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老师诗歌鉴赏(精选11篇)
颂老师诗歌鉴赏 篇1
您教给我最朴实的词语,
我用它书写最美的诗句;
您教给我用公式和定理,
我用它解决生活的难题;
您告诉我做人不能贪婪,
我明白这是做人的道理。
一寸寸粉笔,
染白了您的发丝。
一个个象形文字,
成为您走过的脚印。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
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辛勤抚育祖国的花骨朵儿。
您给了我们理想和智慧,
您引导我们走上人生之路,
您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心,
您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
老师——在我迷失方向时做引路人,
老师——在我遇到困难时安慰我,
老师——给了我们一双翅膀,
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
没有什么优美的语句,
只想真诚地说上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
颂老师诗歌鉴赏 篇2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诗歌鉴赏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10-02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经常深入到学校进行听评课。在一些中职学校的听评课过程中,我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一些特点。例如,他们的学习热情蜻蜓点水,学习兴趣此起彼伏,学习态度随心所欲,很难把控住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想要吸引中职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授课教师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刺激,从而才能掌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
我以沈阳市旅游学校李明浩老师的一节诗歌鉴赏课为评课案例,来探讨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具体地说就是用怎样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学习中的个性与智慧,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智飞扬的天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呢?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诗歌鉴赏课《再别康桥》的授课班级是中职二年级旅服专业高职班的学生。学情是学生对诗歌接触少,语言积累弱,鉴赏审美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授课老师想着重通过朗诵的手段,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把握诗歌情感,通过诗歌意象的研究学习加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积累精美的语言;鼓励学生热爱自然美景,感悟人生,培养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综观李老师教学的全过程,她所展现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优雅浪漫。她精心地运用了“影、音、画”等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了《再别康桥》的优美诗境,让学生们在“闻其声、
观其景、临其境、悟其情”的氛围中与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先生一起徐行缓步在康桥的情愫之中。
针对李老师这一节《再别康桥》的诗歌鉴赏课,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以此来探究如何打造一节充满激情和魅力的语文课堂。
一、优点
第一,个人能力突出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流利的普通话、工整精练的板书、从容淡定的教态、富有激情的吟诵、娴熟运用的信息化手段,让大家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位业务素质过硬、具有较强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充满个人魅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这是教师上好课的根本前提。李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尤其在即将结束教学任务之时,李老师声情并茂地示范吟诵《再别康桥》,让所有人沉醉其中,使得本节诗歌鉴赏课达到了高潮。
第二,师生关系融洽
李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表述清楚、流畅,娓娓道来的话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营造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创立了心灵交融的师生关系,激活了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活泼有序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也是李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又一个亮点。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魅力课堂的基础,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上教师有广度、有技巧、有激情的语言表达才能感染学生,有爱心、有真情、有深度的情怀释放才能打动学生!这就是教师的亲和力,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教师必须要具有亲和力,课堂教学必须向“师生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只有你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学生才能回报给你精彩完美的课堂!
第三,教学环节精巧
语文课教学的灵魂与精髓就是在“读”,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本节课的第三个亮点就是李老师一直以“读”作为教学主线贯穿课堂,层次分明、情感饱满。李老师带领学生通过“三读”探究了《再别康桥》的“三美”、“三情”与“三意”。
初读——感知三美,读出韵味。《再别康桥》诗韵中所展现出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是新月诗派的精华,李老师通过“视频朗读、自由诵读、师生同读”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再别康桥》诗歌中诗节的匀称整齐、诗韵的细腻精巧、诗情的回环复沓。
细读——感悟三情,读出滋味。《再别康桥》抒发的是徐志摩先生的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感伤之情。李老师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了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并巧妙地运用曲线画出了诗人的情绪变化,以此来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诵读中紧紧抓住“云彩、金柳、柔波、清泉、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所表达的思绪。
品读——感怀三意,读出回味。《再别康桥》把新月派诗歌的画面感和节奏感发挥到了极致,诗歌所表达的“意象、意境、意义”是新月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李老师在最后的授课环节中以“学生范读、教师演读”的鉴赏高潮中结束了本节课,完美地完成了一个回环的授课过程。
一节诗歌鉴赏课就这样轻轻地开始,又悄悄地结束了,下课的铃声响了,但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感伤之中,还都停滞在对李老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不舍之中……余音绕梁,意犹未尽。这样一节诗歌鉴赏课焕发出的是怎样的一种光彩呢!
