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共8篇)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1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国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市要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一、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我市技术创新能力目标,加快技术创新环境建设,积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努力促进科技长入经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三连冠。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43.5亿元,财政总收入16.0亿元。
1.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我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三级科技工作领导体系,科技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并先后制定了《XX市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方案》、《XX市科教兴市战略实施方案》、《XX市科技奖励暂行规定》等多项科技政策,出台了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
2.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聘请三批共41人省内外专家教授,成立了XX市技术创新工程专家顾问团,作为我市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中的智囊团和技术后盾。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科技“展洽会”、专家“季谈会”和专题讲座等活动,架起了企业与高校联姻的桥梁,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先后成立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3个创业类服务机构、2个市直科学研究所、23个民营科学研究所和8个行业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健全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推广网络,对促进企业、农业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制定《关于选拔管理优秀拔尖人才的意见》、《关于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等政策,营造了引才、育才、用才、聚才的良好环境;与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我市建设高等院校研究生(毕业生)实践基地;在抓好乡土技术人才培育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先后引进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
4.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五”期间,我市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6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28项,泉州市级64项;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获泉州市科技创业奖1项、科技进步奖23项,获XX科技创业奖2项、科技进步奖33项、科技协作奖3项;专利授权量977件(不完全统计),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216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名牌产品数量增长较快。截止2005年底,全市拥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7家,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省、泉州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5家,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2家。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级名牌42个。
5.企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我市广大企业越来越重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逐步确立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品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发展途径。企业迫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科技信息,协助企业引进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台,希望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急需和实用人才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广大企业还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各届科技“展洽会”、“季谈会”,部分企业更是充分利用“展洽会”、“季谈会”的活动间隙时间,主动邀请专家教授到现场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二、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问题
目前我市是一个经济大县(市),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县(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当前技术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科技创新环境滞后。一是乡镇科技工作体制不健全。各乡镇虽然都配有分管科技的领导和科技专干,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考核制度,造成乡镇的科技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2005年,我市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953万元,仅占财政支出1.24%,低于泉州市的平均水平,而且科技三项费用未能全部用于科技研发上。三是个别政策兑现不及时。上级制定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部分兑现不及时,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四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融资途径单一,企业贷款困难,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据调查,65%以上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阻碍了技术创新的进行。
2.企业创新意识不浓。目前,大多企业主仍错误地认为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或者只是生产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没有认识到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开发主体和应用主体。由于我市的许多企业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去,因此企业主普遍只看重企业眼前利益,这是导致他们对自主创新不够重视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据调查有近30%企业认为技术创新不重要。
3.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我市产业组织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组织机构尚未从传统的“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同时,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又不高,企业之间关联度低,难以形成有规模的资金链和技术链,因而不能担负起昂贵的开发成本,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只能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跑。因此,对市场反应速度慢,产品更新周期长,跟不上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据调查有近50%的企业认为开发成本高是技术创新的“绊脚石”。
4.科技人员资源短缺。长期以来,我市产品技术主要依靠外来引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的拥有率较低。在人才总量方面,全市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17.41人,总量严重不足。在人才结构方面,高级、中级职称分别占人才总量的4%、24%,全市高层次人才储备紧缺,缺乏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人才稳定方面,由于我市自身优势不明显,一直摆脱不了“引进来留不住”的怪圈。调查表明,近40%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开发人才,企业吸引人才的环境尚未形成。
5.科技推广力量薄弱。一是科技服务推广机构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不明确,大多数服务机构是政府创办的事业单位,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二是科技服务推广机构发展不平衡,机构规模小,资源分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效率差,服务意识不强。三是支持服务推广体系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流动不畅通,不能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互动的关系。在调查中,有近30%的企业认为技术信息的渠道不畅,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
三、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增强我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关键。“十一五”时期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完善内部创新机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培育出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在生产技术和重点产品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为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组织领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建议建立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创新体系建设纳入考核指标,对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进行科技责任制年度考核。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挥税收、信贷、土地等政策调节作用,通过产业集群的内在竞争机制,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石材陶瓷、纺织鞋服、水暖阀门、塑料化工、粮油食品、纸品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机械汽配、电子信息、家私装饰、工艺制品等新兴产业,逐步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三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专利保护条例》,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有效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生产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抢占市场高端。执行省、泉州市以及我市对专利权人的有关扶持、奖励政策,激励企业(个人)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增加政府引导性的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资稳定增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发挥企业科技投入主体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组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领域,逐步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
2.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建设创新人才高地。一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切实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二是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XX市2122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切实做好《2005—2009年XX市国家公务员提高学历层次教育的实施方案》的实施,加大对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对后备人选实行动态管理和重点培养。三是加强非公经济人才建设。非公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已成为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加强培训,构建民营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机制,创造优惠宽松的人才政策环境;注重激励,有效聚集科技人才,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促进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四是实施柔性的人才引进政策。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逐步建立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龙头的“人才驿站”,广泛吸收海内外高级人才、留学人员来XX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同时,通过实施重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来吸引、培养及集聚人才,达到建设我市人才高地的目标,逐步形成创新体系的智力支撑体系。
