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2024-09-12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篇1

2009年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统计调查法规工作,以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法制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服务统计改革和建设为主线,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加强统计普法宣传,强化统计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统计,努力推动和保障统计调查

工作科学发展,2009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一是以全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以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为契机,大力宣传《统计法》《××省统计管理条例》和《经济普查条例》,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统计法律意识。印制发放经济普查荣誉登记证70000多份和城乡住户调查荣誉登记证2000多份,使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走进城乡调查对象和调查户。

二是认真开展经济普查专项督查工作。2月份针对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收集和审核普查表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督查,要求各县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普查表收集和审核阶段的领导,决不能因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产生麻痹心理,普查表数据质量的高低是整个经济普查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是切实做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验收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对普查阶段质量控制和验收的相关要求,以及《××省人民政府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验收工作的通知》(云经普办发200921号)精神,市经普办于2009年4月21日—25日,对全市各县区普查阶段质量进行验收,按照经济普查质量验收标准,全市各县区的各项指标均在质量控制范围内,符合要求,达到验收标准,圆满完成市级对县区级的事后质量验收工作。

四是认真组织学习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新《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马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与监察局、人事局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和政府统计机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好新《统计法》、《处分规定》。《统计法》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它在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处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对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员,各级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统计调查对象的各类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及量纪标准作了明确规定,是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五是认真组织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报名工作。2009年全市共组织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110多人,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报名人数36人。

六是全面掀起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

为认真做好2009年12月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市统计局、××调查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新《统计法》,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保障数据真实可信”的宣传主题,积极组织了对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教育活动。

1、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忠同志任组长,党组副书记、队长、副局长字浩荣同志任副组长,各县(区)统计局局长,国家统计局永德、凤庆调查队队长,市局队各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专门制定2009年12月法制宣传月宣传提纲及口号,下发到各县区统计局,永德、凤庆调查队。

2、为普及统计法律知识,坚持依法统计,保障真实,切实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及时把《××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关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纳入全市2010年普法重要内容的请示》(临政统联字〔2009〕31号)文件上报市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3、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召开新《统计法》、《处分规定》座谈会1场40人次,举办统计法制讲座1次45人,法律知识竞赛4场150多人次,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咨询200多人次。

4、迅速将《统计法》宣传挂图146张和《处分规定》宣传挂图408张及时发放到市级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和八县区统计局、调查队,并按要求及时张贴。

5、制作了“学习贯彻新《统计法》,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保障数据真实可信”的横幅部标1幅和6块统计法律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展板及《统计法》等录音光碟10盘,下发各县(区)统计局,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6结合“12.4” 法制宣传日和统计法制宣传月活动,印发了《统计法》、《人口普查》等宣传材料10000份,出动宣传车2辆,出动22人次,“12.4” 法制宣传日在主要街道和路口进行散发,受教育人数达7000多人次。23日至30日,由法制学习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字浩荣同志带队,分别深入八

县区及部分乡镇,利用发放宣传材料、播放《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摘要和《××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提纲》录音光碟开展巡回宣传,受教育人数达30多万人次。

7、编印新《统计法》和《处分规定》学习宣传手册,利用专业年报会进行发放。

8、充分利用政府信息门户网、统计信息内网、《统计经济参考》、电视(12月28日至2010年1月1日滚动播放统计法宣传标语)和报纸(12月30日刊登统计法相关内容)等多种形式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区统计局、调查队也都分别按照省、市的文件要求及时开展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不断加强基础基层建设

——按照建立阳光政府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根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向社会作出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紧扣主线,履行职责;政务公开,限时办结;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密切配合,依法普查;廉洁自律,勤政务实六项公开承诺。

——规范考核办法。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统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提升政府综合统计的管理职能和服务水平,使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统计调查事业的科学发展,市统计局代政府办拟定并修改完善了《××市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目前已印发各县区及市直各部门贯彻实施。

为切实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做好城镇住户调查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城镇住户处的《关于贯彻落实马建堂局长重要批示精神,努力提高××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通知》,贯彻执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结合××实际,下发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关于加强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统计报表通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统计部门自身知法、懂法、守法意识,2009年发出《各县统计报表上报情况通报》11期,通报发至各县区政府办,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有效地遏制了统计报表的迟报、漏报现象,维护了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

——强化对部门统计管理。加强对部门统计考核和管理工作。一是从领导重视情况、统计规范化建设情况、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报送信息分析情况、当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评价情况五个方面对部门统计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由市政府办给予奖励。二是认真开展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执行情况清查工作,共清查60多个单位和部门,清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单位和部门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统计方法和报表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种情况,虽然所执行的报表时有综合统计部门批准或备案,但有效期限已过。如旅游局所执行的10种基层表,5种部门统计表,2种专业统计报表,均为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批准文号为国统函2003176号,有效期至2005年12月,目前仍在执行。××日报社执行的《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有效期为2007年5月。交通运输集团执行的客货运输完成情况,有效期至2006年1月,社会公路运输量,有效期至2006年5月,全社会公路分获类运输量、营业性汽车运输效率和燃料消耗、公路旅客营运车辆拥有量、公路货物营运车辆拥有量等4张表有效期至2008年10月。第二种情况,由上级主管部门执法执行,却没有到统计部门审批或备案。如农业局执行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统计表(报省劳转办,制表机关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春茶生产情况、××上半年××省茶叶生产基本情况统计表、××年××省茶叶生产基本情况统计表、××年××省茶叶生产基本情况对比调查表、××年××茶叶企业情况调查表、××年××茶叶发展规划表、××年××省甘蔗品种推广面积统计表、××年××省甘蔗种植及新技术推广情况、××年××省甘蔗相关产业—木薯产业情况表、××省民营橡胶预警预报信息表、××年经济作物综合统计表等12个表均是省农业厅制发,没有到省统计局审批或备案。市财政局执行的××省农村综合改革进展情况表、××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月报表、××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决算表等3张表由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没有省统计局批准或备案;市工商联执行的光彩事业实施统计表、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等3种报表,制表机关为省工商联,无批准备案机关。

