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24-11-18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共10篇)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篇1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

我非常高兴出席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和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中国涂料业民族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见到许多老朋友、新朋友,感到非常开心。在此,我代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同时,对FP成功并购RL,强强联合打造中国涂料航母这一业界盛举感到由衷的高兴!大家知道,这一成绩是在能源、化工原材料、运输大幅涨价,全球经济危机肆虐,外资品牌涂料企业大肆收购国内涂料企业的背景下取得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对中国涂料业民族发展战略,我讲三点意见。

一、依靠科技创新,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

过去20余年,我国涂料行业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行业,一跃成长为世人瞩目的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民族涂料企业也随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和外资品牌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产业的总体规模上、在技术上和质量上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长期以来,我们的很多企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舍不得在科技创新上大胆投入—生产附加值很低的中低端产品—导致销售利润极低—更加拿不出钱投入技术进步—企业始终陷于求生存的挣扎中。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民族涂料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基础。我们的企业要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向用户提供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提供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科学配方、提供引导消费挖掘潜在需求的新产品,逐渐摆脱高利润市场被外资品牌霸占的局面。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光有技术和产品还不行,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生产工艺、同样的质量,但是卖到市场上的价格可能差别非常大,这是为什么?关键的差别在品牌上。所以我们的涂料企业要强化品牌建设的意识,品牌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生产力。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让消费者认识你、记住你,想到你就会联想到优良的质量和贴心的服务,想用你那个领域的产品时首先想到的是你。这就要求我们的涂料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价格适中的产品,提供满足应用需求的优质服务,有容易牢记的名称和形象,有区别于同行的明显特征,在行业内适当的传播,以及科学合理的广告。

不懂得做品牌的企业永远只能赚取最微薄的加工利润,没有响当当民族品牌的行业半角永远无法摆脱外资品牌控制行业的局面,这是涂料行业、也是其它化工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现在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大量涂料企业规模很小、资源分散,导致各个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势单力孤,由于资金短缺,无力建立起强大的科研队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缓慢;由于规模偏小,原材料采购没有成本优势;由于综合资源不足,品牌建设走走停停。我们现在有上千家涂料生产企业,但由于长不大,在面对“巨无霸”式的外资品牌时,被人家轻而易举地各个击破。因此,我希望我们涂料业界能多一些具有“舍我其谁”勇气和霸气的企业家,勇敢地担当起发展、壮大我们涂料工业的责任,高擎起民族涂料品牌的大旗!而不是让国人看着外国人的品牌在我们的舞台上逐鹿中原。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RL”这一制漆涂料业具有近六十年历史的著名品牌和“FP”这一建筑涂料领域迅速叫响的新生品牌,在G先生手中结缘,形成强强合作。

“RL”品牌凝结着几代涂料人的心血,曾长期引领着中国涂料行业的发展,为涂料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新中国涂料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北京、乃至整个北方,是人们心目中涂料的代名词,只是近几年由于机制的困扰放慢了发展的步伐,我们期待着“RL”重振雄风,再度擎起民族漆业品牌的大旗!

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篇2

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分别在上海、南京、成都、广州举办了四次培训班。这些培训主要是解决REACH法规的知识普及和思想认识问题。而这次“应对欧盟REACH法规预注册工作会议”所要解决的是实际操作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REACH法规的预注册程序、信息资料的收集、注册材料的准备以及IT注册软件的应用。会议特别邀请了欧盟化学品管理局所在城市赫尔辛基的REACH法律事务所有关专家和国内有关专家参与专业培训。

注册是REACH法规的核心和基础。制造商和进口商需要提供化学物质相关资料到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注册。而注册人必须是欧盟境内的企业法人, 非欧盟企业不能直接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申请注册。中国企业可以在欧盟境内设立企业, 作为注册主体, 也可以委托欧盟进口商或其他企业以及律会、商会、协会等中介机构进行注册。由于需要注册的企业很多, 会造成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企业准备注册同一物质, 为了让所有注册者都能联合注册, REACH法规要求所有注册者进行预先注册, 以共享注册信息特别是化学物质有内存特性的相关信息。

2007年, 我国向欧盟出口化学品涉及923个海关税则号, 出口10t以上的企业有12436家, 其中出口1000t以上企业798家, 这些企业需要在3年之内完成注册。出口量超过1000t的有360多个品种, 这些品种也必须在3年内完成注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篇3

