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共8篇)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篇1
第一部分
新学期伊始的我
一、刚开学时的我
6、“学生自我展示与认识”--学生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高中生,我觉得上高中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令我觉得学习还是很有乐趣的,要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1.“我的发展目标”--学生 在这个学期,我想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在这一学期,能够保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努力加油,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上课认真听讲,抓好课堂效率;
二:课后认真复习和作业,把疑难问题解决,不留后患;
一、学期末的我
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比较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的发展目标”
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所以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当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
第三部分
思想道德
一、思想道德自我评价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上课有时会走神,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思想道德事迹记录袋--学生
1.在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第四部分
学生成就评价手册 这是我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成果: 我认为李清照的婚姻并不幸福
一般人认为,南渡前的李清照生活在天堂上,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她作为一个才女嫁给宰相的儿子,有志合道同的丈夫,夫妻恩爱有加,在荣华富贵的宰相府中,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只有无穷尽的惬意。只有丈夫死了,才结束了诗情画意的生活,只有南渡后,才过着悲惨的生活。其实不不是这样,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里,无后的女人决定了她与幸福无关。她不可能得到丈夫的爱,也不可能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同情,她是在别人的冷眼、唾液中生活,她的婚姻与幸福无缘,她没有被休掉,大概是她有才力可以与丈夫一起合作《金石录》。《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楼,梧桐应恨夜来霜„„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皇”。这首词,作者基调很低沉,作者的心情多么的无奈,这是现实生活,李清照要学会默默忍受。无后的她凄凉、寂寥,无人问津,多么像怀才不遇的贫穷潦倒的志士!
《晓梦》“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李清照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什么欢乐,她只能在梦中寻找欢乐,她非常希望不要醒来,永远睡着,不要回到残酷的现实受歧视,在家受冷眼。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她的童年、少年和结婚的最初几年是幸福的,没有后代的她,决定了她的婚姻生活是没有笑容的,是受社会的冷眼的,特别是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她再嫁离异,受尽世人的耻笑,过着“凄凄惨惨戚戚”的生活。
黑暗的封建社会给李清照以无穷尽的痛苦、创伤,但是并没有把坚强的她击倒,李清照在痛苦的深渊中勇敢地战斗,李清照用痛苦、不幸来书写了一个女人的名字,封建社会所谓的不健全的女人,却创造了女性的辉煌。黑暗的社会淹没不了她的英名,杰出贡献是对黑暗的最好的嘲笑。她是月亮,封建社会的黑暗天空反衬了她的伟大、辉煌!
第五部分
合作与交流
自觉培养了我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我能真诚的与别人合作。我认为合作是成功的基础,合作是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合作不仅使双方之间的友谊增长,还让我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合作与交流他人评价
1、同学评价(至少三人)每学期至少一次
三、合作与交流行为记录袋
第六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
(三)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生本人后教师给学分 这学期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李清照”,通过研究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她的知识
把李清照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好的女诗人,恐怕不会有人提出疑义。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读李清照的词,总好像见一古典女子在窗下打发难熬的雨中黄昏,她把竹帘卷起来又放下,放下又卷起来,放下,挡不住窗外的风雨声,卷起,卷不去一世的愁怨。
四)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
通过研究李清照,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
我了解到了她快乐的童年、不幸的婚姻、生活的艰难,国愁、家愁时时交织在她后期的词作中百日终守恋佳容,患得患失断其缘.化蝴问君可有恨,君笑此生无悔时.她应该是没有后悔的走完这一生美丽的女子……生如夏花,故若秋水,相故无言唯有泪千行,世界上最幸福的可怜人
二、社区服务评价
(一)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暑假有机会走进社区街道办公室,亲身体验那些社区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好一个社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去清除马路上的小广告,我们参加活动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经过了一上午的时间,我们终于把那一片的小广告都能得差不多了。通过这次劳动,我觉得小广告就像城市的垃圾,随处乱贴,真是影响市容。每天都会看到铺天盖地的小广告张贴得到处都是,这些小广告如城市牛皮癣,屡禁不止。眼看2008年奥运会就要到了,一起为清除城市小广告出一份力,这些小广告一定可以从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中消失的。
军训已经结束,但是汗水不能淹没我所有的记忆,因为有更多的东西充实着我。记得军训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是那样的无声无息,它没流下太多的时间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去应付它。就这样的七天里,一点一滴的收获渐渐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军训之前自己还是个小皇帝,什么都不肯干,什么都不肯想,只顾着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记得自己在军训之前说过:“军训么反正没什么用的,大伙都是这么说的”。难道不对吗。一直以为军训在委屈我们,即使训练的再多那也不过是短暂的,现在又不是我们上战场打战,既然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就要去做学习该做的,未来假如真有战争的话,那也是轮不到我们的,更何况现在是和平年代呢。一直抱着这个念头很委屈的去参加训练,尽管炎热的太阳在头顶用那灼热的光肆虐的在身上徘徊,我还是有话不敢说,因为同学们都在努力坚持着呢。我放弃了反抗的念头,继续让那崭新的军服湿漉。一天过去了,没什么感觉,那一晚我睡不着,仰望天花板,我去体会今天的所思所想,打算去忘记今天的辛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它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我失眠了,想家了,问问同学你们的感受,几乎和我的感觉类同。家,总以为自己可以去独立了的,哪知道自己还是生活在摇篮里。
在集体中,我们学会了相互包容,彼此谅解;学会了忍让,一时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显无疑,而我们也在团体中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军训生活使我了解了“骄必败”的真正的含义,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十分适用,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学业上有了一点进步,便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学识已经很丰富了,这样的心态也绝对是学业上的绊脚石,我们应在取得成绩之后,依然寻找自己的不足,抓住一切机会,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
第七部分
运动与健康
运动可以让人精神焕发,活力四射,充满自信,所以不仅使身体健康,还使心理健康,保持适当,合理的运动量,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锻炼身体。第八部分
审美与表现
一、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学生本人、每学期至少一次
