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教师职责

2024-09-20

托管教师职责(精选4篇)

托管教师职责 篇1

托管教师职责及工作要求

一、托管岗位工作要求

1、按照学生作业统计表安排好托管学生课业辅导计划;

2、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3、检查记录学生作业完成准确率和错误率的习题;

4、对作业的重点、难点和错误率高的习题予以辅导、解答;

5、负责考前复习要点以及预习指导;

6、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

7、负责搞好教室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室内通风、清洁整齐;

8、抓好托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9、关注托管学生的身体康健,天气变化要提醒学生增减衣服;

10、注意托管学生安全,家长来接送托管学生时,要简单介绍托管学生的当天生活、学习情况。

二、管理老师岗位职责

1、热爱托管工作,对托管学生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尊重托管学生。

2、主动与托管学生家长配合,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况,虚心接受批评、建议,不断改进 工作方法。

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做私事。

4、团结同事,有意见通过正常渠道提出,不在背后议论。

5、努力创建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促进托管学生动手、动脑,使

每个托管学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健康发展。

6、仪表端庄自然,服饰大方整洁,符合职业要求。

7、举止端正,语言文雅,说话和气,待人热情礼貌,能主动问候别

人。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行为规范,话不俗,语不高。

8、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各种设施、教具。

特色:

1、给每个学生建档,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补习,弥补孩子在校学习漏洞,已全面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托管教师职责 篇2

一、托管学校教师存在的现象及归因

1. 文化不相融, 排斥新变化

为了落实优质学校管理的“示范效应”, 优质师资团队进校后, 会从整体上对托管学校的管理、教学研究、课堂规范等进行深度干预, 做到“管理统一要求、教师统一安排、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备课、调研统一实施、活动统一策划、评价统一标准”。这个变化导致托管校教师普遍感觉学校管理严了, 要求高了, 任务重了, 活动多了, 于是在组织氛围、工作方式方面就会产生碰撞和冲突。托管校教师中出现了叫苦喊累的声音, 他们排斥变化, 对新变化严重不适应。

2. 预期不明确, 归属感不明

托管校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不明, 不知道学校是仍旧保持独立办学性质, 还是会与优质学校实现真正的“在一起”, 因而出现“维持现状, 等待观望”的消极心理, 归属感不复存在。

3. 流动性增大, 稳定感消失

在一体化托管过程中, 为了均衡办学, 领导与教师均要在一定年限内有流动经历。新型的“区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下, 不可能再出现教师永久留在名校或薄弱校的现象, 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干部人事体制下教师工作连续性、薪酬稳定性、社会地位崇高性的心理契约, 导致教师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关系出现失衡, 产生对新学校的不信任感, 从而使工作不能较好完成。

4. 封闭又守旧, 自信心不足

托管校教师教育教学视野长期闭关自守, 教法传统, 面对扑面而来的创新, 面对从优质校流动过来的领导和名师, 无论是思想观念, 还是实践水平, 很多教师流露出的是胆怯、自卑、不自信, 感到差距颇大。

5. 危机感增强, 发展有动力

新的变革对托管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品质与能力要求日益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实践活动日益丰富, 需要教师自身主动跟进调整、实践。新标准与老水平之间的差距让一些教师有了危机感, 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为新增加的研训、上课、展示等机会叫好。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托管办学背景下教师团队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依靠创新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新的变革对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 重视对教师内心的管理, 提高教师在变革环境下心理的调适和应对的能力, 从而积极地面对变革, 迎接变革, 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发展。

二、托管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

1.“心理契约”理论内涵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 (E.H.Schein) 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 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 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 但确实又在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他的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 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 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 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心理契约”是存在于组织和成员之间的一系列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期望, 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

作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 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一般而言, 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与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

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动态性、责任性、相互性的特点, 可以减少员工的不安全感, 塑造员工行为, 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对于组织内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2.“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

教师属于知识型、智力型的人才, 高素质的他们精神需求远远超过物质需求, 实现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 更多的追求体现在其个人的社会价值实现层面。目前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都会建立契约类的合同, 这种书面的人事合同只能约束双方的劳资关系及工作关系。现代管理理论提醒学校还应关注与教师建立心理契约, 需要借鉴和运用心理契约的效能, 通过确立有意义的目标, 营造信任和相互支持的组织氛围, 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实现全面有效的激励等措施, 建立一种教师与学校间的相互信任与承诺, 实现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激发教师昂扬的工作激情, 增强教师应对变革的能力, 满足教师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学校凝聚力, 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这个“心理契约”的引入, 对学校变革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托管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的策略