罗海章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理事长 刘淑兰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武希彦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 理事长齐焉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 理事长 张文雷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秘书长 曾宪成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理事长、秘书长 底同立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 会长 范仁德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 会长 孙莲英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王 擢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孙伟善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秘书长 于希椿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杜 军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杨启炜 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 理事长 季 刚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李海廷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 理事长 姚献平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理事长 李志强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 理事长 尤金德 中国膜工业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张 林 中国化工装备协会 副理事长 荣世立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 秘书长 潘宗高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 秘书长 任振铎 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陈明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 秘书长 孙腾良 中国化工机械动力技术协会 理事长 方晓骅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 副会长 周献慧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 秘书长 揭玉斌 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 副理事长 吴锦容 中国监控化学品协会 理事长 齐润通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秘书长 刘均安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孟宪杰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 秘书长 李希宏 中国石油化工信息学会 秘书长 徐京燕 中国磁记录材料工业协会 理事长 任耀生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秘书长 温 洪 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副会长、秘书长 龚七一 中国化工学会 副理事长 吴明钰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副会长 傅兴顺 中国石油化工劳动学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樊晶光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秘书长 曹其效 中国化工体育协会 常务副主席 费广泰 北京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理事长

佟加安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张莉萍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曲桂莲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会长 张 旭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秘书长 李 韵 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周雨清 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罗小茶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理事 刘 言 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会长 苏 东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秘书长 刘益民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主任、党组书记 冯惠流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喻少帆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秘书长 赵 玢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理事长 褚英豪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会长 马中学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会长 牛桂然 青海省化工协会 秘书长 李东辉 大连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副会长、秘书长 章燕庆 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 秘书长 钱兴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副院长 谢在库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主任朱一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办公厅副主任、对外联络部主任 齐 斌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 文亚非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生产经营办副主任 梁仕普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制油化工部总经理 徐保良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企管部主任 李大鹏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助理 陈谋乔 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代总经理 汪世宏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陆正平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总裁 尤金德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济师 付 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主任 魏 云 中联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 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副书记 李钟华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副院长、总工程师 王子镐 北京化工大学 校长 刘汉君 国务院国资委石化离退休干部局 局长、党委副书记 潘五星 国务院国资委石化机关服务局 局长 魏乃新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副主任 刘东方 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主任助理曹志德 化工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副主任刘继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 秘书长胡迁林 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主任

余亿尧 北京中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 程嘉树 赛拉尼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区总裁 杨雪岗 旭阳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 贺孟升 拜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对外联络处首席代表 王述纲 昊华华东化工公司 总经理、党委书记 徐大刚 上海化工研究院 院长 王绪江 天津合材树脂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书忠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 么志义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平海军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一宁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狄重阳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光彪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李 彬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逄玉俊 沈阳化工大学 校长 严根山 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顾和祥 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陈 群 常州大学 副校长 游立志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芮敬功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 伟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蒋慧儿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总会计师 王伟松 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席伟达 宁波化工园区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丁 叮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潘学松 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光明 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周时平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建宏 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 君 海洋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书记 苗聚才 国务院国资委青岛培训中心 主任、党委书记 马连湘 青岛科技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俞岐 中国漯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 李志强 黎明化工研究院 院长、党委书记 江涤清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作荣 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吴元欣 武汉工程大学 党委书记 肖 勇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曹 光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谢学端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古共伟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党委书记 宋晓军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济师 郑才友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党委书记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篇4

势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基本保持平稳,但是受产能过剩、财务成本高企、出口不顺等因素影响,全行业整体效益呈现下滑。2013年全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全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2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经济运行克服下行压力,逐步企稳回升。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下同)8.29%,其中化工增长12.1%;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5万亿元,增长10.9%,其中化工为7.08万亿元,增长12.7%;从业人数680万,增长3.1%。

行业经济运行呈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据石化联合会统计,2012年前7个月,行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回落,7月份达最低增速4.2%,8月份以后逐月加快,11月份同比增幅达16.1%;从产值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6.1%,二季度增长

9.5%,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为15.3%。

(二)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部分产品售价降幅较大。2012年,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达4.59亿吨,同比增长8.0%。大部分产品增长平稳,农化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原油产量2.07亿吨,增长

1.9%;天然气产量1067.1亿立方米,增长6.7%;原油加工量4.68亿吨,增长

3.7%;成品油加工量2.82亿吨,增长5.5%;乙烯产量1486.8万吨,增长-

2.5%;甲醇产量2640.3万吨,增长15.1%;农药(折100%)、化肥产量(折纯)分别达到354.9万吨和743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0%、10.9%,从全年价格走势看,涨势呈现趋缓态势,但缓中趋稳。进入第4季度后,价格有走暖迹象,但一些大宗品种如基础无机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等市场均价格降幅仍较大,纯碱、电石、甲醇、PVC、磷肥等产品价格长期在历史低位徘徊。

