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历史教案全

2025-01-11

部编七上历史教案全(精选2篇)

部编七上历史教案全 篇1

部编版七上语文写作 思路要清晰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

2.学会拟写提纲,并体会列提纲的好处。

3.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

2.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例文导入,激发思考 师: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作文片段,从写作思路的角度评价其写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我的语文老师姓胡,我们在背后亲切地称他为老胡。初见他时,看他大约五十岁左右,长得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心想这是一个好对付的老糊涂。谁知第一次听他上课时,我大吃一惊,他讲起课来,思路清晰,妙语不断。从他口中说出的成语,我们很少听说过,我不由得心生佩服。没办法,被他的魅力吸引,下课后我不得不恶补成语,查找资料,弄懂老胡提到的成语典故的意思,并摘抄下来。老胡老胡,可真不糊涂啊!(生自由发言)师:这段话使用了时间顺序,其中表明时间的关键性词语“初见他时”“听他上课时”“下课后”使得文章思路清晰、富有条理。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会将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就如同用绳子串起一颗颗珍珠让它变成一串耀眼的珍珠项链一样,清晰完整地呈现一篇美文。

【设计意图】由分析作文片段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使一篇文章思路清晰,轻松自然地导入本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典引路,探究方法 学生活动:回顾学过的写作知识,结合下面课件出示的名句,小组讨论什么是“思路”和怎样才是“思路清晰”。

课件出示:

“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叶圣陶(分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预设 “思路”就是文章写作时思考的路径,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步向前走,最后达到终点,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主旨。

“思路清晰”就是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清晰交代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说了什么。

1.分析文章思路 师: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例如《再塑生命的人》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展开思路的,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

(生填写教材P83表格,师指名回答)预设 课件出示: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布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布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师: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逐步展现了莎莉文老师教育“我”的过程,由教“我”简单的单词到复杂的词语,由教“我”用触觉感知事物到用心灵去体验事物,从而来唤醒“我”的灵魂,再塑了“我”的生命,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对比分析思路异同 思考《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文章是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的,比较两文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两篇课文思路清晰的原因,并比较异同。

(2)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 两篇文章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表达中心,但《植树的牧羊人》是用时间顺序串起几件事(三次见到牧羊人的经历),来赞美牧羊人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以时间为序,结合地点的转换交代一件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我”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道理。由此可见,写几件事时,要用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表达主题,让文章思路清晰。当只写一件事时,要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经典引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这既是对阅读方法的总结,也为下面的写作实践做好铺垫。

三、掌握理论,明确步骤 1.掌握理论 师:我们回顾已学过的课文,知道了一些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家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是如何做的。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85补白部分朱光潜写的有关写作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朱光潜提出的具体做法。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 朱光潜认为写作时应该做这几步:首先定下题目,围绕题目想出相关的材料并写在纸上,再围绕中心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留下来,最后从这些材料中理出一条线索或顺序,写出纲要。

2.明确步骤 师:在写作实践中按朱光潜说的去具体实施,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课件出示:

审清题意,明确中心;

确定顺序,定好详略;

形成框架,列好提纲。

(1)审清题意,明确中心。

师:看到作文题目,你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会想到很多材料。这时别急于落笔,首先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比如,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生自由发言,阐述选择某几项材料的理由)预设 这些材料中能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个中心的有A、B、G,所以应该选择这三个材料。C是写他做体育锻炼,D写的是他乐于助人,E表现他热衷于公益,F写他独立,这些材料与“热爱学习”这个中心没有关联,所以应该舍弃。

(2)确定顺序,定好详略。

师:我们确定好写作的中心后,可以根据文体和写作内容,来确定写作顺序。大家思考一下,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结合所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出写作顺序的种类。

②小组讨论:各种文体分别该采用哪种顺序来写才合适。

③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展示。

预设 ①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②a.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可以选择时间顺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表现某种主题。如果有多件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也可采用倒叙、插叙等顺序来写。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b.按事物的空间结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加以介绍,这种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介绍百草园的各种景物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物。

c.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一般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或论述。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依次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总述他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是由分到总的逻辑顺序。

(3)形成框架,列好提纲。

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我们头脑中大概有了作文的框架,最后我们就要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的补白部分,让学生分析、归纳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步骤,为写作实践打下基础。再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在写作之前进行思维训练的习惯。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各种文体所采用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要清晰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列提纲,并体会其好处。

2.在写作实践中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 一、了解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如何使思路清晰的步骤,明白写作前可以先列个提纲。那么我们该如何列提纲呢?列哪些内容呢?其实在提纲中,我们只需要写内容的要点、文章的大致安排,确定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等就可以了。