我比较喜欢音乐,因为我觉得音乐可以是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新欢那种很干净纯粹的声音。我也喜欢唱歌,在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中担任主力。还喜欢自己写一些东西,把平时的感受化作飞扬的文字,也是一种享受。
第九部分
个性发展
一、个性发展过程与结果记录--学生本人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正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二、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学生本人、每学期至少两次
四、个性发展过程与结果记录--学生本人
1、发现自己的长处,积极展示自身聪明才智与风采:寻找个人自信的支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2、不断超越自我: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信念;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通过努力,我学会了更好的学习;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五、特长与成果展示(有即填写)1.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篇2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成长记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表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的成长记录》 (以下简称“手册”) 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手册》从学生自身出发确定评价标准, 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 把评价与实际的学习、生活、班级管理、个人成长等结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手册》克服了传统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学业成绩、过于关注学习结果的缺陷, 发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作用,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并注重发展过程。
一、《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的成长记录》框架
《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的成长记录》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出版的一本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评价的手册。《手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行课程设置, 分1~3年级和4~6年级两个学段。主要设置了:介绍我自己、成长中的我、倾听朋友的祝愿、基础性发展目标实现状况、课程目标实现状况、收获温馨的话语、永恒的记忆等栏目。
“基础性发展目标实现状况”是《手册》的重点。它紧紧围绕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开展月度评价。评价分为两块, 一块是“身体力行我发展”, 根据细化的目标逐条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形式评价, 分为ABC三个等级。另一块是“五彩缤纷话丰收”, 学生回忆一学期, 将精彩表现、最满意的事情记录下, 与他人分享快乐!
“课程目标实现状况”分为“课程学习状况”和“我的标志性成果”两项内容, 是学生所学科目过程性测试成绩的记录, 以及取得探究成果的记载。
每个学段结束时设计了“永恒的记忆”栏目, 对三年的班主任、课程目标、心目中的教师进行记载, 给学生的成长留下永恒的回忆。
二、《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的成长记录》特色
1.《手册》记录的是学生的成长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介绍我自己”栏目除了一些常规的内容外, 特别设计了“我的生日”、“我的家庭成员”等项目, 强调家庭的氛围, 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寄宿制学校中学生与家长沟通少的缺陷。同时, 《手册》紧跟信息社会的特点, 设计了“我的QQ号”、“我的E-mail”, 这又与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接轨, 突显了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再如“成长中的我”栏目, 以三年为一个阶梯, 分别记录学生身高、体重、视力的变化, 这些内容与《科学课》、《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紧密结合, 使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变化一目了然。学生的爱好、喜欢的格言、偶像、喜欢的课外书、喜欢的影视作品等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上升有所变化, 这些内容的记录, 更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教学生明辨是非, 正确对待社会现象, 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2.《手册》更加强调团队精神, 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
如:“倾听朋友的祝愿”栏目, 既有父母的热切期待、教师的热情鼓励、同学的温馨提示, 也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发展计划”。在这里, 将父母、老师、同学视为朋友, 与学生自己作为一个团队看待,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收获温馨的话语”栏目, 通过“自我评述”肯定成功, 吸取教训。又将小伙伴、教师、家人鼓励的话语和温馨的祝福记录下来, 以便学生更好地鞭策自己。在这里, 朋友、团队、教师、家人始终陪伴学生成长。再如“基础性发展目标实现状况”, 分别对基础性发展的三十多条具体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一月一评, 肯定自我评价的同时, 强化了团队评价的功能, 使评价更为客观。通过评价, 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 也了解了自己在小组和教师心目中的表现, 促使学生在发挥自我潜能的基础上, 注重团队合作。
3.《手册》评价内容有阶梯, 逐级提高。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分年级设计的。认为表现很好, 得A;认为一般, 得B;认为还需努力, 得C。以“道德品质”中有关国旗方面的目标为例。一年级要求: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 行注目礼, 学唱国歌。二年级要求: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 行少先队队礼, 唱国歌。三年级要求:积极参加升旗仪式, 升国旗、奏国歌时庄重严肃, 行好队礼, 唱好国歌。四年级要求:参加升旗仪式, 知道国旗、国歌的含义。五年级要求:能够向他人介绍国旗、国歌的含义。六年级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能够用行动捍卫国旗的尊严。“基础性发展目标实现状况”将目标分年级具体细化, 使目标有层次、有阶梯。这样, 每学年的评价要求有变化, 而且是逐级向上, 学生得以逐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个人成长记录》改进完善策略
1. 设计“我的成果”栏目。
成果是学生努力所得, 是学生成长的见证, 是鼓励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之一。《手册》中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实现状况”中设计了“五彩缤纷话丰收”栏目, 鼓励学生将精彩表现、最满意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与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同时在朋友的帮助下, 找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在“课程目标实现状况”中设计了“我的标志性成果”, 记录学生取得的探究成果, 并选择最得意的一项记录下来。这些成果记录较为分散, 如果设计一个“我的成果”栏目, 专门记录学生逐年取得的成果, 集中展示成果取得的时间、名称、级别等。学生参加的竞赛、评优树模、科技实践活动、特长兴趣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就会清晰明了。
2. 设计“雏鹰假日小队”评价栏目。
《手册》中的评价大多集中在以班为单位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上, 范围局限于校内。“雏鹰假日小队”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它的出现将教育延伸到了节假日, 突破了学校的围墙, 将学校与社区、家庭连为一体。“雏鹰假日小队”评价, 主要评价的是学生在校外、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中的表现, 突出的是学生的品质和小队成员合作、协调方面的评价。这样, 可以丰富队员们的情感体验, 锻炼队员的胆量和待人接物能力, 完善人格, 提升社会责任感, 将管理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使学生更有机会地融入社会生活。
3. 设计“社区表现”评价栏目。
