邻居家大叔拿了一袋上好橘子给老头,老头说:“我是捡垃圾,不是要饭。”后来老头几天都没有来。

过了几天,老头又出现在了小区垃圾堆旁。大叔把两颗钉子钉在墙上,把准备好东西挂在上面,老头以为是垃圾就拿走了。从那以后,那两颗钉子上常挂满了彭胀胀袋子。老头看着那鼓鼓袋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我们生命需要这样感动。感动如夜晚空中星星不停地眨着它那闪闪发光眼睛,照亮整个世界。让我们心灵腾出一点儿小小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感动吧!

【篇三:感人故事】

世界上存在着种种故事,比如说有童话故事、有科幻故事、有神话传说、有爱情故事等等故事,但是,最能让人心酸流泪、热泪盈眶故事,我想那就是一幕幕感人故事。做这些感动人心人,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老百姓,有人,甚至为了救别人,而献出自己生命。

在每年《中国骄傲》栏目中,有很多很多为了救他人而献出自己生命英雄。《中国骄傲》奖杯上我还记得有这样八个字:勇气、爱心、责任、智慧。他们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正与这八个大字相符。

感人一幕幕在哪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比如说丛飞,可能大家听说过他,他是音乐学院毕业一个人,他后来在很多地方唱歌。本来他收入很好。足以让家人过上无忧无虑生活,但是他却没有,而是把他演出赚来钱,都捐助给那些上不起学孩子们,他一生仅仅活了30多岁,因为他得了胃癌,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他自己怕家人为他担心,就劝阻家人这病好治,不用担心!这个消息让他不得不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家人,离开了那些需要他帮助孩子们。在他资助时间里,资金达到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这个惊天数字,能有谁不会被感动?而在他死之前,还签下了眼角膜捐赠书,给了需要人。这么好一个人,能有谁不被这行为感动呢?

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丛飞故事和事迹时,我都会泪流满面。因为它是最最值得人骄傲英雄!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需要帮助人,在人世间,最可贵就是那一颗颗善良心,造就出那一幕幕感人事,让我们也奉献出自己爱心做一个值得别人为你感动,值得别人为你骄傲一个人吧!

【篇四:发生在身边感人故事】

我们身边有不计其数故事,你可知道那些事一直在我们身边重复一遍又一遍,让我们记忆深刻。

我记得那是一个漆黑晚上,我正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忽然转过头看见天空布满黑色乌云,我忽然想起自己没带伞,心里就有一种不好心情,天上乌云仿佛幸灾乐祸,一直下不停。

过了几分钟,下课铃响了,我一个坐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一个一个被家长接走,而我等父母,他们却迟迟不来,心中希望一下子坠入深底。我下定决心,只好硬着头皮跑回家。

走出校门,大雨把我淋像一个“落汤鸡”一样,我在心里一直怨恨妈妈怎么还不来,我努力跑到了一个小店门前站着,过了一会,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个熟悉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我妈妈,我看见她全身已经湿透了,手里还拿紧握着雨伞,我本想埋怨妈妈,但是看见她淋比我还要厉害,我还听见妈妈那微弱咳嗽声,心中埋怨好像被这场雨淹没了。我从妈妈那里接过雨伞与她一起走在路上。从那以后,我对妈妈爱又加了许多份量,我一直也没忘不了妈妈对我爱,忘不了妈妈那一次次神情忘不了妈妈对我呵护与关心,我要更加回报父母,回报他们给予我东西。

我身边有无数故事,但那一夜让我记忆犹新。

【篇五:感人故事】

雷锋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故事令人震惊,令人钦佩,更令人感动。还有他那“钉子般,无私奉献般”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雷锋和其他战友团结友爱。雷锋把自己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方木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好儿子,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在雷锋入党这段日子里,他时时刻刻不在为他人做事,为他人着想。他做了那么多令人感动好事。

雷锋,这个光辉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光辉。他把自己旺盛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社会主义新型关系象征。

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坚定政治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崇高思想。

甘当革命“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爱岗敬业态度。

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钉子”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优良作风。

雷锋故事多么感人,令人钦佩,我们大家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扬雷锋精神,帮助他人,让“雷锋精神”!永远延续下去!

