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2024-06-24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2

教学活动可以这样进行: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老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来引入话题:“小丽丽四岁了,该学习认字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丽丽,教给她一些认字的好办法吗?”爱帮助别人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样可以激发起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2)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识字的好办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小组进行汇报时,可以让学生用给丽丽提建议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我们建议丽丽„„”“我们认为丽丽可以„„”

(4)说一说自己通过和同学们交流,学会了哪些新的识字方法,今后怎么做。

“语文百花园”的教学可安排2—3课时。第二单元说明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一提起“春天”,我们就会联想起无数优美的字眼和诗句: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莺歌燕舞,满面春风;“春眠不觉晓”“离离原上草”“天街小雨润如酥”“春色满园关不住”„„

本单元围绕“春天”编排,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五篇课文是《山青青》《小树谣》《古诗两首》《春雨的色彩》和《世界多美呀》。其中两篇韵文,两篇短文,两首古诗。课文和古诗有的写春天的景,有的写春天的人,有的写春天的事,语文百花园也是以春天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春天的美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单元整体联系。五篇课文都编排了精美的插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百花园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巧于表现。

老师们在教学时,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2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 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 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 老师鼓励竞争, 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 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 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 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 为他们的学习扫清障碍, 不盲目批评学生, 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 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 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 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 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 感受到“个个有特长, 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

二、目标分层, 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就不是负担”,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这是有道理的。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 一个再小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也是很沉重的负担, 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反之, 若有浓厚兴趣, 就会全身心投入, 再艰巨的任务也会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实际上, 学生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心态, 他们如果觉得学习存在很大困难, 则通常会主动放弃, 不尝试。一旦养成了习惯, 兴趣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学目标分层的方法,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可达到的目标, 就可以使每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信心,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 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 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导向, 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之下。同时, 不否定学生间的差异, 使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 为明确教学目标,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 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形成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四、评价分层, 增强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 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 我们的评价单一以学生考试、作业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种种表现的评价, 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平的评价, 久而久之, 势必挫伤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磨灭他们的进取精神, 使他们逐渐丧失热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明确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 然而, 很多时候课堂还是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 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发言, 评价标准可分清层次, 不能强求统一。对平时少开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即使声音小、回答不全面, 甚至答错, 只要能开口, 我们就应给予鼓励、肯定;而对学习能力强, 较活跃的学生, 必须有独到见解, 才能给予赞同或鼓励。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 各尽所能, 各有所得。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更期待下次参与并得到鼓励, 长此以往, 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信心得到增强, 课堂又何愁不活跃, 学习气氛何愁不浓呢?

五、训练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采取分层训练的教学方法, 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的训练, 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 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 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整体水平。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所选定内容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 学困生必做, 中等生可选做。较易题, 中等生必做, 学困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 学困生可不做, 中等生可试做, 优生必做。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应当是灵活多样的, 既可以按学习的方式不同分层, 又可以按学习的基础不同分层;既可以按平时的表现分层, 又可以按具体学习任务分层。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 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 使学生的潜在水平成为新的现有水平, 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达到最优化发展。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语文能力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就是教好书,还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努力提高课程开发技能,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确立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研究》这一课题,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开发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铺路垫石。本人就此次课题,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创造性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尝试。

一、让语文学习资源之花绽放在语文学习园地

课外学习资源是课内资源的引申和发展,与课堂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殊途同归。既然课外学习资源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1、拓宽课外学习情境,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一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的生活及生存环境,大胆放眼课外,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当地的文化资源,领略本地域的人文优势,熟悉当地的桑梓沿革、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最好资源、情境。如我们常州向来就享有龙城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我们从大的方面进行了开发,让学生从访东坡公园、荆川公园、淹城遗址、天宁古寺等方面来了解常州的名人名家、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了解江南的饮食文化、特产文化,如常州的萝卜干、寸金糖、大麻糕、横山桥的百叶以及各种风味小吃,以此为基点来探究吴地的饮食文化,看江南人的灵秀。我校虽是乡村中学,但地处市郊之界,于是我们充分挖掘乡村中学所在地的资源,如横林余巷有冯仲云故居、横山有名山古刹及一些人文景观等。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开发家乡的民俗,开发家乡的风物特产,家乡的美景等资源,如我校就开展了《我爱家乡》、《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总之,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开展语文学习的大乐园,只要我们教师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用一颗智慧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学习资源。

2、延伸课内学习情境,让课堂更实效

简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既有绚丽迷人的自然美,又有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还有含义隽永的艺术美,纵观这次课改新教材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每册书都设有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人生,又关注了自然科学,选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延伸课内情境,开发课内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学习,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记得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是引入课外学习资源,播放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曲《父亲》,创设情境,再整合网络资源,制作媒体课件,播放“车站为子买橘”的感人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父子情深的境界中,最后再开发学生资源一联系自身诉亲情,写封信谢亲恩。这一节课中“爱”的主题在学生们的心中激荡,他们的脑海里翻涌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心田里跳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此时延伸课内情境可谓水到渠成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爱”的主题,继续深入开发学习资源一联系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亲情树》及当今社会亲情缺失的现象,引导学生以“爱”为专题开展语文学习,学生们自由组合分工,有的回家拿来照片,并为照片命名《瞧这一家子》,有的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还让父母为自己写一段话,有的同学写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怀,有的为父母做一件事……,一时间班内形成一股浓浓的合作、交流、探究、感恩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创意,他们纷纷为自己的成果命题,如《亲情树》、《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一个个感人题目,一篇篇感人的文章,一张张精美的小报,都是学生人格的彰显。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资源、这样的情境满眼皆是,关键是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挖掘。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新课标就明显指出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语文课程资源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我想说,语文不缺乏资源,只是缺乏开启资源的钥匙,我想我们教师就是这把开发课程资源的特殊的钥匙

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但愿我们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别忘了语文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别忘了运用教材的种种开放性设计。创造性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和课堂学习资源,用我们丰富的知识,细腻的情感去开拓语文课内外的学习园地,让语文学习园地永远花开不败,越开越艳。

