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学校

2024-08-14

我心目中的学校(精选8篇)

我心目中的学校 篇1

我心目中的学校

平阴县店子小学刘少堂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已梦想的学校,好你们知道我心中的学校是怎么样的吗?那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我心目中的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宽阔的操场,操场上有百八米的跑道,一些同学可以在这儿晨跑,练习跑步,咦!这是什么呀?我告诉你吧,这是一种先进机器,你只要按一下“运动分健身”键,立刻会出现一些健身器材,这些健身器材都是采用花香型制做的,你如果上去运动,会闻到一阵花香,感觉躺在花朵的怀抱中,这样可以帮你清除疲劳,使你清社气爽.如果你很细心,问这操场怎么没有休息的石凳呀!哈哈,告诉你吧,现在和过去可不一样喽,你只要按一下“休息”键就行了,一个豪华舒适的石凳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坐上去舒服极了!还会帮你扇风呢.沿着操场边的小路走到了校园的中央,那里有一个小花园,里面栽种了许多奇花异草,供同学们观赏,花园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喷起的水花像调皮的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可爱极了!花园的两旁种着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它们像战土一样守卫着学校,让你们赞叹不已吧!

我们慢慢走到了学校楼门口,乘着星星电梯上楼.走进宽敞的教室,你惊讶地张开了嘴,哇,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同学们只需用电脑和老师讨论,听老师讲课,而且你一

离开坐位,电脑就会被切断电源.来到教室后面,那雪白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板报,旁边还配上了五颜六色的画,真是美啊!

离开了学校大楼,附近还有一座食堂,这里都是刷卡打饭的,又方便又实惠,每人都有一份菜单,可以点你最喜欢的饭菜,不错吧!

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内藏几十万册的图书馆,摆满各种化学药品的实验室……总之是样样齐全.

怎么样?我心中的学校美不美?为了这个梦想,我会努力的!

我心目中的学校 篇2

俗话说, 选好一个校长, 就等于办好一所学校。可见, 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目前提倡“教育家”办学的教育观念下, 一所名校, 应该有一个教育家式的好校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有自己的教育风格, 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人, 就可以称为教育家。”这就是说, 和一般普通教师相比, 一所名校的校长, 他不仅应具有崇高的人格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包括审美素养、师德素养、个性素养) , 具有渊博的学识技能、机智的育人艺术 (包括审美能力、情趣素养、能力素养) , 还应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风格, 他要能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 带领大家走“科研兴校”之路。

首先, 教育家型校长应是学习型校长。校长要实现自我超越,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一方面, 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为更好地发展现代教育研究奠基;另一方面, 学习各地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同时, 校长要以自己的爱学习, 勤研究, 带动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 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和教师一道, 不断修炼自己, 实现自我超越。

其次, 教育家型校长要敢作敢为, 富有开拓精神。要完善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敢为, 即善于拓宽管理空间, 加强中层干部培养, 既会“掌舵”, 又会“划桨”, 既敢于放权, 又懂得惜才, 努力把中层干部锻炼培养成为精通学校管理、精于教育教学的两把好手, 形成一个开拓进取的管理集体;要制定科学的教育科研规划, 走“科研兴校”之路———有为, 即善于创设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绿色通道, 建立高素质的教育科研团体, 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等方式, 狠抓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 大力实施教育改革,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发展创新教育;要落实科学的学校建设规划,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不虚为, 即善于带领行政班子成员, 制定学校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加大教育投入, 不搞花架子, 不搞形式主义, 做到真抓实干, 以构建健康、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有一个科学、长远的学校发展管理规划

名校的发展, 不应该单纯注重外观的铸造, 而应该注重内涵的发展。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名言说:“大学,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大在大师之大, 大学之大大在学术之大。真正的名校, 不应过分注重外观视觉形象上的“大”, 不应过分建设豪华、壮观的大门和一幢紧挨一幢的豪华大楼, 不应在外观视觉上竞显攀比之风, 不应靠豪华壮观的外观视觉形象之“大”来提升自身的名气, 而应从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全面发展的综合角度来考虑, 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管理规划。