——认真完成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精心组织,坚强领导,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制定《重大决策听证实施方案》。根据《××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重大决策听证实施方案》。

——认真研究部署贯彻全省法制工作会议精神。省统计局召开全省统计法制暨设计管理工作会议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召开全省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暨培训会议后,××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党组高度重视,于6月23日,认真听取了两个会议精神的汇报,研究部署贯彻两个会议精神。

三、2010年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法制工作会议精神。

二是全面掀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贯彻热潮。

三是认真做好统计调查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四是认真开展统计调查半年和执法检查工作。

五是继续完善对定期统计报表上报情况通报制度。

六是继续做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和职称考试工作。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篇2

一、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取得的成绩

《统计法》的颁布是我国统计法制建设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 一方面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 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又规范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 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统计法制建设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起步的。随着1953年第一个统计行政法规的制定, 到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 直到2009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以及当前统计工作各项法规的不断完善, 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足以令世人自豪。初步形成了以《统计法》为主体, 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相补充的统计法律体系。2009年新《统计法》的出台, 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新《统计法》在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统计改革和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适应新时期我国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做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规定,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统计工作基本制度, 健全了统计数据质量责任机制, 加大了对统计调查对象权利的保护力度, 强化了统计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部法律是一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比较有效地、科学地进行统计工作的法律, 是一部能够基本保障统计数据科学可信的法律, 也是一部与国际通行的统计规则基本接轨的法律。它为夯实统计工作的法治基础, 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统计执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

《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认识不到位, 执法检查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处理社会事务, 不少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有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统计法》知之甚少, 不了解《统计法》的管辖范围, 对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的内涵、性质、目的、意义、要求缺少必要的了解, 有抵触情绪, 有的以领导外出、主管人员不在、有关帐本取不出来等为借口敷衍应付拒绝检查, 有的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 只提供统计报表不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 不能很好的配合统计执法检查。有些人员因而对开展执法检查心存反感, 把执法检查当成找岔子、过不去, 有意无意设置障碍, 影响执法检查的顺利进行。

(二) 执法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对统计执法工作信心不足

有些部门的同志认为统计工作只要搞好汇总上报即可, 统计数字质量不是搞统计的所能左右的;有的在统计执法中受到挫折就放弃了统计执法工作, 对上级布置的统计执法大检查也只是被动应付, 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统计执法检查多的是针对统计报表的拒报、迟报、漏报, 而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认真核对检查的少, 使统计执法检查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三) 缺乏统计执法检查的配套知识, 查到问题不知如

何下手

统计执法人员都有报表任务, 身兼几职, 绝大部分精力都在收集、审核、汇总报表上, 很难有时间进一步学习《统计执法检查规定》、《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 因此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时不能做到法律应用得心应手。另外, 由于统计执法培训较少, 大部分统计执法人员只是尽力查出问题, 并做了笔录, 掌握了一部分证据, 但对有些行政法律法规不甚了解, 致使后面的工作无从下手, 也有的是怕麻烦, 便来个顺水人情, 不了了之。

(四) 统计执法没有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

由于统计部门人员少, 平时主要忙于搞好统计业务工作, 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 不认为统计执法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有的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基层单位的违法证据, 执法检查时空口无凭, 力度不够。只满足于一年一度的大检查, 在每年统一执法检查时搜集违法证据, 使一些统计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五) 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不到位

进行一般性检查的多, 通报或罚款处理的少, 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得少。在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 有的统计执法人员碍于情面或受到其他阻力的干扰, 擅自简化调查事项和程序, 随意泄露有关调查事项和调查结果, 致使被调查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对行政处罚进行干预, 统计违法行为给予批评警告得多, 接受处罚的单位很少。虽说处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太多的查而不罚, 势必削弱《统计法》的权威性。未能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统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 导致统计制度不能有效执行。

三、解决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 充分依靠法制手段改善统计工作环境

改善统计工作环境, 就是要向广大被调查者宣传统计法, 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 配合统计调查。《统计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来, 应该说, 通过各级统计部门长期坚持不懈的宣传, 统计工作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但是还存在着违法行为, 统计部门要充分运用法律的手段, 通过统计法制的宣传, 统计行为的规范以及违法案件的查处, 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统计上弄虚作假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统计调查对象明确自己在统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使《统计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提高人们统计法制意识, 为统计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 坚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

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依据、程序执法, 重点做到执法公正。不仅统计执法程序要求公正, 制定统计制度、抽样调查规则、布置调查任务、收集报表、数据评估以及公布资料等也应当有法定的程序。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应当合理、适当。我国统计法律法规赋予了统计机构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统计机构必须恰当地行使该权力, 要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 从而保证统计行政执法的内容和结果公平、适度、合乎情理, 并具有可操作性。诸如统计报表的设定及其上报时效、报表频率以及报送方式等应当考虑相对人的承受能力。

(三) 建立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 大力推行全员执法

统计机构应以明确执法责任为前提, 以统计执法行为合法、适当、规范、高效为基本要求, 以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为监督保障。以利于推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统计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制科学、程序严密、奖惩分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 以此增强统计执法的抗干扰能力。

(四) 建立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协作机制

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应当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 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 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 形成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合力。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应各司其责, 发挥专门机关作用和网络作用, 进一步整合力量, 加大查案力度。以制度创新为思路, 充分发挥已有制度的作用, 使统计行政执法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统计部门依法行政。只有加强各部门配合, 才能提高统计执法的权威性, 增强统计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公正化。

(五) 全面提高统计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打铁先要自身硬。应在统计行政执法人员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做到“崇尚法治精神, 坚定法律信仰, 忠诚履行职责, 维护法律尊严, 切实提高法律素质, 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依法办事”。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对统计行政执法人员在统计、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 使人人具备真才实学, 成为查账高手, 不但能够查处一些简单的案件, 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也能够查出来。

摘要:当前, 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统计执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执法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对统计执法工作信心不足;缺乏统计执法检查的配套知识;统计执法没有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对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不到位等等。统计部门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 应充分依靠法制手段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坚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建立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 大力推行全员执法;建立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协作机制;全面提高统计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从而进一步促进统计事业自身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篇3

