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乐趣》教案

2024-09-27

《雕刻的乐趣》教案(共6篇)

《雕刻的乐趣》教案 篇1

《雕刻的乐趣》教案设计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桂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美术七年级13册第7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刻工艺的基本材料、工具、程序以及艺术特点。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雕刻的图片或实物,感受雕刻工艺的独特美感,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在雕刻过程中,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把握雕刻的设计和制作要领,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雕刻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耐心仔细的手工制作习惯,有创意地选择、使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点:雕刻作品的设计。教学难点:雕刻作品的刻制。

教材分析:雕刻是以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本节课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启发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可雕刻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的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雕刻,掌握雕刻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方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一)课前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尤其是手工课。学生所需材料、工具,老师要事先通知学生并让小干部及时检查提醒,为了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教师更要多备几个范样。学具: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黏土、橡皮、肥皂、粉笔)等。

教具:范例、课件、中国饮食文化有关食品雕刻的资料及国外不同艺术风格的雕刻作品的实物或图片、示范雕刻的工具刻刀、材料(各种颜色、形状的萝卜、马铃薯或者南瓜、苹果、肥皂)。

(二)课堂教学: 导入部分建议之一:

1.欣赏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民间艺人表演雕刻的基本方法,了解雕刻工艺的来历,营造美好愉悦的视听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高学习兴趣。

2.交流表达: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概括对雕刻的总体感受的描述。回忆曾见过的雕刻工艺品的造型特点。了解雕刻是以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

3.出示课题:出示课题——《雕刻的乐趣》,引导学生齐声念出课题。新授部分:

阶段一:设境比赛,交流课前收集雕刻的图文资料 学习活动建议:

1.互动交流:教师可以设计诸如“你见过什么雕刻作品?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雕刻有哪些种类?雕刻工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等问题,引导各组发言交流课前收集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雕刻工艺的传统、雕刻的材料、样式等问题。

2.归纳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奖励雕刻的材料(类似萝卜、南瓜的果蔬材料)表扬认真收集资料的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阶段二:观察比较,分析雕刻的样式、材料 学习活动建议:

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雕刻作品图片或实物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雕刻工艺特点、材料特点以及体会雕刻工艺的艺术美感。圆雕: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阴刻为凹形状。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2、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出示学生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它们用了一些什么材料?或者直接选择某一材料启发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特点以及思考回答能用来雕刻哪一造型?用那种方法其它材料又有什么用?有没有同学带了跟别人不一样的材料来做花灯?

阶段三:消化尝试,完成一件浮雕作品

1.演示归纳:教师出示媒体,或者出示实物分步展示浮雕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且总结归纳步骤及方法:设计草图,切基本形,构画样稿,确定刻法(阴刻阳刻),进行雕刻,尝试敲印。

2.尝试制作: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明确作业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浮雕图片及敲印纹样,为学生作业提供及时参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求异意识。作业要求建议:

教师在学生正式起笔前要讲明作业总体要求和个性选择指向,包括作业方法、呈现方式、表现工具、主题和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参考范例,用合适工具材料并采用正确的雕刻方法完成浮雕造型后敲印纹样。展示评价建议:

学会表达——可让学生把自己小组合作作品分别展示在相应区域,各组讨论交流推选一名同学,针对以下问题,交流表达。

1.我认为我今天作业效果品()

2.我觉得()完成的浮雕非常出色,因为()3.你最心仪哪一个雕刻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4.做雕刻时,你们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

5.你们的雕刻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三)课后拓展

1.到网上收集相关图片,选一些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2.把课上的构思说给家人听听,征求长辈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10、课堂总结

美术课的教学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和人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本课中通过问题启发、动手实践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精神,丰富了学生的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并通过设计与制作的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唤醒他们想象的欲望。整堂课融看、想、玩、做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虽然因课时有限,学生完成的作品并不都是非常精细完美的,但同学都积极思考,充分的展示了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建议:

1. 教师是否能运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在雕刻中,注意纹样外形设计,加工方法的选择,培养耐心仔细的手工制作习惯,提高学生自主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 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尝试用不同材料、方法表现出浮雕纹样的美感,提高了造型、表达能力,是否能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手工制作中表现出乐趣和创意。