二、不足
第一、导课有些牵强
优秀的导课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课的内容必须是
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的,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故意卖弄,就是矫揉造作。
本节课李老师的导课内容采用了前段新上映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的片头,背景音乐是李叔同的《送别》,我想李老师想表达的关键点应该是《送别》这首诗的委婉感伤之情,但这个导课内容运用不是太合理。《厨子戏子痞子》电影虽然表现的是抗日题材的内容,但却是一部动作喜剧片,虽然片头用了《送别》,但整个剧情还是与《再别康桥》诗情画意的教学内容有点穿越的感觉。如果想借用《送别》的感伤之情导课,可以选择《北平往事》或《城南旧事》这样题材电影的片头的背景音乐,应该更为恰当一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先生“撑一支长篙在康河之上寻梦”的片段来导出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效果应该最为理想。
第二、朗读缺少评议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节课李老师抓住了语文课“读”的精髓,但从朗读实践层面上讲,李老师在对朗读感悟的点评上还是欠缺一些,应该再浓墨重彩的多评议一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诗歌鉴赏上不只停留在一个“读”的层面,才能真正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滋味,读出品味来。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诗歌品鉴课,教师要从“读导思评”几个方面指引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水到渠成地从诵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适时、恰当地评议出学生哪里读的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质疑,在诵读中提高,在诵读中实现语感积淀。
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之上妙语连珠的点评,看似信手捻来,但却是对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极大考验。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评价语言要出口成章。
②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要真诚友善。
③积累评价素材,评价语言要富有变化,要有的放矢。
④善于捕捉亮点、发现问题,评价语言要机智,要循循善诱。
⑤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用温暖的举动带给学生身心的愉悦。
第三、作业缺少提升
本节诗歌品鉴课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两项:①背诵本诗;②各组同学结合本小组对诗歌的理解拍摄一段微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中。我个人认为这两项作业的布置缺少师“举一”而学生“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果这样布置作业是否更好一些:①诗歌题目《再别康桥》中,诗人为什们用“再”字,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资料,思考“再”别的情感诠释。②探究中国现代新诗歌有几个流派?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新月派诗歌,进行朗读比赛。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查阅诗歌《人间四月天》,感知感悟作者林徽因的情感
表达。这样的作业布置与导课内容首尾呼应,是否更加符合分层次的教学理念,是否更能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味鉴赏能力,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更事半功倍呢?
教师每节课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教师通过巧妙地布置作业,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充满智慧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与文本对话,可以与教师对话,可以与同学们对话。这个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平台可以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的探究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唯真、唯美、唯实的创造能力。
三、感受
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谨规范的教学环节都不能代表语文教学的成功,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灵活的!智慧的!诗意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的关键点。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和文本发生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地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碰撞和共鸣,那又何谈在语文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心智呢?
诗歌朗诵《祖国颂》 篇3
苦思冥想后
自己就像是您身旁
农家老奶奶手里握着的那破旧的纺棉车
历久弥新
唱着古老的歌
安静的坐着
还像是您土壤里一粒
小小的种子
在黑暗中抗争
等待发芽
像是一位
汗流浃背的农民
搭在肩上的白毛巾啊
那是勤劳的象征
把真诚紧紧埋在心底
我的祖国啊!