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资源的营养液中得以提升

通过几年新课程的学习,我校已开发并积累了大量的课内外学习资源,并对各年级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以便各年级在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逐渐完善课程资源。以便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学习资源。以下就节选本人利用学习资源的实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

1、完整的知识框架在“专题学习”资源中构建

“专题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实践,

他打通了听说读写的渠道,实现了学科间以及课内外的沟通,它在各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实现了真正的大语文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中的各种设计,沟通课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教材中每册均有两个专题,这是一种创新设计,这种专题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与科学结合的美妙。在教学《狼》专题中,我利用我校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带领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全面科学地了解狼的生活习性、生态地位利用现有的光盘资源,播放了狼的生活片断,了解狼的残酷生存环境,从狼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中,看到了生态的狼利用教材资源,从毕淑敏、蒲松龄的“狼”中,看到了文学的狼,最后让学生整合这些资源,开展了有关“狼”的辩论会,各种教学资源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创造性也大大的提高。又如教学《荷》这个专题。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资源与学校的硬件资源,并下载了中央10套有关《荷》的一个专题节目,将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荷、议荷”这两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在研究性的比较阅读中了解到荷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为学生播放有关“荷”的专题片,从视觉、听觉方面强化学生对荷的精神价值的领悟;紧接着我又结合学生网上所得,开展“议荷”环节,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荷的名称、各部分的特点、价值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认识。在全面认识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对荷的各个部分进行思考,然后引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进行文学创作,这样可以避开千人一面的只歌颂荷花的情景,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观,于是在“写荷”的过程中,有人赞荷花、荷叶;也有人赞莲蓬的苦心、雪藕的纯洁;甚至还有人赞荷梗的中通外直、盈举美丽,更有人赞荷梗的刺,说它以自己的刺使清纯的荷花免遭“亵玩”的悲剧;其中还有些同学另辟蹊径,用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荷的功用。称它是净化水质的卫士、营养博士等,在这个专题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只停留在对荷花文学的单方面的理解上了,还从生物、环境等方面挖掘到了荷的精神价值和功用价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去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实现学生的内在素养的积累与提高。

通过一轮轮资源开发与整合,我校的专题学习资源已经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也更加完整,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丰富的精神境界在“名著阅读”资源中提升

荣格说:“任何文化都积淀为一种人格。”教育以文化为资源。必然也包含着一种人格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洗礼,展现给学生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们的名著就积淀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也积淀着深沉的文化资源,那里面渗透着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百变人生等包罗万象的知识,教师应该利用“名著阅读”资源,为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心灵的完善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新教材中“名著推荐阅读”的设计,打破课堂上只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把读整本书的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籍,藉此学生不仅可以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还可以初步培养阅读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我在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除了事先让学生通读全书和精彩片段并让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故事之外,还指导学生深挖学习资源,运用圈点勾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书中《我最喜欢的人》,之后我还组织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开展读书讨论会,让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难,这样不仅可以把阅读落到实处,还可以扩大加深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度,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人格的提升一保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

有位专家曾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过去,我们教育者喜欢用俯视的眼光看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意识到要用“平视的眼光”来与学生交流。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这种“平视”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面对篇幅长,方言俚语又多、语言又诘屈骜牙的情况,在新教材整体感知的第一天,我就引导学生关注“名著推荐阅读”,让学生人手一本,拥有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通读全篇。抓住自己喜欢的片段写心得,深挖教材利用好资源,在正式学习时,我又组织学生精读精彩片段并播放精彩情节给学生看,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读书报告,结果学生写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文章。如《水浒英雄是真英雄吗?》、《我眼中的宋江》、《“真英雄”之我见》、读《水浒传》有感、《为“女人的悲哀”鸣不平》等,其中有一位同学整合了网上评价与自己的心得,写了一篇《宋江。悲剧》的文章,在文中他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了宋江的悲剧,他想忠君,结果做了“贼寇”,不忠{想孝父,结果又因做贼寇,无机会孝父,不孝;为招安,为得到朝廷赏识,不惜牺牲众兄弟性命,不仁;为忠君,不惜毒死兄弟李逵,不义,因此。他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之后我还指导他进一步认识宋江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引导他将文章上升到“环境与人”的高度,从而达到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还建议大家把文章与书一起保存好,留待几后品尝。为我们下一次的教学开发了学习资源,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这些阅读资源。我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如何来正确作文、做学问、做人,从而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这种阅读方式,将会成为他们日后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这种阅读积累,也将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笔十厚的财富,这种阅读,才是真正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才刚刚起步,我们要探索研究的东两还很多。在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扰,诸如学生知识积累的资源开发、教师自身知识积累资源的开发。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有些阶层太过关注应试教育效应,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一些资源的开发,阻碍实在是太大了,而另一方而是我们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对因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担心实在是太多了,兼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困扰,我一直希望在实践中获得一些更有效的开发利用语文学习教学资源探索的可行性论证,以期能大力推进语文学习。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增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体验,希望能与一些也致力于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同仁进行交流,诚恳地盼望各位大家批评指正,以期让这朵新课改的奇葩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开的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笛卡尔《方法论》布鲁姆《掌握学习》

荣格《荣格心里哲学》马斯蒂纳《唯一者及所有物》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正确识字、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背诵俗语、猜字谜。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2、辅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巩固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完整、流利的说话,并把图意流畅的写下来.

