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

2024-09-09

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共14篇)

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 篇1

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

小时候,看到爆晒在烈日下大汗淋漓的父亲气喘吁吁,我就对父亲说:“爸爸,你真辛苦,我长大了绝对不做农民!”后来,我考取了宜春师范,也就真正没有做农民了。今天,我的学生来到学校,要我为他做参谋,报考哪一类学校,我说:“你很优秀,教育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他愕然了,“在农村做老师,天底下最低贱的工作!您怎么会建议我报这样的职业呢?”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书本里可以找出一大堆赞美教师的辞藻,可是要是当要人们为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时,怎么就没有人愿意当老师呢?农民,是我国人心中最底层的职业;农村教师,帽子戴的很高,却是在所有人的骨子里都看不起的行当。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这样一所学校,它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它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绿化、每一面墙壁、每一点细节都精雕细刻地传递着知识、文明、友爱、诗意和激励;它所有的制度、目标、评价、计划等都是为师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而制定,是为校内每个师生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而设立;它的教育教学富有魅力,因材施教贯彻始终,它既能教会学生超越知识走向智慧,又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它从不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从不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它的师生走出校门,公众会很容易地猜出他们的`学校、他们的身份,他们也以此为荣。它的每一名学生离开时带走的不是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甚至仇恨,也不是只带走了知识,他们带走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信心和对他人的友善,还有对学校的留恋。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这样一名主管教育的领导,他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敬才用贤的气度、明睿管理的艺术、洞察时事的方略、冷静自省的心志、秉公处事的威信、通情达理的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学校声誉;他有“天下之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有“我们不一定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但我们一定能做到竭尽全力去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坚定信念,进不求名,退不避祸,唯学生是举。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这样一批学生, 他们富有理想、品行端正、热爱生活、朝气蓬勃。他们积极进取,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不盲从所谓的权威,对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有着帮助他人的强烈愿望,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心中有爱,独具慧眼,能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并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不断自主探索;他们崇尚“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尊重民主,愿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他们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对当代最新的信息、知识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独到的见解,能有效地为学生“扬长”创造条件;他们能在很大程度上挣脱课程和教材的束缚,不断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让自己的教学始终受到学生的喜欢。

一个人在社会最重要的就是一张“脸”,就是体面,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在社会上没有尊严感,得不到尊重,哪怕你赚最多的钱都是没有用的。现在中小学教师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地位,什么时候恢复了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比如跟企业家是平等的,跟律师是平等的,跟医生是平等的,什么时候中国的教育就有转机了。这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一个人得到了尊严,他就会付出;如果他在这个职业中得不到尊严,你不会全力以赴的。

我梦想,尊师重教,中华史册添异彩;兴邦育才,神州大地起宏图。

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 篇2

一、“我”的教育成长历练

(一)小学和初中阶段——书香熏陶者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紧靠县城的“小山村”,说这座山小,是因为它的海拔仅有100米,地理学意义上仅算土丘,连丘陵都不是,但它是方圆近百里唯一的一座高山,每逢重大节日,周围几个乡镇都愿意到这地方来“登高”———图个吉利。我小学、中学时的学校就坐落在它的周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外祖爷爷就是这座山上有名的石匠,小时候我和外祖爷爷生活,农村人都想干点活,而我又没有专人照看,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外祖爷爷路过的山村小学就是我最好的“幼儿园”,所以5岁我就上了小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活。

现在想来,我是在懵懵懂懂中考试,从没有把考试当回事,所以乡里乡亲都认为我“聪明”。现在反思起来,书香环境对我影响很重要,我家的左邻右舍,一个是教我初中语文的叔辈老师、一个是教我初中几何的兄辈哥哥,尽管他们都是代课教师,是他们精心培育了我,我心中一直感恩他们对我的启蒙教育。

(二)高中阶段——教育拼搏者

在上述良好的环境下,我又在异常激烈的中考中顺利考入了高中(当时升学比例是3∶42)。进入高中才发现,我的基础是这么的薄弱,主要是理科,原先教我的都是代课教师,教学知识比较浅。所以,我在文科语政史地学科上铆足了劲,每天班级基本上都是班上最早到教室看书的,这种状况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有的同学戏称我为“拼命三郎”,然而,由于我的底子终究有些薄弱,高考分数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这样,我被师范统招提前录取,进入了师范学校。

现在反思高中阶段的收获:自觉磨练自己,在自设或自创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选择,不同程度地磨炼自己的学习毅力。自己当初偏于文科,理科又薄弱,最终与心中的师范高校失之交臂,至今回想起来,仍然不感到后悔,因为我选择的是我感兴趣的科目———文科。

(三)大学阶段——教育信徒者

因为自己是接近最高分的成绩进入师范的,所以进入学校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做师范生的排头兵,坚信“自己为教育而生”,引领全班积极阅读教育家的书籍,积极锻炼教师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组建读书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被同学称为教育的信徒者。因为我想,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就应该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职业生命,把它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反思大学阶段的收获:拥有收集学习资料、文献资料意识,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库。因为我在学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的时间最长,能看到各个大学的学报以及人大复印报刊,我坚持深读、积累教育书籍,深刻认识到教育旨趣、教育家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

(四)教师工作阶段——实践追求者

我满怀激情地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一直研究名师、发展自己,养成了琢磨课堂、研究课堂的习惯。以读书为伴,我多次问自己,“我为什么做教师?”名师于漪指出,“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朱永新教授告诉我,教师的职业本质是人类精神能量的互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转化和形成新的精神能量的过程。教师只有心灵充实,追求教学的真正灵魂,才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高贵,一种卓越的成绩,也就确保了他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魅力,这是金钱和物质无法比拟的。

我在近20年的工作中不断反思,“我是谁,我是如何成为我自己的?”个人科研要有个性,科研能力的关键是具有自我提炼能力。因为教育体现的不仅仅是育人,还应该育我,彰显自我的成长;教学提炼能力来源于个人所有的生活经历和生命历程,来源于使“我”成其为“我”的所有内力与外力的合力,是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中达成“科研自觉”。教师不仅是欣赏者身份的观战,更是发现者,才能体验到自身教育的成功。

二、“我”的教科研内驱力——内心会看到美好的一切

(一)教科研是有高度的自我教育

教学科研有助于教师明确学校办学思想和教育追求,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方向问题。方向对了,路再远,也会有抵达目的的那一天。

教育追求只能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精神修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指出:“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科研人是有追求的,从个人情感出发,通过自己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评价自己生活各方面所拥有的情感体验,这主要集中于身份认同、教育信念等主观方面。

