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2024-09-21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记录(精选8篇)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篇1

小学生考试心理辅导:怎样对待考试

五七〇二小学 齐玲玲

一、“考试怯场”小故事:

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

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分析] 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方法] 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种原因是考试前 1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仿佛觉得自己考不好会失去整个世界,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考试是为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更不能通过排名次来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

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拿到考卷,如何填写姓名,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

三、小学生心里辅导策略:

能否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和参加考试,会直接影响小学生智能水平的发挥和考试成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小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除了复习不够充分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恐惧、焦虑、马虎、丢三落

四、精力不集中、审题失误、时间把握 不好等。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挫折。因而,不论是从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考试心理辅导都是必要的。我们小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端正我们的考试态度,掌握考试方法,提高考试成绩,维护心理健康。

那么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各种考试呢?(考试前心理准备)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用.脑。充分有效地复习功课是考试成功的前提、基础,因而抓紧时间、全力以赴是必要的,但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大搞疲劳战术,开“夜车”,弄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不仅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反而影响身心健康。所谓科学用脑,主要是指要根据生物钟运行的规律,尽可能在大脑最佳兴奋状态高效率地进行复习,同时也要重视大脑的卫生和保健,科学地使用大脑。比如,读书、写字和适当运动相结合,语文、数学和外语交替复习,边读、边写、边昕综合复习,都能较好地保持大脑的兴奋性,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要保证适当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饮食。此外。还要讲求复习的方法,要把系统复习、重点复习和综合复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既要融会贯通,又要突出重点,以求取得最佳复习结果。

2.要克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知道,复习好才 能考得好。如果复习期间心神不定、焦虑不安,或者满不在乎,存有侥幸心理,就无法做到认真复习。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调节,比如在复习的中间松弛一下,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可找自己信得过的同学和教师谈心,排解不良的心态。

4. 要注意劳逸结合和饮食卫生,预防疾病,防止安全事故。

(二)考试期间的心理准备

1.必须记住考试的时间、地点,备齐考试用品。考试用品要对照考试科目逐项检查,包括钢笔、铅笔、小刀、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格尺、垫板等。钢笔和铅笔要多备两枝。考试前最好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以便熟悉环境,适应考场的气氛,稳定情绪。过早进考场,等待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焦虑;太晚进考场,容易慌乱。2.要明确考试规则、答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试卷发下以后,要按试卷要求的格式,认真填写好姓名、性别、考场、考号和准考证号码,不要遗漏。

3.答卷开始,首先要认真阅读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然后迅速将整个试卷审视一遍,了解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不同类型试题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确定答题的轻重缓急。

4.要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弄清题型、题意,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区别异同,明确解题目标,抓住要点,思考解题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范围,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错不漏。

5.注意答题技巧。一般做法是先易后难,重视小题分数积累,以 增强信心。思路要灵活,要注意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方面机动灵活地攻克难题。遇到难题一时解答不出,就暂时放一放,其他试题答完后再回过头来继续解答;由于在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很可能豁然开朗,取得突破,迎刃而解。实在解答不了的难题要果断放弃,防止占用时间太多,影响试卷的完成或复查,导致容易的试题没有时间回答,卷面上错漏的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6.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顾此失彼。在全面阅读试卷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的类型题大致需要多少时间。有些问题,比如作文、制图等,在草稿纸上不要花费时间太多,要尽量简略,以免来不及抄写和复查。在整个答卷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度紧张,做到情绪稳定,思路清晰,字迹工整。(考试后的心理辅导)

1.要适当开展休闲活动。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及其他娱乐活动,如郊游、短途旅行、参观等。要及时消除不良心态。对于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宽慰和鼓励,以便尽快消除挫折心理和烦恼情绪,以维护身心健康。

2.要适时地总结经验以利再战。考试成绩公布以后,要抓住时机,引导小学生及时总结考试成功的经验,分析失利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考试总结时,要着重考试内容的分析,以求深化理解,尽可能地淡化分数和名次,重点在于使小学生学会、学好和会学。

最后,让我们倾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来舒缓一下我们紧张的学习压力,用甘露为心灵洗个澡!

