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2024-10-04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精选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1

第六单元概要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综合性实践活动,“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板块的主题是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其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学校和老师同学的感情。同时在写演讲稿,给母校老师写信、写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过程与方法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活动纪念册为中心。“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一下几件事:1.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会议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谢谢小学生活心中难忘的人和事。”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的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何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办联欢会,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学法: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五、课时安排

总共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2

一、纵观全局,宏观看教材

当我们获得一本新书时,你会如何阅读?显然,“How to read a book?”成为开启阅读之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亦是如此,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拿到一本全新的教材时,我们要从哪个入口走进教材?从哪个部分解读教材?读封面(扉页)—读目录—速读内容—合书小结,想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走的路径,其实这条看似普通的路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材解读,而且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材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不少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往往抱着“备课”的态度对待教材,以单元为中心,集中备教材,准备教案,为上课做好“烹饪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以“课”为中心,上一课,备一课。这样教学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古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对待教材也是如此,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到教材在心中,教学胸有成竹。

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就应该仔细阅读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同时还应利用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们一同走进教材,认识教材,跟我们的新教材说一声“Hi!”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我就设计了“走进教材,和它交朋友”主题活动课。在这堂活动课中,我首先以“Say hello!”活动,带领学生们读封面及编者的话,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挖掘封面中的小细节,从编者的话中,认识我们本学期的“朋友吗”,如主要任务,话题等。接下来,以画思维导图活动,带领学生们读目录,并以“速读目录及内容”完成图表的探究活动方式,引领学生们认识本单元所学的话题,了解我们这学期主要探讨的话题内容是什么。最后,以组间讨论、集体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心中勾勒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轮廓,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将要学的是什么。

二、直击单元,微观见天地

单元是教材综合又独立的教学个体,如果说教材是一棵树,那么我们先前所认识与了解的封面、序言、目录与总结就是它的主干,而单元则是它旁逸斜出的分支,撑起了这棵参天大树,令其枝繁叶茂。由此可见,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弹钢琴”,直击教材内的各个单元,从“微”处见天地,是我们教学是否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三个步骤直击单元,解读教材,即“常规阅读—职业阅读—审视阅读”。首先,“常规阅读”,就是整体感知我们教材的单元内容,基于内容,尝试寻找单元话题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不带教学包袱,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发展诉求,寻找教与学的纽带,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紧接着,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开展“职业阅读”,从教的角度,深挖教材内容、单元板块设计中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并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出发,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板块的优化整合,如Story time板块和song time的联袂上演,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一步,便是“审视阅读”,这主要是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探索与挖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开发,英语素养的陶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审美能力的渗透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目标定位,主线构课堂

精准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神兵利器,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我们个性化解读教材、特色化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当教学的“有心人”,在研读教学内容,根植学生们实际英语水平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们单元教学的各个板块进行精准的目标定位,在确保教材共性的基础上,发挥我们课堂教学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如在设计第六单元的“Fun time”板块时,我考虑到,这个板块的功能以输出为主,在教学实际时,我先思考了两个问题:(1)这个板块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与是Story time板块是什么关系?(2)采用什么形式进行重点词句的操练?在确定好输出目标后,我尝试进行目标定位,该板块与第一课时中story time相衔接,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作用,它主要采用课文情境或课文情境变式进行操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借助趣味性、互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游戏等操练重点词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Whose...?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物品的主人,同时学会用一般疑问句Is/Are...’s?进行猜测,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输出,把Story time的输入迁移到这个板块的输出,达到教与学的收放自如、学与用的收支平衡,促进学生们语言个性化的成长。

总之,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说明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前提,它值得我们精雕细琢,推敲考究。在面对教材时,我们既要以教者的姿态,认真研读,精心设计,挖掘其中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足准备;更要做谦虚的学者,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走进教材,细细品味。我相信,教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解读,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其中的新天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教学难点:

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屏显南极图片)

师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后,生大声读课题和题目)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英雄故事”呢?(生交流)

师:(屏显提示内容)概括故事,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谁还愿意再试一试?(生再交流)

