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音乐课的审美教育教学总结

2024-10-16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的审美教育教学总结(共14篇)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的审美教育教学总结 篇1

浅谈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对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论文

当文化可以作为商品并且像其它商品一样由市场经济调节的时候,难免会有别有用心者从中作梗,扰乱健康和谐的文化市场秩序。但文化产品不同于其它商品,我们常说“文化是立国之本”、“文化是民族的软实力”等,因此,事关文化的事情都非小事,音乐文化也不例外。为了维护健康和谐的音乐文化环境,学校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以学校为阵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业的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从音乐感知———提高审美技能及层次———塑造高尚品德和人格———形成音乐审美心理结构———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形成一股满载正能量的主力军,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注入巨大的力量。

8月10日,文化部公布近期排查内容违规的文化产品结果,共有120首违规网络歌曲被取缔禁播。违规原因是这些网络歌曲的内容涉及淫秽、暴力和色情。文化部的果断出击是对文化市场低俗产品的肃清,也表明了其抵制低俗文化产品的强有力的态度。文化部之所以这样做,笔者认为原因是这些违规的文化产品严重地扰乱了健康的文化市场秩序,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污化了本应纯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会严重地腐化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正确的三观意识,对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同时也是对艺术的亵渎。

古有“孟母三迁”成就文化伟人———孟子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她认为身边的环境不利于其子的良好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莫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当年孟母的三迁,可能中国文化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孟子了。同样,文化环境也将深深地影响着当今国人的内在涵养和审美层次。文化是一种力量,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具有竞争力的软实力。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抵制低俗音乐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及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远离低俗音乐并抵制低俗音乐产品。当然,音乐文化环境的澄清与维护仅凭教育工作者一己之力是显然不够的,这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笔者在此想从以下几点着重谈谈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对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

正如上文所说文化环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维护健康文化环境的持久战中学校是一个强有力的阵营,它承载着传递真善美的使命和责任。而在维护音乐文化环境的实际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音乐审美教育是以审美教育的手段和审美情感体验,发挥音乐审美的功能,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审美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技能和欣赏能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操及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目的。音乐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和人性发展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审美感知功能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听觉艺术。通过音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语言以五线谱为载体,付诸于乐器的声音表达,产生音响的效果,构成音乐形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传递音乐本体内涵,依次来启发感染受众,引起共鸣。受众个体对音乐的感受正是音乐感知的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正是通过这些专业音乐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获取音乐审美的技能,提升音乐审美层次,使审美感知得以强化。

2、心理调试功能

笔者在校期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音乐专业学习者很少有人听或者几乎没有人听那些流行于大街小巷的世俗歌曲。与普通大众相比,他们受到良好的音乐文化教育,他们的审美层次和欣赏能力远高于市井平民。但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专业教育的话,是不是他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和众多的普通大众别无二样呢?答案一定是。其实这两者的差异就是心理调试功能在起作用。

音乐是一个宽泛而又没有统一解释标准的名词,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概念。按照地理位置、表演形式、表演场所、演绎群体、受众群体、音响风格、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及演奏乐器等等因素可以把音乐分为很多类别,它们统称为音乐。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中是以西方音乐和新音乐为主体内容的教育,自然,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载体。我们习惯于称之为高雅音乐(关于此称谓是否合理及界定问题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这些高雅音乐会在欣赏者和音乐审美教育受众者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审美个体在聆听欣赏这些高雅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应的音乐记忆,这种记忆在长久的积累和沉淀后会形成与之对应的音乐审美心理图示。这个音乐审美心理图示将成为审美个体在判断、选择、欣赏音乐时的标准,逐步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当庸俗、低级趣味的旋律出现时,将不能与这个心理图示相匹配,进而产生否定和排斥的心理,自然遭到抵制与摒弃。

二、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

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家青主先生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上界是神圣的殿堂,是真善美的使者,而音乐是她们的语言,是她们的化身。上界通过音乐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真善美的信仰,教人成为真善美的人。由此可见,青主先生对音乐教化作用的肯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旨在通过音乐的途径来达到美育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乐记·乐本篇》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发个体内心的触动,通过声的表述而成音,进而影响听众情感。学校音乐审美教育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从原始的情感本能欲望升华到高尚纯洁的境界。

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其中内涵,产生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感悟。如贝多芬《第九“命运”交响曲》,在享受到慷慨激昂的旋律曲调时,也会引发对贝多芬命运的感概和自我命运的.思考;当《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响起时给人一种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豪迈;当《教我如何不想她》唱起对祖国的思恋时,仿佛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内心情感,由犹豫到坚定、由怯懦到勇敢、由粗俗到文雅、由浅薄到深沉……音乐丰富了受众的内心世界,升华了思想情感。