(三)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产值占化工行业比重分别达到18.2%和16.3%,同比提高1.6和1.1个百分点;全钢子午胎产量超过7000万条,子午化率达到87.4%,提高0.3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占烧碱产量比重85.1%,提高4个百分点。

2012年,东、中、西部产值分别增长11.7%、11.8%、14.4%,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其中宁夏、广西和内蒙产值增速分别达到62%、31.1%和20%;中西部地区产值占比继续上升,达38.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据石化联合会统计,201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万亿元,增长23.1%,增速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与2011年基本持平。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合成材料投资增长54.5%,有机化学原料增长60.1%,均远高于化工行业27.9%的投资平均增幅;民营投资增速加快,增幅达46.3%,占全行业比重为25.4%,分别比上年提高17个和4个百分点。

2012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980亿元,同比下降0.7%,其中化工为3848.9亿元,同比下降4%。从行业效益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15.0%,二季度降幅15.8%,三季度收窄至5.5%,四季度实现正增长25.6%。其中,炼油行业盈利3.6亿元,12月份当月盈利,扭转连续16个月亏损局面;合成纤维单体亏损5.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24.2亿元;磷肥行业利润下降25%,合成材料制造下降25.4%,信息化学品制造下降86.9%。

(五)对外贸易逆差扩大,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据海关统计,2012年全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6375.94亿美元,增长5.1%,占全国进出口贸易的16.5%。其中进口总额4640.1亿美元,增长6.7%;出口总额1735.9亿美元,增长0.8%;累计逆差2904.2亿美元,同比扩大10.6%。

进口产品中,仍以油气、化学矿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进口原油2.71亿吨,同比增长7.3%,对外依存度为56.4 %,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进口天然气407.7亿立方米,增长29.9%,对外依存度 26.2%,提高

4.2个百分点;进口化学矿1228.9万吨,增长14.9%。

出口产品中,橡胶制品占比最大,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5.3%。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38.7亿美元,同比增长7.2%,化肥出口1814.1万吨(实物量),下降

3.3%。

(六)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2012年,行业经济运行虽然实现了平稳增长,但是增速下滑,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0.8%,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降幅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外需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新的投资增长点;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据专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底,我国尿素产能过剩约1800万吨;磷肥(折纯)产能超过国内需求1000多万吨;氯碱行业全年装置利用率约70%,聚氯乙烯装置利用率约60%;甲醇装置开工率约50%;电石行业新增产能约400万吨,远超过全年淘汰127万吨产能,装置利用率约76%。

二、2013年形势展望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有利条件没有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六项任务,并强调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扩大内需,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预计2013年,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能源和主要大宗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将有所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将继续加大,全行业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速。总体判断,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将保持平稳,回升势头将进一步巩固,上半年依然有下行压力,下半年“稳中趋好”。

三、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石化化工行业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规划、政策和标准等措施,引导行业创新驱动、调整结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做好化学品的源头管理和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规划指导,做好技术改造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着手开展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及新形势变化,研究制订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方向及领域,鼓励企业实施提升

质量、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化解一批过剩产能。

(二)推动制度建设,强化行业准入管理。推进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完善化学品的危险性公示制度。开展绿色轮胎标识制度建设,提升轮胎行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进一步落实铬化合物生产建设许可管理制度,加强事前、事中管理,从源头防治铬渣污染。完善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制度,提高农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比例。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条件,提升化工园区在促进化工产业集聚、集约、环境友好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

(三)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并通过市场准入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技术、能耗及环保等准入标准,规范企业投资和经营行为,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安排,加强行业准入,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强化源头和过程管理,减少“三废”和二氧化碳排放,积极倡导和推进责任关怀,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加强农化保障,确保化肥农药供给。加强对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稳定生产,保障供应。积极帮助企业落实好生产和经营所需外部条件。积极研究化肥储备制度,改善储备结构,推动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的储备机制。加快推进合成氨、磷铵行业准入条件的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促进氮肥、磷肥行业健康发展。

(五)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化工新材料发展。制订并发布《关于促进碳纤维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氟化工产业政策》以及支持膜材料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推动一批化工新材料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国际竞争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轮滑协会简介 篇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轮滑协会简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lncpt轮滑协会成立于二零零六年九月,现有会员一百多人,是以课余轮滑爱好者为主,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全校性学生社团。轮滑协会以“张扬个性、展现青春、挑战自我、团结互助、全民健身”为宗旨。普及高校轮滑运动,促进高校间的轮滑交流,发展轮滑事业。本协会立足校内,以服务会员为根本,组织轮滑培训,开展轮滑集体活动,增强同学的体质,通过轮滑运动进行体育比赛和社会实践,为广大轮滑爱好者提供一个塑造和张扬个性、展现青春和激情的舞台,以提高轮滑爱好者的体育竞技水平,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我校社团文化的繁荣发展,提高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