《手册》中也设计了一些与社区相关的评价, 如在“公民素养”中有“至少参加一次像‘到敬老院演出、到社区宣传环保’等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 “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道德品质”中有“主动参加一次社区活动”。这些内容不够全面, 较为零散, 不能很好地与社区接轨。每个假期, 学生都要到社区报道, 并参加由社区开展的一些公益性活动。如:敬老爱幼、禁毒知识宣传、与道德模范零距离接触、为社区服务、参观工业园区企业、访问老干部, 听他们讲讲“红领巾”的故事等活动。如果将这些内容单独评价, 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 融入社区生活。
四、《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个人成长记录》运用策略
1. 评价要及时。
评价的目的是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 给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手册》虽然设计的是一月一评, 有些记录一学期做一次, 但这些评价都建立在日评价和周评价的基础上。所以注重评价的及时性, 才能真正发挥《手册》的评价作用。评价可将分散评价 (品德课、班会、周会) 与集中评价 (月末、期末、学段末) 结合, 突显评价的及时性。
2. 评价要联动。
《手册》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 但《手册》更注重小组、教师、家长、雏鹰假日小队、社区的联动评价。联动评价, 将评价结果多元化, 加强了团队意识, 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 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作用, 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这样, 学校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外的表现。
3. 评价要与课程有机整合。
《手册》中“基础性发展目标实现状况”的评价目标都可以在各科教学中找到影子。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目标的评价, 可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运动与健康”目标评价可与体育课、健康课、心理健康课整合;“审美与表现”评价目标可与卫生课、艺术课 (美术、音乐) 整合;“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评价目标可与语数英、综合实践课整合。这样, 就克服了评价走过场、不具体、不及时的弊端, 真正达到评价是为促进孩子发展这一目的。
4. 评价要发掘学生的潜质。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孩子发展。评价的主体是有差异性的, 评价中充分发掘主体的潜质, 才能脱离为评价而评价的束缚。如《手册》中“五彩缤纷话丰收”内容的填写, 只要是孩子认为满意的事情、精彩的表现, 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组内或班内交流。再如“课程目标实现状况”中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都能体现孩子的潜质, 评价时要灵活、机动, 使孩子的潜质得到逐步发掘。
《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的成长记录》是小组合作评价和日常管理评价的延伸, 《手册》以月为单位, 记录学生学期、学年和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 《手册》克服了分散、单一, 只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价模式, 建立了全面、系统, 更加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模式, 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篇3
摘 要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旨在转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指标的做法,是发现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它突破了素质教育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障碍,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构建,极大地纠正了素质教育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化品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性评价内容指标的设定,切实解构了素质教育评价内容构建的单薄化形象;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多维度评价方式的设置,有效转变了当下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塑性化倾向;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建立,着实改变了当下素质教育发展的“形式化”样貌。
关键词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素质教育 内在理路 考试制度改革
201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以下简称“意见”)着重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了升华,对评价程序环节进行了清晰的设定,对评价责任主体及客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也指明了方向。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展开成为了推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前进与发展的呢?二者之间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生态化地推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以及更加理性化地促进素质教育的真实、扎实、全面和综合深入发展。有鉴于此,本文将深入剖析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内在理路,以期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能的方法论启迪与借鉴。
一、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构建,极大地纠正了素质教育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化品质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力量组成。第一,学校层面的评价主体,这主要由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首先,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全面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同时,自我评价的结果学生更乐于接受,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将形成学生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内驱力。然而,当下素质教育评价则鲜有学生自评的环节,往往会产生评价结果与学生真实发展水平不相符的现象,而自我评价正好可以优化素质教育的评价过程与结果,深化素质教育的前进与发展。其次,家长参评。家长代表根据学生在家里以及校外的真实表现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保持密切的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动向,这样既可以避免拔高或降低对学生的评价,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行理性化的教育引导。而时下的素质教育则是囿于学校内部评价的藩篱,很难体现家长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与价值。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与家长的“视界融合”将会引领素质教育走向平衡化、相互化的康庄大道。再次,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校内外表现以及学生自评与互评情况,对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合理性审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做出判断。最后,生生互评。在具体的活动中或根据平时表现,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懂得欣赏别人的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本领。这纠正了当下素质教育评价主体平面化、静态化的特性,并将素质教育引领到立体化、动态化的评价主体构建层面上去,这对素质教育践行饱满化程度的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第二,政府层面的评价主体。这主要由校外教师、专家、教育管理人员等组成,这些群体可以根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地区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做出判断,这包括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方式的采用等方面,而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推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全国顺利有效地开展。