四、听音乐:结束辅导。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篇2

1 研究方法

1.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2011年8月30日至2012年6月27日两个学期的个体心理咨询档案进行了整理, 共获得376名在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咨询次数、咨询问题等心理咨询记录。

1. 2 研究方法

使用北京瑞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系统, 对来访者的心理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编码,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7. 0, 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

2 结 果

2. 1 来访者性别分布及其差异

来访者中男生121名, 占全部人数的32. 2% , 女生255人, 占全部来访者人数的67. 8% 。女生来访者显著高于男生 ( χ2= 47.76, P = 0. 00) 。376名来访者占学校总人数的28463人的1. 3% 。

2. 2 来访者性质分布及其差异

来访者主要为在校本科生, 同时也有该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心理档案中, 除1人性质不明以外, 在校本科生共362人, 占全部咨询人数的96. 3% ; 研究生的来访人数为13人, 占3. 5% 。本科生显著多于研究生 ( χ2= 324. 80, p = 0. 00) 。

2. 3 来访者问题级别分布及其差异

心理档案中, 咨询师将来访者咨询问题的级别分为三个等级: “发展: 可以咨询”、“一般: 需要咨询”和“紧急: 需要预警”。其中“发展: 可以咨询”级有228例, 占总数的58. 5%; “一般: 需要咨询”级有128例, 占34. 0% ; 而“紧急: 需要预警”的咨询有22例, 占5. 9% 。

2. 4 来访者个案类型分布及其差异

在记录中, 将个案类型分为“发展”和“障碍”两大类型。其中, 发展类咨询包括人际关系、生活规划、学习管理、情感与性4个下层类型; 障碍类型的咨询则包括心理问题、神经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5个类别。数据统计显示, 有6例个案没有标明案例类型, 其余案例中, 发展类咨询共288例, 占77.8% 。障碍类咨询共82例, 占21. 8% 。

发展类咨询中, “人际关系”的个案最多, 共128例, 占全部个案的34. 0% ; 其次是“情感与性”, 65例, 占全部案例的17.3%; “生活规划”63例, 占全部案例的16. 8%; “学习管理”32例, 占全部案例的8. 5% 。

障碍类咨询中, 为数最多的是“心理问题”共47例, 占全部个案的12. 5% ; 其次为“神经症”, 15例, 占4. 0%; “情感障碍”10例, 占2. 7%; “人格障碍”8例, 占2. 1%; “精神分裂”2例, 占0. 5% 。

2. 5 来访者咨询次数分布及其差异

376例个案中, 6例访谈次数不明, 其余档案中, 来访者最少咨询1次, 最多咨询38次, 平均咨询3. 67次, 来访者咨询以1次为主, 其次是2 ~ 6次, 咨询次数在15次以上的很少。

3 讨 论

3. 1 大学生个体咨询的性别差异

在前来心理咨询的性别比率上, 取样学校女生显著多于男生, 这与国内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8,9]。Fisher ( 2002) [10]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此点, 他们对以往关于女性为什么愿意求助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总结了4个方面的原因: ( 1) 女性更加容易陷入抑郁并寻求帮助; ( 2) 因为角色冲突, 学业上的竞争会给女性带来额外的压力; ( 3) 一般说来, 女性抑郁和焦虑的比率要比男性高; ( 4) 女性可能遭到男性至上主义的伤害。Yeh ( 2002) [11]等人研究表明, 高水平相互依赖的人求助态度积极性高, 女性比男性求助态度积极, 是因为女性的自我解释一般是相互依赖的。

3. 2 大学生个体咨询的性质差异

前来心理咨询的本科生显著多于研究生,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目前, 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 研究生人数占全校的总人数比例相对较小。研究生的人口基数小是造成研究生咨询人数少于本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 还可能是由于研究生的年龄相比本科生要大, 心智较成熟, 心理独立性强, 遇事能较好地处理。

3. 3 大学生个体咨询的等级差异

来访者咨询问题级别以“发展: 可以咨询”和“一般: 需要咨询”为主, 两者合计占总数的92. 5% , 而“紧急: 需要预警”级别的仅占5. 9% 。这说明前来咨询的大学生总体上是心理健康的, 与媒体报道和前人研究是不一致的。统计结果提示个体咨询工作的主体不是心理危机干预, 更不是预警相关部门去应对来访者的紧急危机, 而是帮助学生整合发展性资源和处理一般的心理问题。

3. 4 大学生个体咨询的类别差异

在咨询类别中, 大多数为发展性咨询, 而障碍性咨询的人次仅占总咨询人次的21. 8% , 且皆为多次来访。这说明大学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发展性问题, 也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扰, 这与国内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6,12]。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自我统合形成的关键期, 学习任务与就业之间存在隔离, 其自我统合问题更为突出, 而大学生个体咨询中的发展性问题根源就在于自我统合的混乱。

