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24-10-18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共9篇)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1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1: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我们应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材料2:2011年6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材料3:“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于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年会总结交流了各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鲜经验,展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建设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一批典型城市、优秀企业和先进人物。

[经济生活角度]

(一)从是什么(反映、体现、概述类)的角度分析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比

注:中国海尔是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

上述图表揭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或者这样问: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现在:科技投入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差。

(二)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经济原因。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三)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3)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开

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提供相关服务。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 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从根本上说,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

2.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政治生活角度]

(一)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1)从党的角度看: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科学执政的具体体现。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从政府角度看: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履行 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体现。(3)从国际竞争的实质来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或者这样问:从党和政府角度,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合理化建

(1)从党的角度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领导,科学执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从政府方面看: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

[文化生活角度]从为fl-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依据。

或者这样问: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视科技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 供智力支持,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对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重视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4)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为文化资源的选择、传递和储存提

供技术手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重视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可以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生活与哲学角度]

(一)从为什么(原因、意义、依据类)的角度分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辩证法依据。

或者这样问:从辩证法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3)辩证法的实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二)从怎样做(如何、建议、措施类)的角度分析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或者这样问:运用哲学知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2)要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将增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人才,要打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4)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破除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5)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2

一、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总体较突出

(一) 企业科技人员比重较高

如表1所示:2008年中部六省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4.0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7%。其中高技术企业比重为8.99%,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0%。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社会比重为66.25%, 高全国平均水平4.01个百分点,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占社会比重为62.09%, 高全国平均水平4.48个百分点。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占社会比重为66.13%, 全国平均值为62.58%, 高3.55个百分点。其中企业R&D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当量占社会比重为63.50%, 全国平均为59.66%, 高3.84个百分点。

各省综合来看, 安徽省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和高技术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5.26%和13.23%, 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其余指标都是河南省排第一位, 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江西省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只有2.67%, 是唯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7%的省份。山西省高技术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最低, 只有3.31%, 甚至还低于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湖北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较高, 但企业科技人员占社会比重却很低, 说明湖北省科技人才总量偏多, 但分布在企业的比例较低。

(二) 企业经费投入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表2所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社会筹集额的74.46%, 高全国平均值6.94个百分点。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社会支出总额76.18%, 高于全国均值69.81%。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社会R&D支出比重为71.31%, 高于全国的66.58%。

从各省情况来说, 山西省三项指标都高于中部六省平均值,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社会筹集额的和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占社会支出总额比重都排在第一位, 分别为85.18%和85.59%。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社会R&D支出比重排第一的是河南省, 为79.85%, 其余两项指标也都在80%以上。企业科技人员比重较低的湖北省, 在经费投入比重方面相比社会科技经费来说同样较低, 三项指标均排在最后,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别为61.31%、63.76%和58.56%。

二、不足之处

(一) 企业R&D人员投入不足

如表3所示:R&D人员全时当量中部六省为34846.99人年,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30.38人年。特别是高技术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中部六省为4935.27人年, 还不足全国水平的1/2。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为26843.11人年, 全国平均则达到了30647.94人年。

山西省高技术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只有470人年, 只有全国水平的4.23%。江西R&D人员全时当量只有17536.69人年, 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仅14140.80人年, 分别只有全国水平的44.20%和46.47%, 还没有达到一半水平。河南省R&D人员全时当量和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分别为52481.56人年和39505.71人年,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排在第一位。高技术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湖北省, 为9554.81人年, 但是没有高于全国平均值。

(二) 企业R&D经费不足

如表4所示: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低于全国均值0.06个百分点。R&D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重低全国均值6.6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企业比重为48.96%, 低于全国均值13.13个百分点。

从各省情况来看, 差距很大。河南省在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只有0.39%, 山西省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48%, 仅高于河南省, 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0.53%、59.94%和46.09%。安徽高技术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六省中最高, 为1.81%, 是比重最低的山西省的4.53倍。湖南省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和高技术企业R&D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重最高, 分别为0.72%和56.28%, 分别是比重最低省的1.85倍和1.97倍。R&D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比重最高的是江西省, 为62.48%, 是山西省的2.02倍。

(三) 高级技术人员缺乏

如表5所示:企业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为62.38%, 低于全国平均64.01%。其中高技术企业比重为66.66%, 低于全国平均71.27%。企业R&D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当量占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比重为77.03%, 略微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高技术企业比重为84.19%, 略微高全国水平。