这有效扭转了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盲人摸象”现象,密切政府与学校的合作,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模式变革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社会层面的评价主体。社会层面的评价主体由专业的民间教育咨询机构或者教育研究机构组成。它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中充当着“设计师”的角色,在跟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在反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时占据着“咨询师”的职位。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入有专业评估资质的社会评价,并让其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评价,是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可行、可信、可为的重要途径[1]。多方参与评价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堂而皇之地“把不公平公平地加在每位学生身上”[2],让每位学生折去“差异性”,以整齐划一的面貌示人。人是一种未完成性存在,如果在个性发展形成时期“丢失”自我,那么,换来的只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畸形以及国民素质的整体性落后。因此,必须纠正当下素质教育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化品质。以教育评价主体的变革引领基础教育的变革,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基本价值取向”[3]。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入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措施,能够提升学生、家长等教育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影响力,加快当前素质教育评价改革的科学化步伐。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性评价内容指标设定,切实地解构了当前素质教育评价内容的单薄化形象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实践、学习力以及艺术品位诸方面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内容指标定位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思想品德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法守纪等方面的表现,在具体实践中还会着重记录学生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4]。这样既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等,也可以“倒逼”学校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与公益活动。然而,在当下素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苗头和倾向,所以国家才强调德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以文件形式规定各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思想品德的考察放在评价内容首位,不仅对改变当前素质教育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现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保障基础教育的科学化方向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也意义非凡。
学业水平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重要的意义是客观记录学生学业的均衡发展和全面修习情况,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学课程的总学分、平均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体现过程性评价[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他们在形式或事实上是否有考试,而在于考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否与教育的宗旨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4]。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恰恰是检验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标杆,关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心理,以便于教师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然而在当下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击现象比较明显,“以分数论学生”的评价倾向也较为普遍。学业水平评价内容的设定,使得分数只是衡量学生的一个侧面。教师通过学生考试的分数与卷面答题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发展。
身心健康模块不仅要强调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应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而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强大的合格社会公民历来是素质教育不懈的憧憬与追求[4],然而,面对当下过于注重学校入学率与升学率的教育评价观,该目标的实现确实任重而道远。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身心健康方面内容的构建,则能够“变相”以升学率(高校录取率)来引导素质教育的展开。
艺术素养主要记录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戏剧、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特长,尤其是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8]。而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往往是将艺术素养的培养付诸于几节音乐课、美术课或者其他艺体类课程,这样不仅与课程目标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也不符合教育培养人的规律。艺术素养评价内容的设置与实践对素质教育由表面化、单薄化的评价内容转变为实质化、丰富化的评价内容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实践能力模块的设立,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4]。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关注外部评价,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闲暇时间较少,在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也不尽如人意。而社会实践模块的设立必将引导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指标的设定,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突出的是能够改变我国素质教育实践层面上人们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知识技能领域的发展与提高,而作为素质教育核心指向的“学生综合素质”却面临着枯萎凋零的危险现状。将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融于一体,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的重中之重,解构了素质教育评价内容单薄化形象,提升了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多维度评价方式的设置,有效地转变了当下素质教育评价方式的僵硬化倾向
高中生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指向学生的发展,其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这包括以下几种可能方式。首先,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相结合。学生通过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具体活动,并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在每学期结束时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性的事实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并结合教师、家长等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汇总成针对个人的评价结果。这不仅确保了评价过程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也把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切实转化成了凸显每个学生个性的个性化要求。然而,在以往的素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部分学校虽在口号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但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学生则较少拥有话语权。