验对统计执法工作在统计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统计 执法工作 法制建设

1、前言

统计法制建设作为行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客观条件之一。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不断地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使得我国统计法制建设的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同时也使得统计的执法工作在统计的执法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善,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统计执法工作开始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同时人为的干扰因素的增加也使得统计执法工作的进行面临更多的新情况,统计执法工作越来越繁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的合理开展与统计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关系,面对当前的严峻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协调统计执法工作的合理开展,用统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行为规范,保障统计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以保证统计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我国的统计法制建设的现状

《统计法》作为我国统计法制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使我国的统计工作开始有法可依[1]。一方面,《统计法》的颁布使得统计工作更科学有效地组织进行,推进了我国统计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来看,《统计法》对于社会、政府、各个经济集团的统计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使得统计资料以及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得到了保障。统计法制建设的工作时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一步一步地在进行开展的。最后初步形成了以《统计法》为主体的一系列的与统计相关的法律法规。2009年新的《统计法》,使得依法统计工作开始全面进行。这部法律对于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法治的基础,同时对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也有一定的保障。对于统计法制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着的相关问题

作为对统计法制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统计执法工作,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制约着统计法制建设的进行,所以对于我国的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认识[2]。

第一,社会对于法制思想的认识的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统计执法工作有所加强,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使得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统计执法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案列在我国仍时有发生。第二,统计工作中的台账的不健全。有些企业和单位的原始的数据和统计的台账没有建立完善,使得统计结果的没有数据根据,并且统计人员在上报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使结果出现误差。同时从事统计这一行业的人员中有许多的兼职人员使得出现变化的机率较大。第三,企业以及经集团的迟报、拒报、虚报现象严重。淡薄的法律意识使得统计人员上报的自觉性较差,同时有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政府或上级进行干预造成虚报、假报。第四,执法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开展情况的研究的不够深入以及总结不够完整造成工作的失误。

4、改进统计执法工作的措施

在充分的认识到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之后,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统计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3]。

第一,依靠法制的手段对工作的环境进行改善。将《统计法》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广大的社会群众了解《统计法》,使人们提高对于在统计上的认识,认识到弄虚作假的危害以及结果,让他们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坚持统计执法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则。执法单位应该严格地根据法定的依据、权限、程序进行执法,做到执法的公正。不但要求执法的程序是公正的,而且执法过程中的统计制度、抽样方式、数据的评估、调查任务的布置等都是应该按照相关严格的程序进行。同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程序应与该部门相适应,适合该部门的执行。

第三,完善统计执法工作的责任制,大力推行全民执法。统计执法工作部门应明确责任制,以规范、合法、高效、适当的统计执法行为为基本,通过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评议考核制度保障统计执法工作。有效的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促进统计执法工作的进行。

第四,统计执法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以及工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统计执法工作的相关人员对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进行相关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坚定他们的法律信仰、对法律的忠诚、对法律的维护意识,自觉地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5、结语

统计的法制建设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搞好统计法制建设工作有着其特定的意义。只有针对社会实际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总结相关经验,不断的研究出新的解决方法,为促进统计执法工作减少阻力才能使统计法制建设工作更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桂菊,王洪飞.浅析统计执法工作在统计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J].商业经济,2010,(13):123-124.

[2]张树国.论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统计法制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1,(22):45.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篇4

一、2009年

工作情况

(一)强化领导,全面实施统计“五五”普法规划

1、领导超重视。切实加强统计“五五”普法工作的领导,把统计法制建设摆上全局重要工作日程,坚持通过加强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坚持将《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统计法律、法规列入“五五”普法工作重点。努力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统计法》,切实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2、宣传超常规。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统计法制意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经济普查期间始终以《统计法》、《经济普查条例》宣传为手段,充分抓住调查的有利时机,营造社会对《统计法》理解氛围,利用会议、报刊、标语、有线电视、广播等宣传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把依法统计的宣传覆盖到所有统计单位;在今年经济普查期间,在××有线电视台黄金时段和××新闻栏目中宣传相关统计法律、法规。今年以来,共书写横幅30多幅,同时将《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条例》编印成小册子发放到各乡镇、各企业,共印发宣传材料近500份。通过这些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方法制度的了解和认识,营造了良好的依法统计、依法普查的社会氛围。二是以统计工作人员为重点。通过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年报布置会议等形式进行统计法律法规学习,而进一步增强了统计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统计。三是突出宣传内容。结合统计工作的特点,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作为重点,深入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推进统计制度建设。

3、机制超常年。积极争取县政府,同意成立了××县执法大队,健全了机构,编制正在争取。县局统计配强法规班子,以保证统计普法力量。为切实加大对统计法制工作的投入,保障普法、执法经费,确保统计普法工作顺利开展,局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实报实销。

(二)强化监督,提高统计依法行政实效

1、提高统计执法水平。我局把统计法律、法规与统计执法业务学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组织本系统统计执法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统计执法相关的业务知识,使统计执法人员做到全面知法、懂法,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做好今年统计执法人员的资格考试,9月份,对全县新进入统计队伍的近20名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从业资格的培训考试,做到统计工作人员人人持证上岗,同时,有2名局机关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县的行政执法考试,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依法行政。同时,坚持求真务实,倡导扎实的统计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统计执法队伍,切实提高统计执法整体水平。

2、加强统计监督。认真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各单位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定期地开展统计基础建设、数据质量情况督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限期落实整改。今年来,我局对82家规模上的工业、住宿餐饮业、建筑房地产业和12个乡镇进行了数据检查,发出了执法情况通报,确保“企业一套表”和乡镇“双基” 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开展统计工作督办。今年以来,县政府加大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力度,先后多次召开办公会,解决统计工作的问题和困难,对乡镇基层基础工作检查情况发了督办通报,8月,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分成三个专班,对全县的乡镇统计“双基”工作进行了督办检查,有效促进了全县乡镇统计“双基”工作。

4、完成了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对我局以前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认真清理,现保留了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布审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审批三个县级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减少了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进一步强化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强化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巩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5月下旬,举办了“双基”工作启动仪式,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通知》文件,县乡两级共同努力,严格按照乡镇统计工作“八有八化”的标准进

