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散文范文

2024-08-15

叙事性散文范文(通用8篇)

叙事性散文范文 篇1

叙事性散文

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主旨:形散神聚。

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目录

1基本解释

2取材角度

3表达技巧

4写作特点

▪ 表达的情感的含蓄和克制

▪ 真情

▪ 细节

5阅读

6佳作欣赏

基本解释

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主旨:形散神聚。

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取材角度

一般地讲,叙事散文的取材有三类:

1.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2.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极能够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撼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

3.取材是文山探宝,书海寻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扬文采。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故事新编,花样翻新……不一而足。

表达技巧编辑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5.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1)正面描写

①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②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2)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①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②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写作特点

表达的情感的含蓄和克制

著名作家毛姆说过:“要把散文写好,有赖于好的教养。散文和诗不同,原是一种文雅的艺术。有人说过,好的散文应该像斯文人的谈吐。

叙事散文中,那些隐藏于文字后面的情与思,越厚重越真挚,就越能打动读者,越能呈现出验和事实的力量教养”、“文雅”和“斯文人的谈吐”,一定是要有深厚的人生经验作为支撑的,它必定暗含着对生活和存在的独特发现,同时,它也一定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否则就不会是“文雅的艺术”了

真情

叙事散文的素材应该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人物和事件都应该是曾经使你产生过心灵震颤或者让你记忆深刻的,你可以在行文的时候有具体细节上的修饰和加工,但不能失去生活的本来面目。

国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说:“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在写叙事散文的时候,用情虚假,不是一味拔高,歌功颂德,就是情绪低落,盲目的贬低。其实这是叙事散文行文的大忌。前苏联剧作家维o罗佐夫谈自己写作的经验,他这样说:“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我的理解是叙事散文应该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和自然流露。

细节

细节是事物的细部特征,在叙事散文写作中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因为细节不但是你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往往会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亮点,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节包含很多种,像人物的动作刻画,人物的神态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刻画,当时环境的刻画,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等,不一而足。

在叙事散文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的要求,就是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这里就涉及到了细节的典型性的话题。其实人物的举手投足都是细节,但并不是这些举手投足的动作都能让我们印象深刻。真正打动人心的细节是具有典型性的,但又是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比如有一篇散文写一个经济条件不允而被迫辍学的女孩子,全班同学为了这个女生送行,吃饭的时候,作者描写了这个女生夹豆腐的细节,她怎么努力都无法把豆腐夹进嘴里。这就是一个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地方,作者把她夹豆腐的神态和对生活无能为力的赶上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细节是刻画人物的有力武器,通过细节刻画人物,才能让人物鲜活有力,性格清晰可见。

细节一般采取白描的手法,鲁迅在谈到白描时这样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故乡》中描绘杨二嫂的形貌时,鲁迅这样写道:“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洗脚伶仃的圆规。” 简单的几笔勾画就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

“她一面忿忿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出去了。” 将杨二嫂的自私,贪小便宜的性格刻画的神形兼备。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这里的细节描写,已经不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了。

细节如雕塑,面无表情的塑像虽然威严但生硬。要是在塑像上雕出这人微微翘起的嘴角,这个雕塑马上便生动活泼起来。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可以打动考官并会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细节一定要运用有度,并不是越多越好,整篇文章都是细节,便成了流水账,不但没有妙用,反而显得累赘。

阅读

叙事性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所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理清线索。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二.巧借联想。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为此,我们阅读叙事性散文最重要的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佳作欣赏

燕 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叙事性散文范文 篇2

一、欣赏生活———告诉学生这是“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 都是用不同的问题和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所以, 作文也是生活, 也源于生活。如果不能认识生活和真正地感受生活, 学生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达不到真正感人的目的。平时, 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留意身边的事情, 积累写作素材。只有这样, 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丰富的现实生活应充分走进学生的心灵, 涌向学生的笔端。令人遗憾的是, 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有所感受, 但认识肤浅, 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独到发现, 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缺少深入思考, 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境界呢?为此, 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 投入生活, 让他们亲近自然, 亲近社会, 使他们对沸腾的社会生活, 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有直观的印象, 深刻的了解。

另外, 我还要求学生留心生活小事对心灵的触动, 留意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 并坚持在日记中记下这转瞬即逝的日常观察所得。从中我也受到启迪, 作为教师, 自己应当时时留心生活, 欣赏生活, 并把自己对生活的发现真诚地告诉学生, 这样, 就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 不知不觉地教给学生欣赏生活的方法, 促进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日积月累, 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就会深刻起来, 信手拈来, 坦诚写出, 就会是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二、写好片段———告诉学生这是“精彩”

写整篇文章固然重要, 但费时较多, 因此, 若想把叙事性文章写得感人、打动他人心灵, 那么常写片段是一种好方法。所谓“片段”就是文章中的一段或几小段。要求集中完整, 这对写好整篇文章是有极大帮助的。

怎样写好作文片段呢?就记叙文而言, 我这样要求学生:

1. 围绕一个中心写。内容集中完整, 不能漫无目的地游离中心。

2. 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观察所得, 不能脱离生活, 编造离奇的故事。

3. 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 不能空洞无物。

4.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 也就是要赋予片段一定的思想意义。

5. 描写景物要细腻, 刻画人物要生动、形象, 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文片段的水平, 我以八一班和九年级两个班为实验研究班, 结果发现, 他们的写作能力明显增强, 精彩片段不断涌出。现在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 学生不是害怕作文了, 而是喜欢作文了。

三、运用描写———告诉学生这是“鲜活”

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摹和刻画, 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了更加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如果运用得好, 就能达到使“其面目精神, 跃然纸上, 勃勃欲生”的效果。

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中,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再现的环境风貌都是需要借助描写的手段进行的:“他双手叉着腰, 把身子朝后一仰, 眯缝着眼睛, 仔细打量着光屁股、赤脚丫的小家伙, 忽然爽朗地大笑起来。”这段文字就突出了人物的形态、动作和表情, 能激发读者去想象, 如见其人。

高尔基说:“文学家的材料, 就是和文学家本人一样的人。”美国作家海明威也讲过:“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叙事性散文的写作也是如此, 因此, 在刻画人物上要调动多种表现手法, 包括从外在风貌到内心世界进行形象逼真的描写, 这样才能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才能见到栩栩传神、活灵活现的鲜活人物。

至于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也同样能让人物鲜明起来, 让文章鲜活起来。描写的方法也类别很多, 像工笔与白描、静态与动态、对比与衬托等描写手法, 我们应该认真、细致地做好指导, 并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实践证明, 通过长期训练, 我校大多数学生描写水平很有长进, 原来空乏的句子变具体了, 平庸的句子变神奇了, 平淡的句子变生动了, 呆板的句子变鲜活了。

四、铺展内容———告诉学生这是“充实”

考场作文经常会出现立足生活很到位, 精彩片段也过得去, 鲜活语言还可以, 可内容充实没法提的问题。也就是说, 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总是很单薄、肤浅、平淡。我想, 这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没有掌握或根本不会铺展内容造成的。文章内容由单薄、肤浅到具体充实。也同样能让回忆性叙事散文感染读者。我们的毕业班就尝试了几种铺展内容的方法, 仅举两例。

1. 抑扬式。

即在褒扬某人或某事物之前, 先故意贬低的一种铺展形式。若就事写事, 未必是佳作, 我们不妨先“抑”一下。一次作文讲评课上, 学生的作文写得很糟, 可评语句句春风化雨, 令其喜欢, 渐渐地他的意志没有了, 上进心消失了, 学习成绩更惨了。我看了之后很不是滋味, 而后得出, 习惯于鲜花、掌声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所以最后那亮丽的观点, 多种教育形式并存, 才是符合时代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也就是“扬”了起来。“文似观山不喜平”, 这种写法的确具有曲径通幽之妙。

2. 点面式。

即由个别到一般, 由个体到群体的铺展方式。它能使文章的内容充实, 立意更深刻。有一篇《伸出你的手》的习作用了较大的篇幅写了自己的姥姥施舍一位沿街乞讨者, 强烈呼吁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在结尾处小作者大声疾呼, 在这世上有多少流落在异乡的游子, 有多少一年到头吃不上一块肉的穷人, 又有多少风餐露宿的打工仔……是啊, 只要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 哪怕是一毛钱, 一顿饭, 一件衣服, 都代表你的一份爱心。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吧!让“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段文字如果单单记叙姥姥施舍的饭菜, 就显得单薄、肤浅。本文由一位施舍者联想到天下的施舍者, 由一位贫寒者联想到天下所有的贫寒者, 文章内容就丰厚起来, 表达也就显得有力。

铺展内容的方法很多, 如散点式、多角式、情景式、对比式等等。只要认真研究实践, 认真指导练习, 学生的写作一定会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高考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指导 篇3

那么,针对高考中这类文学作品阅读,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和有章法地答题呢?

【解读指导】

解读文章,首先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构成要素。它和记叙文一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一条线贯穿其中,所以阅读时,首先须找到这些要素,即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的什么人物的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包括人物、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围绕什么来写的。比如下文陈忠实的《晶莹的泪滴》,写的是40年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者上小学时学校里教务处的一位年轻女先生为“我”开休学证明的事,全文是围绕“我”要休学一事按照事件发展先后来写的。

把握文章的要素,这是解读文本的基础与前提,它不能有海市蜃楼式的空中幻影,我们一定要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的定力。

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主要写作对象。虽然叙事性散文叙的是“事”,但“事”也是离不开“人”的,而且“事”也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解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找到作者着力描写刻画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因为按照行文逻辑常识,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或事物本身所体现出某种本质特征便是文本所要借以表达的主题。比如《晶莹的泪滴》,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人物便是这位年轻的女先生,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一定与这位女先生有关。

