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4-09-22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共9篇)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当前统计法制环境的状况,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2003年3月,东城区统计局针对当前全区的统计法制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统计法制建设的总体状况、统计宣传教育、统计执法、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调查对象分为统计人员和普通居民,其中,统计人员包括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人员和政府统计机构、区属综合部门的统计人员(以下简称政府统计人员)两类。调查目的是通过不同岗位的统计人员以及普通居民对统计法制工作的认识、感受、意见,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当前统计法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统计法制工作、搞好统计服务提供参考。

此次调查共发出300份调查问卷。在发给企业事业组织统计人员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87份;发给街道、区属综合部门以及政府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90份;以普通居民为调查对象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100%。

一、关于统计法制工作的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政府统计人员对统计法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91%的回答者认为随着统计执法工作的加强,提高了统计法的威慑力,统计工作的环境因而得到改善;只有3%的回答者认为增大执法力度,可能会影响基层填报单位对统计局的信任,降低其对统计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另有6%的回答者认为统计执法工作与统计工作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关于统计法制工作的具体作用,75%以上的回答者认为随着法制工作的加强被调查单位报送报表及时了,拒报的情况少了,前些年存在的企业拒报问题,现在已很少遇到;更有84%的回答者认为统计法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关于当前统计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6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是“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54%的回答者认为“《统计法》的处罚力度小,缺乏震慑力”;而选择“统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到位”的占46%。这些数据揭示出当前统计法制建设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统计法律意识应进一步提高;统计立法方面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执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关于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在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主要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以及通过何种宣传方式保证宣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政府统计人员中,有高达6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统计法制工作中占第一位的问题仍然是“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如何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增强统计法制观念,57%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认为“领导干部依法统计”是增强统计法律意识的关键。另有接近5成的回答者认为“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依法统计意识”也是重要的手段。

关于宣传教育对象的范围,有高达70%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认为应当针对“企业事业组织的法人代表和统计负责人”。另有48%的回答者选择了“所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有34%选择了“全体居民”。

关于宣传教育的方式,高达89%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和约80%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都认为“参加普法培训班,集中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至于其他的宣传方式,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中约25%左右选择了知识竞赛;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有18%选择“参加知识竞赛、观看电视专题片”。普通居民中则有70%的回答者是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了解到《统计法》的。可见,新闻媒体是普通百姓了解《统计法》的主要渠道。

三、关于统计执法工作

关于统计执法工作方面调查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全员执法、执法检查的力度、检查频率、违法情况、被处罚单位对处罚的意见等问题。

全员执法是今年全市统计系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解决现阶段执法工作中面临的执法力量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显示,政府统计人员对推行全员执法普遍持肯定、支持态度。有83%的回答者认为“能够增加执法力量,解决执法力量不足问题”;但同时也有高达六成以上的回答者担心“执法人员的非专业性,可能影响执法水平”,“专业人员分身搞执法,可能影响业务工作”。这些信息提醒我们,搞好全员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处理好非专业执法人员在业务工作与执法工作间的平衡,不能因为执法工作而影响到业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专业执法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变“非专业执法人员”为“精通执法业务的人员”。

就当前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统计人员的回答者中有64%认为执法力度不够,54%选择执法力量不足;而只有18%的回答者认为在执法中存在“重处罚、轻教育”的问题。可见在统计执法工作中统计行政执法机关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如何加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的问题。“重处罚、轻教育”在统计执法工作中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关于检查的频率,从接受调查的87个企业事业单位看,有62个单位近三年来曾接受过统计执法检查,占71%;在62个接受检查的单位中,被发现违法行为的单位有6个,占7%。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考虑到单位的新增、变更等因素,在我区统计执法检查人员数量少、检查力量不足的情况下,71%的检查率说明我区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只有7%的违法单位说明我区的统计工作有一个良好、有序的法制环境,源头统计数据是基本准确的。在对7%的有过违法行为的单位作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这些单位之所以发生统计违法行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80%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认同这一原因)。如何保证基层填报单位统计人员在报表报送上能够认真负责,避免因发生迟报统计资料而影响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是今后的统计法制工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针对“发生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有70%的企业统计人员和58%的政府统计人员的回答者选择了“统计部门应当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这两个百分比在各自的分类中都是最高的。分别有23%的企业和40%的政府统计人员回答者认为“对违法单位应当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另有33%的企业统计人员和40%左右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认为统计部门应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制度,理顺内部机制。

四、关于统计数据质量

近年来,宏观统计数据质量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次调查涉及公众对一些主要宏观数据的评价、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何进一步保证原始数据质量等。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当前一些重要统计数据质量是基本认可的。

关于当前一些主要宏观统计数据如GDP、财政收入等数据的质量,54%的回答者认为基本可信;另有36%的回答者认为难以判断。8%的受访者认为可信度很高;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只有4%。

针对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等报道的弄虚作假问题,有66%的回答者认为十分可恨,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27%的回答者选择了“虽然可恨但可以理解,弄虚作假的人大多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9%选择了“不是什么大事,群众看的是事实,数字多点没啥关系”。

