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六一礼物

2024-08-07

小学生六一礼物(精选12篇)

小学生六一礼物 篇1

一. 激发兴趣, 使学生作业有“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 内容枯燥, 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 设计作业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该灵活新颖, 富有情趣, 吸引学生, 使学生做作业能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中, 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以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作业设计为例。“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喜欢月亮、喜欢望月怀想的同学, 我就以“与月亮对话”为话题让学生尽情释放。喜欢绘画的, 就让他们以“月下的李白”为题作画, 把他们对诗意的理解融进画中。喜欢表演的同学, 我就先详细介绍李白 (这首诗是李白在遭贬后生活潦倒、孤独郁闷不得志的情况下写的) , 学生联想高力士等小人及李白的个性, 表演“此时的李白”, 通过学生自编自演,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喜欢古诗的同学, 就让他们课外查资料, 比较李白、庄子、苏东坡、陶渊明的异同。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来了, 个性张扬了, 语文与他们的生活也贴近了。

学习了《秦风·蒹葭》《秦风·无衣》之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表现技巧的作用, 我布置了一道作业:以你喜欢的某一首歌词为例, 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这项作业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一是所选的歌词各不相同, 以新歌流行歌为主, 也有一些老歌;二是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但绝不雷同。有位女生选《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 她这样写道:“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 “假如幸福你就跺跺脚”, 这两句歌词曲调欢快, 反复咏唱, 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 让我们觉得这幸福由内心向外涌出, 以至于幸福得手舞足蹈, 体现了幸福同享的和谐与快乐, 这首歌节奏感强, 一学就会。还有同学以《洗唰唰》《两只蝴蝶》《月亮代表我的心》《不留》《放轻松》为例谈体会。学生做这项作业, 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喜欢。既唱了歌, 又完成了作业, 也算得上一种快乐学习吧。

二. 尊重差异, 使作业设计有“梯度”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展性教育理论也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 作业设计必须对不同水平学生有所区别, 应针对学生的差异, 分层布置, 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学完《荷塘月色》后, 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摘录四至五个形容词, 将它们连成一段话, 不少于30个字。2.鉴赏文中两个通感修辞的妙处。3.请摘录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各一首, 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鉴赏文。4.仿照课文, 写一篇以“心灵中的荷塘”为话题的文章。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 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能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有教师教完《长亭送别》一文后, 布置了这样几个层次的作业:1.摘抄课文的重点词语及成语并解释。2.摘抄课文中的经典曲词并背诵四支曲子。3.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 把它改写成现代诗歌。要求尽量保留原作的意境, 借鉴原作的表现手法。4.收集古诗词中“悲秋”的作品, 进一步研究古典诗词中“悲秋”现象, 写成一篇研究性小论文。5.课外阅读《西厢记》全剧, 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 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样的作业,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给了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范围, 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的火花。

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信任每一个学生, 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 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 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 贴近生活, 加大实践性作业的“力度”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 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收看新闻节目, 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影片, 学写故事和影评;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 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 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 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 在班上交流;查阅资料, 对历史或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写出小论文……这样的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时, 我布置作业:你能否从外国 (或外民族) 传入的一种文化现象, (譬如可就肯德基、“日潮韩流”等) , 从文化角度作一调查分析?我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 就“日潮韩流”现象进行小调查。同学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 采访了同学、教师、家长, 统计了数据, 得出了调查结论, 并相互交流。其中郑维强小组的《日韩文化对当今青少年的影响》、王惠民小组的《高中生“哈日哈韩”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张东林小组的《由“哈韩哈日”引发的文化斗争》, 观点明确, 采访面广, 数据详实, 分析有力, 比较客观地反映出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 并能指出同学们思想意识上的缺失, 给当今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显示出一代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些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这样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增强了他们的探索意识, 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立足文本, 把握拓展性作业的“尺度”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 有些内容无法直接在课文中体现出来, 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笔者就以拓展性作业的形式把它们展现出来。这类作业, 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也可把学生从课本学习引向课外拓展,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完《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我让学生阅读《欧洲人的一张菜单》, 并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论说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习了《荷塘月色》, 我让学生将读本中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与之比较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让学生读庞进的《天地苍茫一根骨》和张曼菱的《择生与择死》等文章, 组织学生写《“士可杀, 不可辱”之我见》的练笔;学习李煜的《浪淘沙令》、李清照的《声声慢》后, 分别让学生读石毅霖的《暗夜的流星》、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等文章, 再加上拓展性的诗词阅读, 组织学生写练笔“走近×××”。在练笔交流课上, 我将好的作品打印出来贴在班上进行交流传看, 这样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拓展训练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拓展不能随意和无度。教师要把握好拓展的尺度, 这个度就是要从教材文本出发。文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着拓展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既然拓展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它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 那么拓展的内容也必须围绕文本重点来进行。