3. 5 大学生个体咨询的次数差异

大学生个体咨询以1 - 6次短期咨询为主, 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需求角度看, 大学生心理咨询多是发展性问题, 达不到严重的程度, 来访者并不会计划长期咨询。毕竟发展性咨询不同于障碍性咨询, 在障碍性咨询中, 来访者的问题程度比发展性咨询严重, 短期咨询无法达到效果。从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供给角度看, 由于咨询时间不匹配、咨询地点隐秘性不够、咨询设施陈旧和咨询师水平不高等原因, 多数来访者会选择尽快结束咨询。

5 优化策略

5. 1 加大对男性大学生的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 在社会文化、风俗的影响下, 人们形成了刻板的男女两性印象: 男性是被赋予强者的角色, 女性则被赋予弱者角色。当男性遇到困难时, 寻求帮助会“丢面子”。高校应尽可能地扭转传统文化对男性的影响, 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男性大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困惑时应走进咨询室, 进行专业咨询。

5. 2 强化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高校应如同重视本科心理健康教育一样, 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 研究生的人际交往和活动空间局限性大, 大多数人都限制在导师的同门团队中[12]。除了学校要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宣传和学生心理咨询外, 导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适时把握学生心理状况, 开展各种活动,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3 重视大学生的短期发展性咨询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应重点满足短期咨询来访者的需求。心理咨询界一直有个说法: 来访者咨询时间越长, 咨询师越专业。这造成咨询师比较重视长期来访者。由于高校心理咨询短期化的特点, 咨询管理机构应强化短期咨询的重要性, 构建以短期咨询为主的服务模式, 组织咨询师研究和学习短期咨询技术, 确保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的特点, 为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需要的个体心理咨询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大学个体心理咨询档案为研究材料, 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分布上, 女生咨询人次多于男生;在学生性质上, 本科生显著多于硕士研究生;在咨询问题级别上, 发展性咨询占多数;在咨询问题的类别上, 人际关系问题最为常见;在咨询次数上, 以1-6次短期咨询为主。据此, 建议高校应加大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 特别要增加对男性大学生的吸引力;强化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重视短期、发展性咨询, 构建以短期咨询为主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计量分析

参考文献

[1]Komiya N., Good G.E, Sherrod N.B.Emotional openness as a predictor of college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psychological help.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0, 47:138-143.

[2]蒋重清, 李敏, 孟爽.大学新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 (5) :517-519.

[3]胡伟国, 王晓程.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基于对温州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现状的问卷调查[J].温州大学学报, 2006, 19 (3) :50-55.

[4]马钟范.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 2007, 4 (18) :94-97.

[5]张华, 祁畅, 李发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社科纵横, 2009, 24 (1) :156-158.

[6]张信容.发展性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61-64.

[7]何元庆, 姚本先, 陆敏等.888例大学生心理咨询特点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38 (3) :338-341.

[8]王瑶, 顾红.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5) :424-425.

[10]Yeh CJ.Taiwanese students gender, age, inter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as predictions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seeking attitudes.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2002, 8 (1) :19-29.

[11]胡燕.从236例心理咨询个案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 27 (6) :104-108.

高三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简析 篇3

【关 键 词】心理咨询;中学生;焦虑状态;案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31-03

一、咨询者情况简介

张某某,女,17岁,汉族,未婚,家住吉林省白城市,现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某班,住校,家境一般。

二、来访原因

求助者是一名高三学生,虽然同学们都觉得她很文静,像波澜不起的水面,但其实她是非常敏感的人。同桌不经意的一些话,如“这个题目这么容易”、“这道题你又错了”等,都会使她的内心产生极大的波动。由于求助者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不能正视自己,尤其不能接受自我处于劣势的地位(虽然她的成绩排名较前,但与她的班级前五名目标相距甚远),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总是觉得自身优势体现得不够,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平时虽然自己感觉很压抑,却找不到突破口,总是生闷气,“心里堵得慌”。人际关系也不太好,没有什么交心的朋友,心里难过的时候也不知道找谁诉说,经常感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于不敢和人说话。高三以来,学习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越来越让人觉得很压抑、感到自己无法承受这种心理压力,想就此辍学,否则精神会陷于崩溃。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状态,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三、咨询者自述