本社团名称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轮滑协会.又称为:lnpct轮滑E族本协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在充实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培养同学们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意志,发挥潜能,更大程度地追求人生目标,为以后的人生道路绘画出美好的色彩。

本协会 隶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社团联合会,并直接受它们的领导管理。

石油和化学工业历史谱写新篇章 篇6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 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在石油和化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形成了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 可生产6万多个 (种) 产品, 涉及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完整工业体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立10年来, 坚持以振兴行业为己任、以服务行业为宗旨,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 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 积极建立行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 深刻分析研判行业发展形势, 及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政策主张;多次向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反映行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积极提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 其中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先后参与了数十项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修订工作;受政府委托, 组织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论证、评估、验收、协调、管理等相关工作, 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坚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为行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机制保障;积极与国外同业组织开展对话合作, 为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及企业“走出去”,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探索建立贸易预警和协调机制, 组织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维护产业安全;加强行业自律, 大力推进“责任关怀”, 促进企业提高健康安全环保水平,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构建大型企业、专业协会、地方协会以及地方行业管理机构组成的支撑工作体系, 形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合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工作,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 坚持科学办会、民主办会, 凝聚和团结代管的专业协会、学会和事业单位以及地方协会的力量, 不断开创联合会工作的新局面。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篇7

一、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我协会四年一届,协会任期届满能按时换届,能按规定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核,严格履行换届手续,协会负责人经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秘书长由专职人员担任,秘书处配有专职专业人员的本专业的专家。

2、成立了三个专业委员会,即石油化工、重油深加工专业委员会、重芳烃深加工专业委员会、生物柴油专业委员会,实行轮值制。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企业负责人轮流担任,轮值主任委员与协会秘书处联合主持日常工作并召集召开本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3、依靠协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掌握的信息技术,为行业、为会员企业服务,维护行业和会员企业的正当利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为政府行业管理当好纽带、桥梁、助力作用,提高协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协会加强了各项制度和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石化行业管理,努力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工作。

1、协助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和江苏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对国审和省审危化品生产企业的许可证换发证进行了现场审查。

2、协助江苏省经信委加强石油化工行业管理。参与了省经信委对我省地方炼油石化企业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评审工作。

3、我协会参与了政府对大丰港、洋口港石油化工发展规划的论证;参与与中石化金陵石化分公怀炼油改扩建项目的评审;参与了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炼油改扩建装置节能降耗项目评审。

4、积极配合省安委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推进我省石化行业科学的安全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参加了省安临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三、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用专业知识解释税收政策,企业排忧解难。

与省财政厅、国税局沟通,反映我省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和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等企业重油催化裂化制烯烃副产汽柴油需缴消费税使企业面临亏损的困境。

组织了省内资深专家,从专业角度与有关市国税局对话,解决了碳十重芳烃深加工生产重芳烃溶剂消费税纳税问题。

四、协会为我省生物柴油行业健康发展,组织与政府对话,求得政府的支持。

在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织的支持下,我会组织了省内生物柴油重点企业赴北京,向国务院参事、能源专家徐锭铭主任、国家能源局刘红处长汇报了江苏生物柴油的研发现状,存在的困难和政策建议,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全国生物柴油协作组也十分支持江苏的生物柴油先进入市场,为此第四届中国生物柴油年会在南京召开,省发改委能源局汤处长、省经贸委张道洲处长参加了会议。

协会组织江苏永林油脂公司、江苏高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富锋生物能源(泰兴)有限公司司、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分别通过市发改委向省发改委能源局书面报告,同时,协会将全省生物柴油现状向省能源局李局长做了全面汇报,李局长及能源处两位处长在听取了我会的报告后,对生物柴没油的发展非常支持。

全国生物柴油协作组和我协会共同组织国内和我省主发生物柴油企业企业赂国家财政部汇报生物柴油生产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尤其是石油柴油消费税政策对生物柴油的影响。财政部吴处长表示尽快整理材实向上汇报。