2、有助于塑造学生人格,提高道德情操

荀子在其著作《乐论》中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又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孔子作为中国私学的创始人将“乐”列为“六艺”的重要一门,并仅次于“礼”排于第二位,又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些都强调了音乐之于人的重要性及音乐对人的“入”、“化”的作用。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足以看出他对乐教的重视程度,认为缺少了乐教,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没有受过乐教的人也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一如《乐记·乐本篇》说的那样:“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音乐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优越性和特殊性。不必通过言辞的说教而以声音的方式激发人内心具有价值的美的属性,既饱了耳福又抚慰了心灵。孔子在听到《韶》乐时,不禁赞叹到“尽美矣,尽善矣”,以至于使他“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韶》乐对孔子的影响程度。“美”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善”是艺术的表现内容,两者都美,即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也即成为中国评判艺术作品的最高美学标准。优秀的音乐家们会通过优美的旋律塑造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受众,传递某种道德情感、意识观念及精神品质,以达到“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崇高境界。

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和功利性,它是在以诉诸于情感和唤起人性潜在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潜在着巨大的精神内涵和力量,散发着悠扬的魅力,让受众在不自觉中向其积极深邃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靠拢,自然而然地被音乐作品中积极的精神内涵所激励、鼓舞,进而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纯洁的心灵,使人成为有良知、有道德、有修养、有品位的人。刘向《五经通义》中说:“闻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也说明音乐可以起到调节性情和行为的作用,并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审美秩序。学校是一块净土,这里应充满儒雅和谐的文化氛围,应坚决杜绝一切与之不相符的低俗不文明现象。学校音乐审美教育通过音乐的感化逐步培养学生从音乐感知———提高审美技能及层次———塑造高尚品德和人格———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未来步入社会规避低俗侵蚀风险做好准备,也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奠定了基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大群体,基数之大,范围之广,因此,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将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注入巨大的力量,也为加快文化市场文明建设起到推动性作用。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的审美教育教学总结 篇2

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运用“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创设美的情景, 培养审美能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比如, 在欣赏艺术歌曲 (春晓》时,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意境美, 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一些体现春天景色的山水画,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把“有形的教室”变成“无形的教室”。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让学生在多彩的世界里学习, 歌唱。感受和领悟生活带来的乐趣, 让悦耳的音符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 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2、结合运用本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联系内容, 分析作品, 增强理解

从认识的角度讲, 这一环节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去粗取精的趣味过程。我们要从学习的作品入手, 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的生平,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 歌曲《卖报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根据当时在旧上海小报童的痛苦的生活经历写下的一首儿歌。但今非昔比。现在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的小孩子理解起来, 要懂得歌曲的感情实质, 是很难的。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影片如《三毛》, 让他们看下那个旧时代的小报童的生活中, 并且, 在学习之余, 讨论一下, 对比过去和现在两种生活方式。这样, 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了《卖报歌》, 比较透彻地理解了歌曲的思想内容, 教育了学生, 升华了学生的情操。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象美, 创造美的能力, 是在审美感受致力的形成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从音乐作品的产生, 唱奏和欣赏的整个过程中, 音乐作品的产生是一度创作, 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 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 因此,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乐曲的小小主题, 可以向任何方向作无穷无尽的发展, 给人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 激发人大胆的、跳跃似的设想。“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 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 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

听赏时, 优秀的讲解者可以引导欣赏者更好的感受和记忆音乐。讲解者抓住音乐的特点, 从心理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的特殊原理和规律, 通过对作品的听觉体验、直观感知、听唱比较等方法, 达到艺术审美的目的。表现力也会直接影响着欣赏者的音乐感受力, 激发欣赏者的兴趣, 可以使他们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 而且能激发欣赏者的情感体验,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实际音乐作品时, 讲解者要有饱满的热情, 要按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表述, 立足于以情感人, 使欣赏者在听赏时对作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 以引发听者的兴趣。另外反复听赏, 动画结合, 利用视听媒体为直观形象, 能够使欣赏者更多的获得和强化音乐美感。同时对音乐的熟悉程度, 也直接影响到欣赏者的体验和参与, 只有用心感受, 才能使欣赏者融入音乐, 在反复听唱、观赏画面的过程中, 达到从整体来感受音乐、记忆音乐的效果。

审美过程中, 如果审美者面对的是很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事物, 会很自然唤起对某种事物的联想和想象。这些, 都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反之, 联想和想象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例如, 在歌曲中, 往往会遇到附点节奏, 学生不易掌握。联系体育课上的口令, “立—定”。这样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很容易掌握。影片《音乐之声》中, “do re mi”之歌, 就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把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很轻松、形象。