1.提纲的含义 列出所要写的文章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如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等。

2.学会列提纲 以教材P84写作实践一为例,分析如何列提纲。

课件出示:

提纲示例 题目:《“周大帅”二三事》 主题:同学“周大帅”有率真、率直、帅气的性格特点。

主要事件:

(1)一次我忘记了带钱无法坐公交,他为我付坐公交车的车费化解我的窘境。(率真)(2)为班级中受到他人嘲笑或被欺负的人打抱不平。(率直)(3)足球场上,与他校足球队比赛时,骁勇善战,大破他队球门。(帅气)写作顺序:以地点转换为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在学校教室里他为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的事件,体现他的率直;

再写放学后坐公交车,他帮我付坐公交车的车费化解我的尴尬境况,体现他的率真;

最后写在体育馆的足球场上,参加足球比赛时他克服重重困难,大破他队球门时的帅气,体现他为校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

师:从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提纲要写出这几点内容,包括题目、主题、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写作顺序,最后可以写一个作文的内容概述。这样,一篇文章的大体思路就可以确定了。

二、学列提纲 1.学列写作提纲 参照上面的示例,根据教材P84的“写作实践二”的提示内容,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列提纲。

(1)生自主思考并列出《这天,我回家晚了》的作文提纲。

(2)师随机检查并指导修改。

预设 课件出示:

《这天,我回家晚了》提纲 主题:我因助人为乐而晚回家。

主要情节:①到同学家写作业;

②回家路上送迷路老人回家;

③回到家被父母责备,说清真相。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内容概述:首先写放学后我应同学的邀请去他家做作业;

接着写在他家与他一起玩、看电视,发现时间不早了,怕父母担忧就急忙往家赶,最后详细写回家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迷路了,送他回家;

之后我回到家时天都黑了,父母很着急,到处找我,我将事情经过告诉了父母,得到了夸奖。

2.写采访提纲 师:采访提纲和前两个写作提纲有所不同,它是采访者在采访前所草拟的任务大纲,其涵盖了采访的目的、采访过程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完成采访任务起辅助性作用。

列采访提纲要包括这样几项内容:(1)采访对象;

(2)采访主题;

(3)采访时间和方式;

(4)采访问题。

(1)生自主思考并列提纲。

(2)师检查并指导。

课件出示:

《对王老师的一次访问》提纲 采访对象:七年级(1)班语文老师王老师。

采访主题:怎么学好语文。

采访时间:周五下午放学后。

采访方式:面对面访谈。

采访问题:①您为什么选择做一个语文老师?②学习语文有什么诀窍?③我喜欢语文,可是我每次考试却考不了高分,我该怎么办?④很多同学在课外喜欢读一些书,您有什么推荐的课外书吗?⑤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该怎么做呢? 师小结:列提纲有助于快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写作过程中,使我们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进行表达,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学习了怎么列提纲。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训练自己的写作思维,养成写作前勤于思考、勤于列提纲的习惯,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的思路一定是清晰的!三、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P84、85“写作实践”部分,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课堂上列的提纲,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要清晰 【板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以示例作指引,让学生有章法可循。先给出示例,总结出要做到文章思路清晰的步骤,让学生养成写作之前充分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接着用示例来引导学生学列提纲,使学生在写文章时能做到有条理、思路清晰,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部编七上历史教案全 篇2

2017年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固原第四中学 杨春梅

2017年7月13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2017年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本次培训内容详实,在培训中观看了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专家张静老师对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的介绍及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还聆听了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丁丁老师对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及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这次培训活动对初中历史教学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对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新教材的学习培训,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更新了历史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在初中历史教学岗位已有近三十年历程的教师,在去年使用新教材中,对于新教材的删、减、增有很多的困惑,一直都期待着能有机会的学习交流,和教师同仁们一起研讨,解决各种困惑,这次的培训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搭建了一个方便、高效的平台,让我们可以聆听专家的指导。原来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才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利用我们学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因此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突显,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来说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

张静老师告诉我们,使用部编教材的理念,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在课标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二是理清逻辑,形成历史认识;三是用教材教历史,发展核心素养。让我明白了实施历史课堂教学,必要的讲述是不可少,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更让我理解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培养家国情怀,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充分合理运用史料组织教学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对于教材中的辅助部分,张静老师根据课例清楚地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课文前设、旁设、后设。在我们观看了 《秦统一中国》课堂实录,张静老师在进行评析的时候,对课堂中使用史料史证上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图插图,经过长时期的验证对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史料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另外注意史料的选择,不要过多,要结合教材和学情进行选择,使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发挥史料的作用,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初三安全教育教学计划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