求助者今年17岁,高三学生,家住白城市郊区,有一个弟弟。父母知识文化层次都不高,但从小对她特别疼爱,有什么要求一般都会予以满足,基本上没有大的挫折,所以学习和生活一直都比较顺利。在周围环境的日渐熏染下,养成了吃苦耐劳、谦虚诚实的良好品质。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一般,她也很能体恤父母,在学习上对自我要求很严格,非常勤奋和刻苦。小学和初中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被公认为当地的“好学生”,所以也如亲人所预期的那样如愿地从农村中学考入市里的重点高中。进入重点高中后,虽然不再像原来那样出类拔萃,但成绩也在全班前15名左右,波动不大,一直较为稳定。由于生性腼腆和为人内向,从小就不太乐意与别人交流,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朋友。尽管她学习不错,但在同学的眼里,她就像路边的一棵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引不起大家的注意。而她也乐得享受这种清静与孤单,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觉得这挺好的”。然而高三以来,一件事震惊了大家:那天,同学们都在教室里紧张而匆忙地做着老师发下来的试卷,周围很安静,除了笔在试卷纸上划出的沙沙声。突然,她“啊”的在座位上大叫起来,抱着头冲出了教室,身后留下同学们诧异的表情和窃窃私语。接下来,班主任找她谈话,她告诉老师自己实在受不了这种紧张和压抑的气氛,感觉头脑发胀,难受得似乎要发狂一般,并提出想辍学。班主任一听急了,赶紧给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要半途而废,要做生活的强者等。但这并没能阻止住她回家的脚步,第二天,她就背着行李回到了白城。父母对她的突然回家感到非常惊讶,当她把退学的决定告诉他们时,一向脾性温和的父亲大发雷霆,扬手扇了她一个巴掌,她却并没有哭,把自己关进房里,整整一天都没有出来。这可把她父母吓坏了,好言劝慰才把她哄出来。自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敢当面逼迫她去上学,但内心极为焦虑。第三天,在她父亲朋友的介绍下,决定来心理咨询室谈谈,如果说不通的话,她就不上学了。

四、咨询手段:认知疗法、森田疗法

这是一起由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极度焦虑和压抑,最终导致疾风骤雨式宣泄行为的典型案例,即心理负荷过大而引起应激反应与行为。一般来说,心理压力大部分是由生活事件引起的,而对于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而言,最大的生活事件莫过于单调枯燥而持续进行的学习,在这种长时间学习过程出现的学习优势比较、浓郁的竞争氛围以及种种心理波动都可能诱发沉重的心理压力。中学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生理上发生急剧变化,出现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而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开始呈现出过渡性、闭锁性和动荡性的显著特点。心理面貌不稳定,变化大,可塑性强,还处于一个“前成熟期”,很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当然,客观地说,中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长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心理疾患就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因此,对她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就是提供心理支持,给予其积极的心理关注,使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得到排解和合理的释放,并进而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五、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

约一周,每周两次,每次50分钟。咨询师尽可能让求助者将压抑的不良情绪体验宣泄出来,咨询师从充分尊重求助者的立场出发,认真倾听求助者的倾诉,使其负性情感得到宣泄,咨询师并给予无条件的心理关注和尊重,对于内倾性格的人来说,这一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求助者体验到久违的轻松感,使求助者在与咨询师的交流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通过问题暴露,逐步认识到求助者自身的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与此同时,同求助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同时也让求助者因此对心理咨询的信心增强,为以后的咨询进程铺平了道路。

(二)第二阶段

在求助者情绪好转,并同咨询师建立起信任、合作、伙伴的关系基础上,开始第二阶段的咨询。在这个阶段里,咨询师主要从自我宣泄、压力转移、人际关系改善等几个方面对她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其逐步缓解心理压力,进而保持心态的平衡。

1. 正确认识自己,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正确地认识自己包括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的环境来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一个好的目标可以使人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只有在学习过程获取自我成就感和“高峰体验”,学习才有活力和激情,也才有真正的进步。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桃子”是最好的。然而,如果目标过高,超过自身实际能力或完全脱离现实,那么在遭遇到重重困难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学习时最重要的不是死死咬住预期目标,而是应该在关注它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去把握过程,只有过程完满了,结果和目标不就如水到渠成了吗?她听了,若有所悟地点着头。

nlc202309031943

2. 学会自我调适和转移心理压力。由于她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它们产生的负性情绪大量积压而没有能够得到合理宣泄,最终产生强烈的应激行为。所以嘱其在生活中学会自我排解不良情绪。通过倾诉、哭泣、娱乐等方式将内心的负性情绪发泄出来。比如,遇到十分难过的事,索性大哭一场,将郁闷发泄出来,或者通过文娱活动等多样化生活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使心理压力在活动中得到释放和消解,同时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弹性地执行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使生活、学习规律性进行。谈到这里,她连连称是,承认平时虽然自己感觉很压抑,却找不到突破口,总是生闷气。