【篇六:令我感动一件事】

转眼间,童年大门已徐徐向我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着朴实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篇七:一个感人故事】

中秋节是个家人团聚日子。

这一天,全家都从远近不同地方聚到了外婆家。我们一边品尝着香甜美味月饼和水果,一边欣赏着那镶嵌在黑漆盘里月亮和星星。

总是这样平静柔和也让人受不了。于是,外婆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感人故事。故事发生在中秋节前后,不过是发生在战场上,已是几十年前事了。

在战场上拼搏儿子总是让家中老母亲放心不下,这不快到中秋节了,儿子也不知能否回家探望。

正巧,儿子一封家书给母亲带来了多少关怀和温暖。母亲坐在炕头,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又安详笑容。信中除了对母亲问候外还向母亲叙说了一件事:在一次战斗中,儿子一位战友被炸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他恳求母亲能让他这位战友来他家长住养伤。母亲考虑后,在给儿子回信中说道:母亲老了,家境也不好,实在无力奉养。

几天后传来了消息,说那个手和腿被炸断战士自杀了。老母亲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过意不去,便决定去把儿子战友尸体安葬了。

母亲来到了队伍,见到了儿子上司,才知道那个被炸断手和腿战士居然就是自己儿子。上司说他也看过那封信,也体谅母亲心情。母亲痛哭了起来一个劲地说自己错了,应该支持孩子想法。而儿子上司却不这么看,他说:“这不是你错,这是你儿子错。第一他欺骗了你,他不该用另一个战士代替自己。第二还是他错,他不该自杀,因为如果你知道是你儿子受了伤,即使家境再不好,做母亲都不会不管自己孩子。”

母亲与儿子见面了,不过是儿子尸体。母亲紧紧地抱着儿子,仿佛儿子还活着。她给他唱他最爱听歌,讲着他最爱听故事,久久不愿离去……那天正好也是中秋节。

故事讲完了,大家都默默不做声,很回味。外婆总结只有一句:天下母亲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爱自己孩子与家境无关。

【篇八:感人故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

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样,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由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大门,谁先到达目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人速度越快。”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前方守护着他。可恶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狗,又说:“能够用比赛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落向了地狱方向。他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主人。

散文化叙事方式的民族化改造 篇9

散文化叙事方式告别戏剧化叙事方式,将大量日常生活现象写进文艺作品中,这本身具有革命性意义,但不少作品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是烦琐性问题。如,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小说派,其代表作品,萨罗特的《趋向性》、罗布·格里耶的《窥视者》、布托尔的《变化》等等,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问题。如罗布·格里耶的《窥视者》,作品围绕一个旅行推销员在海岛奸杀一个牧羊少女的事件开展了大量环境描写,如对海鸟的描写,对海鸟的各个部位都进行了详尽描写,如对腿的描写:“下面只看见一只右脚(另一只恰好被右脚遮住),又瘦又直,布满黄色的鳞片。它从腹下一个弯成120度的关节开始,和上面布满羽毛的肉身接连,这肉身只露出一小部分。另一只脚可以看见脚趾的脚蹼和伸开在木桩的圆顶上的尖爪。”作品不是从社会心理的艺术视角描写生态环境,而是以物理学、数学、几何学的视角描写生态环境,因而滑向烦琐、冗赘、枯燥的境地。布托尔的《变化》,巴黎一个中年男子厌倦家庭生活,坐火车去罗马,想把情妇接到巴黎来共同生活,一路上,有不少烦琐的环境描写。如:“一辆11马力的黑轿车在一座教堂门前开动了,它沿着和铁道平行的公路行驶,和你们比赛速度,它驶近远离,消失在小树林后面,再次出现,越过一条小河,河边有柳树过去了,又赶了上来。然后在一个十字路上拐弯,钻进一个村庄;村庄的钟楼很快便消失在一个土坡后面。”这种描写,与事件开展,与人物心态,毫无关系,因而显得烦琐、冗赘、枯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著名的现代主义电影艺术家开创了电影艺术应用散文化叙事方式的创作道路。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吕特弗的《四百下》、安东尼奥的《夜》等,都是应用散文化叙事方式的代表作品,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烦琐问题。《夜》表现了作家古奥瓦尼面临的思想危机、家庭危机。影片摆脱了戏剧性结构,“服从日常生活节奏”。朦胧意识到婚姻危机的丽迪亚离开出版商为丈夫举行的宴会之后到了街区闲逛,她茫然地游荡着,好奇地看着一个依墙吃东西的男人,从他身边走过,走了一段路之后,又回头看了他一眼;她停下脚步,呆呆地望着扔在地上的一只破钟;一架喷气式飞机轰鸣而过,她不由自主地仰望天空,又惊骇地躲开;平静之后,她又在林荫道上漫步,拾起一片叶子,细细端详起来……这些描写,虽然实现了日常生活化,但它使人感到烦琐、暧昧和漫无目的,“它太像生活本身,因此它更多的是描绘而不是提炼生活的意义”。

