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

2024-06-18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 篇1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二》案例分析 北坡中心小学 黄美连 2012.10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大多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进入小学后相对正规的学习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甚至厌倦。在低年级孩子的观察和想像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苹果,在他们看来,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说会道的精灵。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此,创设情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

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有位教师精心创设了“到大森林秋游”的情境。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森林爷爷的请柬”,大家唱着《一同去郊游》的歌,高高兴兴地向大森林出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一组森林秋色图片)。“走着走着”,小朋友遇见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鸟”,热心的孩子当然得帮这个忙,于是,“帮小鸟找家”的活动开始了(即“我会走”)。在此,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一个个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和汉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美丽的大树和活泼可爱的小鸟,化理性的学习内容为感性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全身心地进入了充满情趣的大自然怀抱中,为了完成“帮小鸟找家”的任务,他们亢奋、踊跃,高度自主、积极合作,自始至终处在一种极其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教室四周放置几簇假花草树木,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整个课堂充满欢快的气氛)

师:这几天,小朋友在学习上表现得棒极了!这事儿让森林爷爷知道了,他可高兴啦!看,他寄来了请帖,邀请大家到它家去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学生兴趣倍增,精神焕发)

小鸟:真聪明!能从我的名字的读音去想我的家在哪棵树上,谢谢你!可是,你们还能帮我的伙伴们找到它们的家吗?

生:行!(一个个跃跃欲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帮小鸟找家的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我们先准备准备。

(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小鸟”的名字即“我会连”中的18个字,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个别读)

师:请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帮小鸟找家。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地帮小鸟找到家。

生:(各组合作,帮小鸟找家—一给生字卡片分类。除课本上的18个字外,教师另补充8个字:做、只、窗、出、送、书、老、哪)。

师:请各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

(学生全班交流,随学生的汇报,老师把“小鸟”放到相应的大树上)

师:回到家的小鸟们可感谢小朋友了!但是,是不是每位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地叫出小鸟们的名字呢?(学生齐读挂在树上的26个字)

以上是“新课导入”环节和第一题“我会连”的设计,接下来的每一题也都分别设计成秋游中的一项有趣的活动。整节课的教学都在大森林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效果很理想。

类似的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还有游戏性情境—一根据“园地”中各道题的特点,分别选择相应的游戏(摘果子、吃水果、过桥、登山、捡贝壳、大转盘、走迷宫等)与之匹配,使整堂课的教学始终成为学生玩游戏的过程;竞赛性情境—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擂台赛,让学生在浓浓的竞争氛围里完成“园地”中的各项训练。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 篇2

本课是第十三章第一节轴对称的部分内容。 学生在之前学过了全等三角形部分的内容, 现在对轴对称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意义, 并且能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3.1.1轴对称,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以及对称轴、对应点的定义。

(2) 能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了解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体会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2) 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念能力。

(3) 通过设计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学习,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培养探索精神。

(2)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在生活中, 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图案和标志, 请大家观赏。 (投影显示)

[教学说明:创设情境, 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 ]

2.探索研讨:

(1) 做一做活动:将同学们准备好的一张纸对折后, 用笔沿着折线画一条直线, 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想一想, 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教学说明:让同学们从动手实践中总结出结论:剪出来的图形关于折线对称。 ]

(2) 看一看, 想一想:细心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窗花等, 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投影显示)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规律。 ]

(3) 引出课题 — ——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 对折后的两面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小组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完成问题, 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美。 (水中的倒影、对称简笔画、脸谱、风筝等。 )

4.例题讲解:请同学们细心观察, 下列轴对称图形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形的图片。 )

[教学说明:让学生从本题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仅仅只一条, 有可能有2条、3条、4条等, 对称轴的方向不仅仅是垂直的, 有可能是水平的或倾斜的。 ]

5.练一练: 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是, 请找出所有对称轴。 (学生根据播放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片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

结论:一般的三角形、一般的梯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6.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投影显示)

[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后去探索规律, 引出新概念。 每一组里, 左边的图形沿直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图形称为轴对称。 ]

7.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请细心观察动画后, 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 (投影显示) 。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过去,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 (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叠的点) 叫做对称点。

8.例题讲解:找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

9.做一做 ( 老师与同学演示) : 将一张吸水纸上滴一滴墨水, 然后沿着直线对折, 请同学们观察, 有什么样结果?