传统的观念认为, 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名校, 人们把学生考试分数、毕业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 受其影响, 一些学校管理者就单纯以考试分数、升学人数来衡量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他们往往以抓重点学校 (他们心目中的“名校”) 升学率、提高本校教育知名度为由, 带领教师把培养少数能升重点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 采用“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等方式,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 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忽视大多数学生, 特别是不能升学的学生的需要, 导致了“高分低能, 低分无能”的怪现象的出现。有的甚至不惜代价到其他学校争抢优质生源, 片面提高升学率, 从而加剧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和学生受教育的不公平。

其实, 真正的名校, 并不靠这种投机取巧的招数来提高升学率, 提升名气, 而是注重学校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注重学生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和培养, 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那种靠抢优质生源、提高升学率来出名的发展观念是短命的, 没有根基的。这些学校, 一旦缺少各地输送的优质生源, 他们和其他学校一样, 名校不“名”了。

三、有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模式, 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计划, 而且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考核和评价制度, 营造教师读书学习和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以培养造就一批学习型、专业型、科研型、奉献型教师队伍, 构建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理想的学校应构建“合格 + 特长”的人才培养系统, “生本理念”应贯穿学校教育发展的始终。学校应摒弃那种单纯靠“题海战术”“时间战术”等加重学生学习和课业负担来片面提高考试成绩的昙花一现的做法, 不应为了单纯追求分数而禁锢学生思维, 而应根据自身实际, 在课堂改革上下工夫, 在开办兴趣小组、特长培训、综合实践等活动中找途径, 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又注重学生特长培养, 既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又让学生的特长得到挖掘、发展和培养, 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为他们终身学习、创新实践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 理想的学校还应注重营造宽松、舒适、愉悦的育人环境。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布局, 做到既各自独立, 又协调配合。要不断打造校训、校歌、教育名言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校成为传承科技文化的圣地。要不断建设和开放学校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等资源, 优化管理服务职能, 引导师生学习和研究, 提高综合素养。

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篇3

一、让思考成为习惯

教师是“轻负高质”的践行者,只有让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执教能力,教师才能把“轻负高质”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我们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展“轻负高质”论坛。这样做,一方面,由于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论坛,教师们平时就会带着“轻负高质”这个问题去进行学习、实践和思考,使思考与教师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论坛在自己学校进行,教师之间都非常了解,论坛的内容肯定是教师经过实践后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轻负高质”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真正提升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执教能力。

为了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我们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如经常邀请特级教师来校作讲座,同时对特级教师进行访谈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教师感悟特级教师的思维方式;经常组织教师赴名校学习考察,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组织读书沙龙,在读书和交流中培养教师思考的习惯和方法等等。

二、让好课成为常态

课堂是“轻负高质”的主渠道,只有让好课成为常态,“轻负高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在全校中积极倡导“勤、精、思”的课堂教学理念,即“勤于课前,精于课上,思于课后”,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做到“勤”;课上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蹲下来看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精讲多练,做到“精”;课后认真反思每节课的成败得失,总结经验,积累底蕴,做到“思”。

其次,我们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约课活动。一种是同事之间互相约课,教师们觉得哪位教师“轻负高质”做得好,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约他的课,既创设了同事间经常进行交流的良好氛围,又能够使每位教师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因为有教师来约你的课,既是对你的肯定,同时又是压力。另一种是学校领导向教师约课,可以全面了解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教师中成功的做法及时在大会上进行表扬并推广,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给以个别指导,同时也使每位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最能够全面反映出教和学的情况,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需要教师平时加强课堂教学工作。

最后,我们定期开展同课异构辩课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辩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上课教师都认真准备,上出了精彩的课。我们还对辩课环节精心设计,组织教师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即从常态课的角度看怎样做到更加有效,从公开课的角度看怎样做到引领示范,从研讨课的角度看怎样做到提炼观点,让教师们通过对一节课的深入研讨迁移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三、让作业走向高效

