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024-12-02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共8篇)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吴陈何刘尚杨田

六小绍 树粉

小丹宝文伟梅莲珊 组

☆什么是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王东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王东奎

1(1红河学院 云南 蒙自 661100

摘要:当今之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中国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本文简要阐述了什么是自主创新和创新能力,并就“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三个问题做了适当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大学生。

当今之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中国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为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因素。着力自主创新,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应课堂教学要求,我小组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话题作了简单的交流讨论。我对本次话题的讨论作了以下总结。

1什么是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

1.1 自主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集成创新,把各种相关技术加以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后再创新。这三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组成部分,不可厚此薄彼。总之,自主创新不等于“纯国产”,核心技术并不都是源自本国的技术发明,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

1.2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按照学术界的看法,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型国家,有几个硬指标:

1、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低于2%;

2、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

3、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低于30%。2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国内环境看,人口基数庞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极为紧迫的历史难题。实现这一重大转变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使我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重大转变。

放眼世界,未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诸多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国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就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扭转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

各种情况表明,当今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国内拥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目前,我国大型民航客机完全依靠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也基本来自国外。我国的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2%。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 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大中型企业3/4没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也只有营业收入的1%左右。"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以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充分表明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科学制定规划纲要、及时出台激励政策、大力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一项项重大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朝着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 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就难以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就无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更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3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关于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奖励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4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指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即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作为当代社会一大主题的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民族的命运。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他们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的从各方面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国家方面。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因此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加大对创新型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高校进行创新,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并从政策等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

高校方面。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如: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教师变

灌输为引导、开展课外创新活动等;

大学生本身。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使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丹、陈小宝、何绍文、刘伟、尚树梅、杨粉莲、田珊等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演讲手稿

[2]吴树青、陈占安、丁俊萍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2

《规划》指出, 要推进能源产业和综合交通运输创新能力, 电力建设重点包括特高压输电、高效清洁燃煤电站、核电站安全。其中, 在绿色发展方面, 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电网资源优化技术等开发与推广能力, 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在技术保障能力方面, 要重点围绕煤矿、电站、油气田生产安全和电网、油气管网运行安全等, 完善一批研发和工程化设施, 提升安全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在技术支撑方面, 要集聚整合行业优势创新资源, 加强关键技术、装备和工艺创新能力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保障国家煤炭基地、大型水 (核) 电站、智能电网等重大工程顺利建设。

【摘自《国家电网报》】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3

1.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温家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3.2008年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从2001年到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8次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不仅见证了共和国科技征程上涌现出的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闪光的成果,也见证着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深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8次科技奖励大会,让人们记住了这12个闪光的名字,而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背后,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是共和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生动写照。杂交水稻、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一个个闪光的自主创新成果正推动着国家经济发展从更快向更好挺进,推动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升。

【知识链接】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初步显示。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5.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共和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7.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双开试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题。

1.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实施_________战略的重大成果。()

A.科教兴国B.可持续发展C.共同富裕D.中部崛起

2.要进一步推进实施上述战略,就必须加强()

①科技创新 ②教育创新 ③依法治国 ④计划生育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据报道,在信息技术领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实现了峰值速度每秒11.2万亿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而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我国取得这些成绩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A.大力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

B.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C.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D.大力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4.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上述材料说明了()

①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我国重视高新科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③我国坚持把科技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④我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2008年1月7日新华社报道,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的统计,2003年,我国每万人劳动力中全时当量研发人员只有15人,而日本为132人、法国为127人、德国为122人、韩国为81人。这一统计数据告诉我们()

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只是科技人才缺乏 ③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视人才的培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请你概括。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2007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7.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2007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讲话指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1)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请你再列举两个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的主要原因。

(3)请你就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两条建议。

(4)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青少年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8.2007年科技活动周于2007年5月19日至25日在全国正式展开,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她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

为配合2007年科技活动周的开展,某校决定开展一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有关知识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内容包括:

(1)本次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名称。

(2)举办这次科技活动周的目的。

(3)为本次科技活动周设计三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5.B

6.①综合国力显神威。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创造力。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⑥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1)杂交水稻、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等。(2)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3)①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国家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资金投入。③大力宣传自主创新,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④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4)略。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4

一、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上众多国家在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中,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资源型”、“依附型”和 “创新型”。所谓创新型国家,就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之本,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它们的共同特征:一是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70%以上;三是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通常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我国之所以要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但我们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大,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以环境的损耗为代价的。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但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才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唯一安全可靠之路。

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正在走向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变动快速而不稳定。我国要顺利地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将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加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对外开放。相反,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更加主动地进行对外开放活动。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拥有的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1、我国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第一,我国拥有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第二,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

第三,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

第四,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

2、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我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发展需要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我国2004年占GDp的比重为1.2%,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7%、3.9%和2.9%。

二是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三十分之一,韩国的四十分之一。

三是对自主创新认识不深。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我国为1:0.08,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1:8。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灵魂

1、正确理解和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

何谓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集成创新,把各种相关技术加以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后再创新。这三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组成部分,不可厚此薄彼。

总之,自主创新不等于“纯国产”,核心技术并不都是源自本国的技术发明,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在国力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2、努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第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首先,要确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因为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什么样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具有把选择适合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的条件。

其次,要重视市场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所以创新成功与否,要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其价值和效益。

再次,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量的“中心地带”。

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由于自主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推动性,而且部分全局性、战略性科研课题缺少市场需求,因而政府应当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或者根据国家利益目标,对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动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体系,以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

二是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科技与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科技与经济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协调。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及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筛选、整合与投资。

第三,要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科技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企业的创新能力源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要大力倡导科技人才到企业就业或自行创业,鼓励企业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科学家和工程师到企业创新创业,不断壮大技术创新队伍。从根本上说,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在教育。

第四,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创新不仅是一种行动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优秀的方向进化。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他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如果对创新过程的每一步过分苛求,就容易压抑甚至扼杀创新精神。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篇5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1)综合国力, 科技力, 国际竞争的实质。

2)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

3)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

1)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现就我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如下决定。

一、把创新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圳城市发展战略的历史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创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圳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圳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之路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现在,深圳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以及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大大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塑造自主创新的城市之魂,这是深圳从国家战略和城市兴衰高度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把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深刻内涵。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立足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夯实创新基础,增强创新活力,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城市,成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成为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城市。要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条件和差距。深圳依托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形成的体制优势,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造就了一支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队伍,拥有大量技术专利和一批自主品牌,初步奠定了自主创新的优势。但是深圳距离国家创新型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大学、科研院所的支撑,应用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不足;储备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载体不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不足。

(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任务。必须着眼未来,扬长补短,通过增强创新源,完善创新链,加强创新交流合作,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实现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从引进技术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从以优惠政策为主向以营造全社会创新的体制环境和创新文化为主转变,努力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打造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

二、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五)积极吸纳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设立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对在我市技术、研发、金融、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自主创新领军式人才。实行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以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为载体,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深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鼓励留学人员,特别是在海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并在跨国公司重要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工作2年以上人员来我市工作。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为民间创新人员的发明专利以及创新性“非共识”项目提供资助,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六)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健全企业家创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家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完善企业家成长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七)放宽创新型人才入户政策。具有海外名校或国家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学士以上学位的人才,我市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在深圳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的技术人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及其他基本条件的,经人事、劳动部门核准后,可以个人身份直接办理入户手续。

(八)解决创新型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初到我市创业或在我市短期及兼职工作的各类创新人才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人才公寓。对重点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政府给予专项资助和生活补贴,提供优良的科研条件和居住、生活的最大便利。探索建立创新失败保障机制。

(九)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型人才带薪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支持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制度,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政府主导的技能人才培训。对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企业(单位)、个人共担。

三、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高地

(十)巩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按照企业发展水平,根据不同梯次企业的需求,分门别类地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分梯次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的企业群体,形成自主创新的企业梯队和良好的企业生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扩大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激发其原始创新活力,使其成为原始创新的生力军。