4、体会不同的情感

情感活动是审美心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审美过程, 如果不动之以情, 那就不能使人产生美感。至少, 这个美感是不深刻的。美源于人心灵审处的体验和无限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体会不同的感受, 有助于自我鉴赏能力的形成。审美趣味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为基础。一般来说, 主题的情感活动与对象的感性形式是密切联系的。审美趣味的多样性体现在, 不同的人, 不同的经历, 不同的感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时期, 处境不同, 阶段不同, 审美情趣也是不同的。美源于生活, 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 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美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理。

5、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审美趣味的意义

审美趣味以一种主观爱好的形式出现, 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的表现, 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趣味盎然。因此, 我们必须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浅谈音乐课的审美教学 篇3

关键词:音乐审美 生理基础 听觉 感情 实践 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在学校中,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音乐审美的生理基础

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艺术的具体音响作为一种适宜刺激,作用于人的听分析器,引起听觉,进而作用于人的身心,产生审美快感。这是一个刺激—

—反应模式,是审美生理机制的简单说明。人类的听觉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無条件反射的,也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听觉——包括语言听觉、噪音听觉和音乐的听觉——的全部丰富性,则是历史性的发展和教育的结果①。除了先天的遗传作用,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是经过后天的音乐教育、培养、环境的熏陶发展起来的②。因此,音乐的审美的生理机制又可以描述为:在听觉的有限的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听分析器条件反射活动,进而发展为听分析器超条件反射的自由能动的机制③。

2 从“听”去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是听觉艺术,一切的音乐教学都要围绕着听。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将听放在首位,在听中去感知体验、去分析与理解。例如:在学习中,基本的音的高低,节奏的不同,时值的长短,都先让学生用听觉去感觉,然后辨别出这些不同;在感知调式时,通过听辨,感受出某一调式的特点,感受这种调式下的音乐作品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作品中的各种记号,如一些民歌中的滑音,颤音等,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通过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了解最初步,最直观的音乐的美。

3 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记》)。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充分发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音响本身的音乐震撼力,辅以教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手段,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必由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用心感知作品最富于表现力的地方,如:不同的节奏、调性的色彩感、旋律的起伏……,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音乐中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学唱《七子之歌——澳门》时,首先要让学生认真听范唱或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与情绪?音乐通过那些方法来表现意境和情绪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听歌曲时,仔细感受,将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注意歌词中的逻辑重音。歌中曾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人们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这些句子的旋大多都是上行的,如:

︵ ︵

“23 5 — ︱5 — 0 56 ︱1——”

母 亲! 母 亲!

其中,有的表现为急切,有的表现为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因此在力度次上有所区别。学生通过感知了解,可以更好的将情感运用在演唱中。这样的演唱则不是所谓无滋味的机械性演唱,学生通过感受,更好的了解作品,在演唱中也能更好的表达这种情感,从而体验作品的美。在欣赏作品时,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作品所采用的音乐手法都会相应的不同,让学生感受作品如何形成这些不同的意境,如: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和电子合成器曲《渔舟唱晚》,感受不同的乐器演奏风格,古筝曲古典、悠远,电子合成器曲音色效果丰富、流畅,各有所不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去用心感受感知不同的意境,从而更加充分的感知音乐美。

4 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音乐课中,歌唱是重要的一面。歌声是表达情感、美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演唱中要注重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以美的感觉、美的情绪体验不同作品,并且用这种情感将之演唱表达出来。创作、表演也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在理解、感知的同时自我创造音乐美,并在表演过程中将美感、情感体现出来。

例如:在根据图画,找相应的音乐来表现画的意境内容时,先引导学生感受图画中的意境美,如:一副图是春暖花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学生在感受时,先体会画中春意盎然的情绪,紧接着感受到一种舒心放松的心情,引导学生,创作哪一种风格的作品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学生回答是比较平缓、优美的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选择了民乐舒缓作品做主旋律,并用几个杯子倒动水,做流水声音,一部分同学模拟不同的鸟叫声,很好的将这一作品意境表现了出来。在这一创作、表演过程中,学生感受了图画的美、音乐作品的美、并自己创造了美。

5 营造美的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每节课进行才艺表演,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6 结语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优美的音乐,悦耳的音调,能鼓舞人们随着美好的想象去生活。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培养他们最终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

注释

① ②③罗小平,黄虹著.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3

月:146,150.

参考文献

[1] 罗小平,黄虹著.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3月.

[2] 张雅婷.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1.