课前预习:收集名言警句

教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情分析:

1、引导体会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2、引导体会植树的意义,教育学生热爱环境。

教具、学具: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又是我们去语文百花园玩的日子,这次语文百花园又有什么精彩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呢?咱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园中寻宝

(一)、我会写

2、同桌之间互相认读“木--林、人--从、又--双”这三组字,再说说每组

字的异同。

3、指导书写。

(二)、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带读词语。

2、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3、你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4、把词语写下来。

(三)、看图选字填空二、能说会道--“我的识字办法多”

1、出示“他、她、它”齐读,再说说这三个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内的填空。

3、教师检查。

第二课时

一、猜一猜

1、出示题中第一则谜语

2、指名读谜面,评议、正音。

3、全班齐读谜面。

4、同桌互相猜谜语。

5、指名说谜底,并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教师小结。

7、出示第二则谜语,学生猜。

8、学生相互出谜、猜谜。

二、能说会道--“我的识字办法多”

1、导入话题

2、把你识字的办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3、小组代表谈识字办法,教师给予恰当评价。

小结:识字办法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

教学反思:

主备人:赖向英

同级同科任教者签名:

1、山青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2引导想象,练习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课前预习:观察春天的景物,读描写春天的文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笨赐妓祷啊

屏幕显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也可看图说话)

2、币入课题。

这么美丽的景色是什么季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山青青》。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痹俣量挝模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6、指名读全文;评读。

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句话。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3、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你先挑选你喜欢的这一句话认真、反复地读一读,直到能把这一句话美美地读出来为止。4、指名读、评读。

5、听录音读,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6、再听录音,播放课件。

7、把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8、配乐诵读课文。

9、指导背诵课文。

10、你能用你的画笔把你读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画出来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现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来赞美一下美丽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赞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可以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话……)

2、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再放课件,边看边感受春天的美丽。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出来?

二、学习生字

1、屏幕显示生字词,拍着手掌有节奏齐读。

2、去掉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3、自由认读生字,想想:你最快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

4、你能用哪个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

5、观察这几个要求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6、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字,边听老师念笔顺边书空。注意看清楚难写的地方,再自己动笔写。

7、同桌互相交换欣赏所写的字,说说别人写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老师指出它的缺点。

8、老师检评。

三、课后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进你的词语花篮里。

2、回家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1山青青

山水鸟儿叫

树草山花笑

苗田风雨绿

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5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洋溢着友爱的文章,课文写小青蛙因从来没有收到过信而难过,小鸭子知道了,就给青蛙写了一封信,青蛙收到小鸭子的信后,十分开心,和小鸭子一起唱啊跳啊。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分别表现“青蛙等信、小鸭寄信、青蛙收信”三种不同的情景,学生在学文、看图的过程中,体会到关心别人,能给别人给自己带来欢乐。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识字训练,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23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新部首“爪字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懂得好朋友之间需要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能给朋友带来快乐,就是自己的最大的快乐。

【课前准备】

小鸭子的信稿、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读信激疑,揭示课题

345小朋友,你们有谁曾经写过信或者收到过信吗? 这里有一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你们想看看吗? 读信,说说这是谁给谁写的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如:(1)小鸭子为什么要寄这封信给小青蛙?

(2)青蛙收到的信写着什么内容?

6我们一起读课文,把答案找出来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由疑促思,整体感知

34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多拼读几次。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再去掉拼音认读。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再读课文,学习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答案。要求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再向伙伴说说。

2汇报交流:

(1)小鸭子看到好朋友小青蛙因从未收到信而难过,所以给小青蛙寄信,让它得到快乐。

1)让学生把相关段落找出来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2)观察图

一、图二,让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把图画上的内容概括出来。

3)(多会关心人的小鸭子呀!班里有爱心的小朋友,请你们跟小鸭子一起去安慰小青蛙吧。)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青蛙难过的心情。

4)小结过渡:小鸭子的安慰,没有改变青蛙的心情,它仍然是没精打采、伤心。收到信后会怎样呢?

(2)小青蛙收到信后的心情是惊喜、高兴、快活。

1)终于收到朋友的来信了,多么开心呀!我们帮它把信念出来吧!

2)观察图三中小青蛙、小鸭子的表情,体会它们开心、快乐的心情,请学生把它们的对话读出来。

3)朗读比赛:自由组合,两个好朋友一组进行对话朗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哪两个朋友读得好。

4)小结:小鸭子给小青蛙寄信,看到青蛙快活,自己也快活。

四、总结课文,参与实践

1这篇课文写了小鸭子看见青蛙,因为没收到过信而难过,于是关心、安慰它,给它寄信,小鸭子给朋友带来欢乐,自己也快乐。

2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朗读课文。

3请学生也像小鸭子一样,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

4学生送信、读信,感受其间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谁给青蛙写信,为什么要写信,青蛙收到信后的心情,以及小鸭子的感受。

二、再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别朗读青蛙、小鸭子的对话,其他同学朗读叙述的话。

2带着头饰表演朗读。

三、合作识字

1复习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小组内相互认读,比比谁记忆的生字多。

2同桌认读要求写的生字,相互检查,相互纠正,读准字音。

3指导书写。

(1)认识新部首“”。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笔顺容易错的字、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非、采、爱”,注意“非、采”的笔顺,“爱”在书写时上中下三部分应对齐。

(4)学生进行描红练习,老师评价谁写得好。

4给生字组词。

四、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

2从课文里找出喜欢的词语。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6

1.认识“园,果”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园,果”等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用“----也---”的句式将两个短句转换成一个长句。

3.教学重点:认识写字,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园,果”等9个生字。

2. 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正确书写“园,果”等5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园,果”等9个生字。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春天到了。你们看,我们村成了花园,花园里的花多美啊!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园,果,村,春,开,梨,苹,也,成 2.指名读。

3.过渡:春天,我们村成了花园。到了秋天果子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这节课继续学习“花园,果园”。(板书)

二,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正音。

3.全班齐读课文。

4.结合插图,说说课文内容。

5.过渡:同学们会读课文了,还有3个生字宝宝要考考你们,会写吗?

