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教案

2025-01-12

《麻雀》的教案(共12篇)

《麻雀》的教案 篇1

《麻雀》的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教材的开篇之作,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难点设为: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五、教学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准备了:

1、课文录音带。

2、动画课件。

六、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边听录音边想画面。

通过听录音,想画面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巩固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通过欣赏朗读,为后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基础。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演示动画)

在听了课文录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并演示课件,用动画这种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再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能快速了解文中几个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

3、对照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既对学生听、看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三个主要角色的特点。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4、反馈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2)析句意。(3)感情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浑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再通过换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从直观的画面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学深学透课文,从理论上突破难点,也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教者提出问题:“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因为前面通过电视画面再现故事情节,为这个问题已作了铺垫,直观、真实、具体地体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伟大。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

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八、说板书

麻雀

老麻雀

猎狗

小麻雀

我的板书来源于学生,突出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顺序。

2、体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3、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重点段,以突破背诵的难点。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麻雀》的教案 篇2

年底,我想爬一次香山,便和朋友们沐浴着阳光,吹拂着冷风,一路欢声笑语,很快就爬到了香山的顶峰——香炉峰。

山顶的温度比山脚下要低4℃-5℃,寒冷的北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我正要转身离去,这时,十几只小麻雀“唰”的一声,从一棵树上飞到我的跟前。我停住脚步,仔细观察起它们来。我发现这里的麻雀与小区里的麻雀有些不同。居民区的麻雀大都又瘦又小,尤其是冬天。而这里的麻雀,个个胖乎乎、圆溜溜的,动起来像一个圆圆的绒球。我看着它们,它们也歪着头看着我,时而目光对视,彼此都显得格外熟悉、亲切。我觉得它们真是太可爱了,有一只居然蹦到我的脚上。我真想摸摸它那滑滑的羽毛,但又担心惊扰它,只好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它!

好朋友小姿给我分享了半根刚出锅的老玉米,我刚啃了两口,就来喂这些“小精灵”。我掰掉几粒玉米扔在地上,小麻雀们立即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用那尖尖的小嘴快速地啄食。我发现每当一只较大的麻雀来到,其他麻雀都会把食物让给它。我猜测这只麻雀应该是这群麻雀的“首领”。还有一只较小的麻雀,总是抢不到食物。我可怜它,就走近它,给它专门扔了几粒玉米,它转头看看我,仿佛在表示感谢!

看着这些自由自在觅食的小麻雀,我竟羡慕起它们来。因为它们整天吃着游客们喂的食物,所以长得胖乎乎的;它们可以俯视整个北京城,所以眼睛亮得像一颗颗黑豆;它们整日接受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所以羽毛油光发亮,色彩鲜艳。我甚至想变成一只小麻雀了!

当太阳西沉时,我已喂完了最后一粒玉米,该下山了。我恋恋不舍地向这群小麻雀挥手,它们也好像挥动着翅膀和我告别。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可爱的小麻雀们,等着我,春暖花开时,我还会来看望你们的!”

通过这次偶遇小麻雀,我明白了: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师点评

《麻雀》优秀教案 篇3

2、教会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无能强求一致。

教学重点、目标

1教学难点、目标2 目标

3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与众不同的麻雀”。放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一板块的主题是“与众不同”,你觉得图中的哪只小麻雀是与众不同的。为什么?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关键词。

二、理解课文,情感朗读。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词走进课文。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用铅笔画出麻雀之间的对话。

2、找同学朗读一下你所画的对话。(幻灯出现三句话)

3、找同学朗读第一句话。你在这句话中听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迎风站立 站的相反)(全都是 只有你)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小麻雀的与众不同)

4、找同学朗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没有妨碍)指导朗读(不在乎 理直气壮)

5、找同学朗读第三句话。提问听懂了什么?(谴责)指导学生读出谴责的语气。

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麻雀们都不理解小麻雀,小麻雀会怎样做呢?(出示幻灯)你从哪个词知道小麻雀是怎样做的?(依然 继续)这时风越刮越大了?这个树林发出什么样的声响?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7、自读5-7自然段。

8:这个时候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悄悄地来了一只大花猫)强调“悄悄地”是为什么?怎样来朗读?指导朗读。

9、指导朗读 小麻雀大叫、“猫来了!猫来了!快逃!”

10、最后的结果如何?(小麻雀救了大家。)

三、拓展练习

麻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学习有关词语,懂得有关词语的意思。

2、学习本文借麻雀表达人类社会观念的写法,即“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通过铺垫、对比的写法,写出麻雀的“不自由,毋宁死”的尊严与气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初步预习、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感受中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理解的主旨。

2、难点:文中选材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导入新课。

、学习有关词语:

学生边读边圈划文中的有关词句。

要求积累的字、词有:栖止、雏鸟chú、奢侈shēchǐ、淫威、繁衍yǎn、炫耀、无动于衷、翱翔áo、土崩瓦解、禁锢gù、桀骜不驯jiéào、煎熬、诱饵、随身附和、恩赐、奄奄一息、无可厚非、俯首帖耳、差遣chāi。

将下列解释性的词句与相关的成语联。

(1)比喻彻底崩溃。

A、无动于衷

(2)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B、土崩瓦解

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c、随声附和

(4)形容气息微弱。

D、俯首帖耳

(5)看到了假装没有看到的样子。

E、桀骜不驯

(6)性情倔强,不被驯服。

F、奄奄一息

2、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接下来在没有分析课文之前老师来作个统计:

在没有看过之前老师问一下同学:在鸟类中是你最喜欢麻雀吗?请你举手。说说为什么呢?