关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人员中有56%的回答者认为是统计方法本身的问题;另有36%认为原始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25%的回答者认为数据上报过程存在人为因素干扰。在政府统计人员中,80%以上的回答者同时选择了上述三种因素。其中,“原始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82%)、“统计方法本身存在问题”(83%)、“上报过程中的认为因素干扰”(81%)。上述情况说明,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于现有条件下如何保证原始统计数据质量,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都认为加强对企业事业组织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是最重要的。其中,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为72%,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为82%。另外,两者均有约三成的回答者认为统计部门应加强对原始报表的审核。

五、关于统计发展环境

近年来,东城区统计局加大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服务力度,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统计发展环境,此次调查从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后者对政府统计部门的服务工作的评价两个方面对统计发展环境进行了考察。

(一)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是决定统计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有六成以上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认为基层填报单位对统计调查工作的支持程度有了提高,另有3成左右认为没有明显变化,只有7%的回答者认为降低了。

保密问题是影响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能否为统计调查对象提供周到、切实的保密,不仅是对统计部门、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要求,还直接影响到被调查者对统计部门的信任。这次调查显示,有91%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认为现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事业组织的商业秘密;另有超过70%的被调查居民表示不会担心隐私问题。可见,政府统计部门的保密工作赢得了广大统计调查对象的充分信任,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有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报表负担问题是另一个可能影响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关系的因素。在回答“您对当前企业事业组织所承担的报送任务如何评价”时,有38%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认为“报表种类多,企业事业单位的填报负担过重”;有43%的回答者认为“现有的报表总量是保证完成政府调查任务所必须的”;其他29%的回答者认为基本可以。这些数字告诉我们,针对当前企业承担的向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报送任务,尽管有接近4成的回答者认为负担很重,但仍然有超过4成的回答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关于“如何提高统计调查对象对调查工作的支持”,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的首选答案是“扩大统计宣传,提高统计的社会知名度”(88%);其次是“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统计法的威慑力”(80%);还有“对统计调查对象做好说服、教育工作”(72%)。

(二)统计调查对象对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服务工作的评价。调查显示,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对目前东城区统计局的服务工作现状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有六成以上的回答者认为很好;有超过三成的回答者认为基本可以;只有2%左右的回答者认为不太好。

其次,接受调查的统计人员对于统计部门为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而开展的“双基工作”也有着相当的了解,在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三项正在开展的基本工作,都有很好的反馈。其中对于“建立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的选择率高达82%;对于“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认同率达到70%。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的政府统计服务工作,有72%的回答者希望统计机构能够指导企业开展统计分析,为本单位服务。同时有约两成的统计人员希望统计部门公开全部统计数据,向企业提供与其有关的数据。

六、对今后统计法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统计法制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今后统计法制工作的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计普法宣传工作要分层次进行。

在进行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时,要明确不同的对象对统计法的不同需求,根据各个群体的工作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进行普法宣传。

对于管统计、用统计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可采取举办法制讲座的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统计法律基本知识的专题讲座。

对于从事具体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统计法知识是他们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应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当有新的法规出台时,或新调入人员时,都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

对于普通公众,则应该充分发挥电视、电台、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的优势,进行大面积、多渠道宣传,贴近居民。同时,要把对统计的宣传与宣传统计法结合起来。从这次调查的结果看,知道统计法的被调查者的比例是62%;而曾经接受过调查或普查的人数高达88%。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统计调查、普查,却不知道有统计法。如果能够把对普查及有关调查的宣传与统计法的宣传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统计法的宣传面、使统计法的宣传更有针对性,还可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加大对普查的宣传力度。

(二)加强统计执法工作。

统计执法是确保各项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原始统计数据顺利报送的保证,也是统计部门贯彻依法统计的保障。这次调查显示,执法力量不足和执法力度不够是统计执法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全员执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全员执法工作刚刚开始,实践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把握不好不仅会影响全员执法工作的推行,还会对整个统计执法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践中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处理好执法与统计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不能影响了正常的业务工作;二是加强对参加检查人员的有关法规知识和检查技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依法执法。

关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仍然要继续强调“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尽管这次调查显示“重处罚、轻教育”不是统计执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是接受调查的政府统计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均认为加强对违法单位有关人员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对发生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一问中,有70%的企业统计人员和58%的政府统计人员的回答者选择了“统计部门应当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当然,重视对违法单位的教育,并不是说不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一直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在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既要针对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给予合理合法的惩戒,同时也要贯彻教育原则,让违法单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不该做什么,以避免将来再度违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惩罚一定要相结合。

(三)进一步完善统计立法。

从1983年12月《统计法》出台到现在,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统计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北京市于1994年制定了《北京市统计管理条理》,并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范统计活动的政府规章,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地方统计法规体系,为依法统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统计部门执法工作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地方立法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对一些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适时制定新的规范,尽量避免因立法的滞后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