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让生命的崇高回归自己的情感世界。时刻怀有教育梦想,它就是一扇门,构成我生命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它为我定向,赋予每日的琐碎生活以整体感和意义感。我奉信:宁可劳而无获,不可不劳而获,力争让自己做理想主义教师。因为有梦想的指引,就会将每一项跟教育工作相关的科研做得尽可能好,这不仅是一种工作伦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面对科研要暗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在进行教育科研革新时,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得很好,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要暗示自己能够战胜它们并顺利完成任务,而对责难和科研的困境时,要暗示自己这些只是暂时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

拥有信念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会产生自我满足感和愉悦感,决定着对待工作的情绪、投入程度及工作的意义,这些能使教师从外在的“敬业”转变为发自内心的“乐业”,从谋生的“职业”转变为用生命托付的“事业”。在此基础上,通过科研可以为学校的形象与荣誉全力以赴,表现出较高的忠诚,从而为超越生命寻找永恒的冲动与努力。积极的教育信仰,才是有意义的生活,才能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科研是对人的成全

科研给予了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有助于明确教师的工作动机与前进方向,从而让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人生有三个层次:为生存而劳作;受欲望的驱使,处心积虑计较和经营;为自我实现而不懈努力追求。科研对人的成全主要是第三层次,指人的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是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

我很赞同教育不应只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教育需求。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感的教育是轻薄的。

真正的科研是人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科研需要刻苦,更是一种快乐,是用努力酿造的快乐,是用文字酿就的酒,去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这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柏拉图的“洞喻”表明: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对科研的蓦然回首。

(三)教科研让我在阳光中成长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教育科研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使我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并热爱自己当下的生活。

回顾“师陶杯”我两次获得一等奖的论文,对贯穿其间的“遇见”之“点”,深感庆幸,心怀感恩。我工作的学校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校,校际活动频繁,交流机会较多,名师多。能主笔国家级重大招标课题结题,是学校的科研氛围提升了我的教育科研能力。

因为科研,在对外影响上,两次对全市333名骨干教师开设生态课堂公开课,获得听课教师好评;负责近三年省苏教国际试卷的命题,两次负责全市统考试卷的命题、审核,被评为“市统稿、命题专家”。在科研上,获得了市“十一五”优秀论文成果奖、“五四杯”论文一等奖,两次获省“师陶杯”一等奖,被市教育局评为“杰出水手”称号、市521培养对象、市学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科研成果获2013年省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因为科研,积极为学校发展出力,在学校校长室、后勤中心领导指导下,2012年,我经过半年多时间精心申报材料,我校顺利通过省节水型校园验收,并获得省水利厅10万元财政补助。走在教科研道路上,或许有压力,但有压力的日子是充实的;走在教科研道路上,或许会寂寞,但寂寞的日子是珍贵的;或许很忙碌,但很忙碌的日子是快乐的,因为从喜欢学生到被学生喜欢,从对幸福的展望到收获幸福。有了教学,我的生活是充实的;有了科研,我的生活是有品质的。感谢科研,能让我做一粒健康的种子!

三、“我”的教育成长启示

(一)强化生命自觉历练——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出发点

人生丰富的经历以及在社会风云中留下的深浅足迹,会显出一种沧桑风味,像情节曲折的故事,像峰回路转的奇景,让人咀嚼回味。做有价值的事,只有对懂得它价值的人才有意义。因此,需要反思自己的职业动机和工作满意度,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激励自己。

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只有在为社会的服务中才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誉,只有为社会谋求幸福,才是最高的教育信念。教师教学自觉体验往往表现为教育教学的胜任感、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和教学研究中的新鲜感等。

(二)注重教学自我积累——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维持点

注重积累能让一位教师的个人水平升值,越是有丰富的积累,越是容易促发研究与写作的思路,就教师而言,积累决定底蕴。一个人有了毅力,就能勤奋,就能坚强。作为教师愿意为教育的形象与荣誉全力以赴,表现出较高的忠诚。只有超越生命才会寻找永恒的冲动与努力,自塑教育美德,才体现有意义的教育价值。

教育信念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知识的积蓄、个体的反复实践,更需教师具有远大理想、情感激发和意志的维持。教育是一项光辉而崇高的事业,只有在这样的积极理想中,教师看到自身发展的实存状态与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的差距,才会鞭策自己,战胜困难,迎接胜利。

(三)学会科研自主提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关注点

当我们的提炼上升到发现规律层次时,教学方面才会有深刻的洞察力。提炼是在摘抄、摘录、摘记基础上的分类研究,因此,文献资料积累就是教师科研的隐形翅膀。教育科研提炼能力的养成要还原到教学具体情境之中,要求教师教学富有个性,追求个性创新主要体现在选题的角度和难度上。

一个诗人教师的梦想与无奈 篇3

由于自己对诗歌没有太多兴趣,除了“道听途说”一些关于诗人的逸事之外,也就再无更多关注。但是,最近几年有两件事,让我开始重新阅读王小妮的一些文字。

一件事情,是偶然读到了王小妮的散文《安放一一关于我们生存背景的札记》,诗人用素朴的文字和浓烈的情感去关注社会中“边缘人”的生存与灵魂。

另一件事情就是她新近出版的《上课记》,这是她从“诗人”到“教师”身份转变后的一本教学札记。

在这里,有王小妮的“教师梦”以及她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身上发现的“有趣的部分”。有初为人师的新鲜感,也有作为老师在面对时代与学生时的无可奈何,用她自己的话说:“在高校做了6年老师,上了6年的课,我相信做一个好老师并不难,真正的问题远比做一个好老师复杂得多。”

作为“77级”大学生,王小妮当老师后,感触最深的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潮中,今天的大学生已经远和她当年做学生时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她们读书的时候,大学生和校园是时代的“先锋”,他们引领着“时代潮流”,是“精神的尖顶锋刃,是真希望所在”,而今天的大学生却“被死死地套进了现今的大学这人生游戏的重要一环”。

王小妮教的是影视文学专业的写作课,在她的学生中,70%以上是“乡村少年”,他们大都家境贫困,多数人没进过影院。个人境况与专业间的“错位:或许会让他们感到自卑,但是,王小妮以诗人的“经验”鼓励他们,“你的全部乡村经验就是你自己的宝库,那里面才有你自己的独到发现,你自己可能创造的全部故事和诗意,只有它是你的,别人编造不出来。”

这些学生似乎理解不了王小妮的“苦口婆心”,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赞同王小妮的说法。他们不留恋乡村生活的“诗意”,或许在乡村里,生活的窘困根本让他们无暇去品味其中的“诗意”。他们急切地想告别“乡土”,他们渴望融入到都市生活中的“繁华”与“时尚”。“乡土”和“都市”间的缝隙,既预示着他们可以跨越的“梦想”,也藏匿着他们全部的“焦虑”。