我是微小的尘
我是悲伤
我是迷茫
我是你古往今来
苍茫的理想吧
是银河里的流星
什么时候也没有坠落
没有落下的那一颗
我的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花蕊
刚从百花园里绽放
我是你昆仑山上的一块冰
想让你温暖的融化
我是你泪眼朦胧中
一丝牵挂
我轻轻的来
安静的祝福
我的祖国啊
您用那忧伤的乳汁
将我喂养成人
不管您遇到什么
艰难险阻
到要牺牲生命的时候
我都会
将我的血肉之躯
毫不保留的献上
我的祖国啊
敬爱的母亲
为了祖国
繁荣富强
毫无怨言
永远爱您
党旗颂 诗歌朗诵 篇4
一面铸着铁锤和镰刀的大旗(女)那是一团火
一团燃烧着崇高理想的火(男)
那团火,是在漫漫长夜里点燃(女)
那面旗,是在凄风苦雨中升起
(男)旗上
是铁锤 出的信念 旗下
是镰刀歃血的誓言
(女)
旗在风中招展
风把旗鼓成一面红帆 帆在南湖上 开
启航了那艘历史的红船
(男)
旗在雨中经受洗礼
雨却扑不灭她熊熊的火焰 火在井冈山上点燃 燎原二万五千里 红遍了赤县
(女)
呵,有多少只手 曾在旗下攥成拳(男)有多少 口 曾在旗下
发出同一句誓言
(女)为了这面旗
多少人把牢底坐穿 为了这面旗
多少人把热血流干(男)
多少人前赴后继 视死如归
多少人慷慨就义 含笑九泉
(女)
就是为了这面旗 那个十六岁的女孩 面对狞笑的铡刀 坦然横卧
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男)
就是为了这面旗 那位十八岁的战士 面对疯狂的敌 毅然挺立 拉响炸药包
拉响胜利的雷电
二
(女)
呵,是什么时候 铁锤 碎了黑暗?(男)是什么时候
镰刀收割了金秋十月的灿烂?(女)
如今,这面旗
已经寒历暑,穿越世纪九十年(男)
如今,这旗下
已盘龙卧虎,汇聚红心八千万!
(女)
然而,旗有辉煌的历史 却也有些许的遗憾 旗下有 数的 诚 却也有可耻的背叛
(男)
今天 就在今天 同 在这面旗下 有人,心已褪色 没有了旗的鲜艳 有人,已忘记誓言 把铁锤和镰刀 丢弃在一边
(女)有的人
把旗披在身上,变成他
作威作福的虎皮 有的人
将旗丢在脑后 迷醉于
裹着炮弹的糖衣
(男)也有的人
把旗当给了物欲 蜕化成金钱的奴隶(女)还有人
把誓言抵押给了权力 落为特权的娼妓
三
(男)旗在风中 愤怒地颤抖(女)旗在雨中 痛苦地哭泣(男)铁锤高举
敲响长鸣的警钟(女)镰刀挥舞
割除癌变的瘤体(男)大旗呵
再次卷起冲天的狂飙 横扫那些腐败的垃圾
(女)暴风骤雨之后 旗,依然鲜艳美丽 美丽如长霞 —— 为有 数朵 任长霞一 的警花
(男)
地动山摇之后 旗,更 傲然挺立 挺立千秋
—— 为有 数棵 谭千秋一 的大
(女)
旗下,是哪位白发的老人 把人民的忧乐时刻装在心里 躬尽瘁,死而后已(男)
旗下,有多少党的儿女 已经将誓言永远铭刻在心底 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女)
呵,铁锤已擂响战鼓,响彻云天(男)
镰刀正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女)
巾帼颂,(诗歌) 篇5
具有政治家风范的吕雉为“文景之治”写下了伏笔,以“无字碑”流传千古的武则天开创中国女皇的先河,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城倾世被后人誉为的四大美女,空谷幽兰才情卓著身世曲折的四大才女留下了多少瑰宝。
您从冰雪中徐徐走来,在悬崖百丈冰中绽放出美丽,梅兰竹菊的品行描不尽您真善美的传统美德,蕙心兰质好比仙界的天使奔赴人间。
无数冰清玉洁旖旎才情挥笔入诗的奇女子,善良包容勤劳自重散布民间的无名氏女人,活跃了政坛平息了战争繁衍了人类,让历史增添了厚重与沧桑。
您从黄河边急急走来,浪花淘金千古英雄,所有的伟大凝结一身,母性天职恰似天地间的灵魂。
荒芜的沙漠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高耸的珠穆朗玛峰摇曳着冰天雪莲,文明的脚步踏过千山万水惠及华夏儿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这里延续。
您从金融园地翩翩而来,娇弱的躯体里满是刀枪剑戟的搏杀,市场经济的竞争没有退路和眼泪,冷静智慧好像晴空万里的白云。
普惠金融路上留下无数的故事,优质服务成为三尺柜台的佳话,电子银行业务飞进寻常百姓家,现代金融铸就理性安全的丰碑。
您从xx银行匆匆而来,进学校进商场进企业进农户您身影如燕,“金融知识万里行”您初心不忘走进千家万户,坚持坚守赢得了巾帼标兵的美名掌声与鲜花。
支农支小支微支实一项又一项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心底深处的那抹温柔赋予“百花工程”一片新绿,冬天的一把火驱走冰雪严寒,您披着春天的盛装演绎出春天的童话。
抓住诗歌特点鉴赏古代诗歌 篇6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语文高考语言