教学司马迁《渔父》这篇课文,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屈原和渔父二人的人物形象分析上。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凸显屈原和渔父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同学们对屈原这个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我印发了《屈原列传》;为了让学生对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有更准确的把握, 我又联系前面所学的历史人物司马迁:他与屈原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一个毅然赴死、以死明志;一个忍辱而生、以生践志。我又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相遇, 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 展开想象, 安排情节, 设计对话, 写一个短剧。这样的延伸既是对前面刚刚学过的内容的检测, 又是文本所学内容的深入, 学生在对比中对两个历史人物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六一”节的“大”礼物 篇2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虽然在学校里玩得很开心,但我还是一放学就跑回家了。因为妈妈前几天就说,今天会送我一个大礼物,说这句话的时候,妈妈还特意把双手张得大大的,很夸张地说:“是个‘大、大、大’礼物哦!”

到底这“大、大、大”礼物是什么呢?难道是大狗熊玩偶?或者是爱心大抱枕?

一会儿,门外传来“轰隆轰隆”的轮子滚动声。我打开门一看,三个送货员叔叔用推车推着一个巨大的纸箱,正站在我家门口呢。

我一看纸箱上印着的图案,惊叫起来:“钢琴?!”

妈妈高兴地说:“对啊,喜欢吗?”

我生气地叫起来:“上次不是说了吗?我不想学钢琴,我讨厌大半天时间坐在那儿,叮叮咚咚叮叮咚咚,傻乎乎地敲个没完。”

妈妈不高兴了:“什么傻乎乎?你看看你班上的同学,哪个没有点艺术特长?宋茗娜会跳舞,汪文琳会拉小提琴,你会什么?”

“我会……我会带小狗玩。”我不服气地说。

妈妈摇摇头,说:“带小狗玩?这叫什么特长?你以为买钢琴请老师很便宜吗?你不是刚学会估算吗?我们来算一下,钢琴大约要9000元,上课每次120元,就当100元来算,每月4次,就要400元,一年12个月,4000元都不够。你瞧瞧,一万多块就这样花出去了。妈妈小的时候,家里买不起钢琴,现在我可不能再让你失去这个机会了!”

我有点发愣:“可是,我不喜欢学钢琴呀,为什么妈妈自己的梦想,要我来替你实现呢?”

(指导老师:卢声怡)

日志评论:

汪文琳6月1日20:53:13

难怪你今天一放学就跑了……因为我很喜欢拉小提琴,所以虽然学小提琴花了我很多时间,但还是学得很开心。听说爱因斯坦也爱拉小提琴哦。

宋茗娜6月1日21:36:01

记得我刚学跳舞的时候,拉韧带非常非常痛,我都不想学了,但是,坚持学下去就好了。

艾若男6月1日22:02:51

今天大家都比较迟睡呀。你们都没看明白吗?周乐灵根本就不想学钢琴,为什么大人都喜欢逼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呢?

“六一”礼物作文 篇3

我这个塑料娃娃非常奇特。她披着一头金黄色的长发,在阳光下一照,闪闪发亮,再加上那对羊角辫,显得格外精神。塑料娃娃的脸蛋红扑扑的,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嵌在了而颊的卜而,一个小鼻子微微翘起,一张樱桃似的小嘴笑个不停。她竖起一对小耳朵,仿佛在侧耳倾听什么。她穿肴一身拈黄色的西服,胸前系着一朵蝴蝶结,看去这几只“蝴蝶”正翩翩起舞,就跟活了一样。她手上戴着一副自纱手套儿,脚下穿着一双油亮亮的红色小皮鞋。看起来像是个爱美的.小姑娘。这是女孩子们的最爱玩伴!

