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三查教学反思(共7篇)
五步三查教学反思 篇1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西安市户县东关小学 段慕君
从开学以来,一直在尝试着、摸索着、体验着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我感受到了每位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的共同成长及共同成长的快乐。
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志的发展,在生生互动中,我也体验到了与学生一起和谐学习的愉悦。
在我的课堂中,我坚持着每节课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为我这个配角来说,我感受到了,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识,那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才能想得住,记得牢,才能操作灵活,运用自如。因此通过课改,我在逐步实践,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个学期通过听课、听讲座及自己亲身去体验来学习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我认为和谐的学习氛围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颇为重要。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我懂得了坚持鼓励和诱导、激趣相结合,做到及时的去评价、鼓励每位学生,让学生排除为难情绪,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想办法去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员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做到多一点自主、情趣和认可,少一点包办、说教和指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完成某个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通过示范操作或学生演示中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课堂改革中,我真切的希望每位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去创造、去发展、去开拓。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总之,我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领会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切实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能自学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学,学生能自己讲的就让学生讲,课堂活动多以问题性质的、检查形式的内容出现。要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和过关检测。我还要加强教学研究。我相信,通过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和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我校课堂必将得到大的改进,我校的教学将会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步三查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四步三查一案,常态化,精细化
中学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减负提质”, 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 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全面、自由发展,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课堂改革,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而如何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 需要首先解放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因为:教育, 作为传播知识与文明、培养人的活动, 其授体是有思想活动、有情感体验的行动着的人, 其需要有自由、有尊严、有价值、有创造地按照自己的见解、风格实施教育活动, 传播人类的精神文明;其受体是活生生的、形态与思想等各异的行动着的人, 其不是纯粹的知识接收者, 而是需要呵护、需要关爱、渴望成长的有待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 教学本身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意义的功能, 因为教学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人类精神能量通过教与学的活动,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转换和生成新的精神能量的过程[1]。因此, 中学不能做一个“贩卖知识的商店”, 中学教育需要关注教师的健康、科学成长, 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成长质量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解放师与生两个主体, 不断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的环境、空间与机遇, 让师成为有思想、有品位的教育者, 让生成为一个快乐的学习者、健康全面发展的成长者, “让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 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 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2]。
在课改的实践中, 重庆南川道南中学广大教职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 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与探讨, 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学校中学教育教学的模式, 即“四步三查一案”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围绕高质、高效课堂建设目标, 有机融合了师之“教”与生之“学”的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三查一案”模式涵盖了课前备课的过程与环节、课堂教与学的四个基本步骤与教情、学情检查的三个主要方面, 具体如下。
第一步, 目标导航, 自学指导。这一环节是“导学”环节, 主要包括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展示与自主学习指导三个部分, 让学生初步明确本堂课学什么、怎么学。其中, 导入新课,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景、建构知识系统等;学习目标展示, 以问题的形式展示自学需要解决的内容, 能让学生直观、明了地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知道什么、会什么;自主学习指导, 作为学习目标的初步具体化, 通过提示学习内容、重难点学习的注意与思考、重点与不明之处的批注与勾画等, 引导学生初步自学教材内容。
第二步, 自主学习, 自学展示。这一环节是“导思”环节,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自学展示两个部分。其中, 自主学习, 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进行的学习, 其以导学案为抓手, 以问题为主线, 以双色笔的运用为基础,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促进其学习的发展;自学展示, 是为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而设置的一个教学环节, 包括学生的自主展示及对学、群学的合作学习,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及自学展示的过程中学会同伴间的团结、互助与合作, 还能够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并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做准备。
第三步, 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导创”环节, 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实现其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 一方面, 教师要出示预设的情境问题或者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中表现出的各种情况提出跟进问题, 以让学生在线索清晰、简单明了的教学过程中深化知识、提升技能, 增强探求问题解决办法的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方式、方法、思路等的引导, 以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思维开朗。