五、协调、沟通石化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江苏石化企业的发展。利用场子石化、金陵石化公司的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地方石化,协会先后与重芳烃加工专业委员会轮值主席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吴义彪厂长、江苏联邦化工有限公司苏仁球厂长联合召集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中石化华东销售分公司及省内相关配套企业,协商如何共同应对危机,协调石化企业与扬子石化公司的供需关系、产品质量、价格、标准等。

六、积极组织和参与省内、国内石化企业信息交流、技术交流。

1、我协会组织省内相关企业参加了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同时也邀请山东省石化协会参加我省的石油化工业活动。促进了两省地炼企业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2、我协会组织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参加了中国生物柴油发展研讨会。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简述 篇8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

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篇9

一、辽宁省石化行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辽宁是我国最早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建国六十多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辽宁石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的综合性石化产业体系。2011年, 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18%;规模以上企业2083家, 占全省12.4%;资产总额5000亿元, 占16.4%;从业人员50.7万人, 占13.7%;销售收入8276亿元, 列山东、江苏、广东之后, 居全国第四位。

近些年, 辽宁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原油开采业比较稳定。

辽河油田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 可稳定开采20年。我国已探明油页岩储量中, 只有抚顺的油页岩得到工业性开发利用, 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2011年全省共生产原油1000万吨, 占全国的4.9%, 产量居全国第七位。辽宁原油开采业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 据初步估算, 当原油价格达到每桶70美元左右, 辽河油田利润空间逐渐打开。2011年以来, 辽河油田受益于高油价, 全年利润超过90亿元。今年前五个月, 实现利税76亿元, 同比增长193.4%;利润54.3亿元, 增长70%。

2. 原油加工能力强, 但效益受价格影响波动较大。

2011年, 辽宁完成原油加工量6352.1万吨, 占全国的14.2%, 居全国第一位。原油加工业运行既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 又受到国家成品油出厂价的政策制约。当原油价格每桶80美元时, 辽宁省原油加工进入正常运营, 可承受能力为每桶95美元。2011年, 原油均价超过每桶110美元, 全省原油加工企业绝大部分亏损, 亏损总额为134.7亿元。今年上半年, 中石油七大炼厂亏损101亿元, 同比增亏53.7亿元。受石油加工业影响, 石化行业整体效益下滑。2011年, 全省石化行业实现利润仅69亿元,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3.7%, 比上年减少91亿元。今年前五个月, 石化行业仅实现利润10亿元, 同比下降82.1%。

3. 传统原材料产品占主导, 精深加工产品少。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炼油、油品储备和集散基地。石化产品品种齐全, 已形成以化肥、医药、农药、染料、油脂化工、橡胶化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产业体系。辽宁省化工产品价格廉、质量好。其中, 抚顺石化石蜡出口量占全国的35%以上;辽阳石化的聚酯切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 L5060P氯化聚乙烯专用料, 填补国内空白, 统领全国氯化聚乙烯 (CPE) 市场;锦州石化的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 控制国内市场;沈阳化工的PVC糊树脂闻名全国, 白炭黑、氯化石蜡、丙烯酸及脂等在东北占有重要位置;沈阳蜡化是东北唯一一家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生产厂家;辽宁奥克的环氧烷精细加工核心技术、主要产品产量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割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

但多年来, 辽宁“油头大, 化身小”, 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1年成品油产量3507.5万吨, 居全国第一位, 而产业链延伸能力极强的标志性产品—乙烯只有106.8万吨, 居全国第六位。乙烯产量仅占原油加工量的1.68%, 远低于上海的10.7%、广东的4.82%、江苏的4.53%。2011年, 生产烧碱57.3万吨、纯碱33.8万吨、化肥63.4万吨、硫酸78.8万吨、塑料301.4万吨、轮胎1669.7万条, 这些产品作为化工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原材料, 只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精深加工产品较少, 高附加值产品少。全省化学工业精细化率仅为42%, 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4. 央企占主导地位, 地方石化企业发展不足。

辽宁省石化产业中, 中央企业有10户, 包括辽河油田、七大炼厂、华锦和沈化, 年销售收入占全省50%以上, 是产业发展的支柱。多年来, 大型石化公司主导产业的上游资源, 与地方企业石化产品后加工发展脱节, 产业拉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产业规划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上, 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各地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 由于缺少中央企业的入驻和参与, 多数工业园区缺少可供构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 制约了园区和地方企业的发展。目前, 石化行业年产值超10亿元的民营企业不足10户, 民营企业比例小, 规模化、集群化程度低, 产业链延伸能力不强, 行业整体活力不足。