此外,在这次调查中,有54%的各街道、综合部门及政府统计机构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现行《统计法》的处罚力度小,缺乏震慑力。96年修订的《统计法》虽说比之83年《统计法》在各方面更加适应了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其处罚力度仍然不够。处罚力度小,震慑力就弱,权威性就差。这是在将来的《统计法》修订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依法营造发展环境。

统计工作要在营造区域发展环境中发挥作用,关键是政府统计部门能否做到依法统计。在当前形势下,统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规范统计制度,调查表要有文本式的指标解释;实行统计执法检查准入机制,执法检查的重点是不履行统计义务、破坏统计工作秩序的单位和组织,对于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工作遵纪守法的单位要减少检查的频率,尽量避免对企业的干扰;统计执法检查要提前告知被检查单位,提高企业对于政府行为的可预见性;对于在自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应依法减轻或免于处理。

依法营造发展环境,统计部门要关注企业自身的需要。近几年来,从各方面反映的意见看,企业统计的分析功能是在萎缩的。企业统计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向政府部门报数的机构,对本单位来说变得可有可无,基本上成了财务的附庸。企业统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事实上如果企业统计在本单位中受不到应有的重视,自然也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政府统计调查所要求的报送任务。在这次参加调查的单位中,有72%的被调查者希望统计部门“指导企业开展统计分析,为本部门服务”。可见,企业统计人员有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作为政府部门,应当考虑企业事业单位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可行的方式指导企业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帮助企业统计定好自己的位置,使企业统计在完成政府统计任务的同时也能为本单位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法营造发展环境还要求统计部门要尽量降低企业在统计工作中的成本。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各种统计事项的审批,进行网上统计填报;对各类报表的报送时间进行统一,节省报送单位在报送过程中被占用的时间;为统计报表“减肥”,对于一些没有太大应用价值的指标要果断删去,同时要大力推动抽样调查,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的报送负担。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说明

1. 调查目的。

了解新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状况, 为随后开设的法律课程作准备, 为法制教育作铺垫。

2. 调查对象。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2009级学生和部分2008级学生, 共671人。

3. 调查问卷的题型及内容。

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0个判断题, 涉及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和诉讼法等方面的法律常识, 以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第二部分为10个选择题, 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程度及有关的法律理念, 以调查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

二、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1. 法律常识性知识的调查结果为:

100分的30人, 占4.47%;90~99分的125人, 占18.63%;80~89分的173人, 占25.78%;70~79分的176人, 占26.23%;60~69分的107人, 占15.95%;60分以下的60人, 占8.94%。

2. 法律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知法、懂法程度较高, 维权意识较强,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学校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校应该是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调查显示, 学生的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的比例高于学校。可见, 学校的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许多学校忽视中职生的法制教育, 只重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二是学校的法制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造成法律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与上坏一个样的状况;三是学校没有建立起法制教育的育人环境, 缺乏法制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没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系列化设施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2)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对法律课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占33.83% (共227人, 平均每个班有13人) , 其原因有三个:一是不喜欢法律课, 这部分学生认为法律课枯燥、单调、呆板;二是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没有用, 这部分学生认为“不懂得法律也一样生活”“只要不违法犯罪就行了”;三是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这部分学生由于中考失败, 对新的学习感到茫然。

(3) 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危害尚不清楚。调查显示, 认为“私自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不违法, 是小事一桩”的学生占7.03%。实际生活中, 类似这样的“小事”也不少。不良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潜在温床, 对学生的危害很深、很大、很隐蔽, 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 学生的自觉守法意识较低。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如绝大多数学生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 但经常闯红灯的学生仍占到58.02%。学生知法而不守法, 这是因为社会中不守法的现象较多, 人们便习惯不守法行为的存在, 并且自己也加入其中。二是个人侥幸心理的影响。调查显示, 相信违法犯罪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学生占40.93%。因此, 有许多中职生仍然认为只要自己的违法行为做得很隐蔽, 不被人发现, 就不会被追究责任。三是学校法制教育的偏差。调查显示, 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学生中不认为“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是法律的精神的占51.72%, 怀疑法律权威的学生占59.07%, 不能正确认识法律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生占41.98%, 不能够摆正法、理、情关系的学生占43.76%。这是由于学校的法制教育只侧重于法律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自觉守法意识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学生消极守法, 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自觉守法。

三、对策

1.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首先, 学校领导层要重视法律课, 充分保障法律课的课时。此外, 应加强法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 就没有法律意识和专业思维方式, 也就无法培养出有正确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

其次, 法制教育要规范化, 并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中职学校应制定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 编制目标体系。规划应包括从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每个学期法制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及所有达到的目标。此外,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充分发挥监督指导职能, 把法律教育作为中职学校的常规工作纳入检查考核的范围, 制定评估细则, 组织专项检查, 并把评估结果与学校的晋级、评优、评先挂钩。评估可以反映出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从而发挥优势, 改进不足, 推动学校法制教育走上健康的快车道。

再次, 构建法制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 应构建一个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 包括法制教育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物质基础, 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有助于推动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系列化设施;软件建设是法制教育的精神基础, 学校应努力营建一个既具有特色、又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较高的文化品位和优良的校风中接受现代法律的熏陶和传承。

