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4-08-26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精选7篇)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1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我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工业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其配套、辅助和附属工程(生产界区内的生活设施);以及依法实施对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质量监督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煤炭建设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质量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四条 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到质量监督机构办理注册手续;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及参建各方要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后,必须经质量监督机构认证合格后,方可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工程决(结)算、交付使用。

第五条 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对全省各煤炭质监机构实施行业领导。

第六条 河南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受省政府委托,依法对我省境内煤炭工业建设工程实施质量监督,对省内其它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业务领导。

第七条 省内其它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矿区站),在业务上接受中心站的领导,受中心站的委托,具体负责本矿区范围内或受托监督的其它煤炭工业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各举办单位, 要保证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合理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确保其依法独立开展质量监督业务,不得行政干预其依法独立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各矿区站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以及站长的人事变动等重要事项,举办单位应事前征求中心站的意见。

第二章 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 第八条 中心站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制定本省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注册、事中监督、质量认证等项具体管理制度。

二、对矿区站实施业务领导,组织协调矿区站开展质量监督工作,负责矿区站的资质年审、业务考核,对质量监督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审核。

三、负责组织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及以上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注册登记和质量认证工作,参与煤炭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验收,负责组织评审和上报优质工程。

四、对全省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实施动态巡查,及时纠正、制止和处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违规行为;参与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和质量纠纷的仲裁。

五、研究、分析全省煤炭建设工程质量状况,提出搞好煤炭建设工程质量工作的建议,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 矿区质监站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

二、负责组织对所属集团公司的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或建设规模在21万吨/年及以下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矿井建设项目的质量注册登记和认证工作,结果报中心站备案。

三、对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实施日常监督和动态巡查,及时纠正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违规行为。及时向中心站报送受监项目的监督报告或质量监督专项报告。

四、对建设单位组织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和指导;负责组织单位工程质量认证工作;参与单项工程质量认证工作和煤炭建设项目的竣工投产验收;负责优质工程的初审和上报工作。

五、及时发现并上报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或事故隐患,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和质量纠纷的仲裁。

第十条 煤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履行质量监督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监督工程的参建单位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监督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有关场所进行检查、检测、拍照、录像;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有关情况,并取得证明材料,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三、要求质量检测机构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测。

四、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责令相关方予以改正。对经两次书面整改通知还拒不整改或仍整改不到位的工程,可书面令其停工。

五、对存在质量问题较多或造成较大不良质量后果的参建者,中心站可以将其列入“黑名单”,在公开媒体上发布。

第三章 质量监督内容

第十一条 参与煤炭建设工程的参建单位、责任主体和有关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履行其质量责任,其质量行为应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质量监督机构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督:

一、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单位质量行为。

二、受监工程的实体质量。

三、施工技术资料、监理资料以及检测报告等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四、工程使用的材料、工程用品、主要设备及施工工艺。

五、建设单位组织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工程开工前,应到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监督注册手续,经审查符合要求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理质量监督注册。

施工(承包)单位在单位工程开工前3个工作日,要向矿区站报送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建设(监理)单位审批同意的工程开工报告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矿区站应及时委派监督员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第十四条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应采取巡检、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现场监督,并做好监督检查记录。

质量监督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对发现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和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应及时发出监督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监督机构对有关责任主体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核实,并提出处罚建议。

第十五条 单位工程验收和质量认证

一、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完工后,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在矿区站的监督下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向矿区站报送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和工程档案资料。

二、单位工程质量认证

矿区站对符合条件的工程,应在7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单位工程质量认证。

第十六条 单项工程质量认证

一、单项工程质量认证的必要条件:

(一)单项工程联合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二)主要生产系统已经形成;

(三)主要单位工程已完工并通过单位工程质量认证;

(四)已通过质量认证的单位工程个数达到设计总数的85%及以上。

二、质量监督机构在收到建设单位提出的单项工程质量认证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工程,应在7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单项工程质量认证。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建设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报告。质量监督机构收到质量事故报告后,应当督促有关单位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质量事故分析会,提出对工程质量和责任单位及人员的处理意见。

第十八条 抢险救灾及其它临时性煤炭工程的建设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 煤炭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各方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质量监督机构按照《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责令整改,对问题严重的或拒不整改的,由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 解释权归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2

关键词:食品;加工;河南;質量

中图分类号: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52-02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必须支付的一切成本,以及因不能达到该标准而发生的损失成本。由五大类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显性质量损失成本、外部隐性质量损失成本。

(二)食品加工业质量成本的构成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防止生产不合格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预防成本是指专门为预防劣质食品和产生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食品或不符合产品设计标准的食品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质量工作费用、食品评审费用、质量改进项目成本等。检验成本指为了确保符合食品质量标准要求而对食品开展的测量、评价审核所支付的费用。企业发生此类成本的目的,是希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尽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避免损失延续下去。具体来说有质量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购置成本和折旧费用、维修校准费用、专职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等。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又称为内部故障成本、内部差错成本等,他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这类成本一般与企业的废次品数量成正比。内部损失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主要指食品在出厂之前,因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被检出而发生的损失。外部显性质量损失成本,外部显性质量损失成本主要指食品出厂后,因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被检出或未能满足顾客需要而发生的企业必须实际支付的显性损失和费用。外部隐性保证成本,是外部隐性质量损失成本主要指食品出厂后,因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被检出或未能反映消费者的要求而发生的企业暂时不必实际支付而应计算的隐性损失和费用。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属性