三,指导写字,再读课文。

1.出示句子:春天果树开花了。梨开花了,苹果开花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1)学写“开”字。 指名学生读第一句。 指名说一说“开”的占位 课件出示“开”的笔顺。 学生书空,描红。学生练习书写。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园,果”等9个生字。 2. 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正确书写“园,果”等5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园,果”等9个生字。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

园,果,村,春,开,梨,苹,也,成 组织学生读一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全体齐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1.老师出示词语卡片。 2.师:同学们认识这些词语吗? 3.指名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词语。 4.老师组织学生读一读词语。 5.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词语。

6.组织学生在课文里找出这些词语并画一画。 7.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8.老师订正。

9.老师带领学生读词语并解释意思。 10.让学生说一说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三,写词语

1.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词语。 2.老师订正,重点强调容易写错的词语。 3.在小组内进行比赛。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谈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也---”的句式将两个短句转换成一个长句。 3.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也---”的句式将两个短句转换成一个长句。

教学过程:

一, 朗读课文。

1.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先听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小声和教师一块读,注意生字的字音。

2.课文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可指导边读课文边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圈出课文。

3.根据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左半幅画面,认识词语“春天,梨,苹果,花园”反复朗读,借助学生理解课文。

4.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句式相同,可引导学生自学。 5.引导学生自习观察,结合图画,朗读,理解,背诵课文。

二,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1.词语的理解,不要逐词释义。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借助语境,利用图画和结合实际,是可以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春天果树开花了。梨开花了,苹果也开花了。我们村成了花园。”教师不急于讲解,要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后联系进行“....也.....”这个句式的训练。“也”作副词,表示同样的意思。先让学生读一读例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然后结合生活实际照样子说句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用汉语进行表达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谈谈收获。板书设计:

花园  果园

在语文课堂中建构“情感花园” 篇7

一、启迪感受, 播撒美好情感的种子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拥有较多的文学作品, 文章不是无情物, 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思维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 凝聚着人类情感的缤纷色彩。因此, 建设语文课堂“情感花园”的第一步就是要启迪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 在学生的心田中播撒美好情感的种子。

要启迪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 教师首先要全面认真准备, 在备课时做到“披文以入情”, 储备充足的感情。为了在上课时带给学生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 我在备课时便做到了首先动情。课前, 多渠道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动情体验, 在上课时我很自然地将这种情感流露了出来, 再结合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其次, 在储备充足感情的基础上, 上课时教师要“情动而辞发”, 把作品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融到作品创设的意境之中去, 再以情传情。教学时, 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创设、背景音乐的渲染等, 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 与学生一起去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 陶醉在语言文字意味无穷的情感世界中。

二、师生交流, 萌发美好情感的嫩芽

情感交流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信任的纽带, 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切实贯彻情感教育的基础。语文课堂上, 课文中丰富的情感需要师生们共同去体验、分享, 因此师生间默契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1、学会倾听与对视。倾听, 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教师善于倾听, 就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 并能使学生产生被尊重的自豪。上课时, 我总是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回答;下课了, 我并不急于留给学生一个匆匆的背影, 总是在班里逗留一会儿, 听孩子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新闻”;课后, 我总是主动找学生谈心, 倾听他们的心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课堂上还要注意与学生对视。如果教师上课时“目中无人”, 又怎么去实现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善于观察, 同时应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 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老师的关怀、理解、信任或批评。然后, 再从学生瞬间的反应中透视出他们心灵的秘密。例如在教学《早》这一课时, 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小刚同学眼中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目光。在我的鼓励下, 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说“三味”是把书比作蔬菜、五谷、点心?我表扬了他的善思, 并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大家踊跃猜测, 不断有许多精彩之语。学生们议得热烈, 得到了共同探究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而我注意了与学生的对视, 不仅及时发现了学生的困惑, 及时实现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也使一位内向的孩子获得了被关注的愉悦。

2、用微笑和语言作沟通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情愉快, 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微笑着上课, 便能将好心情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 打消了紧张的情绪, 才能尽情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尤其要以语言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能做到准确、简练、优美, 富有感染力, 便能有效地将课文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 教师要善用表扬鼓励性语言, 带给学生温暖和安全感, 感觉到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是默契的、和谐的, 将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学习与发展。在这“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里, 学生心田中那情感的种子已经悄悄萌发, 吐出了一株又一株嫩绿、美丽的新芽……

三、自由表现, 绽放情感的百花

学生在感受课文情感并与教师默契交流的同时, 便渴望自由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抒情的舞台。我本人每节语文课上都留出三五分钟, 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前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心灵小语”, 也可朗诵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同时, 还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开诗歌朗诵会、举行演讲比赛等, 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其次, 教学生用笔写“情”。鼓励学生写日记、随感等, 并启发学生在写作文时大胆地抒发真情实感。同时, 组织学生创作表现丰富情感的诗歌、散文等, 在班级内办“我手写我情”小报等, 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向报刊杂志投稿。

学生“情动言出”、“情动成文”, 不仅自由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情感的领悟。学生自己领悟的情感丰富多彩, 自由抒发的情感五彩缤纷。我们欣喜地看到:情感的嫩芽早已萌发, 如今这座“情感花园”已是百花争艳、异彩纷呈……

百花齐放,莫让一枝独“羞” 篇8

随着学生阅读要求的提高,除朗读外,其他阅读方式如默读、略读、浏览等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这些阅读方式较之朗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间短、速度快。这种优势随着阅读任务的增多也愈发显得明显,于是朗读便随着学段学龄的增高逐渐退居了二线。到了初三,各种阅读方式绽放芳华、尽显身姿,唯有朗读这一枝独“羞”,迟迟未开。

其实朗读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此文中,笔者将结合课堂实例来充分证明朗读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地识字读音

朗读就是:“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在课堂上,通过朗读,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读错的字音。

初三课堂,老师们通常采取默读课文的形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错误读音得不到纠正,长期积累下来,错的字音读法就会变得根深蒂固。例如,俄国有个作家叫“契诃夫”,正确的发音应该是“qì hē fū”,许多学生就习惯读成“qiè kē fū”。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在讲《变色龙》一课时,对“契诃夫”的读音做了反复强调,后来仍发现有部分同学读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很早以前就看到过这个名字,那个时候是凭自己的感觉读,不查字典,又未大声读出来,没有人为他们更正读音,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思维定式,想改正也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们把经常读错的字积累在本上,早自习或课前拿出几分钟来,反复地大声地读这类易错字音。有声的“读”有时的确比无声的“想”深刻得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目的性训练,许多孩子都能把那些根深蒂固的错音在脑海中清除了。