2. 从学生的不良行为抓起, 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引导学生从违法犯罪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学生的言行随时修正, 改善学生的言行习惯, 以取代或消除不良言行;开展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行, 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良好的习惯, 才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有用人才。

3. 培养学生的自觉守法意识

2002年, 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中阶段 (含中等专业学校) 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自觉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和意识, 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观念。”可见, 对中职生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自觉守法, 树立法制观念。

(1) 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守法。如果学生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 不只是因为若不遵守就会受到惩处, 而应让他们认识、理解遵守法律规则即是尊重自身的权益,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正自觉守法。如对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守法教育, 可以让学生设想闯红灯可能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 进而探讨生命的意义, 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 并进一步指出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这样的探讨能使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深层内涵, 进而自觉守法。再如, 对于私自拆看他人信件的不良行为, 首先应强调对他人隐私权的尊重, 进而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使学生理解不偷看他人的信件就是对他人的尊重, 而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总之, 只有将守法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法律思想素质, 学生才能做到自觉守法。

(2) 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学校的法律教育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而学生能够理解的法律知识范围更是有限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遵守所有的法律规范, 必须对学生进行法律信仰的培养。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法律的最高权威,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其次, 要让学生明白法律能够保障整个社会有序地运行, 保障人们和谐地相处;再次, 要让学生知道只有遵守法律, 才能获得自由。这样才能使学生崇尚法律, 并以法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只有学生对法律有了内在的信仰, 才能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 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由消极守法到积极守法, 由被迫守法到自觉守法, 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 青年人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中职学校要将“精神成人”置于教育的首位, 使中职生成长为具有“法律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摘要:中职生知法、懂法程度较高, 维权意识较强,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大, 学习法律课程的态度不积极, 对不良行为的危害认识尚不清楚, 自觉守法意识较低等。为此, 中职学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力度, 从学生的不良行为抓起, 培养学生的自觉守法意识。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统计;法制建设;统计执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23—01

1.前言

《统计法》的颁布结束了我国统计工作长期混乱的局面,依法统计是保证统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施行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为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工作的外部环境干扰过多,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统计执法部门缺少配套的监督制度,目前的统计工作很少做到严格的依法统计,不改善现有的执法统计环境就无法保证统计工作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笔者从违法统计的表现、违法统计的原因、加强依法统计的建议几个方面对统计工作的依法执行和良性建设进行探究。

2.统计法制建设的影响因素

2.1 市场经济的影响

秉承依法治国的思想,我国统计法制建设成绩显著,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步伐的加快,对统计的法制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折期,规则、制度都还不够健全,自觉守法、执法的意识不够强,管理难度很大。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一些企事业单位不履行统计义务,上报资料经常拖拉,随意性太强,还有一部分企业只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害怕商业数据泄露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对统计工作始终持消极态度,对统计调查工作异常的敏感,政府统计部门要发挥出统计职能的作用,严肃对待统计工作的法制建设,想方设法从根本上做好统计执法工作,尽快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需求。

2.2 政府的职能调整和依法行政的影响

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一切行为的宗旨,为了能够发挥出政府的职能,各级政府近期已经做出原则转变。即向“公开、公正、透明”原则的转变,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对统计法制建设的新要求是统计执法工作的新挑战。发展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以来,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逐渐加强,统计部门要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处理、协调好统计工作人员和工作的矛盾、政府统计和各级企业统计部门的关系。规范统计法规,优化统计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一个以政府统计为中心,向其他统计部门辐射的统计体系,同时还要给予基层统计机构一定关注,做好三方配合工作。依法统计是法制建设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3.统计工作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

(1)不同层次单位面临的基础工作问题程度不同,调查显示,在基层单位中的统计基础工作最为薄弱,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就没有按照统计法规进行,许多统计人员无证上岗,上岗前没有对其进行统计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统计人员不按时参加后续的培训课程,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统计制度,没有保存原始数据记录,也没有设立统计台账。

(2)统计工作的违法行为还表现在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现象严重。在企业施行国家一套表后在进行联网直报过程中出现上报不及时、错报、漏报,甚至有些企事业单位出现拒报、少报现象。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某些企业就自行修改或编制虚假统计数据,这些违法行为都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严重。

(3)实际工作中存在强大的外部干扰因素,制约着部分企业如实上报统计数据,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的统计工作中,有个别地方的政府为了业绩需要硬性规定了企业上报的数据,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乡镇政府暗中指使企业用不合理的方法进行工业总产值统计,将对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行更改以达到相关部门的考核标准,这种做法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利于镇、县级统计部门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惩治。

(4)与乡镇政府随意填写数据晴况类似,部分企业存在自己随意填报数据的违法行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深刻,或者存有不正当动机,出于多种原因随意的填报数据。