1、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有关人员提供经济信息,是为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能力。

2、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利用信息,来规划和计划质量工作,评价质量改进效果和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3、质量成本核算的对象,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用一种或几种产品,某些零部件或责任区域进行核算,在核算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关键的少数,以便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二、河南省食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一)河南省食品加工业现状

我省食品加工业正面临一个复杂多变的局面:原材料价格上升、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市场营销费用加大、销售渠道拓宽,大量同类产品出现造成产品过剩威胁等。为了在这样的竞争格局生存发展,整个食品加工业也都在致力于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而在追求低成本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把降低成本的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了那些容易看到和控制的成本费用上。然而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国内众多食品业企业都普遍陷入到了一个误区:把高质量和高成本对等起来。高成本与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是相背离的,他们无法接受为提高质量而投入的高成本,因此企业往往都不会考虑为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加大成本投入,因此冒险以质量为代价来实现成本最小化。大量事件说明我国食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令人担忧,急功近利偏好于短期高利益的获取,然而这种偏好非但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其他成本,这就让企业纷纷陷入了降低成本的瓶颈中,在质量成本面前进退两难。

(二)河南食品加工行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片面的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片面认为“高质量就等于高成本”,没有认识到质量和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往往采取比较决策,造成质量与成本的失衡。

2、价值链的断裂:质量成本管理仅限于对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没有从原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来考虑。

3、缺少质量预警机制:由于对质量保证成本的投入比例把握不到位而产生了质量损失成本和无效成本。

4、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形同虚设,仅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有效实施。

5、质量成本核算账户的科目不完善。在新的准则中,没有质量成本科目,质量成本所属的费用,被分解成若干具体项目划分到了各个科目之中。

6、现行的评价质量成本管理效果的方法不完善。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借助于质量成本。

三、提高河南食品加工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建设企业质量文化

树立质量观,是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质量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质量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物质的加工生产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思想、意识的凝聚过程。物质手段是质量形成的前提和保证,要提高质量还必须转变质量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道德风尚,这是质量形成的更深层次上的关键。

(二)转变传统思想,走出质量成本误区

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质量保证成本(预防和检验成本)通常是要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资金的投入。要想打破降低质量成本的瓶颈,避免质量成本就是高质量产品需要高成本的误解,就必须转变传统思想,重新理解质量成本的概念,绝不能片面地认为质量成本仅仅是由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质量管理活动而支出的那部分费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所构成的。

(三)基于“合理质量”构建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合理质量”观念更加突出了质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效益原则,它严格区别于以行业或国家标准为判断依据的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也为完善质量成本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基于国内乳业质量危机现实,提出在合理质量管理观念下,通过建立指数函数对质量成本曲线加以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四)对上游价值链活动实行“检控并重,以控为主”

企业应明确在上游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出利用上游价值链活动促进质量成本的降低的经济意义。在上游价值链中,其关联方主要是农副产品供应商,在各种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上企业应执行“检控并重,以控为主”的管理方式。当实物质量及质量保证能力均达到要求时,才能获的原料供应资格,同时强化、完善了监督管理;及时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调整供货渠道,确保原辅材料的高质量;实际参与到农副产品供应商质量计划的制定中,对农副产品供应商开展质量质量成本管理教育等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协助农副产品供应商建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质量制定奖励机制,提高其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质量成本核算

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可以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质量成本的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时要把握定量化计算的原则。质量成本核算与会计成本核算是在不同层次上、从不同角度对成本费用进行的归纳、分类,质量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得出质量成本的多少,而是为了在分析和比较中寻找改进质量、降低成本的途径,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也就是要处理好质量成本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始记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参考文献:

[1]爱德华J.布洛切,康H.陈,托马斯W.林.成本管理一战略与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1.

[2]贾永梅.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会计.1997(3):45-47.

[3]李艳波,刘松先.质量成本分析与优化的实证研究[J].江苏冶金.2008.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增贷款质量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联社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新增贷款,是按“新老划断、分账管理”的原则分账管理后,存量贷款中的正常贷款和新投放的贷款。

第三条 新增贷款容忍不良率为3%以下(不含3%),一般担责不良率为3%-5%(含3%、不含5%),严肃追责不良率为5%以上(含5%)。

新增贷款不良率=考核期内新增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考核期新增贷款余额×100%。

第四条 新增贷款办理程序严格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修订)》、《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管理指引(试行)等三个指引的通知》等贷款新规执行。

第五条 新增贷款业务的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不良贷款处置、审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由不同经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落实对应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二章 管理与监控

第六条 贷前调查管理。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客户部门)是贷前调查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调查客户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等,撰写调查报告,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和有效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情况、贷款原因、主要还款来源及第二还款来源、信用记录等。

第七条 贷款审查审批管理。信贷管理部门是此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审查客户部门及客户经理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保证审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借款客户的真实背景、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贷款原因、还款能力、第二还款来源等。审查无疑义的,根据审批权限提示召开信贷业务评审会,进行贷款审议和审批;存在疑问的,退回客户部门重新调查或按流程报批同意后参与现场调查。

