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读书报告

2024-10-17

自私的基因 读书报告(精选11篇)

自私的基因 读书报告 篇1

《自私的基因》 读书报告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道金斯,翻译者有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每一物种之内,某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留下更多的生存后代,因此,这些得以繁殖的幸运者的可遗传特性(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数量就变得更加可观。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区分繁殖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造就了我们,因此,要想了解我们的自身特性,就必须懂得自然选择。

道金斯对社会学说中这一崭新工作的主要论题逐一作了介绍: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的定义,进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道金斯精通这一基本理论,他胸有成竹,以令人钦佩的清晰文体展示了这一崭新的工作。由于他在生物学方面的造诣颇深,他能够使读者领略生物学文献中的丰富多彩和引人入胜之处。

这本书的开始就说此书的前提是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讨论的只是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做才符合道德规范和准则。虽然我不太明白什么叫“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但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告诉我们所谓的“自私”只是行为意义上的,而非主观意义上的。之后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只不过是基因制造出来的生存机器而已,世间的生物只不过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机器,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下去。我们的存在,完全是自然选择和不断淘汰的产物,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保存和延续基因的存在。我们的饥饿、痛苦、快乐、满足感等„„这些感受只是基因“设计”的“程序”,让我们在这些情绪的驱动下不断回避痛苦和追求享乐,以确保基因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这对于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就内容而言,这本书只是揭露了了一个露骨的事实,令我对基因有了重新的认识,它不再只是我之前所了解的那个单纯可复制的、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基因乃是生命传递的最本质的东西,而由基因所控制的躯体则只是一个基因用来庇护自己和繁衍的工具。生物所进化出的各种行为本质上是基因自然选择后的结果。而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而由它控制的生命体必然也是自私的,生命体表象的利他主义和合作主义,其本质也是自私的。

生物生命的核心是基因,生命生存的单位是基因,由基因主导生命,生命不过是基因的寄生者而已,这是作者的观点,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动物行为拿来与人作为比较,这中比较其实是比较危险,因为它会导向你提出一个问题,即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传递基因?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宇宙诞生40多亿年,人类诞生才区区数百万年,近代文明也才几百年而已,再想想人的一生,数十年而已,真的很短暂,把人类的行为放在整个宇宙来看,人的行为几乎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性,想想自己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转而一想,事实上并没有这么严重。我们又并不是纯粹的机器,而是理性动物,我们有着意识,会学习会探索,能够发现基因的存在,能够不断认识自我。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也许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们的意识赋予生命以目的和意义。在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的更重要的东西是文化传统和观念,这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拟子”。当我们离开这世界以后,能留下来的事有两种——拟子和基因。按照有性生殖的模式,我们的子代事实上只能继承我们基因组的一半,数代的传递之后,我们同子孙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可能就已经相差无几。但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文化有贡献,例如你有个好想法,写出一首旋律、发明一只火花塞,写出一首小诗,这些贡献可能会在你所有的基因都消失于浩大的基因库之后,还能存留很久。

那么,人类的行为究竟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本能?从生物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一切行为归结到底即为繁衍二字,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繁衍。换个角度,人类很幸运,从这样无休止的繁衍活动中走了出来,我们进化出了更加高级的东西,比如情感,自我意识等等,因此我们得以在这场无休止的繁衍循环中玩出点新花样,而这些使人在繁衍之余还可以干点其他事情,人类不再是以繁衍为终极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行为和本能是相对抗的,我们甚至可以使用工具来对抗这种生物本能,如人类的对真理的追求直至献出生命与繁衍行为不相干。繁衍行为使人类进化出了这些行为,但这些行为某种程度上又与繁衍独立,不能只单纯的以繁衍来理解这些行为。

据说有些人在看完这本书后发出了道德世界轰然崩塌这样的声音,我们应该看到在人类经过长期进化之后,早已拥有了与生物本能做斗争的能力,如果把道德体系的崩溃归结于本质的自私,是不是就等于否定了人进化出来的高等智慧?况且人类优于其他生物的正是由于我们完善的道德体系的束缚。

总之,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说使我们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用书中的话说:“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并且被文化陶冶成为拟子的基因,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被基因操控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心灵,而不是单纯的生殖繁衍,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

自私的基因 篇2

为什么会有人呢?