4.做好统计法制工作的建议

4.1 做好统计法制建设工作

目前没有成熟的模式,但是我们知道,坚持与时俱进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动力,政府统计部门领导需要解放思想,摒除落后的统计法制工作观念,不断的学习、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统计法制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服务,积极开展统计法普及宣传,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确立统计法制的严肃性,依靠媒体等载体,结合统计法制实例大力宣传依法治国思想、依法统计思想,彻底改变从前不敢执法统计、不会执法统计的局面;其次是突出“发展”,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的推进执法统计工作,统计执法检查是维系统计工作依法进行的有力保障,统计部门应该从实践中重新认识统计执法工作,不断总结、创新,让统计执法更好的为统计法制建设服务。

4.2 加强领导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视,是做好统计执法的保障

统计法制建设与统计事业发展信息相关,是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总结过去的经验可以发现,首先就要提高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领导和其他相关领导都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让统计法制工作提上日程。其次是协调好司法部门、纪检部门的配合检查工作,发挥出各个部门的优势,分配好工作范围和工作的权限,增强统计法制工作的信心。最后是统计部门内部的配合工作,加强统计法制意识,建立责任机制,维护统计执法的地位。

4.3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企业单位积极性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企业知道统计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多方位调动企业联网直报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激励措施,使企业看到采用“企业一套表”直报方式的优势,从而规范企业统计人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让网上直报成为单位自觉的行为。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与企业统计人员的沟通交流,提高统计人员的自觉性,促使企业统计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准确上报统计数据。

4.4 加强法制队伍和统计队伍建设

法制队伍的壮大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法制队伍是推行统计执法的直接实施者,建立起完善的统计法制机构,做好法制人才培养和合理配备是工作的重点,具体的法制队伍建设要重视人员培训、核发执法证,提高法制队伍素质可以有效促进统计执法工作开展。

5.结束语

统计法制建设是统计事业发展的保障,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依据,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统计部门应该提高对统计工作和依法统计的认识,迅速做出调整,统计执法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从统计执法开始,按照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即与时俱进、提高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定能够让统计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建风,刘建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0(04):3-8

统计法制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各方面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确立依法统计的理念,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更好地通过法律手段来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统计工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统计部门要以依法办事作为统计行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推进各项统计工作向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通过依法行政,不断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活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研究制定统计政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统计工作的法律依据、职责范围、制度方法、社会承诺、办事程序、标准和期限,增大统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继续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不仅是统计部门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是新时期开展统计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性工作,只有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认识到位了,统计的各项工作才能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在宣传的方式上不仅要借助各种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把统计法律法规贯穿进去,进行全面宣传,营造一个依法统计的社会氛围,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注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执行统计法的典型,同时也要坚决曝光一些违反统计法而受到处罚的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统计法制队伍是政府统计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实施者,在统计法制建设中起着示范和组织协调作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制队伍,依法统计工作水平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依法统计就成为一句空话。抓好统计法制队伍建设,才能有效地组织统计法制建设工作,保证统计法规的贯彻实施。统计部门要把法制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不断加强对现有统计法制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全面提高统计法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法制工作队伍。

青少年法制观念的现状调查 篇5

青少年法制观念的现状调查

邓小平曾经说过:“加强法制社会建设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他又强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在一个健康、安宁、向上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不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放任自流,必然会导致社会问题。而从目前的状况看,由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低下,加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弱,社会不良风气,家庭不谐环境,法制教育体制不完备等原因,造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比例逐年上升,影响了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引发了法制教育的危机。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使青少年摆脱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沿着正确的轨道走稳人生之路,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各级普法机构和教育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不断探索尝试青少年法制教育更有效更健康的方式,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11电制陈健超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6

学院专业班级:XXX学院 XXX

姓名: XXX

当前,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力量正在全方位的塑造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形态,民主与法治已经成为我们 进一步推动改革前进的基本手段。作为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题的发展中大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中的突出问题。陕西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开展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专题研究,将有助于总结我省“三五”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成果,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法治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水平较为滞后,西部农村地镇则尤为低下。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建国后法制建设也是几经曲折,农民朴实而单纯,随遇而安,安土重迁,在接受新思想方面比较滞后。但是为了确保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农村的法制建设也全面的铺开,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和同学深入农村见证了法制建设的成就。为此,我们特意走访了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曹村镇的党委主任,并就一些突出问题,交换了若干意见。

问题一:农村法制问题存在的原因什么

主任回答的提及了历史上的很多现象,强调了一些旧思想在农民脑海中根深蒂固。他说,在古代,中国农村的社会治安保障主要依赖于族人之间自治,除非是杀人越祸等重大案件及政治案件,政府一般少有问及。族人自治主要靠得的是传统道德信念及族规家法。再加上封闭落户的自然,让这种方法长期有效的。所以,农民习惯于自己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确,我们事后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认识到中国农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是聚族而居,在社会结构上,人们有着血缘或类血缘的家族构式;在经济关系上,人们相互依存,有一定的利益共同性;在人际关系方面,则有着“相约的”的“宗法伦理性”,无论是同宗还是异姓,他们都相约为叔侄爷孙等伦理关系。这种关系很大程上维系了农村的安定平和。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结构方面由原来的里族制转为行政镇划制,负责管理农村社会治安的不再是里族长,而是国家的行政主管部门;经济方面则实行了公有制;维系社会安定的人际关系则是对政治的热情及平等的思想观念。这种状况在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的确实现了农村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因为在公有制下,人们在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都是“平等的”(或平均的),加之,经历过近世以来的社会战