5. 结构得到优化, 但规模总量增速下滑。

“十一五”以来, 石油加工业占石化工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由2005年的59.6%下降到2011年的44.2%。而化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化学原料、橡胶、塑料三个产业平均增幅超过石化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 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年均增幅达到30%, 塑料制品增幅达到37%, 化学工业占石化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9%提高到2011年的50%, 全省石化工业的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但整个石化行业总量增幅呈下滑态势。“十一五”初期, 石化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7.4%, 是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六年来, 石化工业年均增速为18.8%, 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近8个百分点。2011年, 石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下降到18.7%, 比重下降8.7个百分点, 由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退居第三。今年前五个月, 全省石化工业增加值增长5.9%, 低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 增速下滑的局面仍未扭转。

二、辽宁与江苏石化行业的比较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制造基地之一, 石化行业有20多个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全行业整体制造能力、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特别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形成显著优势。

1. 规模和效益比较。

2011年江苏石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2万亿元, 是辽宁的1.7倍, 但利税是辽宁的2.45倍, 利润是辽宁的14倍。

江苏原油加工量3400万吨, 仅相当于辽宁省的40%, 但乙烯产量153.9万吨, 是辽宁的1.5倍。江苏原油加工业实现利税与辽宁大体相当, 但实现利润66亿元, 而辽宁省则亏损134亿元。

江苏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8万亿, 是辽宁省的3.3倍, 而实现利税是辽宁省的5.4倍, 利润是辽宁的8.1倍。其中: (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是辽宁省的3.3倍, 利税是辽宁省的6.2倍, 利润是辽宁省的13.7倍。 (2) 化学纤维制造业销售收入是辽宁省的30倍, 利税180亿元, 利润114亿元, 而辽宁省利税为-9000万, 亏损1.8亿元。 (3) 橡胶制品业销售收入是辽宁省的7.3倍, 利税是辽宁省的2.9倍, 利润是辽宁省的3.3倍。 (4) 塑料制品业销售收入是辽宁省的1.5倍, 利税是辽宁省的1.8倍, 利润辽宁省的1.7倍。

2. 行业结构比较。

2011年江苏石油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70亿元, 占石化行业比重为10%, 低于辽宁34个百分点。而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占石化行业比重为90%, 高出辽宁40个百分点。其中,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占63%, 高出辽宁30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占12%, 高出辽宁11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业占5%, 高出辽宁0.3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占10%, 低于辽宁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化学纤维制造两个产业占江苏石油化学工业的75%, 精细化工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3. 企业构成比较。

江苏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5293家, 是辽宁省的2.5倍。目前, 世界500强企业和世界化工100强企业已有100多家落户江苏, 如美国的杜邦、雪佛龙、陶氏, 英国的捷利康, 法国的托、罗纳、爱森, 德国的拜耳、巴斯夫, 荷兰的阿克苏, 瑞士的诺华等一大批跨国公司, 一些高起点、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入驻, 外商、台商、港商合资和独资化工企业已超过500家。目前江苏已经形成以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中石化集团企业为主体、生产装置先进、生产规模庞大的新型石化;以先进技术为主、产品与国际接轨的外资石化;以江阴澄星磷、三木集团等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民营石化企业构成的大石化产业格局, 形成中央企业、外资企业、本地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发展局面。

4. 产业布局比较。

江苏绝大多数石油化工原料需要从国内外购进, 石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8个市, 已经形成具有产业链特征和集群优势的产业带, 拥有国家级化学产业园4家、省级化学工业园6家、市级化学工业园30多家, 集中了全省2/3的生产能力。从煤油、乙烯、聚酯及酸碱盐等上游产品, 到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中游产品, 到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下游产品, 产品门类齐全、专业配套、产业链较紧密。辽宁石化产业依托于中石油大庆石油管道和辽河油田, 依托于港口, 形成了沿海和内陆的分散布局, 在大连、抚顺、盘锦、辽阳、锦州、葫芦岛和沈阳均有大型石化企业。近些年, 辽宁石化产业园发展较快, 已有16家, 但规模都不大。特别是中央和地方企业、上下游产业还没有形成合力, 产业链不紧密。

三、加快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石化产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振兴石化产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亮剑、重塑辉煌, 不仅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 也是调整优化辽宁省产业结构, 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要坚持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着力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深度, 在壮大规模总量的同时,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1. 把化学工业作为主攻方向。

