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与学

2024-07-14

幼儿园的教与学(共10篇)

幼儿园的教与学 篇1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中的教与学

推荐理由:

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等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设备,符合幼儿的直现形象思维和动手动脑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先进、更加丰富的实践和研究平台。与之相配套的电子白板技术是电子交互白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小块松散组合的操作、拖页功能,看似分开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兼容性较好,PPT、Flash等课件都能顺利播放,并能非常方便地导人或导出多种格式。同时,其各种功能和工具通俗易懂、操作性强与Office办公软件无缝集成,所有图库资源可共享;素材性资源库阵容强大,分类明确,使用便捷。多种优势,使其在教学中凸现了交互功能,不仅解放了教师的教,也提升了幼儿的学。正文: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教材不仅局限于一本教科书,先进的媒体也是活动的教材。维果茨基提出人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第一种水平称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指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能完成任务的水平,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所有有效的教学都是跑到发展前面,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

教师精心施教的过程,各种教学方式的整合,目的就是让教学出现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而这种教学的切入点就是以儿童的学习障碍的诊断及其矫正为起点,以寻找强化儿童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积极教育基因为重点,设计教学策略,使儿童在活动中攻克问题,以致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学在活动过程中以其强大的交互式功能,为我们搭建了实践的平台,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使得每个层次的儿童都向上走了一步,体现了让不同层次的儿童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其效果就是让儿童“跳一跳,摘到苹果”

一、便于教师用“简易化”的操作,创建“智能化”的课堂

1.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让使用者通过手指就可操作,因此,整个功能的使用和操作简单、易行,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轻的,不管是有没有电脑操作基础的,人人能用、人人会用、人人用好,帮助课堂实现智能化。如在分享阅读活动《成语故事》的梳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编辑表格,根据读本内容直接在图库中拖入龙,老虎等动物形象,并连接相应的具有动物特征的成语故事,这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局部放大的功能,或用笔的功能用手画出成语与动物相似的特点,便于幼儿观察。

2.减少了制作传统教具的烦恼

在传统教学中,制作教具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往往因每人一份的教具制作而苦不堪言,需要花去很多的精力,而且做出来的操作材料大都是—次性的,不能二次利用,非常可惜。而利用电子白板只需用软件花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课件(教具)制作,制作的课件既方便保存,又可循环使用。电子白板的运用帮助教师从繁琐的重复工作中成功解放出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科学探索活动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才能真正达到预没的目的,试想五张为一份,25—25份不等,这么多的教具,教师手工制作需要2-3小时,而运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可能只需半小时就可完成,快捷、方便。

3.能动地调整活动“预设”和“生成”的矛盾

由于孩子是能动的个体,课堂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可变性,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需要等,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如计算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是五个图形的对应连线,活动时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可以灵活进行删减.强的可保持或增加,弱的可减少,整个调整在短短1、2秒钟内就能实现。

二、便于幼儿用“简易化”的操作,实现“智能化”的学习

(1)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法宝,有了兴趣,学习无往而电子白板软件中设计有各种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功能,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如计算活动《图形配对》:在一个页面上画有三排图形,每一排都有一个与排头相匹配的图形,需要幼儿找出并画上圈,但在实际操作时,幼儿容易把排看错位,有的第一排和第三排配对、有的二三排配对等,造成跨行操作。我们通过分析知道是由于视觉的干扰而失败后,想到使用屏幕遮蔽共功能,一排排从上往下拉幕,帮助幼儿明确哪些图形是一排,避免了幼儿视觉的错位和注意力的分散,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便利,使操作获得了成功。这—切是以前的实物操作、图片操作,甚至是现在的其他软件制作的课件不能实现和不方便实现的。

(2)为幼儿自主学习创设更多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倡导的是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能动地学、自主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如幼儿可利用资源库中大量的资源,以及魔法笔、填充色等功能,用电脑绘画的形式创作作品,这种创作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操作方便,没有绘画技能学习带来的压力,创作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避免了美术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你教我学”的填鸭式教学。

(3)为幼儿共同学习创造了更多的趣味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效果,操作活动基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没办法做到全班经验的展示和分享;或者利用了媒体,但分享的范例、范围都比较小——如电脑屏幕——孩子不易看清,不利于交流,甚至幼儿为了看得清而发生拥挤现象等等;有的是大屏幕,如投影,但缺乏互动功能,不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与交流。而对于电子白板幼儿不仅能操作、而且操作方便;不仅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能面向全体进行展示,进而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帮助;还能吸引其他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快地根据操作的情况做出判断,并产生经验的交流分享;不仅行为参与进来,而且思想也参与进来,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促进大家共同提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音乐活动《赛马》,幼儿自编舞蹈环节,可接拉入曲谱到Notebook文档,大家根据曲谱来共同制定表演方法,先口头讨论赛马的动作和配器,边讨论边把讨论的结果在曲谱下直接用创作笔画出相应的音乐或动作标记以及配的的符号,如:甩鞭、勒缰绳等动作,双响筒、摇铃等乐器标记,并且可以根据每一遍的变化,灵活地擦写或移动位置。整个环节中,不仅是一个幼儿的思维始终围绕着音乐,思考着各种表现方法,其他的幼儿都能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表意见,并且基于正确或大多数的意见,进行调整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4)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资源