3.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强化自主创新观念。充分利用电视专栏、报刊、网站等宣传阵地以及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逐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经营水平,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逐步实现由跟踪模仿的渐进式发展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转变。二是加快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重视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对提高行业技术创新水平,促使行业技术创新从低水平的技术繁衍向高层次的创新转变,增强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要加强我市各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织行业关键性、共性技术攻关,带动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集群是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的重要内容。要按照突出重点、优势集成的原则,重点建设我市石材产业群、水暖器材产业群、消防器材产业群、粮油食品产业群、纺织鞋服产业群、建筑陶瓷产业群、电子机械产业群等,提升我市特色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水平。四是加快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功能齐全的科技园区,提高服务水平,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基地的形成。加快各类专业孵化器建设,使创新主体和相关要素在孵化器内高度聚集、交互作用,成为XX重要的创新源。
4.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设创新服务平台。一是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并优化科技资源,建设以科技经济部门、学校、电信、图书馆、各专业网站为依托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文献、标准、信息等服务;继续开展好“科技展洽会”、“专家季谈会”活动,利用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的技术信息资源为我市企业服务;发挥现有2个市直科学研究所、23个民营科学研究所和8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潜力,组建若干具有较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民营科学研究所或重点科技创新基地。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专家顾问团工作。进一步完善专家顾问团的领导系统,创新专家顾问团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建立专家顾问团活动专项经费,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的智囊作用。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扶持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争取在五年内,建设3至5个专业化、规模化的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提高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重点建设创业类中介服务机构。尽快组建创业服务中心,并以此为龙头推动高新区和孵化基地的建设。根据我市工业体系特点,加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创业服务类中介机构的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包括市场调查、法律咨询、信息服务、产品设计、科技评估、专利保护等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咨询类中介机构。同时,要加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建设和管理,主导产业、重点行业要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行业技术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资源整合、成果推广、市场开拓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5.积极发挥侨乡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一是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针对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实力相对薄弱的不足,积极探索与高校(院所)的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实现信息互通、实验室共用、研究经费共担、研究成果共享。支持企业采用委托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加强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逐步实现与高校(院所)的融合互动,使其成为培养高级储备人才、孕育重大创新项目的重要基地和载体。二是加强对台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发挥我市对台区位优势,建立信息、资源、成果、市场共享机制,推动南台科技合作。建议以闽台农产品市场为依托,建设南台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组织开展南台合作研究和商品贸易,建立南台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库,增强企业对台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南台工业科技合作基地,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以企业为载体,利用台湾产业技术转移时机,推动南台工业技术合作,扩大对台招商引资领域。三是实施科技兴贸工程。充分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机遇,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目标,面向港、澳、台和海外,坚持高技术引进和适用技术引进相结合、资本技术引进与智力引进相结合,组织我市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招商、技术交易活动,促进技术、人才、信息的交流与引进;同时,发挥侨乡优势,努力引进国内外对我市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抓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向型科技企业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企业自主创新的十个问题
一、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今年召开的两会和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讨论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当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那么,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什么?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政府是支持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起什么作用?他们应该是合作者。这三者之间又应该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分工与互动关系呢?
政府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引导等;此外,政府还要负责组织及进行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成果对于应用类研究有极大的帮助。为什么说科研院所跟高等学校是合作者呢?任何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为市场化产品,而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最后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那无论这成果如何尖端,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都是乏善可陈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要靠企业。我们现在既要拿出成果,更要能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提高我们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产品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跟市场的需求是分不开的,自主创新应该在市场导向下进行。这里讲的企业自主创新是应用型;国家支持的基础研究要深思熟虑,从国家长远的、远大的目标来着想。企业创新一定要有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就谈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了自主创新以后,我们国家整个的经济面貌将会改观。中国将不仅是一个制造中心,更将成为世界的创造中心、创新中心。
二、品牌是靠不断的自主创新来支撑的
品牌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树立了品牌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不行的。品牌是和产品连在一起的,而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根据现在国际竞争的态势来看,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在不断地缩短。所以品牌要靠不断地自主创新来支撑。应该看到,每一个行业都有发展的空间。按经济学的观点,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只有采用夕阳技术的企业才是夕阳产业,夕阳技术突破了、更新了就不是夕阳企业了。所以每个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现在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品牌是保护我们国内市场一个防护堤,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会使自己企业的品牌更红火。
三、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
新兴行业一般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莫不若此。新兴行业之所以新,说明过去没有,所以一开始建立都是很弱的。同时,新兴行业的利润率也是事前无法预料的。要冒很大的风险,利润率又不可预期,企业就不愿意做。所以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就难以渡过其体弱的幼年期而茁壮成长起来。因此,国家产业政策中最要紧的一点,应该是扶持新兴产业。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国家对新兴行业应该有资金上的支持。这方面倒并不一定直接给钱,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比如在税收、金融方面给予支持。
2.国家对新兴行业的产品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知识产权缺乏制度性保护,就没有人愿意搞创新。
3.在行业准入方面应该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现在有人经常讲,行业准入是一道玻璃门,看见了但就是进不去,因为还存在一道玻璃门。怎样打破这道玻璃门,这需要政府下决心,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消除各种行业公平准入的障碍。这里面会遇到三大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行业垄断。行业垄断的形成非常复杂,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和既得利
益结合在一起。第二是地方封锁,或曰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同样是不愿意玻璃门取消的,它也跟利益结合在一起。第三个困难是现在还缺乏重要行业的技术标准。行业准入该不该要门槛?要门槛,但门槛应该是透明的,一视同仁的。在打破行业垄断的同时要提出技术标准,以达到技术标准作为进入某行业的资格。把技术标准公布出来,够技术标准的就可以进来,不够标准再继续努力,创造条件。这样既实现公平竞争,又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但技术标准不应该是由政府单独制定的,现在有个不良倾向是部门利益法制化,立法过程及标准的制定也存在垄断的问题,这同样是不公平的,应该通过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在内的各个方面来共同讨论。程序正义才能保证结果公平。
四、创意是创新的基础