行了双基建设;二是加强对基层统计的业务指导,各专业人员按照相关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基层统计人员搞好业务指导,协助基层统计做好基础台帐工作,规范数据采集方法等;三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到数据真实并且“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四是加强名录库系统维护,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与工商、税务、编办、民政等

部门的密切配合,将名录变更情况及时更新到系统中,为各种抽样调查打好基础。

(四)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依法管理统计活动,提高统计队伍和统计工作水平,保证统计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拓展统计工作领域的任务。一年来,我们把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依法行政、依法治统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我们逐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数据质量审核制度、统计检查查询等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和统计检查,统计执法的顺利开展。

总之,××县统计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统计普法工作还不够广泛,全民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与市局对我局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统计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二、2010年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观念,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和第六次人口普查。

2.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尤其是统计普法,提高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继续实施统计监督检查制度和统计执法责任制度,认真完成各项统计执法工作任务。

4.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统计违法行为。

5.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统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6.依法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开展对基础建设工作的检查。

统计法制工作总结 篇5

一、继续推进统计法制宣传工作

今年,我局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继续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将统计法制宣传融入各项统计工作之中。

1、结合统计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会议、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等工作、组织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促使基层统计人员知法守法。

2、结合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扩大统计法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将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情况列入检查的内容,同时对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开展面对面的以案说法、以事说法,进行法制宣传与教育,收效明显。另一方面,对一些做出行政处罚的典型统计违法案例,公开进行曝光、彰显统计法的严肃性和警示作用,促进人们学习统计法、知晓统计法、遵守统计法的自觉性,实现统计法制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

3、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学习活动。以《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颁布实施和新修订后的《统计法》颁布为契机,采取举办培训班、法制讲座、召开专题学习会、开展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局干部、乡镇统计站的领导与统计员、企事业单位基础统计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一法一规定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特别是其中包含的新理念、新规定和新要求。

4、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月活动。去年12月,根据省、市统计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专门发文、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了系列的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一是制作电视游动字幕、宣传广告牌、横幅标语、政府门户网络专栏宣传《统计法》及统计知识。二是印制和发放介绍统计常识、专用语和统计法宣传的小册子。三是在《统计工作》上刊登有有关宣传《统计法》,介绍我县统计工作发展情况的专版文章。

二、积极组织、扎实开展统计巡查

今年,根据省、市《20xx年统计巡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继续组织开展对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主管部门的统计巡查工作。3月25日印发了新统发〔20xx〕04号《关于开展乡镇和部门统计巡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统计巡查工作。4月份,在全县各乡镇、县直主管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局领导带领的巡查小组对游家、炉观、荣华、天门、金凤、琅塘5个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了扎实的监督检查,仔细听取了乡镇领导对巡查内容的工作汇报,检查了基层统计站的建设情况、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统计基础工作情况和开展统计服务情况,事后写出巡查报告,将监督检查情况反馈给乡镇的党委、政府、人大,并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其整改到位。从而不断夯实我县统计工作的基础,从源头上、从组织上确保我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三、不断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依法规范统计工作行为

1、强势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企业、星级住宿企业、资质以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规范性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依法加强检查指导,努力提高其基础建设水平。

2、扎实开展统计基础管理工作。及时修订完善统计年报、定报制度,规范统计报表签领、签收和登记制度,明确统计调查范围,扎实培训统计业务。

3、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检查制度和工作程序,实行查前通知、亮证执法、规范使用统计催报、查询、迟报登记法律文书,不断提高统计依法行政的水平。

4、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统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认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今年,根据市统计局《20xx年统计法制工作要点》的部署和要求,我局三月十三日就全年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印发了新统发〔20xx〕02号《关于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确定新化县白塘煤矿等40家单位为统计执法检查单位,其中工业企业6家、批零贸易企业4家、住宿餐饮企业2家、服务业企业4家、建筑业企业2家、房地产企业4家、行政事业单位18家,检查范围较广,涉及了各统计专业,为全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通过一年来的努力,现已完成36家单位的执法检查工作,对14家有轻微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送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3家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有2家单位已执行到位并结案。

统计法制宣传总结 篇6

我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具体如下:

1、结合本局实际,认真制定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本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紧扣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使方案具有较强的特色性、前瞻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为搞好法制宣传工作,结合实际,相应地制定了本单位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3、建立普法联系员,加强对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做好每季度的各项统计资料的上报工作。

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是为加强我局普法工作的领导,积极运作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二是落实各种会议精神,做好依法治县的启动工作。

三是按照规划要求,建立健全我局联络员,抓好普法联络员的培训工作。

四是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工作。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篇7

一、存在问题

(一) 岗位设置及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县级支行内设科室整合后, 目前, 业务科室多数面临身兼数职的状况, 科室对口上级多个处室, 科室人员均为兼职,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业务工作的完成质量, 与上级有关岗位设置必须单设、不得兼职的规定相互矛盾。此外, 部分业务岗位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规范的岗位业务操作规程, 造成各个支行做法不一, 各吹各打的状况, 尤其是一些新业务的开展, 更需要具体详细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此外, 县级支行“人员老化, 人员流动性较差”也是客观现状, 尤其如我支行, 长期以来人员冻结, 年龄老化, 缺乏流动性, 这与加强县支行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显然不相符。

(二) 部分金融监管工作缺乏手段, 尺度难以把握

随着综合执法大检查的日益加强, 部分检查善后工作较难处理, 这与现行的一些规章制度弹性较大或缺乏可操作性有一定关系, 例如《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中:“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 “数额较大或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的”等规定, 很难把握鉴定什么情况属于“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多少金额属于“数额较大或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的”;另外, 由于县级支行许多处罚权限上收, 故造成检查的后续工作处理程序繁琐冗长, 一定程度削弱了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力, 不利于当地人行权威性的树立。