在现代信息时代,专家、学者,甚至教师不再是幼儿获取知以的唯一来源,新媒体、新技术的对接互动功能、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如电子白板的信息功能,为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譬如,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一般需要在延伸活动中,以小组或者个别指导的形式进行,虽然有的可以在班级或幼儿园的生活区域进行,但范围有限,涵盖的内容也总显得有些单一,而白板能发挥迅速捕获信息的优势,非常方便、快捷地以多媒体和网络方式呈现教育教学资源,把多元化、色彩丰富的生活再现于课堂。如幼儿提问:百货大楼里有菱形吗?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迅速利用网络使商场中陈列的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物品再现,并利用移动、翻转、旋转等功能,实现自己想得到的效果。幼儿通过观察、讨沦、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实现生活中的交互,帮助幼儿探究学习不难看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相结合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渗透在幼儿园任何一个活动、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个领域中,发挥交互这一核心功能,实现址优化的教学,三、今后探索的方向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的可能性.需要我们进—步去发掘和利用,比如:尝试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撑的远程课堂,形成异地同课、一课两班的教学模式,尝试以白板间的通讯支持资源的流动,创造资源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共事与再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思考、实践与探究的方向。

幼儿园的教与学 篇2

1 结合生活实际

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认知过程, 学习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学习应该结合生活, 教学中, 我深深体会到, 很多学生听不懂, 文化基础普遍薄弱, 作业做不来, 学习兴趣不高, 整天混日子。但只要你结合实际,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 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提问, 以引起联想, 自然地导入新课, 那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如多盏日光灯应如何联结, 串联还是并联呢?实际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日光灯用电器等一般电压都是220伏, 而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 才能让每个用电器保持220伏, 同时, 不同的用电器, 采用串联, 能不能正常工作呢, 所以应该采用并联。其中一盏灯坏掉了, 别的灯还会亮, 为什么呢?如果电器都采用串联呢?别灯还会亮吗?同时, 做两个实验, 一个是电灯的串联一个是电灯的并联, 看一个灯坏了, 各自的现象, 从而得出为什么要采用并联。

2 要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

物理是研究很多电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讲解抽象的规律时, 教师要注意运用语言技巧, 形象的比喻,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便学生的理解。比如, 讲到电动势, 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不容易理解, 但我们可以把电压比为水压, 在水压作用下, 水才会由高处往低处流, 而电流呢, 只有在电压作用下, 电流才会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而电动势比为抽水机, 高处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流下来了, 要如何不充高处的水呢, 所以要用到抽水机, 抽水机把水从低处往高出抽, 同样的而电动势把正电荷由低出往高出送, 形成一种闭合回路。再着, 在上课时, 要结合生动的例子, 如讲到短路, 什么是短路呢, 比如火线碰零线, 会出现火花, 说明了什么?电流大, 会造成火灾。

3 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技校电工类学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 确定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教材内部分深度, 难度较大的部分应结合实践来教学, 尽量化繁为简, 在保证学生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 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自感互感现象, 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日光灯的安装, 上理论课时讲了一大堆理论知识, 学生还是一窍不通, 还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安装一下, 体会一下。还有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 结合实验进行现场示教, 然后再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接受、分析, 免得纸上谈兵,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弄清所学内容意义, 抓住要点和关键。同时引进了实践性内容, 本身也使得学生有机会动手, 提高动手能力, 加深印象, 适应以后作为一位技工的需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功的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加强自信, 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演示实验与理论结合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一种有效手段, 它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 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化, 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演示直观鲜明形象,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知各种现象的联系。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双控开关做一个双控开关控制电灯实验, 每个开关都可开可关, 一下子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结合理论一一解释.演示的导入,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 促成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演示前, 要做好充分准备, 要根据教学大纲, 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明确其效益。要使学生明白演示的对象, 演示的目的, 演示的结果。通过演示, 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 由低级到高级, 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在教学中, 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起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 在旧的知识上加点变化, 导入新知识。