3. 运用放松技术,解除睡眠障碍。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客观作用,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睡眠障碍,这种障碍又进一步地使她的焦虑水平和意向增强,两者产生交互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另一个压力源——睡眠障碍的解除就显得极为必要了。为此,我教其学会运用言语和想象作自我放松,想象如“我躺在温暖沙滩上,感到舒服、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耳边听到海浪声音,感到温暖而舒适”,“我感到细沙柔软,阳光温暖,海风轻轻吹着杨柳”,“我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我右手,流进我的肩膀里”等等,使精神得到愉悦和松弛,并把一盒放松磁带借给她,使其能够按照指导依次放松,最终达到心境的平和与安详。

4. 调整人际关系,改变不良社会认知。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她都处于一种相对孤立和与人隔绝的状态,这种孤独感的日益增强直接导致了自我评价的降低,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它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自身变得更加孤独和离群,甚至于害怕与人接触。一般来说,人际关系的不谐或恶化,是个体产生孤独感的直接压力源,改善人际关系则可以有效消除它的滋生土壤。所以鼓励她注意培养自己生活的乐趣,经常抽出一点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自己封闭的生活方式。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使恐惧感下降,从而逐步获得自信。[2]听完这些,她紧蹙的眉头渐渐地舒展了开来。谈话结束后,她表示以后如果觉得烦闷的时候,一定会再来找我,咨询师笑着答应了。

(三)第三阶段

此阶段为终止期,解决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形成的依赖心理,促使个体学会自主地去面对和适应现实生活。

六、结语

这次咨询的过程并不复杂,但是我发现:在咨询过程中,虽然咨询技术运用得当与否对整个咨询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如人际性、社会性和情感性因素,在促进个体成长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如信任、温暖和无理由的关怀。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尊重与关怀,合理地运用同理心,同时进行一定的价值干预,通常都能取得预期的咨询效果,达到促进学生个体正常和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登峰,谢东.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M].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3:36~58.

[2]高良武久著,康成俊等译.森田心理疗法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89:52~56.

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篇4

班级:三年级(1)

性别:男

年龄:9

基本状况: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向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分居.根本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下了。爷爷对他要求过于严苛。

基本状况: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父母分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爷爷的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到达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到达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就应承担的职责。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职责、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辅导过程: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思考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能够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透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忙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职责,我们不仅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辅导效果:

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1. 篇5

性别: 女

年龄: 基本情况: 性格不好,脾气固执,时刻以自我为中心.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初步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她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陈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过程:

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踏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辅导效果:

学生心理访谈记录 篇6

[ 作者:张颖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7310 更新时间:2009-12-1 文章录入:奎山小

学 ]

学生姓名: 田崇欣 班级:四(1)班 性别: 男 年龄: 10岁 导缘由:

性格不好,脾气固执,时刻以自我为中心.欺负同学,不写作业,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初步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他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他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过程

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他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他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他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他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他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他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他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他担任班干部,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效果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田崇欣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这是前不久的一件事情.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写给了我.她说,“闫老师我很喜欢你,我会记住你的话认真学习的,不给同学取绰号了.”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篇7

周某, 男, 14岁, 七年级学生, 汉族, 身高160厘米, 体重47公斤, 偏瘦, 发育正常, 五官端正, 无重大疾病史。父亲37岁, 初中文化程度, 性格倔强, 很少和孩子交流。母亲33岁, 小学文化文化程度, 性格柔弱。两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房, 家庭经济中等偏上。周某有一个4岁的妹妹, 但是父母寄希望于他。父母均性格内向, 其父性格倔强。父母夫妻关系良好, 家庭事务处理中父亲为主, 母亲为辅。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二、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 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爷爷奶奶在农村务农。受封建思想影响, 家庭对这个男孩的期望很高, 希望孩子好好读书, 出人头地, 光耀门楣。爷爷奶奶及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溺爱型, 孩子只要想要, 其母便满足他各种要求。所以从小就形成了倔强的性格, 一不如自己所愿, 便和父母过不去, 直到到达目的。从小父母就不在家, 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与父母分离, 很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当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又担任班干部。从初一开始跟随父母外出上学, 一直有抵触情绪, 但从未告诉父母。在学校一切正常, 但平时不太说话, 与同学交往正常, 比较文静, 学业在班级中为十名左右, 担任小组长。