浅谈音乐与审美 篇4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音乐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音乐艺术欣赏、批评与传达的纽带。它是贯穿于创作、欣赏和传播之始终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内省性及反思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既以感觉为基础,又以知觉、表象为操作手段,同时,又与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紧密相联。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虽然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艺术作品;二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但是,这两个方面一旦发生审美碰撞与融合,其特征就表现得极为复杂多变。为了使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

加强音乐欣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挖掘美育素材。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重视美感的训练。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营造审美氛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做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总结 篇5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一、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实践中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今后的打算: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的兴趣逐渐养成习惯。

2、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歌曲作为主线,其他方面都围绕这一主线组成纵向结构,多多联系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音乐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听到音乐,感受到音乐。力争把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富于情趣,音乐技能得以提高。

3、希望自己能多多学习,多参加一些音乐教研活动,多练习专业技能,多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努力充实自己,更好地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4、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教研工作方面我做到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与运用的.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总的说来,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努力使自己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浅谈音乐课中低年级节奏教学 篇6

(南京市后宰门小学 刘邦新)

节奏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音乐中

(附图 {图})

……生活中语言节奏很多很多。

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一、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园去玩,动物园的动物们跑来欢迎我们的有小鹦鹉、老山羊,还有大狮子。出示 动物图片,摆出节奏卡片,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

(附图 {图})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模拟三种动物叫声,统一节奏,合起来练习。再如游戏《火车进站》,该节奏游戏 要求拍出正确的节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人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 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动,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 子上的节奏,如果全体同学拍对,“火车站”牌子上举,“火车”进站,游戏继续。如果拍错,或不齐,“火 车站”牌子放下,表示不能进站,搭火车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一个位置。

二、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做“走过去,跑回来”游戏:让小朋友用八个一拍“走”到规定的地点,又用十六个半拍“跑”回到原地 ,通过这个活动锻炼学生空间概念,并对自己走步,跑步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 种活动既训练了节奏,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三、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

1.<1>《拍皮球》2/4

(附图 {图})

<2>《大雨和小雨》4/4

(附图 {图})

2.《小山羊过生日》形象鲜明,节奏明快,可以对学生训练五种基本节奏。

(附图 {图})

四、利用儿童生活中已有知识训练节奏,效果显著。如儿童很喜欢跳橡皮筋,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 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附图 {图})

师问:“哪些人喜欢跳橡皮筋?跳时口里念什么?你们最喜欢哪首?”然后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先一人 上台边跳边念,再按节奏教学生们读,最后全班加拍手。

五、编排绕口令,并加上手的动作,训练节奏。

(附图 {图})

六、利用猜谜形式训练节奏。

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飞禽馆”,这个门口挂着一个牌子,要求你猜对一个谜语,才可以进去,这个谜 语是这样的:(老师按节奏读)

(附图 {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7

我们常说的美感教育也被称为美育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重点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一般可理解为受教育者的自我美育以及对受教育者的审美施教, 同时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音乐教学中, 将所有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操作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 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育被视为促进德育的一种工具, 其重要价值在于审美教育。

读懂音乐的美, 能培养人丰富的情感和创造力。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音乐审美”的观念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等等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教育。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 它都在实施着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功能,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情绪以及性格的变化, 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使我们过得丰富多彩。因此, 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实践教学中音乐审美教学方法

2.1 音乐感知

生活中人们常常表达的“听、动、感”等等都是一种自我的感知, 那么在音乐教育中同样把“听、动、感”的教学法称之为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每个人对于音乐都有各种的情感体验, 当然情感体验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 要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这种感知能力, 我们就必须采用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中的“听”是每个人所具备的先天条件, 它是音乐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 也是音乐理解和个人感知的前提条件;

“感”是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核心, 它能够让人们感知和感受音乐的曲调、语言等等而传达的信息, 他是这个过程中的审美实践;“动”音乐理解与感知的重要手段, 也是表达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在音乐感知实践教学中, 听为基础, 感为核心, 动为手段。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听、感、动”, 去理解并体验音乐和声、节奏、旋律、音色、形象、情感、意境等等的综合艺术美和表演美。

2.2 音乐情感

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个人如果离开了音乐情感的体验, 他就离开了音乐的灵魂。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真实情感是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中的先决条件。“速度、力度、音色”是音乐表情的三要素, 学生们对这三个要素的理解、感知、体验是音乐情感实践教学中的核心。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并引导他们去感受不同题材、风格的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及唱法中的运用、表现和不同作用。