另一方面即便给予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够。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关乎学生的毕业和升学,学校层面与学生个人层面不得不对评价方式高度重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评价结果科学性的提升与素质教育塑性化评价方式的改革都具有重大影响。其次,学校内部评价与其他社会群体的评价相结合。班主任与有关教师在每学期末都会对作为高校招生参考使用的活动记录及事实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并且这些内容必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以此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透明化、公开化、公正化水平。同时,各个学校还会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在本体上,素质教育追求评价方式的多维性、融合性、对象性与更新性。然而在实践层面,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传统的外部“非透明型”的塑性评价,并没有结合多方评价意见来检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也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或公示手段来确保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内外部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措施能够有效解决部分素质教育评价方式方面的症结,促使素质教育更加科学化、理性化地深化发展。
第二,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向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应该具有发现潜力股的“法眼”,政策多次强调对学生“潜质”的考察,旨意即在于此。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评价主体要善于从具体内容抽象出智力、能力倾向、行为习惯、成就动机、人格结构等形式性的东西,基于未来发展,研判形式性之结构稳定与否、形式性之势能强劲与否、形式性之指向健康与否以及新异与否。如果说指向个性是寻找各种鲜美的果实,指向发展则是寻找各种具有生长力的优良种子[2]。不可否认,当前的素质教育也在某种层面上关注学生的潜质发展,然而力度还不到位,或者说这方面追求被淹没在显性分数大潮之下,很难发光发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所追求的显性与隐性并行的评价方式,能够平衡化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分布,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第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追求的是一种去信度的效度,它强调在“这一个”和“这一次”中把握效度。这样的效度,不能说没有预设,这个预设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自身的综合评价体系”[2]。生成性可能更是其显要的特征,但过度注重质性评价又会面临缺乏信度保障的危险。因此,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加强定性评价对定量评价的引导与整合,基于问题的情境性与学生表现的真实性对学生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然而当前的素质教育虽然也大力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由于部分地区素质教育的成果并没有硬挂钩于高考,很多学校则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因而,评价方式并没有呈现出立体化、弹性化的面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多维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当下素质教育过于僵硬化的评价标准与模式的改观,并能够释放教师与学生创新的热情与活力,使素质教育呈现出更加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建立,着实改变了当下素质教育发展的“形式化”样貌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使用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高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事实性记录材料,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我,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明确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把普通高中教师、家长尤其是学生的关注点从“冷冰冰的分”转移到“活生生的人”上来。然而,当下的素质教育虽有素质教育之名却无素质教育之实,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旧是高入学率、高升学率,希望学生在各种竞技比赛中能够脱颖而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被远远抛在脑后。学生与家长也只是关注每次考试的排名,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关注都较薄弱,这造成了学生生理、心理都超负荷运转的现状。而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活动,学校、教师等教育主体能够通过对学生事实性材料的分析,了解并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从而改变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式化”样貌。
其次,高中学校还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材料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以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4]。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与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后等客观原因,以及“以分数论高考”的主观观念影响,素质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架空,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硬挂钩政策,使得学校及学生本人不得不提升对综合素质培养的力度与深度,唯有这样,才能够在高校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从正面引领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从流于形式到切实联动高考的变革,还可以带来如下三方面的利好。首先,能够引导学校、家长和学生从过去只关注高考成绩转向对多元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关注,尤其是思想品德、社会实践与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要求,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内在精神生活的幸福与完满播下优良的种子。其次,使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转变,开始关注生的个体需要与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身心自由,因为缺少自由的教育(即规训教育、技术教育)只会导致人的责任和创造力的失落。再次,转变普通高中学生对高中生活的定位。将高中生活定位于人生中一个青春洋溢、多姿多彩、丰富灿烂的人生阶段,有利于改变以往学生只将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看作是通向未来的手段与工具,还原高中生活的本来面目,使高中生活变得轻松、可爱、亲切。这一转变将使我们的教育回归到追求“人的完美”的本原性目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能够改变学校之前只将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一种去实践的教育思想,或者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样貌”,认为开设几门艺术课就算是落实了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将素质教育理念束之高阁的现象。而面对当下的考试评价改革中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硬挂钩于高考的招生录取立场与信念,即便是为了学校的高“升学率”也要加大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而这样也对培养出复合型、责任性、专业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有着推动作用,并有益于真正建立起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我国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铭凯.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能、角色与运行[J].教育发展研究,2014(20).
[2] 杨九诠.综合素质评价的出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6).
[3] 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
559/201412/181667.html.