成功基因的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行星上具有理解力的生命从其领悟自身存在的道理时起,这一生命才算成熟。如若宇宙空间的高级生物莅临地球访问的话,为估价我们文明的水平,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将是:“他们发现了进化规律没有?”30多亿年来,地球上一直存在着各种生活有机体,但对生命存在的道理,它们始终一无所知。后来,其中有一个人终于弄懂了事实真相,他的名字就叫达尔文。好奇的孩子常会问:“为什么会有人呢?”达尔文使我们能够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给予一个切合实际的回答。生命有意义吗?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么?我们在面对这些深刻的问题时,无须再求助于迷信。著名动物学家辛普森在提出上述的最后一个问题之后,曾这样说过:“现在我要讲明的一点是,1859年之前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的一切尝试都是徒劳无益的,如果我们将其全部置于脑后,我们的境遇会更好些。”

今天,人们对进化论产生疑问,犹如怀疑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理论一样,但达尔文进化论的全部含义仍有待人们去了解。不管怎样,本书并无意于全面地宣扬达尔文主义,而是探索进化论对某一个特殊问题所产生的种种后果。我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我在开始进行论证之前,想先扼要地说明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论点,以及不是什么样的论点。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人在芝加哥强盗社会中长期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我们就能够对他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些猜测。我们可以想见,他的性格粗暴鲁莽,动辄开枪,而且能吸引忠贞不二的朋友,而推论并非是万无一失的。

但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生活和发迹的,那你就能够对他的性格作出某些推断了。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发迹的强盗一样,我们的基因生存了下来,有的长达几百万年。这使我们有理由在我们的基因中发现某些特性。

我将要论证,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在这句话里,“特殊”和“有限”是很重要的词汇。尽管我们对这种情况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普遍的利益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

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

我只是讲事物是如何进化的

现在我要讲一下本书所不准备论证的第一点。我并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我只是讲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行动才符合道德准则。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为我知道我有被人误解的危险。有些人不能把阐述对事物的认识同提倡事物应该如何这两件事区别开来,此类人实在为数太多。

我自己也觉得,一个单纯以基因那种普遍的、无情的自私性法则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在其中将会令人厌恶至极。然而我们无论怎样感到惋惜,事实毕竟就是事实。

如果你想从中引出某种教益,那么阅读时,可以视之为一种告诫。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我们的基因可以驱使我们的行为自私,但我们也不必终生屈从。如果我们在遗传上生来就是利他性的,再去学利他主义也许不那么困难。在动物中,只有人类受文化也受后天获得的以及继承下来的影响的支配。有人可能会说,文化是如此之重要,以致不论基因自私与否,它与我们对人类本性的理解都毫不相干。

另有一些人也会不同意这种说法。这完全取决于作为人类特性的决定性因素“本性对教养”的辩论中,你站在什么立场上。这就使我要讲一讲本书不准备论证的第二点。在“本性对教养”的争论中,本书不支持这一或那一立场。当然我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不打算表达出来。只在最后一章中,把我的观点包含到我将要阐明的文化观点中去。如果确实证明基因同现代人的行为毫不相干,如果在动物中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是独一无二的,至少探究一下我们在如此近期内成为例外的规律,将仍旧是兴味无穷的。而假如我们这一物种并不像我们一厢情愿的那样,而是个例外的话,研究这一规律就更加重要。

本书不准备论证的第三点是,不对人类或其他某一种动物的行为细节进行描述。只在举例说明时,我才使用有事实根据的细节。我不会说:“如果你看一下狒狒的行为,就会发现它们的行为是自私的,所以人类的行为也可能是自私的。”

个体动物的自私行为

生物之进化是“为其物种谋利益”吗?

为朋友献身显然是种利他性行为,但为朋友冒点儿风险也是一种利他性行为。有许多小鸟在看到捕食类飞禽飞近时会发出一种特有的警告声,鸟群听到警告声,就采取适当的逃避行动。非直接的证据表明,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这种额外风险并不算大,然而乍看之下至少还称得上是一种利他性行为。

动物利他行为中最普通明显的例子,是父母,尤其母亲,对其子女所表现的利他性行为。它们或在巢内,或在体内孕育这些小生命,冒很大风险去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之害。只举一个具体例子,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如狐狸等接近时,会上演一出“调虎离山计”。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已经折断。捕食者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卧其中的鸟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一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但它自己却要冒点风险。