乱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使他们对安稳的生活十分依赖。这时候呢,人们有吃有喝不会铤而走险。

改革开放使得人们将其注意力转向了致富之路,而人们的逐利、自私、个人中心主义等价值观逐渐上了上风,从而加剧了农村社会治安矛盾和不安定局面。

问题二;现在农村法制建设现状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主任很高兴,可见他对自己辖镇的法制建设十分满足。他说,“我先说说农村广大干部群众,首先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都明显增强,而且经常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地宣传普及,使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法制环境不断改善。

而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民主权利得到了落实,农民渴望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提高。

不但如此,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理顺,通过调防一体化系统工作,农村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依靠家族势力解决矛盾纠纷事件,现在基本依靠调委会,依靠法律解决矛盾,闹访、缠访个案也逐步减少。

问题三:那民主选举进行的如何呢。

主任是这样回答我的,“民主选举我们做的更加规范了,村民都很积极的参加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等活动,利用村民会议决议我们的大事像一年一度审查我们的财务。”

问题四:当前新农村法制建设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任说:“第一,得狠抓农村普法教育,我们自己要努力建设家园,只有我们的条件好了,才能吸收更多的优秀法律人才到农村工作,创建更好的社会基础,让我们的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第三,多渠道地吸收熟悉法律、精通法律并具有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优到农村工作和服务。还有像规范干部行为,规范群众行为等都是必要的。”

加强曹村镇居民法制观念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在思想上认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是搞好农村民主法制工作的根本前提。我镇必须将农村普法工作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实力与民主法治同步发展,而不能有丝毫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要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求的法律制度

我镇应通过有关法律途径进一步加强农村的规范化工作,要把在农村改革和建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以及已经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地方规章,使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应着手清理一些早已过时的、不符合农村地镇各项工作发展现状的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另外还应注重吸收一定数量的农民进入我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使农民群众能为自己立规章制度,使各种涉农制度能真正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三)要对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在问卷调查中,仅41.99% 的调查人员选择了“ 通过政府部门主导的普法活动,如‘五四普法’等”获取法律知识。由此可见,我们要进一步在广大农村中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发挥标语、墙报、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知识竞赛、散发宣传资料、举办图片展等传统方式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普法网站和广播电视新载体,面向居民直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公民知法、守法、护法。同时,通过这种宣传,使各种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尽快传达到农民群众之中,保证这些法律的作用能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在各社镇配备兼职法制副村长

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工作的必要举措。我们可以在镇综合治理办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从公检法司等部门选出一些精通法律且充满工作热情的工作人员,担任各个村(居委会)兼职法制副村长,建立和健全农村法律咨询和服务系统。每个村子配备法制副村长后,就可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法律咨询难的问题,同时也使农村地镇的法制化有了人才基础。

(五)加快对我镇新型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管理与教育

在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工作中,干部问题是关键的因素,因此培养大批重民主、懂法律、能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的村级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我镇可从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中选拔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直接到农村服务,这样可以提高村级领导的领导水平、知识水平和民主法制水平。此外,有计划地对原有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保证农村民主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调查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曹村镇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7

一、南京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

2004年底, 南京市工交系统共有国有一级企业 (工交系统内统计口径) 35家, 若包含二级单位、子公司、控股公司, 则共有国有企业359家, 其中大中型企业107家。本次纳入统计的在岗职工总数为146428人, 人才总量101968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010人, 占人才总数的11%;专业技术人才21780人, 占人才总数的15%;专业技能人才64178人, 占人才总数的43%。

在人才总量中, 具有初级职称的为5129人, 占人才总数的32%;具有中级职称的为4433人, 占人才总数的27.68%;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为1533人, 占人才总数的9.57%;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为119人, 占人才总数的0.74%。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为6497人, 占人才总数的40.58%;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为3807人, 占人才总数的23.7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为256人, 占人才总数的0.15%;具有博士学历为20人, 占人才总数的0.12%。

由于部分企业实行年薪制, 部分人员工资保密, 因此只收集了14539人的收入情况 (同样由于薪金保密, 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员的年均收入为估计数) , 其中年均收入在15000元及以下范围的为832人, 占统计数的5.72%;在15000-30000元范围的为6259人, 占统计数的43.05%;在30000-45000元范围内的为4759人, 占统计数的32.73%;在45000-60000元范围的为1560人, 占统计数的10.73%;在60000元及以上范围的为1129人, 占统计数的7.77%。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国有企业人才的特点:一是学历结构优化明显。大学专科学历人数由2000年的17.31%上升到2004年的40.58%, 本科学历人数由2000年的7.87%上升到2004年的23.78%, 研究生学历人数由2000年的0.03上升到2004年的1.72%, 而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由2000年的59.88%下降到2004年的20.12%。二是年龄结构变化平缓。35岁以下年龄人数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 36-45岁、46-54岁及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三是女性比例相对稳定。5年来, 南京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中女性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基本保持在1/4至1/3区间。