把握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这是个最简单的阅读任务,凭借个人的语感认知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写作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一篇文章是为写事而写事、为写人而写人,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就不高远了,这也不是任何一个作家的所为——凡作家一定有锐利的双眼和睿智的思想,他们与众人不同的便是能从主要写作对象的身上看到更高远的东西、更有力量的牵引,这便是作者在写完主要对象的基础上,必有对象的提升、情感的表白、思想的深化等,这也就是作者的真正写作目的,而且行文上一般都是独立成段的,阅读时就得将其及时圈出。如《晶莹的泪滴》一文,行文最后一段便是文本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也是文章的意义所在。从行文上看,是对象的提升——由女先生想到“我”再想到民族;从时间上看,是时间的转换——由四十年前转换到现今,暗含对比;从情感上看,这里是情感的凝聚——蕴含着自己对女先生的无比感激之情……总之,这一段是文本的主题所在。

把握文章写作的真正意图所在,这也不是难事,因为行文至此,一定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凭借语感认知也是完全可以感知得到的。

再其次,要明确叙事性散文中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进而揣摩涵泳文章的主题。前面说过,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是与文章的主题有关的,即文章就是通过对主要写作对象的刻画来进一步昭示文章的主题,所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必须立足于对主要写作对象形象的分析和进而对与之相结合的主题所在段落的涵泳。这里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第二步,涵泳主题段。

主要对象的形象,包括这个对象的心灵世界、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身份地位等诸多内容。在叙事性散文中,对形象的刻画有显性文字和隐性文字之分。显性文字是作者对形象的直接的评价言说,阅读时也要及时地圈划出来;隐性文字则是那些对事件进行叙述的文字,对象的形象的把握则需要读者用自己生活的体验或经验结合文中隐性文字来比照和体悟,这里要注意的是文本往往叙述的不止一个事件,即使一个事件,也可能是由几个小情节组合而成的,这便是说,分析主要对象的形象必须依据文本情节的多少和各个情节中的细节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综合概括。如《晶莹的泪滴》对女先生形象的刻画没有任何的显性文字,全部是隐性文字,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文中情节和情节中的细节来体悟。全文写的是女先生为“我”开具休学证明这一事件,细细划分,它由这些情节组成:第(5)段,女先生看“我”的休学申请书;第(8)~(14)段,女先生劝“我”不要休学;第(15)段,女先生为“我”盖了章;第(16)、(17)段,女先生送“我”。在这四个情节中,处处都体现着女先生对“我”的关心以及鼓励,尤其是第四个情节,这里面有许多的细节:女先生“拢了拢齐肩的头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传递着一种亲切,好不让“我”拘束;“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是对“我”的叮嘱和期望,希望“我”不要废弃学业;“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是无可奈何之后对“我”的安慰和鼓励;“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是对“我”休学的惋惜和同情;“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含着先生对“我”的深深期盼……这些都体现着女先生的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便是文本所要刻画的形象!

行文至此并没有停止,作者反而是向纵深处跃去,这便是最后一段了。

对主题段的涵泳,便是要知晓作者想要借助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什么样的以及几个方向上的思想志趣、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等。主题段有的表达得较为直白,有的表达得相当含蓄。直白者当直取其意;含蓄者当形象化感悟其内在含义,这便是涵泳。如《晶莹的泪滴》的主题段“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就比较含蓄,原因是利用了比喻的手法,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主要人物形象来形象化涵泳:“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指的是女老师的真诚美善,“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是说人的生命灵魂中需要有真诚美善的涵养,“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是在个体基础上的提升,是说中华民族需要真诚美善的滋养。因而主题段所表达的主旨含义便有这么三个方向(依据主题段的层次):在女先生的品质激励下,“我”已走过了人生的40年,这种品质是“我”40年中人生前行的动力,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自己能永远像女先生那样拥有一颗真诚美善的心灵;在今天“欲望膨胀”的社会,“我”虔诚祈祷真诚美善能成为一个人生命灵魂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

把握主要对象的形象和文本主题,这是细心的活儿,也是心灵的活儿,需要凝心静神,认真揣摩。

最后,要明确叙事性散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文章的写法与语言特色是常规性的知识,它一方面需要读者不断地积累,如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读者明白行文之道。这后者

nlc202309011227

在于言说,所有的写法和特色无非都是在为刻画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和主题服务,比如《晶莹的泪滴》的第(1)~(17)段为第(18)段作铺垫,第(18)段是点题段,第(18)段为第(19)段的抒情和点明主题作铺垫,文本各情节中的细节描写都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等等。

把握文本的写法和语言特色,这是一件且易且难的事,易在它是常识,难在耐心细致的积累上。

读文本,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它事有大小,法有巨细,行有先后,情有明晦,理有悟觉,但只要我们能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之共鸣,解读应该也不是难事。

【实例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1)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2)我要求休学一年。

(3)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4)“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5)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6)“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7)“是的。”

(8)“不休学不行吗?”

(9)“不行。”

(10)“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11)“亲戚……也都穷。”

(12)“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3)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4)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又停下手:“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15)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6)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关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便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8)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19)今天,我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

1女老师看“我”的休学申请书时,为什么十分“专注”、“费时”?为什么又对“我”连连发问?