由此可见,通过朗读来及时发现学生读音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读音,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方式。尤其是学生在认识某些生字生词的时候,第一印象内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读法,他们就永远不会再错。不由地想起程谦翔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总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出示字的正确读音,为什么不在学生朗读前出示呢?让学生在第一印象里对字形成了正确的读音,他以后也不会读错了。”朗读亦是如此,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如果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还未形成思维定式前,发现自己的错误读音及时纠正,那么他以后也不会读错了。

二、深情并茂,深入人心——朗读能促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内容

人教版九上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孤独之旅》,文章较长,一般采取默读方式来了解文本。但我始终觉得文章的环境描写与语言刻画都值得学生细细感受与体味,便想采取朗读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可时间可能会不够。在这种状况下,我决定对执教的两个班实施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

在一个班里,我采取了朗读为主的阅读方式,用了二课时,在另一个班里,我采取了默读为主的阅读方式,用了一课时。在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时,实施朗读教学法的班级学生,能较全面及深刻地分析出苇塘、鸭群、暴风雨的描写的具体作用,并能对文中部分句子进行合理的赏析。而以默读为主的班级学生,只能谈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氛围,除了对暴风雨所起的作用能够清晰地感受与表达,其他的还需要再读文本来体会。

两个班的对比教学,让我欣喜地发现:朗读教学,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因为朗读,能使文章语气连贯而见情意,能较好地融入情境而走进文本。深情并茂,方可深入人心。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我想朗读教学的作用会日渐显示出来,路遥知马力,日久显实力。

三、绘声绘色,绘情绘意——朗读能培养学生流畅地表情达意

《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一条这样描述:“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表情和语气如何通过言辞来展现,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拥有较多的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和尽量多的训练时间。

在初三紧张的复习过程中,要拿出时间让学生训练口语交际,这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文本朗读的方法,做到一举两用。

在复习古文《公输》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朗读,让学生在模拟人物角色的时候,既可以揣测人物心理,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公输班与楚王的狡诈、自私、阴险和墨子的睿智与能言善辩,跃然而立,进而能更深入地把握文本,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说艺术。还能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语气与表情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特性,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绘声绘色,才能绘情绘意。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感触颇深的三点。即使我们的课堂急需高效的阅读,我们的考试也需要无声快速的阅读,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让朗读隐居的理由。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9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在本单元的新课文教授之后都布置一些与此次训练有关的内容,供学生提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

二、学习借鉴:

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

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三、准备发言:

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四、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延伸阅读:

教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用眼睛在看、用嘴在读,更是用心在感受、用头脑在思考。老师也阅读了一些作品,特别是我还发现了一种体裁-----寓言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1、自主阅读,思考:①寓言和寓言诗又有什么异同?②这两则寓言诗告诉我们什么?

2、集体交流:问题①同样都给人以启迪,讲述道理„但寓言诗比寓言更加短小精炼。

问题②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讲给家人后伙伴听。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10

寒假里一件难忘的事

寒假结束了,假期里发生的事情犹如朵朵烟花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又像一片片飘落的雪花轻盈快乐,我仔细地拾取其中的一片――发压岁钱,这就是最有趣、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在外婆家,欢庆新年的到来。为了庆祝新年,家里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大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客厅的正中央。红彤彤的装饰物把家里布置的红红火火的。预示我们家在新的一年里肯定会红红火火!

伴随着春节晚会的精彩节目,到了我期盼已久的时刻——发压岁钱!外婆手里拿着几个大红包,笑嘻嘻地从里屋走了出来,边走边说:“发压岁钱喽!今年发压岁钱前,我得先考考你们。”外婆首先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尤带佩剑见君子(打一个生肖)。就在我和妹妹冥思苦想时,哥哥抢先回答出来:“是„龙‟。” “嗯!看来还是峰峰聪明!”第二关是让我们每人说两个与龙有关的四字词语。这还不简单,我张口即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哥哥说道:“龙跃凤鸣、龙凤呈祥。”轮到妹妹了。“龙…龙……”妹妹抓耳挠腮,半天没有回答出来。最后一关可是难住我了,就是每人要给外婆磕个头。哥哥那是毫不犹豫就“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让外婆高兴地合不拢嘴。我是犹豫不定,到底是磕呢?还是不磕?磕吧,感谢外婆这些年对我的照顾;可这么多人看着呢,多难为情呀。这两种念头在我的脑海里转来转去。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外婆磕了头,外婆高兴地给我发了压岁钱。

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竹声,我们全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看春节晚会,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除夕夜。

包饺子

在愉快的寒假里,说起有意义的事情,还真的很多很多,不过我觉得最有意义,而且最难忘的还是包饺子。

除夕的晚上。妈妈拗不过我,终于答应了让我也参加包饺子活动。我经常吃饺子,可包饺子还是第一次,我先看看爸爸妈妈怎么包,自己在一边学习。当妈妈包完一个饺子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擀的饺子皮,再用筷子夹起一些饺子馅,小心翼翼地放在饺子皮上,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皮对折,上沿对齐,两手使劲一挤,只觉得手中黏黏呼呼的,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子皮,饺子馅像个淘气的小娃娃,从皮里探出个头儿来,好像对我说:“里面实在太挤了,还是外面舒服。”看着自己包的饺子这样糟糕,真怕妈妈会发现,赶紧拿起一个饺子皮,堵住破的地方,还使劲拍了拍,没有想到,饺子馅又从另一头伸出头来,我急忙拿起第三个饺子皮,紧紧裹在上面。心里说:“看你还敢冒头吧!”这样一来,总算堵住了露出来的饺子馅。这时,妈妈早已包好了七八个饺子,我把自己包的这个饺子悄悄地放在它们的后面。然后偷偷看一眼妈妈,妈妈正在一边包饺子一边看着我的那个大饺子抿嘴乐呢!正在擀皮儿的爸爸也哈哈大笑起来。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包好。于是,我再仔细观察妈妈的动作,看清楚妈妈到底是怎么包的。然后又开始小心翼翼地拿起饺子皮,放上肉馅,将皮对折,上沿对齐,轻轻地一挤。这回总算包好了,虽然,没有挤破,但是样子难看极了。妈妈说:“没关系,熟能生巧。”我对妈妈点了点头说:“我相信一定可以包得很好。”

后来我越包越顺利,虽然我包的饺子没有妈妈包的漂亮,但是在我眼中它们却是最美的。你瞧,它们一个个排着整齐的队伍,都在向我微笑呢!