[教学说明:让学生从具体实验现象总结出墨水对折后所形成的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 ]

10.议一议: 图形的对应线段 ( 对折后重合的线段) 、 对应角 (对折后重合的角) 有什么关系?

[教学说明:让学生讨论得出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

11.反馈练习与作业:P64复习巩固练习题1, P65综合运用练习题8。

12.反思与回顾:

(1) 通过本节课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 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2) 本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 通过图形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个概念, 请大家回忆一下,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学说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以及存在的疑问。 ]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联系:都能沿着某条直线折叠重合。 这条直线都叫对称轴。

六、教学反思

一年级快速跑教学案例 篇3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的重点项目。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应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一、学习内容

①沿直线跑。②游戏:开火车跑。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2.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3.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流程

1.活跃情绪阶段:⑴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⑵队列练习:①立正。②稍息。⑶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乐伴奏)进行。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⑷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⑸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⑹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停车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停车场,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旧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停车场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合作、自主创新阶段。⑴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⑵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⑶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着地跑。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得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⑷组织学生放“风筝”。⑸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⑹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⑺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⑻组织开“火车”跑游戏。⑼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來。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3.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⑴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乐伴奏)。⑵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起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⑶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

1.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3.体育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是身体完成动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高度思维活动的过程,伴有大量的认知活动。本课中对“脚前掌”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贴一贴、相互贴来认识运动肢体的部位,从而纠正脚尖就是脚前掌的错误概念。学生通过各种运动体验,会使他们知觉敏锐、观察准确,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篇4

新地中心学校张燕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突破方法:

“多层观察”的学习策略及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

PPT,小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再过二十多天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你们看,一些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

课件展示主题图

观察提问: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1:有彩旗,有灯笼

生2:有小朋友在跳舞,生3:小旗是按红色黄色红色黄色顺序排列

生4……

师:图中的彩旗灯笼彩花它们者不是乱摆乱乱放的,而是有顺序的排列,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找规律)

二、教学例题一课件出示彩旗图①观察小旗的规律

师:彩旗是怎么样排列的?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 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小旗的排列规律?

师:我采访你们,如果用这样的小旗布置我们樟树的大街,你们一直红黄,红黄,红黄的读下去,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师:看来,这样介绍小旗的规律,介绍的人很累。怎样介绍小旗的规律又简单又清楚?

师:有没有好办法?遇到困难,同方的同学,或一组的商量,看看能不能解决?(小旗贴在黑板上)

师: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又是一红一黄,也就是它们是一红一黄为一组。(板书:一组)而且下一组和上一组是重复的。(板

书:重复)

师:第一组的第一面是什么颜色?第二面呢?下一组的第一面呢?第二面呢?它们出现的顺序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依次出现的。(板书:依次)

师:小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就说:一红一黄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②观察彩花的规律

师:小花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师:下一朵小花是什么颜色?

③观察灯笼的规律

师:灯笼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

师: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

④小朋友的规律

师:联欢会开始了,小朋友们唱呀,跳呀。找找小朋友们站的位置有怎样的规律?

师:有的说一男一女为一组,有的说一女一男为一组,究竟怎么回事?现在请同学介绍一下?(多媒体出示)

师:这些小朋友围成圆圈,先看男同学,就是一男一女为一组。从女同学开始看,就是一女一男为一组。

三、教学例2摆一摆

1、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动动手好不好?

2、出示课件:图上画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3、师:下一个图形应该摆什么?(圆柱),出示课件,是这样的吗? 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课件出示例2第2图)

师:图上摆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图形摆一摆。

5指名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摆,并让学生说说图形是怎么排列的,由几个图形组成的?