引用散文化叙事方式,要创造性地借鉴中华民族关于神形关系的美学思想。神形关系问题,先秦的道家及荀子都多次提及,但都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淮南子》多次提及神形关系问题,虽然阐发的是道家的养生之道,但涉及了美学问题,并且对后世美学产生重大影响。《淮南子》赞美了有形的广漠宇宙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发、诗情画意。如“万物掺落,根茎枝叶,青葱玲珑,萑蔰炫煌,蠉飞蠕动,蚑行哙息……储与蔰冶,浩浩瀚瀚……”同时,《淮南子》又强调了神主宰形:“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这些,对运用散文化叙事方式进行写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形散神凝”。这里有丰富的思想蕴涵:形就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现象,神就是作品的思想意蕴;形要丰富多彩,神要集中概括;形要蕴涵神,神要统帅形。中国古典散文作品,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都是体现“形散神凝”叙事原则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形,丰富,多彩;神,深邃,新颖。形,深深蕴涵神;神,紧紧统帅形。

中国作家运用散文化叙事方式,特别关注“形散神凝”叙事原则的应用。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中俄联合军演,秦冲和鲍里斯两个对手又见面了。我们的部队到营地就清扫环境,整理内务,他们则脱光膀子,穿大裤衩,不多时间一只胳臂就断了。我们官兵一致,他们则等级森严,士兵住帐篷,军官住公寓。我们的一个同志看他们做菜,笑他们一锅几十斤土豆,检斤,多一个也拿出来。秦冲批评说,人家那是科学配餐,按体能需要配置热量,要向人家学习。俄军也向我们学习,开始整理内务。双方相识了,士兵们相互赠送些小礼物,但双方都认为这涉及外事,都不准许。一天晚上,秦冲和鲍里斯发现中俄两个士兵交换军腰带,鲍里斯当场就把那个大个子士兵打倒了,还扒下衣服用军腰带抽,把士兵打得满地滚,秦冲急了,上去夺下他手中的军腰带,他给秦冲一拳,两人扭打起来。秦冲认为自己的士兵有问题,要带回去说清道理,好好开导,不应这样粗暴。我方一辆汽车在夜间无照明的快速行驶军演中翻车,司机牺牲。第二天,见俄军一个个都很严肃,没有光膀子的,都穿上了军装,列队,下半旗,对我死去的司机默哀。我方一个个官兵由于失去亲人,都很悲痛,但因为没有规定,没有举行默哀仪式。军演结束,俄军第二天就要返回了,秦冲请鲍里斯喝酒,他们还深情地交换了军腰带,这些零零碎碎联结起来,特别是那个深情交换军腰带的意象,蕴含着深邃的意蕴:中俄两军虽然有鲜明的差异、碰撞,但通过沟通、理解,统一于人性、人情、进步之中。作品由于体现“形散神凝”的叙事原则,因而题旨贯通,散而不乱。