第八条 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放款中心(或信贷专柜)是此项工作的落实部门,负责审核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提交的贷款发放支付相关资料以及审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文本的使用、合同要素是否符合要求,补充条款是否与制式合同基本条款符合,面谈面签的文字和图象资料是否真实,贷款保证、抵(质)押登记是否落实,客户是否办妥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批准、登记、交付及其他法定手续,担保合同或其他担保方式是否已生效,提款方式与贷款用途是否一致,客户部门是否已对客户支付条件、支付落实条款等资料予以了确认,按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放款。

第九条 贷款贷后管理。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实施和落实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再监督管理部门。

(一)风险管理部对新发放贷款建立监督管理台账。

(二)贷款发放后15日内,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应以电话、走访、信函等方式对贷户进行回访,其中公司类贷款回访率100%,个人类贷款回访率不低于50%。回访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借款人、担保、金额、用途等是否相符,客户经理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回访后风险管理部门应填写新增贷款回访表(见附件1),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应形成回访报告,上报县级行社主管领导,予以处理。

(三)贷款发放后15日内,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以实地检查方式进行首次贷后跟踪检查,落实贷款用途,核查资金流向,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由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或视情况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见附件2)。

(四)贷款发放后,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规定对贷款实施贷后检查,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跟踪检查表》,由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或视风险异常情况,经领导批准后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

(五)贷款到期前,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规定,逐笔向客户发出《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通知书》,通知客户按时还款。

(六)贷款形成逾期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在贷款逾期15日内向

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发出风险提示通知,督促限期3个月整改落实,收回贷款本息。

(七)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应及时对逾期贷款实施现场检查,撰写逾期贷款检查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风险管理部门可根据情况深入客户进行再次调查,撰写独立的调查报告,提交县级行社经营班子,研究贷款收回措施。

第十条 新增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是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落实部门,应根据日常风险检查、监控的情况,定期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 新增贷款形成不良且3个月仍未收回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由审计部门进行责任认定。

第三章 认定与检查

第十二条 省联社、市农信办、县级行社审计部门分别按年、半年、季度组织对辖内新增贷款质量进行稽核检查。新增贷款质量的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理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同时抄送本级信贷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审计部门在稽核检查中查出新增贷款存在重大问题或风险隐患的、或接到风险管理部门提交不良贷款风险责任认定单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责任认定,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应在45个工作日内进行责任认定,同时提出责任追究初步建议,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符合尽职免责的,提出尽职免责建议。

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人为因素造成风险损失或未尽职履责的,经

审计部认定、纪检监察部门复审定责后,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部等部门移交的未尽职履责、违规贷款认定事实和责任追究依据进行复核。原则上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依据不充分、事实不清的,退回移交部门进行补充调查;依据充分、事实清楚的,按权限提出责任追究意见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省联社、市农信办、县级行社应按各级审计部门对新增贷款质量的检查结果,对每年、每半年、每季度辖内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3%(含3%)或违规操作的经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新增贷款出现异常、五级分类结果向下迁徙、即期评级下降等风险状况,风险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全面分析原因,提出处置措施,形成专题报告,按照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督促落实处置措施。对人为放宽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人为调整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等掩盖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行为的,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各市农信办、各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应按贷款五级分类的相关规定对辖内新增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进行偏离度检查。对五级分类结果偏离度大于3%(含3%)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落实,整改不力的,按照省联社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省联社将不定期对辖内经营单位新增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偏离度进行抽查,对未落实偏离度检查制度或检查流于形式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新增贷款质量纳入各级农信社经营管理目标综合考核,增加新增贷款不良率单项考核分值,提高考核比重,加大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力度。

第十八条 新增贷款质量与县级行社班子成员的晋升、晋级、调动等相挂钩。对信贷负有管理责任的县级行社班子成员晋升、晋级或调动时,应对其任期内的新增贷款质量进行稽核检查后方可进行。任期内新增贷款不良率上升且高于3%(含3%)的,应协助清收不良贷款,直至新增贷款不良率降至3%以内,否则不得提拔或跨行社调动,并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县级行社可经理事会(董事会)研究决定,制订相应的奖励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连续3年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的,可对相关人员在晋升、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 县级行社全辖新增贷款不良率介于3%(含3%)至5%(不含5%)的,市农信办应及时调整其贷款有限授权,对其班子集体问责,给予县级行社主任(行长)、分管副主任(副行长)调离原岗位、责令辞职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5%(含5%)的,给予县级行社主任(行长)、分管副主任(副行长)免职、解聘职务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视情节轻重追究县级行社理事长(董事长)、监事长的责任;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一条 各市农信办全辖新增贷款不良率介于3%(含3%)至5%(不含5%)的,省联社应及时调整其贷款咨询授权,对其班子集体问责,给予市农信办主任、分管副主任通报批评、责令检查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新增贷款不良率高于5%(含5%)的,给予市农信办主任、分管副主任诫勉谈话、责令辞职等处理,并扣发考核期内的绩效工资;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各市农信办、各县级行社对本级风险管理部门人员未履行职责造成五级分类风险偏离度大于3%(含3%)的,应给予调离原岗位、责令辞职等处理及相应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三条 各县级行社应按季将辖内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情况上报市农信办(见附件3);各市农信办应定期对辖内县级行社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情况进行检查,每半年将辖内新增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情况上报省联社。省联社应不定期抽查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对责任追究不到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市农信办、各县级行社应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河南省农村信用社xx(行)社新增贷款回访表