1. 愿景凝聚式

每个人都有梦想、愿望, 都希望明天更美好。愿景就是希望达到的景况, 愿景就是创造未来的力量。在组织中, 愿景不仅属于领导者, 也属于大家。当愿景被大家共享, 就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 给予大家更高层次的激励, 使大家能克服更大的困难。因此,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向往、渴求的愿望和景象, 它既体现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 同时也必须能够体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2]。在组织中, 共同愿景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希望, 并且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使得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为组织奉献的精神, 它赋予工作以新的意义, 使之成为一项追求蕴含在工作之中但比工作本身拥有更高目的的伟大事业[3]。

在对托管校教师进行愿景凝聚管理时校领导要注意倾听, 和老师们一起讨论, 共启愿景。首先校领导要征求老师们的意见, 倾听他们的声音, 了解他们最渴望的意愿, 发现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 校领导高瞻远瞩, 预见未来, 构思一个积极美好的未来愿景, 然后将老师们组织起来, 向他们描绘那个富有吸引力的未来时刻, 引导大家一起想象令人激动的崇高的各种可能, 确保领导者自己看到的未来也能够被组织中其他老师看到。在讨论的过程中, 作为校领导要清楚地知道, 共同愿景对那些一起共享愿景的老师的重要性在哪里, 要让老师们相信你是理解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利益放在心上的。邀约老师们参与到创建愿景的过程中, 让老师们看见自己出现在领导者所描绘的未来画面中, 感觉到自己的利益与它休戚相关, 看到自己的愿景和抱负有被实现的可能, 就会心甘情愿地参与进来, 全力以赴, 愿意与领导者同行, 从而感召老师们为共有的愿望奋斗。

2. 人本构筑式

子曰:“仁者, 爱人。”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发挥人的生存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展开。倡导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其能力, 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为学校多做贡献, 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4]。为此, 托管校教师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仁爱管理思想, 从人性的高度认识、理解、尊重教师。“关怀文化”不应该只存在于领导者的头脑中, 更应该体现在管理的行动上。

第一, 营造信任氛围。信任是人类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没有信任, 就无法引领;没有信任, 就无法使人信仰对方的主张, 无法彼此相信。信任, 可以有力且显著地导致教师满意度、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变革接受度、领导者影响力认可度、团队和组织绩效的提高[5]。校领导要走进课堂, 走进老师办公室, 对老师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关心与指导, 与老师们建立友情。例如开设教工食堂, 解决教师早午餐的后顾之忧, 可增加新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好感;“早午餐交谈”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持、谈论的内容有生活、有孩子、有教学……从牢骚到问题, 有效的沟通消除了教师对托管改革的各种猜测, 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中彼此建立信任。领导与老师人格上的、心理上的平等得到体现后, 相互支持的氛围就会出现, 就能为达成与维持良好的心理契约创造良好的空间, 使学校与教师信守自己建立的契约, 使这种新的托管校管理变革顺利进行。

第二, 建立制度保障。人尽其能、人尽其用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 可以形成以能力发展为价值导向的运行机制, 高效地开发老师的能力与潜力, 达到上下同心, 人、事有效结合。在托管校管理中, 职能岗位的公开招聘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星级教师”评比制度等, 都要立足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视角进行操作, 只有配合了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才可为教师提供成长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让托管校教师重新看到专业发展的希望, 从而在保持原来心理契约的基础上达成新的契约, 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3. 互动参与式

《教师法》将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作为教师的权利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也从刚性转向柔性化, “金字塔”式的“一言堂”决策很难奏效, 学校需要的是在提高教师对学校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基础上实行分权化管理, 让那些有思想、有才华的教师都能参与决策过程, 这样不仅使得教师在参与学校变革的决策过程中能提供更多和更有价值的信息,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能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调整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契约, 提高心理承受力, 消除许多不必要的心理矛盾, 从而大大降低学校变革的难度, 使学校变革获得必要的群众基础[6]。

学校领导首先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将托管校管理变革的背景和原因宣讲清楚, 使每一位教师能明白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对变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都要分析到位, 让每一位教师都从内心深处明确变革带给自己利益上的得与失, 从而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其次, 校领导要为教师参与托管校管理提供机会, 要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唤起广大教师的民主意识。再次, 校领导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保持程序正义, 使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4. 激励引导式

在托管式管理变革的背景下, 善于打造“激励文化”的校领导者会以激励为切入点来引导教师的心理契约。

卓越的校领导要用心关怀托管校教师并信任他们, 相信他们能够完成名校教师完成的工作, 完成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托管校教师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一被挖掘出来, 学校就会获得积极的回报。