四.重点研读

(一)浏览课文找“日记”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结合“日记”读文本

1.理情节——读悲剧。

(1)师:下面,老师会将文本中的日记一一展示出来。(屏显第一处日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处“日记”?(生读,分析)

师:是啊,凝聚着他们数年心血、一生梦想的南极探险,却因角逐失败而成了悲剧。(师板书“悲剧”)

(2)师:1月18日,他们到达南极极点。你从日记中能读出本该有的欢喜吗?(屏显第二处“日记”)(生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看到的日记中描写的单调的景色,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失望、沮丧、痛苦的心情。

(3)师:正因为如此,(屏显第三处“日记”)“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品析句子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请大家浏览4——8自然段,看一看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师生交流:路线必须固定,缺乏来时的动力,天气恶劣,食物不足,燃料太少)2.析人物——品伟大。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下一处“日记”。(屏显第四处“日记”)第四处“日记”之所以表达的感情这么直接这么强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同伴的离去。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8——10段,找一找关于奥茨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请大家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节。(师生品读交流,共四处)

师:这就是奥茨。我们都被这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人格的伟大。(师板书“伟大”)同学们,其他人物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呢?结合一个人物、一处细节、一种品质说一说。

师:请带着感动、敬佩再读一遍题目,特别要注意重读一下修饰语。(生读题目)

3.读中品——品中悟。师:随着“日记”一页一页地翻过,斯科特一行走向了死亡。这个“伟大的悲剧”也即将落幕。谁来读一读他最后的“日记”?(屏显第五处“日记”)(生读)

师:大家能不能在这则“日记”中找出关键词说说斯科特当时的心情呢?(“悲伤地”“坚决地”)请大家尝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则“日记”。(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英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后悔过吗?仇恨过吗?这是为什么呢?(关键词:坚毅执着,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升华

师:(屏显)“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课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伟大的悲剧”就是上面最好的碑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应铭记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英雄,让英雄为我们指路,让英雄伴我们成长。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从伟人的经历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做人的智慧!

七、专家点评

这是一节简约高效、内涵丰厚的语文课。

一.以点带面,长文短教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四千多字的人物传记,是一篇篇幅很长、内涵较深的文章。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认识,必须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找到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这不仅能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本节课的教学,以引摘“斯科特日记”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篇,进而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要点就在于牢牢地把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这是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效果的根源。本篇课文是适宜情景教学的好文章,通过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情感熏陶,进而真切地感受、体验、理解,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

1.上课伊始,用南极风光图片,配合一段充满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到那片冰雪覆盖下的绝世无双的美丽圣地。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获得了美的体验。

2.课堂上,通过听读课文、示范朗读和引读等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得精彩,自然能悟得透彻。

3.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引导学生在与作者对话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题。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表达、展示、创造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幸福。三.品味语言,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从而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咀嚼出“语文的味儿”来。比如,最后一则“日记”,不仅有直接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内容,而且还有作者茨威格对斯科特日记的描述和想象。此环节的教学重视向语言深处挖掘,朗读指导更是形式多变,梯度分明。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朗读指导中,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赏析揣摩中,学生抓住语言学习不放手,文本深处的各种情感通过朗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5

教版)

第六单元

乡下人家

一: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一: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二: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三:读文

: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交流

: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五:品味

: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七:运用

: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得读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一:学习目标

: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听写词语。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课后反思: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学生习作:

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

同桌互相交流

推荐代表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独立进行修改

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文 篇6

1、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眼,六年的光阴就要像云烟一样的过去了,我就要毕业了。小学的生活是多么令人迷恋而依依不舍,现在我们就要分道扬镳了。

我就要毕业了,在这二千多个日子里,我们就像一珠幼苗,受老师的灌溉。似乎在教室里还有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在操场上还有缭绕着我们的嬉戏声,在校圆里还有我们欢笑的身影。在每一个脚落,我们都曾留下难忘的回忆。