好,老师接下来再来问一下同学,经常看到过麻雀的请举手。那又为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默看课文第1到3节说说你经常看到麻雀的理由。

麻雀是对人类依赖性最强的鸟类。

2、请哪个同学把刚才同学说的内容概括一下,课文分几个方面来麻雀对人类的依赖性的。

再简单些,二个字。

3、麻雀对人类的依赖性这么强,我们人类驯化了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生动物,如果麻雀被驯化了大家感到奇怪吗?有没有意见?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一起来读14节。

问题是麻雀有意见。

三、再读课文,圈划品读。、作统计:有谁看到过被驯化的麻雀吗?看来一致通过谁也没有看到过。这个小小的麻雀竟然没有驯化真是想不到。

2、那是为什么呢?用的一句话来回答一下。

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唯一说明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读黑板上的两句话。说说哪一句是作者所要论述的重点?那为什么还要写前面四节?

3、所以作者称麻雀为什么?用课文后面用哪一句和它照应的一句话来赞美它?麻雀是动物世界最后的烈女。

称麻雀是最后的烈女解释一下烈女的意思?的“烈女”又是指什么呢?请同学看第(11-18节)用文中的词语或短语说一说麻雀的“烈”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划出有关词语来说一说。

捍卫着自由、倔强地抗拒着、以死抗争、视而不见、绝食、致死都紧紧地闭着眼睛和嘴、一副凛然不可冒犯的神态、抵御、顽强

那么麻雀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三节。

4、麻雀是烈女吗?不是。这种写法是什么?用人格化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5、噢,那老师要问了如果改成现代时髦的形容女子的说法叫什么?“美女”行吗?为什么?

6、因此,赞美麻雀一种什么精神?

7、在这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这样做值得吗?

下面我们进行正反方的辩论赛。

通过以上的辩论,我相信同学们自己会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四、拓展延伸,领悟主旨、通过的分析同学们知道了作者通过赞美了麻雀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以弱抗强,坚韧不屈,刚正不阿的精神。老师就把这种精神称之为“麻雀精神”古往今来,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去抗争强权,坚持正义,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追求我们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我们中华民族有这种“麻雀精神”的也不乏其人,请同学举例说明。

明代于谦光明磊落,“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其一生的写照。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查禁鸦片,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勉。

坚贞的共产党人夏明翰临刑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赴死。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早已亡国灭种了。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志士仁人坚持这种精神,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那么,既然我们把麻雀比作这样的人,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中写到的其它被人驯化鸟类是什么呢?比如“宠物、喜鹊、乌鸦、白头翁、鹰、鹦鹉、鱼鹰”等是什么人呢?默读(6-10节)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五、总结,感情升华。、课上到这老师要停一下教学工作再作个统计:从品格上来说你喜欢麻雀的同学请你举手。

2、看来这就是应了一句话:“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3、既然大家因为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而开始喜欢上了麻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写写喜欢的理由吧。我喜欢麻雀,因为。

课堂赠言:让我们对自尊和自由多一份坚守,去搏击属于我们的天空!

六、作业布置,巩固复习。、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种动植物,赋予其人格化加以赞美。

麻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练习抓住 故事中的角色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麻雀及描写猎狗的重点词句感悟老麻雀强烈的护子之爱,体会母(父)爱的力量。

3、品味描写老麻雀、小麻雀及猎狗样子、神态的语言,初步感受文章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

1、抓住课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自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母爱的力量。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媒体导入,引出课文

出示带有课文标题《麻雀》以及麻雀图片的PPT。让学生开火车式朗读。【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这一步既对学生听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结果,引发思考

1、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课文最后,结局是怎么写的呢(读故事的结尾部分)学生读到课文最后。

2、教师提出问题:麻雀是那么弱小,猎狗是那么强大,但结果,老麻雀却赢了,吓退了猎狗,成功地救下了小麻雀。——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难道是因为这只猎狗胆小无能吗?学生思考。

三、感悟猎狗的老练和凶猛

1、教师询问:那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请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感受猎狗的训练有素、凶猛、庞大。

学生找出相应句子,如下: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教师提问: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猎狗是什么形象的? 抓住一下字词,并让学生演一演读一读。

a、“放慢”“悄悄”“嗅到”——通过形象演示来体会猎狗的老练; b、“张开大嘴”“锋利的牙齿”——读、演,感受猎狗的凶残。c、“庞大”“怪物”——站在麻雀的角度感受猎狗的庞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猎狗的老练和凶猛是为了让他们充分感受老麻雀勇敢、无私,品读对猎狗动作、样子的描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心的领悟及对作者所作对比描写的感知。

四、感受老麻雀不顾一切的护子之爱

1、找出写老麻雀表现的语句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2、教师提问:老麻雀看到眼前的猎狗,它就不害怕吗?(害怕)那为什么老麻雀还是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呢?

