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五重奏》教案

2024-10-19

《鳟鱼五重奏》教案(通用4篇)

《鳟鱼五重奏》教案 篇1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鳟鱼》的曲谱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反常,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归纳、欣赏、观看、演唱、律动、创作等,充分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教学程序】

一、学生听任贤齐《我是一只鱼》进教师,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一首歌曲是什么?

生: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向往自由自在。

师:不管是鱼也好、人也好都是向往自由,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讲述了一条不幸的小鱼。

(幻灯片)展出《鳟鱼》曲谱,用录音机欣赏。

三、新课

1、唱唱《鳟鱼》

2、生指出主题旋律,用“la”唱主题旋律:

3、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事,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18部歌剧、9部交响乐、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4、运用多媒体播放《鳟鱼五重奏》

师设疑:运用了哪些乐器?生聆听,回答: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师:看书本上图片,大家看到的就是由这些乐器的不同组合演奏出的这首曲子。

这种搭配法,叫钢琴五重奏。(让学生不要误解,钢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钢琴。)

5、分片段聆听,并把各段的情绪填入表中。(如:明快轻柔、清澈透明、活泼愉快、令人震惊、压抑哀痛、悲伤凄凉、充满希望……)

主题

第一、二变奏

第三变奏

第四、五变奏

结束段

①分小组讨论,并编故事,由小组负责人来讲故事。

②大家一起交流

③分小组思考:各个片段的音乐有什么异同?

④交流,统一意见:后面的几个片段的音乐基本上是从主题上变化而来的。

⑤导出变奏、变奏曲式。

⑥聆听音乐,分小组设计编排音乐短剧。

四、创作变奏

1、师出示节奏:xxxxx| xxxx——|

2、师打一遍节奏、生跟打,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来个变奏节奏。

(师生互动),把不同的节奏展示,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

例:xxxxxx| xxxxx——|

xxxxxxxx|xxxxxxx——| ……

3、师出示旋律:

1=C 4/4 134 5 5 |5 3 1 ——|

师唱,生喝

师唱:134 56 5 |5 32 1 ——|

生变唱……

4、生设计两小变奏:

(P26 ――四)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

《鳟鱼五重奏》教案 篇2

从历史发展来看, 明确室内乐概念是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 即在业余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小型的器乐合奏, 主要是在家庭、宫廷或私人结交场合演奏的重奏曲。但早在17世纪中叶的博洛尼亚乐派, 就已经出现了室内奏鸣曲这一在宫廷娱乐场合或私人音乐会上演奏的多乐章的室内乐合奏形式, 通常由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等一系列舞曲组合而成。所用乐器大部分是两个高音乐器 (通常是小提琴) 和通奏低音。因使用三行谱表记谱, 故称“三重奏鸣曲”。但实际上三重奏鸣曲要求四位演奏者, 即两位小提琴手, 一位通奏低音手, 以及一位奏大提琴或大管的低音乐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小提琴家科雷利。他的一生几乎只为弓弦乐器创作, 大部分作品采用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这一音乐体裁。与此同时, 他的每一首作品都包含主调与复调的风格, 至少有一个快乐章是用赋格写法创作的。由此充分展现出复调对位在巴罗克时期仍占据一定的地位, 此外, 科雷利是第一位完全用大小调进行创作的作曲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调性对位。通过谱例看出, 巴罗克时期的作品力度统一富有节制, 节奏均匀, 旋律平稳较少大起大落, 谱面上没有详细的强弱、力度表情记号。

被誉为“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 一生创作了68首弦乐四重奏。他最大的贡献是“综合了一种具有可信的逻辑和永恒生命力的风格”1。为了让每件乐器都能得到独立的和充分的发展, 以一种互相交谈般的所谓“谈话原则”组合在一起, 从而使弦乐四重奏成为古典室内乐中最重要的体裁2, 使这种风格成为室内乐创作的标志并对后世的室内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70年代以后, 海顿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四乐章形式。“第一个乐章为开放式的奏鸣曲式, 通常有两个不同的主题, 然后在换位和转化中进行发展, 并在乐章结尾处加以概括;第二个乐章采用节奏舒缓的抒情旋律;第三个乐章为小步舞曲, 一件乐器以重复为主, 其他三件乐器的演奏与主要部分产生对比;第四个乐章常为快速的回旋曲式。”3代表性作品《C大调弦乐四重奏“皇帝”》中第二乐章最为耳熟能详, 如今已成为奥地利国歌。在该乐章中海顿采用了主题加4个变奏的形式, Vl.Ⅰ首先演奏旋律主题, Vl.Ⅱ、Vla.、Vc.共同构成和谐的音响。随后在第一、第二、第三变奏分别由Vl.Ⅱ、Vla.、Vc.主奏, 在原来的主题上添加装饰, 这是变奏中常用的装饰变奏。第四次变奏又回到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旋律。四件乐器仿佛是四位友人促膝谈心, 真挚亲切。其成功之处是海顿注意到了乐曲整体音色的统一, 使用弦乐组演奏, 但每次主旋律的出现均表现出了弦乐器的独特音色, 充分体现出“古典主义讲究‘适度’的原则, 强调音色组合的简洁清晰, 各层次内部运用同组乐器以保持亲和, 各层次间采用不同音色突出主要声部”4的配器风格。