在复习旧的知识时, 会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形成记忆, 让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所学科所要掌握的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规律, 进一步总结解题方法, 提高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做法是这样, 教师先简要交代本节要复习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再由老师系统回顾基础知识, 弥补学生的知识缺漏, 使学生形成记忆与结构, 然后, 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再给学生课后独立练习。最后, 教师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辅导, 完成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与讲评, 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最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进一步进行巩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复习旧的知识时, 要有系统, 基础, 重点。对学生有针对性, 主体性, 精选所学内容进行指导, 以及顽固, 而不是胡乱取用。

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时, 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 力求使新课教学在复习旧知识点后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使新课导入自然、合理,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从而让学生初步明确了将要学些什么?如何学?怎么学?运用以旧扩新、温故而知新, 成为了新知识的支点。

6 要做到真正理解

平时, 学习本课程, 应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掌握基本知识的内容, 弄清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公式间量之间的关系, 单位的换算。如功率的计算P=UI、P=I2R、P=U2/R三个公式之间的联系, 各自分别适用的范围, 各自的区别与联系, 还有如无功功率, 电容, 电感不消耗电能, 为什么还要引进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意义、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异同, 并运用这些基本知识来分析电器的工作原理。这些就要求学生下苦工, 认真去掌握。

7 结合多媒体教学

纯粹的黑板加讲授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随着社会科学发展, 电脑的普遍应用, 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己成为一种趋势, 并且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内的运用已普遍。成为提高技校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为学生的创新知识和探索知识,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集中文字、声音, 图片影像等集于一体, 动与静的结合、图片与文字并茂, 营造出逼真的生活情境, 使活泼的教学气氛生动活泼的, 使学生耳目一新, 具强大的吸引力, 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知识的兴趣, 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实用高效。借助多媒体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 历史和现实的限制, 有些现象很难感知的, 而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 是现象由远变近, 由大变小, 由无变有, 由快变慢, 使教学生动有趣, 形象生动, 直观有, 便于学生理解。

8 课堂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时, 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教学知识, 知识不渊博, 对所教知识掌握不透, 又不善于诱导的老师, 在上课是不容易控制教学活动, 提问也不容易进行, 所以, 教师事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提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 提问的时间, 如何给学生启发引导, 学生能否顺利的回答, 都要精心考虑, 做好十足的设计。 (2) 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太难, 学生回答不来, 既浪费时间, 又得不到教学效果。对简单的问题, 又起不到提问的作用, 提问中肯明确鲜明, 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正确回答的。 (3) 要掌握提问的技巧。事先先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 等全体思考后再点名提问, 不要常常问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也不刁难那些不会的同学, 态度要自然, 不要过于严肃, 让学生害怕的忘了回答, 对与比较差的同学, 要注意方式方法。 (4) 学生回答提问时, 老师要注意听, 不要无所谓, 要认真, 对于错误答案, 不要挖苦或讽刺嘲笑, 要中肯的评价, 采取适当的补救, 让学生有信心。对回答好的学生, 要肯定, 要表扬。同时, 提问时老师要态度耐心和蔼。

9 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 学生被动地接受, 没有体现其主体地位, 课堂气氛沉闷, 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采取启发式教学,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放松, 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内容, 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运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讲授法、谈话法、讲读法和讨论法等。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要加强学生的活动, 突出其主体地位。授课语言力求生动, 富有感染力。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规范, 富有感染力, 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还可受到语言魅力的美感教育。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教学, 坚持知行统一, 注重能力培养。

幼儿园情境数学的教与学 篇3

关键词:情景;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60-01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1年9月我园启用了《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以发展儿童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幼儿数学学习习惯为宗旨的课程,课程遵循儿童学习是在活动与操作过程中实现的这一规律。近几年北京中基育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教研员多次对全体教师就如何使用教材、教具、学具;使幼儿园数学课堂充满情境化、游戏化进行了集中培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课程突出了体现新理念、尊重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师幼互动、幼儿操作学具;多角度、多层次的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等特点;我园保教室研究决定让新岗教师担任此课程的教学,在实施《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幼儿对情境数学活动的兴趣,进行了细心的探究,按照激发兴趣——培养乐趣——操作中体验快乐的规律组织教学,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一、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俗话说“不爱学习的孩子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却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又把数学中的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例如: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量关系对应”中,教师设计了白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现了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一位被老巫婆捉来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个不停,一个好心的卫兵把事情告诉了白马王子,白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个好心人去帮助白马王子愿意吗?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设置了白马王子过桥、路过花园、经过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聪明、到动物王国帮小动物铺路等几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数学题。幼儿完全沉浸在情境故事里,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情境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选择幼儿喜欢的人物设计故事,并借助故事中的环节渗透知识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幼儿轻松自如的掌握了知识。