(十一)加大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支持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创业资本资助,科技研发资金对创业投资实行匹配投入。自主创新型企业除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可优先获得土地资源和厂房资源。

(十二)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审核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对本市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

四、发展战略创新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高地

(十三)明确创新产业的主攻方向。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市场前景,集中资源重点发展通信、数字视听、软件、新型储能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化合物半导体等六大战略创新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

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群,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争取进入世界产业前沿。推动深圳企业参与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发展创意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发展亮点。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超前部署,加大前期投入。

(十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服务水平,大力吸引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自主创新型企业入园设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在深建立产业化基地,完善政府、大学和企业创办的各类孵化器,使创新主体和相关要素在园内高度集聚、交互作用,成为城市重要的创新源。办好各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自主知识产权高地

(十五)落实《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大力实施“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以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体系。支持企业创造、使用、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国际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权益。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作用,努力使深圳成为知识产权强市。

(十六)积极实施专利战略。专利保护要从离散保护向组合专利保护转变;专利申请要从国内申请为主向国内外申请合理布局转变;专利类型要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为主向发明专利为主转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资助发明专利申请、PCT国际专利申请等活动。

(十七)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抓紧组织制定《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确定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标准化战略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标准化研究和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

(十八)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自主品牌创新为着眼点,完善有利于企业品牌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形成“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品牌培育市场化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引导、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

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公共基础平台

(十九)提升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贡献。推进高校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尊重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将高校科技研究纳入全市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市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创能力。加大对深圳大学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努力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强高职教育改革,强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建设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大学城建设步伐,创新体制机制,使之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和高新技术研发

基地。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高校的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融合互动。抓紧研究规划建设新的科研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使其成为培养储备高级人才、开展高层学术交流、孕育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基地和载体。

(二十)建设一批创新科研机构。整合现有技术资源,研究组建新的创新研究机构。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开发机制,利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组织开展前瞻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深圳技术创新从应用技术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延伸。对国家级和省市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与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到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国家批准的博士后流动站,政府给予资助。

(二十一)加快建设创新技术平台体系。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共同参与,建设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创新技术平台体系。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提高承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力。以产业集聚基地为主要依托,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依托现有质量检测机构,合理整合资源,建设公共检测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检测服务。依托现有科技情报机构、标准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图书馆,建设专业化的科技图书馆和科技信息平台,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信息服务。推动环境监测保护、能源节约利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等公益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技术保障水平。

七、完善创新资金链条,建设创新资本平台

(二十二)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累计要达到1000亿元,市、区两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要达到100亿元。重点支持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关键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设、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等问题。

(二十三)发展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业。继续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探索利用新型金融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一步改善创业投资业的发展环境,大力吸引海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鼓励机构、个人设立创业投资主体。依法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二十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全力协助深交所办好中小企业板,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努力把深圳建成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中心,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平台。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天使资本市场。

(二十五)健全发展担保市场。设立再担保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担保市场,逐步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担保代偿评估体系,实行财政有限补偿担保代偿损失。

(二十六)建立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好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创新交易模式和运作机制,使之成为服务华南的技术交易平台。支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与深交所建立合作机制,共享市场信息和市场资源,畅通非上市中小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实施“深圳市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

八、充分利用海内外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合作平台

(二十七)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进一步完善深港科技合作机制,促进两地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探索建立联合创新信息平台、联合培训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育体系,实现信息互通、实验室共用、研究经费共担、研究成果共享。支持深圳企业采用委托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加强同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参与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联合攻关项目。积极引进香港中介服务机构,把香港发达的国际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与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生态和活跃的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使两地成为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创新圈。

(二十八)加强海内外创新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合作组建科技组群、联合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四大科技行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最接近技术源头的海外城市建立研发机构,对其开展的符合产业政策的应用基础研究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海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来深创办各种形式的创新机构,承担我市重大科研计划项目。鼓励跨国公司和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在深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其技术外溢提升深圳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高交会的专业化、国际化、精品化、市场化,打造成为中国科技第一展。支持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的发展,促进深圳与海外的科技商务交流合作。