存在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仍不合理, 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人才补充和引进比较困难。三是人才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人才环境亟需进一步优化。

二、南京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目标

根据《南京工业产业布局规划》 (2004年7月由南京市经济委员会、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编制, 以下简称《工业规划》) 目标, 到2010年, 南京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00-1600亿元, 占全市GDP的40%以上, 年平均增长12%以上, 若按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3-15万元/人 (年计算, 到2010年, 将再增加工业就业岗位20-30万个。根据《工业规划》编制时数据, 南京市工业就业人数约100万, 到2010年, 将增加到140万-160万人, 南京市国有企业目前就业人数为201119人, 占全市工业企业的20%。根据前述目标, 到2010年, 南京市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总量需要增加10万人, 达到30万人, 按照合理增加总量的原则, 结合对部分企业的调研, 预计到2010年, 经营管理人才总量需要增加2554人, 达到18564人, 2006-2010年年增长率分别为:3%、3%、3%、2%、2%。

到2010年, 南京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 人才年龄由目前35岁以下、36-49岁、5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才的23.30:57.70:19调整到2010年的40:50:10, 人数从目前的3741:9225:3044调整到2010年的7426:9282:1856。人才学历中, 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和高中以下人才学历结构分别提升一个档次, 比例 (以高中学历人数为基数) 由目前的0.079:1.18:2.02:0.68:1, 调整到2010年的0.526:7.914:6.816:2.308:1;人数从目前的256:3807:6497:2208:

3222调整到2010年的526:7914:6816:2308:1000。基本消除无职称现象, 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从目前的1:2.68:3.1调整到2010年的1:3:1, 人数从目前的1652:4433:5129调整到2010年的3713:11138:3713。

三、南京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走向

1.到2010年, 基本建立健全新型的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 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 完善任用和奖惩制度, 搞活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 积极探索包括购房贷款、补充住房基金、房屋租用支援、企业建房、公司宿舍等内容的住房援助手段, 大力提高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养老保险等的保障能力, 解除人才进入市场的心理障碍。

2.完善现代人才市场体系, 在开放搞活的基础上规范各级各类人才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 打通单位与社会的人才流动通道, 使单位和社会的内外部人才市场合二为一, 在实现人才的法制化、社会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覆盖面比较大的人才资源分析体系, 在人才资源的分析、管理、配置、沟通、供求、流动、人事代理、档案代管、跟踪反馈等一系列服务上提高服务质量, 使人才资源与生产资源实现最佳结合。

3.发展和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紧密衔接、开发本地教育资源与引入国际先进教育成果相辅相成、个人自费教育和企业投资教育相互结合的终身教育机制, 推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8

邬小学1,王中华1,2(1.铜仁学院 基础教育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也存在问题与不足诸如研究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比较研究的缺乏、信息化研究的忽视、研究者的身份局限性,等。为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推进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倡导更多的研究者的参与,促进信息化研究,重视比较研究,加强区域性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法制教育;成绩;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G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05-0

2基金项目: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2012B282)

作者简介:邬小学(1962-),男,贵州铜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逻辑学、教育管理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这个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依法治校是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现实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可见,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不受重视,实效性差等问题,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的搜索发现,以“中小学法制教育”为篇名,论文有106篇,博硕论文3篇。基于对研究现状的梳理,笔者期望能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现状,包括现有的成绩与问题,从而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的成绩

(一)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这类研究集中在探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将中小学法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途径,等等,例如有学者认为“法制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有学者认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二)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研究

(1)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并未受到应有重视,没有确立法制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表现为中小学领导的法制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小学教师的法制观念与法制意识不够强,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中小学法制教育往往被轻视甚至漠视。(2)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在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不求实效。许多学校的法制教育仅局限在校园和课堂之中,如法制宣传专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真正让学生接近法律,体会深刻的实践活动很少。(3)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部分学者认为,在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而绝大多数中小学法制课教师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他们往往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4)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法制教育不统一。中小学法制教育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但是在现实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表现为教育口径相互矛盾,教育责任不清,部门之间配合难,共同营造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1]。

(三)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对策的研究

这类研究集中在探讨如何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1)警校联手来进行。在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警察与学校的联动,通过警察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让学生参观考察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让中小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2)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小学法制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将学科教学与中小学法制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促进中小学法制教育,如“英语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要求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2](3)学生工作与法制教育结合。这部分学者认为,学生工作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途径,通过“将学生工作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4)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进行法制教育。学校进行法制教育,需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也需要社会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5)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比较视角的研究

该类研究主要在于从国外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探讨国外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经验与现状来对我国进行启示与借鉴,主要对苏联、英国、美国等3个国家进行了研究,如《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及其启示》一文,学者对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融入在公民教育课程之中,且被置于首要位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其对于公民意识养成的重要意义,还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尤以主动参与式教学最受欢迎等中小学法制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