附件2:河南省农村信用社xx(行)社风险责任认定单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4

关于印发《湖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

湘建建〔2008〕111号

各市州建设局(建委、规划建设局),衡阳市、邵阳市建工局:

为加强我省建设工程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检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编制了《湖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建设厅

二OO八年三月十二日

湖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技术规程》等法规及规范标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使用的预拌混凝土从采购、生产、运输(送)到现场施工等环节。

第二章 采购管理

第三条 采购单位应当向取得预拌混凝土生产相应资质的生产单位采购,签订采购合同之前,应查验生产单位的资质证书。

第四条 采购单位应当与生产单位签订预拌混凝土采购合同,采购合同中应当载明预拌混凝土以下技术和质量内容:

1、工程名称,工程地址,使用的工程部位,用量,强度等级,坍落度。

2、对原材料品种、规格的要求;对外加剂和掺合料品种、掺量和掺入方式的要求;对混凝土性能的特殊技术要求(如抗冻、抗渗、抗折、氯盐含量、缓凝、早强、无收缩等)。

3、供应方式,交接地点、日期、时间,小时供应量,运距等。

4、专用生产配合比,指定的外加剂、掺合料和专用材料以及技术条件。

第三章 生产质量管理

第五条 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单位必须取得有权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并在核准的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停业整顿期间及整改限期内不得生产或销售预拌混凝土。

第六条 生产单位应当健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原材料(水泥、骨料、水、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生产设备、产品销售等台帐。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要求生产和运(输)送预拌混凝土。

第七条 生产单位应当加强对生产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要求,对所有使用的原材料按不同规格、批次及批量进行检验检测。其中不少于30%的试件、试样、试块应送有见证取样检验检测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原材料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用于生产。

第八条 生产单位应当建立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检验检测的档案管理制度。使用的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应具有验收、检验检测记录及检验检测合格证明等资料,使用的水泥应具有生产许可证和出厂合格证明等资料。所有资料应完整无缺、一一对应并及时归档备查。

第九条 生产单位建立的混凝土专项试验室基本条件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取得省建设厅核发的“专项试验室”资质证书。专项试验室应实行主任负责制,并设有专职技术(质量)负责人。

第十条 专项试验室应根据采购合同规定和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经过设计计算和试配调整,严格控制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用量,确定能满足设计强度及耐久性、符合施工技术要求的预拌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报告应经专项试验室主任确认签字。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报告应当送工程项目的监理、施工单位审核,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生产。

第十一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专项试验室提供的生产配合比执行,并做好生产记录,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生产配合比。第十二条 生产单位应对预拌混凝土主要生产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保持设备完好。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计量器具除按有关规定及时委托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外,还应做好企业的自检工作,并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 生产单位应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运送时间,当混凝土因凝结或冰结而降低流动性后,不得二次加水拌和使用。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有疑异时,应抽查生产单位的生产记录、设备计量检验记录和抽样检测报告,生产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作出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四章 检验与验收

第十五条 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与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由生产单位负责。交货检验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预拌混凝土生产、工程监理单位旁站见证,由施工单位按规定在混凝土浇注的工程部位随机取样和制样。预拌混凝土质量判定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交货检验的检验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判定与验收的质量控制资料之一。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采购的预拌混凝土,施工单位应当在预拌混凝土进场以前查验生产单位的资质证书,拒绝无相应资质或处于停业整顿期(包括整改限期)内的生产单位生产的预拌混凝土进场。

第十七条 出厂检验。生产单位应根据技术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对出厂的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合物性能和强度等进行出厂检验,检验检测结果存档备查。坍落度、拌合物性能不符合要求的,预拌混凝土不得出厂。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采购及使用单位(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供下列出厂资料:

1、原材料检验检测报告及生产配合比报告;

2、《预拌混凝土发货单》及预拌混凝土合格证。

《预拌混凝土发货单》应做到一车一单,随预拌混凝土送料车送达工地,作为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的依据,其中到达时间应由采购单位在施工现场如实填写。预拌混凝土合格证应按出厂时间即时签发。

第十八条 交货检验。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下,会同生产单位对进场的每一车预拌混凝土进行交货验收。交货验收合格后,施工、监理及生产单位应当在《预拌混凝土送货单》上会签。交货验收内容包括:

1、查验预拌混凝土的出厂时间,记录搅拌运输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时间。预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拌和后至进场),超过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禁止使用。

2、测定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不能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的,预拌混凝土不得使用。施工单位认为合同规定的坍落度无法满足泵送要求而需增大坍落度时,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征得工程监理单位同意后,书面通知生产单位作出调整。

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后,在工程监理、生产单位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注的工程部位随机取样并制作试块,经各方签字认可。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对试块进行标准养护,试块应在监理见证取样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送至有见证取样检验检测资格的检验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块接收记录由三方共同会签。必需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和氯化物总含量时,应按有关规范和合同约定进行。

第五章 施工质量控制

第十九条 生产单位如对所提供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有特殊要求的,应对施工单位作出书面技术交底,施工、监理单位应将交底文件存档,并按照交底要求组织施工。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的特点按照有关规范确定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方案并严格实施,同时要确保模板和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卸料后,严禁加水,严禁进行二次运转、二次搅拌,严禁将已经初凝的混凝土用于工程。

第二十一条 工程交工时,施工单位应将以下资料作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资料:

1、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及其专项试验室资质证书复印件;

2、预拌混凝土生产配合比报告;

3、预拌混凝土所有原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检测报告;

4、预拌混凝土强度检验检测报告;

5、混凝土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检验检测资料(如膨胀、耐酸、耐碱、耐热、防辐射等)。

第六章 工程监理责任

第二十二条 工程监理应当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进行审核,参加预拌混凝土的交货验收,对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和送检实施见证,并履行签字职责。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查验工程所用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三条 工程监理单位可以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及试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生产质量控制等实施延伸监理。对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公布的必须对其实施延伸监理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实施延伸监理。

第七章 质量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生产单位对预拌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含泵送)质量负责,因预拌混凝土存在缺陷造成质量事故或他人财产损失的,生产单位应承担经济赔偿及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对下列情形引起的质量纠纷、问题、事故负责,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1、未按规定对进场预拌混凝土进行交货验收、见证取样、标准养护、见证送检等交货检验;

2、浇注、振捣、养护违反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或浇注、振捣、养护不当;

3、对进场的预拌混凝土加水、二次运转、二次搅拌,将已经初凝的混凝土用于工程;

4、使用无资质或处于停业整顿期(包括整改限期)内的生产单位生产的预拌混凝土。

第二十六条 采购单位因未按本细则第四条规定与生产单位签订预拌混凝土采购合同的;未按规定在采购合同中载明预拌混凝土技术和质量内容的;采购合同中载明的技术和质量内容不当或违反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的;采购无相应资质或处于停业整顿期(包括整改限期)内的生产单位的预拌混凝土的,对由此引起的质量纠纷、问题、事故负责,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省建设厅负责全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日常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单位进行抽查,检查生产单位对原材料检验检测的批次、批量和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重点检查水泥、砂、石、粉煤灰、掺和料、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情况,必要时,应按规定进行抽检;定期组织比对试验,生产单位专项试验室比对试验结果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限内不得承担相应的试验和检验检测项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管理权限内工程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生产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责令限期整改,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整改期限内不得生产预拌混凝土。

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人员、设备、管理不能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要求的;

2、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或使用已淘汰、禁用原材料的;

3、未按照规范要求的批次及批量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的;

4、生产配合比的设计计算不严谨或不按照配合比进行生产,偷工减料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行为。

对拒不整改或在限期内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在整改期限内仍然生产预拌混凝土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其作出停业整顿或吊销资质的行政处罚,或者向有权机关提出行政处罚建议(超过自身行政处罚权限的)。

因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还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采购或使用未取得相应资质或处于停业整顿期(包括整改期限)内的生产单位的预拌混凝土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责令纠正,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按照违法分包或发包对其作出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或拒不纠正的,应同时作出停业整顿或吊销资质的行政处罚,或者向有权机关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第三十条 工程项目使用了无相应资质生产单位的预拌混凝土的,不得评定为合格工程;未经检测鉴定或检测鉴定不合格的,工程不得验收投入使用。

第三十一条 生产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生产并提供预拌混凝土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按照无资质承接工程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其相应资质申请一年内不予受理。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发生本细则第二十五条所列情形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责令改正,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应同时作出停业整顿和停止执业的行政处罚,或者向有权机关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第三十三条 工程监理单位未严格履行本细则规定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理职责的,或因监理的失职造成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的,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责令改正,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应向省建设厅提出停业整顿和停止执业的行政处罚建议。

第三十四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设立分站(场)时,必须报所在市州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分站(场)条件不得低于相应资质等级要求。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5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甘肃省工业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省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省质监局与省工信委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工业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四月七日

甘肃省工业生产企业全面落实

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我省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除食品及相关产品、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外的所有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承担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主体,应承担产品设计、原材料进货、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管理责任、保障责任和监督责任。

第四条 法律责任是企业应负责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第五条 企业法人代表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负全面责任。企业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法人代表负首要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相关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第六条 企业法人代表及质量控制体系人员应牢固树立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积极参加质监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省质监部门统一印制的《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并做好培训记录。

第七条 保障责任是企业应负责确保本单位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机构、人员、制度、技术、应急救援等保障。

第八条 企业应努力顺应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经费、设备、仪器及技术方面的投入,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明确其管理职能,履行质量安全否决权,每半年向监管责任单位书面报告一次本单位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第十条 企业应不断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例会制度、检查制度、隐患整改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 企业产品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前述标准不能满足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性能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生产的依据。

第十二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除难以附加标识的以外,产品标识应当符合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零部件产品,应当在产品标识、产品包装或者产品说明书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