(三) 部分调研工作质量难于保证

部分调研工作数据质量难于保证。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受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 D P的政绩经济模式影响, 经济数据水分较大。例如:东川区2012年公布的G D P总量为70.1亿元, 据估算, 实际仅有55亿左右, 多出15亿元 (数据来源于东川区政府7月8日会议材料) ;二是由于许多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千方百计采取了很多规避税费的财务处理措施;三是企业或者居民、农户等出于对自身融资等经济数据的保密考虑, 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待问卷等相关调查。

(四) 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统计数据难以采集

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 内部职能调整, 重经营轻基础管理, 导致其县级机构部分基础管理职责缺失, 以金融统计为例, 例如:工商银行东川支行, 统计业务已经全部由其上级营业部负责, 导致该行许多基础性的统计数据无法从其自身采集, 也加大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检查的难度。

(五) 统计指标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渠道需要疏通

部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指标由于报送范围的不同, 造成县级人民银行无法从统计系统获取指标数据。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大中小企业贷款”两个指标, 部分金融机构“报送范围”是市级以上, 所以当地县级人民银行无法从统计系统获取该指标全辖汇总数据, 制约了县级人行对指标数据的应用。

(六) 社会对人民银行的法定统计地位认知度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11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职责:“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等等。

毫无疑问, 中国人民银行是法定的金融统计部门, 显然, 对社会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 理所当然应该以人民银行的作为权威数据。

但在实践中, 存在许多地方经济部门直接从金融机构取数、用数的情况, 或是从银监部门取数、用数的情况。乃至有中央电视台直接公布银监会的全国“涉农贷款”数据的情况。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一, 发挥县级支行主观能动性, 在县级支行自身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前提下, 建议上级采取“区别对待, 一行一策”的办法, 结合各行实际情况, 从根本上改变县支行岗位与人员不搭配、年龄老化的客观事实。

第二, 县级支行可以加快制定新业务的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等实施细则, 或者是从上而下出台统一规范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第三, 对外, 进一步加大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定金融统计地位的宣传力度;对外, 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金融数据发布制度, 县级支行应主动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之中, 出谋划策, 争取更多的参与权, 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升调查研究、金融服务等工作水平, 通过自身工作质量的提高, 扩大影响力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第四, 加快《人民银行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管理条例》等一些老旧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第五, 完善人民银行金融统计系统, 提升成果转化率, 促使统计调查数据进一步转化为调研成果。

预防统计数据虚假的法制对策 篇8

关键词:统计数据;对策

长期以来。统计数据虚假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自2012年正式实施联网直报制度之后,由于减少了政府干预的途径,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统计数据虚报现象有所减少,但在个别地区,为了增加自身经济效益和拓宽政治渠道,仍然试图挑战权威,不断制造、编造虚假数据。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的完善统计数据方面的法治建议如下:

一、完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制度

(1)逐步提高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系统功能。首先联网制度最主要的就是解决电脑硬件问题,电脑的更新要不断适应社会,对系统不断升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2)完善联网时间分配管理。企业在联网直报中经常会出现网络拥堵的现象,对此,我们监管机关可以对企业进行专门的时间管理,合理分配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申报,减轻系统压力,缓解冲突。

(3)企业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系统培训。企业在招收相关员工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对已经在企业的非专业人员,也采取同样的措施,提升企业的专业性,同时改革传统的培训方式,变大规模一次性学习模式为实际操作,我们要尽量要每一个工作人员经过培训都能够基本的保障没有失误。

(4)完善统计机构部门设置与企业套表联网直报制度的衔接。联网直报制度是对不断适应统计工作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物,是通过减少数据上报过程的程序,提高效率,同时也保证上报的数据信息是能够真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现象。较之传统方式的逐级层报,联网直报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性,但这是是对政府统计部门而言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人员设置,使此项制度能够与统计部门的工作无缝衔接,推动联网直报制度的顺利进行。

二、改革干部考核机制,完善统计体系和统计管理体制

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量化指标,是导致统计数据造假现象频发的重要源头,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把唯“GDP”考核政绩的思想摒除,但并不代表我们要把这一指标排除。在对统计人员政绩考核时,既着眼于地方政府的当前发展,又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民生、经济、生态等因素也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综合考虑评价,逐步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考核体制。

(1)采用多指标全方位考核政府政绩。经济指标在考核政绩时要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其他关乎民生的指标也应该列入考核体系中,因此要对政绩指标要重新订立一定的标准,将经济经济指标与生态、民生等其他关乎社会生活因素综合考虑,按一定的比例分配计算个人政绩。既不会因担心重大经济数据不合上级要求而制作假数据,也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发掘他们的优势。

(2)增加社会公众或第三方主体的评价。①公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参与程度也在提高,同时对信息公开制度产生的积极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公众通过政府提供的信息公开服务,可以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还可以查询政府统计中关于公众最为关心的一些统计数据,如:本省市的研究生就业率、升学率等,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相关的,我们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政府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参政渠道,如开通专门的公众投票通道,向社会大众收集对政府工作的看法意见。其实,公眾通过政府提供的数据所直接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如果与我们大多数人感受相符,说明公开的数据是值得我们相信的。甚至,数据有时不能直接反映的复杂现象,通过大多数人参与评价的方式都是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社会生活的。②第三方主体可以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士,也可以是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员,给予第三方权利去参与评价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从中发现问题,最终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主体在政府和普通的公众间建立平台,帮助公众理解政府提供的数据所表达的含义。社会公众和第三方主体能够积极参与政府工作的评价,是有利于监督政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政绩考核。

(3)我国现行的“双重领导”统计管理体制,使统计部门要承受到同级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双重压力,统计部门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基于上述四起案件的共性,均是在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的状况下发生的,我国应尽快进行统计改革,建立垂直领导负责制度,使统计管理权限由基层向上级逐级集中到中央,由上级统一安排,使统计部门处于相对处于独立的地位,排除同级政府的行政干预。

三、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素质的高低并不直接决定对政府工作的政绩考核,但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对工作的本质认识。基于目前我国统计队伍总体业务素质不高这一点考虑,统计机构应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努力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丰富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主动地接受与统计相关的培训课程,如财务管理、计算机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统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不断充实自身,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提升自身的责任感。缺乏经验的新进人员应有着积极主动地工作态度,自觉向前辈学习,以免闭门造车,更快更好地获得宝贵的经验,努力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数据。统计机构要不断完善内部基础建设,提供信息化平台,利用一切资源尽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法与法治