好的导入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游戏活动中培养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我们在开展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每一次情境的创设。把教育目标或数学概念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和活动经验相联系,从而开展适合幼儿水平与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教师在导入部分的环节中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在音乐声中带着小朋友来到儿童乐园,大班数量对应、分类与计数、中班序数等内容融入在游戏《快乐的游乐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基本都能描述出游乐场的主要游乐设施和一些常见的辅助设施(售票处、草地、休息的长椅等),教师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创设一系列的关于游乐场的教育活动:小火车上有谁?第几个座位没有人?小姑娘排在第几位买票等,把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与情境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辨认1—10以内的数字和序数,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计数,并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同时还利用双圆卡片和数块卡等学具的操作 进行拼图组合,从而发展幼儿上下、左右的位置感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幼儿就会自然的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自由发挥,积极探索。

三、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情境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具操作,“再笨”的孩子只有参加游戏或玩玩具时都会十分高兴和投入,且教学效果也有所不同。如:大班情境数学“双向排序”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贝贝羊、嘟嘟牛、胖胖猪等贴绒教具、人手一份操作学具。在教学活动中以捉迷藏的情境引入,并请了贝贝羊等来做客,小朋友们欢迎它们,今天这几个好朋友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找数块。教师要求幼儿出示准备好的数块,5个黄颜色的数块中加了1各蓝颜色的数块,提问:贝贝羊的蓝颜色数块藏起来了,你们看看藏到哪儿了?从左边数它藏在第几位?从右边数它藏在第几位?等幼儿找到后以贝贝羊的口吻鼓励、表杨孩子们。将其它颜色数块调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逐步增加难度,变换颜色等。此活动由易到难,激发了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训练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孩子的自主自学、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与学 篇4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010-62205374(宅)

58807973(办)*** yangmqsh@yahoo.com.cn 内容提要 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主义的学习理论”。•

• • • • • • • • • • • • “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Slavin,1994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流派,是行为主

• • • • • • • • • • • • •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征:

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

强调强化的作用,人的行为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学习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的影响:

教育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 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

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认知心理学的特征:

强调内部认知过程; 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强调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部强化。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认知心理学对教学的影响:

• • • • • • • • • • • • • 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

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童话中的建构主义: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特点:

比认知心理学更强调认知的主观方面,在认知上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面发展;

强调情境的积极作用;

强调社会文化的互动对认知的作用; 关注知识如何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知识观

传统认识论支配下的知识观:

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科学是自然之镜); 知识是“客观知识”,独立于认识主体而客观存在; 知识可以共享和传递。• • • • • • • • •

• •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不能脱离认知主体而独立存在;

知识并非具有绝对的客观性,知识具有不确定性; 知识具有个人性和情境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学习观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

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而不是从环境被动接受的。

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靠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

学习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情境(社会文化)中,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

案例:《白毛女》的意义建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得以发生的四大要素: • • • • • • • • • •

• • • • 情境: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景;

合作:强调社会互动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同伴教育); 对话:经验和智慧分享(最近发展区);

意义建构: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与认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的; 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行为;

重视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发展的同时,并不排斥外部的引导,但是反对简单的直接的知识传递。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否具有学习当前内容所需的预备知识,具有哪些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制定教学策略; •

进行教学评价。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

• • • • • •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

• • • • • • •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步骤(北师大何克抗 的观点):

教学目标分析(概念、命题、原理等知识主题); 情境创设(与主题相关、尽量真实); 信息资源设计(种类、如何获得等); 自主学习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强化练习设计。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以研究性学习为例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而建构知识、认识世界的学习方式。

• • • • • • • • • • • • • • 由探究、表达、交流三维建构的 “三E综合学习模型”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经验性和体验性 过程性和生成性 活动性和实践性 自主性和合作性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 • • • • • •

四、建构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对课程与教学领域的

主要的概念 进行重建:

四、建构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1.课程即学生的经验与体验

过去 知识 产品 话语霸权

四、建构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2.教学:从“文化复制”到“知识建构”

四、建构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3.课堂即课程意义生成的场所 课堂是“加工房” 课堂是“监狱” 课堂是“一言堂”

课堂中的讨论 课堂中的合作 课堂中的探究 • • • • • •

四、建构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对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 的确立有理论指导价值:

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建构主义性质: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三、建构主义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设置综合性学习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目标;

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确立课程目标的“三维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给予特别的关注。

Thanks!欢迎跟我联系: 杨明全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010-62205374(宅)

58807973(办)***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篇5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核心。无论是学习数学还是研究数学都离不开数学问题及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切思想方法都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没有一种思想方法可以脱离数学问题独立存在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想 问题 教学

高中数学涉及的主要思想方法有观察与发现、联想与猜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等,要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一、观察与发现

数学问题中,各类式子里出现的一些关系与形式,常可给问题的求解指出探索的思路。

如:若x≥0,求函数y=4x2+8x+13/6(x+1)的最小值。

分析:一般观察可用判别式法,但若再仔细观察则可发现分子能写成4(x+1)2+9、分母能写成6(x+1)。这类关系能否可用呢?