在时代的跃进和价值的流转中,对待同样的事情,今天的学生已然与笔者读书时候迥然不同,可能与王小妮读书时更加不同了吧。今天的学生把“考试”看得无比重要,仅以笔者自己的感受为例,12年前,我与《上课记》中的同学们大体同龄,我们那个时候总体而言,是不太在乎“成绩”,分数高了当然好,低了也无所谓。而今天,“分数”不仅标示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意味着各种评奖评优的荣誉,更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奖学金,乃至关涉“前途”的保研。种种利益和前途的关联,让“考试”在今天变得无比重要,面对“考试”,学生高度“重视”,就像王小妮说的那样,在考场上,“上课铃一响,下面奋笔疾书。度过了这学期绝对安静,绝对鸦雀无声的40分钟。铃再响,有人看表,有人擦涂,有人翻来翻去再三核对,都舍不得把那张作业交上来。”

“大时代”对校园风尚和学生价值追求的改变,恐怕是让王小妮感到最无奈,也是她最无力改变的事情。王小妮时常会在课堂上组织同学讨论一下,但同学们的反映不够积极,只是一次讨论彩票中奖的事情,同学们的兴致盎然让王小妮感到非常的惊讶。课后她不得不感慨,“本学期上课以来,这是我和学生之间呼应互动最好的5分钟,居然源于钱,而且是与这间教室里每个人都完全无关的一笔钱。”

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 篇4

如果你问我,对于人生有什么梦想、什么憧憬,我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比如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走遍天下风景区,访遍各大洲的高校和图书馆。可是这些都是“昂贵”的、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要中规中矩地、务实地说出一个切合的、有望实现的梦想,我会诚恳地回答,“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爸爸妈妈都是老师,爸爸教数学,妈妈教美术,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在我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差的求学阶段,是爸爸妈妈充当了我的家庭教师,爸爸为我量身定做了许多复习方案,为我编写难度适中的题目,手把手地教我演算,作图、列方程式,妈妈则充满爱心和耐心地教我画素描、水彩画,陪我挑画笔,教我调颜色,得益于爸爸妈妈的悉心栽培,我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的朋友也很羡慕我有一个教师爸爸和教师妈妈。

从懂事起,我就看到爸爸妈妈每天都热心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吃晚餐的时候都会交流在学校、在课堂的趣事,每到学期末,爸爸妈妈还会受到好多学生送的卡片,写的信,我从中看到了纯朴的、真挚的师生情谊。耳濡目染,我也希望以后考个好的师范院校,选一个最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好好深造,考取教师资格证,学好普通话和各项教师必备的技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为以后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学业虽然十分繁忙,为了专心学习,我甚至改为内宿,把QQ和微信都卸载了,有时会怀疑这些付出值不值得,可每当我闭着眼睛畅想未来,并且是一个通过努力便可以实现的梦想时,我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想着几年后,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啦,我优雅地站在讲台上,把我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传授给学生,看着他们好奇的眼镜,我越讲越开心,回到家,我不再是只听爸爸妈妈讲教学趣事,我还能跟他们一起谈论,向他们“取经”。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用) 篇5

学习目标: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精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拓展延伸法

一、背景介绍: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400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以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允许黑人坐,但只要有白人上车,黑人就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而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雕像前向众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为美国法律和生活变革铺平了道路,成为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的珍贵的历史时刻之一。

二、补充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非暴力主义者。他极具演说才能,被誉为“黑人之音”,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书。他的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1964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1968年4月4日被刺身亡,年仅39岁。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作者语录:

1、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2、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找到值得他献出生命的东西,那么他就没必要再活下去了。

3、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总是相信任何事。

4、对一个人的终极衡量,不在于他所曾拥有的片刻安逸,而在于他处于挑战与争议的时代。

5、仇恨瘫痪生命,爱却能释放生命。仇恨混浊生命,爱却能圆融生命。仇恨使生命黑暗,爱却能照亮生命。

6、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

三、整体感知:

(一)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演讲的相关内容

定义: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通过口头语言就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或问题,发表意见、阐述事理或抒发感情的一种说话形式。

本文的演讲对象:主要针对黑人,也包括美国政府

演讲时间:1963年8月28日

演讲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演讲场合: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2、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彻底消除种族歧视,让黑人享受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17--32段)

3、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黑人一直没有得到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权利。(1—6段)

4、马丁·路德·金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和态度来实现梦想?

非暴力抵抗,举止得体,纪律严明,必须保证向前进。(7—16段)

四、品味赏析:

(一)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鼓动性、感染听众呢?学生分组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朗读提示: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1、第2小节,排比“一百年后的今天„„”揭示黑人物质生活贫困,倍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悲惨现实。所以朗读时应既充满激情,又沉痛有力。注意四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每一句话的语调都有所抬升。需重读的词语有:

“必须重视”、“隔离”、“歧视”、“穷困”、“蜷缩”、“自己”、“故土家园”。第3小节,需重读的词语:“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

2、第4小节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3、第5小节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他们明白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倍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第9-14小节,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这样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只要„„,我们就绝不会满足„„”。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表明为自由、平等而奋斗的必要性。这是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不失理智,这一点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

5、第17-25小节,层递式排比句“我梦想有一天„„” 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6、第26、27小节,作者反复谈到“有了这个信念„„”“这个信念”具体指的是,作者相信总会有一天,美国黑人会和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来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国一定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激起听众共鸣。

连用五个“一起”短句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小结排比句作用: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二)多媒体播放演讲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马丁·路德·金富有文采,热情洋溢,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

五、总结演讲词的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

针对性:何种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的听众。

逻辑性: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思想性:观点明确、思想深刻。

鼓动性:号召、感染(语言生动、情感充沛)

2、语言上的特点:

“三多”: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比喻、排比、反问等)。

六、资料助读

1、演讲背景

50年代的美国南部,好像一座对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监狱。而阿拉巴马州又是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的一个州,在这里,黑人的选举权力受到野蛮剥夺和限制,骇人听闻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断发生,种族隔离制度使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不准进入为白人开设的旅馆、客栈、饭馆和娱乐场所,连公共汽车站上也树立了栅栏,规定白人黑人分别上车。

年轻的伴随着种族主义歧视长大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到任不久,便参加并领导了1955年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的反种族歧视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取消这种制度的决定。1963年他组织的伯明翰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把黑人运动从南方推向北方。8月28日,斗争达到高潮。25万人聚集首都华盛顿,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自由进军”的示威,就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向示威群众即兴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演讲中,表达了他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以及他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与憧憬。