辽宁与江苏石化产业的差距在化学工业, 发展潜力也在化学工业。据专家测算, 如果每桶原油50美元, 若加工出烯烃、二甲苯等, 再加工成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等基本化学品, 价值将达200美元。若合成医药、农药原料以及原染料等精细化学品, 价值就达400美元。若再加工成专用化学品等商品, 价值可升为5000美元以上。辽宁石油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位, 具备发展化学工业的巨大潜力和经济实力。近些年化学工业快速发展, 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爆发力即将显现。只要我们因势利导, 加大支持力度, 化学工业一定能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应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 坚持炼化一体化、园区化、精细化,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精细化工等高端石化产品, 培育从炼油、乙烯、芳烃、三大合成材料、基本有机原料到精细化工等系列产业集群, 把产业做足、做精、做大、做强。

2. 构建沿海新型石油化学工业产业带。

辽宁沿海城市石化产业基础较好, 现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已形成规模。近些年正在建设盘锦荣兴、锦州龙栖湾、绥中石河、丹东海阳红港等4个亿吨新港区, 为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应以沿海经济带现有石化产业园区为基础, 以盘锦辽滨经济区精细化工园区、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为重点, 依托新建的盘锦荣兴等新港区, 再规划建设若干化学工业产业园, 立足于延伸石化产业链条, 立足于对石化原材料的吃干榨净, 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精细化工等高端石化产品, 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构建沿海新型石化产业带。

3. 积极吸引国内外化学工业产业转移。

江苏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就是, 通过吸引国内外起点高、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大项目, 带动了石化产业整体水平提高, 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与国际接轨。辽宁石化产业上游、中游原材料产品丰富, 生产要素和商务成本低, 具备承接国内外石化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 应瞄准世界500强和世界化工100强企业, 瞄准国内江苏、上海等石化产业发达地区, 以石化产业园区为依托, 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主题概念招商和以商招商, 迅速形成大开放、大发展、大园区、大石化的态势, 吸引国内外石化产业加速转移和快速集聚。同时, 积极引导本地石化企业通过搬迁改造, 向石化产业园区聚集, 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在注重引进高端产业项目的同时, 要根据石化企业上游产品的产能、性能和特点, 积极引进产业链下游的化工制品、民用化工品等产业, 不断提高终端化学产品的比重, 增强对石化上、中游产品的加工转化和承接能力。

4.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产业, 日渐成为代表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以及大型石化公司将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转移, 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辽宁的精细化工产业, 不仅是提升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更是在国内外新兴产业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的必然选择。辽宁省要以辽滨经济区精细化工产业园、抚顺石化新城、辽阳芳烃基地等产业园区为重点, 以沿海石化产业带为依托, 以吸引台湾精细化工产业为着力点, 以民营企业为主导, 充分发挥辽宁科研力量强的优势, 走产学研联合发展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促进石化和化工产品向精高加工方向发展, 提高精细化工率, 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创建一批知名品牌, 使辽宁的精细化工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 建立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合作发展机制。

辽宁的石化产业发展, 离不开中央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合作。要主动与中石油、中石化、兵器集团等中央企业接触, 共同商讨发展大计。支持炼油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重点提高含硫原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和成品油的油品质量, 扩大以生产烯烃、芳烃为主的炼油能力, 优化炼油流程, 多出优质乙烯原料, 为辽宁省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引导中央企业新建的重大项目进驻化工产业园区, 与园区企业搞好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的配套衔接, 努力形成管道相连、仓储共用、上下游无缝对接的炼油与化工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6. 完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大型石油化学工业项目对水、电、气、管道输送、码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要求条件更高, 要超前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特别是针对外资企业需要建自备码头的实际, 统筹搞好港口岸线资源规划, 统筹自备码头的建设和管理, 既要让外资企业用得方便, 又要管理好、服务好。二是建立辽宁石化产品交易中心。这样既可发挥对石化产品的集散作用, 又可以打破行业垄断, 促进石化产品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目前, 天津、山东、上海、武汉等地已经建立了石化产品交易中心。

摘要:石化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和江苏省比较, 规模、效益、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都有很大的差距, 做大做精石化工业是辽宁省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对策建议。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标准目录 篇10