紧扣诗歌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无疑是鉴赏诗歌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就紧扣古代诗歌特点,结合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的有关试题,谈一下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领悟语言
中国古代诗歌语言上的最突出特点是简练含蓄、音韵和谐,诗人常常借助凝练深沉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节,传达丰富的情感。鉴赏诗歌时,我们最先接触的是诗歌语言。因此,品读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就至关重要。考生如果能认真玩味诗歌的语言,就可较轻松地完成题目。
请看08年全国卷I: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定,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邻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这道题是从古诗语言“炼字”的角度命题的。考生答出第一小题的“拳”和“退”两个字是不难的。因为古诗炼字的字一般是动词或者是活用的词。但如何分析呢?这就要玩味本联的语言了。通过赏读,将诗人描写的这个画面再现一下,再加上自己深切的感悟,结合诗歌的描写手法就能写出答案。这中间关键是在领悟中玩味,其中心平气和地读全诗是最重要的,而第二问便是鉴赏评价。一般地讲,这种咏怀诗绝对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常常在诗的末尾含蓄地点明作者的观点。因而品读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看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再结合全诗由实到虚进行具体分析,就能完成好这道题目。
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二、品味形象
生动性、形象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古代诗歌以诸多形象来表情达意,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具体地讲,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同学们如能准确把握这些形象,就打开了诗歌鉴赏的一片新天地。
请看08年宁夏卷: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鉴赏这道题的第一小题时,考生只需将诗中的“野水”“秋风”“(逢)人”“坞”“(寺)钟”等景物形象找出来,结合诗歌演绎一番,最后答一下呈现的气氛也很容易。第二小题是让考生“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这实际上是考查对意境的掌握程度。因是题画诗,展现时自然有创造。而画面不可能展现声音,所以“潺潺”“瑟瑟…闻钟”这些传达声音的词语显然是画面不可能有的,“知村近”也是一种推想,是画意。至于妙处。联系意境让画面内容丰富起来、生动起来就可以了,不过做好结合一
下描写方法,最常见的通常是动静结合等方法。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三、展开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写诗要想象,鉴赏诗时也要想象、联想,文学鉴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一定要借助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大胆进行想象。
请看08年福建卷: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这道题要求考生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作答。考生鉴赏时,绝对离不开想象,既要想象诗歌为我们展现的画面,又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再创造。从全诗看,只写了茅斋的小燕子,显然诗人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明白了这些之后,逐句分析全诗最后再总结就可以了,只是鉴赏语言要有诗的韵味。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当然,结合古诗特点鉴赏古诗,要将古代诗歌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想象、形象鲜明生动等特点结合起来鉴赏,这样,就会准确、快捷地完成试题,取得满意的效果。