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 室内乐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组合, 作为以后的室内乐的常规样式。常见形式有:弦乐四重奏, 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和1把大提琴;弦乐三重奏, 2把小提琴、1把大提琴, 或小、中、大提琴各一把;弦乐五重奏, 2把小提琴、2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钢琴四重奏, 在钢琴三重奏的基础上加1把中提琴;钢琴五重奏, 钢琴加一个弦乐四重奏组。在一些情况下, 人们也把奏鸣曲特别是独奏乐器家钢琴的二重奏鸣曲视为室内乐范畴。因此, 为了强调室内乐和谐的、立体的音色。作为音色艺术的室内乐, 从配器角度看, 它需要用完整统一的音色来表现不同声部的音域特点, 以此细腻的刻画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故室内乐的配器多以弦乐器为主 (钢琴属于击弦类乐器) , 当然作曲家也创作了数首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管乐器与弦乐器结合的室内乐作品, 如莫扎特作于1787年的《bE大调钢琴、双簧管、竖笛、法国号、巴松五重奏》K.452。但即便如此, 主旋律的还是由弦乐器演奏, 其它乐器演奏副旋律或其它音响的伴奏。在室内乐中, 舒伯特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 (OP.114号) 是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整部作品旋律轻快优美, 令人欢愉, 洋溢着无限活力。“舒伯特作为受贝多芬的启发和鼓舞的唯一的早期浪漫主义者”, 5被人称为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者。他一生追求自由的人生理念也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作于1819年《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不同于一般的五重奏, 其独特之处在于作曲家采用了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 将传统的第二小提琴替换为低音提琴。加强了低音声部浑厚的音响效果。此外, 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 扩展了乐曲结构, 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尤其第四乐章最具特点, 该乐章是根据舒伯特之前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 由主题加6段主题变奏构成。1-20小节的主题旋律取自歌曲《鳟鱼》。

主题先由小提琴奏出, 大提琴在低八度奏副旋律, 小提琴优美的音色配以大提琴柔美的低音, 使得主题旋律有着如歌般的优雅气质。中提琴与低音提琴担任和声声部, 最后在弦乐的弱奏中结束主题。

第一变奏的主旋律由钢琴奏出, 钢琴那明亮清晰的波音配以弦乐快速的音型织体做伴奏, 仿佛看到鱼儿们在波光粼粼的清澈溪水中欢游。弦乐组乐器在和声层中使用颤音手法与钢琴明快的旋律形成对比, 中提琴快速分解琶音的使用, 充分展示出鱼儿在水中快乐的游戏, 低音提琴以拨弦手法, 使乐曲洋溢着跳跃性, 更描绘出鱼儿们的轻盈与灵巧。第二次变奏乐曲主旋律由中提琴奏出, 钢琴演奏中提琴的模仿声部, 这种复调性旋律的进行, 仿佛鱼儿在比赛, 与第一主调性的变奏形成对比, 逐渐引出乐曲的高潮。

之后乐曲速度更欢快, 力度逐渐增强, 特别是钢琴快速跑动的旋律, 描绘出鱼儿欢快的嬉戏。与在高音声部, 钢琴以快速明亮的音色演奏出主题变奏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在低音声部, 用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以厚重的音色奏出的鳟鱼的主题音调, 清晰可辨的低音旋律使得乐曲不断走向高潮, 预示着渔夫即将出场。随后乐曲风格突转, ff的力度标记, 使乐曲极具激烈情绪与紧张, 由钢琴均匀奏出的六连音密集和弦整齐饱满, 体现了情绪的激烈。变奏四在变奏三的推动下进入了高潮。这段旋律由激烈到平缓, 钢琴与小提琴以卡农的手法写成, 中提琴演奏的分解和弦做伴奏。优美如歌的主题再次响起, 这次由大提琴奏出, 钢琴演奏快速跳跃的音阶填充过渡, 整体上该段乐曲以弦乐的歌唱性旋律为主, 尤其是大提琴那深沉、浑厚的音色, 烘托出乐曲的忧伤旋律。