生1: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

生2:按红黄绿红黄绿的顺序排列

6、两道题,我比一比:

1.小红旗和例2第二题比较,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

四、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孩子们,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小朋友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例3,自己涂一涂。老师提醒你们先找到规律再涂,涂坏了就不能擦了。

师:介绍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师:正方形的排列规律是什么?三角形的排列规律有什么?

师:可以2个一组,还可以3个一组,那能不能4个一组呢?

师:我看到刚才好多同学还舍不得放下水彩笔,我们接着涂做一做,比比谁涂的又快又漂亮。

师:介绍是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

师:既要看颜色,又要看方向,还要看形状。(板书:颜色 方向 形状)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五、表演动作规律。

1课间休息:多么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来,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活动活动吧。活动中:师问:会了吗?自己跳跳。(师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4下有规律的音乐和动作。)

师:孩子们,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把老师的动作学会了?让生说出老师跳舞时动作的规律。

2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有规律地表演吗?不同的动作或者声音(请几生表演,同时请学生说出其表演的规律,来,请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六、生活中的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好多东西是按规律排列的,你能说说吗?

生1:我身上的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有规律的。

2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七、创作规律:小小设计师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来创造一个规律?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白纸,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吧.把美丽的作品展现在黑板上.八、表扬自己

小朋们都积极的在找生活中的规律,我觉得不错,这些积极思考的同学该受到表扬﹙连续拍掌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老师拍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学生学着老师的掌声拍下去。师:那声音呢?有没有规律?你想来尝试一下吗?

九、全课总结,谈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文档 篇5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 “=、>、<”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研究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到第二批省级实验区一所省级示范实验小学进行调研,一位实验教师的课给人许多启发。

二、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

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师:看来大家对等号有了认识,请写一写“=”。其他组再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

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

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学生蜂拥而上,到黑板上各自写着:3大2小,3≠2,3>2,2<3等。)

师:请小朋友们发表意见,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1:“3大2小”写得是对的,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

生2:3和2不相等,我在“=”上加了一画,写成3≠2。

师:3和3相等,3和2不相等,“=”上加一画,真了不起!

生3:我写“3>2”,是想3和2不相等,“=”不能用了,改成一边张口大,一边张口小。朝3的一边口子要大,朝2的一边是尖尖头。

生4:我妈妈说,“3>2”叫做“3大于2”。

师:他把妈妈说的也记住了,真好。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

生1:2枝铅笔和1枝铅笔,2枝大于1枝,2>1。

生2:5个电扇和3朵花,每个电扇贴一朵花,不够贴,5>3。

师:小朋友们能把学到的比大小用到生活中去。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一一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就想是3<4。(到黑板上书写)

生2:请你说说,为什么用“<”好吗?

生1:刚才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

师:说得真不错!他们组能用刚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值得表扬。(学生拍手表示祝贺)就让我们用“=、>、<”来说说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好吗?

……

(三)应用与拓展

(出示情境图:5只兔子,4个萝卜)师引导思考: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学生汇报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1:我用摆图片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对上萝卜,5>4,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2:我用连线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连上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3:我没有摆,只是想,我们学习1、2、3、4、5时,4排在5的前面,4<5,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展示潜能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见,创设适合学生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情境创设得好,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畅想、去思考,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案例中,学生面对小猴子吃水果这样熟悉、喜爱的情境,他们观察得是那么仔细,互相之间的对话是多么自然、生动、活灵活现。通过观察,较好地引出了数学问题,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活学活用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例如,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将小猴子和水果一一对着摆,用线连接兔子和萝卜等,都是以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基本思想武器,并进行灵活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例如,学生以男生和女生个数,花和电扇等的对应关系做例子,来理解关系符号,是十分自然、有效的。

(三)创造没有年龄限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就是,学生的创造没有年龄限制,哪怕是刚入小学才十几天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的潜能。例如,面对教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学生蜂拥而上,以各种形式来表示。学生富有个性的解释,显示出他们创造的灵性。同样,一个学生针对同伴“3<4”的“创造”要求同伴说说为什么用“<”时,那个学生的回答“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多么富有创意!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认识图形》第一课时

2、内容简析:

认识图形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设计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能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辩认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现“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师生交流学具:平面图形教具 多媒体课件。

小组交流学具:立体图形,实物(剪刀、印泥、印

章、彩笔、纸)若干。

自主探究导趣学具:门票每人一张。

导趣情境视频链接:《小小智慧》开场曲圆圈圈、《中国达人秀》哈工大仿人机器人舞。

二、教学理念:

本次教学活动以“师生互动,边学边交”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交流、合作方法为一体,注意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趣:

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也想和我们一同学习。” 生:(学生们用好奇的目光在在教室里的寻找。)

师:课件出示机器人多多。(学生们一阵兴奋的欢呼“啊”、“哇”)师:“淘气的多多把老师带来的四种图形朋友藏在了自己的身上,(学生不怀好意的笑。)

师:你能帮忙找出来吗?学生积极地观察、与同伴交流、急着举手汇报。”

全班交流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圆形,是多多的眼睛。” “圆形还有手。” 师:“你是说她的手„„”

生(及时补充):“他的手是圆形。”

【随笔:此处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准去,不完整。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都会直接指出孩子在表达上的问题,引导孩子准确表达。然而,这样是体现了教师严谨的治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但同时,也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不经意间也打击了那些本来就不自信的孩子,影响到他们积极参与交流学习的情绪,使那些本来就羞于表达的孩子们,更没有勇气举起他们的小手了。但在“边教边学,自主领悟”课堂教学上,为了不打击孩子积极参与交流的情绪,我没有正面指出孩子的表达问题,而是让孩子在我的引导中自悟自纠。这样一来也给后面想要参与自主交流,但又在语言表达上不自信的孩子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无所顾忌的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这也就是充分的自主交流的平台。】

“我找到了正方形是多多的头。”

“我找到了三角形是多多的鼻子。”

“我找到了长方形是多多的腿和胳膊。”

“还有身体。”

„„.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2.导疑:

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图形请出来,你好能认出他忙吗?” 生生自信的说:“能!”

3.导学: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出他们的?” 生:专注的观察思考。

(二)交流互动,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图形

师:“拿出教具“我把这四种图形朋友的代表请来了,看看你最喜欢谁,你是怎么认出它的?”

(学生们又是一阵欢呼,可能是因为教具做得比较精美,吸引了他们,也可能是因为我用了比较童趣的语 言,让学生觉得这是个图形很可爱)”

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生:“我喜欢三角形,它尖尖的”、“我喜欢圆形,它圆圆的,不扎手”

“我喜欢正方形,它方方正正的。”

„„

师: “我们的小客人多多也喜欢其中的一个图形,还为他写了一首歌。你知道是哪个图形吗?”

(学生大胆猜测,再次引起他对图形的注意)? 师:“猜得对不对我们来听听。”

(课件播放,《小小智慧树》的开场歌圆圆圈”

学生投入的跟着唱起来,跳起来,同时也舒缓了一下学习的情绪。)

师:挑衅的说“你能为你喜欢的图形也写一首歌吗?”学生们兴奋地小眼睛闪着光,思索着„„

2.在操作交流中感悟“面”在“体”上。

师: 今天“机器人多多”还要邀请大家去上海音乐厅看一场神奇的表演。同学们想不想去?

生:异口同声“想!”

(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们好奇的看着屏幕。)我随即出示任务表:“但要完成多多交给我们的两个任务: 任务一: 制作图形门票,任务二: 拿着图形门票顺利通过多多竞技场。师:“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有!”

【创设了去看表演的情景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再上一个台阶,积极的投入到下面的操作体验活动。】

3、实践操作,探究感悟从体到面。(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制作门票的活动中,在活动中自主的交流着,在交流中自主感悟。】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三角体上找到了三角形”生举着三棱柱说。生:不对,那不是三角体,那是三棱柱。

师:“你知道的真多,这个物体我们把它叫三棱柱。”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师:指给大家看看。

生举起来指给大家看。“在这儿!”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生边说边指出来让大家看。师:真棒!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上都能找到正方形呢? 生:不是的!生举例述说。„„.(学生在交流回报中感悟,在倾听交流中学习)师:请你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无处平面图形的特征。)

生:“平平的”

“滑滑的 ”

“光光的”

师:我们把这些平平的图形叫平面图形。(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4.自主建构。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描、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三、总结规律,领悟方法

师:你们的门票制作的真精美?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图形请到了门票上的?