我不准备以讲故事的方式来阐明一个论点。经过选择的例子对于任何有价值的概括来说从来就不是重要的证据。

我首先需要讲一下人们在解释利他性时常犯的一个特别错误,因为它流传很广,很多人会觉得生物之进化是“为其物种谋利益”或者是“为其群体谋利益”。这种错误的概念如何渗入生物学领域是显而易见的。动物的生命中有大量时间是用于繁殖的,我们在自然界所观察到的利他性自我牺牲行为,大部分是父母为其下一代而做的。“使物种永存”通常是繁殖的委婉语。

只要在逻辑推理时稍微引申过头一点,就可以推断,繁殖的“功能”就是“为了”使物种永存。从这一推断再向前迈出错误的一小步,就可得出结论说,动物的行为方式一般是为了有利于其物种的永恒性,因而才有对同一物种的其他成员的利他主义。

新书速递

《增长力》

作者:[美]吉姆·斯登格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定价:49.00元

《增长力》一书的灵感来自宝洁公司的一项调查,吉姆·斯登格时任宝洁全球首席营销官,调查对象就是那些增长速度领先于宝洁的企业。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斯登格对企业财务绩效与其客户参与度、客户忠诚度及客户推荐度之间的关系的深入分析。

《遇见罗伯特·麦基2011—2012》

作者:罗伯特·麦基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定价:56.00元

罗伯特·麦基被称作“好莱坞编剧教父”,由他开设的“故事”培训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故事与写作机构。本书囊括了麦基先生“故事”培训班课程的全部理念,并增加了他的影评、对话录等很多新的内容。

《倒转红轮》

作者:金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定价:68.00元

《自私的基因》读书心得个人感触 篇3

如果说我们不在相信人性本善,那么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无疑是最有力的说教武器。道金斯说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与黑猩猩的进化史有99。5%的共同之处,但古往今来人类都习惯性把自己看做是万物之主。古时候“人定胜天”的征服万物的思想是最好的体现;现代社会,虽然人们已渐渐学会与万物和谐共处,但我们仍然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然而,对于一个进化论者来说,这样的认识却是错误的。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都毫无根据,因为任何物种都经过十几亿年的自然选择而来,在这个纵向的发展过程中,横向优劣比较显得没有意义。

道金斯试图用很多自然界的实例来向我们说明人的自私与生俱来,即人性本恶。他的思想足以颠覆我们所信仰的一切伟大之事,其论据的完美性和逻辑性也让你无从反驳。阅读《自私的基因》你只能被作者的思想牢牢锁住,找不到反驳的机会,只能够理解他、认同他。我们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但道金斯的思想却让你看到,母爱只不过是自私地维护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自己后代得以延续并得以优化的体现。不错,这是道金斯想要告诉我们的,但这样冷血的世界也不是道金斯最终想要。单单沉于本性乃恶的哀悼,未免有失道金斯思想的深度。

有很多人曾对道金斯的自私基因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不可能轻易沦为基因的奴隶。其实,这恰恰是道金斯基因自私的真正意义所在。论道金斯在道出人的自私基因的同时说道:“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抗拒那些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时,我们也可以抗拒那些灌输到我们脑子里的自私母体。”我们作为基因的载体而被创造,但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反对自私的基因复制暴政。

道金斯也曾说过,他打算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之后补写第二卷,对人类作一些论述,然而他发现《美德的起源》正合最初的构想。这也说明作者并没有因为人永恒的自私基因而否认了人性的美。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4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表述方式,喜欢他谈论这些东西的口吻。喜欢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用一个人们的都很喜欢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述基因的不自觉无意识无目的性。喜欢他有时候得费力的向我们说明,些些的矛盾我在会意的时候往往内心里是充满笑容的。

作者用自私这个比喻想要表达的却和自私这样一个人类术语完全相悖的理念。有时候我看着这些矛盾的表述不禁佩服起作者来。正如作者所说,他只能用这个我们都能理解的比喻来做这次阐述,所以,这个标题很恰当却又很不恰当。

其实读完这本书是和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混着读的,读完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也表达不出什么。不过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的。

篇二: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这是严琦推荐的一本书,生物学方面的书,据说是进化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不过全文通俗易懂,中间稍微摆弄了一点浅显的博弈论知识,完全不妨碍外行人如我来阅读。

针对动物进化问题,作者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或种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并把我们人类及其他所有动物都描述成是我们的基因创造的机器。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基因的自私行为,即为了更好的复制,传播。所有的利他行为,也仅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为。