最后一次变奏在主调上再现了鳟鱼的主题, 轻松、欢快的弦乐加上钢琴波浪型的伴奏, 旋律在不同乐器上自由的转换, 音色既统一又极富个性, 整体氛围活泼欢快, 优美抒情, 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自由和美好的未来, 也体现出舒伯特一生追求自由、崇尚自由的理想。

综上所述, 作为《“鳟鱼”五重奏》中的一个乐章, 声乐性与器乐性相互交融, 两者紧密结合, 尤其在旋律方面, 作曲家创作的器乐曲充满着艺术歌曲般的细腻情感, 丰富了乐曲的音乐表现力。透过各种乐器的音色组合, 细致的表现出多种生动场景, 充分体现舒伯特对各种乐器音色的熟稔, 特别是以歌曲化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情感是他全部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版。

[2].姚亚平编著,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3].保罗·亨利·朗著, 汤亚汀、杨燕迪等译,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年1月版。

[4].沈旋谷文娴陶辛, 《西方音乐史简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7月版。

[5].金毅妮, 《西方音乐史中的配器史》, 《中国音乐学》, 2005年第3期。

[6].刘佳, 《试析西方室内乐发展的四个阶段》, 《音乐天地》, 2010年11月。

[7].杨奕, 《变奏曲式结构的室内乐的配器特点》, 《黄河之声》, 2009年15期。

《鳟鱼五重奏》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2.了解变奏曲和作曲家舒伯特。

【教材分析】

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鳟鱼》,能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主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能大致分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不同的音色。

3.认识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歌曲《鳟鱼》意大利语版)

2.师生问好。

3.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播放的歌曲吗?生:(基本没听过)师:(出示幻灯片——歌曲《鳟鱼》的曲谱)这是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舒巴尔特这首诗《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

4.简介舒伯特。

设计意图:在《鳟鱼》的歌声中直接导入,同时初步了解作曲家生平,使学生在导入部分就对作曲家的认识和主题旋律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

分段聆听

师:同学们,舒伯特还创作了一首《鳟鱼》钢琴五重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的第四乐章。

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呼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则奏出裝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第五次变奏:主题由大提琴奏出,其他乐器伴奏。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作者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

结束段:活泼、轻快的小快板,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开头相呼应。

【拓展】

为什么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却拥有轻松、活泼、愉悦的音乐情绪及特点,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鳟鱼五重奏》教案 篇4

这堂课我以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作为课堂的导入,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一般我们会说,导课导好了你的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很注重每堂课的导入部分。其次,我请学生朗读舒巴尔特的小诗《鳟鱼》从而引出舒伯特根据小诗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让学生体验歌曲对乐曲主题有大致的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感受并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反复聆听了很多遍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欣赏7分多钟的歌曲,怎么样能让学生听懂还不枯燥是上好一节课欣赏课关键,所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歌曲,我发现从主题到变奏三基本上旋律变化不大,只是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我采用对比的形式分析前三段变奏,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太过单调,并且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他们所听到的乐曲增加学生的兴趣。之后的第四变奏和第五变奏整体的音乐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块聆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色彩来描绘听完这段音乐后的感受,他们的回答真是让我感到很吃惊。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较为哀伤的音乐是无非喜欢用灰色、黑的来形容,但这个班的学生却打破了大家一贯的思维模式,有几个同学说的给我留上了很深的印象,如:金色,他说当小鳟鱼被渔夫带走后,它回头看到了海面夕阳西下的景色,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蓝色。他说小鳟鱼失去了自由,因为他生活在大海里,因为大海的颜色是蓝色,所以这是他向往生活的颜色。红色,小鳟鱼被渔夫钓上了岸,一定是受伤了。所以他想用红色来表示···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真的很感动,其实一堂好课不仅在于你准备的有多充实,还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带给你的灵感,这种灵感不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能想到的。最后,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变奏,我先通过一组蜡笔小新的形态变化勾起学生的兴趣,在给他们提供一段简单的节奏进行创编,在此基本上再进行旋律的创编。

但整堂课还是存在这一些不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

1、在音乐作品的挖掘中,可以深入挖掘情感,从舒伯特个人的对作品的诠释上升到人文思想,人文情怀。

2、在变奏一中我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听到了主题旋律是用钢琴演奏的,可以深挖为什么这时候会用到钢琴。

3、在变奏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去关注钢琴伴奏,会给学生很多的启发。

4、在最后一部分拓展的地方,可以在选择一段比较典型的旋律段,并且从情绪上进行进行变奏可以让他们表现出欢快的、安静的、忧伤的小星星。

5、上次教研张梦婷老师讲到了快乐课堂奥尔夫,之后我们可以探讨能否在这个作品中加入奥尔夫教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中的形容词下一篇:百日安全活动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