【解题指导】

此题是对情节中的细节设置的问题,其目的就是在刻画女先生的形象,答题时,一要找到所设问题指向的区域,不可张冠李戴;二要结合生活体验或置换角色,认真揣摩女先生的内心世界;三要有缜密的思维层次,比如“专注”与“费时”要分开来揣摩,不可粘合看待,而“连连发问”要粘合看待,而不可分开揣摩,因为“连连发”的“问”都体现着一个共性的东西。如此思考的结果方是正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求退学而感到诧异和惋惜。(2)多方提示我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我”放弃休学的念头。

2在办理休学手续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解题指导】

人物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要先划出文本的情节,再据情节窥视人物心情的变化,形成如此思路,答题就容易得多。这里要注意的是,划分情节是有中心依据的——它一般是以文本的主要写作对象为中心进行情节划分的,所以就不能简单地以其他对象为中心来划分。“我”的心情变化在本文中是随着女先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而变化的,这其实也是行文的顺序,在行文上有很清晰的脉络,何况文本亦有心情变化的表白呢?(情节划分见上文)

【参考答案】

(1)“我”开始时“信心十足”,后来变得“灰暗起来”,最后对女老师无比感激。(2)原先信心十足,经女老师提醒,意识到自己成绩优秀却无奈休学,十分可惜,所以心情灰暗;因女老师的再三叮嘱,深感女老师的殷切期盼之情而无比感激。

3请分析画线文字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指导】

这是有关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的问题,属于积累方面考查。答好此题,要明白两个概念的内容——“表达特色”和“作用”。“表达特色”包括表现手法(如修辞、角度、写作方法等)和语言特色(如语言形式、语体色彩等),“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注意在文本中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和内容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特色:比喻手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2)作用:点题,刻画人物,为结尾抒情作铺垫。

4文章结尾写道:“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我”为什么“虔诚祈祷”?试加以探究。

【解题指导】

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情,一遇到“探究”字眼,似有恐惧之感。其实不然,探究也是要立足于文本的,它不是外在的或凭空的探究。既然如此,我们在文本中找到问题所涉及的语句或语段,再进行有条理地整合归纳,即为正确的答案。本题是针对主题段所设置的题目,据上文解读指导中的例析,结合主要写作对象的形象对主题段进行有层次地涵咏便会得到本题的答案。

【参考答案】

(1)女老师的泪珠体现了人间真情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我人生的前进动力。

(2)我也希望像女老师一样,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

(3)在这样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民族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滋养(或拥有这样的精神)。

总之,答题要正确,关键在章法,章法在思路,思路在审题。题审得好,思路就正确,答题便迎刃而解。

暧叙事性散文 篇4

在这个寂寥的秋天里,我踏上了回京的旅程。身边的芦苇像一行平白直露的句子,秋风吹来,飘零一地的往事。可是我知道在渐行渐远的故乡里,有一段我永远也忘却不了的回忆。

那段回忆与一个叫暖的女孩有关。

前我和暖一起在县城上学。那时的暖美丽大方且能歌善舞。每次和暖一起走在去学校的小路上,我就希望这条路永远不要有尽头。那样我就可以和暖一直走下去,直到地老天荒。可是我也知道暖不喜欢我。因为她向往远方,那是年少的我无法帮她实现的梦想。对暖而言,我只是一个和她一起长大的玩伴并能帮他吓退因喜欢她而不断骚扰她的哑巴。

因为暖的心高气傲,所以我从未对暖表露过自己的心事。我想也许没有我的牵绊,暖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天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享受青春,也许因为太爱她了,我总希望她得到的是她想要的。毕竟年少的我给不了暖想要的幸福。所以我不动声色的看着暖和省里来的小武生谈恋爱。暖把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了小武生身上。尽管有时暖对小武生温柔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尽管在心底呐喊了无数次,暖,嫁给我吧,我会给你幸福。但我仍然微笑的祝福她和小武生。因为只要暖幸福,我就满足了。

但小武生和暖并没有因为我的祝福而地久天长。小武生走了,带走了暖的梦想。暖为小武生的离去黯然神伤,她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变得忧郁起来。那天晚上,我和暖一起去看别人闹洞房,不一会儿她就在众人的欢笑声中离开了房间。我知道她肯定又想起了小武生,在秋千架旁,我找到了不开心的暖。我问她如果小武生不回来怎么办,她说她会一直一直等下去。虽然她的语气坚毅而平静,但我知道她内心很痛苦,因为她站在秋千上使劲摇荡,似乎摆脱无边的烦恼。也许是她的`痛苦鼓励了我,我终于对暖大声地说出了那句在心底呐喊了无数遍的话:“暖,我们一起考上大学吧,我喜欢你。”听了这句话,暖的眼中泛出了泪光,她轻轻地把头靠在我身上,回答我说:“如果他不来,我就嫁给你。”那是我第一次和暖靠的那样近,被无边的欢乐充斥头脑的我一起和暖把秋千荡的很高,像经历了一次真正的飞翔,而我和暖的心灵也在此得到了释放。我以为我和暖从此会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那晚的秋千成了我心灵上永远的痛。因为当绳索承受不了我们两的重量而断裂时,被甩出去的暖从此瘸了一条腿。