红烛颂诗歌 篇7
当我们把今天用信念埋葬了
我们的明天是否能够破茧成蝶
让梦想在未来淡蓝色的时空里
自在翩跹,就是这样的思潮
和简单的守望催促着我裂变
改变,然后是更深的沉迷和奋斗
今生,我的青春属于这一方天地
今生,我的歌谣属于这样的调调
今生就这样过去,心中的火焰正在燃烧
燃烧,然后成为灰烬,直至成为落红
滋润万亩苗圃,开出新生的花蕾
2
透明的春天阳光像瀑布一样挂着
海子的笑声在远处静静浮动着
生命就这样在安静和火热里升沉着
日子在天边落下去了,
心中的信念却烧得更加热烈
岁月留给我背影,我却用一生来找寻
生命永远只是一个谜题,我们都在寻找答案
生命多远,青春就能盘亘多远
生命的厚度在血汗之中打拼,反复煅打
然后闪现金属的光泽,直至出现彩虹的绚烂
孩子的未来映上了群峦舞动的绿意
生命总在延伸,生命还在燃烧
就是红烛,我的生命之中始终有一个声音
出现,然后奔腾,燃烧,燃烧
直至成为灰烬,成为桥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眼泪开始枯干,生命不能拉伸长度
但是厚度之中可以掺上红土的广博
以及万里山岭那无限的胸襟
生命可以承载一切,红烛燃烧之后
滴落的眼泪之中装满了对于光明的憧憬
3
烧干之后神灵仍在念着你
烛台之上落满的灰尘,风中有幸福的歌声
这个季节永远握紧春天的温暖
神灵仍在想着你,对于我来说
你的名字永远都是一盏明灯
永远都是发光之前的口号
今生我沉浸在你的启示里
把阳光和雨露滴进干渴的心中
直至桃李满天下,脚下踏平的那条蹊径
仍在沉默不语,仍在思念着你
4
慢慢的慢慢的燃烧下去
慢慢的慢慢的.流干眼泪和心血
慢慢的慢慢的忘记这一切
可是谁又能忘记你,用生命和光热
点亮黑暗之中那不曾闭上的眼睛
用信念的养分浸润贫瘠生命的
每一道条纹和每一道裂缝
慢慢的慢慢的低下去
慢慢的慢慢的枯干了心
慢慢的慢慢的什么都不再记起
慢慢的慢慢的直到自己的灵魂透支
直到躯体飘出火焰然后持续燃烧
再度燃烧直至成为灰烬无法复原
这就是你啊,一个让我惊心动魄的
名词、形容词,一个壮丽的感叹词
让我今生一直默默念叨着,反复念叨着
红烛,红烛!红烛……
5
今天我歌颂你,写着诗歌燃烧你
今天我站在感慨的中央,持续为你歌唱
今天我就站在波澜壮阔的追忆里
写下我的信仰,写下光辉,写下梦境
写下风风雨雨的晨光和光阴的缝隙
我就在感叹当中,就在感恩当中
当我说着光明,说着未来,
说到太阳,说到雨露
心中的幸福无法言喻,心中的崇高
无法用今生的目光敬仰,
今天我就在你的光芒里
被你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拼尽后路的释放
照我一脸阑珊,一脸凄清和满眼惆怅
6
守住你的花园,不余余力的绽放
生命有光,生命有热
有渴望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能量
你睁开眼睛,说烧吧
我的眼前开始出现了光芒
我伸出手去,在你的光焰之上体验着疼痛
以及因此带来的深刻入骨的幸福
你是幸福的,你是骄傲的
因为直到此刻,你站在神话的中央
被所有闪光的词汇拴住
被所有敬仰的目光盯梢
日子就这样陪着你燃烧
在阳光之下,你是最尖锐的锋芒
戳痛世界刚刚抚平的伤痛
然后打开血管,打开觉醒
打开黑暗掩住的那一扇窗子
那一个格子收藏的神的画像
就是神,比神纯净
就是花香,就是芬芳,从你灵魂深处淌出
和我终生的信仰映照
7
贴近泥土,贴近大地的灶膛
贴近你,贴近生命的真相
奉献,燃烧,骨子之中深藏的力量
信仰之中埋葬的阳光
只有烧哪,只有华为灰烬的燃烧
让我看见血,看见真实,看见梦境
看见尖锐的光芒,撕破四平八稳的
生存招安的旗幡,来吧,烧吧
来吧,取出我胸膛中的光芒吧
我要照耀你,在你最寒冷的时候
照亮你的迷茫,抖碎仓皇
给我最真的真相,最信的信仰
把生命的意义展示给你看
让你震痛,让你惊悚,让你
在这一盏泪光里,把我的骨骼
教师颂诗歌 篇8
并把它传入人间,
但无人知晓您的姓名,
即使无人知晓我也要赞美您——
我可爱可亲的老师!
您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
我便是那块平凡无奇的石料。
没您的发现我会一直沉沦下去,
是您一点一点的雕刻,
我才一天天的完美,
当最后一凿子凿下去时——您笑了
因为我不是一开始那平凡无奇的石料了
而是一块浑体翠绿的美玉。
您是一位辛勤的农民,
我便是一棵无助的禾苗,
您一分一分的耕耘,一点一点的浇灌,
换取我一天一天的成长,
当我成熟时——您笑了,
因为我不再是那棵无助的禾苗
而是一棵强壮的金黄色的挂满穗儿的稻谷!