衣向东的《吹满风的山谷》是一篇出色的散文化叙事方式的文学作品。作品中散的形,充满了诗情画意,蕴涵着不散的神;作品中凝结的神,有创新,紧紧统帅着散的形。作品写大西北的一个三名战士的哨所,他们来自三个民族,像一个家庭一样在山谷里寂寞地打发时光。他们被重重叠叠的群山和呼啸不止的山风围困着,几乎与世隔绝。平时,一人上哨,一人训练 ,一人做饭,三班倒,轮流转。可是“他们的心情是快活的”,“他们的心态是平静的”。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在这令人难以承受的孤寂中升腾着诚挚爱心的温暖。这是这篇作品的神,灵魂,它统帅着作品的零零碎碎,它的发掘,有别于描写硝烟四起的战争、轰轰烈烈的军训的军事文学,是个创新。在它的统帅下,作品中散的形都闪放着真情实意的光彩。如对狗阿黄的描写,新兵蔡强刚走进哨所,阿黄就追到脚下,细心地从下往上嗅起,他怕了,点长笑了,说阿黄没见过几个新人,见了你高兴,瞧这个亲热劲。开点务会,门忽然开了,阿黄进来了,和点长并排蹲着,审视着新兵和老兵,“看这畜生的气势怎么也是个副点长的水平”。阿黄误吃鼠药死了,新兵跺着脚原地打转,甩手哭。老兵一声不响,眼圈含着眼泪,用手指轻轻梳理着它的皮毛。他们把它抬到山顶,挖个坑,把它放进去,点长还把四个新蒸的馒头放到它的嘴边,他们还把缠着白布条的木棍插到它的坟头前。点长复员的那天还爬上了山顶,在狗坟前站了很久……endprint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影坛出现了一批被人们称作有影响的纪实风格的生活流式的作品,也就是散文化叙事方式的作品,如《城南旧事》《猎场扎撒》《青春祭》等。《青春祭》摆脱了统一的事件,消解了贯穿的冲突,将一些没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中的“零零碎碎”艺术地组合到一起。这部以叙事方式创新的影片获得了喜欢创新的中国观众和喜欢传统的中国观众的一致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编导创造性地运用了形神关系的传统美学思想,使影片形散神聚。影片散的形,多彩色,有诗意,蕴含着不散的神;影片不散的神,深邃,有创新,紧紧统帅着散的形。在影片主人公散点流程的生活序列中有两次进大爹的傣寨:李纯当知青进大爹的傣寨,祭祀伢进大爹的傣寨。两个三角关系:李纯、任佳、大哥与李纯、大哥、依波。两次死亡:伢和任佳。两次离散:李纯离开傣寨、离开学校。这些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呈现在银幕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李纯两次进傣寨,头一次,知青姑娘李纯跟随傣族老人大爹走在无尽的密林小径上,那巨大的仙人掌,浓密的黑心林,粗壮的大青树,与李纯的恐怖感、陌生感的心态一起,组成了一幅幅色彩神秘、味道惊险的南国图画。李纯因为爱情关系逃离了大爹的傣寨,再次进大爹的傣寨,给伢送葬,那红土坡红红的土地,燃烧的棺材,红红的烈焰,与李纯沉痛、悲怆的心态,组成了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影片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再现一代知青在动乱岁月里的坎坷际遇,而是在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点流程的生活系列中集中表现了一代知青在不同的生存态势、文化形态的对照中激发起审美意识、青春意识觉醒的心理过程。这是影片的灵魂,不散的神。这不散的神有了新意,紧紧统帅着散的形。如李纯到傣寨不久,一天,傣寨最漂亮的姑娘依波告诉她,明天她们到很远的地方去砍柴,你背不动,你到菜园的老人组去吧。李纯觉得她们瞧不起自己,很受委屈,去找大爹,大爹告诉她,不是她们瞧不起你,是因为那身灰衣服,掺在她们中间,她们觉得不好看。李纯受到震动,困惑地想,美原来这么重要?从小到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不美就是美……随后,她用花门帘做了傣族花筒裙,伢又给她一条银腰带,她害羞地穿了出去,人们对她的态度立刻变了,自己感到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想不到一身衣服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散文写作经验,“形散神凝”是精彩的经验之一,它为其他题材的写作,为各种叙事方式的运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一法宝,以使我们的散文化叙事方式写作更加精彩。