还好作者强调了,“不涉及到意识的动机”,要不然真的有点像严琦说的那样有点“反人类了”。正因为这样,在看书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作为一个人类,我还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点的,虽然,基因可以这样的自私。庆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识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别是在讲到意识的产生的时候,“把意识视为一个进化趋向的终点”,生存机器最终从主宰它们的基因手中解放出来,变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从能力的决策者,比如说拒绝生育。

虽然要知道这本书写的不是基于人类的行为,但作为一个外行人的收获,也许更多的是将人类纳入这些“准则”中去思考,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当然,最好是同时怀着一颗积极的心。

篇三: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所利用的机器。最初,我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我折服于作者强大的联想和滴水不漏的解释。

道金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事实上是一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控制亲代对子代进行抚养。而两性之爱,则是生物为了用有限的亲代投资抚养更多的子女,以保证基因的延续,所以利用异性的亲代投资,抚养现有子代。

但是,人类恰恰是自然中标新立异的群体,我们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完全受制于基因。我们会收养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会在子女的文化教育上付出巨大。我觉得,也许正因为文化,人类才能够约束自私的本性,人类才有了七情六欲,有了比生存更高的追求,才变得与众不同。

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生物的行为动机,基因的强大控制力,人类的生而不凡。我惊叹自然的精妙,生命的精妙,更惊叹人类的伟大。它是我生物学习的启蒙书,让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自私的基因 读后感 篇5

1.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 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 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 他主义。上面一句话中,“特殊”和“有限”是两 个重要的词儿。

书中论述的第一点:我并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我只是讲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行动才符合道德准则。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第二点:教化或教育对基因的影响。

第三点:不对人类或其他某一种动物的行为细节进行描述。

本书所讲的自私或利他是指行为上的,而不包括主观意识上的或者心理动机。

一种利他行为,在我们看来,可能增加了利他主义者死亡的可能性,和增加了受益者生存的可能性,但实质来讲,不论利他主义者的心理动机如何,即不管他是否真心利他还是假意利他,这种利他行为的实质都是生存可能性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我们所预期的相反。即利他主义者的生存可能性得到了增加,而受益者的生存可能性却被降低了。

2.我们当中许多人在看到对那些哪怕是人类最可怕的罪犯执行死刑时,也觉得惨不忍睹,但我们却兴高采烈地鼓励射杀那些相当温顺的动物而无动于衷。

我们对一个刚出世的并不具有人类感情的胎儿的保护比一只成年黑猩猩要多得多,就因为胎儿和我们同属一个物种,立刻就赋予相应的特殊权利。

作者的这两段话都是在为基因的自私性所做的论证,特别是同一物种基因的保存与延续上。但从另一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子。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类是不同于动物的高级物种,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者和征服者,人类可以任意践踏和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生命权,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应该为“我”所用,殊不知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和人类拥有平等的权利,一条鱼或者一棵树它也应该平等的享有阳光、雨露、土壤和它自身生长的寿命,而不应该因为人类需要满足食欲和修建房屋,而被捕杀和砍伐。但是这也仅仅只是理论层面的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身体力行的做到素食主义,即使回到原始社会也还是会涉及到捕杀、渔猎、砍伐„„,这应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但我们也不应该以此为借口,滥用这一优势,我们不必虐杀猫咪,我们不必吃鱼翅、吃猴脑„„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其他生物的权利,我们人类应该学会节制,节制自己的无限膨胀的欲望,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的时候就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现在目空一切的掠夺,是迟早会遭受自然的报复的。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而资源越来越少,也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所以人类也是在自取灭亡,而一条基本的途径就是计划生育,限制人口的持续增长,我知道计划生育也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就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从而造成国家养老负担加重,所以现在国家推迟了退休年龄,而且又放宽了生育政策: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就可以要二胎。这个政策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看来有助于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放眼世界来看,我国增加的人口不只是我国增加了,也增加了人类数量的总数,使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变小,所以一个国家的生育政策是否应该仅仅是本国制定还是应该征求其他国家的同意?当然,或许我的想法过于片面,一个问题产生,必然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我所期望的。3.关于第二章,作者认为,我们人类不过是保存基因的一个机器,是基因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所创造的肉体和心灵的集合体。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不过是基因通过操纵人类这个媒介所进行的与外界的联系而已。这个观点未免把人类的形成和进化说得过于简单了,抹杀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差别,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我认为基因不过是维持人类生命存在和肉体构成的重要而且基本的物质,而真正操纵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应该是大脑这种有意识的有机体,它具有选择、判断、感知、记忆、想象等功能。外界环境的刺激给大脑造成印象,并作用于心灵,从而使人产生某种痛苦和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经过不断的积累,从而形成经验,人天生就具有避苦求乐这种倾向,所以人们对于带给自己快乐的东西就去追逐,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直到该物质的缺乏或者竞争太过激烈,人们才尝试对其他物种的追求。