化学纤维产品标准

GB/T 8960-2001涤纶牵伸丝

GB/T 9101-2002锦纶66浸胶帘子布

GB/T 9102-2003锦纶6轮胎浸胶帘子布

GB/T 13758-1992粘胶长丝

GB/T 14460-2001涤纶低弹丝

GB/T 14462-1993维纶短纤维(国标废止,转行标,过渡期一年)GB/T 14463-1993粘胶短纤维

GB/T 14464-1993涤纶短纤维

GB/T 16602-1996腈纶短纤维

GB/T 16603-1996锦纶牵伸丝

GB/T 16604-1996涤纶工业长丝

GB/T 17687-1999热熔法用丙纶短纤维(国标废止,转行标,过渡期一年)FZ/T 52001-1991氯纶短纤维

FZ/T 52002-1991锦纶6短纤维

FZ/T 52003-1993丙纶短纤维

FZ/T 52004-1998充填用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

FZ/T 52005-2005缝纫线用涤纶短纤维

FZ/T 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

FZ/T 53001-1993维纶牵切纱

FZ/T 53002-2000腈纶毛条

FZ/T 53003-1991涤纶毛条

FZ/T 54001-1991丙纶BCF丝

FZ/T 54003-2004涤纶预取向丝

FZ/T 54005-1994有色涤纶低弹丝

FZ/T 54006-1994有色涤纶牵伸丝

FZ/T 54007-1996锦纶弹力丝

FZ/T 54008-1999丙纶牵伸丝

FZ/T 54009-1999丙纶弹力丝

FZ/T 54010-2006氨纶长丝

FZ/T 54011-2006连续纺粘胶长丝

FZ/T 55001-1999锦纶6浸胶力胎帘子布

FZ/T 66001-1995特种工业用锦纶丝

化学纤维试验方法标准

GB/T 6502-2001合成纤维长丝取样方法

GB/T 6503-2001合成纤维长丝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 6504-2001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 6505-2001合成纤维长丝沸水收缩率试验方法

GB/T 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6508-2001涤纶长丝染色均匀度试验方法

GB/T 6509-2005聚己内酰胺切片和纤维中低分子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9997-1988化学纤维单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GB/T 14334-2006化学纤维 短纤维取样方法

GB/T 14335-1993合成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36-1993合成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GB/T 14337-1993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GB/T 14338-1993合成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39-1993合成短纤维疵点试验方法

GB/T 14340-1993合成短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 14341-1993合成短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 14342-1993合成短纤维比电阻试验方法

GB/T 14343-2003合成纤维长丝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44-2003合成纤维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45-2003合成纤维长丝捻度试验方法

GB/T 14346-1993化学纤维长丝电子条干不匀率试验方法

FZ/T 50001-2005合成纤维网络丝网络度试验方法

FZ/T 50002-1991化学纤维异形度试验方法

FZ/T 50004-1991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FZ/T 50005-1994氨纶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FZ/T 50006-1994氨纶丝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FZ/T 50007-1994氨纶丝弹性试验方法

FZ/T 50008-1996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试验方法

FZ/T 50009.1-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FZ/T 50009.2-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平均长度试验方法

FZ/T 50009.3-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FZ/T 50009.4-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膨松性和压缩弹性试验方法 FZ/T 50011-1999假捻变形丝残余扭矩试验方法

FZ/T 50012-2006聚酯中端羧基含量的测定-滴定分析法

纤维级化纤原料产品标准

GB/T 7351-1997纤维级聚乙烯醇树脂

GB/T 12670-1990聚丙烯树脂

GB/T 13254-1991工业己内酰胺

GB/T 14189-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

FZ/T 51001-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

FZ/T 51002-2006粘胶纤维用竹浆粕

纤维级化纤原料试验方法

GB/T 14190-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分析方法

FZ/T 50010.1-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取样方法

FZ/T 50010.2-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水份的测定

FZ/T 50010.3-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粘度的测定

FZ/T 50010.4-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甲种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FZ/T 50010.5-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灰份的测定

FZ/T 50010.6-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铁含量的测定

FZ/T 50010.7-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白度的测定

FZ/T 50010.8-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尘埃度的测定

FZ/T 50010.9-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吸碱值和膨润度的测定

FZ/T 50010.10-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定量的测定

FZ/T 50010.11-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树脂含量的测定

FZ/T 50010.12-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多戊糖的测定

FZ/T 50010.13-1998粘胶纤维用浆粕反应性能的测定

化纤相关的基础标准

GB/T 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3291.1-1997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1 部分:纤维和纱线 GB/T 3291.3-1997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3 部分:通用 GB/T 4146-1984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

GB/T 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 9994-1988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11965-1989纺织品 变形长丝纱 术语

FZ/T 01047-1997目测评定纺织品色牢度用标准光源条件

其它标准

GB/T 17931-1999瓶级聚酯切片

GB/T 17932-1999膜级聚酯切片

修订目录

高延伸耐热锦纶/棉包芯纱

竹浆粕粘胶长丝

波里诺西克短纤维

充填用中空涤纶短纤维

中空涤纶短纤维膨松度和弹性试验方法

中空涤纶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粘胶纤维残硫量测定方法-直接碘量法

上一篇:护士针刺意外应急措施方案下一篇:尊敬的各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