(1)加强全民统计法制意识教育,建立诚信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动用一切力量积极宣传统计法制意识,普及统计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使统计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了解到统计数据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认识到一旦出现统计数据虚假将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依法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实现普法,首先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和执行《统计法》,为在这一岗位上工作的人们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公民的道德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机制,诚信对没哟个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尤其对公务员的要求应该更严格。在统计领域建立威慑机制,对缺乏诚信意识的人员,依照其行为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措施,但一定要将这些有违诚信的人员在机关内部或社会上公开,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统计人员肆意妄为,凭自己意愿编造数据。

(2)统计立法进一步改善。鉴于我国法律相对“柔性”,现行《统计法》对统计人员违反义务要承担的责任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待立法明确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法律定性后,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严格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依照违法行为的性质追究责任,如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在立法上给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增强法律权威,使法律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具体运用,责任到人,使每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人承担责任,才能为以后整治违法行为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让违法者忌于法律权威,不敢轻易越法。

(3)优化统计执法队伍,强化统计执法力量。统计执法现在只是依靠很少的一部分力量去执行,没有形成专门的执法力量。只有不断加强统计执法力量,壮大统计执法队伍,将统计执法这一职能在统计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为执法队伍的廉洁、严格公正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执法人员才拥有一定的实际权限,能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处理统计违法案件,不断提高统计执法能力,敢于打击造假行为,不会为保障上级的政绩而徇私枉法,真正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冲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枷锁,破除为本地方利益虚构数据提高政绩而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观念,严格公正执法才是真正保护人民利益,这只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

(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现在统计机构并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就比如每个公司都有监事会的存在一样,为了整个公司的利益着想,也会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在广东横栏案件,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才会发生令人震惊的虚报数据的现象。我们在统计机构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使统计机构不仅受到国家机关的监督,如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也要受到社会监督,如社会舆论、人民大众、社会团体的监督,让统计工作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义。

五、改革统计方法

行之有效的统计方法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首先,我们应该借着大数剧发展的大好时机,充分改革传统的统计方法。大数据技术是现在一种新型的获取数据的方式,拥有海量数据库、类型多樣等特点,能满足不同主体查询数据的要求。如果将大数据技术与政府统计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更加准确的数据,也可以提高获取数据的效率。正如阿里巴巴提供的销售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政府提供的数据中,方便公众对政府数据进行监督。其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成熟的一些统计方法和技术。①设立独立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模式,现在在国际上有三种模式:英国的分散型、加拿大的集中型以及美国分散与集中并存型。我们要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利弊,实现质量监控模式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②制定配套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法律。加拿大现行的统计质量监控法律体系以《统计法》为基础,辅以其他法律,与其集中型的监控模式相适应。我国也可以加强对统计机构的监控,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监控模式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统计人员不敢轻易盲目地为追逐政绩而虚报、瞒报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1]温品人,陈晓红﹒统计数据失真的理性思考﹒南京广播大学学报,2006,2:79—81.

[2]任志香﹒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集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10,1:387.

[3]周琦﹒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马建堂.严格执行统计法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法治保障,辽宁经济统计,2013,3:1.

作者简介:

2012年全市统计法制工作要点 篇9

2012年全市统计法制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服务四大工程建设、促进“三个提高”为核心,全面推进依法统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执法监督检查,拓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面,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加强涉外调查管理,为提高我市统计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一、深化依法统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法制山西建设实施纲要》等要求,各县(市、区)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统一领导本地区推进依法统计工作。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加大统计法制保障力度,充实力量,增加投入,保证各项统计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推动广大统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理念,带头学法、尊发、用法、守法,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统计工作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统计工作的规范引导和支撑保障作用。各县(市、区)统计局要及时发现统计生产方式变革中统计工作方面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研究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后如何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四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四)健全统计法制机构,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各县(市、区)统计局要按照省局要求尽快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和配备专职统计执法人员。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编办的支持,力争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有新的突破。各县(市、区)要加强统计执法人员的管理和强化对基层统计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技巧,打造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通的统计执法骨干队伍。

(五)完善统计法制联系点制度。提升全市统计执法工作水平。今年要继续推进全市统计法制联系点的工作,统计法制点要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来工作,要把联系点的五项要求和事项工作任务与普法、执法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取得实效,带领和引领本地区的基层法制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拓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面,提高统计法律法规的知晓率。

(一)继续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市区要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企业一套表的任务布置、人员培训、数据采集、质量核查、资料公布等全过程,确保企业一套表数据真实可信。要继续抓好党政领导、统计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突出抓好“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单位负责人、统计人员的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企业对四大工程建设的支持配合程度。

统计局统计调查法制工作总结 篇10

统计法制工作存在矛盾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4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统计法制工作存在矛盾情况调研报告统计法制工作存在矛盾情况调研报告(2)今年是《统计法》颁布25周年。25年来,统计机构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统计法》为核心,以《统计法实施细则》、《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比较完备的统计法律体系,促进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市统计法制工作还存在许

多不适应,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强统计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和实行依法统计,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在维护统计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做好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统计法》赋予了统计部门执法职能,使统计工作有了法律保障。但是,在我市不少地方,统计执法力度弱化,统计法的威慑力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统计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一)一些部门或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有法不依。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集团的利益,或者受地区排序或目标考核的影响,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虽经统计部门多次纠正,却是一犯再犯。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虽然也了解统计法,知道违反统计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他们认为统

计部门无权无势,难以对其处罚,屡次出现迟报和拒报统计报表的行为,这些统计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工作的社会信誉受到严重影响。

(二)执法力度普遍弱化。目前,全市统计执法普遍存在重“执法检查”,轻“执法处罚”现象。一是执法人员存在着避重就轻的思想观念。上级没有直接要求的不愿查,看得见但管不了的不想查;二是对统计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统计系统的一些领导腰杆不硬,不敢动真,不敢碰硬,存在着畏权、畏势的心态。尤其是对一些 “重点保护”单位、招商引资引进的单位、和该地区领导有某种关系的单位等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尽量回避。导致有案不办,避重就轻、查而不处的现象。