腿残以后,暖扔掉了小武生送给她的镜子,关闭了少女心中对生活所有的纷繁想象。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等待,在江南三月的烟雨中,她痴痴地等待外出上大学的我实现对她的承诺,给予她一种现实的幸福。可单纯的暖又何曾明白,大学四年的生活改变了我那颗年少轻狂的心,在社会过度现实之下,我开始逃避对暖的承诺。于是事情在转身之间已过千山万水,爱与承诺都不复当年模样。暖在无望的等待中,拖着一条残腿,带着自卑与认命嫁给了她一直讨厌的哑巴。

10年了,我以为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会忘掉暖,可当我走过故乡依旧蜿蜒的小路,踏上熟悉而又陌生的木桥,碰见迎面走来的暖时,疼痛就像家乡绵延的梅雨,从心口蔓延,铺满全身,滴滴答答。我明白,暖是我今生永远无法忘却的回忆了。

为了暖,我改变了行期。因为我欠暖的,所以必须对暖有个交待。我一直认为暖是不幸福的,但当我怀着内疚与不安踏进暖的家时,我看到了她可爱的女儿丫和哑巴的善良。当坐在饭桌上,望着暖淡然的脸,我想她应该是幸福的。哑巴从未对暖许下承诺,却给予了暖平静的生活和宽容的爱,那是我和小武生一辈子也给不了暖的幸福。也许当哑巴让我带丫和暖走时我才明白了如何去珍惜如何去爱。

叙事性议论散文怎么写 篇5

叙事性议论散文范文一:

“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鼓,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眼睛,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傻,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连姥姥、小姨们也怨姥爷老实。可姥爷很坦然,“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门。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啦!就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那种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叙事性议论散文范文二:

儿子陪着母亲从医院出来。路过市场时,母亲停在一处摊位前,目光在衣架上逡巡着。儿子顺着母亲的目光看过去,那里挂的全是绵背夹。母亲的视线停在一件紫蓝色夹杂深红花纹的绵背夹上,犹豫起来,而后颤声问老板多少钱。老板显然没有听清,将耳朵凑过来听。母亲再次重复了一边。老板说35元。母亲一听,仿佛被蛰了一下,居然不顾老板的反应,匆匆向摊外走去。

儿子疑惑。母亲既然看中了那件蓝紫色深红花纹绵背夹,为何不买?是嫌价贵?

儿子紧走几步撵上母亲,问她为何如此。母亲却说,她是随便看看而已。儿子不信,硬拽着母亲回到摊位前买了那件绵背夹。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脸的不快,絮絮叨叨个不停,埋怨儿子擅作主张,铺张浪费。

此情此景,儿子非但没觉得委屈,反而为母亲的节俭所感动,禁不住眼眶里涌起了泪花。

母亲是从艰苦生活里奋斗过来的,对于勤俭持家的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过惯了农村生活。虽然身处农村,穿的衣服洗了又洗,即使褪了色,也舍不得扔掉。家里窗明几净,地砖被拖得红里透亮一尘不染,以至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夸母亲精干,会操持家务。

母亲没有读过一天书,心里觉得遗憾,她就下决心让儿子读书。虽然家里很困难,又缺少劳力,但她从不希望儿子因此而辍学。为了供他上学,母亲经常起早贪黑地操持着家务。记得,生产队那会,母亲白天参加生产劳动,夜里监督儿子写作业,常常熬到更深夜静也不知疲倦。她只所以这样做,不仅仅出于圣神的母爱,更重要的是,让儿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正是得益于这种严肃挚诚的关爱,儿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业不断进步,成了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

母亲惯于农村生活,很少到城里。这次要不是看病,儿子也不可能陪着母亲到县城里逛街。看完病后,经不住儿子的央求,答应到儿子家转转。

儿子是单职家庭。由于买房子等手头上很拮据,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母亲从不接受儿子的接济,靠养老保险和医保,生活上没多大困难,常常还打电话给儿子,问他要不要接济。每遇此时,儿子被感动的涕泪涟涟。

母亲喜欢养花,家里菊花、君子兰、牡丹等十几个品种的几十盆花,堆满了狭小的院子空间,闲暇之时,母亲常常侍弄它们,已经成了习惯。儿子偶尔回老家看到母亲穿行在其间时,心疼地劝母亲注意休息,母亲却乐呵呵地说没事。当这些花次第盛开时,院里花枝招展,馨香四溢,百鸟翔集,舒冀鸣舞,更甚者,迎来不少观光者啧啧称赞。由于照顾花卉已经成了嗜好,母亲很少有时间串门,更别说到城里的儿子家了。

这不,在儿子家刚吃过午饭,就叨咕起了家里的花,埋怨儿子没有养花的兴致,生活忒单调了,没意思,一刻也不想待。儿子没法,就陪着母亲到医院领取检查结果。出门时,儿子叮嘱母亲穿上绵背夹。母亲说,不急,等到天最冷的时候再穿。就把绵背夹装到随身带的包里。

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取齐后,根据医生开的药方取了药,母子俩就向医院大门口走去。