2、关于非暴力主张

伴随着种族主义长大的马丁·路德·金,深受种族主义的伤害,所以他积极参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但他主张的却是非暴力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方式的确是有思想原因的。他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干违法的事,不能让“创造性的抗议堕落成为暴力行为”,必须要有“用精神力量对付武力”的崇高境界。这里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就是要以基督教宣传的“博爱”、“仁慈”来感化黑人的敌人并使之放下屠刀。

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与其青年时的学习有直接关系的。他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学院学习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著名的神学著作--人们写的关于信仰的书,还有哲学著作--关于生活方式的书。这些书的思想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用于实践。但使马丁·路德·金最为激动的则是圣雄甘地的思想。甘地的非暴力,或称精神力量的哲学是印度人民对抗英帝国主义政治、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印度人民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外国政治的统治,无论这样统治是否出于善意。也无论是否正确,他们要自己来做出决定。

甘地说虽然他们必须准备好为取得独立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也决不可为此而进行杀戮--不管受到多么粗暴的对待。

马丁开始相信在印度能取得胜利,在美国也可以。他用自己的行动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非暴力为原则的民权运动。

七、拓展延伸: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成排比句,表明自己的梦想。

参考:

一个草根站长一路走来的无奈 篇6

做为一个站长,我想有太多人和我一样从免费的个人主页到一个“站长”的过渡,从一个免费空间到收费的虚拟空间到合租甚至是独立的服务器这个阶段的跨度,不知道你现在还在那个阶段,但是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你是站长,相信你会明白这两字“站长”的真正含义,站长在圈外的人眼里是个多少有点耀眼的职业,一个充满了自由和无限向往的一个行业,其实殊不知的这个所谓“光环”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和无奈,也许只有一个做为站长的人才会明白。

我也是一个站长,虽说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站,但是我自己却把自己定为这个站长的行业,从开始接触网络,也就是从那时的网易的免费二级域名免费空间开始自己的所谓站长之旅,仅仅是爱好或者是一份虚荣,从来没把做个那种页面当做是一种事业甚至是毕业时可用靠那一手去找个好工作,甚至是靠做网站来赚钱,更没有想到会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只是出于一种爱好一种好奇,就这样那份感觉过去了也就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的临近不得不随着师兄弟们南下去找份工作,无法适应那方朝早晚午的生活,才算是又拾起了放隔多年的网站,才真正的从一个赚钱者的角度去尝试着去做一个网站,慢慢的从一个免费空间到寻找最便宜的空间到寻找高质量的空间到独立服务器这个过程的转变。不想去说网站在百度的那些事情,虽说流量和百度和金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但是排名和流量的忽上忽下是每个站长都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每天的熬夜到深夜,每天重复着那几个机械而枯燥的几个步骤也是每个所谓的站长不能躲避的东西,我就不想说了,就单单的说说做为一个站长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吧,空间、服务器吧,

以前从事满网络上去找免费的空间,因为在自己眼里以为所谓空间只有大小之分殊不知的大小根本就不能算做是衡量一个空间好坏的标准,随着自己知识的增加,越来越对免费空间的不慢,开始选择收费低廉的虚拟空间,随手速度比较慢,稍微有那么一点流量网站就OVER了,但是如果流量控制一下,还是没问题的。随着对网络行业的进一步认识,根本无法让自己满足于那个小小的虚拟空间。虚拟空间到独立服务器的过程,噩梦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了。

王德志:一个草根的大声呐喊 篇7

只是,在那一片喝彩声中,是否也有人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剥开精彩纷呈的外壳,去看看其内里包裹着的一个“低微”阶层发出的集体呐喊?

一场关于命运的抗争

柏油公路的末端是绵延一公里的两排破旧单层民房,王德志身穿一件干净而简陋的羽绒服早已等候在小院门口。

王德志出生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旗跃进马场,家里靠20亩葵花地维持生计。儿时的他成绩很好,总是梦想通过考学走出农村,但贫寒逼迫他刚念初一便辍学。1995年,王德志已经虚岁二十。王德志自诩善于表达,想到了去北京说相声。

那年全家的收入共1500元,王德志偷偷揣上700元,挤进了开往北京的硬座。第二天一早,他赶到中央电视台的传达室。“我想参加今年春晚的相声。”透过厚厚玻璃上的传声孔,王德志向传达员喊话。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瞟了他一眼,用“京片子”回了一句,“哪儿来的呀?”接下来,她再也没有看他一眼,只是低着头告诉他,今年的春晚已经录完了。随后,王德志被一队上访的外地人推了出来。

深秋的北京阵阵寒意,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待下来吧,学相声,王德志作出了决定。可待下来谈何容易?捏了捏兜里的600元钱,王德志被命运甩进了数以百万计的打工队伍。

一晃已是2002年,他离相声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远。这年,他从《北京晨报》的中缝广告中看到了一则相声培训的广告,交了400元学费。师傅门下收了不少和王德志一样怀揣着文艺理想的农村来的打工仔,但唯独偏爱他,因为他勤奋好学,而且是唯一不拖欠学费的。师傅甚至将自己的孙子配给王德志当“捧角儿”。师傅经常安排徒弟们去工厂、社区和部队义演,王德志终于有了登台说相声的机会,也因为这些舞台认识了孙元、孙桓等与自己有着同样身世和理想的人。他们越走越近,“新工人艺术团”便渐渐有了雏形。

王德志说,此前自己就像被洪水冲走的蚂蚱。洪水卷来一个面包,他就啃几口面包;洪水卷来一口白菜,他就咽下白菜。只有和哥们儿们在一起,那才像是踩到了小绿地。也正是在那时候,王德志有了最懵懂的“阶层意识”:既然都是外来打工者,他们只演反映这个阶层的节目,也只给这个阶层演出。

子弟学校,改变孩子未来的真假命题

2002年前后,香港乐施会给王德志所在的艺术团提供了首笔资助:全团10多个人,每月能领到2000元的工资,但要完成平均每周一次的义演。这一年,打工艺术团开始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崔永元的“小崔说事”请过他们,外省市的电视台也请他们录节目,纸媒的采访更是铺天盖地。建筑音像出版社的某领导得知这个消息,力排众议地给他们出了一张唱片。因为这名领导早年也在建筑工地工作过。

《天下打工是一家》这张唱片卖得很火,艺术团总共拿到了7万多元的版税,这是他们平生得到的最大一笔劳动所得。怎么用?一位兄弟提出办个打工学校。没有一个人反对就定了下来。在京郊的金盏乡,他们租下了几所平房,筹备起了“皮村同心实验学校”。

那时候,王德志和几名兄弟还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里,他们“天真”地坚信,可以通过教育让这个“阶层”的孩子们在成年后离开他们的“阶层”。