富有创造性地奖励他人, 也是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学校正式奖励体系提供的可选择范围是极为有限的, 一般做出业绩和获得奖励之间间隔在6个月以上, 太长的时间很难让人回忆起当时都做了些什么。教师更需要获得物质和金钱之外的赞赏和奖励。作为学校领导, 需要经常在教室、办公室、校园走一走, 和老师们聊一聊, 关注教师的感受和想法, 让自己对教师的认可和奖励尽可能个性化。那些自发的和意料之外的奖励常常会比计划好的正式奖励更有意义, 而且这种个性化的奖励是在行为发生之时就给予的, 这种奖励最有效。

需要提醒的是, 真正意义上的奖励认可不一定要用有形的东西, 利用工作本身来进行的内在奖励也非常重要。如给予教师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创新的机会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敬业度、成长机会等非经济报酬在教师心理契约中的重要激励作用, 将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满足感、认同感和荣誉感[7]。

参考文献

[1]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三联书店, 1992.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

[4]项勇.基于心理契约基础上的高校教师管理[J].教育与现代化, 2004 (2) .

[5]库泽斯, 波纳斯.领导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6]赵琛徽.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2) .

托管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探究 篇3

一、托管学校教师存在的现象及归因

1. 文化不相融,排斥新变化

为了落实优质学校管理的“示范效应”,优质师资团队进校后,会从整体上对托管学校的管理、教学研究、课堂规范等进行深度干预,做到“管理统一要求、教师统一安排、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备课、调研统一实施、活动统一策划、评价统一标准”。这个变化导致托管校教师普遍感觉学校管理严了,要求高了,任务重了,活动多了,于是在组织氛围、工作方式方面就会产生碰撞和冲突。托管校教师中出现了叫苦喊累的声音,他们排斥变化,对新变化严重不适应。

2. 预期不明确,归属感不明

托管校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不明,不知道学校是仍旧保持独立办学性质,还是会与优质学校实现真正的“在一起”,因而出现“维持现状,等待观望”的消极心理,归属感不复存在。

3. 流动性增大,稳定感消失

在一体化托管过程中,为了均衡办学,领导与教师均要在一定年限内有流动经历。新型的“区管校用”人事制度改革下,不可能再出现教师永久留在名校或薄弱校的现象,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干部人事体制下教师工作连续性、薪酬稳定性、社会地位崇高性的心理契约,导致教师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关系出现失衡,产生对新学校的不信任感,从而使工作不能较好完成。

4. 封闭又守旧,自信心不足

托管校教师教育教学视野长期闭关自守,教法传统,面对扑面而来的创新,面对从优质校流动过来的领导和名师,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实践水平,很多教师流露出的是胆怯、自卑、不自信,感到差距颇大。

5. 危机感增强,发展有动力

新的变革对托管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品质与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实践活动日益丰富,需要教师自身主动跟进调整、实践。新标准与老水平之间的差距让一些教师有了危机感,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为新增加的研训、上课、展示等机会叫好。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托管办学背景下教师团队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依靠创新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新的变革对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重视对教师内心的管理,提高教师在变革环境下心理的调适和应对的能力,从而积极地面对变革,迎接变革,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发展。

二、托管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

1. “心理契约”理论内涵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确实又在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他的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心理契约”是存在于组织和成员之间的一系列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

作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一般而言,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与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

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动态性、责任性、相互性的特点,可以减少员工的不安全感,塑造员工行为,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对于组织内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2. “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

教师属于知识型、智力型的人才,高素质的他们精神需求远远超过物质需求,实现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多的追求体现在其个人的社会价值实现层面。目前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都会建立契约类的合同,这种书面的人事合同只能约束双方的劳资关系及工作关系。现代管理理论提醒学校还应关注与教师建立心理契约,需要借鉴和运用心理契约的效能,通过确立有意义的目标,营造信任和相互支持的组织氛围,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实现全面有效的激励等措施,建立一种教师与学校间的相互信任与承诺,实现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激发教师昂扬的工作激情,增强教师应对变革的能力,满足教师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学校凝聚力,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这个“心理契约”的引入,对学校变革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托管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的策略

1.愿景凝聚式

每个人都有梦想、愿望,都希望明天更美好。愿景就是希望达到的景况,愿景就是创造未来的力量。在组织中,愿景不仅属于领导者,也属于大家。当愿景被大家共享,就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给予大家更高层次的激励,使大家能克服更大的困难。因此,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向往、渴求的愿望和景象,它既体现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同时也必须能够体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2]。在组织中,共同愿景能唤起人们内心的希望,并且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使得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为组织奉献的精神,它赋予工作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一项追求蕴含在工作之中但比工作本身拥有更高目的的伟大事业[3]。