它很紧张,很恐惧,很绝望,因为它看到孩子处境极其危险,自己又根本不是猎狗的对手)(随之感受小麻雀的幼稚和无奈)老麻雀在庞大的对手面前,它把凶猛、庞大的猎狗吓退了,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3、再读读写老麻雀的语句,看看它是凭什么吓退猎狗的?小组讨论讨论。概括: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设计意图】对这部分正面描写老麻雀勇斗猎狗的文字,去品读,深切感受它外表弱小、处于劣势的一面;再从“它的不一般的表现”去赏析,则体悟到它的力量,它的内心的强大。这种强烈的对比下,老麻雀的形象才更深刻地留在了学生心中,作者描写事物真实合理的文法也留在了学生心中。然后通过想象老麻雀叫的声音和它当时的内心活动,真切地感悟到老麻雀对幼儿无私的爱。

五、小结

《麻雀》这一课,我想我们都会被文中老麻雀爱孩子的力量和勇气震撼。的确,这个世界上,父爱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懂得了这一点,面对父母,我相信大家能更加懂得感恩。

【设计意图】简单结课,引导学生“由人及己”,看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懂得感恩,学习做人。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回去分享给爸爸妈妈听。

《麻雀》教学设计及评析 篇6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 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 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 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 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 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 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1. 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 体会三者的特点, 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加深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设计

(1) 谈话导入, 情感激趣

(2) 整体感知课文

(1) 初读课文, 找出文中的角色, 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 一步步进入到文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段落, 细心品味, 感受母爱的力量。

(3) 想象画面, 揣摩人物心理

(4) 感受生活中父母的爱, 升华情感

2. 学习方法设计

(1) 教师出示大问题, 让学生自读自悟, 感受文中情感。

(2) 换词对比句子, 体会句子中用词的精妙。

(3) 朗读法:《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自悟出文中情感, 读出个性。

(4) 小练笔:写生活中爱的小故事, 既训练写作能力, 又升华感情。

五、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情感激趣

(1) 师出示麻雀图片, 问:同学们, 认识这只鸟吗? (麻雀) 对, 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常见的、普通的动物, 它没有孔雀那样漂亮的外表, 没有黄莺那样动听的歌喉, 可在一只麻雀身上却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体现了麻雀的一种伟大的令人敬佩的精神,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9麻雀)

(2) 生齐读课题。

2. 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课文。

(1) 看看文中有哪些角色。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 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 学习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1) 师: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只小麻雀而写,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 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并用横线画下来。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笔在句子旁作批注。

[读句子写体会, 能养成学生读书时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生谈感受, 并指导朗读。

4. 学习描写猎狗的句子

师:当猎狗嗅到了这只野味, 发现了小麻雀时是怎么做的?请从文中的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来。

(1)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嗅了嗅, 张开大嘴, 露出锋利的牙齿。

(2)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猎狗想吃小麻雀。) (板书:吃)

(3) 指导朗读这句话: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猎狗想吃小麻雀的画面, 学生一边听一边闭着眼睛想象, 感受此时紧张的气氛。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画面, 通过想象来体会文中意境的能力。]

5. 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1) (1) 师:设身处地地想想, 如果你是老麻雀, 发现了这一危急情况, 面对着力量比自己强大百倍, 甚至千倍的凶恶的猎狗, 你会怎样做?

(2) 生自由发言。

(2) (1) 师:文中的老麻雀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找出写老麻雀的表现的句子。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突然,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板书:救)

(3) 师:请找出老麻雀的动作 (扑、落) 。按常理, 老麻雀从树上下来应该是飞下来, 它的动作可以换成“飞”吗?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妙, 对学生平时的习作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 师: (1) 老麻雀的勇敢多么令人敬佩啊!老麻雀还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举动? (生找出句子) 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斗) (2) 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4) 师: (1) 一只麻雀斗得过猎狗吗?可老麻雀知道这一点吗? (知道) 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找出句子) 谈谈你的理解。 (2) 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独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1) 师:是的, 此时此刻的老麻雀虽然害怕, 也分明知道自己很弱小, 不是猎狗的对手, 可它却拼命坚定地与强大的猎狗搏斗, 这说明什么? (老麻雀非常勇敢) 这是为什么?它的勇气源自于什么?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3) 师:“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板书:爱, 亲子之情)

(4) 再次感受老麻雀的爱, 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6. 感受老麻雀爱的惊喜

(1) 师:麻雀斗猎狗, 无疑是以卵击石, 可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出的巨大的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意外的结果, 一个怎样的结果? (生答)

(2) 师: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 猎狗退缩了。而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狗鸟之战的“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唤回)

[这一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使学生明白不能只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 还应关注人物的心理。]

7. 爱的熏陶

(1) (1) 师:因为爱, 小麻雀得救了, 我相信, 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的爱健康成长。是的, 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 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 同样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用你们灵动的笔把故事写下来吧。 (生写, 师巡视)

(2) 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 让大家一起分享? (生自由畅谈)

(2) 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时此刻的你们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们的父母说, 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来表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 既使文中的爱上升到现实生活中来, 勾起学生回想父母对他们的点点滴滴的爱, 又使他们明白要对父母的爱怀着感恩之心。]

麻雀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

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掌握“摇撼、嫩黄、绝望、安然”等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并根据课后练习2进行训练。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大自然中的鸟儿的确很多,但我们平时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是什么?(师板题:麻雀)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题目也是——(教师指着板书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

事。

2、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课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看着角色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根据课后第二提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讨论·解疑

短短的不到400个字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如此的形象生动,感觉到文中的四个主角似乎就在你眼前。请你试着说一说,你觉得这4个主角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尽量板书相关词语。小麻雀:弱小、惊慌、害怕„„

老麻雀:舍身忘己、奋不顾身、紧张、坚强„„ 猎狗:凶猛、惊奇、张牙舞爪„„ 我:敬佩,赞美„„ 反馈·总结

1、我的收获......2、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动的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2、着重理解和欣赏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段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充分谈论自己的感受。

学习难点

对本文中描写老麻雀部分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体会老麻雀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强大的爱的力量。

学习过程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找到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体会两者的差距。2)说话练习:

这是一只弱小的麻雀。多么凶猛的猎狗啊!