4.作者在基因机器这一章提到基因必须完成类似对未来作出预测那样的任务。北极熊基因可以有把握地预先知道,它们的尚未出生的生存机器将会有一个寒冷的环境。我觉得这太荒谬了,他把基因比作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也就是把相应的程序编写到计算机之内,而这个计算机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肉体,基因当然不可能穷尽所有人类生存可能遇到的所有状况,只能把一些基本的生存规则编写到人体内。他举了一个北极熊有厚厚的绒毛的例子,认为基因预测到他们可能生存的环境,但是我们都知道,北极熊之所以有厚厚的绒毛,是因为环境决定的,北极地带,环境极其恶劣,气温寒冷,终年冰雪,并伴有大风,所以为了御寒,为了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不至于冻僵、冻死,他们才长成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个样子,如果有一天北极不再寒冷,而是像赤道一样炎热,我想到时候的北极熊应该就只是有极少汗毛的熊了吧。所以应该是生存环境决定了物种的样子,而不是基因。如果按照作者的说法(基因具有预测作用)讲来,人类的基因与动物和植物的基因并无异处,那么为什么当下看来,人类在许多方面是优于动植物的?甚至把部分动植物的生存逼向了绝地?

5.有些人相信,动物的联络信号原来是为了促进相互的利益而发展的,只是后来为坏分子所利用。这种想法毕竟是过于天真。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从一开始,一切的动物联络行为就合有某种欺诈的成分,因为所有的动物在相互交往时至少要牵涉到某种利害冲突。6.不对称现象似乎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就是我们 刚才提到的那种情况:个体在身材大小或搏斗装备方面可能不同;第二类是,个体可能因胜利果实的多寡而有所区别。比如说,衰老的雄性动物,由于其余生不会很长,如果受伤,它的损失较之来日方长的、精力充沛的年轻雄性动物可能要少。

在这里我对作者提出的第二个不对称现象中所举的例子特别感兴趣,这也是我以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但我想探讨的是法律方面的类似情况。我知道,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别的,人的诞生就意味着他应该享受和其他人同样的权利,可是现实生活中,人往往是不平等的,姑且不论人的自然差异,而只从社会人谈起,人有地位、权利、贫富的差异,人也就有价值的差异,一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大小固然与他的能力大小和所处的环境有关,但假设这一切都是平等的,那么人的价值大小就只有他的寿命的长短有关了,一个人的寿命越长他为国家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就越大,反之越小。然后一个40岁的杀人犯,他杀死一个80岁的老人和他杀死一个20岁的年轻人,最后所获得的刑罚是一样的——死刑,这公平吗?当然从自然权利层面,这个杀人犯无论如何都是应该判处死刑的,因为他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可是从社会权利层面来讲,衡量一个人是看一个人的价值大小还是别的什么呢? 6.一个基因有可能帮助存在于其他一些个体之内的其自身的复制品。如果是这样,这种情况看起来倒象是个体的利他主义,但这样的利他主义是出于基因的自私性,他本身需要衡量和计算他的基因与它所需要帮助的其他个体之内的基因的亲子关系,如果他的牺牲可以换来其他复制基因的生存或者长寿,那么它的付出就是值得的。但我认为往往很多见义勇为或者助人为乐的事情,其当事人往往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他不会是处于救助者对他的可能回报才采取行动的,甚至他都不会考虑事件本身将会对他造成的损害或者牺牲。因此,如果说一个人去救一个落水的人,最后这个落水者得救了,而救人者却淹死了,我们能说落水者的生存比救人者的生存更有意义吗?所以显然我在这一点上并不赞同道金斯的说法。我认为人们之间或者动物之间的互利,一方面是处于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天生就具有的同情心,当然,在此,我们不便把这种同情心的性质进行归类,说它到底是出于一种虚荣心还是善良的天性?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6

道金斯在书中对人性透彻的分析,在前半段我几乎是看不下去了,因为我无法像作者一样不带任何感情的去看待里面的每一个文字,我带着世俗的眼光去看我们千百亿亿年来,祖先残忍的`进化,用自利、私心去伤害其他的个体,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再用欺骗、蛊惑的手段去取得养育者的关注同情和爱。做这些事情的所有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活下来!