他们聘请的老师一半持有教师资格证,还有一些是打工者里的民办教师,剩下的是志愿者,但他们的学校始终没有取得市政府认可的“办学资格”。王德志平静地对记者说。市里“清理”打工子弟学校的进度几乎和城市化的速度如出一辙,城市开进到哪里,这些学校就毫不留情地从哪里消失。如今,市政公路已经修到了学校,钢筋混凝土伴随的轰鸣也奏响了金盏乡的开发热曲。父亲们把自己的苦力融入到城市的未来,也在同时赶走自己孩子的未来。这很讽刺。

这是中国城市化高歌猛进背后的畸态,个中的苦涩和心酸王德志不想说,但记者体会得到。

今天的王德志已经少了当年办学时的理想化。现实告诉他,通过学习来改变“阶层”的上升通道,只是在理论上还存在。二三十年后,孩子们中也许会出那么一两个博士、科学家、官员,甚至还会有几个老板,但绝大多数依然还是会重复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如今,他只是希望这批孩子在通过自己的劳力维生的时候,能有一些起码的尊严。

王德志必须面对高年级的孩子们。刚办学时,有官员告诉他,市里的政策会变的,将来的公立学校会接收外来务工子弟。5年过去,市政府到底出台了“初中按居住地接收学生”的政策。但在金领和白领拿着赞助费都挤不到一个就读资格的当下,这个政策对王德志们来说只是镜中月。好在大兴的一家职业中专同意接收这里的毕业生,王德志多少有些欣慰——

既然大部分的孩子未来还是打工的命,高级技工总比纯靠体力要好些。

草根呐喊,打工春晚的火爆逻辑

如今,新工人艺术团还在定期为打工者义演,受外地工友邀请他们还进行过全国巡演。他们把自己的“阶层意识”编入歌舞、相声、小品中,比如《咱们工人有力量》,比如《黑心老板欠工钱》,比如《谁在贡献中国经济成长》,自然是得到了打工者们的欢迎,但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

当小品中正在讽刺老板出尔反尔时,坐在前排的老板像被电击一般跳上舞台,手臂一挥吼道:“别演了,别演了!”顿时电闸一关,舞台暗了下来。类似的经历,他们前两年碰到了不少,尤其是当他们名气越来越大,老板们有的干脆给他们闭门羹,有的在邀请前要求审查节目。王德志对越来越歌舞升平的演出渐渐失去了兴趣,舞台也渐渐转移到了“社区”。

王德志所说的“社区”,指的是收入最低的外来打工者聚居的地方。

和王德志交谈,记者很强烈地感到他用词“考究”。比如,交流之初记者用了“农民工”这个词。为了淡化“民工”这个词引起的歧视,世纪之初官方创造了“农民工”这个中性词汇,但王德志仍然认为这个词汇“不讲究”,他更坚持用“工人”来表述这个群体。和记者“谈判”后,我们都才认可“打工者”这个称谓。比如王德志所谓的“工厂”,其实专指的是“以体力和简单劳动进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私营中小企业,以及建筑工地”。老板就单指民营企业主。而他所谓的“阶层”,也早已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语境下的“阶层”了。

相比用词的“考究”,更让记者“如履薄冰”的是,每当记者试图用老板的立场去启发接下来的话题时,王德志就会一改起初的平和,要么轻蔑,要么愤怒。“老板有什么可怜的?他的哪一分钱不是在我们身上赚取的?”“不排除有个别的老板很善良,但我们说的是这个‘阶层’”。

——是归咎于他的“阶层局限性”,还是因没有这群人的人生经历而无法“感同身受”?记者至今依然无法释怀。

谈及“打工春晚”,在作为操盘者的王德志看来颇有些信手拈来。

节目都是现成的,无外乎再创作一两个新的;演员也是现成的,无外乎从外地请几个同行做外援;舞台是现成的,在金盏乡长租了一个仓库,改建成了能容纳300人的剧场;观众更是现成的,不担心空场,只怕容纳不下。孙桓无意提到请崔永元客串,因为央视那么多主持人他们只和崔永元对过话,只是一个创意而已,没有抱多大希望。孙桓在微博私信里向崔永元发出了邀请,当收到回复“如果没有更重要的活动,一定来”时,他们依然认为这纯属“礼貌性的回绝”。

直到演出举行前的一天下午,崔永元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相信,崔永元真的来了。

事实上,崔永元竟真的是推了一场“更重要的活动”来主持他们的春晚——这天,他缺席了中国慈善年会。本来,他应该作为传播公益的先进典型,在官员和明星云集的会场里接受致敬,获得奖杯。

nlc202309040902

“感谢崔永元,他的主持让这台春晚的曝光度增加了一倍。但他不来,这台晚会照样会办,也会受到关注。”王德志很是自信。

采访这天是龙年的正月十六,“打工春晚”的视频在网络上依然保持着一个月以来的高热度。采访的前一天,央视破例取消了延续20年的“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揭晓,此前有无数网友提议将“特别奖”颁给王德志和他的新工人艺术团。

王德志不是记者此前在脑海里想象的那类打工者:他没有标新立异的“文艺范儿”,和院子里的工友们住在一起,一点也不出类拔萃;但他也不和时代脱节,始终触摸着社会的脉搏,比如上微博、下应用,家里最好的电器就是那台25英寸的电脑。他从筹备开始就坚持视频转播晚会节目,他也时刻关注网友对这台晚会的评价。

“网友和我们这个群体几乎没有重合,他们关注‘打工春晚’,不是因为我们的节目有多精湛,也不是因为讲出了他们的心声,而是因为他们同我们一样也是草根。他们在喝彩,草根也能以春晚的形式发出属于这个阶层的声音。他们只是在表达一种声援。”“打工春晚”网上的火爆更增添了王德志的纠结。同为草根的网友能借助互联网来发出声音,而这次王德志能引起关注,只能算得上是“搭车”。他们自己喉咙里发出的呐喊,公众听得到吗?