因为:y=4x2+8x+13/6(x+1)=4(x+1)2+9/6(x+1)=2/3(x+1)+ ,

且x≥0

从而可知:当x= 时,ymin=2,它可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

二、联想与猜想

联想与猜想是对研究对象或问题在观察、类比、归纳等基础上,对已有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的推测性想象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我们新课标下加强了这方面的探索。

如:平面上的n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中任意三条不共点,问它们能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分析:设f(n)为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的部分数,考察n取1、2、3等特殊情形可得:f(1)=2, f(2)=f(1)+2,f(3)=f(2)+3,因而猜想:

f(n)=f(n-1)+n=f(n-1)+(n-1)+n=…=2+2+…+(n-1)+n=1+ 。这一猜想很容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三、类比

类比是通过比较两类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由其中一类事物的某种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共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中,四面体与多面体可类比;在解析几何中,各种圆锥曲线可类比,圆与球、面积与体积均可类比。

如:求证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为一定值。

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 篇6

解读文本要有深度,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沉潜下来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还要联系文本内容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想开去,更要细致的推想关键语词背后的深刻意蕴。但是,“深度解读”绝不是挖掘个别语词的微言大义,绝不是把教师个人对文本某些语词一厢情愿的曲解误读强加给学生,那是一种断章取义的“意义强加”!近日,笔者与青年教师研课,发现在解读文本时,总有断章取义、牵强勾连之象,恐愈演愈烈,特提出以商榷。

【案例一】望“佳节”而生义

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在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橱窗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棉花做成的。

──二年级上册《看雪》原文语段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看雪》开篇的两个自然段。本课主要讲的是,台湾的孩子特别渴望看到真实的雪景,在老师的介绍下,他们更加渴望到北京欣赏并感受真实的雪景。课文洋溢着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真切期盼。解读文本时,一位教师认为,本文提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过春节的时候”,正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春节,这里更含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刻意蕴。其他老师均感觉眼前一亮,认为自己解读时怎么没想到,于是也随声附和。

看雪景的事件发生在“春节的时候”,就一定含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蕴吗?

“春节的时候”只是孩子们在橱窗前看雪景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笔者以为,这一事件可以发生在冬日的某一天,或者其它的任何一个时间,而且“孩子们看棉花雪景”也只是文本起承转合的“起”而已。正是因为孩子们在冬日里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棉花做成的雪景,才有了对真实雪景的渴望。也才有了向老师的不断询问。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更有了去感受真实雪景并在美丽的雪景中快乐体验的神往和期盼。如果再细细体会教师的情感,我们会发现,教师对于故乡的怀念,是因孩子们对雪景的好奇和一连串的发问而引发的,是在事件的逐步推进中,透过教师的讲述自然而然流露的,跟事件发生的时间“春节的时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不应生硬的解读为,因为“春节的时候”而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当然,《看雪》这篇叙事小散文的确寄予着作者对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期盼。而且文中也写道,不仅台湾的小朋友渴望在到北京玩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着和台湾的小朋友一块玩呢!两岸统一的情感呼之欲出,这是两岸人们共同的心愿!并且我们也坚信,这一愿望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这种情感,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展,水到渠成的表露,跟事件“过春节的时候”并无直接因果联系。因而,我们不能刻意放大“春节”的意义,牵强的勾连,把教师个人的解读生硬地强加给学生。

笔者想,我们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文本,倡导多元解读,但绝不是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脱离文路,紧紧抓住某个语词不放,断章取义的“深挖”其微言大义,将个人误读的某种意蕴和情感,强硬的灌给孩子,这不是孩子的自我发现、意义建构和情感酝酿,只能说是一种“情感侵犯”!

【案例二】遇“赶着回家”而误读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原文语段

以上是周晔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伯父救助黄包车夫”事件的开始语段。阅读后,我们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心。一位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把目光停留在“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这句话上,认为当时“人们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可以看出,人们对受伤的车夫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没有同情心,显然可以看出当时底层人民的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这一表现正是鲁迅先生对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真实写照。

真是这样的吗?