[作者:王润(1987-),女,安徽阜阳人,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周先进(1974-),男,江西乐平人,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章全武(1988-),男,安徽阜阳人,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 篇4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了保障《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顺利实施,特此制定手册使用制度
一、全体教师认真阅读《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使用说明,领会精神,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各年级的手册评价工作。
二、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坚持民主性原则,师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人员严格按照手册评价使用说明实事求是认真填写,不可不负责任地堆积溢美之词,更不能偏听偏信武断地下结论。“成功的足迹栏”记录学生一学期所取得的各项成功和突出事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认真填写,促使其良好的行为及正确动机得到形成。此外,班主任还要指导家长做好参评工作。
三、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它们各有特点,应相互结合。根据小学生综合评价的特点,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四、通过评价等级、定性评语等方式表现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发展情况,采用等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多用前两极评价结果作为重点,慎用后两级。对学生成功的事例以及操行情况的评价采取定性语言表术的方式。
五、对学生的评语全部采用激励性评语。评语要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水平,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的个性品质,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素质发展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六、评语应由班主任亲自规范书写,不能让班干部代替,更不能让学生自己填写。教师书写评语一律采用第二人称,以平等谈心的方式进行,措辞准确,字体工整,无错别字,无病句.评语落款应签班主任名。
七、每个学期每个学生体格检查一次,由体育教师,班主任组成检查小组。如实填写体检情况,做好学生近视及患病情况的统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近视力的增长和常见病的防治。
八、每学期未教导处对手册填写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标准的继续完善直至合格.九、学生放假时班主任将手册发给学生,家长在仔细阅读老师对学生的评语后认真填写家长回音栏,填写内容包括对评语的态度,对教师工作的建议,子女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开学时班主任统一收回,由学校统一保管.十、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和家长反馈意见,改进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学期的工作。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家长评语 篇5
2、你在妈心目中永远都是妈妈的好孩子,但是你现在不是幼儿园的小孩了,读小学一年级了,儿子,你长大了。妈妈希望你在小学的校园里学得更多,学得更棒!加油哦!
3、你是爸爸妈妈的好宝宝,在家里也经常帮忙做事,就是学习不够认真,不用心做作业,老想着玩和看电视,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能把坏习惯改掉,那你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努力加油!
4、你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孩子,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习也较认真作业字迹端正清楚,但学习上钻研不深,知难而退,求知欲不强,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正因如此,正确率降低。希在学习上能锲而不舍地努力进取,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5、你是家庭的开心果,你活泼可爱,你懂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你热爱劳动。不过,你学习不够勤奋,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作业不够仔细。
6、你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男孩,见了叔叔、阿姨能主动地打招呼;在家帮助妈妈切菜、拖地、做家务。但是你要是每天早上能自己穿衣服,平时妈妈批评你时,不要生气;不要大声地和爸爸妈妈说话,取得好成绩时不能骄傲,你就是最棒的男孩了。
7、好女儿,半年的学校生活,爸爸妈妈发现你进步了很多,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甚至于文明礼貌上,都长大了,进步上很多,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感谢学校的热情教育,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尽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再次感谢!
8、你是一个聪明好学、活泼热情的好女儿,生活上已基本自理,不仅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澡,而且还能帮爸爸妈妈扫地,洗衣服,买早点等等,我们可以享福喽!学习上,积极主动,对新事物有浓厚兴趣,成绩大多让我们放心,如果你能学习更认真,与朋友相处更大方,我们就更喜欢你了。
9、从小就淘气的你,随着时间的迁移尤其是上了初中以来,学会了孝敬长辈长辈,关心和帮助他人;喜欢运动的你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会有你健康俊朗的身影;天赋的抽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敏捷思考能力,使你的数学始终在班里遥遥领先,被同学们誉为“数学王子”。父母殷切希望你能继续发扬优点,在今后的前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隐忧 篇6
首先, 评价内容的单一化设计没有很好体现课程改革的初衷, 未免让人担心它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说明,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 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但综观各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可以发现,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多半以《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准, 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省的“评价方案”中被弱化了。只有极少数省市涉及创新能力和个性表现的评价。此外, 不同地区学生 (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 的综合素质、不同群体学生 (渔民孩子和牧民孩子) 的综合素质是有结构差异的, 不同年级学生 (如高一学生、高二学生和高三学生) 的综合素质是有层次区别的, 而这些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均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过于统一的评价体系不仅不会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其次, 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未免让人担心它会导致“刮风不下雨”的局面。2008年1月7日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 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虽然明确规定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 但“逐步纳入”的规定又显得过于富有弹性。由于高考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 涉及教育系统中最敏感的神经———公平, 所以, 各地在执行这一政策时都会谨慎行事。如《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规定:“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但对于到底该如何利用却没有进一步的规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规定比较详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总表) 作为高校招生考生信息之一”,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 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 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以上三项均为D级的, 高校可以不录取。”但合格与不合格, A、B、C、D等级的比例的确定则依赖于学校。而《南通市二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又规定:“一般情况下,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尽量少用C级和D级。”也就是说, 这一规定基本上可以保证上线了的学生都不会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低而上不了大学。这样, 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后的高考录取方式与没有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高中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视。这一点在笔者与高中校长访谈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许多高中校长都认为, 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形式, 随便应付一下即可, 分数才是硬指标。许多学校都是到学生高三毕业时为其填一份综合素质评价表, 平常都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发展放在一旁。
第三, 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性和可比性比较差, 未免让人担心其结论的公信力。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标准由各学校把握, 不像高考那样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 (如省) 有统一的标准。而且, 每一指标到底分为哪几个等次、各等次的比例等各校的规定也不一样。这不仅导致不同省份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比, 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省份内的不同学校,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不具有可比性。同时, 每一指标的评价标准过于模糊, 可能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于同一等次的不同学生实际素质相差甚远。如某省“评价方案”规定, 道德品质“基本合格可以得B或C”, 什么是“基本合格”?基本合格后到底是得B还是得C?不甚明确。在这一规定下, 不合格的学生也可以得B, 因为“基本合格”意味着“可以不合格”。如此模糊的评价标准, 最终将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缺乏信度。