一、引入主题,明确习作要求

1、上节的口语交际“话说寒假的生活”,你一定很受启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在寒假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吧!

2、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认真回忆一下事情的经过,想一想自己或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想想怎样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把最快乐或最受感动的情景写清楚。

二、启发习作内容,感悟习作方法

1、让学生说一说,想写寒假生活中哪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2、有位同学也写了寒假中的一件事,请你们读一读,评一评。

采购年货

就快过年了,照例,我们全家一起到超市大采购。

进入“世纪联华”超市,我们每人提了一个大大的购物篮,蓄势待发。随着我一声令下,三人马上分头淘起宝来。

我这个“馋嘴大仙”腾云驾雾般向零食区“飘移”。我一边“飘移”,一边伸手去拿货架上的美食,那速度,那准确度,叫周围的人看得目瞪口呆。不一会儿,我的篮子里就塞满了零食,连个指头大的缝也没留下。嘿嘿,看来老爸老妈的家产就快被我的大胃给败光喽!

与此同时,在另一“战区”,老妈也加入了“妇女野战队”,与各位家庭主妇们展开了“激战”——她拿着一个食品袋,和其他妈妈一起快速地往袋里装特价鸡蛋。她们的动作那么快,恍惚间,旁边的人好像看到了一群千手观音。当我和老妈碰面时,只见她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了一个“大南瓜”——哎呀,她该不会是要回娘家吧?

与我和老妈不同,老爸要“秀气”多了。他提着篮子在货架之间悠闲地“散步”,偶尔才放进点儿什么。你可别以为这“偶尔放进”的是烟啊、酒啊之类老爸们必不可少的东西,我老爸可是个烟酒不沾的新世纪好男人哦!

采购完毕,我们一家花了好半天才聚在了一起;因为来超市采购年货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些热门货的销售点都可以四脚不沾地地移动了。顿时,我有了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过年可真热闹啊!

(过年做什么最快乐?吃?玩?嘿嘿,那吃和玩之前呢?当然是要买食品和玩具嘛。所以这购物的过程就显得特别重要。过年是寒假的重中之重,购物又是过年的重中之重,小作者的这一选材相当“精确”哦!2.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优质照相机,不放过一个购物过程中的精彩镜头。“我”、爸爸、妈妈以及其他顾客在购物时的表现一个不拉,描写够全面吧?3.时尚语言与叙述结合得十分到位,例如形容自己移动迅速的“飘移”,形容妈妈们动作快的“千手观音”,形容爸爸的“新世纪好男人”……再加上“回娘家”和“四脚不沾地”的夸张手法,将过年购物的热闹写得又生动又活泼。)

3、让学生说说,写好寒假生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可引导学生从叙事的方式、交代的要点、文章的结构,思想表达、词语的运用,人物的特点等多方面交流。]

三、让学生写一段精彩的片断。交流片断,并评议。

四、以“寒假生活“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教学建议 :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一) 篇11

关键词:阅读方法 读写结合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以文字的本质来说,国文学习途径,普遍是阅读与写作两种……能阅读,能写作,学习文字的目的就算达到了。”这与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一致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即“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能力与写作的能力。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对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阅读场所,自由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最为重要。鉴于此,学校可以开放阅读课,每周一次两节课,提供阅览室,使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这可以让学生在“法定”的时光里开放心情、开放眼界,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史经哲、军政外交、诗词歌赋、报刊杂志等等,无所不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改变过去那种无书读、无心情读的局面,而变成今天有书读、有时间读、更有兴趣读的面貌,真正实现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花木需要打理,水流需要导引。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去指导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阅读水平。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大语文教育观提倡语文知识的积累来源于社会的多个方面,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多个领域伸展、开拓。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阅读不同作者但内容一致的作品,学习作品的艺术特色,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含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总的来说,教师可以做以下指导。

1.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阅读品味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理解性阅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词句的,一是关于全文的。对于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准确无误地弄懂词义,品析关键句子和精彩段落,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以达到透过文字的表面含义发掘其隐含意义的能力。而对全文的理解,最要紧的是捕捉文章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文中形象入手,分析作者的意图,也可以通过作者设置的背景或议论的内容去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能够学会把握文章的中心或读书的知识体系,善于捕捉文章的“闪光点”,领悟文章的真谛。

2.比较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都力求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他相关文章或书籍的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写作方法等作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谈谈自己对这些异同的看法,使学生的阅读分析比较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也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书读百篇,其义自见。”好的作品要仔细咀嚼,才能领悟其妙处。一则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入所咀嚼的对象中去,身临其境,借助语段寻找使作者产生感悟的生活现象和所产生的特殊感悟;二则可借助自己的生活实践、社会阅历寻找似曾相识的感觉,与作家作品产生共鸣,以品味作者的情感。这样两相比较、融合,使自己的感悟与作者的感悟融通,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在阅读和欣赏作品上提高一个层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善于观察文章是如何布局谋篇以及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技巧、修辞方法,从作品的形式方面挖掘作品的内涵——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4.选择性阅读。精读与略读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作品中优美的语句、渗透作者情感的语句及精彩段落,学生应平心静气,细细品味;而对介绍性段落或提不起兴趣的内容可选择略读。学生要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鼓励、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步入21世纪,信息容量的迅猛增长和传输速度的急剧加快,要求现代人必须具备在纷繁的信息中尽快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多读课外书就可以不断扩大阅读量,掌握更多的信息,贴近时代的脉搏。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除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色情武侠、反动暴力的读物,远离网络上没有人生价值的小说,学会拒绝“精神毒品”的诱惑。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以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三、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