(五)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区域性研究

这类学者从区域性中小学法制教育视角来思考如何进行区域性推进,有的学者从省级区域进行思考,如《河北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对河北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不足与经验,以及改建建议。有些学者从市一级区域探讨中小学法制教育,如《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透视及改进策略—山东省东营市中小学法制教育调查分析》一文对山东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认识偏差、方法老化针对性差、政策错位、功利主义倾向、保障不力等问题。

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不足

(一)研究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停留在工作经验与实践总结方面,更多的是就学校现实中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问题来谈该问题,没有深入到理论层面去思考,就已有的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成果来说,90%以上的论文都是从实践层面来进行研究的,而理论性文章不多见,就已发表研究论文的杂志期刊的级别来看,基本上是省级刊物层次,而CSSCI级别的刊物都较少,更遑论国家级权威期刊。可见,当前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表现出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而导致理论研究不够。

(二)研究者的身份局限性

在现有的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者多为中小学教育者或者中小学教师,而广大的中小学法制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大学的教师或者研究所等机构的教育研究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不多见。因此,研究者的身份局限也是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比较研究的缺乏

一方面,现有研究缺乏横向比较研究。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过程中,尽管有部分学者对苏联、英国、美国等国家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进行了介绍,并探讨其对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启示,但是缺乏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法制教育之间的对比与比较。另一方面,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也缺乏对今天与过去之间的法制教育的变迁等之间的纵向对比与比较。

(四)缺少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在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几乎没有研究者去探讨如何充分发掘中小学法制教育资源,通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更好地进行法制教育。

(五)信息化研究的忽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小学法制教育也需要加强信息化。然而,在已有的研究中缺乏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信息化研究,没有学者根据信息化平台来思考中小学法制教育,这是已有研究的缺失与不足。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的趋势

(一)推进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

现有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方面的研究,对农村中小学是非常轻视,甚至是漠视的,然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研究显得非常有价值与意义,并且农村中小学中也存在诸多违法的问题,诸如学者在《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现状分析》一文中认为,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现象较为严重,应从个人、同伴、家庭、学校等方面开展综合干预。因此,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这是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迫切性所决定的。

(二)倡导更多的研究者的参与

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实践层面的研究,需要一线的声音,需要实践的探索,即“草根研究”,但是我们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更需要深入到核心研究层,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本质进行思考,从而探索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规律,因此,为提高其理论研究的力度,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使该类研究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

(三)促进信息化研究

中小学法制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实现信息化。因此,在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价值与应用,需要将中小学法制教育放在信息化平台中去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中小学法制教育信息化。

(四)加强区域性研究

在当前的研究中,有过一些对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区域性研究,包括从省级区域到市一级的区域甚至到区一级的区域研究,但是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关注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区域性研究,以便做到因地制宜,更加凸显针对性和地区特色。

(五)重视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这是不容置疑的。在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中外之间的横向比较,也需要关注古今的纵向比较。但是现有的研究,只是一味的对国外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行了介绍,而缺乏对其分析以及与我国的比较,显得单薄与无力,因此,在未来的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进程中,需要重视比较研究。

四结语

中小学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深刻理论研究,同时也加强其实践层面的探究,总之,通过本论文的探讨望能引起广大学者对其的重视。

参考文献:

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9

为深入了解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省关工委和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研活动的通知》,明确了调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调研内容和方式,并制作印

发了分本文来源于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别针对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内容的两种调查问卷。2003年11月5日-12日,我们对洛阳、三门峡两市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展开了调查,分别走访了汝阳县、灵宝市,深入到洛阳市涧西区城关镇第三中学、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第一小学等地,召开了有关工委、公、检、法、司、教、综治、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学校老师、学生、司法所等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4次,查看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洛阳、三门峡两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重点,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增强。

(一)抓组织,健全网络。洛阳、三门峡两市普遍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当地依法治市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安排,中有检查督促,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此外,三门峡市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洛阳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健全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法制工作机构;灵宝市县、乡、村及400多所学校全部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达685个,参与工作的达3000余人,特别是灵宝市关工委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下设“一室三科三团一站”(办公室、学校工作科、法制教育科、社会青少年教育科、德育报告团、法制报告团、科技报告团、《关报》灵宝记者站)。同时,两市普遍为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抓基地,拓展工作阵地。“四五”普法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建立1—2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县(市区)积极筹建,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涧西区在社区建设中,把社区有无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全区已有65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占社区总数的81%。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三门峡市建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9个,中学以上学校建成法制教育室685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通过参观、征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抓载体,创新形式。〖HT〗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各地普遍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让服刑劳教青少年现身说法、法律征文比赛、参观展览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农村青少年“三无两有”(无犯罪、无缀学、无不孝子女、青年有技术、少年有知识)等活动为载体,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三门峡市把每年的11月份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月”,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四)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地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汝阳县2003年6月以来,开展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制定《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分宣传发动、排查治理、巩固总结三个步骤;对各中学实行综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学校开展“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大讨论和学生签名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并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上一篇: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下一篇:公共事业管理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