在母校的教育下,我们得到了许多。我们得到了许多朋友,得到了许多新知识,使我们成为彬彬有礼的学生。我们得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往事,更多的得到了今后为人处事的指南针。但是我们现在就要毕业了,蓦然回首,仿佛督促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师长,还有可爱的校园,都要从我们的歌声中消失。而且,不知何时我们已成为校园中的大哥大姐,成为弟妹的榜样。

如今我们就要毕业了,老师的教诲,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同学们的欢笑声,都还围绕在耳边,把我最后留校的几天,看一看可爱的校园,看一看教导我们的师长,看一看鼓励我们的同学,珍惜最后几天相处的日子。

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们永远记住师长的教育,作个有作为的人。

№2.难忘的小学生活

小学只有六年。有时候我会想,六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却又好似很长,因为在这六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却的事。

陪伴了我们六年的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呀!老师常会说,我们是她教过的最难教的学生。曾经,我们让老师为我们的各种事情操心——学习、值日、做人„„„而我们又能报以什么呢?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发现我没交,赶快过来问我。我心想,会不会又要挨骂了?我灵机一动,说:“老师,我忘带了。”老师听了,叫我下午带过来。可我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话而感到放松,反而觉得自己做错了。于是在课间,我把事实告诉了老师,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师没有生气,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不要逃避,一味的逃避只会酿成更大的错误。”我听了老师的一番教诲,心里豁然开朗。老师,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园丁,她把我们这些小树的坏树枝,不好看的枝叶剪掉,让我们慢慢长大。

我的小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必不可少的同学,他们总是给我很多帮助,很多关心。还记得吗?我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还有那次,我们在一起滑旱冰的时候,我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很疼,我哭了出来,是你们扶着我去了医院,并且安慰我,使我忘记了疼痛„„总之,同学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忆着曾经美好的每一天,我发现我对小学生活有着深深的不舍和眷恋。

№3.令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时间长河在不断流逝,转眼间,五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但在我成长中有一件事一直令我记忆犹新,提起高兴的事真是数不胜数。

那是今年六月,学校举行了一次隆重而又别开生面的篮球比赛。预赛那天,我来到操场,只见平时冷冷清清的操场变得人山人海,篮球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拉拉队的助威声震耳欲聋。

比赛即将开始,双方运动员正在做准备运动,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正在商量对策,比赛开始了,裁判员把球高高地一抛,双方争球队员纵身一跃,把球一挑,球到了小帅手里,他像闪电一般绕过一名防守队员,双手高高举起向上一跃,把球准确无误地投入篮框,全场一片欢呼。小刚抢到了球,他翻飞猛进,令人眼花缭乱地运球,出其不意恰倒好处地传球,立刻组织了好几次有威胁的进攻.余德橹也不甘示弱,他快速的运球,左冲右突来到篮下,跃起,抬臂,压腕,“刷--“一个干净利落的空心球。

小明也来耍耍酷,他脸涨地通红双手拿着球,两只胳膊摆动着,晃过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防守,两个箭步,一个腾空,投进一个两分球。董杰也来露一手,只见他稍稍稳定一下呼吸,投出一个“高抛球“,“嗖‘的一声球应声入网。对方呆若木鸡,被打的束手无策,只能望球兴叹。

最终,这场早无悬念的比赛以我们班的大胜而告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4.感受师爱

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

——题记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双眸不时的放射出天真与活泼,三十多岁的她还有着一颗与我们一样年轻的心。她有着优雅的气质,是一位让人一见就很难忘掉的老师。而深厚的文学底蕴,又将她渲染的更加出色。无论遇见谁,她都会对他甜甜的一笑,笑得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她的声音很好听,柔美、清爽,一串串的语言从她嘴里滑出来,宛如美味的果冻滑过喉咙时那么轻盈、润泽。一句句看似平凡的话,经她那巧嘴一修饰,就变得优美动听起来。听她讲课,真是一种享受,很惬意。

她做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我对她的评价。她总能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繁忙的工作,去把握每一个机会,在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上充分的张扬自己的个性。

其实她的生活中也不仅仅只有鲜花和掌声,有时她也会遇到困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我们面前她一直都表现的那么坚强,蜡黄的脸上笑容依旧。也许岁月的风雨会洗掉她的记忆,历史的车轮会碾掉许多她与我们在一起的往事。但有一种温情,却永远不会被岁月的流水冲淡——那就是师生情!