在对托管校教师进行愿景凝聚管理时校领导要注意倾听,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共启愿景。首先校领导要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最渴望的意愿,发现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校领导高瞻远瞩,预见未来,构思一个积极美好的未来愿景,然后将老师们组织起来,向他们描绘那个富有吸引力的未来时刻,引导大家一起想象令人激动的崇高的各种可能,确保领导者自己看到的未来也能够被组织中其他老师看到。在讨论的过程中,作为校领导要清楚地知道,共同愿景对那些一起共享愿景的老师的重要性在哪里,要让老师们相信你是理解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利益放在心上的。邀约老师们参与到创建愿景的过程中,让老师们看见自己出现在领导者所描绘的未来画面中,感觉到自己的利益与它休戚相关,看到自己的愿景和抱负有被实现的可能,就会心甘情愿地参与进来,全力以赴,愿意与领导者同行,从而感召老师们为共有的愿望奋斗。

2.人本构筑式

子曰:“仁者,爱人。”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发挥人的生存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展开。倡导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其能力,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为学校多做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4]。为此,托管校教师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仁爱管理思想,从人性的高度认识、理解、尊重教师。“关怀文化”不应该只存在于领导者的头脑中,更应该体现在管理的行动上。

第一,营造信任氛围。信任是人类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没有信任,就无法引领;没有信任,就无法使人信仰对方的主张,无法彼此相信。信任,可以有力且显著地导致教师满意度、沟通质量、信息分享、变革接受度、领导者影响力认可度、团队和组织绩效的提高[5]。校领导要走进课堂,走进老师办公室,对老师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关心与指导,与老师们建立友情。例如开设教工食堂,解决教师早午餐的后顾之忧,可增加新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好感;“早午餐交谈”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持、谈论的内容有生活、有孩子、有教学……从牢骚到问题,有效的沟通消除了教师对托管改革的各种猜测,在平衡工作与生活中彼此建立信任。领导与老师人格上的、心理上的平等得到体现后,相互支持的氛围就会出现,就能为达成与维持良好的心理契约创造良好的空间,使学校与教师信守自己建立的契约,使这种新的托管校管理变革顺利进行。

第二,建立制度保障。人尽其能、人尽其用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以能力发展为价值导向的运行机制,高效地开发老师的能力与潜力,达到上下同心,人、事有效结合。在托管校管理中,职能岗位的公开招聘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星级教师”评比制度等,都要立足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视角进行操作,只有配合了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才可为教师提供成长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托管校教师重新看到专业发展的希望,从而在保持原来心理契约的基础上达成新的契约,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3.互动参与式

《教师法》将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作为教师的权利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从刚性转向柔性化,“金字塔”式的“一言堂”决策很难奏效,学校需要的是在提高教师对学校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基础上实行分权化管理,让那些有思想、有才华的教师都能参与决策过程,这样不仅使得教师在参与学校变革的决策过程中能提供更多和更有价值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能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调整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契约,提高心理承受力,消除许多不必要的心理矛盾,从而大大降低学校变革的难度,使学校变革获得必要的群众基础[6]。

学校领导首先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将托管校管理变革的背景和原因宣讲清楚,使每一位教师能明白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变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都要分析到位,让每一位教师都从内心深处明确变革带给自己利益上的得与失,从而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其次,校领导要为教师参与托管校管理提供机会,要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唤起广大教师的民主意识。再次,校领导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持程序正义,使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4.激励引导式

在托管式管理变革的背景下,善于打造“激励文化”的校领导者会以激励为切入点来引导教师的心理契约。

卓越的校领导要用心关怀托管校教师并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完成名校教师完成的工作,完成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托管校教师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一被挖掘出来,学校就会获得积极的回报。

富有创造性地奖励他人,也是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学校正式奖励体系提供的可选择范围是极为有限的,一般做出业绩和获得奖励之间间隔在6个月以上,太长的时间很难让人回忆起当时都做了些什么。教师更需要获得物质和金钱之外的赞赏和奖励。作为学校领导,需要经常在教室、办公室、校园走一走,和老师们聊一聊,关注教师的感受和想法,让自己对教师的认可和奖励尽可能个性化。那些自发的和意料之外的奖励常常会比计划好的正式奖励更有意义,而且这种个性化的奖励是在行为发生之时就给予的,这种奖励最有效。

需要提醒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奖励认可不一定要用有形的东西,利用工作本身来进行的内在奖励也非常重要。如给予教师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创新的机会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敬业度、成长机会等非经济报酬在教师心理契约中的重要激励作用,将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满足感、认同感和荣誉感[7]。

参考文献

[1] 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2.