有时,我一个人在家里非常孤独,就抱起塑料娃娃,同她一起去公园玩,叫她尝尝人间的欢乐。有时我高兴得和她一起谈话,有时问她问题,她就把嘴一咧,不回答。有时我没写完作业就去玩,她睁着大眼睛,似乎提醒我说:“写完作业再去玩!”当我学习有了进步时,她总是向我微笑,当我取得好成绩时,总忘不了亲一亲她,因为也有她的功劳。感谢爸爸!

六一的礼物作文 篇4

去年“六一”的晚上,妈妈烧了许许多多我喜欢吃的菜:有糖醋排骨,有番茄炒蛋,还有红烧河鳗。爸爸还给我买了一个小蛋糕,给我戴上了小皇冠,我可开心啦!

我一边吃饭,一边心里已经打好了爸爸妈妈送我什么礼物的小算盘。可是过了好久,爸爸妈妈也没有开始“行动”。于是我故意提醒了他们一下:“爸爸妈妈,现在学校都在流行。”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妈妈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拿了上来,问到:“是不是这个啊?”哇,好大的一个礼盒,是什么东西?游戏机,运动鞋,还是mp3。它使我的眼睛发亮。我忙接了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惊呆了:那并不是我要的礼物,而且也不是我喜欢的东西,那只是一本没有光泽的旧相册。

妈妈看着我失望的样子,摸着我的头若有所思。“贤贤啊,你可别小看它,你小时侯的记忆可都在这本相册里哟。”妈妈边说边翻开相册,“你看,你啥时会笑了,啥时会蹒跚走路了,啥时会说话了。妈妈都记了下来。虽然它比不上豪华的游戏机,漂亮的运动鞋,时尚的mp3。但是这里面有你成长的故事,对你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呀!"听了妈妈的一翻话,我仿佛明白过来了,这也包含着父母多大的心血呀!

以后我只要一翻开这本相册,就会想起以前的事,想象牙牙学语时的我是怎样的。

小学生六一礼物 篇5

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嗯,这礼物一定不一般的神秘!我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现在,开始举行“举班瞩目”的倒计时:“543210!”“发射”老师大喝一声,可是,我真想不到老师这么小气!所谓的礼物竟是一张白纸!不,这是“无字天书”?这是达芬奇的画纸?……

现在,老师终于揭去了神秘的面纱,告诉我们:“这个礼物是需要你们用双手变成的!”我为难了,做什么好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我可以做个小纸盒,小纸盒又轻又好携带。当我正准备开工时,同桌向我请教,因为她认为我的想法十分好。我一步一步地教,她一步一步学,我们俩都做出了小纸盒。

接着,老师让我们上去看一下别人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叶插着小红旗的扁舟。小舟很精致,但令我深思的是这面五星红旗!是呀!小舟不论漂泊在何处,都印有中国的标志!

小学生六一礼物 篇6

一、多一些鼓励, 在鼓励声中指正

面对小学生的习作, 老师们往往心急如焚。因为小学生的作文往往言语不清, 言之无物, 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情也便油然而生。再者, 对于每位学生而言, “语句不通顺, 层次欠清楚, 内容不够具体, 中心也不突出”之类的模糊套语, 也难以起到真正效果。

在发展性评语中, 教师应多以鼓励性的词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鼓励声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批改时, 我总是用心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抓住他们的每一丝进展进行表扬激励。“瞧, 第一句话写得太妙啦!”“看着清晰、工整的字迹, 看得出你是多么认真, 真让老师感动!”“文章写得一次比一次好, 真不简单!”这样的批语, 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作文冲动。学生一旦把写作这种寓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去, 使写作兴趣链更加牢固地延伸。由此可见, 在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评语中多一些鼓励, 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更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作文的期待心理。

二、带一点商榷, 在探讨交

流中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虽然有审阅权, 但毕竟是“一家之言”, 带有主观性, 也具有片面性。在学生习作评价中, 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视角去审阅, 遇到认为有偏颇处, 教师应带着商榷的语气评价。

如当学生描写深夜回家的爸爸:“爸爸一回到家, 便无力地躺在沙发上, 样子很苍老。”我便在旁批中写道:“此处, 你用‘苍老’来形容爸爸的神态, 似有不妥。可否改称‘疲倦’‘无精打采’等词?”而学生在我的批语中又写道:“我本来是想写爸爸每天这么辛苦, 已经过早衰老了, 但是不知道怎么说。”