三、主诉

周某称, 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他就丢了父亲刚买给他的自行车, 因此两天都没有上学, 虽然是在校门口玩的时候丢的, 但导致他对学校印象很不好。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关注他, 他感到了温暖, 就没有离开。这学期开学第一次美术课的时候他把腿伸到过道上, 美术老师就踢了一下, 他心理很反感, 但是没有做出反应。第二次课的时候他和同桌做了一下小动作被美术老师发现, 拿着尺子在头上敲了一下, 他一下站起来和老师对立了, 后来家长来学校代他向老师道歉, 此事就结束了。可是从此他觉得很讨厌美术老师, 他觉得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 老家的学校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 老师也喜欢他, 可是现在这成绩也不拔尖, 老师又讨厌。

四、观察和他人反应

求助者是被班主任带来的, 进来低着头, 手放在背后, 整个人有些紧张。但衣着整洁, 而且都是名牌。开始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很低, 后来讲到自己要回去上学的时候眼角还挂上了泪。

班主任和同学反映, 该同学平时少言寡语, 上课从不回答问题, 课间也很少离开座位, 也不太和同学说话, 但还算正常。此事发生后, 拒不向老师道歉, 坚持要回原来学校读书。

家长说孩子以前在老家总是考第一, 性格也比较活泼, 到这以后孩子整个像变了一个人, 性格内向, 回家也不爱说话。想要啥必须满足, 否则就闹脾气。家长曾想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些问题就能解决, 但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无法照顾孩子, 所以就希望得到帮助, 能让孩子在这个学校正常上学。

五、评估与诊断

1、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 可以看出, 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 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 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 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 (和老师起冲突) 激发, 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 人际关系障碍, 想回原来的学校。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病程不到一个月。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 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 个性稳定, 主客观世界统一, 自知力完整, 主动就医, 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对照症状学标准, 该求助者出现紧张、忧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 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 反应也只在美术课的范围内, 没有影响逻辑思维, 无回避和泛化, 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 病程只有不到一个月,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 时间也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3)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 没有自知力, 不主动就医, 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 有自知力, 主动求医,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 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 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 病程不足3个月, 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 已泛化,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也没有泛化, 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 诱发事件:迁居、转学、遭老师批评。

(2) 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 内向、倔强、敏感、脆弱、交往能力不强, 环境适应性差。

(3) 学校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 采取了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4)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 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父亲性格倔强, 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 因此, 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性格也有关。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该求助者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 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其对新学校、新老师的认知,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一方面, 要去除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害怕退缩的情绪, 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评, 随之产生不良情绪,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另一方面, 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认为, 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觉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筑的情景……是根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 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 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重建认知、信念,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其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引导其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 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二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促使其放宽精神视野, 学会用欣赏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成绩。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 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 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 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 热爱本职工作, 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增强技能, 提高自身素质,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 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5)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 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 必要时 (如采用某些疗法) 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6)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 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 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并说明保密例外。

3、咨询时间与收费

持续一个月。咨询收费:属学校工作, 不收费。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收集资料;2、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3、引导学生转变认知, 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4、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3月8日找周某会谈

目的: (1) 了解基本情况; (2)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探寻改变意愿; (4) 确定咨询目标、方式和策略; (5) 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过程: (1) 填写咨询登记表, 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 与周某交谈, 收集临床资料, 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 使他消除教师对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保护, 从而对他持否定态度的顾虑。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来访者敞开心扉, 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 (3) 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 进一步说明其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 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第二阶段: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2011年3月9日到3月15日)

1、引导教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谈话, 班主任认识到自己对周某的关心和爱护还是不够, 因此, 她表示将改变方式与周某再接近, 并经常到周某家家访, 给与他更多的关爱, 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时, 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2、召开任课教师会议, 并达成共识:全体教师应多关心他, 尽可能不批评他, 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提醒美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能主动找周某沟通, 化解周某的抵触情绪。

3、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 与其交流谈话, 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 从而使其树立信心, 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 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励他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 展现自己的优势。