[2]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4] 项勇.基于心理契约基础上的高校教师管理[J].教育与现代化,2004(2).

[5] 库泽斯,波纳斯.领导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6] 赵琛徽.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7] 冯冬梅.变革环境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的探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8).

少儿托管中心岗位职责 篇4

1.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

2.制定托管中心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和学期(月)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做出总结;

3.抓好托管中心的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学期的各项任务,主持托管中心的日常工作,并做好各项评审工作;

4.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例会并记录;

5.及时发现托管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有关措施,并组织实施解决问题;

6.带好托管中心队伍,为教、职工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为教、职工创建优美的工作环境,创建和谐人际环境,建立部门团队协作精神;

7.做好托管中心教、职工思想工作,合理安排教师岗位,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及时处理解决好教、职工及家长和中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8.加强托管中心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业务能力和素质; 9.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加强托管中心园舍建设; 10.做好园内设备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11.负责审定各类教材、玩教具购置的申请工作; 12.组织和指导家长保育工作; 13.负责组织安排每学年的招生报名工作;

14.加强对外联系,积极获取新信息,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暂行)

一、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热爱托管工作,对托管学生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尊重托管学生。

2、主动与托管学生家长及老师配合,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况,虚心接受批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3、4、5、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做私事。团结同事,有意见通过正常渠道提出,不在背后讨论。努力创设与托管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促进托管学生动手、动脑,使每个托管学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健康发展。

6、7、仪表端庄自然,衣着工服,符合职业要求。

举止端正,语言文雅,说话和气,待人热情有礼貌,能运动问候别人。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行为规范,话不俗,语不高。

8、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各种设施、餐具等。

二、管理人员工作要求1、2、按照学生作业安排好托管学生的课业辅导工作。

负责搞好各寝室、餐厅、洗消间、卫生间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室内通风。

3、抓好托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运用微信、电话、短信与家长建立及时良好的沟通。

4、5、关注托管学生的身体健康,天气变化要提醒学生增减衣服。注意托管学生安全,家长来接送托管学生时,要简单介绍托管学生的当天生活学习情况。

三、与家长的日常沟通工作要求

1、每日放学,负责接送的管理人员在安全接学生到托管班后,要以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学生家长和老师。

2、每日家长到托管班接托管学生时,管理人员须向家长介绍托管学生的当天生活学习情况,并注意收集家长对托管中心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对托管期间生病的学生,管理人员还要当面向家长交代所采取措施,建议家长做好相关护理事宜。

3、对于因患病不能来托管的学生,管理人员要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问询学生病情,关怀患病学生。

四、学生的接送管理

1、准时:接送人员必须按时间在放学前十分钟携带托管学生联系表及托管醒目接引牌到校门口或指定地点举牌等候学生。

2、准确:接送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并做记录,发现缺席应及时与学校或家长确认情况。

3、安全:每次至少三名接送人员,并视人数的变化再增派人员接送,确保途中安全。专车接送人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乘车方式往返,不得让学生擅自出走。接时要监督学生悉数进入托管中心,送时要督促学生全部进入校门。

4、可靠:不得随意更换接送人员,如有需要须提前通知学生,以防止不法人员冒充中心人员接走学生。

5、接送学生上下学时,全体学生要分队列行走,不允许学生乱跑乱闹。

五、日常安全管理

1、托管班必须建立来访人员登记制度。陌生人员来访时,当班管理人员必须问清来意并做好记录,严禁陌生人员在没有管理人员陪同的情况下参观托管中心或接触学生。

2、如学生家长委托他人来接学生时,当班管理人员必须当场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核实接学生人员身份。

3、学生在托管中心发生突发事情时(如发病、受伤),当班管理人员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在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情况,当事态超出个人处置能力并有恶化趋势时,要立即送医院并通知家长。

4、加强对托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允许学生在走廊、楼梯追逐打闹。

5、教育托管学生不要携带危险品上学或进入托管中心,每天抽查学生所带物品,注意观察托管学生手里是否有打火机、爆竹、刀子等危险品和不符合学生身份的相关物品,发现后及时收起来转交家长,防止发生安全意外。

6、托管中心严禁采用药物灭鼠、灭蚊蝇,如必须使用时,要专人保管不得乱丢。

六、消防安全管理1、2、及时检查安全隐患,更换老化电线,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更换破旧的消防器材。

3、注意水、电、火等的按全管理工作。

七、卫生管理

1、室外卫生每天打扫一次,室内卫生每天在学生进入托管中心前打扫干净(如中午12点前,下午4点前)每周大扫除一次并消毒。

上一篇:我学会了珍惜作文下一篇:登峰造极是不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