生:“我们组把印章上的圆形,按在纸上,发现在纸上扣了一个圆。”

“我们组把正方体第一个面按在纸上,用彩笔沿边线画出了一个张方形。”

“我们组把门票纸扣在三棱柱的三角形面上,沿着三角形的面按出了折痕,”在用笔描出折痕。得到了一个三角形。

„„„

【通过这种“悟中学”,让学生回顾操作过程,领悟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领悟学习效果,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四、训练应用,积累经验

多多闯关竞技场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2.图一图: 按要求给不同的图形涂色。

3.数一数:数一数图种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正方形。4.安全出行:辨认交通标志,巩固图形。

课间休息观看视频《中国达人秀仿人形机器人表演》 5.小结:

今天,我们和多多一起认识了四种图形朋友,(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并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一起努

力用这些平面图形制作了精美的门票,成功的通过了多多闯关竞技场。看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再次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回顾学习过程,感悟所学内容。】 6.欣赏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师:其实这些平面图形早已在我们的身边了,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注意它。设计师们早已用它们设计出了美丽的图案、用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丰富多彩。

【课件欣赏,学生们在欣赏中感悟,在感悟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价值,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应用与创造能力。】 7.提出希望。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 篇7

在一节水平一(一年级)原地并脚跳短绳的课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做韵律绳操,然后组织、指导学生自主练习原地并脚跳短绳动作。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此动作;有的学生跳绳时节奏不好,忽快忽慢;有的学生上下肢用力不协调,失误较多;有的学生两脚依次跨过绳,动作不连贯;个别学生练习兴趣不高,一会跳一会又不跳。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了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四组到指定的地点继续学练。第一组是跳绳技术熟练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练习,要求能够连续快速原地跳短绳40个;第二组是初步掌握原地并脚跳短绳的学生,由小组长带领,边唱儿歌(小朋友,起得早,空气清新,时光好;学跳绳,炼身体,先动手来,后动脚)边练习,要求能够快速连续跳短绳20个;第三组是上下肢不协调、经常出现错误动作的学生,由教师、小组长带领采用徒手模仿、说口诀(双脚并,握好绳,摇过头,准备跳;上下肢,合作好,听到“啪”声快跳起)听信号,由慢到快等多种方法进行练习,要求能够初步学会原地并脚跳短绳动作,原地连续跳绳10个;第四组是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兴趣不高或不会跳的同学,由教师单独指导,先组织学生徒手摇绳、摇绳与双脚起跳配合的徒手练习,接着带领学生采用持绳慢摇慢跳、优秀学生一带一、说儿歌等方法进行练习,要求能在教师和伙伴的帮助下做出双手摇绳和并脚跳的动作,这一对策发挥了学生榜样示范的作用,较好的解决了学生不会摇绳、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教师巡视指导根据每组的学练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评价,鼓励达成目标的小组,超越自我,进入更高学习目标的小组去学练。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目标、练有方法,更使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有效提高了学练跳绳动作的质量。第一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原地并脚跳短绳的动作,可以采用自主学练的方法为主,其目标是提高熟练程度,能够连续、快速地跳绳。针对第二组学生的情况,为了提高其跳绳的速度,可以采用学生边唱儿歌边练习的方法,加大练习的量和强度,提高学生快速连续跳绳的能力。对于第三组学生,可以采用徒手模仿、一手持绳、另一手不持绳、按教师信号(掌声、哨声)控制跳绳节奏、边说口诀边练习、由慢到快的速度进行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做出连贯的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第四组的学生的针对性的教学,采用讲解与示范的方法,通过儿歌(双臂向前摇啊摇,双脚踮起跳呀跳)让学生徙手跳、持绳慢跳等,接着,可以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跳、优生带着模仿跳等练习。对于部分学生能够连续跳5~6个,就让其加入第三组的学练。这样就会逐渐减少了不会跳学生的人数,而教师的教学针对性就会更强。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跳绳技能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通过有效的分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1诀,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中更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要。