初冬的天虽不是很冷,但凉风嗖嗖,不注意就会招致感冒。儿子希望母亲到自家住几天再回去,母亲却不答应。俩人就在公交车站上僵持着。正于此时,一位老奶奶漫珊而来,衣着很单薄,似是也在等车。母亲见老奶奶形单影只、形容憔悴,又哈欠连连,顿生怜悯,便走过去问寒问暖。看着老奶奶在微风中不住打颤的窘态,索性将包里的绵背夹拿出来披到老奶奶身上,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儿子欲要干预,却被母亲的眼神阻止住了,干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叙事性议论散文范文三:

见证

那一年,梨花开得特别好,满树的雪白。梨树仿佛要倾尽它毕生的积蓄,一朵朵儿白玉似的尽态极妍。它的香味飘得好远好远,一直到姥姥坟前。我知道它是想报答姥姥的恩惠。

舅舅出生那年,姥姥亲手栽上了这棵梨树。她说希望舅舅茁壮成长。姥姥像照顾舅舅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棵梨树。梨树也不辜负姥姥的期望,深深扎根,汲取营养,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而舅舅却从小体弱多病。那时候医疗卫生条件差,姥姥便没日没夜地照顾着舅舅,喂他吃饭喝药,还要努力干活挣工分。那时侯姥姥1米6的个子,从没超过80斤。

舅舅看病吃药要花好多钱,仅靠挣工分,姥姥累死也支撑不了这个家。于是姥姥便摘了梨偷偷去城里卖。那段时间姥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凌晨就挎着一篮子梨步行去城里。为了赶在天亮前回来,她都是卖给小贩子,难免被克扣几分钱,姥姥只能默默叹息自己是个女流之辈。然而姥姥终于还是被发现了,队里的凶神恶煞们扬言要砍了那棵树,姥姥跪倒在梨树前,声嘶力竭地哭求着:“我儿就靠这活命了,求求你们不要砍……”姥姥平时乐于助人,人缘儿好,大家劝说着,也就没砍了那棵梨树。但罚了姥姥3元2角钱。姥姥没办法,便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给舅舅补身子,自己一天只吃一个玉米面饼子。

在姥姥的精心照顾下,舅舅的身子骨强了起来,那棵梨树也更加精神抖擞了,姥姥却落下了一身的病。

舅舅结婚了,他自己盖了新房,姥姥还在旧房子里住。村里人说舅舅不孝顺时,姥姥总说:“俺儿是怕俺年纪大了,换了地方睡不好……”但舅舅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不久他连旧屋也不让姥姥住了,他说要扒了旧屋,卖了那块地皮。姥姥一下子病倒了。

我在医院陪姥姥时,姥姥总给我讲她跟梨树的事,从不问舅舅。舅舅也从来没来看过姥姥,倒是我们常闻到一股梨花的香味。姥姥说,我种的梨树在报恩呢!我看见姥姥的眼泪像不断的线,一直流。

不久,姥姥永远地离开了,梨花的芬芳在姥姥的坟前萦绕了几天之后也彻底消失了,因为舅舅为了卖那块地皮把梨树砍了。我去看时,只剩下一个树桩,那上面一圈圈的年轮分明是姥姥一生的见证。

写人的叙事性优美散文600字 篇6

四大金刚之首是班长全振宇。“作为四大金刚之首,我有责任有义务兵带领大家捣乱。”这是全振宇常说的话一句话。全振宇有一双芝麻般的眯眯眼,一张又大又厚的香肠嘴,小巧上翘的鼻子总是代替着眼睛的位置。他的捣蛋能力可不是吹嘘的。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同学玩起了追逐赛,那人从后门飞跑过去,全振宇紧随其后。忽然听见一声巨响,后门赫然露出一个窟窿——不用说,是全振宇踢破的。他一定是修炼了几万年的神功,轻轻松松便能击毁凡间的障碍物。

四大金刚之二号是郭俊。他的头硬如铁球,圆滚滚的肚子把他紧身衣服顶得微微高起,露露出大块肥肉。他的特点就是接嘴公。一次,老师在上英语课,班里有些人非常懒散,老师便教训起来。老师说一句,他就接一句,气得老师火冒三丈,却又奈何不得他。

第三大金刚是多嘴公吴者兰。他长着一头卷发,方方的脑袋,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方。这家伙看上去悠闲自在,再难过的事也击不倒他。身为四大金刚中的话说担当,吴者兰对闲聊的癖好之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数学课,老师一转身在黑板上板书,不超过一秒,他就和前面的同学讲话。午休时,更是他讲话的大好时机。我们的耳朵不时被嗡嗡的声音袭扰,不胜其烦。

四大金刚最后一位是假小子娄怡。她长着和全振宇一样的小眼睛,奇怪的是她的头发是三角形的。她常穿男款衣服、裤子、鞋子。她以脾气暴躁、作风强悍闻名。班上眼保健操由她管理,只要发现有人稍不认真,她二话不说拿起书飞过去,有时候还边骂边狂打,无辜的书被整得破烂不堪。我们班的书百分之三十连同书的主人被她修理过。全班人对她敢怒不敢言。

这就是我们班的四大金刚,你们见识过吗?