山西省企业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和企业R&D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当量占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比重都是六省中最低, 分别为59.25%和69.60%, 但是高技术企业中比重较高。河南省则高技术企业指标排在最后。湖南省高技术企业中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最高, 且是仅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湖北省企业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和企业R&D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当量占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比重均为最高, 分别为66.61%和85.75%。

(四) 从绩效上看, 单位产出所需的各要素较多

运用投入-产出比的方法, 可得出中部六省平均每申请一项专利需R&D经费233.33万元, 科技活动经费517.73万元, 需R&D人员全时当量11.25人年, 需R&D科学家和工程师8.67人年, 科技活动人员32.02人, 科学家和工程师19.97人, 分别是全国的1.32倍, 1.51倍, 1.59倍, 1.58倍, 1.80倍和1.75倍。

其中山西省平均每申请一项专利需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3倍, 3.72倍, 3.58倍, 3.23倍, 4.12倍, 3.82倍。江西省分别为3.70倍, 3.06倍, 3.27倍, 3.44倍, 3.54倍和3.32倍。安徽则表现突出, 均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 (见图1) 。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3

热点综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的一连串的重大技术创新,已成为十七大报告里这些战略部署的新注脚。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200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2007年12月21日,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翔凤”完成总装。支线飞机的下线,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制民机迈出实质性一步。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将拥有自己的大飞机。

2007年12月22日,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下线,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角度分析

1、运用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鼓励自主创新。(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3)推进科技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4)虽然现在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想摆脱落后局面,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运用科技、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尽快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我国应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3)必须实行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既要注重培养国内人才,也要重视引进利用海外人才。

4、结合实际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1)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2)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等。(3)自觉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典型题例

(2007年青海省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生产一台电脑只能赚lO个苹果的钱,卖出8亿件衣服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这真是“让人家吃肉我们啃骨头”。

材料二:当前我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比较

(1)阅读材料一、二,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时代召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你准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创新”这个知识点,围绕为什么和怎么做两个角度设计问题。解答第(1)问,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材料中归纳出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及个人的重要性。第(2)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这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考生围绕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2)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正当的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题目为开放性试题,若考生从其他方面回答,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备考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句话表明()

A、人才是办好企业的唯一要素

B、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C、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世界上的科技企业开始日益衰败

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因为()

①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关键在人才②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只有人才才具有创新精神④只有人才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目前,全国只有近四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仅3成企业有研发活动,而高新技术的研发经费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全国每年申请的国际专利只有2000多件,占国际专利申请总量的2%左右。这说明()

A、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B、我国应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C、我国对申请国际专利不够重视

D、我国没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授奖。之所以要重视他们,

是因为()

①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②我国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只要重奖人才,就能够推动科技的进步④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太空育种、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数字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的开通……这些都充分说明()

A、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我国科学技术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是科技强国

C、我国科学技术已经全面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D、我国科学技术仍然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

6、在农村,农民很关注科技下乡活动,欢迎农业技术员驻村。农业技术员之所以受到农民的欢迎,说明农民()

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增收的作用②科技意识和科技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③得到了科技下乡所带来的实惠④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的一连串的重大技术创新纷沓而至: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的开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陆续启动。高性能超级计算机、超级优质杂交水稻、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探月工程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这说明()

A、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存在差距

B、我国已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C、我国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D、我国在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8、广东高新技术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已经成为广东第一经济增长点。这说明()

①增长方式的转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②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高新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07年8月1日,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其主题是“节约·创新·发展”,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大力鼓励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②创新精神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③奖励创新是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提高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1O、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要()

①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立足点②坚持把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③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④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将第一张月面图片传回,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探月工程成功的原因有()

①参加探月工程研制、建设、发射、测控和科学应用等各项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艰苦奋斗和精诚团结②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③党和国家的高瞻远瞩,英明果断的决策④我国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7年12月28日,中国青年科技奖二十周年暨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青年科技奖于1987年设立,两年评选一次。20年来,先后有99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1个青年科技工作集体获此殊荣。中央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据此回答12-13题。

12、上述材料表明()

A、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培养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提高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先进文化的核心

D、我国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我们青少年在向获奖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时应做到()

①敢为人先,盲目蛮干②唯我独尊,标新立异③刻苦学习,培养创新意识④努力成为国家创新的生力军

A、①④B、②③C、①②

D、③④

14、国家主席胡锦涛多次强调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对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③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200多公斤的大南瓜、色泽鲜艳的太空椒、富含营养的食用海水蔬菜……这些采用新技术培育出来的成果正逐步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②发展科技应成为我们的根本任务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16、2007年lO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面图片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1)请你举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典型事例。(请至少举出两例)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意义。