三、教学实施建议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关注个体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学情,合理分层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运动基础差异、运动技能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差异。教学中如果采用“一刀切”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练的效果,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受阻。因此,教学中要在了解学生现有的体能水平、技能基础及心理素质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分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在后滚翻教学中,有的学生柔韧性好,能够灵活的滚动,有的学生身体较胖,滚动有困难,教学中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后,就可以让柔韧性好的学生在平铺的垫子上滚翻,有难度的同学可以用两块垫子重叠,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从高处向低处进行滚翻。

2. 目标具体,策略鲜明

目标具体可以给学生方向的引领,策略鲜明可以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有效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个“触手可及”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是分层教学的显著特点。本案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制定相应的学练目标,做到了区别对待;通过口诀教学,教会学生向前摇绳和起跳动作的协调配合,使学生把握了摇绳和起跳的时机;通过儿歌教学提高了学生连续跳短绳的能力;对优秀生设置的目标,提升了能力,树立了榜样;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给予“开小灶”降低难度的特殊待遇,多鼓励多表扬、给予人文关怀和展示的机会等,以此激励他们要超越自我,树立自信,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 评价多样,以奖促练

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鼓励、表扬的形式更要丰富多样。比如,学练中可以设置完成动作达标奖、完成动作进步奖和完成动作优秀奖,对完成动作达标的同学给予颗红星的奖励,进步奖的同学给予两颗红星的奖励,优秀奖的同学给予三颗红星的奖励等。针对学生的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正确的动作要给予肯定、激励,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建立体育课堂学习评价卡,随时把握学生的情况,做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并评出进步小明星、优秀小明星,以奖促炼,以此助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 篇8

一、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应该是玩味的、竞赛的、充分“说”的作业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绝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没有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天性好玩。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孩子之间的比赛相当感兴趣,老师或家长一句夸奖的话都能让他们高兴半天。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作业。

1.玩味型作业

儿童天性好玩,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业时,老师可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布置“前后、左右”的作业时,可设计: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內的加法”作业时,可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2.竞赛型作业

在教学中,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可设计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变换形式背下来,并且背得又准又快。在比赛中,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说”型作业

“说”相对于计算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体有几个,数一数生活中他们喜欢的物体有几个。学生对于这种作业的形式会很喜欢,而且兴趣会很浓,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有关数学的趣事讲给朋友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说给好朋友听。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培养了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应该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作用

1.发挥学校的作用,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数学的热情中

去年十月,我校2~6年级举办了“数学小报”设计比赛,全校学生都精心准备和积极参与。学生的小报在题目上设计新颖,很有童趣,如:“数学天地”“趣味数学”“数学直通车”……在内容上,丰富多样,如:“数学故事”“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考考你”“数学家的故事”……另外,学生的小报结构形式合理,排版新颖,色彩搭配十分协调,并且还大胆创新,把每张小报都装饰得非常漂亮!学生可以将平时搜集的信息、资料编成一张手抄报。这样学生在编数学小报的过程,通过大量自觉的阅读、收集、思考、分析等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发挥社会的作用,即让孩子将数学融入生活中

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作用,而在这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统计傍晚时,凤凰西街与汉北路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写一个调查报告。其中有些学生写信给镇长,建议政府拓宽两旁的街道;有人建议在这里装上红绿灯,这样会更加安全;还有人建议在这里建造一座立交桥,既美观又安全……把数学与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发挥家庭的作用,即充分调到家长的作用

在上面两位老师的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如果能调动家长的作业,一定能够事半功倍。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在老师与家长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布置口算练习册的作业可以要求家长在身边督促孩子一定要读3遍,鉴于确定是否读过,可以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等孩子习惯养成之后,家长可以放手让自己去完成作业。而每天的作业老师与家长一定要交流配合好,这样才能使作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不仅仅要关注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孩子完成作业的热情,让孩子愿意且爱上作业,而这些不单单靠一方面力量就可以办到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口头作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摆设,它应该是一种孩子课堂学习的延伸。当然,口头作业布置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王建平.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6(24).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篇9