自主创新分两类:一类是原始性创新,一类是引进消化后的再创新。两类都是创新,但两类相比更重要的是原始性的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后的再创新也很重要,同样有用。但如果缺乏原始性的创新,这样的自主能力创新建设还是不完整的,起码是重要的一环没有放进去。原始性创新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先有创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创意谈不上创新。我们现在中国真正缺少的恰恰是在创意方面的实践能力,包括缺乏有创意能力的人才。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企业从事创意工作,拿出思想,然后再跟其他的企业联合起来,我们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可能就要走得更快、更有效。这是自主创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我们对此要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和长远的眼光。
五、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认真、有效地解决
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阻碍自主创新。中国要解决与自主创新联系在一起的融资难问题,银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励创业投资。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解决呢?体制问题是关键。
一是银行体制。为什么国有企业贷款要比民营企业多少容易一点儿呢?为什么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要容易一些?虽然说这其中确实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恐怕更大程度上还是与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有关系。现行的银行信贷体制对国企和民企是不能一视同仁的。对民企贷款
出现问题后受到追究的可能性远比对国企贷款出现问题受到追究的概率要高出许多,这在客观上造成信贷人员“惜贷”。
二是创业投资体制。在国外,通常是几个青年人从研究所或是从大学出来,聚在一起搞一个发明创造,办一个小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但因为有创新成果,在展示宣传的时候被创业投资机构看中了,就参股进去,推到创业板去上市。一上市,企业就成倍地增值,到适当的时候创业投资就带着收益退出,再去寻找支持另外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去。但为什么在我国创业投资就这么困难?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创业投资公司,但关于创业投资基金却没有法律根据,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退出渠道。创业投资机构把钱投入进去就不能撤出,不能流动,这就把活水变成了死水,无法规避风险、获取收益,那还搞这个干什么?问题是,从九届人大到十届人大,创业投资基金法酝酿了这么多年都没能出台,不能不让人遗憾。现在导致的局面是很多有创新成果、富有成长性的公司愿意去国外上市,却不能在国内上市,这是良好上市资源的流失。为什么就不能把他们留在国内呢?这是鼓励自主创新的态度吗?
所以说,鼓励自主创新首先需要制度创新。我们呼吁为了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对融资难问题要有效地解决,同时要加快创业投资法的制定,要让创业投资业在中国能够更大、更快地发展起来,这样我们的自主创新将是有希望的。
六、改革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的科研人员进入企业
这对我们今天来讲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好的科研人员到哪里去呢?是到科学院去了,或者高等院校留下了,当然壮大科研力量和充实师资也非常地重要,但在国外并不是这样。国外很多优秀的科技人员是直接进入企业,或者是企业招聘、猎头,或者是干脆自己创办企业。科技人员,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不进入企业,这种情况对我们的企业自主创新是不利的。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要引导
转变社会上那种认为科技人员就应该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去的传统观念外,恐怕更为实际的手段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要实现民企与“国字号”单位的同等国民待遇,在户口、档案、职称、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切实保证。在激励机制方面,企业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更为有利的条件,那就是机制灵活。特别是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可以更为有效、效率更高,这样自然就会吸引来优秀科技人员。
另外,企业对现有的科研人员,一定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科技方面的培训、管理方面的培训。企业能做到提高自己科研人员的水平,这个企业就很有希望了。现在的问题是企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接受再培训、再教育的机会,可能工作了很多年下来保持的就是毕业时的水平。当然企业做这些事情要花钱,但花这个钱将来是会有回报的,因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了,这也是一个提高认识的问题。
七、要进一步开展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
上文讲过了,除了基础研究以外,应用类自主创新研究的主体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是合作者,那么,产、学、研三者怎样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呢?我们现在提出三个建议:
1.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企业、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进行攻关。如果没有项目为依托,三方合作就缺乏一个平台和共同的目标,就难以有效地组织到一起来。
2.要建立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基地。可以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建立,有了基地,三方的合作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可以进行一些带有长期性的重大研究项目,也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
3.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国外的经验也表明,大企业的研究力量较强,如果建流动站,吸引一批博士后进去做研究,出了成果直接向企业报告,这对于研究人员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实践、确立研究课题的有用性有直接好处;对企业而言,利益是更为直接的。
八、国家科技政策要做适当的调整,一定要做到公平对待各类企业
一定要适当调整国家现在的科技政策。首先是让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都处于公平待遇状态下。比如对科研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实现公平竞争。如果不是这样,很多民营企业尽管他们的自主创新力量很强,但因为信息不透明,无法及时充分地得到有效信息,怎么能参与项目?其次就是要通过机制改革来杜绝腐败。各种科研基金也应该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操作。现今学术界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在项目立项、项目评审中的暗箱操作等,都是妨碍公平竞争,因而也是妨碍自主创新的。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是不怕公平竞争的,民营企业尤其不怕,因为他们机制灵活,知道自己优劣势在哪里。今天没有希望,创造条件明天还有希望,但如果根本就没有公平竞争的条件,那就永远没有希望,所以国家科技政策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九、全社会应当形成宽容失败的良好气氛
一定要宽容失败,自主创新哪有那么容易?创新不可能只有成果和圆满,还有失败和遗憾。说创新之路充满风险,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直面失败的勇气。如果说一失败,舆论就让他身败名裂,那他该怎么办?这种约束条件下个体的理性选择只能是求稳、求成,就是不做大创新,只做小的。不宽容的氛围表面上看是严格要求,实际上只是起到了鼓励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效果,最终只可能有小的成果,大的成果不可能出现。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自己与真正创新型国家间的差距,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重大的技术突破,真正有创意的技术突破。不容许失败,大的成果是没有办法出来的。当然宽容并不是最终诉求,宽容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创新,最终必须要形成一个既能鼓励创新又能预防决策失误,既能宽容失败又能把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的科学宽容机制。但这首先是要有一种社会风气做基础,形成一种真正人文关怀的精神。即使失败了也是有意义的,起码可以告诉别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别人就会换一条路走。
十、全社会应当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假如一个社会不是崇尚科学的,而是保守的、愚昧的,停留在过去的阶段,那整个社会的环境是对创新不利的。我到印度考察过,印度很多方面不如我们,但印度跟我们中国不一样,那就是在印度现在特别强调全社会尊重科学,人们都以能够搞科学为荣,这个风气在印度开始形成。我在印度看到了好几个例子,像马达拉斯有一个实验室,研究用海水灌溉水稻,经过很多次失败,最后成功了,这就解决了大问题。“宜将剩勇追穷寇”,他们现在还在继续研究:海水能灌溉棉花吗?海水能灌溉油料作物吗?大家都在努力探索科学研究之路,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鼓励创新,崇尚科学,这就是印度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原因。这个经验,我想对我们中国同样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2
近几年来, 大连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 瞄准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对科技的需求, 围绕提升自主创新总体实力、集聚战略高技术产业、构建完备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战略重点,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取得了跨越发展的喜人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大连市的自主创新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 制度创新还有待加强
表现在政策法规的配套和完善程度上、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上、自主创新机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上、管理服务功能的合理匹配和有效运转上。大连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相对淡薄,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创新成果转化成本偏高, 鼓励措施显性不足, 维权行动不够积极。
(二) 关键技术自给能力不足、企业主体地位不强
与深圳、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整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偏低;重点产业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 消化吸收经费投入不足;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等诸多方面, 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缺乏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的创新机制。
(三) 为产业及新兴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能力较低
科技资源较为分散, 没能充分发挥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科研开发能力对大连经济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宏观体制上的分散、分割影响了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 明显地削弱了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条块分立、相互封闭、产学研结合度低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科技力量难以协调集成, 科技项目重复分散, 造成部分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被浪费。此外, 大连尚未建成有利于科技人员创业的科技基础平台, 大型科研设施以及科研资料、科学数据等匮乏,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 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 科技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文献和数据, 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科研设施, 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 首先没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四)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近年来大连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全社会R&D经费总量稳步增长, 2006年R&D经费总投入33.1亿元, 但在全国前20名城市中只站到第18位, 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 比如杭州83.3亿元、青岛69.9亿元、广州51.4亿元, 跟前几位的北京433亿元、上海258.8亿元相比, 只有北京的7%, 上海的13% (如图1) 。科技投入能力的不足, 是长期困扰大连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性因素。