我们不妨来细读文本,以上语段是伯父和父亲“救助黄包车夫”这一故事的开始,作者通过“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来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奠定了故事凝重、沉郁的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黄包车夫出现在我们视线里,“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得已经直不起腰来的底层劳动人民,他让我们想起了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在这样寒冬的夜晚,他竟然光着脚拉车揽活,也许这一整天,他还没有挣够车行里的份子钱,也许这一天里他还没有吃一顿饱饭,没有喝到一口水。但没有办法,他还得生存,还得肩负一大家子的生活,还得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去寻找下一个希望。令人痛心的是,老天爷并不怜悯这位饱经风霜、历经苦难的车夫,还要在他裸露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让他可能已经冻裂的脚底扎进一块碎玻璃。此时痛苦已经扭曲了他的面容,让我们看得心碎。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劳动者,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伸出援手,更何况心中装着大众疾苦的鲁迅先生。于是就有了爸爸和伯父对车夫及时的救助,那一系列清洗、包扎,以及塞给他一些钱,叫他在家休想几天的细心救助,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大文豪内心如此柔软的一面!但,并不仅仅如此,在目送车夫远去之后,文中写道“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伯父的神情“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一系列动作、表情的描写,让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神情严肃凝重,是因为他无法控制对罪恶的社会制度的憎恶。此时,先生一定由这位车夫,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想到他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正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鲁迅先生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彻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一刻,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这文本的字里行间,哪里有先生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的确,鲁迅先生曾在《药》《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中对国人表露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观点,以表达先生对当时国人劣根性的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但,回到本篇课文的事件中,侄女周晔回忆的是伯父生前救助车夫的情景,表达的是一个孩子对故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伯父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伟大精神的敬仰。读者怎能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情感牵强的移植到这里?如此牵强的解读,实在违背了作者表达的初衷。

我们知道,文字承载着作者认识社会生活的意义,寄托着他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描绘的多彩世界,体验作者传递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篇7

在信息时代, 教育、教学、培训要在现代教与学理论指导下, 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环境, 建构新型教与学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教改实验。师生首先要学会信息技术,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创新工具, 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认知工具, 作为自我评测的学习反馈工具、作为创设情感的情感激励工具, 应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学习。学生利用信息网络就能沟通世界, 走出地域的局限, 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就能让山区与城里的学生、海岛与平原的学生、西部与东部的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身体不健全与身体健全的学生, 站在互联网信息资源同一起跑线上。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 提高远程学习服务质量,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扩大教育规模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促进城乡间、区域间与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促进农村与边远贫穷落后地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 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的实现。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技术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处理能力;从课程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从媒体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批判选择与评价能力;从心理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从社会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交流能力;从教育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获取与创新能力;从文化视野来说, 就要培养信息文化能力。总的说来是要培养信息时代新的“读、写、算”能力:“读”是信息的浏览、获取等;“写”是信息的发布、交流等;“算”是信息的加工、管理、问题解决等。从而,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的教与学 篇8

关键词:教学活动;语文素养;教材;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43-01

在我看来,语文这门学科里的知识内容好比万花筒一般异彩纷呈,令人着迷。但要想领会其中的奥妙,吸收其中的精华,一定要认真对待,从“脚踏实地”做起。

相比之下,“我们大家对待语文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人少了,“眼高手低”的多了。过分敬畏语文者有之,过分轻视语文者有之,喜欢学习语文但不得要领者有之。语文这门学科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呢?语文难道渐渐的被我们淡忘了吗?

其实,语文这一学科里藏有丰富的宝藏:《诗经》,《离骚》,先秦诸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一系列文学经典让为我们受益无穷;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等数不清的文学大家让我们津津乐道;国内的有之,国外的能人名师的作品也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频频出现;甚至每一个象形,会意文字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而这其中饱含了中国人的伟大智慧。现在就连外国有人们也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有的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许多国际学生来中国留学等,他们对语文的热爱非同一般。那么,作为执教的我们和学习的你们,我们该如何做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传播者和引导者,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我们费尽了很大的心思,但学生们对待语文的态度及最终的学习结果让我们失望,我们有可能把原因归咎于这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事物的形成是有多面的,我们广大从教者也应该适时的找找自身的原因,想一想是不是教材没研究透,还是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须详细地了解每年的考试说明,注意它与往年的变化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考试说明好比高考信息的风向标,明确地告知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了解它对于我们下一阶段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材是学生们学习主要依据,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有许多板块组成,内容多,知识量大,而有效的教学时间很短。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应认真按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选取那些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文章来学习,教材的有些部分可以放手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轻视教材的学生,教师对其错误的思想一定要给与纠正:高考试卷虽然没有直接在课本中选材,但其所考的知识和能力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每年的名句名篇默写大部分斗士课内的,所以要让他们认真对待教材。

三、对于抓学生的基础知识这项任务不能放松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很多:表达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等。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踏实。过分地相信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完全地交给学生所造成的结果只能给部分学生制造偷懒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整个高中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基础字词,成语等,然后每天让不同的学生去给大家展示,最后教师再定期对学生的常规训练,我们学校实行的周周练的形式收效很大。