作业既是“轻负”的主要方面,又是实现“高质”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努力让作业真正有效。首先,我们明确了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的具体要求,如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作业,作业必须全部批改并二次批改,作业要做到日日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其次,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作业错误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收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形成错题库,这样一方面让教师养成从学生的错误去反思教学的习惯,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对错题库不断修改完善,使对作业错误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错题库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等环节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讲评有效性的研究,每次期末考试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道题我讲了好几遍了,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及时组织教师开展作业讲评有效性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作业讲评的策略非常重要,而且我们还根据第一印象的理论总结出“1个5分钟>5个1分钟”的作业讲评理念,即当学生第一次出现典型错误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深入讲评,让知识之间联系起来,这样比分散讲评5个1分钟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心目中的学校 篇4

在学校里的春天,她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树丛中的树,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它的一生都贡献给大自然和人类,它使大地美丽,它使空气新鲜,它逢春不骄,它遇冬不惧。坛里的小草没有树木的高大挺拔,也没有花朵那样艳丽多姿。可是,没有小草的衬托,大树不会引人注目;没有小草的点缀,花朵不会光彩夺目。再说那争芳斗艳的菊花,它在凛冽的风中,美丽又坚强,争艳斗丽,各具丰姿,所以它是我们学习的"不屈不挠"。

学校,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它虽然没有公园的美丽,也没有名胜古迹的珍奇,但它有春天的美,还有着自我的魅力,它是智慧的摇篮,成长的.阶梯,是由园丁浇灌的百花园。它像四季海棠一样,常年不败,它像松树一样,青翠常年。再过十年,我们--你的学生,也许驾驶着雄鹰搏击万里长空;也许在奥运的跑道上有我们的足迹;也许在科学大会的领奖台上,有我们的身影。

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篇5

是谁点亮了我的青春,是谁开启了我的智慧,又是谁放飞了我的梦想,是房县实验中学——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我们的学校是美丽的花园。步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红紫芳菲,沁人心脾的花香溢满校园。春天一簇簇的樱花,映山红,为我校增添了火红的活力。它正如我校团结、向上的师生一样。樟树、广玉兰、银杏树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无论严寒酷暑,暴雨风霜,他们都以挺拔的身姿高昂着,就像绿色的卫兵守护着我们的校园。银杏的落叶,铺成了一条黄绿交错的地毯,这让我不禁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各位老师。我校的绿荫丛中还设置了各种健身器,加上那绿色的操场,红色的跑道,课余时间成了老师和学生健身的乐园。此花、此树、此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人赏心悦目,生在其中,乐在其中。

我们学校是书香的校园。早晨,宽敞明亮的教室传来朗朗书声,文学辞赋,英语单词像一个个悦耳动听的音符,再夹杂着喈喈鸟语,和谐的乐章回响在校园的上空。吃早饭时,广播中还朗读着优美佳作让我们欣赏。课堂上老师们精辟的讲授,我们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在真理的海洋里遨游。走廊中,挂着唐诗宋词的书画牌,学校每个角落都成了知识的殿堂,文学的宝库,无时无刻不陶冶着求知的少年。

我们的学校是腾飞的校园。她正如校门造型的大鹏鸟振翅凌空。学校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同学们坐正教室打开网络,就能纵观世界。好马配好鞍,学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生命至上的人性化教育,在这里我们感到安居乐业;我们的老师们也是一流的,个个敬业博学、睿智幽默、任劳任怨、开拓创新、默默奉献,为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一代代的学子,带着童真童趣,在启志楼下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石,走向圆梦楼,扎实、拼搏而圆了高飞的梦。学校已成为房县甚至十堰市的名校之一。在这里读书,我们很幸运,也很自豪。我们没理由停步不前,我们要“励志、博学、崇德、健体”,让学校因我们而飞得更快、更远、更高。

我心目中的学校作文 篇6

虽然我已经在学校了,我现在的母校已经成为我的记忆。我们在学习中学习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才能学会被人学习;我们积极参加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成为一支团结的人民力量;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学会做有用的人。