九、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最佳创新成本平台

(二十九)切实降低城市创业、创新成本。进一步降低创新型企业注册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创办的前期费用。完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使深圳成为创新型企业综合营运成本最佳的城市。

(三十)健全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利用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抓紧制定(修订)《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将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构建完整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法律保障。

(三十一)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和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职能错位等问题,在投融资、技术标准、对外贸易、政府采购、财政资助和消费政策等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重大科技和创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科技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

(三十二)改革政府创新资金配置方式。整合市财政各类科技资金,按照功能分类设置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在加强政府总体规划、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实行科技经费企业申请、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具体计划和项目采取委托管理的模式,根据资助计划的性质委托基金管理公司、公共专业服务机构或者非盈利机构

进行管理,使政府部门逐步从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转变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资源配置过程的监督者和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估者。

(三十三)培育创新服务机构。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通过机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建立起职责明确、评价科学、管理规范、优胜劣汰的现代科研院所体系。加快培育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提高其承接从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和服务的能力。加快发展金融、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和支撑。

十、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建设创新文化平台

(三十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实施全民学习计划,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科学普及和创新培训计划,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市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培训,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把创新内化为城市精神。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7

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在我国的广播影视科技发展中, 广播科学研究院一直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新年伊始, 广科院院长邹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介绍了2013年广科院的工作要点。

问: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 广播影视科技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交织, 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2013年广科院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邹峰:2013年广科院的工作目标是:广科院作为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 作为广电行业的研发基地, 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紧密结合广电产业和事业发展需要, 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 以自主创新、服务行业, 提高传播能力为事业发展目标, 在新媒体、三网融

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3D电视、超高清电视、数字电影、应急广播系统、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数字声音广播等领域,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广电行业的技术发展做出新贡献。

2013年, 我们要大力推动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 全面开展新媒体技术研究, 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 积极推进行业应用服务体系发展, 提升行业影响力。

问:近年来国家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支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广科院作为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 要为加快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好的广播电视服务, 2013年在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邹峰: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广科院2013年的工作要点之一, 在这方面有三个工作重点。

(1) 利用技术优势, 为全力推进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是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惠民工程, 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广电系统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 对于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和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科院是项目牵头单位, 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完成该项任务。我们将结合国家公共服务重点工程要求, 配合总局直播卫星“户户通”推广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解决部署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厂家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以及前端系统部署的优化;二是为扩建直播卫星加密播出平台, 完善业务支撑与用户管理系统, 扩大直播卫星服务内容, 适时开通高清电视、付费电视、应急广播和信息服务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尽快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 提供推送点播服务, 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四是为继续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 统筹协调地面数字电视整体布局提供技术服务。

(2) 为推进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建设, 实现重点城市、重点地区的覆盖贡献力量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应急广播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面向公众发布应急信息的主要平台, 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总体要求, 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广科院参与了总体方案设计, 参加了多个领域的应急广播项目, 今年要在目前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验证实际效果, 总结经验, 发布标准, 开展应用示范工作。为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实现应急广播在国内重要城市、重点地区的覆盖做好自己的工作。

(3) 为广播电视无线频率规划覆盖技术服务

按照总局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相关重大建设项目, 以无线覆盖技术为重点, 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为总局有关技术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和手段;为移动多媒体广播、地面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方案进行计算、复核;为各省、区、市开展本级广播电视节目农村覆盖、频率规划服务;研究适合国情的规划软件。

问:刚刚提到2013年广科院要积极推进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 这个现代传播体系是什么?如何实现?