(五) 从R&D活动类型上看, 原始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R&D活动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组成。近年来大连市R&D经费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试验发展增加迅速, 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长缓慢。2007年, 大连投入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4.7%、13.3%和82%。
从图2可以看出, 美国和俄罗斯R&D经费的分配结构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投入几乎接近为1:1, 而美国这两项的R&D经费占到40%;韩国、法国、日本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为1:1.5左右, 韩国、日本这两项占R&D经费的36%左右;法国更高达60%。由此可见,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投入;而大连2007年这三种活动类型的经费比例为1:2.83:17.45, 与上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只占到18%, 说明大连的科学研究经费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投入较低, 原始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另外, 基础研究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反映基础研究投入强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2000-2001年OECD公布的这一指标中, 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为0.59%、0.52%、0.38%和0.40%, 瑞士达到0.74%。而大连2007年只有0.07%,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当于大连的5~10倍,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 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差距远远大于R&D投入强度的差距。
(六) 高层次人才短缺
尽管大连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不断增长, 但是在国内20城市中一直处于中下游位置 (如图3) , 不及北京的1/4, 深圳的1/3。随着大连新兴产业发展加快, 支撑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凸显:一是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 尤其是在光电子、软件、生物等方面创新人才匮乏;二是创新型科技企业家数量有限, 全市现有民营科技企业2700余家, 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发展慢, 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如柳传志、张瑞敏式的统领创新发展的科技企业家;三是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手段, 部分企业高端科技人才队伍不稳定等。
二、提高大连市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针对大连市自主创新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并且借鉴国外自主创新的先进经验, 大连市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通过法规、政策、规划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 加强产学研的紧密联系与合作, 提高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与水平。
(一) 优化创新环境, 实现制度创新
创新环境是培育创新能力的环境基础和前提, 高效运作的创新环境能推动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 形成联动效应。为此, 应在制度层面上创造有利的创新环境, 实现制度创新。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需要部署和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 需要有明确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规划。为了集中优势资源, 政府有必要在科技、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等各有关部门制定的战略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大连市自主创新的现状, 和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构建整体的自主创新战略规划。
2. 要深化落实《科技进步法》、知识产权保护和规划纲要配套政策, 加快推进重大专项组织实施, 实现优势领域的战略突破, 带动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新跃升。
(二) 调整财税、金融等政策, 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支持力度
1.增加政府直接投资与补贴额度。
政府资金支持是企业创新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观各国情况, 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占创新资金总额的10%左右。随着大连市财力的增加, 政府需要加大对整个科技研究与开发的财政投入。政府的直接投资, 可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支撑和资金储备, 引导产业自主创新的方向, 刺激企业自主创新经费的增长。政府应该根据科技发展战略, 选择重点创新领域予以投资, 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研发项目提供较大强度的财政补贴。政府还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形成专门用于自主创新的基金, 由政府掌握并进行有计划的发放和资助,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
2.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明确税收优惠作用点, 提高政策效力。要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上, 要在政策适用主体上明确其地位, 对高技术企业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向各类基础研究进行风险投资的投资法人或自然人以及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的企业给予激励性的税收优惠。通过税前抵扣、税收减免和加速折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抵扣, 如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 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对企业购买创新所需的仪器设备按照其价值的一定比例进行税前抵扣等。对高科技企业经严格认定后, 自获利年度起一定年限内免征所得税, 之后按照特定的优惠税率征收所得税;对自主研发的产品以及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单列税收抵免政策;对企业技术中心进口技术开发用品, 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重点研发项目的企业进口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
3.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要确定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的重点领域与行业, 挑选出具有发展前景、对增强综合实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予以支持, 增大创新成果采购份额, 深化政府采购激励效果。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标准、评价体系, 制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进行公告, 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 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 且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 经认定, 政府进行首购, 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出资购买, 使企业克服商业销售风险。政府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 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 面向全社会选择研究开发机构, 使企业根据政府需求, 进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要发挥财政、审计与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对采购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或专项检查, 督促采购人自觉采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
4.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 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引导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 对创新活力强的予以重点扶持。政府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 支持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对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进行备案管理, 促进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 允许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 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一定比例投资额税前抵扣或税收减免。鼓励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 通过财政支持等方式扶持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拓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
(三) 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 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1.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该突破部门局限, 推动高校全方位融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明确不同类型高校科技活动的定位, 突出特点, 突出重点, 发展所长。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高等院校, 应强化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增强其面向大连市发展战略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发展的能力, 使其成为自主创新系统中的核心力量。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基地应当纳入基础研究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 成为基础研究的骨干力量。推进高校积极参与大型、特大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大力开展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改造研究, 将学校的智力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相结合, 促进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
2.继续推进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通过转为企业、进入企业和转为中介机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更多的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对各种条件比较完备的科研机构, 可以直接转为企业, 对规模较小而又专业化强的科研机构, 可以并入对口企业或者转为中介机构,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服务。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加大在转制科研机构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力度, 作好示范。