(三)统计部门的领导对统计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够。任何一项工作离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都举步维艰,统计执法同样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统计法》规

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是统计执法的主体部门。作为统计执法主体部门的“一把手”,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统计执法工作的优劣。目前我市部分县区统计部门的领导对统计执法的作用认识模糊,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影响了全市统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基层统计执法机构力量薄弱。统计法制工作包含了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统计违法案件的检查、处理,统计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县级基层统计部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全市11个县区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统计法制机构和专职统计法制工作人员,多数统计执法人员同时兼任其他统计业务工作,且以其他统计业务工作为主、以统计法制工作为辅。由于统计执法机构力量薄弱,且统计业务任务日益繁重,造成这些地区统计法制工作弱化,甚至从不执法。

(五)统计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

现在人员少、装备差、办案经验不足等方面。一是县区统计局大多只有一名兼职执法人员,达不到科室单独办案的最低要求;二是缺乏执法车辆、照相、摄像、录音等办案工具,执法人员常常骑车送法律文书,造成执法工作效率低下。而缺乏执法所需的调查取证设备,既不利于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又不利于对违法单位的违法问题实施证据保全;三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县区统计部门常年不办案,统计法制人员普遍缺少办案经验。

二、搞好全市统计法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搞好全市统计法制工作,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方针,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为重点,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抓手,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坚持依法统计,加大执法检查和统计普法工作力度,提高执法

效能,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工作在营造依法统计良好社会氛围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为统计工作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一)切实加强对依法统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依法统计是对每一个统计工作者的普遍要求,是统计部门特别是领导班子的职责,一把手要负总责,班子成员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市县统计部门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带头和表率作用。要带头学法,带头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带头执法,敢于执法,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动员部署,加强组织协调,排除统计执法过程中的一切干扰,妥善解决统计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大力提高统计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统计调查员 篇11

从事现职:18年

物价有没有涨,不用吵,黄月樱最清楚,她是台湾“内政部”主计处分属各县市的统计调查员。“北市是主要县市,一个月做八次物价调查,宜兰是次级县市,一个月做三次。前一阵子台风,苦瓜甚至涨了120%。”他们每个月要调查406项民生用品,包括蔬果、罐头、衣鞋甚至蜡烛,黄月樱说:“反正食衣住行育乐全要查。”

调查员要在固定的时间,查问固定的厂商和产品,长期记录才能观察物价波动,如果物价调整,就要查出原因。同时也要注意产品内容。“查衣价,要知道型号、厂牌、材质,甚至有没有口袋、绣花,都会影响价格;而食物要注意重量和内容。之前一家厂商的鱼饺,被发现一包少了12公克,可是包装、颗数、价钱都一样。”事发后,厂商只好出面道歉。

除了查物价,他们还要查失业率和家庭收支状况,这就要靠家访。“这个最头痛,我去年就被一群狗围攻,牛仔裤都被咬破了,我只好把送给受访户的纪念品当武器丢狗。”斗完狗,还要斗人:“18年前没有诈骗集团,还有老伯伯收削好水果等我去,现在没被骂就不错了。”

而且现在双薪家庭多,白天家里没人,黄月樱只好晚上独自跑到陌生人家里。“有一次,看到三个男生打赤膊站在门口,身上都是刺青,心里很怕还是要调查。”她深入民间,最直接感受景气与社会变迁,“以前白天在家的大多是老人,那时没健保,有的长期生病,家里支出都是医药费,很可怜;这几年白天待在家的年轻人变多了。”

调查员还会请民众写家庭收支簿,“很奇怪,通常男生记得比女生还详细。我们看到支出会知道他们过什么生活,也能看出个性。有时看人家去旅游,好羡慕,就问对方去哪里?好不好玩9自己也跑去玩。”所以做这行虽然了解物价,黄月樱却说,对自己理财没什么帮助。

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研究 篇12

关键词:统计调查,调查制度

目前, 统计调查方法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几乎所有的领域。而建立高效、完善、满足各级政府对农村管理需要的现代农村统计调查制度则是保障科学的调查方法得以正确实施的关键, 也是我国农村统计调查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考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制度的变化过程, 寻找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演变规律, 为我国目前及未来的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统计工作主要是学习前苏联, 根据计划经济的特点建立了全面定期报表制度, 以全面统计为主。从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看, 全面定期报表制度是切实可行的。

但“文革”十年, 统计调查工作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统计工作也得到恢复和加强, 并由“封闭型”统计向“开放型”统计转变, 努力向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要求迈进。这期间, 我国农村统计也适应农村经济改革的要求,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统计范围由农业统计向农村统计转变;农村统计也向以全面统计为主向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以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体系转变。三十年来,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制度的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抽样调查得到恢复和全面发展。

1978年以后, 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陆续恢复。从农村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带来了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一是在经济结构上, 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全面发展, 农村统计不再局限于农业统计, 其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和丰富。二是在经营体制上, 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一大二公”式的集体经营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变, 农村统计的对象由600多万个生产队变为2亿多农户。面对大量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农户, 继续实行全面统计的方法, 依靠层层报表的形式搜集数据, 越来越困难。于是, 1981年我国成立了农村抽样调查队, 并于1985年底完成了全国857个抽样调查县的建队工作。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组织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 调查方法也不断改进。

2. 周期性普查不断完善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由于普查在满足我国政府分层决策和分层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改革以来, 普查方法在不断提高, 地位不断加强。1994年7月20日, 国务院正式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调查体系的请示》, 明确了普查在整个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并要求实行周期性普查制度。我国目前实施周期性的普查制度, 明确规定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前两次全国农业普查。199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获得了大量数据, 填补了我国基本国情国力数据的缺陷和空白, 矫正了常规统计数据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系统性偏差。它不仅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且为农村统计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它标志着我国农村统计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为国家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政策,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决策依据。