认真、踏实,美丽、真诚得像个小孩子,这就是我的班主任——***

№5.难忘小学生活

时光易逝,转瞬之间,时间的轮已经转了六圈,我们在小学的时光也度去了六年。在这即将过去的六年里,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珍贵的东西。在这六年里,也对母校含蓄了深深的情感。

遥远的回忆起了那六年之前的小学一年级,初来乍到的我面对一片陌生的学校和同学,初到的惊奇中夹杂了份不适。弹指六年过去,陌生的校园已变得亲切,如今与曾经生疏的同学也结下了友谊,在学校的生活中,我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质与深厚的友谊。老师的教导让我们领悟了道理、增加了知识,同学之间相处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和友谊。六年,说长,却只是漫漫人生路的开始;说短,却能使一个人改变许多:由初入学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知识渊博;由初入学的幼稚可笑,到现在的成熟稳重;由初入学的胆小怕事,到现在的勇敢坚毅⋯⋯这样的变化还有许多许多,都铭刻在了六年的岁月之中,此刻,我又想起了校园里洋溢的欢笑和飞扬的快乐,又回想起了教室的朗朗书声、音乐室的悠扬琴音、升旗仪式上庄严的队礼⋯⋯

往事如烟一般的飘散了,却又飘入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浮现在我们眼前,记忆犹新。这都是我们快乐的影子,可真是我们记忆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啊!

啊!我就要阔别这亲爱的母校了,离开亲爱的同学们,离开敬爱的老师们。

啊!感谢老师的培养和关怀,感谢母校对我们的教育。难忘小学生活,铭刻在心中。

№6.告别母校

宝贵的时间像流水般的过去了,我的小学生涯也已翻到了最后一页,很快,我们就要重重地合上这一本《小学》。

离别,离别应该是痛苦的,我幻想着,当我们几个伙伴背起承重的压力离开束缚我们自由的母校时,我们心情是如此的激动,感觉像一只快要飞翔于天空的小鸟,但是离别就在那一刻开始了,怀着激动的心,心中的喜悦似乎把我们已融化了,可是当我们一只腿踏出校园的那一刻,不知为什么,腿此时的这一刻似乎变的好重,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再怎么憎恨这里,它毕竟是我们在一起生活过的地方,是有了感情的.可是总是在这一刻才知道,对我们来说已经晚了呀!黄昏,我慢慢地走进母校,细细观赏校园。那一片片鲜艳的晚霞,犹如烧红的天空,映照着一棵棵巍然挺拔的大树、一朵朵色彩鲜艳的花朵,它们不正记载着我们六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和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趣事吗!回想起,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

走进教室,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课桌椅,同学和老师仿佛都在眼前,他们是在上语文课吗?怪不得听得这么津津有味。他们是在上数学课吗?黑板上似乎出现了奇妙的“12345„.”。耳旁,回荡着朗朗读书声、老师讲解声、同学的欢笑声。六年间的酸甜苦辣像是放电影一样在我脑中回荡,时而快乐,时而兴奋;时而悲伤,时而酸楚,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感觉呀!

走出校园,已是晚上,马路上灯火辉煌,我回头看了看母校,深情地说:“母校。我要和您说再见了,但您曾经的笑容永远留在我心中。”

№7.难忘的小学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就要小学毕业了。在这六年的小学阶段里,我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经过这些事我才真正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才真正知道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非常关心的。