第四步, 当堂小结, 达标测评。这一环节是“导练”环节, 主要包括课堂小结、达标测评两个部分。其中, 课堂小结, 是让学生理清本堂课的知识脉络, 以把握知识重点;达标测评, 是教师通过设置适量、中肯的情境问题用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达标情况, 即学生学得怎么样, 能全方位检测学生的知识、思维与反应能力等, 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也为学生查漏补缺, 强化课堂知识提供了契机与途径。
“三查”主要是对学生自学的状况与结果、合作探究的状况与结果、达标测评的结果三方面的检查。这三个部分贯穿在“四步”中, 使教师通过巡视、观察、提醒、引导等方式与途径, 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每个环节中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 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与依据的重要渠道;也是督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答题、对比等途径查漏补缺, 增进知识、开拓思维、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案”指的是集教师教学路线图与学生学习路线图于一体的“导学案”。这种“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经过充分备课所形成的, 与传统教案不同, 其以问题为主要形式, 旨在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实现课堂的高效。这就要求其问题的设置要遵循“知识问题化, 问题探究化, 探究层次化”, 做到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达标——这也是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一重要体现。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课堂回归了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是一个引导者。这种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所放, 才有所收[3]”, 适当放弃教学中过于重视讲解教材的部分, 收获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时间和机会, 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解码过程, 一种本能的建构言语与知识家园的过程, 一种生命价值的自我塑造过程[4]”。
“四步三查一案”是深化新课程改革, 促进课堂高质、高效的有效模式。如何使其在中学得到有效实施, 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 而不是应付检查, 流于形式[5], 即成为学校课程与课堂建设的一棵大“树”, 需要学校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管理。结合重庆市南川道南中学校的校本实践, 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 推进备课环节的精细化建设。“山以石峻, 海为川归”, 没有一块一块的小石子, 就没有巍峨险峻的大山;没有一条一条的溪流, 就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6]。所以, 在推进课堂高质高效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要抓好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 实现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其中, 备课环节是重要基础与关键前提, 应首先实行精细化管理。“有比较, 才有鉴别;有鉴别, 才能有认识。”[7]在备课环节中, 围绕“导学案”如何制定, 可以先由教师个体充分备课, 形成初步的方案, 再由本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比较和探讨, 形成一种融合了课堂教学“导”“思”“议”“展”“评”“检”几个环节, 具有普适性的方案, 后由每一位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学力安排适当的教学方案。此外, 备课环节到此并没有结束。教师经过前述过程所形成的“导学案”是否科学、可行, 还要经过课堂教学检验后, 再由教师做出适当的修改。同时, 还需要建立资源库, 把各年级各学科备课资料进行归类、管理, 以便于经验的交流与总结、资源的共享。
2) 关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是要实现教学主体的发展, 不仅包括学生, 还包括教师, 因为只有教师发展了, 学生才能发展;只有“一个也不少”地发展了, 才是整体的发展和真正的发展[8]。同时, “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 决定着教室里的一切, 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没有教师的成长, 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幸福, 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幸福[9]”。所以, 在课改中, 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 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 我们需要积极关心教师的各种需求:一方面要为教师成长提供给学习、实践机会与空间,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使其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会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构思和灵活的安排[10];另一方面要充分做好教师的福利保障工作,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乐于为师、甘于为师, 从而带动教师主动成长与发展。其次, 学校需要根据校本实际, 努力打造不同于其他所有学校的校园文化, 用文化的理论去感染和感召教师。
3) 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性建设。规范的限制本身是一种解放的力量, 是一种教化的力量[11]。在教学中, 学生是课堂的重要主体, 其课堂参与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质量, 故我们要注重课堂文化的建设, 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 一切学习活动都以不影响他人学习为前提, 以规范学生习惯;在自学指导中, 要求学生对重点或不明白的内容用双色笔进行批注或勾画, 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养成使用双色笔做批注或勾画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自学展示中, 要求展示要突出“四性”, 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以达到提升、加强的目的;在当堂小结、达标测评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整理学案或笔记, 以便于课堂问题的解决、知识的生成与以后的复习, 二是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或学后记, 以助于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 在反思中不断感悟, 不断提升。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简析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地将学与教融合在一起,笔者现就自身教学实践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探索:
一、什么是“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顾名思议,“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五步”:指在教学环节上的五个步骤
1.学生个体的学习。
2.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小组内互助学习。
3.小组内学习成果的互相展示。
4.班级内学习成果的展示。
5.整理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做好学习笔记。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1.学生单独学习时,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在小组展示时,其学习成效的调查,为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的点拨。
3.在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总结时的调查,从而完成整体教学规划。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五步三查”
(一)良好的课堂引入
要想使学生能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教师首先要学会如何进行良好的课堂设计。在学生刚开始接受知识之前,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这样就有利于课程的步步深入。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知识时就会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图形?
2.同学们有没有知道生活中有何图形的变换?