2.3 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实践教学是一种音乐教育过程, 它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新能力和创作精神, 而不同于一般音乐专业实践中的音乐创作。那么音乐创作实践教学法也是音乐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歌唱、器乐、欣赏等各个环节感受体验为核心, 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 再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姿态、文字、歌唱、语言、舞蹈、绘画等等。音乐创作实践教学法是音乐审美教学的一种升华, 它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3 实践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3.1 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构建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教育的过程是人们在自己的审美实践中和在同世界的审美关系中接受他育和自育的一种过程, 也是接受社会理性和历史文化熏陶的过程。音乐的审美教育能够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 它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自我感知力和塑造自身美好的心灵。

3.2 音乐审美教育具有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地位非常显著, 社会功能也不容忽视。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大时代下, 人与人的竞争很激烈, 人才的创新能力在自我的条件中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那么音乐审美教育对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3 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性与和谐发展

音乐审美教育的三大功能是教育、审美、娱乐, 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音乐审美, 无论他的音乐素养与条件如何, 他欣赏音乐的能力高于自身的音乐制作及演奏的能力之上。音乐美化心灵、陶冶情操, 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音乐的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具有广泛的实践效用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长鼎, 尤西林, 著.《审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虹, 著.《科学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的审美教育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高中教育;音乐鉴赏;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逐渐成为教育热点话题,并且高中教育核心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音乐教育体现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由于音乐教育的宗旨就是审美教育,且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拥有科学的审美心理,因此,从整体上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水平,是高中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审美教育发展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感受音乐的一种行为习惯,还能使学生理解音乐、加强自身因素的协调与平衡性,另外,音乐鉴赏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音乐鉴赏核心——审美教育课程

音乐是以感知和听觉进行传播的艺术,音乐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人格魅力、启迪智慧和净化心灵等价值功能,从而使音乐不断向前发展,流传至今,并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音乐活动又是多元化的,例如,演奏、演唱和创作等,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音乐传播、欣赏等途径实现音乐的真正价值,体现出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体系中,音乐是初中和小学音乐教育的延伸和继续,

其授课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高中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在高中开设基础性课程模块,即音乐鉴赏课程,使学生和现代社会生活音乐素质文化接轨。但不同于传统音乐课堂,其不但注重义务教育中的审美培养,而且深化与拓展教学内容,增添中国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西方音乐和通俗音乐等欣赏作品,在音乐鉴赏中融入文化知识,注重音乐审美教育,从而使音乐审美教育发展成为音乐鉴赏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音乐审美能力概述

1.审美感受力

音乐审美的感受能力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器官对音乐的一种体验和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同时也是审美高境界的衔接点。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音乐魅力,在享受音乐时,能够拥有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2.审美判断力

审美判断力在欣赏过程中,是音乐特性分析与概括过程,做出确认与分析的能力。审美判断力不仅可以运用简单语言进行概括总结、肯定、否定音乐美丑,还可以用理论验证。并且,其可以帮助学生鉴别和分析音乐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审美理解力

审美理解力是建立在音乐感受基础上的一种思维型活动,例如,审美感受当作感性欣赏,审美理解就是理性欣赏。学生加强审美理解力,可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事物可以进行深度理解。不但如此,培养审美能力需要多元化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而音乐鉴赏就是审美理解力的实践基地。

三、提高审美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1.扩展音乐旋律的全面体验与感知

音响感知中,音乐表现主体是旋律,并通过旋律表现出来。高中生评价音乐好坏的标准也是通过音乐旋律进行的,例如,鉴赏《命运交响曲》,这首作品的主旋律学生都非常熟悉,并且是音乐教材重点曲目,因此,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并不直接介绍曲子,而应通过音乐播放,让学生对旋律给予相应的反映,有的学生说旋律熟悉、有的能说出作曲者和名字,甚至有的学生可以进行演奏,学生很愿意,也有兴趣接受。在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单单是旋律,节奏在音乐音响感知中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摇滚乐在鲜明的节奏下,可以使学生感官受到刺激,从而表现出节奏的亢奋,增强学生兴趣。

2.运用肢体表达音乐感受

音乐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音乐。人们在听到音乐后,会不自觉地利用肢体语言随音乐旋律摆动,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最有效、最轻松的方式就是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中,运用肢体表现出对音乐节奏的反应。但是,高中生处于年龄过渡期,往往会比较害羞,课堂表现欲不强,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

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课堂氛围

现代科学技术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良好发展的物质保障之一,尤其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给音乐鉴赏课程充足的学习资源,音乐鉴赏应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视觉和听觉效果,从而使学生全面鉴赏音乐。

总之,音乐审美教育是高中音乐鉴赏的本质内容,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也应该按照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实践,根据“美”的规律加以创作,从而完成新课标课程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方一帆.公众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05.