第十三条 企业应负责建立健全风险信息收集、筛查、研制、预警和处置工作机制,及时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风险评估得出不安全结果的或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监管责任单位,立即停止生产或销售并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 管理责任是企业应负责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执行、人员管理、现场管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原材料查验制度和进货台账,查验并准确记录供货商的生产经营资格、原材料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合格证明、进货时间、供货商及联系方式等。没有准确的质量合格证明或企业认为重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不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定质检机构进行验货检验。进货台账和验货检验报告的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第十六条 企业应具备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生产条件,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追溯制度,规定各生产环节的质量责任和要求,动态记录原材料质量、生产人员、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生产工序、生产线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检验等信息,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产品质量动态记录的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第十七条 产品必须经过检验合格方可出厂销售。生产企业自行出厂检验的,每年将样品送监管责任单位指定的法定质检机构进行一次产品质量比对试验;生产企业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法定质检机构进行出厂检验。企业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省级以上质监部门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第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出厂销售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购货者及联系方式等,实现产品销售的可追溯。销售台帐的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第十九条 企业应建立产品召回及处理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批次、数量、不安全或缺陷项目、向监管责任单位报告时间、停产时间、通知客户数量、销毁或技术处理数量、整改验收单位等情况。产品召回及处理台账的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第二十条 监督责任是企业应负责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人员要逐岗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并实施奖惩。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确保岗位人员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实行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细化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逐级签订产品质量安全内控目标责任书。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建立以员工的薪酬与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挂钩为主的奖惩制度,加强每个员工的产品质量安全岗位责任的日常记录,严格实行月度、季度、考核并兑现奖惩。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按照质监部门指定的电子软件到监管责任单位全面、准确地建立电子质量档案,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及时向监管责任单位书面报告质量档案更新情况。质量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企业名称及其机构代码、地址、法人代表、分管质量工作的企业负责人、企业质量管理或检验机构名称及其负责人、联系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二)企业的产品名称、品种、规格、型号;

(三)产品标识、执行标准;

(四)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能力;

(五)企业依据本办法的规定报送相关备案的信息。

第二十四条 各市(州)质监部门应负责对辖区内的建档企业实行监管责任分工,确定具体的监管责任单位。监管责任单位负责将每个监管企业落实到个人,形成具体的责任监管机制。各市(州)质监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将责任企业、具体监管部门及监管人汇总后统一报省质监局与省工信委备案。

第二十五条 监管责任单位每年应与责任企业签订《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报各市(州)质监部门与工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监管责任单位应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主动向社会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公开承诺,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市(州)、县(市、区)质监部门应加强与当地工信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监管区域的企业结构分布和规模状况,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细化具体操作措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日常巡查和证后监管等工作。

第二十八条 承担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及监督检查的法定质检机构应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质检机构与检验人员对检验报告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监管责任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监管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查中主要查验以下内容:

(一)企业建立原材料进货台账及质量查验把关情况;

(二)企业生产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三)生产条件的完善情况;

(四)出厂检验和比对试验情况;

(五)缺陷产品的召回及处理情况;

(六)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整改情况;

(七)质量承诺履行情况;

(八)其他需要巡查的情况。

第三十条 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监管责任单位应督促企业限期整改。构成质量违法行为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查处。

第三十一条 对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之规定或执行不到位的企业,监管责任单位要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必要时进行抽样检验,对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十二条 省质监部门安排有关法定质检机构对重点产品实行监督抽查或定期监督检验。产品检验不合格的,由省质监部门委托市、县质监部门组织整改以及对整改后的产品质量进行回访复查。对连续两次以上检验不合格或发生一起以上重大质量违法行为的,应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三条 质监部门接到企业质量违法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通知监管责任单位核实处理,处理结果报上级质监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质监部门工作人员应严格保守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不得利用职权敲诈勒索,索取好处。凡因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构成违法违纪的,根据管理权限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查处。

第三十五条 各市(州)质监部门应依法组织对各监管责任单位的考核,考核情况于每年11月底前汇总上报省质监局和省工信委。

第三十六条 省质监局与省工信委不定期组织与督查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作。每年年底按照省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印发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细则》相关内容组织考核。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6

一、总则

(应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包括独立、依托关系,不同人员的职责、义务、考核等等)参照省(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快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根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和《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是指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突破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为目标,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依托我校建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实体。工程实验室是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试验平台,是促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强化产业技术基础和创新源头的有效手段,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

(二)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

(三)开展重要产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

(四)凝聚、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

(五)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六)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条 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一)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三)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五)力争建设成为国家工程实验室。

二、管理体制

第五条 省发改委是工程实验室的组织部门,焦作市发改委是工程实验室的主管部门。我校是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单位,主要负责:

(一)按照有关批复文件的要求,落实工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相关支撑条件,筹措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工程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二)承担有关部门委托的研发任务,保证工程实验室的开放和共享,为国家、省相关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提供研发和试验条件。

(三)按照有关要求向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和工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

(四)建设项目完成后,及时组织编制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第六条 工程实验室是学校的二级机构,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独立性是指工程实验室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即能够自主安排实验室的内部事务,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有相对独立的人员聘任权和经费审批使用权,在项目、资金等资源分配上计划单列。工程实验室经费单独立账,独立核算。相对性是指工程实验室与依托院(系)保持密切的联系,其公共事务(党团、工会、研究生培养管理等工作)可归依托院(系)管理。实体性是指工程实验室有固定的人员、独立的实验和办公用房,与工程实验室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由工程实验室集中管理,可以以工程实验室名义独立开展学术交流、培训等活动。

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工程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实验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工程实验室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工程实验室主任由学校推荐,报主管部门核准。

第九条 工程实验室应设立由相关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研究方向等。

三、人员及职责

第十条 工程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

工程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秘书组成。

工程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其主要管理职责是:编写工程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负责工程实验室建设的具体实施;编写工程实验室的报告、检查评估报告;制定工程实验

室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并负直接责任。实验室秘书协助主任和副主任处理实验室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第十一条 工程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职责

工程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根据工程实验室的任务和建设计划开展工作,在保证工程实验室建设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专职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任期为两年。