我清楚地记得在五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将要举办一个文艺术表演,为了这个表演,学校里的每个班都忙着排练节目。当然,我们班也不例外。我们表演的节目是“无奈的小鸡”,我们认真地去排练节目。在排练中,我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都辛苦了,连我自己也觉得辛苦了,但我常鼓励自己:“加油!我一定行的!”经过这长久的勤奋地排练,最后在文艺表演中获得了“第一名”。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我还记得在考毕业试前的一个星期,有一天,我生病了。因为在那天晚上,我同时吃了西瓜和婆婆包的粽,又喝了许多汽水,把肚子给吃坏了。到了第二天,我肚子非常痛,简直就比死还难受。那时在上数学课,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到姚老师那里去搽药油和打电话给妈妈,姚老师和蔼地说:“怎么样?肚子还很痛吗?来!喝一些温水。”过了一会儿,老师又说:“怎么样?肚子还痛吗?你妈妈怎么还不来呀!”姚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又不停地打电话给我妈妈。那时,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真不是滋味。我只想对老师说:“谢谢您!”那时,我才真正知道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非常关心的。

在这个小学毕业后,我最依依不舍的是老师和同学们。我会永远记住这难忘的小学生活,这快乐的时光!

№8.师恩难忘

雪花飘过的冬日留下的印记,鸟儿划过广漠的天空留下生命的痕迹。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一段美好的记忆。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是在这里让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就小学毕业了,从一个不识字的小男孩变成会背古诗70首的少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得感谢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李老师。李老师接班的第一天,见了他我就松了一小口气,因为不再是以前那个严格的王老师做班主任,但换了一个男老师我又有点担忧,怕这老师很凶,出人意料的是他走进来满面笑容,让我心里的石头落下来。

有一次,我上课心不在焉,又在完成作业时拖拖拉拉,受到了他的严厉的批评,慢慢地改正了,上课不会心不在焉,完成作业时没有拖拖拉拉 但是有时候我作文写的精彩,那时他就会把我的作文在全班朗读,让同学共同分享我成功的喜悦。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与交谈中我发现老师他非常幽默,有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让我们难以忘怀,上课时还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

他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他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老师,因为他会教电脑、教英语、教语文,还会排课本剧呢!而且多次在西湖区获奖。我平时比较调皮,但他还是耐心的叫我改正,虽然,有些方法比较过分,但是,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才这样。

这片神圣的土地,丰富了我人生的经历。虽然,没有向美丽的花朵般绚丽、如冬雪般纯洁,但是,非常充实美好。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让全深圳闻到这感动的芬芳。

№9.难忘的小学生活

时光如流水,转眼之间小学生活即将过去,她令我怀念,令我回味,当我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同学时,心里总有丝丝伤感。

一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肖老师,她年轻、精干,对学生热情、亲切。她最喜欢讲大道理。每一句话都象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让我回味无穷。

五年级时我们班分配来一位语文老师——任老师。她对课文的分析是那么清晰,犹如一条清冽的溪水,在我心里缓缓地流淌,她上课时有着严父般的严厉,下课时又蕴含有慈母般的温柔,所以同学们在私下给她起了一个外号“两面派”。

六年级又迎来了新班主任——刘波老师。她只有三十多岁,却已华发早生,我想是为我们太操劳了吧。她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每一道题都精益求精,不会的题她总是耐心地一遍一遍讲解,学会的题,她总是跟我们说:“再想一想有什么新方法?”正是她的谆谆教导教导,每次区里抽考我们班都获得第一的优异成绩。俗话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的“知己”就是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记忆最深的是我们的班长,他长着一个爱思考的脑袋,能把班级指挥的有条不紊的嘴巴,一双灵巧的手,我们都称他为“我们班的天才”,接下来是我们班的“评论员”,他的小嘴巴总是闲不住,词语总是噼里啪啦的不住的往我们耳朵里钻,我想他长大一定成为一名政治家。我们班还有一位爱追星的女孩子,最崇拜的是周杰伦,她的语文书从来不用包书皮,为什么呢?原来她早已用周杰伦的粘贴给书穿上一层“衣服”了。

不舍得说分别,我要感谢你,像家一样温暖我的母校;感谢你,像兄弟般陪伴我成长的同学,感谢你,难忘的让我回味无穷的,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10.难忘的小学生活

岁月如歌,小学六年生活,仿佛昨日的云霞,真美;仿佛一杯淡淡苦瓜汁——苦尽甘来„„

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教室,我的课桌,让我难以忘怀:小学六年生活中,是他们陪伴我走过来。不管是六年中的风风雨雨,还是到毕业那天和同学们深情地告别,走出校门,腿上像灌满了铅:母校,再见!