四、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变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已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保守,陈旧,可能会降低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此,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联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有时可以生活化,从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二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拿文言文翻译来讲,这是一个让学生们害怕的知识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模式。高中文言文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为了跟上老师的讲解,就出现了学生一手捧着课本,一手捧着翻译书的现象,学生对文言文翻译书有了依赖,真正到考试的时候还是无法应付。其实,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知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用语中也经常出现:“非常周末”中“非常”就沿用了文言文中的“非同寻常”之意;想要理解“健胃消食片”中的“健”的意义,就要借助于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的知识……像这样的知识讲解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

总之,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老老实实的教学,脚踏实地教改。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体是广大的青年学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作为学生,你们怎样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呢?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字音,成语,病句这些基础知识,要日积月累,坚持常规训练;要认真学好语文教材。学好语文教材的意义很多,单是对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们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也应把视角放到课外,努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让语文回归生活。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篇9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验小学马彦昭

【中图分类号】G34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34-01

我在初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总会在下面叽叽喳喳,交头接耳,而且感觉比较嘈杂。有些同学是在讨论问题,而有些则在混水摸鱼说些无关的话。对于这样的场面,我开始感觉束手无策。到底该如何掌握,以致教学能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感慨为何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如此难教的同时,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观察总结我发现课堂纪律的杂乱只是表面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不外两点:教与学。教师教学热情高,掌握好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的一贯做法。问题症结找到了,就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从兴趣入手。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摆脱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玩的内容。如学生在进行鼠标练习时,教师可提供一些适于各种鼠标操作的益智游戏,让学生来玩,再如让学生进行上网操作时,教师多提供一些适应学生的网站,让学生在网上自由邀游。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即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这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必要前提。机房的布置要具有儿童气息,具有信息时代的气息,就连计算机的布局也改传统的“秧田式”为小组式,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学生进入机房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完全是一种我想玩、我要玩的心理状态。在玩的过程中感到自由和安全,学生才能充分体验探索的乐趣,才能不断激发探索的欲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用一下几种方法。

1、兴趣激励法,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word 时,教师可先出示自制的较好的一份小报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份小报在计算机中制作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这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再去讲解word 的使用方法,学生都愿意学。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2、打比方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述计算机工作过程时,可将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人脑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3、使用类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画图时要讲解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圆角矩形、圆或椭圆的方法。教师只需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然后布置一个画由长方形、圆及圆角矩形等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运用类推法来完成。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用扩展法,就是在教学智能拼音输入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单字全拼输入。如要输入“中”,则键入“zhong”,并进行选择。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词组全拼输入法的训练。如要输入“中国”,则键入“zhongguo”。由于重复率降低,使学生的输入速度有所提高。再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的训练。如刚才的“中国”,只需键入“zhongg”就可以了。当然,“前声母后全拼”输入也可以。这样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扩展教学,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5、使用竞赛法,就是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等,并及时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6、使用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游戏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来进行练习。又如学生刚开始练习鼠标操作时,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击、双击、拖曳和右击)之后,就让学生玩起了“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得到了练习,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7、相关学科知识激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抓住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激励其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的数学课件或几何画板等来激发学生。又如可用Windows98 中的“画图”,结合美术课内容开展“电脑画图”的比赛活动;用Excel 做物理中“平抛运动”的实验数据分析,并用WPS 写成实验报告;用网上BBS 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喜悦,解决平时学科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

浅谈小学美术学科的教与学论文 篇10

——齐齐乐互动教学利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出它的单一性、滞后性.信息技术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能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主题词: 信息技术 互动教学 齐齐乐 利弊

信息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环境和条件,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它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者的认知领域。

在信息技术还未走进教育教学领域之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而现在学校大部分是 1台电脑+1部投影机”构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授课环境(演示型多媒体教室),相对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老师可以同时提供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的不同感官,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呈现出来,我们的课堂也变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控制着教学内容的显示、教学进度和方向,学生负责看、听和记笔记。

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是学校领导、老师及教育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还有齐齐乐互动教学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利弊。

我们来看看齐齐乐在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作用,小部分是自己在学习和体验中得出来的,一部分则是从网上了解的,通过整理我把齐齐乐有利的部分分为四点: 反馈与因材施教需要“齐齐乐”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对学生情况准确估计,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将导致无效的劳动,造成师生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比如:

学生已经听懂了,老师却还在滔滔不绝

学生没有听懂,老师却一笔带过

某些学生看起来在很认真听课,却在开小差

喊得最响亮的学生,实际上只是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

学习讲究系统性,知识链环环相扣,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教学反馈,所以未能及时进行补救,越学越跟不上,导致恶性循环。

那么,老师的估计有多准确呢?