3.同学们,这些图形的变换对咱们而言有什么用处?
这样在设计了这几个与生活中密切有关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进行一定的思考,进而就会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进而就有利于笔者进行图形运动知识的讲授。
(二)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实施“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把教学目标制定为以学生为主体上,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力争能够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技能。
如,笔者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措施实施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情况,针对学生每一次需要检查的时候设定适当的考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科学的小组分配
在“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小组的分配是否科学。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特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从而让每一个小组学习的实力相当,从而更利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而且在给小组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之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各自的职责,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合作,一起成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小组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对于其他各组的不足进行补充,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良好上进的氛围。
(四)注重教学反思
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对于教学情况进行一定的反思。针对“五步三查”教学过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考虑其教学的执行度以及学生实际学习到了什么知识。这样可以就之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一定的补充,在下一次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纠正,从而使“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更加完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合理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书面上所体现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自身,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更完整,对于学生的培育体系才会更完全。例如,在书面成绩体现的基础上应加上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等表现的评价等。
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实施“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与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办法来制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参与课程的过程中能够饱含学习的动力,参与课程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这样所实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是真正适于新时代学生发展的,这样在实施“五步三查”这一教学模式时才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波,朱文平,朱剑英.中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8).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篇4
“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 的小学“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
一、“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山东昌乐二中的课改是从 “学情”和 “效益”入手,在吸纳杜郎口课改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生成“ 271高效课堂模式”。
所谓 “271模式”,即课堂45(40)分钟基本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l0+30+5”(“10+25+5”)时间结构。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学情测评。
“271课堂模式”的三个含义
1.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馈检测。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潜能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这5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10%的潜能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的内容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的内容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的内容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二、“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的“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高效课堂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 教学基本流程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高效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流程结构说明
1、“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2、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根据“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课改思想,有效的课前导入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体系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最大限度保证20%的优等生在这一环节学会。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适时地做好引导。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3类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这一环节要保证20%的优等生学会,基本保证70%的中等生学会。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流,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有针对性的组织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从而抑制他们的思维;要在问题开头就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引导、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通过前两次的学情调查,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首先是70%的中等生是否在这一环节全部学会,10%的潜能生还有多少没有学会,其次是20%的优等生拓展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对下一环节的大展示做到有的放矢。全班大展示环节结束,必须保证20%的优等生学会本课教学目标并有一定拓展提高,70%的中等生学会,10%的潜能生基本学会,少数没有学会的学生放在课外辅导和包扶对子身上去完成,但必须在当天完成,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体系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分层设计,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测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要关注潜能生。这也是课后针对性辅导和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课后针对性辅导、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如果硬要按照“271模式”去安排的话,独学、对学按“2”,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导学案按“7”,达标测评按“1”。这个我们不做要求和强调,我们的要求是:整节课教师用于教学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学生学的时间是“7(自学,讨论、交流等)”。反馈检测是“1”。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 出适当的调整。