3.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围绕大连市高新技术优势领域,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依托, 联结产学研各个环节, 组织好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 形成集聚效应, 把大学、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 真正形成企业积极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全面支撑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一步面向企业了解需求, 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使企业的需求成为大学、科研院所立项的决策依据, 同时也使项目更好的面向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政府通过组织项目来实施和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及有效运行, 引导各创新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研发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产学研合作, 以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 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
(四) 构筑核心人才聚集的平台
智力群体积聚机制的重要功能就是促进高科技人才在空间上形成相对的集聚, 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和巨大的向心力, 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高科技人才。但目前大连市高科技产业集群智力群体积聚机制运行的效果欠佳, 为此, 要建立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 要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 倡导竞争机制, 健全考评体系,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健全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完善人才柔性流动引进机制, 大力倡导“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不求所在, 但求所得”的引才新观念, 鼓励国内外各类人才,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大连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高新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加速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建立健全人才市场管理体系, 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 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五) 加速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
当前, 大连市科技基础条件薄弱, 配置分散, 利用率低。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加速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对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 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 建立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要建立共享机制, 创造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环境, 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六) 积极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需要政府从战略的高度予以引导和扶持。政府作为制度设计者,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制度环境, 通过制度创新消除影响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障碍, 促进科技中介服务的顺利发展。科技管理部门要把依靠科技中介机构完善管理和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减政放权, 对科技中介机构能够承担的“事务”、“服务”性工作, 如科技计划评审、科技项目招标、科技统计与分析、技术合同认定等, 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计划、先进技术推广、扶持政策落实等工作, 要积极委托有条件的中介机构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 引导政府部门所属政策调研、软科学研究等事业单位转变运行机制, 在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同时, 面向社会开展科技咨询、评估活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生产力促进中心, 盘活存量资产。各地方应把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 在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服务设备购置、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打造精品服务项目,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使之成为科技创新服务和技术转移的主要力量。
(七) 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 这是大连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是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而科学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是原始创新的源泉。因此, 在R&D经费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不仅应增加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 而且应提高其在R&D经费中的比重, 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 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因此将科学研究在R&D经费中的比例纳入科技投入指标体系 (或科技发展规划目标) 中去。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七点对策:优化创新环境, 实现制度创新;调整财税、金融政策, 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 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构筑核心人才聚集的平台;加速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城市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路风:《走向自主创新, 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科学出版社, 2006;
[3].王小兰, 赵弘:《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力—中关村发展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赵玉林:《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5].王明唐:“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8 (10) ;
[6].韩克江:“自主创新科技强县”[J].《探索与实践》, 2008 (11) ;
[7].谭蓉娟等:“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 2008 (9) ;
[8].刘应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国家创新型城市”[J].《中国经贸导刊》, 2006 (2) ;
[9].王燕, 滕福星:“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文化需求”[J].《经济纵横》, 2006 (12) ;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3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改项目(No.11089)【摘要】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高校应充分分析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现状,大力开展教学模式、方法等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中国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6-01 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技术的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决定了国家未来技术的创新能力。作為高校从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的目标出发,应充分调研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充分了解和关注现有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改革,改变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创新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利用现代媒体等技术提供自主创新平台,提供充足的课外创新机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流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目前大学生具有自主创新意识,但缺乏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处于青年早中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很快,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这是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期。但目前大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崇尚意识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渴望自己能提高自主创新素质,但实践参与度低,缺乏创新的毅力,同时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导致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对自身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大学生自主创新素质现状有待改善。1.转变创新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素质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本学科专业技能,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较强的创新理念,把握学术前沿、学术研究动态的能力,明确教师自身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素质中的重要性,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积极探索培养具较强自主创新素质人才的策略、方法。2.高校教师应积极改变、调整教学模式、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方法缺乏浓厚的创新意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中,,缺乏创新动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我们高等医药院校,应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方法,寻找适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模式,发挥每种教学模式、方法的优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动手的能力,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积极训练自己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使其更充分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把握自己应该掌握的能力,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3.不断创新、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体系为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应结合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制订并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如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抽样或网络测评开展对学生创新素质测评,及时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提高的能力,及时纠正方向;建立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将各项测评指标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激发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热情。4.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大学教学要讲究灵活性、综合性,突破理论课堂的教学的有限性,高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创新机会,如开放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给与积极指导,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并训练科研思维能力,学会如何把握本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趋势,准确看待实践课验证性环节。