专职研究人员实行坐班制。

第十二条 工程实验室兼职人员职责

兼职人员是工程实验室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对工程实验室建设目标的完成起一定作用。兼职人员要与实验室签订合同,明确任职期内应完成的任务和待遇等内容。

四、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 工程实验室实行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学校按照工程实验室的工作需要,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实验室的专职人员编制。所有人员均实行聘用制,由工程实验室提出聘用计划,实验室主任与人事处商定后聘用。

第十四条 工程实验室实行运行情况年报制度。工程实验室要按要求及时向学校报送运行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主要包括科研基础设施与条件运行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技术研发和转化的重大进展情况以及其它相关情况等内容。

第十五条 工程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积极接受行业或部门以

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等技术服务,积极研制行业标准。注重培养、聚集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

第十六条 工程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由工程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均应署名工程实验室,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工程实验室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特别是科研设备的管理工作。科研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要对外开放。

第十八条 工程实验室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料、文件的归档工作,注重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九条 工程实验室要加强信息化工作。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独立的网站或网页,并保持良好的运行。

第二十条 工程实验室要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五、考核

第二十一条 工程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对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仪器设备运行、课题研究进展、经费使用、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二条 工程实验室实行考核制度,考核按照《河南理

工大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业绩点按照《河南理工大学业绩点量化办法(修订)》(校字

[2009]15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工程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办法(试行)》(校字[2006]2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工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按学校规定进行述职报告,并接受民主评议。

工程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的考核参考《河南理工大学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办法(试行)》(校字[2006]2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考核时对教学工作量不作明确要求。

工程实验室兼职人员以原单位考核为主,属本校编制的按照《河南理工大学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办法(试行)》(校字[2006]2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由所在院(系)和实验室共同考核。

第二十四条 工程实验室目标考核参照《河南理工大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附则

河南省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以下简称兴地睦边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兴地睦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云南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地睦边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招标投标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第四条 省兴地睦边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负责对兴地睦边工程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

州(市)兴地睦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州市办公室)按照自己的职责参与兴地睦边工程招投标工作。

县(市)兴地睦边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市指挥部)为招标人,负责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第五条 省指挥部是兴地睦边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机构,在招标投标工作中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土地整理治项目技术服务单位中择优选定招标代理机构,并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二)组建并管理兴地睦边工程的评标专家库;

(三)指定招投标交易平台。所有兴地睦边工程的招投标活动都应在指定的交易平台进行,不得进行场外交易;

(四)审定招标方案;

(五)监督指导评标定标工作;

(六)监督中标后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七)调解招投标活动中的纠纷;

(八)协助纪检监察部门查处违反招投标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州市办公室在招标投标工作中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招标方案的初审工作;

(二)参与招投标活动管理与监督;

(三)协助纪检监察部门查处违反招投标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县市指挥部在招标投标工作中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项目标段。每个项目不得超过五个标段,每个标段一般不低于300万元;

(二)编制每个标段的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工程拦标价作为每个标段投标报价的上限控制价,所有标段的拦标价总和不得超过项目的预算;

(三)会同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方案;

(四)审查招标公告、招标文件;

(五)收取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

(六)和招标代理机构共同组织投标人现场踏勘;

(七)参与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及定标;

(八)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包合同;

(九)管理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

以上工作内容中有需要编制文件资料的,由招标代理机构与项目所在县市指挥部协商编制后,送州市办公室初审,州市办公室报省指挥部审定。

第八条 省、州(市)、县(市)纪检监察及相关部门负责兴地睦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检查等工作。

省国土资源厅纪检部门和项目所在地县级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项目的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及定标活动实施具体的监督工作。

对违反招标投标法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省兴地睦边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投诉。第二章 招标

第九条 兴地睦边工程施工招标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中介技术服务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条 兴地睦边工程项目招标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已经批准下达;

(二)有能够满足招标需要的施工图纸等技术资料;

(三)招标方案及相关附件经过省指挥部审定;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项目所在地县市指挥部需将招标方案报州市办公室初审后,上报省指挥部审定。招标方案包含以下内容:

(一)项目法人、招标代理机构名称;

(二)拟招标项目简介,标段划分情况、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

(三)招标方式、组织机构及职能划分;

(四)招标的时间、地点安排;

(五)招标工作流程;

(六)资格审查标准及评标办法;

(七)施工承包合同主要条款;

(八)措施及保证;

(九)招标方案审批表。

第十二条 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泄露保密资料,串通招标;

(二)不得设定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三)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得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四)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

(五)不得要挟或者暗示投标人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本系统的承包商、供货商;

(六)在确定中标人之前,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七)法律、法规、规章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规定。

第十三条 招标公告应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站发布。

招标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招标人及其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二)招标项目的性质、内容、数量、实施地点和工期;

(三)获取文件的地点、时间及文件费用;

(四)开标的时间、地点;

(五)投标人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

(六)报名时需要携带的证件或者相关资料;

(七)资格审查所需提供的资料证明;

(八)其他须知事项。

第十四条 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省指挥部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

(二)未经省指挥部同意,不得向他人转让招标代理业务;

(三)不得从事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咨询服务;

(四)不得向他人透露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不得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定的有关招标代理人的其他规定。

第十五条 兴地睦边工程招标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委托招标代理机构;

(二)编制并报审招标方案;