作者|张可凡

公众号:奋进作文

★ 家经典优美散文

★ 一纸笔墨,始终为你留藏优美散文

★ 写人记事散文范文

★ 写丁香花的优美散文

★ 写时光的优美散文

★ 写清明的优美散文

★ 描写老人的写人散文

★ 梁实秋写人叙事散文阅读

★ 优美散文;曲終人散,令人心碎

叙事性散文范文 篇7

关键词:王尔德,散文叙事作品,童话模式

王尔德的散文叙事作品是从童话开始的,童话集中体现了王尔德散文叙事的特点。王尔德的散文叙事作品中由于经常使用固定的主要在童话作品中运用的模式,继而形成了其散文叙事作品中的童话模式,本文就进行重点探讨。

一、王尔德散文叙事作品中童话模式的定义

童话是一个虚幻的、想象的世界,也许比现实世界更好, 也许更糟,但都带有作者的主观价值观念,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王尔德的作品以童话开始,也写了很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在童话中,二元对立原则逐渐成了王尔德创作的主导原则,形成了一种文学创作的固定模式。王尔德把自己对现实的否定,对美的追求是通过艺术的想象和虚构实现的,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作品中鲜明的矛盾对立两极,即:作品中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包括“灵与肉”的美丑对立,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对立。这也成为他散文叙事作品中重要的童话模式。

这种模式后来在王尔德的散文叙事作品中经常运用,呈现出统一性,我们称之为“童话模式”。

二、王尔德散文叙事作品中童话模式的运用

(一)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童话模式的运用

王尔德比较著名的童话作品《夜莺与蔷薇》、《快乐王子》、《星孩》、《少年国王》等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原则。《夜莺与蔷薇》中,虚幻世界是前景,现实世界是背景,虚幻世界中的夜莺体现的是上帝的仁慈和无私的献身精神,而现实世界中穷人的饥饿疾苦、政客的厚颜无耻,以及年轻的少年少女的浅薄的爱情,展现的都是一个丑陋的世界。这种截然不同的二极世界展现的是美与丑,无私与自私的对立主题。

后三篇在结构上更为纯熟。在《星孩》中,星孩的外形变化了两次,暗示着星孩只有在经历了苦难和磨难之后,才能转化为至善至美的高贵容貌,这种美与丑的二元对立统一在一个主人公身上。

(二)王尔德其他散文叙事作品中童话模式的运用

除了童话外,王尔德的散文叙事作品还有一部长篇小说和四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

阿瑟. 赛维尔勋爵的罪恶》在结构上已经初步运用了虚幻成分。小说以一句荒唐可笑的迷信徽语做引子, 在结构形式上采用和在童话中经常使用的反复进行同一行动的反复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支配主公行动的神秘的超验力量反而是截语, 并且已经融入到主人公的实际行动中去。

《坎特维尔的幽灵》是一篇发表时间最早,篇幅也最长的短篇小说,其实副标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传奇”已经表明了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因素。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结构十分明显。主人公分别是现代的驻英公使一家和一个去世三百多年的幽灵。公使海勒姆. 奥梯斯要买下坎特维尔的庄园时, 坎特维尔勋爵真诚地告诉他这个庄园经常闹鬼,这个鬼就是坎特

维尔家族中的一个因杀妻罪离奇失踪的成员,他有难言之苦,所以不愿意离开庄园到另一个国度。这个鬼魂很生气公使一家占据了他的地盘,更让他恼火的是他几次显灵都没有吓到公使一家人,反而被公使家调皮的儿子弄得气息奄奄。万分沮丧之际,他碰到了公使的女儿

弗吉尼亚,弗吉尼亚一方面斥责了他的庸俗无聊,一面也同情他被妻弟活活饿死的悲惨遭遇。弗吉尼亚应鬼魂的苦苦哀求,帮助他消除了心头的怨恨,到死亡园安息去了。弗吉尼亚也懂得了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为什么爱比死亡和生命更可贵。

小说对立的两极,一方是公使一家生活的现实世界, 一方是幽灵存在的虚幻世界,这两个极端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两极对比。追求实际的美国人与相信鬼魂的英国贵族间的对比,国度物质化的公使一家与虚幻无迹的灵魂的对比, 真心关怀鬼魂的公使一家与行凶作恶的鬼魂的对比,调皮捣蛋的公使孩子与鬼魂屡屡失败的鬼魂的对比等等。通过这些极端二元化对立的手法,使小说轻既紧张,又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长篇小说《道连 · 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散文叙事作品的代表作。主人公道连 · 格雷的灵魂与肉体分离开了, 画像是主人公灵魂的物化形式,记录下他犯的一个个罪行。 连 · 格雷每做一次恶,画像就会变丑恶一次,主人公把岁月的痕迹转给画像,自己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 但内心深处,道连 · 格雷却寝食不安, 最后他决定毁了镜子,但倒下死亡的却是他自己,画像上的道连. 格雷又变得像以前一样光彩照人。

三、结语

叙事散文写作技巧训练 篇8

身边的人

□柴 静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而回到北京。下了飞机,下着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那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份饭菜端到他的面前说:“你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作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儿,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面掏出来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得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他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听是想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國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选自《身边的人》)