目前各级政府领导、学院、学校都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对实验室的投入,实验室条件越来越得到改善和发展,但是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还是很低,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要在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开始他们自由的科学探索之路。同时还可鼓励学生积极组建自己的创新团队,通过“挑战杯”等,组建一批相对固定的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大学生创新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活跃学术研究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还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5.合理利用现代媒体等技术提供自主创新平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高,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成为主流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准确引导学生,使网络等现代媒体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培养的有效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可以通过设置专题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熟练运用网络搜集资料,分析文献,自己探索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及时引导、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创新素质。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题大讨论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素质的探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突出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在自由的探索中完成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4
学生姓名:
专业: 2011年秋季研修班会计学学号: 12020111119
一、基本概念和内容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研究文献的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在经济大环境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前提下,党中央要求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从而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当今发展的需求,结合世界经济环境发展大趋势,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因此我国必须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指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实行自主创新。
三、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及现实意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家外部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制度、体系,从政府、企业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努力。制度是一切政治经济行为有序发展的保障,有力的制度执行可以规范现有的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积极性,同时引导我国在通往创新型国家道路上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政策或制度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阐明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已经有20多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新加坡等。2000年以来,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2009年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1.7%,创历史新高。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自身相比有所提高,但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创新驱动型,以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完善资源配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且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下,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如此现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是根本出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将大大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资源利用配置。同时提升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分配方式的合理性,达到有限资源使用最大化。
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可以避免在生产技术上依赖于他人,在产品销售上受制于他人。拥有创新优势,可以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站稳市场,获得与外来产品对抗的能力。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位,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地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政策或制度方面的举措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供资金筹集简便途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建立创新型国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的执行上。因此,充分调动企业自身创新积极性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从制度上要给企业宽松的环境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引导并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可从税收及融资制度上加以改变。税收方面可对高新技术等企业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其研发税负;重新整理规范自主创新领域与行业,对不同类别的创新技术有重点地实行不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如果愿意帮助学校或者其它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政府可以适当对其给予减税,增加企业投入到科技领域的积极性。融资方面需简化企业研发技术融资的审批手续及流程,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尤其对于小型技术企业可提供专项技术研发基金。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还款方式,可按不同还款比例分期偿还,以便加速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投入资金变为技术产出、技术更新带来的经济效益重新转化为资金、资金的再投入转化为更高层次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
(2)坚持人才培养,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企业要创新,国家要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来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另一关键。发展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持续不断地执行相应制度措施,从基础做起,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从教育体制上就要有所保障。培养大批技术型人才要从娃娃抓起,坚决推行素质
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在城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保证乡镇等地的教育水平。将技术研发与技术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其次,完善制度以提倡创新精神,营造集体创新氛围。政府要和企业相互配合培养创新人才团结协作、钻研科学的精神;要具备相关政策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同时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再次,吸引创新型人才,扩大队伍,保证人才不对外流失。可有计划地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职称和人员选拔制度,使专业技术人才术业有专攻,有更好的空间施展其才华。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已经在财政政策、研发投充、物质奖励等多方面作出努力,鼓励企业及全社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書关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我国的自主创新程度在近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对于我国来说,未来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还很长,需要政府和企业互相配合,在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共同打造出一个协调的创新环境,激发社会各界对于自主刓新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5
科技界吴继道
前言
以前在我们温州的企业家尤其是年龄比较大而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家还存在不认可技术创新的竞争价值。技术创新的效果有些不是即时、可见的,甚至表观上还比较难,他们为了现实的财务目标,选择了立竿见影的市场战略, 靠仿造靠销售把企业短期的财务利润拉上来,当企业赚了钱时没有把钱投入到研发上,就等于丧失了持续竞争的机会,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还在继续而没有中断。现在我们温州的企业家大部分已经意识到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价格竞争仍然普遍存在,但开始让位于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任何一家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力,然而还是碰到了创新难的问题。在我们温州,敢于冒险,自立自强,吃苦耐劳,永争第一的精神成就了温州近三十来年的经济发展。然而,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缺乏规模,产业一直在低水平发展与竞争的等问题长期影响我们温州的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温州企业包括在温州的科研院校等在创新能力方面上,并没有像温州人那种敏锐的经济头脑表现出来的嗅觉能及时的抓住创新方法这关键的一环,尤其是这环节只要自己做好而不用等其他什么政策、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才能实现提高创新能力目标。
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例如专利制度与科技创新本来有着天然合一的属性,而我国多年来将专利这种知识产权视为科技创新系统的外生性因素,对科技创新系统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加以分项管理,产生的原因在现阶段主要是因为提到知识产权观念上就只停留在保护促进技术进步层面上;再就是知识产权的部门没有主动并真正融入创新系统建设中等等。这样的体制也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与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完全隔离,严重地影响了创新系统建设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专利制度的产物--专利信息(文献)的运用实际上对创新能力中的关键一环创新方法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体系的成败。关于创新方法的训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问题
或者说创新方法的训练本身一直没有被正视过,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创新能力的教育与方法能力的训练上理论研究滞后,需进一步深化提高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实际上一直做着创新活动而以为有自己不同的创新方法无非是创新能力强弱的问题,尽管实践具有超前性,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难免带有自发的特点和盲目性;再一方面中国产业发展水平走到如今地步,技术创新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需要集成化改进创新或原创性创新,否则还存在专利侵权的问题等等,技术创新表面上看有些复杂,然而本质来说也不是很难。