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将教师估计的答对率与学生实际答对率做出对比,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时误差还会很大。

传统的反馈方式:个别提问、个别演练、察言观色等,都难以了解到整体的真实情况。而课后的作业批改或单元测试,反馈周期又太长,等教师讲解时,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当时的答题思路。

课堂需要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

“齐齐乐”互动教学系统用非常简便的方式解决了“一对多”的反馈问题,创造了一个师生自如互动沟通的平台。老师需要了解讲课效果时,只要按按手中的遥控器,打开一个PowerPoint页面,即可进行一个随堂的问卷调查或应答测试,学生也按一按手中的遥控器,即可发送自己的意见或答案,“齐齐乐” 软件就会在一两秒钟内自动生成多种统计报表,马上精确报告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而老师即可根据这些被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时做补救教学。当然,也为家长提供学生课堂学习进度报告,协助监督学生学习。这样,就可以保证了老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信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趣味与寓教育与乐需要“齐齐乐”

我们常说要寓教于乐。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

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

“齐齐乐”互动教学系统提供多种师生互动活动,老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式,穿插抢答、淘汰、评分等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细胞。比如,夏日炎炎,睡意浓浓,来一个气氛热烈的知识抢答游戏,既可巩固复习知识,又可以醒脑,岂不乐哉?

深度参与,人人参与需要“齐齐乐”

看电视与旅游的区别,就是参与深浅的区别。

对于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去,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要得到理解和巩固,只有经过学生亲身参与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等活动才行,而不仅仅限于“听一听”和“看一看”。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工具的原因,学生不可能同时参与,想想看,如果60多个学生同时发言,会是一种多么混乱的局面!

由于胆小害羞等原因,学生不敢积极参与;

由于老师喜好的原因,学生没有机会参与……

因此,这种课堂参与是比较有限和不充分的。许多不能不敢、或没有机会参与发表意见的学生,不自觉地成为学习的旁观者,自然也就影响到学习效果了。

“齐齐乐”允许几十个甚至400个学生同时参与,并且使学生的课堂答题、发表意见,变得像按遥控器那么简单,即使是最害羞的学生,按遥控器的勇气还是有的哦!而且,互动教学系统的使用,也半强迫式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允许任何一个旁观者!

教育效率需要“齐齐乐”

学习反馈需要效率,反馈周期太长,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课堂活动需要效率,否则,就会活动多了,方式灵活了,教学容量就少了,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参与需要效率,课堂发言,就算一人一句,45分钟也就完蛋!

“齐齐乐”互动教学系统使老师组织活动象按遥控器那样方便快捷,(如做一个100人的“难度”调查,都只要两三秒钟),轻松高效地解决了课堂活动多,导致内容少的问题。

其实,老师的工作也有一个效率问题:作业试卷批改周期长,使学生逐渐成为了学习上的“欠债大户”;

点名考勤、举手统计、作业试卷客观题的批改等重复、机械性劳动多,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端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和压力。

怎样使老师从繁重的简单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和教学研究呢?

齐齐乐帮助老师实现轻松教书。可以从数据来进行比较:

我们从题量、批阅方式、反馈形式及效果三方面来比较一下传统教学和使用互动教学系统的不同:

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深钻教材,使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还可以以一个课堂英语小测试来比较:

课堂学习记录需要“齐齐乐”

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分数”论受到较大的挑战,学生成长记录袋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的成长记录仅为代表作品、老师评语、考试成绩等,而对于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课堂情况,则几乎是空白。利用“齐齐乐”强大的统计功能,可为客观评价学生提供了最全面、准确、公正、的一个互动教学软件。以上是对齐齐乐互动教学有力的一面。

齐齐乐互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科和每一课都适合,齐齐乐互动教学在数学、计算机、英语……在这些学科中比较适合。我也看其他老师运用的很好,刚好这些学科也正需要这样的环节来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而在美术、语文、科学、音乐…….在这些学科中我总是听到这些科目老师在抱怨好好的课还加什么齐齐乐?我很赞同,因为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常常因为齐齐乐互动教学而苦恼,比如说手工课我就不知道如何来设立按点,我会感觉齐齐乐按点是强硬的拉到教学中来,是本来简单的问题搞复杂。齐齐乐的按点设立本来是解决复杂的问题,突破重点难点。最后在我的教学里往往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我相信我刚刚列举这些学科中的老师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对齐齐乐的简单看法,因为我接触齐齐乐互动教学不久,所以我的题目也是浅谈齐齐乐互动教学。当然齐齐乐互动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还是有待探讨。

刘元军

上一篇:数学面积应用题下一篇: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