3)练习读出小麻雀的孤单无助,可怜幼小;读出猎狗的凶猛强

势。

4)老麻雀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来掩护小麻雀,拯救自己的幼儿?划出有关的词句来,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学生自由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1.引导学生理解老麻雀的奋不顾身。进一步提问:

(1)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看图对比猎狗和麻雀外形及力量上的差距,体会“绝望”一词)

(2)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它难道不怕吗?(比较分析句子)

①“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②“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3)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4)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5)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2.划下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形象的词语。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只小小的麻雀,它和庞大的猎狗进行搏斗。如果你现在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牙齿的大狗,向着身后弱小的,还没有飞向蓝天的幼儿,再看看旁边的猎人,你会对它们当中的谁说些什么?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讨论·解疑

1、我为什么要换回我的猎狗,带着他走开了。

2、写作方法 反馈·总结

1、我的收获„„

2、我想说„„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小麻雀教案 篇8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准备:

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

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

3.故事录音。

过程:

一、第一遍听故事

1.初步了解故事

(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最下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

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

二、第二遍听故事

1.展示图书

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书的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

2. 合作讲述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

分析讨论

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

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

三、第三遍听故事

1.播放录音故事。

2.引导幼儿静静的等待小鹿醒来,在结尾时,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熟睡的小鹿形象。

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麻雀》的教案 篇9

1 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涪江中上游地带,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5′~105°43′, 北纬30°42′~33°3′。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高差悬殊大, 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 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夏、秋季雨水充沛, 冬春时有干旱发生,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 因而终年湿润, 全年降雨量500~600 mm。全年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为24.2~27.2℃, 最冷月 (1月) 平均气温为3.9~6.2℃。全市地貌主要类型为山区、丘陵区、平坝区, 森林覆盖率达45.7%, 除了依托原有的山水, 绵阳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2 212 hm2, 绿化覆盖率接近50%。境内有植物4 500余种, 主要林木树种300余种, 其中受国家保护植物60余种, 主要有兰花类、苏铁、珙桐、红豆杉等, 栽培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水稻等。绵阳是西部的科技产业城, 随着绵阳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 经过环境治理政策的出台落实, 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在工业废水、工业烟尘方面, 仍然是环境保护的薄弱点。

1.2 调查方法

在调查区域内选择6种不同的生境, 分别为绵阳城郊田野、杂草地、城区公园、城区居民点、郊区公园、郊区居民点。采用路线统计法观察, 根据调查区实际情况选择调查路线, 约2 km/h匀速前行, 使用望远镜沿样线记录单侧视野范围内的麻雀遇见数, 同时记录各生境栖息环境因子。 (1) 林木覆盖率。分3个等级:大 (>30%) ;较大 (10%~30%) ;小 (<10%) 。 (2) 食物丰富度。按平均1 h遇见食物资源次数 (每15 min记录1次) , 分3个等级:丰富 (>7次/h) ;较丰富 (5~7次/h) ;较稀少 (<5次/h) 。 (3) 营巢栖息地。按麻雀选择营巢栖息建筑数量占全部建筑的比例, 分3个等级:多 (>70%) ;较多 (40%~70%) ;少 (<40%) 。 (4) 农药污染。根据农药施用情况, 分4个等级:“-”表示不施用农药;轻 (使用中低毒农药, 4~5次) ;较轻 (使用中低毒农药2~3次) ;较严重 (使用中低毒农药5~6次) 。 (5) 人为干扰。根据通过的车流量、人流量 (30 min记录1次) , 分为4个等级:严重 (>15辆车, >80人) ;较严重 (10~15辆车, 50~80人) ;轻 (5~10辆车, 20~50人) ;“-”表示<5辆车, <20人。调查时间是上午8:00—10:00, 此时间段麻雀开始进食和活动, 易于观察, 下午是17:00—18:00, 此时麻雀开始归巢且此时间段是归巢高峰期[8]。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雀的种群空间分布

从表1以看出, 在同一个生境中不同时间段麻雀的种群数量分布不同。除了杂草地, 其他生境从12月至翌年1月麻雀数量有较明显的增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温度有关。冬季1月的温度最低, 平均温度为6℃, 温度低时麻雀会表现出集群行为, 这一点与郑光美的研究一致[4]。在郊区居民点的麻雀数量最多, 平均遇见数量达35只/h;麻雀数量相对较少的是郊区田野的麻雀数量, 平均麻雀遇见数量为17只/h;杂草地麻雀数量最少, 推测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食物资源、栖息地的限制, 虽然越冬期野外麻雀主要采食禾本科植物种子, 但绵阳地区面积大多较小而且分散, 杂草种群丰富度低, 有草籽杂草少, 加之城市规划需要而进行的除草更减少了草地面积;冬季麻雀获得食物资源的情况, 与其他季节相比要困难些, 在郊区居民点分布较多, 有利于它们更好地获得食物来源。总的来说, 在绵阳市冬季基本上形成河边、杂草地麻雀种群数量稀少, 居民区数量较大, 其他区域广布的格局。