(三)发布招标公告;

(四)接受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

(五)随机抽取投标标段;

(六)编制发售招标文件及技术资料;

(七)现场踏勘及答疑;

(八)开标、评标、定标;

(九)中标公示;

(十)发出中标通知书;

(十一)签订施工合同;

(十二)资料备案。

第十六条 招标时间及事项安排。

招标代理机构签订合同后应当协助招标人编制招标方案,并在20天内报州市办公室初审后,上报省指挥部审定。

按照项目进行报名,报名同时进行资格审查。接受报名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报名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报名结束后,由省指挥部对报名单位进行不良记录查询。

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人按照随机方式抽取投标标段。

按照抽取到的标段购买招标文件及图纸资料,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对投标人疑问问题的解答以及招标文件的修改补充应当于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投标有效期为45天,从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经招标人审查报省指挥部备案后向投标人发售。

招标文件一般含以下内容:

(一)投标邀请书;

(二)投标须知;

(三)合同主要条款;

(四)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

(五)技术条款;

(六)设计图纸;

(七)评标标准和方法;

(八)投标文件格式;

(九)投标辅助材料。

投标文件中规定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用醒目的方式标明。

第十八条 招标文件中应明确采用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并量化评标因素。

具体评标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项目现场踏勘由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投标人也可以自行踏勘了解项目有关情况。

招标人不得单独或者分别组织任何一个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第三章 投标

第二十条 兴地睦边工程的投标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经营范围和资质等级与招标项目相适应。工程施工需具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其中以上资质应同时具备土石方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的任一资质的施工企业;

(三)具有承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专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财务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业绩;

(五)授权代理人应当是注册在本单位的建造师或临时建造师,且拟派到本投标项目做项目负责人。

兴地睦边工程施工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第二十一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挂靠有资质或者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不得租借他人资质证书投标;

(二)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

(三)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

(四)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或者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五)不得在中标后将工程违法分包或者转包。

第二十二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响应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招标投标文件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一)投标函;

(二)施工组织设计;

(三)投标报价及有关的技术资料;

(四)满足资格条件的证明资料。

投标人应当对投标文件中递交的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投标人在购买招标文件后,投标截止时间前需缴纳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金额为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二,最高不超过80万元。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

收取和退还投标保证金应当通过投标单位银行基本账户进行结转。

投标人不按照要求提供投标保证金的,该投标文件将被拒绝。

第二十四条 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到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终止之前,投标人不得补充、修改、替代或者撤回其投标文件;投标人撤回其投标文件的,其投标保证金不退还。

第二十五条 兴地睦边工程招标中关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认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投标人应当在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期前将投标文件密封后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应当向投标人出具标明签收人和签收时间的书面凭证。超过截止日期送达的投标文件不予接受。

招标人应当妥善保管投标文件。在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启投标文件。

第二十七条 投标截止时间后标段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招标。第二次招标还是少于三家的,可以不再招标,采用其他方式确定承包单位。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定标

第二十八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为招标文件中确定的地点。

开标由招标代理机构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和相关部门参加,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开标时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投标人证书及证明材料的完整性、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并公证;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开启标书并宣读唱标一览表的内容。

第二十九条 开标时,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无效投标:

(一)逾期送达投标文件的;

(二)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

(三)所提供的证件资料不齐全或不合法有效的;

(四)送达人不是合法授权代理人或者法定代表人的;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投标文件无效:

(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

(二)为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招标人或者提供招标代理服务的;

(三)与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同为一个法定代表人的;

(四)与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相互控股或者参股的;

(五)投标人被责令停业的;

(六)投标人被暂停或者取消投标资格的;

(七)投标人财产被接管或者冻结的;

(八)投标人在最近三年内有骗取中标、严重违约或者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

(九)在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平台有不良记录的;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施工招标评标委员会由9名组成,其中管理单位代表3人(省、州市、县市各一人),专家6人。由招标人在有关纪检监察、公证部门的监督下,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设立的土地整治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评标办法、法定程序进行评标,客观、公正履行法定职责,并对所提出的评标意见承担法律责任。

评标委员会成员受聘于招标人,招标人应支付合理的评标劳务费。

第三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荐一至三名中标候选人,并标明排列顺序。评标报告应当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

招标人应当在评标结束后3天内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的,可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网上公示5天后无任何异议,由招标代理机构发出中标通知书。

招标人可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第三十三条 招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与中标人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施工合同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执行,合同的专用条款部分内容按照附件执行。

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10天内退还未中标者投标保证金,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招标代理机构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招标人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

(二)招标公告;

(三)招标文件与中标单位投标文件;

(四)开标时间和地点;

(五)投标人签到名单;

(六)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七)评标标准及评标方法;

(八)开标、评标纪录及评标报告;

(九)中标通知书;

(十)定标意见书。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拒绝签订合同的,视为放弃中标,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回,并追究其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另行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中标,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

第三十四条 中标人须交纳履约保证金,保证金数额为中标合同价的百分之十。中标人应当在订立书面合同前交纳。中标人拒绝交纳履约保证金的,视为放弃中标,并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招标人应当在合同履行完毕后30日内,向中标人退还履约保证金。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三十六条 兴地睦边工程的其他招标参照本办法执行。

上一篇:春季学期外语系纪检部工作总结下一篇:暑假第一个快乐周末1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