感人散文朗诵稿 篇10

都怪你笑的太美丽

让我沉醉在你美丽的眼里

让我不得不去想你

都怪我那么不争气

都怪我不禁爱上你

心灵空间里满满的都是你

忘不了你温柔表情

自从遇见你的那天起

我的心已不再属于我自己

不管刮风下雨都想着你

忘不掉你的身影

自从爱上你的那天起

我在梦里都随时会遇见你

就算太阳爆炸地球变形

我依然爱的还是你

都怪你可爱的表情

都怪你纯纯的眼睛

让我忍不住说出我很爱你

下一刻抱你在怀里

自从在一起的那天起

我的心里永远想的都是你

不管别人对我表白爱情

我都只对你专心

自从牵你手的那天起

我们发誓今生永远在一起

就算全世界人都不同意

我永远也不离开你

自从拥抱你的那天起

我就说过要永远的抱着你

就算牙齿掉光都不离弃

心里永远都装着你

自从亲吻你的那天起

这幸福感觉包围了我和你

难道爱情真的如此甜蜜

感人亲情散文随笔:怀念我的伯父 篇11

祖父的讲述里,伯父是一个幼年丧母、受尽苦难的可怜孩子。1942年冬,伯父只有十三岁,最小的三叔才五岁,奶奶病饿交加,撒手人寰,撇下兄弟仨跟着他们的父亲过活。我的祖父虽是三十几岁的庄稼汉子,却没有能力抚养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天灾人祸,临朐成了“无人区”,村子里天天死人,有的户人口死绝了,尸骨无人埋,任其腐烂或被饿狗吃掉,正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实在没有活路了,我的祖父便决定带三个儿子闯关东。二奶奶阻拦说,三小子还这么点点儿,你个男爷们会把他扔到路上的。于是,三叔被二奶奶暂时收留下来。爷仨随着闯关东的人流盲目地往外走,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担惊受怕,都算不上是什么事儿。终于到了一个叫海拉尔的地方,爷仨停止了流浪,因为他们遇到了一家亲戚。亲戚是爷俩,比他们早一点逃荒至此,且寻到了养家糊口的门路,在日本鬼子的一个煤矿里作采掘工,那是一种“埋了没死”的苦活路。爷仨自然干不了,因为伯父兄弟两个年龄太小。祖父四处打听,终于寻到了一份差事,在日本鬼子的一个大楼建设工地打工。我的父亲不满七岁,干不了建筑工,只能在附近处讨饭吃,而伯父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天天上工地了。在监工的严密监视下,单薄的身子骨,跟工友们一块背灰浆背砖块。不多日子,伯父大腿上生了疔疮,为了不至于饿死,还要强撑着上班。日头高高悬在头顶,却迟迟听不到歇工的哨子声。而早晨起来,吃到肚子里的那一点点橡子面,或者清水煮海带,早就被消化掉,或者拉稀了。大腿疼得发烫剜心,每迈一步都得咬紧牙关。伯父多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最好是躺下去,好好地歇一歇,睡一觉,可他知道,只要倒下去就可能永远站不起来了。工地上的好多民工就是这样,被鬼子的平板车拉走,拉到远远的丧葬岗喂了野狗。现在的人无法想象,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是如何在和他们豢养的狼狗一样恶毒的鬼子监工下,同那些成年人一块劳动的……两年之后,我的祖父终于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家。而一块闯关东的亲戚爷俩却只回来了父亲。花甲之年的祖父回忆起那段日子,总是老泪纵横,最觉愧疚的就是让幼小的儿子闯关东,而且进了监狱一样的鬼子工地。可不闯关东就能活命吗?他没有丝毫把握。战乱年代,庄户人命如草芥,随时都会风折火烧。

父亲的印象中,伯父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大哥。闯关东捡回了一条命,老家来了八路军,组织农民开展自救运动,过了两年还算安稳的日子。刚满十六岁,伯父便进九山区政府,在司务处当差。因为伯父读过几年私塾,是有文化的人,做事又认真仔细,颇得领导赏识和器重,很快做了司务长。孟良崮战役、潍坊战役和淮海战役,伯父都参加了,专司后勤供应,并荣立二等功。新中国成立后,伯父先后在县政府、县委任秘书……我的想象里,在县城做官的伯父肯定是个大官,不然村里人提起他都是竖大拇哥的。伯父是我们这个家族的荣耀。

终于有一年,伯父跟伯母回家探亲,我才跟伯父熟络起来。伯父中等身材,白净脸面,慈眉善目,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对谁都是亲亲热热的样子,对我们这些小字辈更多了一种父辈的慈祥和关爱。有一次,伯父弟兄几个在我们家拉闲呱,大家忆起了伯父在济南治病的事儿。由于新政府初建,百废待举,千头万绪,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伯父不幸得了肺结核,又因为工作繁忙,一再拖延,病情加重,在潍坊干部疗养院治疗无效后,转往省立医院。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很不该的事:伯父在济南住院三个多月,家里没有一个人去陪护,高烧昏迷的伯父,因为缺人照料,便溺在床……这是很伤人感情的,以致多年以后,伯母还是不能原谅家里人。由于身体原因,伯父离开了县委,转到县医院工作。当时,伯父微笑着为他已经作古的父亲,还有家里人辩解说:当时经济困难,哪有钱坐车出门?