4.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我们选用的是“271课堂教程模式”理念下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不是完全的“271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特别关注“271教学模式”含义的后两条。
5.“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6.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三、“271模式”理念下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拟定方案: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①每组一般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各自独学,后对学、群学,讨论。
②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③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④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顺畅。
3.编好用好导学案
①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教学模式”理念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②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肉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 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③每个导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宇、日期、编号等。
④每个导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4.认真备课:按“五步三查”课堂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五步三查教学反思 篇5
各位老师:
最近在《中国教师报》看了两篇文章是关于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构建的,看后很有启发,感觉这两篇文章或许对老师们改革课堂教学,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会有点启发,现在把这两篇文章下载,推荐给你们,与大家分享。
2010.11.1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报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4分钟;独学7-8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课改小贴士
一、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达标。通常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基础在线),“提升题”或叫“拔高题”,以及“拓展题”。
二、重视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双向五环”模式下的区域课改
“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幸福地工作。”这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是该区整体推进课改后的真实写照。在“科教兴区”战略的统筹下,殷都区举全区之力,以“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大气魄,成立教改“高端智囊团”,引智强兵,推行主体多元教育新理念,刮起思想改革的“头脑风暴”,继而打造出了具有殷都特色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本期特别聚焦殷都区教育,解读其区域课改的样本经验。
内涵解读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结合全区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初期阶段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区域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模式——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预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教师导学:教师课前要依据教材和“学情”,认真研制编写融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导学案,构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等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另一方面教也要沿着“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的方向研制一条与学法相应的导学线。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合作:首先关注小组建设,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要研制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
教师参与:教师首先参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和小组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再其次,教师要注重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以鼓励。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统一答案。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展示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另一种是组间展示(大展示)。
教师激励: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在三环的基础上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3.重视独立探究,倡导合作交流。4.探究过程中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5.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教师引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断鼓励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产生质疑对抗。3.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4.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5.教师要及时点拨与小结,在学生探究的疑难点问题上做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学生达标:这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验收与评估,即学生自行整理导学案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教师测评: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点,关注B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C类(潜能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再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让潜能生也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创新点
殷都区探索出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具有殷都特色,彰显了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成为殷都教育的一道风景。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殷都区还对学校考试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主要表现出“五新”:一是考试功能新,变一张书面考卷为多元考试;二是考试组织形式新,变统一监考为诚信考试;三是考试结果呈现形式新,变百分制为星级制;四是考试结果反馈方式新,变分数排名为成绩密封档案袋,单独向学生反馈;五是试卷评语新,变“以分数论英雄”为多元评价。
借鉴点
引智:“名师工程”聚人才
为了推进区域课改,殷都区引进名家名师,实施“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殷都区特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原校长姚文俊为该区首席教育总顾问、教科培中心主任,同时也引来了姚文俊主张的融主体教育思想与多元智能理论为一体的主体多元教育思想,这为后来凝练出区域课改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7年7月,殷都区被确立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实验研究”同时在当地学校中开展。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19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组成的殷都区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智囊团”,具体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同时,殷都区还聘请全国著名教学专家、原安阳市政协副主席金耀林等安阳市20位知名中小学教育专家为“殷都区教育发展顾问”。
定向:课题实验燃激情