4、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 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首先, 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与当事人父母的谈话中, 咨询师又一次深切地体会到, 孩子的问题与父母本身的问题及其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 咨询师建议父母不要以粗暴的方式解决父母子女问题, 要多和孩子沟通。其次, 明确学校做法, 探讨矫治方法, 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经讨论, 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表示愿意做到:A、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 以免触景生情;B、双休日多带孩子到周围去散心, 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 比如帮着父亲去送货等, 以增加和父亲的交流机会, 也让周某更理解家人的不易。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转变认知, 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2011年3月16日到3月22日)

首先, 让当事人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辅导活动。找出班级的外地学生, 让他们进行心理分享。内容包括谈谈入学时的体会和当老师批评时该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通过小组辅导活动, 当事人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改变环境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受到他人的批评, 关键是自己如何认识。在活动中, 当事人虽然非常被动, 但受到同学情绪的影响, 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其次, 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 改变自我。在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后, 咨询师几次与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沟通, 通过谈话, 帮助他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认为新学校的老师应该象原来学校的老师一样对自己体贴、关心、笑吟吟, 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各方面的否定, 是在刁难自己等。帮助求助者分析认知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导他掌握遇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策略, 学会承受挫折, 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第三, 音乐治疗:用轻松欢快的音乐改变求助者的心情。

第四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2011年3月23日到3月29日)

在整个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 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 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 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 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九、咨询

1、求助者、同学及班主任的评价

“现在心态很平和, 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我渐渐地觉得新学校也蛮好。好玩的活动还挺多的, 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学校了”;“心情很轻松, 感觉有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学说:“他现在和我们一起玩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 笑容多了”;“他真的很聪明”。班主任说:“他好象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上课也开始回答问题了”“遇到问题知道主动找我帮忙”。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周某的紧张和害怕情绪, 改变了有些偏执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摘要:本案例通过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改变了一位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七年级男同学的认知模式, 从而改善了其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 并使其树立了自信心, 改善了师生、同学关系。咨询过程完整、简洁, 咨询方法恰当、有效, 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可疑强迫症;心理咨询

一、一般资料

赵某,男,19岁,郑州某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家中有一个姐姐(上职专时意外从楼上坠下后得了精神分裂症,住过精神病院,现在仍需靠药物维持病情稳定),姥姥和舅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身材瘦弱,身高1.73米,高中时出现过一跑步就腿肿的情况,去医院检查,但并未发现器质性异常,因此不能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高三下学期因觉得受同学干扰,无法专心在学校学习而休学回家;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性格内向,说话虽声音洪亮但经常面无表情;与父母关系一般,很少与父母交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来访者主述: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于是在网上搜了强迫症的症状,觉得和自己的情况非常相符,又在网上做了测试,测试的结果也显示确实是强迫症,为此内心很痛苦,非常渴望回归正常,但是迫于经济压力,害怕去治疗会花很多钱,也担心确诊了之后父母会担心,所以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来访者个人陈述:我的情况要追溯到高二下半学期了,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在宿舍的阳台上站着,这时楼上有人往下泼水,结果楼下刚好经过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认为是水是我泼的,于是大声质问我,我当时特别恐惧,虽然我很明确水不是我泼的,但心里却特别恐慌,怕这个妇女认定是我泼的,然后对我采取报复或其他更严重的行为。从这件事之后,我对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或与他人一点小的摩擦都会在心里反复思考,直至自己觉得稍微舒服一些才会停止,我也知道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到了大学之后,我也会因一些小事而想得很多,比如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向别人道歉之后,还会担心别人会不会找我麻烦;我借同学的书,特别担心别人的书里会夹有重要的东西或者钱,我就会反复跟同学确认书里是否夹有东西,有时反复确认的次数多了,同学都烦了,我才会控制住自己,但事后还会担心“同学会不会真的因为书里夹的东西丢了而找我麻烦”;在洗手前我总要仔细检查手,因为害怕有重要的东西黏在手上,洗手的时候被冲掉;我不敢吃西瓜,因为担心西瓜汁多而黏,瓜皮会粘上桌子上的贵重物品而被自己丢掉;晚上睡觉关好宿舍门后会反复检查,而且在关门的时候会非常小心,担心外面有人自己关门时候会撞到别人;我还会反复擦书,有时擦6遍,有时擦12遍,严重的时候要擦18遍;我走路时经常会低头看路,因为担心前面同学会掉东西到地上而被自己踩到。我知道自己的这些想法和行为很不应该,没有必要,也会有意识的控制,但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不去想不去做,这时内心也会有一种急躁感、焦虑感,很痛苦。我非常渴望回归正常,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我改善这种情况,消除强迫行为。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神经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来访者进行评估。