我曾经听祖父讲过这件事。那时,祖父已是肝硬化腹水晚期,面色黧黑,十分消瘦和憔悴。他坐在土炕沿上,手托着下巴,胳臂肘抵在膝盖上,一脸的凝重和愧疚。老人家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对着他的孙子叨咕着,忏悔着:全家人都对不起你大爷!再穷再忙也该去济南看看他,帮不上钱,给他端端屎尿也好!怨不得你大娘埋怨我,记恨我!你要记着,你大爷对家里人有恩!那一年划分阶级成分,因为咱家置下的几亩地,差点划成富农。你大爷一直给政府当差,又是县委秘书,才划了中农。要是划成富农,你们这些孩子就甭想读书了!你父亲也是托了你大爷的福才考取了师范,当上了教师。不的话,你父亲那弱身子骨根本就下不了庄户!还有,我得了肝硬化,去县医院治病,都是你大爷跑前跑后,给安排的床位,找的医生……行将辞世的老人是怀着怎样的歉疚,才跟他不太懂事的孙子说出这些话的?当时的我,真的没有仔细地去思量,现在回忆起来,才觉得那是一种多么压抑多么锥心的痛苦!

不光对自家人,在单位里,伯父也是与人为善、宽宏大量。曾经跟伯父一块在县医院供职的白奎吉老先生,回忆跟我伯父一块共事的日子,依然十分动情。老先生说,你伯父老成持重,做事认真,从不慢待人,脾气特好。不管遇到什么事,你伯父总是微笑着应对,理解人,尊重人,温暖人。那年闹饥荒,县医院职工每天只能分一斤鲜地瓜。医院安排你伯父和我到南部山区采槐花、捋树叶,回去拌上玉米面蒸菜团子供应职工。接连十几天不停歇,你伯父营养不良,手脚浮肿,可从没听他说过牢骚话,总是跟我讲,困难是暂时的,熬过这一阵子就好了。到现在一想起他,我心里还热乎乎的,觉得他还活在眼前的样子。

1984年秋,我去县城参加政协会议,特地看望伯父。伯父听说我当选为临朐县政协委员很是高兴,一再嘱咐我,参政议政是很荣幸,也是很严肃的事,一定要站在全县的大局参大事,议大事,不要掺杂个人的恩怨,在局部或个人利益上纠缠。我一一记在心里。后来我撰写的提案多次获优秀奖,讲给伯父听,伯父十分欣慰。还对我说,他积累了不少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文史资料,很想整理一下,出一本书,等有空了,咱爷俩合作完成。我高兴地答应着,期盼着跟伯父的合作。

1991年春,伯父伯母回乡省亲祭祖,老兄弟老妯娌终于团聚一起。窗前的一棵红月季开得好热烈,有一枝还把它榴红的花瓣探到了檐草边。明艳的阳光透过杏树浓密的枝桠,在地上晒下斑驳的光影,像浅淡琐碎的农家日子。六位老人悠闲地坐在马扎上,拉着过去的事,没有了伤心,也没有了埋怨,说着各自的家庭、生活,还有各自的儿女们,都是很满足很欣慰的样子。看到老人们开心,想到他们的不易,想到他们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想到作为晚辈,能够围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这样的好时光多么的难得。我心里暖暖地泛起阵阵潮汐,赶忙取出照相机,招呼六位老人站到院子里火红的月季花旁,给他们拍了张合影。伯母还抱过我的儿子,让他坐到膝上,微笑着让我给祖孙俩拍照。现在这两帧照片都还珍藏在影集里,可是除了我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五位老人们,你们可都哪里去了?

那次探亲后不久,伯母体检,查出患了尿毒症,从此一家人陪着伯母踏上了艰难的与尿毒症抗争的日子。伯父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照顾伯母身上,写书的事再也没提讲过。

最后一次见到伯母时,两个多小时的透析刚刚结束,伯母疲倦地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的身体窝在雪白宽大的被子下,似乎空无一物。伯父呆呆地坐在床头,困乏的双目紧盯着输液管,那里面有莹亮的液体艰涩地滴落。伯父没有一句话,一双大手里握着伯母又黑又瘦的小手,那曾是两口子相持相握了半个多世纪的挚爱和牵挂啊!

伯母的离世给了有心脏疾患的伯父致命一击,纵是儿女们多么的孝顺,多么的关心,他老人家还是在半年之后的早春二月,一个飘着冷雨的日子,追随伯母去了。

而今,两位老人终于团聚在家乡的公墓林里。一壁青岩之下,一抔高高堆起的黄土,是他们永久的家。周围的山坡上,还安息着他们健在时很少谋面的老乡亲……萧萧荆棵树,高高杨树林,遮起或浓或淡的绿荫,风儿轻轻吹过,袅袅纸烟缠在坟头,久久不散。那是否在告诉我,漂泊一生的伯父终于魂归故里,终于在家乡的土地里安眠?

作者:

上一篇:李总十周年致辞下一篇:关于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1周年大会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