在专家的引领和肯定下,2009年3月,殷都区正式确立了主体多元教育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实验路线图,并下发了《少年儿童主体多元发展实验研究“五个一”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以“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发展即成果”为选题原则,以“五个一”(小一点、实一点、新一点、近一点、短一点)为切入点,提出了138项参考选题,点燃了全区校长、教师投入课题实验的热情。同时,殷都区委、区政府指示区教科培中心编印了《幸福阅读·主体多元教育实验读本》,指导广大教师真正从思想到行动,全身心地投入课题实验。
推行:政府意志动真格
殷都区的课改推进得广泛而彻底,还得益于一个愿意抓教育、善于抓教育的领导集体。区委书记李南沉是一位当过教师的“教育专家”,心中有着浓浓的教育情结。在他的重视、支持、参与和引领下,全面推进教育事业不再是教育内部的事,而是上升为全区的意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建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霞„„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殷都区推进教育改革的各种会议上,经常出现在殷都区的各个学校里。殷都区区委、区政府还作出《关于在全区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定》,将教育改革上升为当地的政府工作。
送技:“头脑风暴”勤指导
区域推进课改之初。殷都区成立了安阳市首家“教科培中心”,实现了殷都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
2009年7月,殷都区举办封闭式的主体多元教育骨干培训班,掀起了该区培训教育工作者的“头脑风暴”。随后,《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及时跟进,先后几次对该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主体多元高效课堂”技术专项系统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真正实现了“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指导,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迅速提升了当地教师的高效课堂实际操作能力。
此间,围绕“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殷都区教科培中心发放“模式解读”征求意见和“课堂困惑问卷调查”,对模式实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预设,并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答汇编成《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100问》,指导教师实践。
强兵:教坛竞技不松懈
五步三查 篇6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2.新课导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带人对学、群学中解决。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
五步三查课堂流程 篇7
(供中小学部参考)
【课前】
一、“五步三查”第一步:独学(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为课堂展示提供动力和资源。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1.预习资料
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2.预习形式
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避免浮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率。3.预习计划
学生预习要有计划,主要是时间的划分,学生要根据自己所能有的预习总时间和总的预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把时间分配到各学科导学案,定时去做,不能在某些学科、某些题目上“恋战”,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4.预习方法
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学习,先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尝试解决D级问题,解决不了的形成困惑、生成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
总之,同学们要把预习(做)导学案当成做“开卷考试试卷”(定时、独做、查看资料、由易到难、尽量多得分)。
二、学情调查
预习评价
课前老师要通过收阅导学案(第一次收交)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第一次学情调查)、评价,评价要评价到人、量化到组,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主要作用有三个,一是发现学生的疑难、困惑主要在什么地方,为课堂展示提供依据,使引导、点拨更具针对性。二是根据个体预习程度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积极性,看到学生做的是否与自己的学习基础、水平、能力相符合,是否力所能及的去做了,否则要个别做工作,要进行谈心、交流、指导。三是激励作用,为学生的预习提供动力。
三、课间板书
根据学情调查情况及老师的预设汇总需课堂展示的所有内容,并将其安排给各学习小组课前板书,另外板书内容还包括学习目标、归纳小结、部分A、B级问题的答案等。老师给学习小组安排板书任务在时间上要有提前量,避免学生板书不充分。老师要对学生的板书从字体、版面、完成度等方面给予评价。
【课中】
一、“五步三查”第二步:对学、群学(站立交流)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后群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3.深入探究。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探究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
总之,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学生由易到难处理导学案,要求记忆的知识同学可相互监督进行背诵、默写;已经解决、做完的东西同学相互交流看是否正确;没有完成的“半成品”能否从同学那里得到启发进而解决。
(二)1.重申目标 对教师的要求:
上课开始老师要重申学习目标,同时结合学习目标对学生预习导学案的情况做简单的评价,把“预习评价表”展示给学生。2.学情调查(第二次学情调查)
①对学生的板书进行浏览调查并对重点、疑点、易错点等用彩色粉笔标注。
②对学生“对学、群学”的情况进行调查,一是发现小组学习中的问题、产生的疑惑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必要时进行指导、督促。但这个时间老师不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以免影响正常的课堂进度。
二、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是群学的继续;“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
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二)对学生的要求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①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②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
③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④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三)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老师继续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问题汇总。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3.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提升,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调整。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忌大讲特讲。
4.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对小组进行量化评价,为学生的展示交流、质疑对抗不断地提供动力。为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5.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但,即便如此 也仍然存在预设外的生成(导学案第二次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运用教学机智,并依靠学生自动自发的力量,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之,要使生成尽可能不脱离目标,不偏离主题。
6.关注全体学生。展示时老师要在学生的视线之外,学生是展示给学生的,不是展示给老师的。学生要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老师要五官并用,关注全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部,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
三、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1.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本课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整理,疏理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对疑难问题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学案整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2.达标测评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测题目可以附页印发或用电子白板即时打出,也可以放在导学案上,但要求学生不要提前看、做。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当然,达标测试检查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如教师检查、小组间互查、小组内小组长检查、对子互查、组员自查等。教师可根据课型、内容等因素灵活操作,最终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习反思