第四, 综合素质评价过于注重“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未免让人担心它会使原本就有点脆弱的教育进一步走向病态。比如, 某地《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可在学习能力方面得A: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 得到社会的公认或权威部门的认可;学习主动积极, 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其他。”问题在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算不算“权威部门”?他们会不会自行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认定工作?“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可以获得A, 这是不是又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可以得A, 会不会出现家长或其他人士代替学生发表成果的情况?“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 “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可以获得A, 这会不会导致某些领导利用职务之便组织有利于自己孩子的竞赛?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材料作支撑, 但在材料的鉴定上存在两难:一方面, 如果以相关部门的认可为准, 那相关部门可能会弄虚作假;另一方面, 如果不以相关部门的认可为准, 则评价者不好判断, 同样也可能出现过于主观化的问题。
第五, 治理措施乏力, 未免会让人担心它会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出现新的腐败。在国家层面, 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规定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具体细则由各地方制定。有的地方规定要建立“校长诚信承诺制度”, 规定校长必须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上签字。但却没有规定如果校长签字的评价表上出现了虚假信息, 校长应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校长不承担责任, 签字又有何意义?有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规定, “对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 一经查实, 取消其当年被高校录取资格;已被高等学校录取的, 建议取消该生学籍。”但对于评价者, 则是这样规定的:“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 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 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和校长的责任。”对两类违规人责任的规定, 差异迥然。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 责任非常明确;而对于弄虚作假的评价者, 则没有明确的责任。在这种条件下, 如果综合素质评价时校长出现失误 (甚至是腐败) , 会不会一个“警告”了事?还有, 各校均成立了综合素质评定小组, 负责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和处理学生的申诉工作。当学校故意将某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拔高时, 其他学生申诉管用吗?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篇7
摘要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配套政策。写实记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起点和关键,要客观公正地做好写实纪录的评价环节,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指导和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高中 综合素质评价 写实记录 操作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高考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去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什么标准、采用什么方法去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真记录的缺失
评价是一种测试、测量与评估,是各种考核中最常用的考核标准和手段。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评价也就形成了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一种测试与测量或评估手段。但在素质评价中如何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一直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隐蔽性,很难用定量的方法去准确表达和评价。长期以来,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评价一直用综合素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标准,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A、B、C等级或给出相应的分数加以区分,缺少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规范、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估,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是对素质教育成果与方向带有指导性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该如何定位?這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推进需要回答的前提性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要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依据什么评价,怎样评价,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和依据,不能凭老师的主观印象去决定。写实记录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泰勒评价理念”的束缚,许多学校和老师都认为“评价就是一种测试、测量或评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就要分等级或给出相应的分数加以区分”,思想道德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出等级。显然这种对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尽管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20多年,但对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科学体系始终没形成。许多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还停留在分数加音、体、美、劳成绩的简单化模式上,简单地理解为素质教育就是各种素质的相加,是文化知识加上学生的音、体、美、劳的成绩的综合。评价过程中写真记录的缺失,导致综合素质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1.综合素质评价的简单化
由于缺乏写真记录,缺乏综合素质的动态描述,简单地理解素质教育就是在减少知识学习,增加对学生的音、体、美、劳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把学生的素质发展理解为知识加素质技能,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还没有摆脱印象等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教育与培养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几门学科的相加和几种能力的相加。
2.评价标准的片面化
多少年来,我国中小学一直是实行成绩报告书制度,用学科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在学科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素质唯一标准的前提下,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这种单一的学科知识评价代替了综合素质评价。
3.综合素质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综合素质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过程的评价。但多少年来都是以结果论英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例如,学习成绩只看考试的分数,不看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不看学生的进步和起点。体育测试不看学生的身体素质,只看考试和测试的分数,导致用同一个结果去评价不同个性与体质的学生。
我国新课程实施后,许多小学就实行了素质教育报告书制度。对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报告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更为全面地报告学生在学校素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从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情感,到学生的学习技能的进步,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较为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成长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把成绩报告书改成素质报告书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仔细分析,素质教育报告书在实质上还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和成长过程。
二、写实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功能
素质教育中形成的学生成长袋是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后形成的素质教育的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动态的描述以反映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成长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目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方法。我国对学生的评价经历了由单一的定性评价的优、良、中、下的等级区分,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注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却缺少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考察,缺乏对学生动态的成长经历的评价。写实记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法就是在学生成长材料袋的基础上形成的更为科学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
1.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描述
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学生成长的过程。长期以来,高中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由于评价内容的片面性和标准的单一性,一直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推广。要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评价内容上就不能用单一的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系统体系,包括标准、依据、过程和结论等环节。写实记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起点和依据,没有客观记录,评价就失去了依据,就没有真实性可言,评价的结果也就无据可查。写实记录是保证评价依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前提条件。写实记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法,其服务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主旨,因此,写实记录的功能定位也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定位。《意见》中关于写实记录的功能作出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用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也就是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是用于高校招生时,写实记录材料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一个参考依据。也就是说,写实记录发挥着选拔与育人并举的功能。