邹峰:随着新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 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是指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 让主流媒体占领主阵地, 推动广播电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是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必要手段,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是广电系统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 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完成科技部和广电总局的NGB项目, 为增强广播电视网络核心竞争力服务

2009年广电总局、科技部和上海市签订了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NGB广播。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完成。科技部关于NGB国家支撑项目和广电总局关于NGB第二批项目于今年启动, 2013年将进入研发的关键阶段。广科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 将整合全国产学研力量全力推进NGB发展, 用NGB技术推动小网向大网、模拟向数字、单向向双向、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用NGB技术为用户提供交互融合、实时互动、内容丰富、个性多样的广播电视新业态、新服务, 满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生活服务需求;用NGB技术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提升广电网络的服务品质, 适应三网融合和市场竞争的要求。

(2) 为继续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快速发展, 努力做大做强服务

移动多媒体广播是广科院的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近年来, 在总局的统一领导下,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配合和继续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实现快速发展, 广科院将在完善和优化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提高覆盖效果和质量, 建立通用、开放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平台, 开发和推广具备应急广播功能的各类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产品, 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标准走出国门等方面做好配合工作。

(3) 制订地面音频数字标准, 开展地面数字声音广播试验播出

作为国家支持项目牵头单位, 广科院将联合总局兄弟单位和地方广电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等单位, 抓紧研究制订地面音频数字关键技术, 完成发送与接收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在验证相关技术方案和拟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 在全国大中城市试验播出地面数字声音广播。

(4)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广播电视新业务发展

去年我国第一个3D电视试验频道已经正式开播。今年要继续推进3D电视试验播出, 并充分发挥3D技术优势和特点, 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和水平, 不断提高节目制作能。广科院作为3D电视传输标准的牵头单位和信源编码主要参与单位, 要继续开展3D电视关键技术和应用发展研究, 积极组织开发我国自主创新的3D电视技术标准体系。为强化落地入户和用户工作服务, 大力推动在大中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中传输3D电视信号, 努力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看好3D电视。

问:2013年广科院在全面开展新媒体技术研究, 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邹峰:有这样几个工作重点:

(1) 加强IPTV、互联网电视和3G手机电视技术与业务研究, 服务三网融合

继第一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国家又启动了第二批42个城市的试点。目前总局已建立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和12个集成播控分平台, 正式批复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7个, 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6个, 网络广播电视台30余家, 视听网站600余家。

广科院今年要完成总局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架构、

功能和接口技术规范、互联网电视安全技术要求和互联网电视接收终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行业规范的制订。加强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电信传输平台对接技术研究, 紧密跟踪ITU和IETF组织在IPTV和无线互联网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重点开展具有互联网技术特色的网络广播电视台信息安全和播出安全技术研究, 开展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方案和技术研究, 研究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IPv6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视听新媒体传播的影响。为总局规范视听新媒体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开展多业务多媒体融合监管平台技术研究

针对当前各地监管分系统独立建设、独立运行、独立维护的工作模式, 研究能够在技术层面融合节目监听监看、有线电视节目传输监测、卫星信号监测、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功能的统一监管平台, 采用云计算技术, 简化系统配置与规模, 实现资源共享与动态调配, 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与维护工作量。

(3) 开展互联网电视技术研究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宽带战略的实施, 三网融合不断推进, 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互联网电视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收看方式。我国互联网电视发展速度快, 已经有7家播出机构获得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牌照。伴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与业务不断发展, 急需对互联网电视的标准体系建设、安全播出、多屏分发、音视频标签、传输质量技术要求、数字版权保护集成、终端入网认证等方面技术进行研究, 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 并开展业务试验, 为互联网电视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 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综合技术实验室”建设

总局技科字 (2012) 171号文批复由广科院牵头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综合技术实验室”。我院将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广播电视研究的技术优势和作用, 联合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研究机构等, 通过机制创新, 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综合技术实验室, 并按照三网融合国家战略要求, 结合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需求, 围绕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建设和发展等重点工作, 积极开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的网络、业务和管理等综合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服务等工作, 为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促进三网融合做出积极贡献。

(5) 加强、加快“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按照计划, 2013年应完成“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备建设工作, 并向科技部申请验收。验收后, 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成为是广电行业的第一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引下,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强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促进科技产业化, 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 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 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 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 形成我国广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问:自主创新, 服务行业, 提升广电行业的竞争力是广科院的发展的目标, 广科院要积极推进行业应用服务体系发展, 提升行业影响力, 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邹峰:广播影视的发展要依靠科技, 我们要积极利用所掌握的高新技术手段, 完善服务体系, 为行业服务, 努力做到广电业务发展到哪里, 广科院服务就覆盖到哪里, 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 为行业内外提供技术支持。