[2]賈丽.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J].音乐时空. 2013(03).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总结 篇9

二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总结

二年级音乐任教者:李凤娟

作为音乐教师已进入一年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 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部分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课堂纪律控制能力较差。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另外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自觉做事还算细心,但考虑太多缺乏魄力。还有不太会运用学生会、校团委的力量开展活动。凡事都要有计划,重要的得做详细计划。还有一个较重要的是,在交际方面,还应多学习。处理事情要灵活。这写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汇报教学及努力方向:

在本学期,我成功的上了一堂番禺区新教师汇报课——二年级综合表演课《小蜜蜂》;市桥新教师验收课二年级音乐课《音乐小屋》。在设计和实践教学中,我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我所辅导的校合唱队首次参加番禺区第四届学校艺术届声乐(合唱)比赛获得二等奖。

一年级音乐教学总结 篇10

时光荏苒,忙碌中时间脚步已经悄然走远,转眼半个学期就过去了。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年即将结束,在这里,我对自己这一学期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促进今后能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等栏目,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学习、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学生的肆意课堂的行为掌控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注意把握尺度,增强幽默力量。

三、教学研究

为了使自己在教学水平及业务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学年,我加强了自身素质的培训,积极参加了组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对音乐学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从每一节音乐课教学开始,都以打造一节优质课这样的理想来入手,对于每节课我都提前做了相当大、相当多的准备,在汇报课中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的审美教育教学总结 篇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要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来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音乐情境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的可渴望。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往往就是教师一边弹奏乐器,一边让学生哼旋律,或者让学生听磁带跟着学唱。这样的音乐教学让学生非常被动,更没有兴趣来学习。这样的课堂最终只能是学生会唱歌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设置一些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激情与美感。

比如在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朵朵茉莉花,并配上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茉莉花的美丽。从心理上产生想学习这首歌曲的欲望,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再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不同地方的《茉莉花》的唱法,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因地域文化、方言的差异,各地《茉莉花》的词曲有所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传统。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美的环境中来学习歌曲,欣赏歌曲。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再比如教学《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民族,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民族风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歌曲的兴趣,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竞赛,用歌、舞、图的形式来开一个“爱我中华”展示会,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也让学生很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自觉树立长大后要建设祖国的美好志愿。

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的心境带入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当中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愿,激发他们审美渴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二、欣赏旋律,促进审美想象

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都是一些旋律优美的歌曲,这些旋律可以带给学生无尽的想象。而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才有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美。也就是说,音乐中所蕴含的美也只有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突显出来。学生每一次的想象都可以帮助他们在音乐殿堂上又上一个台阶。所以在音乐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而且要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通过想象来感受、体验音乐的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欣赏琵琶独奏《天山之春》这首歌曲。乐曲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它是中速稍慢,优美的,富有歌唱性。所以,我一边让学生听这首歌曲的旋律,一边让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天山的美丽景色。而学生在那一边听音乐,一边在脑海中描绘天山的美景,这就是一种美的教育。而歌曲第二部分旋律热烈、欢快,并具有典型的新疆舞节奏,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想表现情感的欲望。于是,我让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一边欣赏旋律,一边在那模仿新疆舞的动作,同学们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来设计舞蹈动作,并能认真地投入到表演当中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品读歌词,培养审美感知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何,取决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如何创造美等都建立在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上。也就是说,学生对音乐有了感知能力,那么他们才能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审美体验。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歌词中所表达出来的美的内容,让学生来品读这些内容,丰富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桥》时,如果单从歌词来看,这首歌曲就是介绍北京的一些桥,比如十七孔桥、高梁桥、三元桥、安贞桥、金水桥、天桥等等,没有一句来突出祖国的经济繁荣的。所以为了让学生从歌词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解读美的能力。我让学生反复读这首歌词,让学生说一说家乡桥的变迁历史,让他们讨论家乡桥梁的演变,体会祖国经济繁荣带给家乡的深刻变化。而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过程中,慢慢就可以从歌词中体会出了祖国的变化与强大。而当学生有了这种情感的时候,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拓展延伸,增强审美创新

也许有的人认为,拓展延伸是语文或数学等学科的事情,音乐课堂是不需要的。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音乐教学的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在学习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要学会拓展延伸,来增强学生的审美创新。

比如在教学《久不唱歌忘记歌》时,在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后,我让学生续编第四段歌词并演唱。学生在编歌词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对音乐的独特理解,都编出了独具特色的歌词内容。学生在编辑歌词的过程中也增强了他们对审美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新能力。

浅谈音乐审美与钢琴教学 篇12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素质教育的转变,现代化的文化艺术生活越来越丰富。钢琴教育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那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将审美观与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呢?