写作借鉴

柴静的这次演讲确实有理由获得特等奖。不必听她的声音,只读她的演讲稿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柴静的这篇叙事散文稿对于中学生写作而言,大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一、精心选材,用典型激励人

柴静此文精心挑选了四则典型素材。从三十年中走遍西藏各地的有姓无名的中学女教师,到敢于挑战体制陋习的普通律师郝劲松,到真诚为民鼓与呼的政府官员陈锡文,到执着亲民为民的大国总理温家宝,选材角度不同,人物身份不同,但他们对待生命、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典型故事和认真态度相同。这样典型的写作素材,本身就有一种激励读者的强大力量。

二、凸显细节,用真情打动人

要让典型的材料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就要善于捕捉、打磨、凸显人物的某些闪光的细节。文学动人的魅力就存在于细节中。上述四个典型素材中,柴静都用到了语言细节的描写,让人物自道其事,自述其志,一句话就让人物丰满了起来。在写陈锡文时,柴静写他用“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眼睛的这个细节,虽是简短的一句话,却大大增加了表现“真实、真诚、真情”的效果。

三、巧卖关子,用悬念吸引人

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常常写在纸面上的时候就觉得平淡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卖关子。柴静的关子卖得好。试想,如果柴静直接先写“七年前,我采访过温家宝总理”,则这个故事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柴静没这样写,她先说故事,说一个老人捐助一个卖棺材的农民五百元钱来治病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已经相当吸引人了。然后,柴静才平静地说:“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这个悬念的设置,让读者更深地琢磨那个看似普通的故事背后的意义。

四、推敲结构,用合力震撼人

作文不能是材料的简单堆砌,即便材料本身很精彩。相同的材料,不同的语段顺序,会产生很不相同的表达效果。柴静文中四则材料的前后顺序显然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从前三则材料来看,柴静似乎是要按时间顺序来排列,但是关于温家宝总理的素材却偏偏放在最后而不是第二的位置上。现在这样的语段排序自然构成了由小人物到大人物、由小我到他人及天下的逻辑顺序,浑然一体,形成合力,震撼人心。

五、深入议论,用思想启迪人

柴静的演讲稿一共五段,前四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抒情。无前四段的叙述,当然无后一段的议论抒情;但是,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的议论抒情,那么,前四段的叙述就没有了落脚点。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以议论为叙述作结,画龙点睛,精辟深刻,高屋建瓴,升华文意。反之,如果删掉最后的议论段,此文几乎就只成了材料的堆砌,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nlc202309090619

【习作展示】

尺 度

□王耕耘

有这样一只小船,船尾有两名船夫。躺在船板上的那位左手搭在横木上,右手扳着自己的右脚趾,好像着急地对另一个船夫喊:“快看茶壶烧开了吧!”另一个船夫停下右手摇晃着的大蒲扇,左手轻抚着眼前的小火炉,凝神静气地看着茶壶,像是专心在听壶水烧开了没有。这是明人魏学洢《核舟記》中匠人王叔远用桃核所刻的小舟一角。

有这样一位重度瘫痪者,除了他那还能眨动的眼皮和右手上那三根勉强还能轻点键盘的手指外,他既不能转动一下自己的脖子,也不能动一动他的嘴唇。他生活的全部空间似乎就是身下整天斜靠着的狭小的轮椅,但他却时刻在思考无比浩瀚的宇宙。他说:“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他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有这样一位诗人,吃不饱、穿不暖是他和家人的生活常态,颠沛流离、四处漂泊是他和家人的无奈。无情的秋风吹走了他那简陋茅屋上的茅草,冰冷的秋雨透过屋顶的缝隙,打湿了床头他那破旧的被子。一夜无眠,诗人在心中吟咏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就是千秋诗圣杜甫。

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前后14年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传播他的仁爱思想。他一辈子献身“有教无类”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有一天,也许是某个夏日的黄昏,这位智者有了片刻的悠闲时光,他带着几个得意弟子站在滔滔不息的河水边,沉思良久后,他深沉地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就是万代师表孔夫子。

短暂的生命可以各有奇异的光彩,用了不同的尺度去衡量,不同的生命便会展示出不同的精彩。精湛的技艺会化腐朽为神奇,这是艺术的尺度;对宇宙苍穹深入思考,会给思考者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这是思想的尺度;对社稷苍生满怀忘我的关爱,会让一个脆弱的生命释放出无穷的力量,这是心胸的尺度;时光流逝,能让短暂的生命超越自我、死而永生,这是时间的尺度。不妨问问自己:我要带着哪种尺度前行呢?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尺度”既可以指尺寸、尺码,也可以指评判事物的标准,此文显然是采用了后一个含义。在行文中,作者精心选择了角度不同的四则材料,通过概述和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得简短的叙事有了很强的可读性。这四则材料全都来自教材之中,自有典型性,而先叙事再点明来由的设悬念法,也增强了可读性。最后一段在叙述的基础上生发精彩议论,点明了“尺度”的不同内涵。而这四种不同的“尺度”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生命的尺度。最后,作者以疑问作结,引发读者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度过此生?

上一篇:高压电气试验安全措施下一篇:五个有趣的心理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