夏丏尊先生还认为,阅读要从作品出发,又要跳出作品本身,有属于读者自己的心得。许多文艺理论家也认为,读者除欣赏作品本身外,还要读出作品中的“空白”,进行再创造。这均说明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下面是我的两点尝试。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本上提供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所选范文在遣词造句及写作技法上的特点,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散文单元时,在明确散文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练笔。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写作技法,又可以活用这些技法,可谓一举多得。

2.阅读课时,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一是摘录式。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或名言警句,概括文中所用的论据等,以积累语言,供交际和写作时借鉴使用。二是评析式。学生可以评析作品中生动精美的词句的妙处,还可以评析文学形象(包括诗歌中的意象)。评析式笔记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三是随感式。这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作品任选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作心得。学生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会得到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质的改变。

综上所述,建设大语文课堂,加强课外阅读,重视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所在,能够使学生从大容量的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知识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从而使阅读真正达到升华的境界。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篇12

下面, 我从不同角度对这九套试卷展开分析。

一、九套试卷之比较

阅读上表, 可以发现:1.正卷附加卷的使用:既使用正卷又使用附加卷的仅有3个州市, 他们分别是昭通市、德宏州、普洱市, 其余州市只使用了正卷。2.分值:有2套试卷分值为150分, 分别是昭通卷和德宏卷。有3套试卷分值为120分, 分别是曲靖卷、西双版纳卷、普洱卷。其余四套试卷分值均为100分。3.考试时间:在同样的答题时间内, 有的题量达35题之多, 少的仅有23题, 悬殊较大。

二、试卷板块的分析

纵观2012年云南省各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其试卷 (正卷) 结构均由四部分构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分值15~20分。二、语文综合运用, 5~6分。昆明卷则把“语文综合运用”放在第三部分, “阅读”安排在第二部分。三、阅读, 38~44分。四、作文, 40分。整个试卷 (正卷) 100~120分, 结构基本稳定。

另外, 有3套试卷除使用了正卷外, 还启用了附加卷。

(一) 正卷分析

1.语言积累与运用

这一部分为试卷的第一板块, 标题是“语言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一块常见的考点有:字音,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的判断与修改, 句子衔接与排序, 标点符号,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文填空等。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标点的考查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选取一个语段, 把这些考点全部融入其中进行考查。其优点是考查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缺点是材料随意性强, 考查的字词也是命题老师随意抽取, 师生难以复习。于是, 有的师生认为既然复习不到, 就干脆放弃。或者是, 忽视课本, 忽视基础知识。另一种以课标为指导, 以课本为依据, 各考点独立命题。优点是师生重视课本, 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缺点是不能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建议命题者能把这两种方式交错使用, 这样就能互补缺漏, 相得益彰。

(1) 字音, 主要考查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注音, 易读错字注音, 选材以课本为主, 如昭通卷第1题。

(2) 字形, 主要考查错别字的判断, 汉字的书写 (田字格抄写) , 选材以课本为主, 如玉溪卷第2题、曲靖卷第1题。

(3) 词语, 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 词语的恰当使用, 关联词的恰当使用。

(4) 成语, 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理解, 成语的恰当使用, 有的还考查歇后语的恰当使用。

(5) 病句, 主要考查病句辨别与判断, 病句的修改。

(6) 排序, 主要考查句子的衔接, 句子排序。

(7) 标点, 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8)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以重点作家作品为主, 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为准 (复习时可以参考课本上的“名著导读”) 。

(9) 古诗文填空, 古诗文名句填空以《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16篇文言文、34首古诗词曲为准, 昆明卷、昭通卷除了课标要求之外, 另从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选考了一句, 如昆明卷默写中的第 (5) 题考了“《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的重点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昭通卷默写中第 (3) 题考了“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_, 举杯消愁愁更愁。”

古诗文填空是语文试卷中的一个重头戏, 教师要抓住重点篇目, 要求学生全面过关, 既要背熟诗歌, 也要能够默熟诗歌, 对重点句还要能理解透彻。默写中杜绝错别字。

除上述常规考点之外, 这一板块可能涉及的考点还有:句子间的节奏停顿, 对联, 修辞等。

2.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为试卷的第二板块, 这一板块是最具创新的, 涉及的内容大致有两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运用。

(1) 口语交际大致为口语交际是否得体, 如昆明卷第23题、红河卷第7题 (2) 小题、普洱卷第7题 (2) 小题;具体语境中语言的运用, 如提问、回答等, 昭通卷第8题、玉溪卷第8题就是这样的。

(2) 综合性运用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 比如仿写、续写、拟写, 新闻信息的提取 (补写标题、提取信息的主要内容) , 图画、表格、漫画的转述, 综合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名著专题综合性学习 (如昆明卷、昭通卷) 。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否做到得体, 简明, 连贯。这一部分题型多样, 富有创新, 最具特色, 比如今年的昆明卷就采用了最新潮的跟帖方式考查了名著阅读, 昭通卷图文并茂, 考查了信息提取、对联、采访提问, 曲靖卷考查了拟写公益广告……可谓形式新颖, 吸引考生。可以明确地说, 这一部分不是在考学生, 实际上是在考查命题老师的设题水平。它对命题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阅读

“阅读”为试卷的第三板块, 这一部分由四段阅读组成, 下面作具体分析:

(1)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主要考查古代诗词曲的赏析, 其中七套试卷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诗歌推荐必背篇目34首, 玉溪卷、大理联合卷的诗歌取材于课外。因此, 各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情况以及新一年的考试标准确定诗歌赏析复习的范围。

诗歌赏析考查的主要内容是: (1) 重点词的赏析, 如2011年红河卷第9题; (2)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如昆明卷第7题; (3) 作品内容的理解, 如曲靖卷第10题; (4) 作品思想的理解, 如红河卷第9题、大理联合卷第10题; (5) 有的还会考查一些文学常识, 如红河卷第8题、普洱卷第8题。