主要教学步骤:

⒈以“朋友”的诗句或歌词导入。⒉课题悬测,阅读标题,推测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

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⒊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与你推测的是否有别?⒋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你最欣赏哪一段,为什么?⒌想像仿写:①学生闭上眼睛,听范读第三段,想像情境,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远山远水”。再想像走近小溪、山泉、小花、悬崖等情境,仿此句式写一段话。②分角色朗读第四段,想像画面。再想像山中可能还有哪些景物朋友,每人自选其中一种仿写,小组合作,集成一段。

《秋天》教学新点子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新案例 篇10

教学角度:学生讲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意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主要教学步骤:

⒈布置预习,教师指点研习资料、钻研课文、设计教读环节的要点及方法。⒉将五首诗的诗题制成签,小组合作,抽签备课,学生咨询,教师辅导。⒊教读同一首诗的各小组派代表依序登台,用不同方案引导学读。教读完毕,全班讨论,教师评点,投票评优,给予奖励。⒋学习效果反馈:各小组点将竞背诗词;教师将本文的文学常识、课下注释、名句理解、诗的情感及风格特点等内容制成签,设置小组必答题和抢答题。⒌学生自由选题成文:①备课小记;②教读的感受和收益;③课堂印象记;④学习方法说长道短;⑤诗的画面扩写;⑥读诗・读人(如“曹操与《观沧海》”);⑦诗人、诗题、诗句趣味串联。⒍优秀片断展示交流。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案例 篇11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单词拼写。

1. Kitty is 12 years old. Her b____ is September 16th.

2. Jack was born on A____ 18th.

3. September is the n____ month of the year.

4. What sports e____ do you have at your school?

5. Monday is the s____ day of the week.

B)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单词填空。

father’s, twelve, birthday, second, twelfth, of

6. February is the ____ month of a year.

7. I want to buy a map ____ China.

8. Happy ____!

9. There are ____ months in a year.

10. His ____ birthday is May 5th.

Ⅱ.選择填空。

1. We can see the sun ____ the daytime and the moon ____ night.

A. in, onB. at, onC. in, inD. in, at

2. ——When is her birthday party?

——____.

A. I don’t tell youB. I don’t know

C. All rightD. Thank you

3. Your eyes are bigger than ____.

A. herB. LucyC. JaneD. Helen’s

4. His sister was born ____ December fifth, 1988.

A. of B. inC. at D. on

5. Jim was born ____ October 1990.

A. inB. on C. atD. to

6. Is December the ____ month of a year?

A. twelveB. twenty C. twelfthD. twelve

7. ——Happy birthday to you!

——____.

A. The same to youB. Thank you very much

C. You too D. That is all right

8. ——How old is Kitty?

——____.

A. She is very well B. She is fourteen

C. She is young D. She is fourteenth

9. That is not ____ English book; it is ____.

A. yours, Daniel’s B. your, Daniel’s

C. your, DanielD. yours, Daniel

10. The boys ____ white sports shirts are the fans of Yao Ming.

A. with B. in C. at D. from

11. ____ is New Year’s Day in China.

A. January firstB. June first

C. August firstD. December twenty-fifth

12. This classroom is those ____.

A. students’B. student’sC. studentD. students

13. There will be a party ____ the evening of October first.

A. at B. in C. onD. to

14. Is this CD ____?

A. Maria B. Marias C. Maria’s D. Marias’

15. The woman with thick glasses(深度眼镜) is ____ teacher.

A. Tom and Carl B. Tom’s and Carl

C. Tom and Carl’sD. Tom’s and Carl’s

Ⅲ.补全对话。

A: Hi! Are you free this Monday evening?

B: Yes. Why?

A: I have a birthday __1__ __2__ Monday.