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学习和写作。回忆:当我还是一个新生的时候,我觉得新学校很奇怪。一位善良的老师出现了,耐心地训练我们如何学习。他首先教我们如何准备课前。他让我们看他把课本、文具盒和练习本放在桌子的右上角。我们照他说的做了。老师很满意,让我们躺在桌子上。我们点头同意了。老师站在门口,走进教室,让我们抬起头来。我们抬起头,老师让我们站起来。我们站了起来。“你好,学生!”老师说。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老师教我们如何打招呼。我们都向老师问好。

在生活中,我们出去旅游,活动等等。我记得在我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安排我们学习农业五天四夜。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广州劳动技术学校。清新广阔的环境让我们感到舒适。农夫的老师带我们去农场,教我们如何除草和倒土。第一次,我们对除草、挖土等感到好奇。我们以前没有这样做过。看,一些学生在除草方面很活跃,一些学生用铲子挖土,一些学生清理许多塑料盒子里的脏东西,等等。虽然我们觉得很苦,但是心里更快乐啊。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成为干部。当我是一名高中干部主席的时候,我不认为学生会主席有很高的地位。只要我为学生工作,我可以帮助老师做很多。曾经,我不得不为活动做准备。首先,我写了俱乐部活动的计划,然后我把它给老师看,并修改它。然后我把它交给我来安排俱乐部的活动。活动开始前,我要看看人数是否足够接近开始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共同学习我们的爱好来提高我们的水平。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愉快地回家了。

我心目中的英雄 篇7

读了《雷锋的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平做了多少件好事!他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不仅口上这么说,而且也做到了:他生病了,可他坚持帮助施工队盖教学楼;雷锋平时舍不得喝一杯汽水,却在某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时,将平时积攒的200元全部捐献出来……雷锋平时喜欢看书,不管多忙,他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看书。他说过:“我认为学习的时间总是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长大后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指导老师:温招阳)

我心目中的“课眼” 篇8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课眼”的作用就是通过历史课堂设计中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课眼”,就是这样的点,通过“课眼”,触摸历史的脉络,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艺术效果,真正打造精彩、高效的精品课堂。

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时,我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想入非非痴少年;第二部分,邀游学海剑出鞘;第三部分,心系和平传四海;第四部分,人去神留泽世界。这四部分是按照爱因斯坦一生的活动:少年时代、成就、维护和平、对人类的影响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并分别用了一句话进行了总结,组成了一首诗。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出后,学生基本能从宏观上对这一课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课堂结构的构建上而言,这首诗就是一个“课眼”。

在第一部分爱因斯坦生平的介绍中,我罗列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并展示了他当时的老师对他的一些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你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你会给他写出怎样的评语?”教室里很热闹,学生们各抒己见,尝试着从教师的角度给出评价。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爱因斯坦从小就具备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这些为他以后从事科学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从理解爱因斯坦能取得重大成就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而言,这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优秀品质的方法就是一个“课眼”。

在第二部分爱因斯坦成就的介绍中,我展示了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证书等有代表性的图片,提出:“假设你是纪念馆的一名导游,你如何就展示物品向游客介绍?”学生们经过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有的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并补充了物理学科的一些知识,赢得了一阵阵掌声。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爱因斯坦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历史的现实感,对爱因斯坦这一历史人物也就理解得更立体、更丰满。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这场讨论就是一个“课眼”。(第三部分略)

在第四部分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爱因斯坦去世后的一组图片,包括爱因斯坦的遗嘱、人们自发组织追悼会的场景等,同时还播放葬礼上朗诵的歌德纪念席勒的那首诗:“我们全都获益匪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广大人群,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旱,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结合。”学生们受到很大感染。课堂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在这基础上,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总结,概括出了对爱因斯坦一生的评价。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这首诗就是一个“课眼”。

从这一课来看,“课眼”不论是一个巧妙的开头,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不论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还是课文的精彩片段;不论是掀起高潮的兴奋点,还是教材的重难点,都是教师对教材理解、认识的升华,是教师教学实践的艺术体现。“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有效地组织历史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他们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目的。坚持主体性原则,即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与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因此要把学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其去感悟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都具有相对独立选择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人格,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上一篇:值得(700字)作文下一篇:创业计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