六年级的拔河比赛,让我领略了师生情的真谛,师生之间最真挚的爱。往日的一切,并没有冲淡我的记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12月5日,我刚走进教室,迎面扑来了温馨的气息,黑板上写着四个字:团结一心。同学们个个脸颊像西红柿一样——热血沸腾,我明白这一切都是老师的“煽风点火”——激励下造成的。当广播通知去操场的时候,“刷”的一声大家起身奔向操场,随即第一场就是我们女生代表队期待已久的拔河比赛。

我们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状的激动。大家直瞪瞪地望着那金光闪闪的奖状,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已经成了我们心中的动力,我们渴望拿第一。“嘘——”哨声响起,我们准备好了,大家胀红了脸,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与此同时,老师大声地为我们加油,605班的同学也一个劲的给我们助威。绳子啊绳子,你可要给我们争口气啊!老师同学们嘶声力竭,我们一定要取胜!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赢得了第一场。接下来的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比赛愈演愈烈,我们在即将胜利之刻,裁判竟然判我们犯规。我们无言以对,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用实际行动终于拼得了第一,千言万语化作我们溢出眼眶的泪。

男生代表队失败了,老师仍旧不停地鼓励我们,给我们信心。那一次比赛,成了我脑海中永久的记忆。

想起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让我忍不住向昔日的老师同学问一声;你们还好吗?

№11.难忘的小学生活

老师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走了„„”

是啊,要走了。我们就要告别敬爱的老师,离开美丽的母校,我们就要走出那扇天蓝色、小学六年来天天进出的学校大门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爸爸携着我的手,第一次走进这扇大门时,我觉得这里是那么的神秘。如今,我就要走出这校门了,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再一次深情地望着这扇大门,凝望着老师那深情的目光,这一切的一切我都铭记在心。童年迷人的岁月,让我难以忘怀。

再看一眼田径场上那宽阔的跑道,曾几何时,我们从它身上踏过坚韧有力的步伐,洒过努力的汗水。记得那次校运会,随着“砰”的一声枪声过后,女子4Х100米接力决赛开始了。各个运动员都像离弦的箭,脱缰的马一样向终点奔去。跑道两旁的啦啦队喊得一声比一声高。跑道上的运动员听到大家为她们打气,跑得更起劲了。我是班级参赛选手之一,在同学们的助威声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取得了女子4Х100米接力赛第一名,为我们班又添了一枚金牌。大家的欢呼声、掌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再看一眼那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在那里,老师教我们读书写字;在那里,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在那里,老师教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再看一眼座落在操场的西边那一小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无论春夏秋冬,那儿都是我们的世外桃源。春天,我们坐在转台上,尽情地舒展四肢,让醉人的花香,沁入心扉;夏天,我们藏在那浓浓的树荫下,动情地读着那奇丽的小诗;秋天,我们攀在轻盈的秋千上,忘情地飘荡;冬天,走在铺满雪花的小路上,留下一串串童年的脚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篇7

什么是图谱? 图: 用一定的色彩和线条等绘制出来的形象。 谱:从言普声。 籍録也。 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在音乐中图谱可以解释为:用一定的色彩、线条或图形等按照音乐的系统特性将其形象地绘制出来。 由于图谱教学具有形象性,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能用到, 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抽象难理解, 早有奥尔夫替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他仅用了几个符号 (图谱) , 结合儿童的语言特色, 使音乐的形象更加突出, 层次分明、化难为易。 《水族馆》是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材, 在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启示下, 整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 利用图谱的形象思维跟音乐活动的巧妙合体, 使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大减弱, 让学生在欣赏时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坐立不安、左右为难。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技能, 而且获得了艺术美的熏陶, 获得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图谱教学给《水族馆》一课带来的便利。