所以,他们很重视每一次可以发出声音的机会。团队里有专人负责对外联络,只要是媒体的采访,他们都尽量地配合。“打工春晚”火了后,不少电视台向他们索要节目,王德志一边接受本刊的采访,一边用刻录机复制着光盘。

这也许就是他们将网站取名为“大声唱”的原因吧。

关于打工者的产业链、力量和价值

有了香港乐施会从2002年开始提供的那笔每月2000多元工资,王德志和他的哥儿们已经不再靠打工来填补衣食所需,而工作却安排得更满:靠版税作为前期投入的小学现在已经能自我循环,但还要日常管理。他在散落于京郊的好几个“社区”开设了“打工超市”,将工友们不用的衣物、家电搜集起来,分类清理后用极低的价格转卖给需要的工友。王德志说他身上穿的牛仔裤就是花7元钱买来的。挣来的钱,他还是用到“阶层兄弟”身上,比如办刊物、请人讲座和演出成本,以及工友们遇到困难时的资助和维权需要的开销。他们还在乡党委申请设立了工会,相比“工厂”里的工会,这种构架更能发挥实际的作用,工会每周都会开展活动。他还是好几个乡镇街道的劳(上接20页)动纠纷调解员……

直到此时,记者才意识到,王德志已经不再是“打工者”,而是一名“社会企业”的经营者。“社会企业”不是NGO,也不是企业,而是商业领域之外的一类社会组织。它为了一个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目标而设立,借用商业的逻辑和模式力图盈利,但盈利又全部反哺到组织中,以在更大范围里实现设定的目标,由此循环。记者丝毫没有怀疑王德志在这套商业逻辑和模式背后的个人收益。因为记者眼前的是锅里还没有喝完的白萝卜汤,是旁边盆里泡着的几片腐竹,是窗外他闺女冻得通红的脸蛋,是这间用区区1000元就能翻天覆地的陋室。

王德志承认自己已不是“打工者”,但他坚持自己还是“工人阶层”。他的根还在这个阶层,他和他的哥们儿们当下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能让这个阶层获得最基本的自重和尊重。

这是一个被城市遗忘的院落,没有轻轨、没有公交车,在路边等上半小时也拦不上一辆出租车。通过呼叫台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调来了出租车,才意识到原来这里如此毗邻机场。回到王德志的家里等车,却喜欢上了他的书架。从《列宁选集》到《领导人谈工会》,从《乌有之乡》合订本到整齐的《南方周末》,于建嵘、刘瑜、李昌平、雷颐等人的书也占据了不小的位置。套用王德志的逻辑,记者明白了是谁在让咱们工人有力量……

【记者手记】回城路上,一架架飞机从头上矮矮飞过,仿佛跳起来就能抓住。王德志曾告诉我,“社区”里的不少工友都参建过这座机场。都说机场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可这座规模亚洲第一的豪华机场愿意去承载他们的梦想吗?尽管他们为此辛劳过,尽管他们近在咫尺。

城市近了,华灯初上,耳边也重拾了暂别的喧哗。收音机里主持人正在抱怨这座城市又在面临一年一度的“民工荒”。小孩等着保姆带,蔬菜等着司机运,早餐奶等着小红帽送,街道等着环卫扫……

王德志送我上车时的挥手,和他怀里冻得像红萝卜一样的闺女又浮现在我眼前。难道我们只该在春节前后才有机会去发现他们的价值?(摘自《商界》)

给农村教师一个坚守的理由 篇8

教育部、财政部2013年9月13日印发文件,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11月19日上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随着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农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2014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在两会提交了“关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福利,为农村教育留住根的建议”议案。(11月19日《人民网》)

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义务教育的核心则在乡村教师。以前我国曾大力发展乡村学校硬件条件,如增加电脑、体育器材等设备,事实上没有好的教师,再多的电脑也只会面临闲置的命运。教师就好像是乡村学校的心脏,如果心脏失去动力了,四肢再强健也只是摆设。只有保障心脏的动力,提升学校“软件”品质,才能保障教学的质量,促进乡村学校的成长,给乡村教师一定的生活补助,给心脏“加油”,才便能保证心脏跳得更久,跳得更好。

在乡村学校,条件艰苦,工作繁重,教师往往要身兼数职、以一当百、多才多艺,尤其是在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些学校,甚至只有一两个教师,教师们往往在课堂上一站就是一上午,过于沉重的工作压力、寂寞艰苦的生活,如果再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荣誉感,试问谁愿意长期坚守?我们无权要求任何一位教师为了祖国的教育坚守再坚守,因为生活的皮鞭同样鞭打着他们,于是就有了乡村教师的流失、缺乏与频繁更换,就有了孩子们稚嫩的问话“老师,明年你还来吗”?如果一个学校连“明年谁教我”,明年有没有老师都无法保证,那又如何保障孩子们按时上课?只有一个能够长期保证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稳定的学校才能给学生和家长以信心,才能留得住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普及乡村义务教育工作。

对于发展乡村教育,我国也经过多次改革,撤点合并、教师轮换等方法都只是流于表面,未触及核心。撤点合并已经被证明并不适用于一些偏远地区,而教师轮换也并不能长久地留住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要发展只有留住教师,让教师扎根于此,不再整天想着跑关系以胜利逃亡,如此才能用心对学生,用心做教育。

近年来,我国已经多方宣传以提升乡村教师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比如颁奖“最美乡村教师”、拍摄相关的公益广告和宣传片,以及电视电影中也多有提及,比如《我的青春谁做主》的下乡支教的蕾蕾就让人平添一种激情。宣传的给力吸引了一些有志青年的加入,但如果没有经济的强力支援,那么激情退去之后,年青教师只会迅速逃离。要想留住乡村教师,吸引更多的年青教师长期加入到乡村教育中来,唯有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才能解决根本,保障医疗、社保等问题上与城市教师同等。同时,由于乡村学生少,乡村教师往往更不容易获得评优,减少了荣誉感,地方在评优树先上应向农村教师倾斜,提高乡村教师比例。何时乡村教师的职位能等同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一样抢手,乡村的教育才有保障,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一个孩子的梦想作文 篇9

甘肃,其实是一个非常乾旱的地方,也非常贫穷,所以想找到一口水来喝也不容易,更何况是乾净的清水呢?我们和他们比较,我们其实也很幸福的,只要轻轻扭开水龙头,就有很多乾净的水汹涌而出;但在甘肃,人们每次要拿水也只好到几里外的水源拿水回家,不过这些并不是乾净清净的水,而是充满细菌和泥土的污水,十分可怜。

相比之下,我们不但也很浪费食水,不知食水其实是很宝贵的.,比黄金钻石也珍贵。有时我们不喜欢饮水也就把它们倒了,改喝饮料。有时开了水龙头也不关,或是洗澡洗得很久,这些也是我们的坏习惯。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应尽量节约用水,不要浪费。

给草根创意一个舞台 篇10

创客并非横空出世。丰富的开放源头的软硬件以及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个性化、小批量制作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近些年的迅猛发展,也极大拓宽了软件应用的前景。创造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大大降低,借助各类工具,普通人也能开展奇思妙想的尝试。

从互联网技术演进历程看,创客的出现实属必然。回顾互联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技术推进大致从最初传统的以大公司、政府为主导的相对封闭式创新,转向商业化时代的开放、协同式创新,来自普通人的创意和贡献占据越来越大的分量。创客运动正是创新大众化趋势的表现。