我赞美您,
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我赞美您,
你是春蚕吐尽“生命”华丽了别人。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祖国颂经典诗歌 篇9
带来鸟语花香,
曙光初照
洒在人们脸上;
祖国啊,
经历过战火纷飞的考验,
也饱受了侵略者的蹂躙……
如今的妳
已是共和国之母,
拥有着13亿华夏儿女;
覆盖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的神圣领土,
绝不允许外来者的入侵,
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
换来的胜利成果,
更不能容忍美日列强篡改掠夺!
祖国啊,母亲!
海外游子日夜思念您;
看着您日新月异
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祈盼祖国欣欣向荣,
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国力的增强令世人刮目相看。
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
胜利70周年,
作为国人当警钟常鸣!
绝不容许美日列强
瓜分祖国一寸领土;
在**的带领下,
牡丹颂诗歌 篇10
从未想过要美誉,
从未想过要赞扬,
从未想过要爱戴,
从未想过要高攀,
天生丽质是我的本色,
妩媚动情是我的姿容,
我的家族,
吉人天相,典雅端庄,
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在花王国里,少有的魅力,
在花子辈中,少有的芬芳,
在群芳斗艳中,少有的文静,
在百花怒放中,少有的清香,
白有白的纯度,颇为仪态,
紫有紫的高雅,鼎为至上,
红有红的富贵,视为尊享,
绿有绿的情调,尤为时尚,
倾国倾城非我莫属!
绝代佳人非我代言!
所以,
历朝历代都把我捧上了天,
雇最好的花匠,
住最好的楼房,
精心呵护,
精心包装,
像皇太后一样伺候,
像太子妃一样崇尚,
一身的贵气,
兼喜气洋洋,
花世界里,
我的命真好,
让人爱不释手,
让人喜上眉梢,
让人流连忘返,
让人愉悦心跳,
拥有我,就等于拥有了幸福!
拥有我,就是拥有了自豪!
拥有我,就等于拥有了福星!
拥有我,家财万贯鼠来宝 (谐音吉利的.意思)!
国宴大厅有我的画像,
迎宾大殿有我的塑雕,
延年益寿是我的象征,
国泰民安是我的祝福,
不外乎,
我代表国家出游四海——地球人都知道,
我代表党政出访首脑——世界人都知晓,
有我的地方,一定繁荣,
有我的地方,一定昌盛,
有我的地方,一定美丽,
有我的地方,一定景象,
牡丹之歌,响彻云霄...
牡丹(国花)——花魁之首!
厦门颂诗歌 篇11
琴岛鼓浪一洞天,
绿树红瓦百花鲜。
人间仙境鼓浪屿,
天风海涛日光岩。
五老峰下南普陀,
千年古刹盛空前。
信徒潮涌人如织,
暮鼓晨钟经声传。
海岸矗立炮台山,
克虏伯炮世属罕。
击沉倭寇箸竹舰,
卫国戍边令敌寒。
举目远眺沧海边,
大小金门眼前现。
一条浅峡隔阻断,
两岸统一在何年?
筼筜湖水绿如蓝,
岸边垂柳映湖间。
游船惊得白鹭飞,
掠过船头又不见。
中西合璧园博苑,
九岛如珠大观园。
亭台楼阁叹为止,
遥相呼应月光环。
一桥飞架沧海间,
宛如玉带卧海面。
蓝桥碧空相辉映,
美不胜收一画卷。
鳌园圣地民所瞻,
倾资兴学国人赞。
华侨旗帜陈嘉庚,
民族光辉一典范。
碧波万顷海连天,
苍茫无际白浪翻。
浪花拍岸唱祖国,
【颂老师诗歌鉴赏】推荐阅读:
谢谢老师诗歌09-06
教师节诗歌赞美老师诗歌朗诵09-01
老师为题目的诗歌05-09
老师诗歌欣赏10-04
诗歌:老师辛苦了12-25
赞美老师的诗歌01-15
感恩老师的朗诵诗歌06-09
九月献给老师优美诗歌07-12
赞美幼儿老师的诗歌08-22
歌颂老师诗歌朗诵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