带着商榷的语气, 在发展性评语中,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思想的孩子, 同时, 使孩子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地去探究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 给了孩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感受到了习作交流的乐趣, 热爱习作。而且, 让孩子在交流中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方法, 体验了习作的魅力, 从而使学生在师生的探讨交流中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三、多一把尺度, 在不同的基石上成长

“因材施教”, 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教学原理。我认为, 作为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理性。批改作文过程中, 好的作文固然要充分肯定, 加以鼓励, 但是对学生的鼓励我总是谨慎地把握好分寸, 适可而止, 切忌评语中过多地使用冠冕堂皇之词, 否则不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不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不利于学习进步。而作文基础差的同学, 他们本来对作文就缺乏兴趣和信心, 如果教师急于求成, 恨铁不成钢, 翻开作文本就觉得毫无是处, “张口东不对, 闭口西不对”。时间长了, 很容易使学生灰心, 甚至破罐子破摔。所以在批改这样的作文时, 即使只有小的优点, 不大的进步, 也要鼓励。

在发展性评语中, 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的习作, 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要求, 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基石上成长起来, 从而感受到习作成长的快乐。

四、用一腔热情, 尽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

心理健康,六一节的特殊礼物 篇7

毕淑敏:把他们当成普通孩子

像对待普通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异类,未来是有希望的,这对重建灾后孩子们的心理非常重要。要知道,过度的悲悯、同情,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或者在他们非自愿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回忆灾难现场,不仅不能帮助孩子们宣泄情绪,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二度创伤。

可以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或者分享一些礼物。这次我给孩子们带来了几个毛绒玩具,有大熊猫造型的,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亲切,而且毛绒绒的东西很有质感,能增加他们的身体接触,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同时,玩具是可以录音的,我在里面录了他们的名字,他们就能听到有人不断呼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关注,有力量。

孩子们的心理医生杨霞教授:我们的责任是激发

不要对孩子说:一切都会过去,很快就会好起来。这句话表现得很轻易,对他们是一种伤害。因为事实是,对他们来说,身心康复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之后的生活更为漫长,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当然,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四川孩子懂事顽强,勇敢幽默,这种潜力本来就存在,甚至比我们更强,所以我们的任务只是去激发它,唤醒它,要做到“大耳朵小嘴巴”。

对于很小的孩子,我们会用讲故事的方式跟他沟通。比如讲地震中的大熊猫是如何滚来滚去的,他就很开心,慢慢就会讲些自己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对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写作,画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我们给孩子送花,我就建议大家送能养的花,然后给他们布置任务:“这是长寿花,多浇水就会开花。你们每周浇一次水,好不好?”孩子就会特别开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有成就感。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小事会改变心理态度。灾难无法选择,但是态度可以选择。

孙云晓:救助制度化

很多孩子在地震中成为孤儿,有爱心人士希望收养,这是大家爱心的体现。但我的建议是,收养灾后孤儿光有爱心与经济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和专业培训。因为这些孤儿不是一般的儿童,身心已经受到创伤,会有一些行为反应,如果你不了解这些,肯定无法帮助他们,还有可能无意中造成伤害。抚养一个孩子本来就很困难,更何况一个经过灾难的孤儿,要给他们正常的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这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领养家长要有思想准备。就像我们喜欢花,但要有一定知识才能把花养好。对孩子也是如此。

另外,我的建议是,我们要把对孩子的救助制度化,纳入法制保障,这样会让他们觉得大家的爱心不是一种恩赐,而是民族文明的体现,可以减少他们的负债感和心理压力。

钱卫:我看到了北川的微笑

做完了这篇稿件,我刚好看到了毕淑敏老师博客里的文章《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写的正是与左图中这位小姑娘见面时的感受。尽管毕老师熟知这位小姑娘的名字,也有关于她的照片,但是在博客里,毕老师只用×××替代了女孩的名字,显示了一名专业心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真挚爱心。但是,我在网络、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了太多孩子们惊恐的表情、痛苦地扭动躯体的特写的镜头和画面,更有甚者,画面上,伤残儿童的姓名、家庭资料也如实地被公布出来。或许,这些媒体有他们的目的和用意,但是他们可曾想过,在灾难中肢体致残的孩子是不幸和无辜的,在他们今后的道路上,会承受远比肢体健全人大得多的艰辛,心理上或许终生都会蒙受着巨大的阴影。所以,我们呼吁:媒体在报道时,不要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六一儿童节礼物 篇8