3. 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乐于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美丽的事物。

刻印的乐趣-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篆刻的历史与作用,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简单的“正反”、“阴阳”刻印方法。

3、运用刻印的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文字、图案,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难点:正反效果的认识与把握,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刻刀、拷贝纸、马铃薯、橡皮等。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2、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画牵牛花的画法,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老师的作品比同学们的作品多了点什么呢? 生:多了印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刻刻制一枚印章。(板书课题:刻印的乐趣)

3、新授:

(1)、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印章,让同学了解印章是多种多样的。

(2)、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篆刻的历史与作用。

A、历史:(课件,找同学朗读)

B、作用:装饰作用(课件展示实例)

权威作用(课件展示实例)

凭证作用(课件展示实例)(3)、认识刻印的“正反”与“阴阳”

A、正反:(课件展示印章与印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枚印章,这枚印章上的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生:字是反的

师:字的书写顺序和现在的书写顺序有什么差异吗?

生:从右到左、从上向下。(课件:对古代的书写习惯加以介绍)

B、阴阳:(课件展示相同内容的阴、阳两种印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枚印记有什么差异呢?

生:一枚字是红色的,一枚字是白色的

师: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印出来红色的字呢?

生:把图案的地方保留,刻掉其它的地方。

师:非常聪明,那怎样能印出来白色的字呢?

生:把图案的地方刻掉,其它地方保留。(课件出示阴刻、阳刻的定义)

4、教师演示:(1)、制稿

选定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在宣纸上画出来(大小不要超过准备好的马铃薯),画好后用毛笔仔细的描一遍,然后把宣纸翻过来把正面贴在马铃薯上,用手按实,揭掉宣纸,马铃薯上就会出现反着的印记。(2)刻印

将刻刀的刀刃向上,沿线的外侧斜大约30度角,刀尖没入马铃薯3毫米左右。从后向前滑行。注意在刻时候要顺着刀尖转动马铃薯,这样刻起来会更方便。然后再立刀刻掉其它多余的地方,这样一枚精致的印章就刻好了。(3)拿出印泥,将印章沾上印泥,试印一下,美丽的图案就会越然于纸上了。

5、学生实践: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操作时要在左手上带上手套)

6、展示评价:

老师拿出一张白纸,每个同学把自己刻好的印章印在上面,大家一起评价。

7、小结:

找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8、课后拓展:

雕与刻的乐趣教案 篇3

主备人 李培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雕刻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了解雕刻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材质不同种类雕刻的形式美和表现方法,运用铲、削、刻等简单的方法,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完成一件雕刻作品。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会雕刻艺术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雕刻作品的设计。难点:雕刻作品的刻制。三.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各种雕刻作品、雕刻材料(南瓜、橡皮、肥皂、萝卜、石头等)、刻刀、画笔、图案资料等等。

学具:雕刻材料(橡皮、肥皂、萝卜等)及刻刀。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展示各种雕刻作品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教师提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材料可以用来雕刻呢?如果你来雕刻,你会选择什么材料呢?(出示课题,学习目标,进入新课)。

(二)、新授环节:

1、了解什么是雕刻?雕刻的种类(生读)

2、欣赏圆雕和浮雕作品,小组讨论圆雕、浮雕各自的特点。(师总结)

3、展示木雕的工具 讲解雕刻方法阴刻和阳刻

4、欣赏不同材质不同种类的雕刻作品

5、雕刻制作步骤(生读)

6、演示制作过程:首先要选择一块雕刻材料,根据其形状设计出一个动物形象,画好之后用刀将墨线以外的部分刻去,再由大到小修正其形象同时注意它的完整性,最后作细节部分的雕刻,完成作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外形,选择雕刻内容,设计好花纹。

(三)、学生练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件小型雕刻作品,一开始可以选择简单一些的花样或是做浮雕形式的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期间按步骤出示较好作品,及时提出不足。

(四)教学评价建议: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注重雕刻作品的整体完整。

2、请学生自己介绍设计思路。

3、展示较好作品,教师归纳小结。

(五)课后准备

童年乐趣教案 篇4

感谢这两位同学精彩的课前演讲,这节课,继续我们的名著之旅,一起去了解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童年乐趣。并且学习大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二新授

1)字词。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读生字。你能把课文中的生字与其他的同音字进行区分吗? 2)选字填空

3)多音字

恶。会认字你们学的不错,课文中还有一个带方括号的多音字。你能说一个句子,用上这个多音字的三个读音吗?