创客创意来源于生活,起初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创客的创造以及为之所做的努力,出发点是对生活较为纯粹的思考,是一种不满足现状、力图通过创新行动做出改变的诉求。从这点看,并非在创客空间的才是创客,他们其实无处不在。这种敢于和懂得去表达且付出行动的努力,是创客身上展现出的最重要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

大众创造的智慧让人们有足够的期待:测量空气污染的水杯、自动识别障碍的小型无人机、监测家中宠物活动的手机应用……这些由生活而生的小灵感、小发明,或许若干年后就能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产品和应用。

如今,创客文化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从生活出发,自己动手去改变环境。有了好想法,不再只是等待,也不再畏而止步,“行动起来”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方式,哪怕结果是并不能赚钱的创意。更多满怀理想的年轻人,怀抱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会将青春的热情和想法付诸行动,为生活、社会做出真真切切的贡献,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尝试。

相比具体产品带来的变化,创客活动潜移默化的改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在创客空间、车库、咖啡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天马行空地探讨着形形色色的想法,交换着对创新和技术的改进途径,这种习惯和文化足以形成重塑科技行业的新力量。

一个看似遥远的梦想作文 篇11

“梦想”这个神奇的词语,犹如一粒种子,我很小的时候,它便在我的心底萌发了。

在我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在梦中常常会出现超人和怪兽拼死搏斗时的情景。所以,当大人们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时,我会豪情满怀地说:“变成超人,打败怪兽!”现在想起来,那简直是异想天开,连我自己都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上了小学,我心底的那棵幼苗渐渐长大,不动声色地变化着。随着“神舟”号飞船接连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的太空漫步和与天宫一号的一次次对接,我心底的小苗终于成为了一棵茂盛的小树!航天员们身着的厚重、圣洁的航天服是小树的.树枝;航天员们娴熟的动作是小树的绿叶;而航天员们的镇定冷静、头脑清醒和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崇高品质是树的主干。

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奥秘;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登上飞船,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将喜讯从天宫传至祖国!这就是我对梦想。

我的一个梦想600字作文 篇12

我曾经追寻着一个梦想,就是骑脚踏车“环游世界”,学习不同的语言,了解各国,特别的风俗民情,我也能增广见闻,让自己能吸收到,更多知识,我曾那样追寻着,自己的一个梦想,我希望这一个梦想,可以让我体会到,实现梦想的感觉,在我居住的这一大块土地,我要先好好的了解它,知道这一大块土地,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是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什么,特别的、可怕的、好玩的事情。

我曾那样追寻着,可以做上飞机,感受在天空上,和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身旁只隔着,一片玻璃或是一面大大墙壁,一下子就能到达目的地,也会充满着期待,到那里会发现,各国文化的由来,或是这一些建筑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盖出这一些特别形状的建筑。

我曾那样追寻着,去一些邻近,家乡的一些国家,就会有一些,和我国文化,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不同的庙里,有着不同的神民,保佑着人们,让人们得到,心灵上的寄托,有什么话,都有地方可以,让人们跟神民,对话、诉说生活上,所有遇到的,不开心的事,让自己有一个,和神民有着,不同的特别关系。

一个农村草根教师的梦想作文 篇13

翻开赵俊凯的简介,我们才见识到所谓低调的成功,毕业后就进入海润的他,历任文学部责编、编剧、制片人、导演。编剧过的作品有《三少爷的剑》、《不说爱你》、《金剑雕翎》;制作的作品包括《重案六组》、《一米阳光》、《诺尔曼•白求恩》等;导演的作品有《一双绣花鞋》、《羊城暗哨》、《震撼世界的七日》等。而且,他更是以编剧、导演、制片的多重身份参与了《亮剑》、《沧海》、《战士》的创作。

甚少宣传和接受媒体采访,赵俊凯坦言,“等哪一天做到天下人尽皆知,在某个行当登峰造极之后,你可能就永远活在那种走下坡路的低迷心态中。人往往是这样,成功了你也就浮躁了。做永远比说重要。”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

《亮剑》名扬天下以后,赵俊凯的作品里,又多了《沧海》与《战士》,同为军旅题材,都是战火硝烟,都有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为何一部接一部?赵俊凯说,这是男性情结的一种体现,“我常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我是一个标准的草根英雄主义者,我的作品里都有这个影子。”

《亮剑》走红以后,大批跟风的作品不断涌现。而这样轰动的效果,也是身为导演和制片的赵俊凯所不曾料到的,“当时觉得应该会有影响,但没想到会火成这样。《亮剑》真正的反响是在播出三个月以后才体现出来的,也因此,我们从2005年炮声隆隆打到2010年,跟《亮剑》本身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亮剑》确实是占了先机。”

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回想起投拍《亮剑》的过程,赵俊凯称,那也是一个机缘巧合的过程。“海岩的都市言情剧是我们公司的一个主打品种,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跟海岩的合作发生了些分歧。就在同时,我们的另外一个主打品种警匪剧也受到政策的影响,没有办法黄金上档。所以,必须再找新的立足点。当时就发现战争题材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主打的商业片种,也只是这么揣测。”

真正付诸到行动,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亮剑》所面临的实际操作困难,曾让赵俊凯却步过,“投拍《亮剑》的时候,我们的版权期限是五年,已经酝酿四年了,期间有几次想拍,由于种种原因都被搁浅。主要是市场的考虑,还有就是投资成本过大,第三是从小说来看,它具有浓重的一气呵成的男人气质,是章回体的东西,跟当时播出的军旅题材相比,它确实有许多敏感的地方,比如涉及到文革,还有李云龙身上的毛刺太多,满口脏话,是一个有缺点很狡诈但又鲜活的农民将领,跟之前革命军旅题材中的那些人物相比,他确实特立独行。”

《亮剑》提供了一套成功模式,在同时,也为赵俊凯设置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无关其他,“之后再做,自己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所以确实很难超越,怎么样跨越,在跨越的基础上怎么能有个新意,也是个很难的课题。”

军旅题材,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物传奇,比如《亮剑》。第二,史诗传奇,具有史诗气质的大事件,像《沧海》。第三就是事件传奇,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某个神秘事件或者某类特定群体,比较典型的是《战士》。可以说,赵俊凯把军旅题材做到了极致。而对他而言,最难驾驭的是史诗题材,“因为在历史上有这么一段真人真事,在做之前,这个圈子已经画好了,它就是一个主流历史题材,《沧海》说的就是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六十年发展历程,决策的过程,人员的功过,重大事件的记载,必须相对全面而且真实。但其实越全就越说不明白,做东西是越简单越单纯,越单纯越好看,这样的话,想表达的东西也就更清楚一些。”