2.2 各生境环境因子的比较

在调查时对各生境能影响麻雀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 经过整理分析, 结果归纳为表2。

3 结论与讨论

麻雀数量分布的限制因子主要是食物资源、栖息地和人为干扰。麻雀作为伴人类生活的杂食性鸟类, 市区公园等地设有喂鸟、喂鱼等娱乐场所, 而且小吃摊多, 人流量大, 能大大增加其食物来源。从绵阳地区麻雀分布情况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 居民点种群数量比城区公园要多些, 而且郊区的居民点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这与刘焕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可能与郊区居民区食物资源较好, 且与城区相比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有关。Kevin等认为麻雀是适应城市环境的鸟类[9], 但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 麻雀对城市公园、低层居民区等城市化程度低的环境适应性较好, 对高度城市化的商业区、高层居民区环境适应性较差, 这一点也与张淑萍等的研究一致[10]。

在空间分布上, 城市麻雀主要分布于离地面较高的树枝及房顶、广告牌上, 主干道的乔木树丛中麻雀也相当少, 张淑萍等人指出:“硬化地面的面积、高层楼房的面积、人流量及车流量的增加, 由于减少了杂草等麻雀的食物来源并增加了干扰, 不利于麻雀的利用, 城市化的程度与鸟类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呈负相关”。

麻雀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鸟类, 由于早期科学认识水平的原因, 曾有段时间将其作为一种对人类有害的物种, 与苍蝇、蚊子和老鼠作为“四害”加以消灭。后来有专家为其正名, 使麻雀不再被列为“四害”, 使得其种群数量又有了恢复, 但在20世纪80年代却又发现部分地区麻雀种群数量的减少, 甚至消失, 在绵阳地区也有此现象[2]。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 不同生境的麻雀分布密度不同, 是由于麻雀对各生境微环境的选择差异,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 绵阳地区麻雀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种群数量减少来自农药的滥用, 包括使用频率和剂量的增加, 并随着食物链富集到麻雀上, 使得麻雀繁殖力下降或死亡;其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麻雀的栖息地遭到破坏;最后, 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 工业大气污染、野外烧烤、冬季居民室外烧柴取火等造成空气中烟尘含量高, 均对麻雀的生存有一定的伤害。

通过本次调查, 绵阳市区麻雀的种群数量已有一定的恢复,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绵阳郊区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同时也说明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保护动物的良策。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能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也使得人类忘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人们慢慢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亡羊补牢, 犹未晚矣, 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如禁止乱砍乱伐、限制企业超标排放废气污水、生物防虫等来保护麻雀生存的环境, 使麻雀与人类能够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郭延蜀, 郑慧珍.四川省树麻雀地理分布的变迁[J].动物学研究, 2001, 22 (4) :292-298.

[2]房凯.对四川省麻雀调查的析解[J].绵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15 (1) :61-62.

[3]付义强, 郭延蜀, 胡锦矗.九江城市及郊区麻雀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的调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 (2) :209-211.

[4]郑光美, 黄孝镇.北京城区麻雀的冬季种拿动态食性分析的初步报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65 (1) :99-112.

[5]潘超, 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内麻雀 (Passer montanus) 冬季活动区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 (4) :537-540.

[6]刘焕金, 卢欣, 郭东龙, 等.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冬季麻雀种群动态[J].动物学杂志, 1987, 22 (2) :21-25.

[7]郝亚南, 易国栋.麻雀冬季傍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6) :2177-2180.

[8]王恩平, 陈爽.成都市区麻雀夜宿规律初步观察[J].四川动物, 2004, 23 (4) :352-354.

[9]CROOKS KR, SUAREZ AV, BOLGER DT.Avian assemblages along a gradient of urbanization in a highly fragmented landscape[J].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4, 115 (3) :451-462.

老舍《小麻雀》教案 篇10

目的要求

一、了解作者怎样生动、真切地描写小麻雀的外形、动作、神情。

二、了解作者如何借小麻雀的遭遇和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表达对受损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和希望。

要点难点

一、要点是要抓住作者借同情小麻雀的遭遇抒发自己同情受损害的弱小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条主线。

二、本文对小麻雀心理活动的刻画及理解是难点。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强暴横行,弱肉强食的旧社会,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正是当时和作者有着较多往来的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因此通篇充溢着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切。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茶馆》、《四世同堂》等,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另见资料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一只带伤的小麻雀又被猫咬伤的叙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被损害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暗示弱小者应该从小麻雀的遭遇中悟出一点道理,那就是要以抗争求生存。

段落大意

一(1)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

二(2、3)写“我”追猫救雀的经过,描写了小麻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表现了“我”对小麻雀的关切和同情。

三(4、5)写小麻雀脱离猫口后的情形和“我”捧着小麻雀时的沉痛心情,含蓄地表达了“我”从这件事上悟出了一点“道理”。

写作特点

眼睛的刻画

文章十分成功地刻画了小麻雀的眼睛。它受伤后委屈、恐惧,想求人救助,又怕再被伤害的复杂心情;它被猫咬时,绝望而又无力反抗的痛苦;它被救助后生命的复苏都从它的眼神中流露出来了。这样把小麻雀的眼神和它的遭遇及外形、动作结合在一起写,显得更加真切、生动。最妙的是作者用小麻雀的眼神牵动“我”的感情,用“我”的心理活动揣摩小麻雀的思想。这样交织在一起刻画,使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注、同情和思考。表现小麻雀疑虑难决心情的有:“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表现小麻雀惊恐痛苦的有:“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像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的愣着”;表现小麻雀有所觉醒的是:“它还是那样地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一歪,用它的黑眼睛瞟了我一眼”。