4)积累词语。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片自读课文,但里面有很多重要的词语,你在预习的时候,积累了哪些呢?老师也积累了一些,看看和大家积累的一样吗,看来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呢。指名读。刚才大家造的句子太有意思了,让老师都意犹未尽呢?你能用文中的四字词语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吗,至少用两个,多多益善。薄暮时分 惘然出神 别出心裁 一本正经 莫名其妙 2)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充分,老师给你们点个大大地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思考老师的问题。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克里斯多夫童年喜欢音乐的故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画出标志性词语。2)克里斯朵夫童年的乐趣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把它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步骤:大声朗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音乐 乐此不疲 自娱自乐 喜出望外 分角色朗读

2)音乐在克里斯多夫的童年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你的童年乐趣是什么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像小克里斯朵夫一样享受童年,享受童年的乐趣。

2)此时,我们的眼前似乎能浮现出一个可爱的六岁小男孩的形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罗曼罗兰是如何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呢? 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描写

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2)小克里斯多夫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罗曼罗兰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3部英雄传记;耗时20余年之久完成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凭借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你还知道哪些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吗?

7、《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长篇巨著凝结了罗曼罗兰半生的心血。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约翰·米希尔曾是大公爵的乐队指挥;父亲曼希沃·克拉夫脱是宫廷剧场的提琴师。

《雕刻的乐趣》教案 篇5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雕刻的乐趣》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在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面塑常用工具:拨子(也叫塑刀)、剪子、小梳子、擦手油等。其中拨子使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形状似柳树叶,一头尖。拨子一般可以用有机玻璃或旧的牙刷把制作,规格根据个人需要。此外,还要准备一些小竹签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 学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制作材料。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工艺。千百年来,中国民间工艺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绽放着独特的光彩。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快速地了解民间工艺的形式。谁能准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皮影、剪纸、中国结、泥塑、面塑、年画等)。通过图片我们知道,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这节课着重来了解泥塑和面塑的有关知识,体验一下捏塑带来的乐趣,引出课题————捏塑造型的乐趣。

3、讲授新课

(1)讲解泥塑的定义、特点过渡到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课件展示不同种类形象的泥塑让学生欣赏。泥塑俗称“彩塑”、“泥玩”。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黏性强的泥土。我国泥塑艺术已有7千多年的历史,泥塑艺术品即可观赏陈列,又可供儿童玩耍,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最着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津的“泥人张”。

(2)简单介绍 “泥人张”彩塑的历史、艺术特色,欣赏其主要作品。(3)说过了北方的“泥人张”,我们再来说说南方的无锡“惠山泥人”。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就是惠山的大阿福。欣赏大阿福,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大阿福的外貌特征。(师生共同分析大阿福的外貌特征及寓意,归纳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

惠山泥人的品类丰富,分为粗活和细货两大类。粗活又称耍货,主要供儿童玩耍,造型皆丰满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剧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神态刻画,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富有江南地方特色。(4)总结泥塑艺术引出面塑艺术,介绍面塑的定义、起源。

(5)不同种类形象的面花让学生欣赏,请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归纳面塑的用途、题材及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

(6)教师演示、师生共同学习捏塑的基本技法:

压、揉、搓、拧、剪、切、捏、贴、粘等 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帮助。梳子、牙签、牙刷、拨子等。(7)看视频:

这些方法在实际造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位民间艺人的作品,看看他是如何用这些技法表现作品的?

五、学生作业,体验捏塑造型的乐趣,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塑造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形象。(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指导要点:

(1)造型设计要有创意。(2)注意色彩的搭配。(3)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六、课堂小结,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互相欣赏浏览。并让学生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上一篇:加多宝危机公关策划书下一篇:读伤逝有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