(1) 继续为系统、行业内用户, 提供无线电频率规划、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安全播出和应急广播平台建设等技术支持与服务。

(2) 大力拓展检测认证业务, 在巩固传统测试项目的同时, 加强新媒体测试业务开发与技术培训, 为用户提供全面、有效的认证、检测服务, 促进提高行业整体检测技术水平。

第六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8

由发改委和科技部牵头,会同工信部等多个单位研究编制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规划共分10个部分,主要包括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总体部署,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及规划实施等。《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产业创新能力要大幅提升,结合“十二五”时期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际需求,围绕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创新能力建设进行重点布局、共享整合,进一步强化产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在政策措施方面,要求进一步完善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与创新能力建设的衔接协调;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在保障资金投入方面,要求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国外投资者参与高水平的研究开发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据悉,《规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郝杰)

着眼“十三五” 注重新工业革命

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以及发改委、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项目参与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主持。

周济在会上指出,纺织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创新发展给予特别重视。开展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一要立足我国实体经济必须大而强这个特点;二要重点聚焦“十三五”,提出前瞻性的战略措施;三要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等为指导;四要特别注重新的工业革命、新的工业技术等对纺织工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要在创新体系上求突破。

蒋士成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与立项背景、研究目的、依托单位与参加单位等基本情况。项目组副组长、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从项目的背景及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研究方案及预期目标、研究工作进度安排、预期成果五个方面作项目开题报告。纤维新材料技术、先进纺织技术、生态染整加工和高效生态型化学品技术、服装产业科技、先进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技术、纺织产业经济贸易与管理运营技术7个技术领域子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作了子项目的开题报告。与会发改委、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围绕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重点咨询项目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该项目以东华大学为依托,最终形成《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总报告》及七个子项目领域的分报告,并向国务院及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中纺联等部门提出重要咨询研究结论。该咨询项目的实施将对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强,在建设纺织强国新时代引领世界纺织产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郝杰)

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

工信部部署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

近日,工信部就加强2013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发布通知,提出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及要求。通知强调支持服装家纺行业重点企业品牌建设,跟踪培育已确定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

2013年重点工作是实施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工业标准建设和贯彻实施、促进工业产品实物质量提升、深化工业品牌培育、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和继续改善质量政策、社会和市场环境。

工信部在新公布的《2013年工业质量品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纺织等行业品牌建设,具体包括研究发布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推动纤维新材料在纺织终端产品的应用。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跟踪培育重点服装家纺品牌企业。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运行,加强重点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宣传交流,开展品牌企业与商业、金融机构对接,支持地方和行业组织的品牌展览交流活动。对于专项行动的经费保障,工信部提出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渠道支持专项行动。

据了解,工信部将重点跟踪培育100家以上包括服装家纺在内的品牌企业,实现质量品牌能力突破性提升,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工业质量品牌水平全面提高。(郝杰)

宏观数据

前2月中央财政收入增:

1.6%

3月6日,财政部发布了今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央财政收入10779亿元,同比仅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本级)11647亿元,同比增长12.9%。

1月新增外汇占款超:

6800亿元

央行3月5日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外汇占款激增6836.59亿元,是去年月度最高值(1月)1409亿的4.8倍还多,也超过了2008年1月份6540亿的前期高点。

GDP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27省份

全国31个省区市已经交出2012年经济发展考卷。广东、江苏、山东三省份步入5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三,同时,全国27省份GDP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

7.5%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控制在3.5%左右。

2月制造业PMI:

50.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继1月份回落后,2月份制造业PMI再度小幅回落到50.1%,较上个月低0.3个百分点。

今年老龄人口将达:

2.02亿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1.94亿,今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02亿。

上一篇:安全的作文500字 让平安永驻人间下一篇:员工关系主管岗位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