不管过程都多么不堪!

作者一直在强调这些全都是基因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经过自然选择而促成的结果。但是,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经过教化的人类,我真的无法做到不去评价优劣。何况书中所列出的理论与现实世界的很多事例那么吻合。将这些理论与事实相结合。我差一点点将人类的本性判了死刑。我带着悲壮的心情继续读下去,几乎绝望。。。。。。然而道金斯在文章过半的时候,突然笔锋一转。谈到了另一种基因的形成与进化,作者对这种在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的“基因”做了一个预言似的阐述:我们的文化正在一个“基因”形成的过程中,就像最初的“基因”在“原始汤”中漂浮的那个阶段,作为一种比最“原始”的基因生命力和传播能力更强的基因。它的发展将会比原始的基因更有穿透力,这些东西已经存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语言、书籍、音乐、道德约束......

而这些东西都是与原始的“基因“不一样的性质,并且是原始基因的更高表现阶段!

我似乎看到了曙光!不管作者是不是出于对读者的安抚,才会将未来描绘额那么美好。但是,他的这样描述带来了憧憬和正能量!

我们在基因的控制下显得无情与自私,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努力。我们在不遗余力的去和这种天性对抗。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7

最精彩的一章是“好人终有好报”,作者用博弈论,采取了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方法来证明社会中不同的角色竞争下来,采用短期报复,长期宽容生存策略的角色得分最高(前提是和平的环境中)。

头脑风暴一下,这种教科书类型的书说实话含金量非常高,但是我相信很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看,因为被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教科书吓住了,看这种书容易回想起高考背书,做题的感觉。感叹一下,中国中小学教育啊,啥时候我擦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自然,纯真,本位一点,升学的机制也更多样化一些,不要让我们回忆起童年时都是一把辛酸泪。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000字 篇8

补乐

《自私的基因》作为一本从生物学角度切入的书籍,作者从一开始就声明他的论断与社会道德与普世公理无关,他只是试图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生物是如何演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是如何在长周期内发生的。作者道金斯作为西方无神论的坚定拥护者,坚信用达尔文的演化论解释生命的复杂性更为合理。

本书确实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作者认为整个生物的演化的基本单元不是生物个体或是群落而是基因,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survival machine)而已。生物个体的生存年限是有限的,但基因的生存年限可能是上百万年,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还不断的进化和变异,但变化的根本目的是让基因自己更好的复制和生存。书中提到的布谷鸟幼鸟借巢孵蛋的故事,布谷鸟幼鸟可以在刚出壳眼睛未睁的情况下,用柔弱的身体将其它未孵化的鸟蛋挤出鸟巢,目的只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喂食机会。我们无法用道德来解释发生的一切,只是生物背后的基因在争夺更多的繁衍机会。作者提出的自私的基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部生物进化史,就是一部基因的不断修正,改良,变异,淘汰,进化的历史。作者认为生物体的利他行为,从本质上讲是自私基因的利己行为。生物界的利他,包括群体生活,母爱关怀,其根本目的是基因的延续。可以大胆的猜想基因有着比生物体更长的生存时间,它能够更长尺度的看待问题,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舍得”,何尝也不是一种先舍后得,以利他为手段,利己为目的的策略。这里想到了芒格说过的一句话,“我从来不认为诚信是什么好的品质,应该说从长周期看诚信是带来良好收益的策略。”