2.具有导向性的育人功能
写实记录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记载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写实记录在过程性评价和育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测量、划等级。学生可以从自己和同学的成长过程中体会、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要保证写实记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要做好收集每个学期内能够证明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材料,完成自己的本学期写实记录材料中的自述或学期总结部分。教师要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写实记录的材料和如何写每学期末的自述或学期总结部分;核实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成诸如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等客观数据的录入工作;完成学生自述或学期总结的评语部分。
3.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写实记录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老师只是在学生自我写实记录的基础上加以指导和评价,真正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自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责任主体是谁?这个问题关涉着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素质评价由老师的单一评价主体转变为学生参与评价的双主体。一般是先学生自评,再学生互评,最后是老师作评价结论。班主任最后评价结论时会吸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意见。但老师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印象去作最后结论,最后的决定权还在老师手里,还存有许多主观因素。写实记录是由学生自己去按照要求去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体现了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4.高校招生参考依据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高考录取不再把高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是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一旦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将作为院校招生的参考依据时,就必须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就要有据可查,那写实记录就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为此《意见》作出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用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进行。”也就是说,用于学校育人功能的评价责任主体是学校老师,用于高校招生的评价主体是高校的专家或比较权威的第三方机构。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评价的操作方法
1.明确写实记录的内容
写实记录的评价内容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品德,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如对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纪录,不仅要记录学生的活动结果,还要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
因此,写实记录可以分两部分:一是将那些客观、便于测量的评价维度,如学生的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体质监测分数等,记录这些评价维度的原始测量數据,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二是将部分原本难以测量和考查的主观性指标,如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维度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记录及其成果,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如参加军事训练的效果、参加农村社会实践的次数、个人先进荣誉称号、违纪违规情况等。
2.确定写实记录的重点是择优而记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还存在部分教师或学生认为在学生的写实记录过程中,记录学生参与的活动项目越多,就越能突显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但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全面发展”而疲于奔命地去参加各类活动,这样极易造成学生始终处于疲惫状态,同样也会增加负责评价教师的负担。写实材料中的活动记录是要选择最具代表陛、最突出、最具有个性化的“活动记录”。同时这些证据性材料也在为高校招生服务,高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3.规定写实记录评价的评语原则
写实记录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激励功能,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经历教育和激励学生更好的成长;二是判定功能,为高校招生提供素质评价依据。从学校来看,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教育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写实记录的评价中应体现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突出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多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不足和暂时的缺点,主要是提醒注意和改进的意见。对每一个学生只作纵向评价,不作横向对比,不作集体排名,不作评价对象间的整体评比。这样,不同的评价对象最初的评价标准也是不相同的,而且,随着评价对象的努力与进步,对其的评价标准也必然随之变化。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篇8
公民意识: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关心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公民态度:有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与行使公民权利,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公民行为: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卫生 2.思想道德:
道德意识:关心国内外大事,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世界观,遵守社会公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有为民族 振兴张国家富强作贡献的愿望和意识。
道德行为: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与长辈,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助人,礼貌待人,举止文明,重诚信、知感恩,帮助弱者,杜绝暴力,远离黄、赌、毒。3.“三生”教育:
生命意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有正确的生命观,主动,积极、健康地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存能力:掌握生存知识、技能、规律,有生存环境意识、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正确的生存观。
生活态度:掌握生活常识、技能,热爱生活,有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情感: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
学习愿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兴趣深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有目标,持之以恒 2学习能力:
发现与解决问题。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努力尝试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信息处理。能有目的地收集、整理、使用信息 独立探究。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反思。善于思考、总结、反思,不断改进 3学习方法:
目标。有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习惯。独立思考,合作探讨,虚心请教 方法。善于研究,查阅资料,不畏困难 4学习表现:
课堂表现。认真复习、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作业质量。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不抄袭 学业成绩。成绩合格,考试不舞弊
三、交流与合作: 1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信、自尊,不自大、不自卑 自我约束。能合理调控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行为 2认识同伴与交流
认识同伴。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客观评价同伴。正常交往。能够明辨是非,与同学正常交往,不拉帮结派,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
善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沟通与分享。3理解与合作
尊重同伴。能够理解、尊重同伴的观点与处境
容易合作。善于团结同伴,接受不同意见,能与同伴一起确立目标并积极共同实现
四、运动与健康 1体育锻炼
习惯。有适合自己特点、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方法。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一定的运动技能 2卫生与保健
卫生习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保健意识。有科学的保健习惯、方法 3体质健康
身体机能。发育正常,身体健康 健康水平。身体状况良好。4心理健康
适应环境。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学习环境、合作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 承受挫折。正确面对挫折,不自卑、不气馁
五、审美与表现
1感受美.能感受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
2欣赏美.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仪容仪表整洁、大方,言谈举止文明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推荐阅读: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1-22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语10-21
高中生个人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6-08
高中高三综合素质评价07-27
老师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评语12-11
高中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10-08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08-10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自查报告12-17
高中生素质评价评语07-19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定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