一、音乐审美与钢琴教学

幼师学生在来源上参差不齐,多数出自农村,要对她们进行钢琴教学,不仅仅要让她们喜爱音乐.乐于从事音乐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音乐美的意识。这样才能拥有音乐美的情操,音乐美的理想,也才能学好钢琴。

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一方面须引导学生从自然界、社会生活及艺术中去寻求美的理念,还要学会树立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才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才会巩固并建立起正确的审美理论,才能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最终激发她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她们能朝气蓬勃地学习,劳动,工作、生活。

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必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包括音乐审美感受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评价能力)还要求有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表现的手法和技巧。老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欣赏活动,逐步提高她们的音乐素养,以此来培养她们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

二、音乐审美观在钢琴教学中的各种表现

在钢琴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弹自己认为好听的曲子比弹自己认为不好听的乐曲主动性较多,而对基本练习、单纯的技术练习为主的练习曲很不情愿。其原因在于前者能给他带来美的愉悦与享受,在前者的学习中比后者多了一个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动力。

对美的追求是人天生的一种本能需求,能够满足人的审美意愿是钢琴学习的一大特点,这是其它文化课学习无法比拟的,美妙的钢琴声音,优美动人的钢琴音乐,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享受。钢琴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的过程。弹钢琴者既是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她们所获得的是审美表现、创造、欣赏的多重满足。因此学生的审美观的体现成了钢琴教学得天独厚的必要条件和优势,也是钢琴教学贯彻的策略。

当然在钢琴教学中应重视不同的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不同反应。我们承认这方面学生天生对音乐的兴趣不同。有的学生很早就有音乐美的体验,也有追求音乐美的需求;而另一些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比较迟缓,也没有天生对音乐美的追求。因此在钢琴学习中的音乐审美表现就有强有弱。有很多同学不愿意练习新的曲子,其原因在于缺少对音乐审美探寻的追求,另一些同学就愿意练习新曲子,这就说明在这个学生的身上有较强的音乐审美探寻的愿望。这就是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反应的不同表现。

三、如何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需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 乐感的培养:

乐感和音乐感受能力并一样。音乐感受能力通常是指天生的,自然的音乐感受和表达能力。例如有的同学未经训练就爱唱歌,而且能表达意味,而有的同学则不明显,乐感则是在天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和训练形成对音乐的感受的理解表达能力。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可培养性。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使学生对音乐有一种美的感受,先要从乐感起手,严格训练,并且在教学中把音乐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是可以逐渐提高的。

2. 音乐知识的掌握。

对学生进行乐感训练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一)学好相关的乐理、视唱、练耳等,精通钢琴的弹奏方法(断奏、连奏、音阶、琶音、和弦)等的要领。(二)对音乐的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音乐流派的特点有所了解,这样在训练乐感时就比较正规,也为学生乐感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

3. 日常生活中有关音乐素材的积累。

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它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即多听、多看、多学、多想。

多听:就是多听优秀的钢琴演奏,从中得到启迪。

多看:多观看各种音乐表演艺术,从中得到启示。

多学:多学习欣赏其他种类艺术,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并增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等各种知识。

多想:对自己正在学习弹奏的乐曲,要学会分析比较与乐曲本身相联系的多方面知识,把涉及的音乐史、音乐风格、音乐美学、音乐理论等多方面提炼出来,经过吸收、消化成一种内在的东西,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才能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才能演奏好它,表现好它。

四、音乐审美观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幼师钢琴教材的第二册中有一首乐曲《绣金匾》,由于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观不同,在曲子内容、情感、技巧等方面的处理上相对的出现很大差异。

有的同学认为《绣金匾》是一首反映劳动过程的乐曲,用以表达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用金线绣匾子的一种欢乐心情。所以整首曲子在处理很欢快,一挥而就弹完。而有的同学对《绣金匾》产生的时代、表达的内容比较了解,因此在弹奏时则怀有一种感激的深情,经过一句一句地分析,把对党、对毛主席、对革命军的怀念和感谢之情融进乐曲中,很有内涵,比较能打动人心。这是由于审美观的不同(一种从字面上分析,一种从内容上分析)曲子在情感处理等方面出现差别。而在技巧上,前者用快速弹奏全曲,音色干硬,不清晰,左手旋律弹的太急促,使人感觉上很紧张。后者用慢一稍快一慢的速度处理全曲,弹奏一板一眼,音乐也柔美,清晰,左手琶音如清风拂水面之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整首乐曲清新、淡雅、有韵味。