成长是必然的,孩子成长的速度又是飞快的。大多数的家长都会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只是大多照片都是存在电脑里,不定时的拿出来看看,不要让它沉睡太长时间。你可以把值得珍藏的照片做成六一儿童节创意礼物--个性定制拼图。

六一儿童节送孩子的礼物推荐2:记忆游戏卡

材料:各种人物、静物或卡通形象图片均可制作

在孩子的成长中,大多的时间是在游戏中渡过的,在此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必不可少,可现在很多父母寄情于工作,遗失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的年少时光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我的六一礼物作文 篇9

5月31日晚上,我收到了一件快递。爸爸叫我打开来看,说是我的六一礼物。我打开一看,一支代表着现代科技产物的笔——预防近视笔。我拿出说明书,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后,才知道了作用,这支笔配有360°电子眼与红外线激光。我把电子装上,把笔芯装上后,便怀着好奇心去写作业了。

我一只手握着笔,一只手扶着作业本,便开始写了起来,当我头一低下,过红外线时,笔尖马上往里面躲,我扑了个空,把字写错了,只好抬起头来,待笔尖重新探出头来时继续开始写作业。

写了半小时后,空调停了,我也有些烦躁了,便开始抱怨这支笔。我叫来母亲,对母亲说:“妈,这支笔好烦,我不想用了。”母亲不紧不慢地说:“儿子,这是爸爸花了100元在网上买的,很贵。”我听后,想了想,决定不浪费父亲的心血,老师长教我们要感恩,我就咬紧牙关,调整好姿势,继续开始写。

空天又开始制冷了,我也逐渐冷静了下来。每当笔尖收回时,我便会立刻调整自己的坐姿。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熟悉了这支笔,开始加快速度,当笔尖再一次缩回去时,我把坐姿调整好了,却没见笔尖再出来,我开始检查自己,我再把自己全身扫视了一遍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抓笔。我改正后,笔尖又出来了,我便继续写了……

六一儿童节礼物作文 篇10

到了商场的童装柜,我一下子就看中了模特身上穿的一套运动装:绿色的T恤,黑色绿边的短裤,绿色的运动鞋。我一试穿,正好!妈妈说太贵了,但是我喜欢,就和妈妈说:“回家我让爸爸给你钱!”

回家的路上,妈妈说,我六一的礼物太多了!又有冰红茶,又有运动服,又有蜘蛛侠的衣服,还有显微镜!我就拉着妈妈手说:“因为我有一个好妈妈啊!”

妈妈就不唠叨了!

妈妈的话:祝愿烯奥儿童节快乐。我觉得自己没有隔几天没烯奥的大楼里,却怎么有好多的精彩没有及时看到呢?

小学生六一礼物 篇11

其一,买一些弹珠,城隍庙有卖的,价格实惠,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分到。

其二,买一套画册供小朋友们阅读。

其三,买一些小食品,如冰淇淋等给小朋友们当零食。

其四,叫pizza给孩子们当午餐。

其五,买一些拼图、跳棋、套书等给孩子们做为中间的娱乐活动.当然,还可以准备一或多台电脑,给孩子们玩玩小游戏什么的。

其六,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给他们拍一些照片.最后冲洗出来后发到他们手上,最好背面再写上一些祝福的话。

“六一儿童节”的礼物作文 篇12

候选礼物一:

这种礼物是体育用品,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篮球,第二是足球。我是一个爱运动的人,特别是爱打篮球和踢足球。虽说不怎么样,但只要运动了就行了。我本来两样都有的,但都被我弄丢了。所以,我决定把这两样礼物作为候选礼物。

候选礼物二:

这种礼物说的,就是想要30元的零花钱。平时,我都是偷偷摸摸的向爷爷要零花钱。这次儿童节来了,我就大胆地要,而且要多要。以后买文具买水就不用要钱了。所以30元的零用钱也成了候选礼物。

候选礼物三:

平时由于作业多,从来没有多少时间进书店。这次儿童节一到,就要把平时想买,然而没有钱买的书买下来。好好的过过瘾,同时也要从中获得知识。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的理念下一篇:歌曲回娘家_歌词歌曲_歌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