语言通俗、准确

文章语言通俗,用词准确,表现力强。如:“有时飞一下,不过由地上飞到花盆上”,“有时”说明动作是间断的,“不过”表示最高的限度。说明小麻雀翅膀带伤,飞不高。“我愣了一会”,表示是意外的发现。“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一径在我心里睁着呢”,“一径”表示“我”一直挂记着小麻雀的命运。“它是糊涂了,昏迷了”,说明它怕到了极点。

“我”的心理活动描写

文章在状写小麻雀的同时,交织着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小麻雀的同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是小麻雀遭遇的目击者、同情者,“我”的心随着小麻雀的命运而跳动。一见到这只刚出世不久、受了伤亲近我又不完全相信我的小麻雀,“我”可怜它,“觉得很难过”,想用饭粒诱它前来,小猫却抢先了一步把它叼走。这更加深了“我”对小麻雀的命运的担忧,“我不敢紧追”,“又不能不追”,“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睛一径在我心里睁着呢”,“我”心急如火。当看到小麻雀意外地钻进了烟筒,“我的希望又回来了”。可当“我”看到猫口余生,只有那么一点活气的小麻雀时,慈爱善良的心使“我”竟然难过到“不敢再看第二眼”。“我”弄走了小猫,救了小麻雀,“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作者对小麻雀的爱怜、同情达到高潮,希望自己能救助世上一切受损害的弱小者。可是“我”没有能力,要养着它而没有笼子,只好寄希望于小麻雀自己能明白点什么。作者希望小麻雀明白点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前面的描述,小麻雀两次遭到劫难,也有侥幸脱险和被救助的幸运。但是它在困难面前依赖别人,在敌人面前不挣扎、不反抗,听凭摆布,这样怎能生活下去呢?显然作者是希望小麻雀明白一点求生的道理,明白自己的生命不能任人摆布,不能依赖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活下去,要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小麻雀的外形描写

作者先摹写它的外形,它很小,“刚长全了羽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因此它的动作只能是:跳,“有时飞一下”,只能飞到花盆沿上,“不会飞得再高一些”。从它“跳一跳,可也又停住,看着我”,“又不敢过来”的举动和它“小黑豆似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它“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进退为难”的神情,揣摩出“它要保全它那点小小的生命,可不晓得怎样才能保全。它对自己和别人都没有信心,可又愿意从人那里得到些依靠”,这些描写表现出它是一个弱小、伤残、待人救助的小动物。

小麻雀的命运很不幸,它又被小猫很容易地擒住了。可是它并不反抗,连挣扎都不挣扎。小麻雀又很幸运,一段横着的烟筒救了它。它没受到致命的伤害,因为小猫还不会杀生。它有足够的力气从烟筒里出来。可是当它看到眼前的小猫,就站不起来了,“胸部几乎贴着地”,“身子卷做一团”,“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虽然它还活着,可它没有力量反抗或逃避了,“一动也不动”的等着猫的处置。它是糊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能从烟筒里出来,而不从小猫的爪下逃命,只是两颗黑眼珠顶大顶黑的愣着,一动也不动地任凭小猫的摆布呢?原来它是一只被人养惯了的鸟,它不知道用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它的一切完全依赖人。它所以一动也不动,是因为它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小猫,想小猫能赦免了它,靠这一线希望活下来。课文通过摹写危难处境下,小麻雀的`形态、动作,特别是眼神,一个胆小怯懦,精神麻木,听凭命运摆布的弱小者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作业练习

一、指出下面句子里黑字在句中的读音:

1.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 )

A.lǐng B.níng

C.nǐng D.líng

2.我愣了一会儿。( )

A.lèn B.nèn

C.lèng D.nèng

3.像是等着猫赦免了它。( )

A.shè B.sè

C.chì D.shē

4.连挣扎都不能挣扎一下。( )

A.zhā B.zhá

C.yà D.zā

二、选择正确答案:

1.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

说它可怜是由于:( )

A.向敌人乞求庇护,被损害的弱小者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却又无力反抗。

B.它的举动和表情露出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

C.它要保全它那小小的生命,又不晓得怎样保全。

D.它对己对人都没有信心,又愿意从人那里得些依靠。

2.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

A.这句语表明作者为拯救小麻雀尽心尽力,为自己能这样做而感到欣慰、自豪。

B.表明作者对自己解救小麻雀无方而感到懊丧,失望。

C.表明作者对小麻雀寄予深切的同情,殷切的希望,希望它能活下去。

D.表现作者的矛盾心情和不知所措:希望它活,可活着又受罪;不愿它死,可死却比赖活干脆。

三、阅读原文后做题。

例6:我一眼看见那小鸟的样子,便难过到几乎不敢再看第二眼。它已站不起来了,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身上并没有血,可是身子卷做一团,非常的矮。头低着,小嘴碰着地,两颗黑眼珠比以前更黑更大了,像是并不看什么,只那么顶黑顶大地愣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完全从眼里显现出来,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因为它已没有力量反抗或逃避;又像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忽然来了个救星。求生与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里,可又并不像是清醒的。它是糊涂了,昏迷了;不然它为什么要从烟筒里面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还有那么一点模模糊糊的希望。这点希望使它注视在地上,等着,等着活或等着死。它完全把自己交给了这点希望,一动也不动。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 。