关于创新能力,有两种看法很普遍,而且根深蒂固。一是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天赋,只有少数人生而有之,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天才人物;二是认为创新是灵感的突然爆发,不期然而产生。这两种看法导致一个结论:创新只是少数人能干的事,而且没有章法可循,因此无法通过学习获得。已经有无数的专家学者著书立说,挑战这一结论,但成效似乎并不明显。其失败似乎也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著作通过总结达·芬奇、爱因斯坦等人的思维方式来指导人们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更加深人们对创新能力所持的看法,加重了他们对“创新”的敬畏感;二是介绍的思维方法过于模糊,看似头头是道,但缺乏可操作性
[1]。
根据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固然存在很多的先决因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缺的是怎样把它挖掘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与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与方法能力的训练。现代的发明创造学与专利制度法理告诉我们,发明只不过是利用一些原理将技术矛盾消除,如果发明者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或知道运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发明就水到渠成。或者是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功能或目的,进而借鉴或选择已经公开的能实现该功能或目的的技术手段,创新发明也能水到渠成。
如前所述专利信息(文献)是科技创新体系最重要的专利法律制度产物,专利文献具有以下特点:(1)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数量巨大、内容广博的战略性信息资源。(2)专利文献传播最新技术信息。(3)专利文献的格式统一规范,高度标准化,并且具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便于检索、1米哈尔科《思考的玩具:商业创新手册》
阅读和实现信息化。4)专利文献对发明创造的揭示完整而详尽。概括的说专利文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信息特征、法律信息特征和经济信息特征。其中技术信息特征顾名思义是指揭示发明创造技术内容的信息特征,包括:某一技术领域内的新发明创造,某一特定技术的发展历史,某一技术关键的解决方案,某项发明创造的所属技术领域,某项发明创造的技术主题,某项发明创造的内容提要等。
对专利信息的分析(简称为专利分析)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是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技术源、监控外部技术环境的最好方法,一般是作为企业突破竞争单位专利重围的一个重要方法,实际上通过全面而严密的专利信息分析,企业可以由此找到技术的空白点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促进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已被竞争能力很强的研发单位与跨国公司视为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分析方法,同时也是作为技术创新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很容易与现代成熟的发明创造学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为他们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保证。
目前在我们温州99%的企业没有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利用过专利文献,更少的企业会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以至于温州是我们浙江地区专利侵权纠纷最多的地区,而且也是发生境外最多专利侵权纠纷的地区,去年我市专利的申请量还是负增长而浙江其他地区均有二位数增长比例等等。温州政府尤其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有利于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为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育与训练进而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此建议:
一、加强专利信息平台建设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全国专利管理信息平台”、地方专利信息服务和地方网点建设项目为主体,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地方专利信息服务和地方网点建设工作方面,首先要加强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其次在地方网点设备、专利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等方面将逐步扩大专利信息资源支持范围。各地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信息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可以依此为契机建立地方特色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更方便服务于我们
地方的技术创新的主体,也使地方的技术创新的主体比较有效的开展专利信息查寻。
二、鼓励专利分析从业服务机构及企业和科研院校大力开展专利分析工作
对有能力做专利分析并能给企业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把专利分析与发明创造方法相结合的信息服务机构、专利事务所等给予立项、评审、奖励促使专利分析广泛深入开展,在企业和科研院校科技(包括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立项、成果评审等环节增加专利分析报告条件,促使各种各样技术创新的主体树立专利分析意识,培育他们的技术创新方法与训练他们创新方法的技能。
三、建立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与技术研发相结合的机构
其中很关键的是这样的机构应有的框架机制是:具有收集、分析特定产业专利等竞争类情报(包括技术法规、标准等)的能力与装备;研发团队不断有外界刺激与人才引进与流出;活跃的业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不承担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职责但承担向业界定期推荐新发明与创意的责任;聘用开明的主管并要勇于承担责任等等。在此基础上政府应有一定量的资金支持并制定有别于现行的科技奖励制度诸如设立“创新前瞻奖”、“奇思构想奖”等等。这样的机构必须在本地建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地方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的条件与力量,这样才能给各种各样技术创新的主体起示范作用,而且这样的机构其研发能力才是最强的。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6
x区企业自主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为数不多,制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仍很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新观念、体制、机制、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层次依然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我区大部分产业仍然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偏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且有些项目开工率、投产率不高。食品加工、纺织抽纱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x%,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区的x%。
(二)企业本身实力有限,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自主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但目前我区企业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毕竟只是少数。其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大多数企业成本高,利润少,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
产品技术含量低,能耗大,市场竞争力弱。尤其是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家。
(三)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重投入,轻产出;
重外延,轻内涵;
重粗放,轻集约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从企业内部看,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创新的现象,围绕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体制催生创新动力、健全机制激发创新活动方面,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四)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我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初建阶段,无论从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手段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通道不对称,不畅通。企业的自主创新尤其需要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科研服务,有关部门虽然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整合资源的力度不够,为企业服务的区域技术研发机构发展不平衡,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五)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我区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有些企业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无法批量生产。此外,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性长、风险大,尽管各级政府在科研中试、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由企业承担,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创新的动力不足、顾虑较大。
二、关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三)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x%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x%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x%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区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认真落实各级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x%,大中型企业达到x%,高新技术企业达到x%,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高新区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
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四)部门联动,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量大面广而又持久的事业,需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营造服务环境。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
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配套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发改、经信、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要抓紧建设专家与技术、研发与制造公共平台,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企业解决人才、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营造法制环境。要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专利发明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社会环境。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选用地产自主创新产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科协等单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科普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区人民的科学素质。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五)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培养使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有关部门对企业引进人才,要在安家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7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共识, 但在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沉默寡语, 精神萎靡不振,上课无所事事,有的连这节课的课本、通案都不往出来拿,课堂上缺少必要的生气和活力。这样的状况,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原因和责任。那么怎样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使他们动起来,而且能 “动”得好呢?