三、实践与探究题

17、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材料二:根据国际通识,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要达到70%以上(我国现在还不到40%),二是技术对外依赖率要在30%以下(我国现在是60%以上),三是研发经费要占GDP的2%以上(我国目前只有1.31%)。

(1)风采展示: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2)关注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应从小做起,从生活和学习的一点一滴做起,请你举出一个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事例。

(3)出谋划策: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申论热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4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鼓励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尊重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而宏大的人才基础。

二、必须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有效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共创共享。

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技术发明。鼓励竞争,促进合作,宽容失败。尊重和鼓励好奇心、创造性。崇尚理性质疑,尊重学术自由,创造科学民主、和谐合作的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受传统束缚,不受利益干扰,坚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接受实践、同行、市场和历史的检验。鼓励知识、技术的传播和转化,鼓励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队伍。

四、必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5

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更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谋求经济的长远发展, 构建长期竞争的优势。

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指出, 要坚持自主创新,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6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原创能力不足,科研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稀缺,科技投入匮乏,自主创新的体制不顺。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持续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代价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是可持续的,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格格不入。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线。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 不仅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还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力争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果我们没有掌握重要的核心技术, 没有强大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就很难在激烈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 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忽视自主创新, 会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仍然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等手段赢得竞争优势,因次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看待和理解中央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我国自主创新的不利条件

首先,社会的思想环境对我国自主创新有很大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遵循的是一种中庸之道,这是一种保守的文化环境,自主创新思维就会受到影响。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强调员工的服从精神,企业管理经营者和企业员工求稳怕变、行为保守,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这就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也使得竞争意识减弱。

其次,我国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还不够完善。我国现存体制还没有给自主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主体,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压力。我国相关法规的执法不严以及在保护自主创新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最后,自主创新的合作和市场环境不佳。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网络。缺少区域间的创新合作,在国际科技交流方面消极被动。再有,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转化困难。使得自主创新缺乏必要的市场,它所形成的效益无法过市场运作体现出来。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与措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应当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首先,应该加强政府引导, 强势推进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主体要通过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次,要创新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制定健全各项配套政策,激励保障自主创新。从财政税受、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最后,应该创造良好环境,发展创新文化,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坚持把科技人力资源当作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篇6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7月中下旬,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的调研专班在副主席带领下,深入全市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8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主持召

开市政协五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副市长严国本出席了会议。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基地2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葛店开发区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市金刚石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延伸了金刚石产业链,促进了我市金刚石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鄂州科技信息网已成为鄂州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纽带。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顾地塑胶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仅有1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对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企业仍停留在赚取加工费、包装费的水平上,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赢得暂时的竞争优势。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创新主体动力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项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这些都造成企业对科技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区级科技经费支出仅为区科技局的办公经费,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较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于全国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完全发挥作用,致使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梁子湖区甚至连一家

银行分支机构都没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激励机制,我市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孔雀东南飞”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我市虽有5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分

布在教育、卫生、财会等领域,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只有1600余人,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引进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创新激励机制不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现有的科技政策还不完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财税、信贷、政府采购、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与我市紧临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信贷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打算迁往该区发展。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我市仅有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仅如此,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筹备阶段;科技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还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评估、科技服务机构很不完备。这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市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要使我市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只有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市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认真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葛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建议由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我市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中试基地;同时,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市政府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1.5%。根据我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建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我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税务、科技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契机,把葛店高新区融入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政策融合,争取葛店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三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沟通情况,加深理解,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选拔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建议由政府科技部门组织讲座,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费对全市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一方面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同时,大力引进、聘用实用新型人才,借智借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人事部门要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人才。二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财政可给予专项补贴;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并为其进行高层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创造机会;要建立多层次的科技奖励体系,除了政府每年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进行奖励外,鼓励各部门、各企业设立相关科技创新奖项。在对科技人员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进行精神和政治奖励,如:在评选市劳模时,优先考虑优秀科技工作者;在选举人大代表、推荐政协委员时,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等,以此增强科技人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各企业要为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宽容创新失败,努力营造参与创新和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政府管理创新 篇7