但是, 应该看到, 目前我国的普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重普查轻开发, 重数量轻质量, 重人数轻素质, 重领导轻协调, 重实施轻设计, 重单一轻综合, 另外, 领导重视程度下降、普查机构人员变动频繁、被调查者配合程度低、县乡级普查经费筹措困难、基层普查员误工补助拖欠严重、工作积极性受挫等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着普查基础作用的发挥。

3. 统计调查配套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查方案设计科学, 统计调查人员调查技能不断提高。二是统计调查服务方式多样化,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统计机构每年组织出版各种书籍, 如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住户年鉴、中国贫困发展报告等等, 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并通过各种媒体, 及时发布数据, 服务市场。其中, 农村重大信息快速报告制度, 为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村信息、制定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得到建立与发展, 管理和评估数据水平不断提高。1991年之后, 统计调查机构通过一系列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提高了农村抽样调查数据质量, 使关系农村经济大局的农民收入、粮食产量等数据经受了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成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认定的权威数据和法定数据。此外, 样本轮换制度也逐步完善。这些都为农村统计调查先进方法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为统计调查整体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农村调查制度建设和改革所走过的弯路, 取得的成绩, 积累的经验, 都能为我们发现今天的农村调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农村调查制度改革带来有益的启示。

1. 加快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 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已经跟不上经济体制转型的步伐, 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后, 农村和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产品日益丰富, 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大量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转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巨大的人口流动已不可阻挡, 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 国家实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并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提出了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体系。在农村统计工作中, 也建立了一些如农村住户、农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抽样调查制度, 但到目前为止, 除农产量抽样调查以外, 农村统计的其他调查中, 抽样调查的主体作用仍没有发挥。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抽样调查和推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并且分级推算的代表性无法满足。其实关键问题不是抽样调查的技术本身, 而是国家在总体制度上设计不够, 缺乏整体举措, 考虑国家自身需要多, 对地方尤其是对基层的需求考虑太少。对于如何使地方、基层农业统计实行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制度方法, 更好地为各级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问题, 多数仍停留在理论探讨上, 实际做的不多, 这是抽样调查在农村统计中无法成为主体调查方法的主要原因。

为此, 笔者建议尽快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撤销857个国家抽样调查县, 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调查机构[2]。抽样时采取省直接抽村的抽样方法, 由各市 (地、州、盟) 调查队具体实施各项农村抽样调查, 委派调查队伍深入本辖区内各行政村样本点开展调查工作, 对于某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可联合当地的统计部门协助开展各项抽样调查工作。这样就方便了样本轮换, 从而大大提高了调查样本对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辖区内农村总体的代表性。同时精简了调查机构, 降低了调查成本, 减少了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抽样调查数据的干扰, 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其次, 要清理各种专项抽样调查制度。对现有的各种专项抽样调查制度进行清理, 对一些重复的、过时的制度加以合并或取消, 对一些必需但目前还空缺的制度则予以加快建立。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又可以通过对现有各种专项抽样调查制度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再研究, 发现并利用和吸收各种既实用又先进的抽样方法和技术, 同时研究各种专项抽样调查制度之间的结合、协调与衔接问题, 从而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并使之有效组合。

2. 进一步创造条件, 发挥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作用和经常性抽样调查的主体作用。

目前, 我国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作用和经常性抽样调查的主体作用仍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两张皮现象严重。

(1) 尽快完善局、队分工内容。在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的部署下, 2005年我国统计系统进行了局、队分家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目前, 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 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还有很多没有理顺的环节。比如二者在业务上、在人员、机构设置上都存在交叉, 甚至重叠的现象。就工作内容来讲, 省统计局负责普查和部分抽样调查, 调查队负责抽样调查, 这样的分工严重割裂了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的衔接, 难以充分发挥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作用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的主体作用, 违背了国家“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辅之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科学估算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统计制度。

(2) 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抽样框制度。完善的抽样框是连接普查与抽样调查的重要桥梁, 是发挥普查的基础作用与抽样调查的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是确保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前提与基础。虽然我国已经进行过两次农业普查, 但至今还未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抽样框制度。而抽样框建立后的维护更新问题更是十分突出。对此, 笔者建议:首先充分利用普查及全面统计报表等资料编制基础抽样框。然后在基础抽样框的基础上建立包含辅助信息的具体应用的复杂抽样框, 复杂抽样框有利于农村多变量抽样调查的实施。最后是对已经建立好的抽样框进行更新维护。抽样框的更新维护应该根据普查资料和全面统计报表进行。以上三步操作应逐步正规化和专业化, 最后要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

3.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统计调查的配套制度。

具体包括: (1) 完善抽样调查经费预算制度, 包括调查项目专项经费预算制度和经费下拨、使用制度, 努力做到“既确保合法的抽样调查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又避免不合法抽样调查占用有限的调查经费”。 (2) 完善抽样调查资料的开发、公布与使用制度, 包括调查资料的取得方式与整理、调整方法, 调查资料的保密程度与方式, 调查资料的开发广度与深度, 调查资料的公布时间与方式, 调查资料的使用权限与公众的知情权等等。 (3) 完善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制度。对那些固定样本的经常性调查要完善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制度, 既要有一般的要求, 又要区分不同的调查项目给予具体的规定。其中, 如何针对总体的变化使轮换的样本仍然满足估计的需要, 应从方法技术与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4) 在一些有条件的领域, 建立网上统计调查制度。即怎么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 建立一套规范的网上调查制度, 以提高抽样调查的效率和资料的质量。 (5) 要进一步普及抽样调查的知识, 健全抽样调查队伍, 完善抽样调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制度, 提高我国抽样调查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个好的制度是保障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是一个设计合理的组织体系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 完善与改革现我国农村有的统计调查制度已是迫在眉睫。农村统计调查制度建设是整个统计调查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 因此必须纳入国家整个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之中, 必须考虑与城市统计调查制度的衔接与融合问题。在制度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统计法》的作用,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 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和统计普法力度, 也是完善农村统计调查制度并使之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贾祖贫等:对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 2003 (7)

[2]雷钦礼:中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制度的总体框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10)

上一篇:2023汽车销售顾问工作总结下一篇:广安市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活动考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