B: Great! __3__ is your birthday? October 23rd?

A: Yes. I was __4__ __5__ October 23rd, 1993.

B: OK, so you are 14 years __6__.

A: Yeah. My school has a __7__ __8__(合唱比赛). Please join us.

B: When is __9__?

A: It’s also on Monday. It’s __10__ the afternoon.

B: That sounds great.

Ⅳ.完成句子。

1. 我妹妹的生日是五月五日。

My sister’s birthday is ____ ____.

2. 他在哪年出生?

____ year was he ____?

3. 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When is ____ ____ ____?

4. 你们有演讲比赛吗?

Do you have ____ ____ ____?

5. 我哥哥是1990年出生的。

____ brother ____ ____ ____ ____.

Ⅴ.完形填空。

Mr Clarke is a busy man. He __1__ works hard. He often __2__ his family’s birthday. Today he remembers __3__ is his wife’s birthday. He loves his wife. He wants to __4__ her a present. On his way home from his __5__ he buys some nice __6__ in a shop.

When Mr. Clarke gets home, he gives his wife the flowers and says, “Happy birthday to you, __7__!It’s September 28 today. I remember yourbirthday this __8__.”

Mrs. Clarke __9__ and says, “My birthday is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 __10__ later than never!”

1. A. neverB. reallyC. alwaysD. sometimes

2. A. forgetsB. hasC. remembers D. comes to

3. A. thatB. it C. todayD. this

4. A. playB. use C. make D. give

5. A. schoolB. shopC. hospitalD. office

6. A. cakeB. flowers C. presentD. candles

7. A. wife B. dearC. ClarkeD. sir

8. A. yearB. time C. dayD. month

9. A. smilesB. thinks C. criesD. looks

10. A. BetterB. MoreC. EarlierD. Be

Ⅵ.閱读理解。

(A)

Jane and Kate are good friends. They can sing and dance. Jane likes English very much. Kate likes math(数学). They are in China now. They go to school five days a week. They play sports or play games at home on Saturday and Sunday. They have two Chinese friends. Their names are Wang Ping and Han Li. They are all in the same class. They like their school. Jane and Kate love China. They say, “China is great, and Chinese food is very good.”

1. Jane and Kate are ____.

A. teachersB. doctorsC. studentsD. workers

2. Kate likes ____.

A. French B. EnglishC. ChineseD. math

3. Where are Jane and Kate now? They are in ____.

A. China B. EnglandC. AmericaD. Japan

4. They don’t go to school on ____.

A. MondayB. FridayC. WednesdayD. weekends

5. Jane and Kate say Chinese ____ is very good.

A. foodB. fruitC. vegetablesD. mooncakes

(B)

On Children’s Day, a young woman from America goes to Beihai Park with her little daughter.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the park. The woman can’t find her daughter. So she goes to the policeman for help. She tells the policeman her daughter is only six years old. She has two big eyes and a round face. Her hair is golden yellow(金黄色). And she is in a short blue dress. At last(最后), he helps her find her daughter. She thanks him very much.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6. On Children’s Day, ____ woman goes to Beihai Park with her little daughter.

A. an AmericaB. AmericanC. U.S.A.D. an American

7. The woman can’t find her ____.

A. sonB. the daughterC. children D. child

8. Her daughter is only ____.

A. five B. six C. seven D. four

9. The little girl’s hair is ____.

A. yellowB. blackC. golden yellowD. brown

10. ____ helps her find her daughter.

A. The policemanB. Policeman

C. Some peopleD. Her father

Ⅶ.句型转换。

将下列句子改为同义句。每空一词。

1. My birthday is November 3rd.

I ____ ____ on November 3rd.

2. Her age is 16.

She is 16 ____ ____.

3. My friend’s birthday is June 1st.

My friend’s birthday is ____ ____.

4. Do you have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____ ____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in your school?

5. We each have an autumn (秋天) festival.

____ ____ ____ ____ an autumn festival.

Ⅷ.书面表达。

这是Helen的学校日历,请根据下列信息介绍一下学校的活动。至少6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三级验收下一篇: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