看似冰冷的结论,不禁让我反问,我们的行为是我们自己控制还是隐藏在我们体内的基因在控制?包括我们感冒咳嗽,打喷嚏,是感冒病毒的基因在寻找更多的繁衍机会,我们的行为是基因所驱使的,这点是多么可怕的论断?还好作者最后提出了觅母(meme)的概念。觅母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基因,类比于生物学基因,觅母同时具备了复制,传播,变异,进化等特性。我们是作为基因生存机器而被建造的,但是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我们人类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作为个体,我们的基因通过代际相传,每传一代就会损失一半,这样下去不需多久,所占的比例对个体来讲便会无足轻重。(我们的基因可能是不朽的,但体现在每一个个体上的基因集体迟早要消亡)但是你能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如果你有一个精辟的见解或作一个曲子,发明了电灯,写了一首诗,所有这些都能完整流传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库里全部分解后,这些东西人能长久存在,永不湮灭,苏格拉度,达芬奇,哥白尼等人的觅母复合体在今天仍盛行于世,历久而弥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觅母的另一面,他会让我们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作为基因的生存机器,比如宗教对来世的寄托。我们没有能力选择和掌控自己体内的基因,但是我们有机会选择和掌控甚至创造我们自己的觅母,唯有不断的学习和独立思考,可以使我们不止是基因的生存机器这么一个简单的外壳。

《爱是不自私》读书笔记 篇9

在双休日里我读完了一本叫《爱是不自私》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叫梁泰锡,这本书让我学得了不少知识。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尚宇的小孩,在他爸爸去世了以后,变成了了一个坏学生,还整天爱打架,伤心过度的妈妈也不知道怎样开导他。有一天,俊宪让尚宇加入儿童义工队,利用业余时间去养老院和福利院去帮助和照顾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和孩子。尚宇在义工队中发现小如同学也在义工队,便变得不害羞了,当义兵不仅使他变得很用功学习,也很努力地当义工。从此以后他便从一个坏学生变成了好学生。经常跟义工队去很穷的地方干活,渐渐地尚宇发现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很快乐,他不再迷茫,终于又拥有了幸福的感觉。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分享是什么,自私贪婪是无止境的,而分享随时让我们心里充满喜悦,还懂得了帮助别人也会使自己快乐,大家平等地自然地传递爱心,这就是分享的意义。

基因传读书笔记 篇10

《基因传》买回来数月一直尘封在小书柜里,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有人推荐,因此附庸风雅罢了。买回来后被厚厚的大块头吓到,于是迅速插到小书柜里视而不见,直到12月回家休养身体后,因无聊至极而随手抽出来准备胡乱翻阅一下。读完封面内侧的作者简介,顿时被惊到,原来一直秉持术业专攻的理念,被作者的经历颠覆,真没想到,人生的跨度竟然还可以这么的宽泛。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印度裔的美国医生、肿瘤专家,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科普作家,他于出版的《众病之王:癌症传》竟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我很难想像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领域是如何在一个人身上被触及的,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开始阅读本书,想看看科学工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语言来给普罗大众科普基因知识的。

本书从回忆作者的家族史开始,以家族病史为引言,以遗传学的研究与发展为主线,向我们揭示了神秘的基因是如何主宰人的一生,科学家们又是如何与基因缺陷抗争从而期望使人类不断优化,实现完全控制人类自身发展目标的。读后感·作者分别介绍了家族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堂哥,患有躁郁症的三叔,以及精神失常的四叔,因为这些家族病史的出现,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这种遗传病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对自身以及家庭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我们的身体和性格真的是受基因控制的吗?基因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控制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生老病死的呢?这些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小玩意多么的神奇,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去探个究竟,去了解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是什么在控制着我,主导我人身的发展?我将研究基因的发展进程拟成了一张图表,探索基因研究的历史线索。

生物基因工程开题报告 篇11

组长:计朝晖

成员:程遂、赛国杰、王沛君、贾璐、雷宗衡

班级:高二(1)班

指导教师:雷涛

时间:2011/11/26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在食品、工农业、健康、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应用。以及与理、工、农、医等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的密切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既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

2、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

3、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发展,将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人类社会带入新的历程,因此了解基因工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及时和重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

2、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工业上的应用

3、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医学上的应用

4、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5、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国防上的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14、15周确定课题,制作开题报告

2、第16、17周查找、收集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3、第18周阶段性成果展示

4、第19、20周及寒假前期继续深入课题研究

5、寒假后期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论文,进行后续工作,准备答辩材料

6、答辩

五、人员分工

程遂:开题报告

贾璐、赛国杰、王沛君:查找、收集资料 计朝晖、程遂:分析、总结 全体成员:成果展示 雷宗衡:撰写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式

1、网上收集

2、查阅书籍

3、收看电视专题栏目

六、成果展示形式

1、论文

2、相关资料、图片

3、PPT等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认识到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初三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下一篇:爱心社部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