一、选用图谱, 树立音乐角色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 著名音乐家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的确,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 但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乐曲创作者的本意进行欣赏教学, 还要善于运用有效方法准确地帮助学生想象感受音乐。

如:《水族馆》整首乐曲主要描述了两个音乐角色:柔软的水中植物与活泼的水中动物。 在分辨这两种角色时, 我采用听音乐, 为音乐选择合适的线条的方法进行教学。 再给出三个图形:竖形曲线, 竖线, 圆形, 请学生听完后选择与音乐旋律较接近的图片。 通过这样的形象教学, 学生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段旋律选择的图形是曲线, 因为音乐旋律缓慢轻柔, 曲线的表达最合适。 再进一步设计问题: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水中的哪一角色? 是柔软的水中植物还是活泼的水中动物? 这样一来, 这段音乐的音乐角色便清晰地产生了, 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得形象又直观, 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原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二、创编图谱, 展现音乐结构

图谱是一个广阔的概念, 它形形色色, 可以是线条, 可以是图形。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 是最重要的。 ”图谱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本身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或发现音乐, 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水族馆》的第二板块“小鱼吐泡泡”, 这段旋律节奏密集, 整八小节都用了十六分节奏、旋律每一小节往下走一个音域, 音乐虽明快但夹杂着快速的连贯, 就好像“小鱼”在水中一边不停地吐着泡泡, 一边从水的顶端游到水底。 在教学时, 首先请学生对音乐角色“小鱼吐泡泡”进行创编图谱, 大多数学生选用了“●”表示小鱼的泡泡, 这一图谱既能表现小鱼的泡泡, 画起来又简单, 是最合适的图谱。 当第一遍听音乐时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 只能说出音乐表现的大体情绪。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并记忆乐曲, 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图谱进行听音乐画图谱, 黑板上呈现出整个板块的音乐结构图:由四个小 “●”组成一个大圆圈, 一共是八个大圆, 但这八个大圆也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而是台阶式一个一个向下。

当学生看着图谱复听音乐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有了深刻体会, 它不是一根线条式的直上直下, 也不是盘山公路式的螺旋下行, 而是“小泡泡”组成“大泡泡”, “大泡泡”又台阶式地一步一步下行。 本来模糊相似的音乐在图谱的诠释下显得那样富有生机与多变, 再配合相应的音乐活动, 几遍下来, 学生自然能把这段音乐铭记于心中。

三、运用图谱, 明晰音乐旋律

听音乐画旋律线, 是音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 通过画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情绪的起伏和乐句的长短或连贯或跳跃。

如《水族馆》的第四板块:“小鱼再见”这一情景的音乐是一个音阶下行, 但在旋律进行到快结束时又变为上行音阶, 就好像表现了小鱼们从水的最顶端一路滑翔游到水底, 再稍作停留与水草告别, 转身再游向大海, 越游越远, 最后消失在海底。 (图谱展示是从上而下再往上的由圆形泡泡组成的曲线, 最后消失在大海的泡泡再设计成又大变小的形状对比。 )

在这一情景音乐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听旋律画旋律线的方法感受旋律的走向,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小鱼”“越游越远”, 我还特意选用形状大小不一的图谱表现。 这样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学生清晰直观地分辨出音乐表达的意境, 体会到“小鱼”在游玩一天后快乐回家的心情。

四、比较图谱, 突破乐曲难点

比较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它可以把相似的几种知识通过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 我们的教研员王老师在研讨时经常会提醒老师要活用比较的方法教学。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点, 突破重点,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水族馆》教学中我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水族馆》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相似的两个板块乐段, 在乐曲教学时把他们称作“A”和“A’”, 区分这两个板块乐段的异同是我设计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在学习“A”板块音乐时, 音乐图谱设计成三个相同的曲线。当欣赏“A’”板块时, 图谱设计成前半段与“A”的前半段相似, 但后半段加入了圆形图谱和竖形曲线图谱。 然后将两段音乐图谱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 “A”和“A’”前半部分音乐是相似的, 后半部分是不同的。 他们后半部分的区别在哪里呢?“A’”部分出现了 “●”— ——小鱼的踪迹, 就好像小鱼与水草一起玩游戏, 做了好朋友。