老师不能一节课围绕讲桌转,要围绕学生转,让学生动,老师首先应动起来,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思考什么,体验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以便及时调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老师的转,对一部分精神萎靡不振,连课本通案都没拿出来的学生以震慑,让他们感觉老师就在身边。
要让学生动起来,讲课的语言要幽默,用幽默的语言不再让他们沉默。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要融洽,师生感情要和谐。老师与学生不能是猫与老师的关系,面对学生不能板着一副领导批评下属的脸。老师对学生应和蔼可亲,只有老师和蔼可亲,学生才能接受你,对老师有好感,对老师所带的课那还用说。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有效落实学习任务
1. 课前认真 预习 。 上课前,必须认真预习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寻找、 划出并理解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大体有一个了解与掌握。尤其要列出疑惑点,上课认真听讲,重点破解疑惑点。学会阅读。认真阅读,在阅读中总结、思考、运用。
2. 上课注意 听讲 。 上课必凝神,认真听讲,边听边记。要随教师讲解的思路积极思考、消化知识。要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及时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知识、 重点结论和解题方法,特别注意预习中疏忽和遗漏的重要知识点,不断提高预习能力。在听讲中要领悟、掌握破解疑难知识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堂的内容要当堂消化。
3. 课后强化 巩固 。 课后对所学的知识要强化理解、记忆、巩固、反思、运用。 当天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本周的内容必须本周消化,本月的内容必须本月消化。学习任务不后移,知识不遗漏,不留尾巴。做到堂清、日清、周清、月清。
4. 积极思考 ,归纳总结 。 对已学过的知识,要自己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较异同,强化巩固。
5. 独立完成作 业及练习 。 对布置的习题或自选的习题,要独立完成,解答习题要多思考、多找方法,不抄袭,不翻阅答案。对自己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 要主动请老师、同学或参阅参考答案, 直到完全清楚;要注重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充分认识练习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6. 重视书面 表达 。 要非常重视书面表达,表达的过程和内容必须规范、简洁、明晰,逻辑性强、字迹工整、层次分明。
7. 重视合作 学习 。 同学之间应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督促,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8. 科学合理 安排学习 时间 。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决不浪费时间,零星的几分钟小时间也要重视,可以安排量小的学习任务,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能解决大问题,效果显著。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学习时间,重点科目、弱势科目要适当多用一些时间。
9. 及时完成 作业的习 惯 。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 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篇8
1.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温家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3.2008年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从2001年到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8次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不仅见证了共和国科技征程上涌现出的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闪光的成果,也见证着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深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8次科技奖励大会,让人们记住了这12个闪光的名字,而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是共和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生动写照。杂交水稻、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一个个闪光的自主创新成果正推动着国家经济发展从更快向更好挺进,推动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升。
【知识链接】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初步显示。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5.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共和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7.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双开试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题。
1.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实施_________战略的重大成果。()
A.科教兴国B.可持续发展C.共同富裕D.中部崛起
2.要进一步推进实施上述战略,就必须加强()
①科技创新 ②教育创新 ③依法治国 ④计划生育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据报道,在信息技术领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实现了峰值速度每秒11.2万亿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而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我国取得这些成绩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A.大力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
B.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C.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D.大力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4.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上述材料说明了()
①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我国重视高新科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③我国坚持把科技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④我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2008年1月7日新华社报道,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的统计,2003年,我国每万人劳动力中全时当量研发人员只有15人,而日本为132人、法国为127人、德国为122人、韩国为81人。这一统计数据告诉我们()
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只是科技人才缺乏 ③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视人才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请你概括。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2007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7.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2007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讲话指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1)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请你再列举两个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的主要原因。
(3)请你就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两条建议。
(4)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青少年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8.2007年科技活动周于2007年5月19日至25日在全国正式展开,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她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
为配合2007年科技活动周的开展,某校决定开展一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有关知识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内容包括:
(1)本次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名称。
(2)举办这次科技活动周的目的。
(3)为本次科技活动周设计三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5.B
6.①综合国力显神威。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创造力。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⑥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1)杂交水稻、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等。(2)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3)①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国家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资金投入。③大力宣传自主创新,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④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4)略。
【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推荐阅读:
专题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0-18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2-02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08-28
提高自主能力07-28
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08-19
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11-13
提升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08-30
自主合作提高09-09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0-20
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