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作者描写了小麻雀的: 、、。

重点描写了什么? 。

找出重点描写的两个语句。

① 。

② 。

3.这段文字正确的分层是:

(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它完全把自己交给了这点希望”,“希望”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2.C;3.A;4.B

二、1.A;2.C

三、1.受迫害后的小麻雀,对受害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2.胸部、头、小嘴、两颗黑眼珠、眼睛

①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完全从眼里显现出来。

②求生与求死的心情都流露在这两只眼里。

3.(1)

麻雀教案教学设计 篇11

《麻雀》是第三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麻雀》一课,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牢牢抓住初、细、精、熟四个环节,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一、初读铺面,形成表象

先通过提问式谈话审题激趣,导入新课:课文写了哪几样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设置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最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形成表象。初读对一些有较深含义的句子不作理解的要求。

二、细读理脉,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步感知老麻雀的形象后,再要求学生读,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筋骨脉络: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自然段中,把小节放到全篇中,从整体入手,作准确的理解。在每一个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大致是分几个方面说的全文读完后,再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什么是从几个方面说的。通过这种细细的品读,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下感知:我发现可怜的小麻雀猎狗威胁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走开。最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脉络,简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精读入境,品味神韵

学生仅仅理清文章的脉络还不用算读懂这篇课文,还要指导学生精读文章的有关章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真实地表达亲子、母爱是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度: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风吹到地上,一只猎狗慢慢地走近,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样出现的,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按习题2(投影出示: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要求和例子,边读,边画,边思,并反复读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广泛收集,发现材料,再通过汇报有关句子,集体议论,解决习题2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读,思,议,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并进行互相比较,加以综合。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相互启发,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爱力量的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发现,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

四、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麻雀》的教案 篇12

两者的关系: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 处处蕴含着矛盾, 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 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 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 两者具有互补性。

一、课堂教学中有效预设环节

(一) 精心预设, 构建学习生长点

笔者在初三专题复习课《作图问题》公开课中, 关于角平分线的画法案例分析。设计了如下引入方式。

备课时的思考。由于这节课是初三第二轮专题复习。因此, 这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之一。学生从实际操作画图上, 应该还是有记忆的。但是如果这节课停留于让学生简单复习基本作图的步骤, 显然没有起到初三知识综合复习的目的。因此, 本课的难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并判断和推理作图的合理性。

因此, 这个例题的设计, 需要学生经历一节经典的探究过程。学生需要观察几何图形, 猜测角平分线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和空间想象, 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 选择不同的作图工具, 并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角的平分线的合理性。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活动一】用各工具作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1, ∠AOB求作:∠AOB的角平分线OC.

(1) 请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

(2) 请用直角三角板作角平分线。

(3) 请用刻度尺作角平分线。-

【课堂实录】

活动:请同学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

教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尺规作图?

学生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师:如图, ∠AOB的平分线是什么图形?

学生2:一条射线。

教师:如何确定射线OC呢?

学生2:因为射线OC的端点点O已经确定了, 所以只要再确定一个点即可。

教师:射线OC有什么性质?

学生3:把∠AOB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

教师:根据你们的经验, 再通过工具完成作任意角的平分线。

学生4: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学生5: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创造三线合一。

学生6:平行线的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学生7:等三角形的对应角也相等。

……

教师:请大家利用以上知识, 创造条件, 把∠AOB分成两个相等的角:∠BOC和∠AOC。

学生8:我认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不能把∠AOB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在一个三角形内, 而我们所研究的这两个角∠BOC和∠AOC在一条线的两侧, 与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结构不同。

学生9:按照这个思路, 平行线的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也不可以。

学生10:但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 我们只需构造一个等腰三角形, 然后作出底边的中线即可。

教师:这个思路非常清晰, 大家可以通过什么工具完成这个目标?

学生11:刻度尺或者尺规。

教师:三角板可以吗?大家可以开始探索。

……

学生12:作图展示如图2。可以利用三角板的刻度, 度量出OM=ON, 再度量出CM=CN。然后连接OC, 即为角平分线。

学生13:作图展示如图3。利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和刻度,

创造全等三角形,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学生14:作图展示如图4。利用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 完成角平分线的画图。

学生15:作图展示如图5。通过在角∠AOB的外部画出角平分线并反向延长得到, 射线OC。

学生16:作图展示如图6。利用三角板的刻度或者刻度尺。

度量OM=AON, 度量OP=OQ;MQ与PN交于点C, 连接OC。即OC为角平分线。

基于学生对于尺规作图方法的知识掌握情况, 进行了例题的整合和重新设计。问题一的设计目的, 可以让学生经历复习尺规作图中的基本作图, 并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 SSS来得证。问题二的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直角三角板工具的不同, 设计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 以及三角板的刻度, 从而利用HL得证。问题三的设计, 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完成不同的方法设计。