通过图谱比较, 使学生的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联系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更好地分辨了两段音乐的异同, 对音乐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篇8

21、《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2

[键入文字]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默读第—段,边读边填写表格。(表格见《教参》65页)2.讨论填表的情况,然后齐读表格的内容。

3.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A.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却大得很。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D.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 12

[键入文字]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边讨沦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作业,(1)作业本第1题。(2)背诵第8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明确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 12

[键入文字]

—、默读课文,填写课后习题2的表格。

二、讨沦检查填表情况。

三、看表格完整地回答:课文作者按太阳的哪几个方面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12

[键入文字]

2.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a.课后“资料袋”。/ 12

[键入文字]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 12

[键入文字]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情不自禁、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羡慕、恋恋不舍、愣愣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教学难点:

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2

[键入文字]

1、导入。

2、板书课题。

3、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

4、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1)联系上下文理解。(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12

[键入文字]

6、我用“过去发往国外的信需要多长时间,现在发电子邮件呢?”引入,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出示课题,让学生质疑。这样的设计主要的理由是:大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教育最精湛的艺术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然学习带劲。

四、自读课文,自主感悟。

我一声号令:“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自由阅读!”学生便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课文。老师巡堂指导:可针对“我”的心情、感受提出问题;也可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还可以启发学生从哪些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来提出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最大的技巧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五、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进行交流,把知道的东西和同学分享,把不知道的东西通过网络发给我,我利用网络筛选、梳理学生的疑问,作为学生协作学习的目标。(有些问题可以课后解答)

六、小组协作式学习。估计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1、爸爸是怎样向我解释电脑网络的?

2、我为什么会赞叹“真神了”?网络神奇在哪儿?

3、“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一下子敞开了。”地球变小了是什么意思?知识的大门敞开是指什么?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原则。所以我依据这一理论,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协作讨论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本课学习网站,可以上互联网,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协作学习成果展示的设计:通过校园BBS发表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间可以互相竞争和辩论,还可以发EMAIL,互相交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研究表明:学习通过听说在头脑中只能保持信息的50%,而通过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能保持信息的70%

七、自主实践,提高能力。

实践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有“小话筒”:向同学介绍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学习经验。“小博士”:向大家展示上网的技巧与方法。“小作家”:把自己想写的都写一写,在校园BBS上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评议。

八、自结得失。/ 12

[键入文字]

谈一谈这堂课你的感受。

九、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24、《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一、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1、生展示机器人图片及模型,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玩机器人模型,对机器人有浓厚的兴趣。以展示机器人的有关资料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2、(板书果园机器人)生质疑课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愿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3、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 12

[键入文字]

1、交流自读疑难,生汇报画出的“问题泡泡”并评价。

2、分组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并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了照顾学困生,允许个别小组可视自己的情况选题解题)3、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俄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力气干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俄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在这一环节中,我有三个意图: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爱思善疑,“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课堂应该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 3、既突破重难点,又照顾中下生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原则。所以我依据这一理论,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协作讨论的问题。

四、理清顺序,探寻方法

1、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叙述层次:

学生在文中找相应语句感受理解。如,文中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等。2、交流这种叙述方法的好处。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写服务的。虽然此处我并没有特意安排一次小练笔,但学生有意识的来体会揣摩作者在写文章时是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的,只要这一方法能够适时、恰当、持久的出现,我想,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定会有帮助的。

五、选读片断,加深印象

1、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感情朗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既有利于提高朗读水平,又有利于个性化培养。2、展示读。/ 12

[键入文字]

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同学们在读、听、评的互动中学习和提高朗读,同时也培养文明和谐的交流的良好习惯。

六、回顾畅谈,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

2、设计一种机器人,图文结合并介绍它的结构与功能。

上一篇:诚信的力量 学生作文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