这里的反思是学生对导学案上有深刻思维的某些问题的反思,当然也可以包括方法、规律的归纳总结。逐步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落实整理好的导学案学生上交(第二次收交),老师批阅(第三次学情调查)。
【课后】
没有总结会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
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1.对教师的要求
①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② 教师对学生整理好的导学案收上来,这是第二次收交,要进行全面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逻辑性、严谨性、全面性,书写的规范性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③ 形成对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整理保存。
2.对学生的要求
① 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② 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
③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导学案、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背囊”,是期末、高三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要用红色笔记录在导学案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五步三查第一步----独学
语文组
2013.8.28
导学案的制作原则
1、总原则:以学定教、注重学情
2、集智备课,精心高效
3、导学案内容要精简,用考点定导学案内容;
4、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5、导学案问题中除预习检测及课堂反馈外,不设置填空题;
6、导学案设置中要特别强调熟读课本,要将预习课本的方法(如使用双色笔将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步骤及所用时间都明确在导学案内;
7、导学案中要有各个环节的学法指导。
独学
1、要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导学案;
2、在独学阶段,学生应对照导学案,自己安静、认真地阅读教材,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不允许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小组长或老师监督学生完成此环节,严禁抄袭;
3、对于经过独学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要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学、群学阶段。
4、在学生独学课上,将本节课上要完成的导学案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统一在本时段完成,时间一到,全部收缴,批阅,以督促学生的独学效率。
陕西师范大学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模式 “大展示”环节课堂操作规范(初稿)
课题完成人:理综组
一、高效课堂“大展示”的含义与意义
“大展示”是“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展示的内容是全班范围内具有共性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和成果,是对学生个体和小组团体学习的一个小结,一次检验。通过“大展示”环节,能反映学生前期学习的态度及成绩,能看出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故“大展示”是高效课堂上最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大展示”的内容界定
1、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2、大展示的内容
①在对学、群学二查过程中的班级共性问题 ②在独学、对群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 ③学习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探寻
三、大展示对学生的要求
1、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⑴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学生独学、对学或者群学中解决完成。
⑵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比如在分工上可以有人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⑶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⑷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了生活性、生成性和生命性的课堂。一堂课缺乏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若没有动态生成,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课堂,更不会有“生命的狂欢”和心灵的震撼。
四、大展示常规要求
1、聚焦问题
①准备动作要快、静、齐。减少准备的时间。无论是展示者,还是听展者,都要迅速进入状态; ②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 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③班额较大的班级,由于受空间限制,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走动,前面的同学要做到不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
2、对展示学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②展示者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时要用教杆等必要教具,侧身讲解。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③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⑤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要合理、规范、美观。为了节省时间,板书一般可以放在群学或者小展示时进行。
3、对听展者的要求
①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②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③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④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五、“大展示”的基本操作流程及细节处理 基本操作流程:
板书分工→标注疑难问题→报道站报到→课堂讲解→质疑、补充 →点评
1、板书分工环节操作规范
①要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在固定的版面汇出小组评分栏,另外的版面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余黑板由各小组进行板书、展示
②板书内容不等同于展示内容,板书内容指导学案上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前期可提前由任课老师分配各小组板书任务,且在课前完成,后期可由学科代表分配任务,并督促大家在课前完成各小组板书内容。
③展示内容从上至下依次为:组名,板书人,题号,答案 ④本环节注意事项:
(1)组名和板书人写在第一横行并用白粉笔展示
(2)写清楚题号,并在题号前留出10cm的位置,并要求审题中的关键信息(字或图)用红粉笔写在题号后面
(3)答案用双色笔写工整,关键信息用红粉笔
(4)字体大小:6cm×6cm,占行间距的3/4,要求字迹工整,且不超出小组分界线。
2、标注疑难环节操作规范
①将本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采用红色笔画“正”字的方法,标注在题号前,解答存疑位置画横线
②将本小组新生成的问题采用黄色笔画“生”进行板书标注
3、报到站报到环节操作规范
到报到站报到本组拟讲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带“正”字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此环节的目的是明确讲解任务,实现让会的小组教会不会的小组,为讲解时做好准备 ①速度快,每组选择一题。
②到报到站相应组别后面写清本组讲解题目的题号。③先到者先得。
4、分组讲解流程操作规范
①分组讲解流程
(1)开场语:报组名,我是xx组,我讲解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2)小组讲解的次序:由题号前正字数目决定。通常文科由正字笔画数多到少讲解,理科由正字笔画数少到多讲解。
(3)小组讲解的题目:由报到站对应的题号决定。(4)结束语:本小组展示完毕,请问有无质疑或补充? ②分组讲解细节要求
(1)站位
讲解者:侧身45°于所讲问题展示板面边缘,面向听众。
组员:视情况而定,若需多员或全员讲解,应按所讲内容安排站位,以站位不遮挡展示内容为原则。(2)站姿 站姿挺拔,富有精气神,富有感染力(3)声音
第一阶段: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第二阶段:表述有条理、逻辑清晰 第三阶段:声情并茂
(4)对倾听人的提示:提示倾听者重点符号的使用、勾画(双色笔)、笔记(5)对倾听者的要求: 坐下不说话、说话站起来
小组长组织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倾听的疑惑或自己的质疑进行记录 出现不认真倾听,老师按人头扣分。
5、质疑、补充环节操作规范
①在上一环节引导语“本组讲解完毕,请问有无质疑、补充”结束后 进行对抗质疑