在复习诗歌时, 一方面是背诵默写, 这有利于填空。另一方面, 要加强理解, 尤其是重点词、重点句的理解赏析, 还要加强作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 诗词曲常识要强化识记。

(2)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有七套试卷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推荐篇目16篇 (详见上表) , 均考查了课内文言文的阅读。昆明市、昭通市使用苏教版教材, 两者都取材于七年级下册课本重点篇目《黔之驴》, 然后配之课外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 (1) 实词虚词的解释, 如曲靖卷第12题; (2) 重点句子特殊句子的翻译, 如版纳卷第12题; (3) 文章内容的理解, 如普洱卷第12题; (4) 思想情感的理解, 如德宏卷第14题, 红河卷第13题; (5) 与选文内容相关的发散性试题, 如大理联合卷第14题。多套试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少数试卷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

在复习文言文时, 要特别加强常见虚词不同用法的归类, 注意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翻译句子时要特别强调关键词的落实, 同时加强课文内容的理解。课程标准推荐篇目力争每篇做成一个复习专题, 让学生强化训练。

(3) 说明文阅读

今年有七套试卷考查了说明文的阅读。说明文阅读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科技性, 如曲靖卷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红河卷的“‘天宫一号’上的植物旅客”、昆明卷的“来, 让我们‘读懂’稀土”等;有的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如普洱市的“日益严重的淡水危机”。

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 (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如红河卷第14题;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如普洱卷第14题; (3) 说明顺序及其分析, 如昆明卷第13题、昭通卷第17题; (4) 说明文词语的准确使用及其分析, 如版纳卷第14题; (5) 说明内容的理解归纳, 如德宏卷第15题; (6) 引用诗歌神话故事的作用, 如昭通卷第15题; (7) 代词的指代内容, 如版纳卷第16题; (8) 主观发散性试题, 如曲靖卷第19题。

说明文阅读中, 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分析、说明文词语的准确使用等知识点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 说明顺序的分析是说明文考查的难点。上述问题, 大家在复习时要逐一突破。

(4) 议论文阅读

大理联合卷、昭通卷 (在附加卷中) 考查了议论文的阅读。议论文阅读常见的考点: (1) 找论点, 如大理联合卷第15题; (2)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如昭通附加卷第11题; (3) 论证过程的分析, 如大理联合卷第17题; (4) 紧扣论点 (或分论点) 补充事实论据, 如2011年大理联合卷第16题; (5) 议论文内容的理解, 如昭通附加卷第10题; (6) 主观性试题 (或评论性试题) , 如大理联合卷第18题。

议论文阅读中, 论点、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的分析、论据的补充是考查的重点, 其中, 论证过程的分析、论据的补充也是考查中的难点。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5) 散文阅读

有八套试卷考查了散文阅读。散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 其中哲理散文, 意境朦胧的写景散文是难点中的难点。

散文阅读常见考点: (1) 标题的理解, 如昆明卷第17题、德宏卷第19题; (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如玉溪卷第18题; (3) 句子的理解, 如曲靖卷第21题; (4) 句子 (片段) 赏析, 如曲靖卷第22题; (5) 内容理解归纳, 如红河卷第20题; (6) 情节脉络的整理, 如玉溪卷第19题; (7)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普洱卷第18题; (8) 特殊段落的作用, 如曲靖卷第20题; (9) 主观性发散性试题, 如红河卷第22题。

其中, 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难度较大, 复习中应设法突破。

(6) 小说阅读

今年, 大理联合卷考查了小说阅读。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小说阅读,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与散文大致相同: (1)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2) 句子的理解, 如大理联合卷22题; (3) 句子 (片段) 赏析; (4) 小说情节的梳理; (5) 人物形象简要分析, 大理联合卷20题; (6) 内容理解; (7)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如大理卷21题; (8) 主观发散性试题, 如大理联合卷23题; (9) 标题的含义。其中, 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难度较大, 复习中须设法突破。

4.作文

云南省各州市作文有四种形式构成: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普洱卷只采用了半命题作文这种单选式。其他八套试卷均采用了二选一的命题形式, 如昆明卷、玉溪卷、大理联合卷、红河卷等采用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二选一的组合形式;曲靖卷、昭通卷、版纳卷等采用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二选一的组合形式;德宏卷采用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二选一的组合形式。

命题作文, 要特别注意审题, 要注意抓住文眼。如昆明卷命题作文“班里那点事”属于一个偏正短语, “那点事”也就是“平凡事、小事”, 写作的范围必须是“班里发生的”, 这个题目切合学生,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半命题作文要注意补题, 要充分利用命题者预留给考生的空间, 扬长避短。如普洱卷“发现真好”, 补充这个题目之前要认真阅读前面的导语, 在阅读中往往就会有了灵感, 但要注意补充后构成的题目一定要是自己擅长的、有准备的, 这样写作起来就顺畅了。

话题作文的热度已过, 近年大幅锐减, 偶尔有的州市也会采用, 比如德宏州就选用了这种形式, 所以复习时大家不要忘记这种题型的训练。

材料作文, 近年来出现的材料作文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有明显不同。各位老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就教会学生审读材料作文, 把握提炼写作的中心, 这特别重要。切不要临时抱佛脚, 病急乱投医。

(二) 附加卷分析

“附加卷”仅有3套试题使用, 并且是三种形式。德宏卷以《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为蓝本, 形式、题量、分值、时间都一样。昭通卷的形式、题量、分值与样卷一致, 但它把附加卷与正卷合二为一, 用时仅150分钟。普洱卷则结合当地情况, 创造性地利用了附加卷, 其正卷100分, 附加卷为20分, 附加卷仅选用了“语文综合运用”, 分值降为8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值降为12分, 现代文就不再使用。这样, 既使用了正卷, 也使用了附加卷, 且整份试卷的分值与去年保持一致, 也不再另行组织时间进行附加卷考试。

上一篇:三姑父其人散文下一篇:5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