对创新资源投入方向的目的性不强, 且有较大的随意性;经费申请和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管, 使用效率不高, 导致浪费严重;为创新而创新, 不少地方存在着鼓励追求眼前利益, 热衷于搞“创新形象工程”, 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问题……这些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违政府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初衷。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关制度的缺乏, 以及规则制定和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且地方和部门之间甚至部门内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比如, 有的企业为了获得经费和创新支持, 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和资源放在企业创新上, 而是放在改善与政府的关系上, 甚至进行商业贿赂, 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也造成了市场的不公。试想, 如果通过社会公关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企业会对这种利润获取方式产生依赖, 而创新的动机也会随之大大减弱。所以有人这样认为,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 应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公关活动”是创新活动的“毒药”。

作为政府支持创新最直接的形式——经费投入管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有科研能力、需要科研经费的人不一定能得到经费, 而有着社会资源或权力的人却有用不完的钱, 所以有人发出了“攻关”不如“公关”的感叹。而且, 据业内人士透露, 20%-30%的科研经费是被课题申请单位以管理费的名义划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费分配和管理中的问题。“当我年富力强的时候, 想申请点课题经费, 没人理我, 现在我也做不动了, 却有好多人送钱来。”已故科学家王选在病床上发出的这番感慨令人深思。

另外, 多头、分散的科技管理体制也影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与许多国家相比,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过于集中, 而是比较分散。以软件产业为例, 其管理体系涉及多个部委, 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 增加了相互协调、配合的难度,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这种分散已严重地影响了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 削弱了国家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上, 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还没有一个衔接的机制, 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着矛盾甚至相互抵触的地方。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篇8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3-0089-02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城市创新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国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下面笔者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进行讨论。

1政府应该采取的对策

1.1全社会应当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就需要不断摒弃我国几千年来的“清静无为”的思想观念,培养人们进取有为的新理念、新思想;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假如一个社会不是崇尚科学的,而是保守的、愚昧的,停留在过去的阶段,那整个社会的环境是对创新不利的。

1.2推进体制改革,加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针对我国原有的科研体系存在的研发和成果向生产转换严重脱节的问题,要加速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整合行业、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技术优势进行创新和竞争;要加速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属的应用型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加快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和学科结构,不断增强科研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专利保护力度,简化、完善专利审批和维权程序,营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创新活动获得与高风险、高投入相对应的补偿和收益。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知识的流动和转移。通过向社会开放国家科研基地和科技资源等方式,倡导社会资源进入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个投入、产出、转化与受益的绿色通道。同时,还要支持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

2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2.1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观念

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要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要不断探索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企业优势、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创新保障。要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决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增强创新能力。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对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坚持把引进、培养、使用、凝聚人才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新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借助“外脑”、运用社会资源弥补企业自身不足,增强自主创新和依托社会资源联合创新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科技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探索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的方法,用好政策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按创新贡献的质和量,给予科技人员公正的回报,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特别是要采取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投入到企业的创新事业中去。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3个方面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重视创新的物质条件,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企业要像筹措发展资金那样,多方筹措研发资金;企业要深化内部改革,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从实际出发,对妨碍企业创新活动的机制性缺陷加以改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小改革和创造发明,鼓励试验,允许失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性;依靠新技术发展生产,使企业成为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要从战略的高度,融合各方面的创新工作,使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市场上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彩虹.国内外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 〔美〕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李默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3陈至立.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9

4 杨世国. 核心竞争力源于自主创新[J]. 企业文明,2005(11)

5 自主创新——强国之路[J].通用机械,2006(02)

6 徐冠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J].中国高新区,2005(4):9~13

7 王一鸣、王 君.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5(7):15~19、37

Improve enterpris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untermeasures

Ma Dan,Guo Fengfe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very poor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also weak.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the body of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innovation-oriented enterprises is the basis of the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our country, thus the enterprises of China must quick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9

一、提升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完了,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我们的教师——身为学生思维的开拓者、知识的引路人,不但不将孩子奇特的想象力加以延伸与发挥,反而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给抹杀掉了。而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其实,每一位小学生都是有创新思维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到它,孩子们大量的创新思维被我们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给压抑、扼杀,终究埋没了。由此可见,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按照美国的一个标准衡量,现在教师中创新能力能达到30分的不足60%,10分以下的占18%,有的教师甚至得到负分。试想一个创新教育能力薄弱的教师,能教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吗?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个国家优先发展的课题。正如总书记在“12·15”重要讲话中说得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 教师作为第一线的人才培育工作者,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尤显重要,如何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管理层面的热点话题。