(一)病程:来访者的情况从高二下半学期开始至今已经一年半,评3分。

(二)精神痛苦程度:来访者自述出现这些想法和行为的时候会很焦虑、很痛苦,但如果是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自己很清楚该怎么做,也会主动设法摆脱,计1分。

(三)社会功能:来访者自述这种情况到大学后有所缓解,学习和社交只是受到了轻微妨碍,计1分。总分计5分,为可疑病例。

四、原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的症状最严重时是在高中阶段,此时自尊心和上进心比较强,注重学习成绩,学习压力大,精神容易紧张和焦虑,且内容容易泛化。来访者无器质性病变,家族中有精神病史,来访者有遗传素质。

(二)社会原因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对来访者寄予厚望,希望来访者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导致来访者压力较大,到大学后周围环境陌生,与同学缺乏交流,缺少社会支持。

(三)心理原因

个性因素:来访者性格内向、敏感,内心脆弱自卑,应变能力差,过分关注自我,追求完美,拘泥细节,缺乏安全感、满足感,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

认知因素:来访者得知姐姐、姥姥、舅舅均有精神问题后常处于对自身患病的担忧中,并担心自己患病后父母无法接受,家庭经济条件也无法承受;无端放大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总是对事情进行自我归因。

五、咨询目标

为有效改善来访者状态,根据其主导症状的表现,经与来访者协商共同确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配以放松训练,达到咨询目的。同时兼顾其长远成长需要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消除强迫症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六、咨询过程

咨询共分六次完成,每次50分钟左右:

第一次:通过咨询面谈收集资料并向来访者详细解释评估结果,建议来访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只要积极配合咨询,加之来访者强烈的改变欲望,相信经过系统的咨询,一定能有所好转;与来访者制定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调整求助者的归因方式,因长期处在焦虑状态,加之有明显的强迫行为,担心如果被确诊,家庭经济难以负担,父母难以接受,更加重焦虑情绪,通过举例子等方式,让其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而人们的归因方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第二次:帮助来访者改变负性思维。建议来访者遇到任何事情,可以通过四个方法改变思维方式:1.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一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很多,来访者往往专注于最坏的后果,却忽略其他的可能性;2.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会这样想吗?会这样做吗?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样反而给自己带来烦恼;3.积极赋义,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其积极的影响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建议来访者对任何一件事都先要进行积极赋义;4.做好最坏的打算,并积极寻求方法让最坏结果的影响降至最小;让来访者用四种思维方式对上次及本次所举的例子进行改变思维的尝试,来访者表示对自己影响很大,表示赞同。

第三次:肯定并鼓励来访者的改变,建议来访者坚持能够改善自己症状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向来访者解释症状有所反复的可能原因,建议来访者遇到问题后不能逃避,而应找出原因,找到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向来访者介绍“森田疗法”的主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建议来访者将此方法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强迫思维中去,并针对来访者所提出的事件,和来访者一起运用森田疗法的主旨进行分析;建议来访者将之前学到的积极思维方式和本次学到的森田疗法的主旨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四次:肯定来访者改变的信心、决心和行动力,继续对其不良认知进行调整,强化正确认知,鼓励来访者坚定信心,相信只要自己有改变的信心和行动,一定会越来越好;教给来访者放松训练的技巧,让其每天做1次放松训练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体察自己的肌肉绷紧放松和深呼吸状态,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迁移到现实行为中。

第五次:加深对症状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迹,提高挫折承受力,与来访者分享学习中的“高原效应”,任何一个项目或进程都会经历一个快速提高、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过程,但通过调整心态、方法后,又会出现奇迹般好起来的现象,这就是高原效应;鼓励来访者调整心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坚持到底,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正如俗话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抗争”过程,只要情况没有变得更糟,就说明是在“好转”,要坚定信心;进一步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反馈效果良好。

第六次:对前几次的咨询做总结,巩固来访者已获得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情绪状态。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症状明显减轻,情绪逐渐放松,学习状态良好,效率提高,人际交往状况也有所改善。

(二)他人(辅导员)评估:学生心情放松很多,脸上笑容多了,上课听讲更认真了,也开始和同学一起参加活动了。

(三)咨询师评估: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缓解焦虑情绪,消除强迫症状,达到了预期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200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里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一个有趣的游戏的作文下一篇:想在中考考个好成绩,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