(二) 预设留白, 思维火花碰撞

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 需要教师预留出时间, 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归纳, 并让学生通过做题反思让学生从对比中, 体会不同方法的碰撞。并从不同方法中整合出有效的最佳途径, 从活动中, 抽象数学本质。教师总结不同工具的作用, 以及作图的正确性。直角三角板可以提供刻度以及直角, 因此可以构建等腰三角形, 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完成作图。而构造直角可以构建直角三角形, 用HL证明一对直角三角形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而尺规作图则是基本作图。尺规作图体现了古希腊人思想的精深和奇妙———几何图形的繁多、复杂与工具的极为有限并被严格限制, 使得这一问题艰难但又充满趣味, 这不断激励着人们在思维的高度上不断跃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尺规作图的教学提出“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 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

R·柯朗在《什么是数学》中指出, “处理几何作图时, 我们不应当忘记, 问题并不是要求以一定的精准度实际把图画出来, 而是从理论上说明只用圆规和直尺能否找出画图的方法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 任何一个作图方法, 其效果都不如用好的半月仪那么令人满意”[1]古希腊人对尺规作图的重视反映了他们对数学研究基础和真理认识途径的深刻思考, 体现了深刻的理性精神、逻辑思维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教师预设了方法总结和提炼环节。通过让学生使用不同作图工具作图, 进一步综合复习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并能对比不同工具的作图, 发现尺规作图的合理性。而尺规可以做到截取等长线段, 通过SSS构建全等三角形来完成基本作图。

(三) 预设探究, 挖掘思维深度

继活动一的设计, 设计了活动二。【活动二】完成作图,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课堂实录】

完成作图,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师: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学生17:有两种, 点在线内以及点再线外。

教师:点在线内, 我们可以通过基本作图完成垂线的作图吗?

学生18:可以, 我们可以通过作平角的平分线完成作图。

教师:点在线外呢?可以如何作图?

学生19:过此点用圆规画弧, 与直线形成两个交点, 分别过两点再以相同长度画弧, 交点与原点相连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这即是

基本作图。

教师:这种尺规作图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19:证明方法与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一致。

学生20:我还有方法。作图展示如图7。我们可以构造筝形, 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完成作图。以M为圆心, MA为半径両弧;以N为圆心, N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丨的异侧B点;连接AB, 则AB为过A点丨的垂线。

教师:大家来看看, 大家知道这个方法的合理性吗?

学生21:因为MA=MB�因此M在AB的中垂线上, 同理, N也在AB的中垂线上。因此MN为AB的中垂线。因此, AB为直线I的垂线。

教师:非常好, 这个方法与基本作图的方法基本相同, 也是通过中垂线的判定定理完成作图。

学生22:作图展示如图8。我是通过构造90。的圆周角完成垂线作图的。

作法如下, 在1上任取一点C;以AC为直径画圆交I于点B;连接即为所作垂线。

教师:你能说明合理性吗?

学生22:利用直径所对的岡周角是直角, 可以说明乙AOB为直角。从而AB为直线1的垂线。

教师:大家通过不同的尺规作图都可以完成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并通过已有的不同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我为同学们

点个赞。

(四) 预设问题, 实践才出真知

【活动三】利用工具画出图形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a和k一个内角为a

【课题实录】

教师:大家是如何分类的?学生23:可分二类。《的两条突边为a和a的对边为a;40 a的对边为b;

教师:请你说出作图依据。

学生23:第一图利用SAS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图3, 观察所得, 已知两边以及对角, 不可以确定唯一三角形。从而复习巩固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判定定理。也举出相应的反例。

二、不拘于预设, 灵活应变生成

(一) 生成应颜应预设

尽管在教师备课的设计中, 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做了颀想, 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 他们的想法和思路比较活跃.更多时候可能超出教师的预设。当教学+再按照预设展开时, 教师需要思考并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 并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 机智生成新的教学力案.才能使得教学顺利展开, 有升华, 并富有灵性C

(二) 生成机智整合预设

在对教学方案的预设中, 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分析式的。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有时教师应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对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各种信息作出快速分析, 并恰当的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 教师的思维更多的表现为整合性, 胃.如, 在活动一的设计中, 教师想规定各种工具, 依次完成3个小题的解决, ,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 学牛有直接利用直角三角板的刻度, 度量提供构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创新方法.因此.教师不必循规蹈矩的按照课前预设的题目顺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好整合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通过一题多解的不同思路, 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通过质疑交流, 使得不同的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一起进步。

(三) 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一节数学课, 通过对学生的己有知识整合, 通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同角度看问题, 并且能解释疑问, 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好奇心。活动三, 通过实践操作, 学生不仅收获分类的思想方法, 复习基本作图, 而且还可以利用作图解释=角形全等的不同判定定理。从而举出反例, 已知两边以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学生通过基本作图的复习, 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很大的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就考虑到一般性, 并观察试问, 当引导学生自主设问a和h以及一个内角为cx的大小变化吋候, 会有明陣不同情况的探索。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并自我解决, 从而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教师紧迫的感到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 寻找学习生长点, 关注学生需求中的生成。因此, 教师要精心预设课堂, 使得课堂结构合理, 数学思维有效深刻。课堂是学生的, 教师要把舞台留给学生,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激起学生的思维“涟漪”, 激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千层浪”, 引发思维碰撞的“共鸣”, 达到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 教师是传授者, 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 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 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文章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有效预设环节, 同时也说明不能拘于预设要灵活应变生成。以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预设环节,灵活应变

参考文献

[1]R·柯朗, H·罗宾.什么是数学[M].左平, 张饴慈, (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136.

上一篇:ing结尾的单词用法下一篇: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