五、审美观是步入殿堂的首要前提

二年级音乐教学总结 篇13

音乐学科,较其他语数科来说显得不为重要,但是我必需想到的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小孩对音乐兴趣爱好的最佳阶段,如果这个阶段音乐课枯燥乏味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厌倦,提不起兴趣,那还谈何培养音乐兴趣呢?所以,在我的音乐课上,我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爱上我的音乐课,让他们放松自己,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从听觉上开启心灵的音乐

音乐首先是听觉上的,所以我先从耳朵开始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前的音乐课,无论是教唱新歌还是欣赏,我都会之前给学生解释歌曲的风格、词意,学生只要听着就行,不需要动脑,如果哪一首歌曲自己感觉良好,可是学生并不喜欢同样也调动不起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和学生换位,让他们做主动,我做被动,每次音乐课,我让他们闭上眼睛认真听音乐,然后我再提出问题,学生就会很主动的去思考,而且兴致极高。之后,我再进行总结,并且给每一首乐曲加上自己编的音乐小故事,学生憋足了气认真听着。在我看来,音乐教师不仅要能歌善舞,更要做一位出色的演员。

在我特地加的《风雨雷电》湘教版的一课中,我用多媒体搜集了许多生活中的声音素材让学生聆听、风声、关门声、雷声、扔东西声、鸡叫声等,学生对于这些声音都非常的熟悉,也很感兴趣,最后,我还让学生们用身边的生活垃圾做乐器来表示这些声音,如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等,配上节奏,学生还表现得不错,既环保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从视觉上抓住学生的眼球

虽然音乐是时间的概念,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视觉效果很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于是,在备课时,我尽量做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头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自己来扮演小动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例如《狮王进行曲》这一欣赏曲目中,我做了狮王、小狮子、猴子、兔子等可爱的小动物头饰,请学生上来随音乐展开故事情节,并且演一演,学生的参与性很高,都争着要上台来表演。

音乐又是有色彩、符号的。《狮王进行曲》一课中,狮王的吼声,我用了“……、﹋﹋、﹉﹉、∩∩∩”几种符号来表示狮王的吼声,让学生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选择最恰当的符号来表示,有些班级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并且还说出了为什么,而有些班级,学生不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我则会提示学生,并且做出狮王吼声时的模样,头仰起,边吼边头晃动画弧形,学生立刻明白过来了,都知道“∩”是狮王的吼声了,而“…...”可以是鸟叫声——啾啾啾,例子越举越多了。又如在《望月亮》一课中,乐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晚画面,加上歌中的配乐诗朗诵,使音乐别具风格,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然后用情的随音乐朗诵,因为,这首歌学生学过,很熟悉,配上优美的旋律,学生更是容易理解。于是,我请学生自己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这一首歌出来,尽情的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去描绘,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但能画出来,而且画得还特别的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音乐是有色彩和符号的,只要教师能够做出恰当的指导,学生就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三、用肢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注重学生用肢体来表现音乐,触摸音乐。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也尤其注重这一点。把一首歌曲用手势及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示,把时间的,听觉的东西变成很具体的东西,就能很快让学生记住并产生对音乐的联想,从而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如在学习《野兔饿了》、《玩乐器》《娃哈哈》等这些歌曲,用上这种方法最好帮助学生记忆的。特别是《玩乐器》这首歌曲中,我让学生模仿演奏乐器,边唱边动,这样一来,歌词和节奏的问题很快能得到解决。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总结 篇14

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担任二年级音乐课有一个学期了,我一直都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教学理念,从美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追求美、并创造美。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喜忧参半,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上,时刻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

二、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由学生于年龄小,爱玩还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抓住这个特点,让他们尽量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并且爱上音乐,让音乐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学习环节——听、唱、演。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现将其总结如下:

1、用心倾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用耳去听,我们的音乐课更要如此。教材上也刚好安排了欣赏这一部分,意旨就在于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以,在上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在听之前提出一些问题,如:在听这部分音乐的时候,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怎么样的。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听,尽情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则主张赏识教育,只要学生能够说,并且符合音乐的情境,哪怕是一个音,我都会赞扬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再加油。所以学生在上欣赏的时候,课堂纪律很活跃,也爱回答问题。

2、尽情歌唱

这里我所说的尽情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歌唱。小学二年级学生不宜过多的给学生讲歌唱的方法和练声,如果方法讲太多,小孩子学习起来反而会厌烦唱歌。

3、游戏表演

表演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表现自我的能力。表演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抓住这个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游戏,学生更是喜欢。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展现自我。

三、个人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本学期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我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利用间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

四、努力目标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客户经营口号下一篇:高 治新课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