②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③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④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⑤初期阶段由学习小组B、C等级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成熟阶段不做限定 ⑥质疑的释疑工作由展示小组完成,如实在无法完成,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⑦补充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般内容为新思路、新方法、新技巧等
6、点评环节操作规范
①引导语:展示组同学:现在有请某某组同学对我们的展示进行评价
②听展者在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③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④评价主体:下一组别A等生
⑤点评次序:优先由未完成展示小组进行,也可以采用推磨式、分组式等方式点评 ⑥点评内容:
初期阶段以(1)板书的规范,如双色笔的使用、图像、公式、符号的准确(2)展示者的精气神、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的配合、课堂调控(3)展示小组的参与度 等为标准进行点评
成熟阶段以(1)展示着的逻辑思维的清晰度(2)展示小组的知识归纳、网络构建、方法规律探究等各种生成性 为标准进行评价
五步三查模式——“学案整理、达标
测试”部分操作流程(文科综合组)
五步三查自学模式至第四步为组间的大展示,大展示完毕后进入到第五个环节“学案整理、达标测试”今就第五个环节学生和教师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单梳理。(此为文综组全体组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本组对该问题进行了细节上的分解,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及第四步至第五步之间的衔接问题;学生对导学案的整理问题;课堂达标测试问题。
一、第四步至第五步之间的衔接问题。
第四步是各组对自己所承担问题在黑板上的大展示,可以说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环,那么大展示结束后是不是就直接进入到第五步学案整理和达标测试?本组认为,在进入第五步之前两者之间应该有所衔接,关于之间的衔接相当于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承转,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形式上:教师口头引导。在第四步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整堂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也可以由学生对本课的整个环节和流程做一简单的回顾。
2、知识上:对大展示内容概括、总结。这一部分可以由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即对本堂所陈述知识层面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概括出共性或共识性的东西,从而强化学生对本堂所展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案整理问题。
导学案是实行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是高效课堂走向成功的助推器。那么当本堂课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已经基本结束时,学生应如何对所用导学案进行有效的整理,关于这一问题分为下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贯穿与独学后的各个环节。由于独学是学生在课前已经自主完成,不存在学生对学案的整理问题。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的对群学,这一环节各小组组内的对子就其学案中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相互交流,查漏补缺,使彼此之间一些事实而非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果组内对子对学案中的问题仍不能自主解决,那么可以在群学时,向其他小组进行求教,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群学使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初步解决。这一阶段教师穿插于各组之间进行必要的思路引领或点拨。因此,在对群学阶段学生利用双色笔对自己独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在此阶段落实在学案上,是学生对学案在知识层面上的第一次整理。(由于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的小展示紧密相连,故学生对学案的整理体现在第二、三环节,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组内和组间对相关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或是补充。)第四环节为大展示,本环节是重难点知识的集中解决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所展示相关问题的深化和扩充阶段。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在本阶段可以通过讲述和讲评,解决一些较难问题。那么其他各组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完成情况又一次对学案进行补充和纠谬。另外一种情况是所有学生对同一问题都没有解决思路和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如果仍无学生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师做完全的讲授,学生在学案上落实该问题。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在展示时教师对所展示问题进行深化和拓展,或者是方法和规律的总结,这时仍需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相关内容落实在学案上。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合理的运用双色笔落实相关内容。即对学案进行多次整理。
2、学生尝试构建知识框架。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对于每堂课完后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自己构建,如有困难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本堂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构建,因为有系统、成体系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形式上可以是树冠状的,也可以是大括号下小内容的体现等。(一定要督促学生将其落实在导学案或课本上)
3、组员之间相互对查。此时学生对学案该落实的已经基本到位,小组之间的对子可以就彼此的落实情况进行对查,督促彼此把学案上的内容落实到位。
4、由小组长进行组间互查,并点评打分。为了避免小组内部彼此对查的徇私舞弊、态度不认真等情况出现,由各组小组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二次复查,再次督促其他组员认真落实。并对落实情况较好的小组或组员进行点评和打分,从而体现对学案落实的重视。
以上四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学案整理的流程和内容,通过学生对学案在不同阶段的整理和落实,确保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
三、达标测试
达标测试是高效课堂五步三查完成后,对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检测环节,通过问题设置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本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那么针对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试题的设置要紧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对这些试题的解答,检测其对本堂课核心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对于毕业年级而言,那么试题的设置要更有针对性,适当的以中考高考原题和模拟试题为主,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考试趋于一致。
2、层次性;层次性主要指对试题设置要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既不能全部是简单题也不能全部是难度,试题难易要体现出一定的梯度,兼顾不同水平学生,从而使之全面进步和提高,有所收获。
3、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试题的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类型的填空题、问答题、材料题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有用性。当然也可以是学生的活动、小剧本、心得体会等。
4、适度性;适度性是指试题设置在量的控制上,不能太多,太多课堂上任务完成不了;也不能太,太少达不到检测巩固的目的。因此,达标检测试题在量的控制上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性质和内容,分别对待。
【五步三查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四学三查两反思07-04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8-03
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反思11-04
教学比赛教学反思09-03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9-29
学期音乐课教学反思-《东北风》教学反思10-0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