二、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我校于获得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十五课题实验学校”、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实验基地、成为“全国宋庆龄青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及“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获“市创新型学校”、“市科技示范校”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与执着的追求。自从学校打造“创造教育”特色、走“科技兴校”的道路以来,全校师生都十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发现,我校教师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敬业精神强,但竞争意识和独立精神要提高;

2、能热爱学习,做到学习经常化,但学用结合要加强;

3、研究活动经常,但钻研精神不够,对教育教学不能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4、绝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主动,热情高,但理性思考不够;

5、注重学科知识传授,但学科评价不够科学、全面;

6、较多的走经验型道路,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走研究型道路的不多;

7、有旺盛的工作热情,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还需不断加强;

8、有点盲目地信奉权威、传统和书本,想象力还需进一步丰富,知识面还要更为宽广,灵活正确地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不良因素

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就我校教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衡量教师创造性活动的标准不够科学。高考指挥棒下的学科知识传授要求、社会及家长对孩子的学分期望,制约着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影响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教学目标的智育单一性和教学活动的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倾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把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重要标准,造成教师之间激烈的病态竞争。如今素质教育浪潮涌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学生素质竞赛、特长训练、素质教育评估等,但是抓升学率、及格率,甚至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现象依然没变。这样一来,教师在夹缝中生存,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2、实施创造教育的坚持与坚守不够。培养独立思考与不断反思的习惯是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这些都依赖于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动自发地去摸索、去磨练。如果学校的激励机制不能燃起教师个体的创造激情,学校的管理服务不能尽教师所需,那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是空谈。所以学校管理要更为科学,既需要制度管理,也需要人文感染,才能燃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3、创新氛围的外部环境有待加强。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行为习惯、独立性较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闻不问,多数家长片面地看待创造教育,持不支持的态度,认为实施创造教育是不务正业,认为创造教育仅仅就是做几个小发明作品而已,不但没什么用,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

4、学校教师配置不足。教师不

足造成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不利于教师根据每位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加之教育成效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教育效果往往是呈波浪起伏,所以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得不到很好地满足,久而久之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情绪造成一定影响。

5、人力、物力、财力及联系教师实际、对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指导性的先进理论短缺也是一大因素。

四、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管理是发现、发展人的重要手段,领导是率先垂范的排头兵,要能做到一切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使管理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一体;领导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服务者,要在科学管理中融入人情,如同志、朋友情,使管理富有人情味;领导更是学校发展的推进者,为了使创新型教师脱颖而出,要破除论资排辈选拔人才的管理模式,鼓励人人创新,大胆启用富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

2、加强教师创新理念的培训。要组织教师反复深入地学习现代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师生树立为创造而教和“为创造而学”的志向。要用现代教育的新的三中心代替传统教育旧的三中心:即用“以儿童及其发展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建构方式为中心”代替“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为中心”代替“以课堂为中心”。要使书本成为儿童学习的载体与中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儿童独立探索和全面和谐发展的场所,从而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载体和中介,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兼顾课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3、建立以尊重、理解和宽容为内涵的新型师生民主。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如沐春风,从喜欢教师到喜欢学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不但不批评不会回答问题的孩子,而且以“你能行”、“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说”等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主动发现;要平等参与到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和问题中,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不断提升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水平;要多用“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请你说出你是怎样想的”……代替 “你给我说说”“你给我讲讲”“谁能比他说得好”的指令性的话语。

4、鼓励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问题,勇于、善于和敢于冲破原有模式。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肯于革新,创造性能力才会有长足的发展。要鼓励教师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修炼,不盲目崇拜、盲目套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能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要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人,又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5、加快观念转变,使教师教育观念现代化。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就没有教育实践的最优化。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与时共进。要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更合理,逐步适应知识综合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提高他们从科学的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育内容的能力;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创造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培养教师的创造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研究精神,强化创新意识;要通过教育理论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在教学上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中创造性地宽容学生,不压制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对学生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善于高度评价,建立有助于个人自尊心的人际关系。

6、构建创造论坛等交流、沟通机制。学校建立学术研讨阵地,定期举行,让教师在这一阵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听过的一堂课或一个报告、读过的一本教育书籍或一个教育故事、教育过的一个学生、上过的一堂课、目睹的一个教育现象、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等对象的分析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的走向和策略,交流思想和体会,让学术论坛为学校教育注入一股鲜活的力量。

7、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标本;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会等,使学生自觉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的操作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要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实施创新教育,建构一个立体化的社区大教育网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常规性实践基础上,增加创造性探索,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上一篇:特种作业考试试题下一篇:公司前台管理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