赵俊凯下一部即将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也是军旅题材,现在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接下来做的也是一个事件传奇,讲的是人民空军在草创之初建航校所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赵俊凯誓要将军旅题材进行到底。

自己拍戏很少超支

“要有最基础的艺术追求。”这是当导演的赵俊凯坚持的观念。

“一定要懂得规划和管理。”这是身为制片人的赵俊凯所信奉的原则。

“编剧是一件太私人的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这是作为编剧的赵俊凯所发出的慨叹。

在一部片子里,集导演、编剧和制片于一身,会不会无暇分身?赵俊凯答得很诚恳,“即使是做了导演,也没有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单一了,我不会因为我做了导演就不去考虑制片的问题,这是一种思维习惯。我的工作习惯是这样,我先会考虑题材,看看题材大概需要多大规模,市场预期是个什么程度,这个确定以后就确定了一个基础投资额,然后从剧本出发,看哪些是可以实现,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圈定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实现导演的构想,然后把导演的构想传达给主创的每一个部门,在这个框架内很好地完成作品。可以这么说,我自己拍戏,很少超支。”

跨行,总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懂得未雨绸缪,降低风险指数,是赵俊凯的应对之策,“首先,要有意识的贮备一些人脉资源,包括知识机构,它会有利于你解决一些问题。第二,就艺术这个大的门类来讲,都是相通的,不是完全的由厂工到现场制片到制片主任再到导演的过程,没有这么困难。就我本人来讲,我确实是从编剧开始做的制片,从制片跳回来做的导演,来回跨越,我觉得也没有太吃力。”

赵俊凯具体分析,“导演是这样,你想拍一个题材,要有自己的审美取向,要有自己的精神诉求。所以,负责任地讲,一个导演是不可能十全的,他只对某一个方面感兴趣,而且做了大量的知识贮备,做得要特别精到和完美。我特别反感的就是一些港台导演,他什么题材都能拍,导演就是摄影,拍来拍去故事都差不多,这就丧失了一个导演最基础的艺术追求。但是做制片的话就不一样,我只要判断,第一,题材怎么样,第二,这个项目的市场预期如何,第三,大体的资金预算能不能控制得住,第四,基础的艺术构成到不到位。从控制来讲,会更简单一点。只要找一些合适人运用合适的资金来做一个合适的产品,出来的就是一个合适的回报。”

当然,成就感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赵俊凯而言,当导演最为过瘾,“单纯从艺术追求来讲,确实如此,比如《战士》这部片子,你对于战士、战争和军人的理解,通过这部片子传达给你的观众,有的人在感悟这种东西,你就会有一种精神层面的欢快。制片的成就感是,我认定了这个项目,我推举了一个不看好的人,我保荐了一个有效率的团队,完成了一个特别好的工作,这是种管理方面的成功。”

青春片将走俏未来市场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电视剧亦然,它与大众生活向来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市场潜在的机遇非常巨大。

赵俊凯断言,在未来几年,青春题材的电视剧将独领风骚,“而且打头炮的肯定是《红楼梦》,从美学上来讲,就是特别透亮的清澈的有亲和力的演员会占据主流,而不是有功底、有个性、长得奇形怪状的演员。”

得出这样的推断,他有着完整的理性分析:“观众有一个审美疲劳的问题。炮声枪声不断已经打了五六年了,观众也有点厌烦了,但确实苦于在现在的环境之下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商业片种。而军旅种题材越做越严谨,越做关注度越高;要求越高,就越难达到;越难达到,就越构虚来达到,这样就假了,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一旦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和一种新的片种出现的话,就很容易对它有一个摧毁性的打击。我觉得最容易对它形成摧毁性打击的是,无论是从美学气质还是片种类型上都截然不同的青春片。”赵俊凯如是说。

《红楼梦》不同以往的操作方法,已经预示了今后几年的电视剧走向:“我陆陆续续看了一些《红楼梦》的片花,比如:它摒弃掉了现在价位居高不下的明星大腕,完全选用一些新面孔。他们选的这些新人有一个基础的条件就是,他们身上有一种接近本色的温润,这种温润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去感染观众,会成为一种新生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人很舒服。尤其是在越来越浮躁的年代,它会特别的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去让观众接受,继而形成一种导向。”

问赵俊凯,未来会不会也尝试这样的题材,他表示了否定,“我感兴趣的是男性题材,我能做好的也还是男性题材。像都市题材我也只仅限于拍警匪戏,偶像剧我能去欣赏,但是驾驭不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要拍战争片的话,我的知识贮备能从各个方面来完善它,比如,我知道,一个团长向营长下命令,一个营长向连长下命令,连长向一个普通士兵下命令是怎样的口吻,打仗的时候攻坚战、阵地战还有丛林作战的方式原则是不一样的,排兵布阵的方式也不一样,很多人驾驭不了,也是这个原因。”

但这也并不代表赵俊凯就与青春片彻底绝缘,“我去做制片是可以的。我相信我有足够的鉴赏能力,能判断优劣好坏,哪些会成为新的潮流,哪些会引领时尚。但是作为导演来讲,确实不太擅长,它是个很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不是只找几个漂亮面孔在镜头前晃一晃就可以了。”

电视剧拍够以后,赵俊凯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转战电影市场:“可能未来五到十年内会涉及电影,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一些贮备,也在全方位地摸索电影市场的规律以及拍摄的技巧。但具体什么时候拍,还是看机缘。如果是电影,肯定也是男人戏。具体还没有想好,但是可能还是回归到我比较喜欢的当代都市边缘人群,这里面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属于灰色人群,甚至犯罪人群。”

入行很晚,29岁才上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的赵俊凯,说自己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我喜欢冒险,以前做过高中语文老师,考过厨师、律师,还有会计师,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当时学这些,并不知道会有什么作用,但是今天看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那段经历,可能会有知识缺陷。”

做一个有梦想的少年作文 篇14

当《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上映的时候,全国掀起了观影热潮。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生产总值增速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银幕数量总和世界第一、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国力的强盛既体现在宏观成就,也体现在点滴民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我为伟大祖国而自豪!同时我们的身上也要肩负起自身的时代重任!

这激励人心的画面,这幸福激荡的声音,传遍了全中国,快乐在招手,我的梦也在飞。啊!中国梦,你总是鼓舞着我。啊!中国梦,你总是激励着我。无论如何也不要放弃,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必须积极进取。

所以,只要心中有梦,并坚持不懈,不论这个梦多遥远,但最终,它一定会实现!

上一篇:蒙氏色板二的工作教案下一篇:系统招标技术规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