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2025-01-08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共9篇)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篇1

解放街道侵占绿地拆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解放街道历时1个月拆除侵占公共绿地违章建筑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1月28日,解放街道拆除违章建筑25000平方米,杖子9620延长米,墙裙2770延长米。

近几年,社区居民在公共绿地开荒种菜、养鸡、养鸭已成普遍现象,污染环境、影响市容。解放街道办事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区政府有关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小开荒绿地拆违工作。为此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社区干部对辖区内侵占绿地情况进行统计。办事处联合区行政执法局、解放派出所对居民小区内的栅栏、瓜棚、鸡舍全部进行拆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为明年小区绿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刘杰

2010-11-29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篇2

通过设计各种修剪花穗办法的处理, 探讨实现大花紫薇二次开花的最佳修剪办法。通过对修剪后的大花紫薇二次开花物候期的观察, 掌握大花紫薇二次开花可推迟花期的时间。

2 各试验处理结果统计

2.1 各处理结果统计

2.2 试验结果

在所实行的19个处理中只有处理A1、处理A2、处理B、处理C1、处理C3、处理C5、处理C7、处理F4、处理G1有效果, 能达到促使大花紫薇实行二次开花的目的。在所有的不同地点的处理中, 处理A均能达到二次开花的目的;在所有的不同地点的处理中, 处理C中只有C1、C3、C5、C7能达到二次开花的目的;在所有的不同地点的处理中, 处理F中只有处理F4能达到二次开花的目的;在所有的不同地点的处理中, 处理G中只有处理G1能达到二次开花的目的。效果最好的是处理A2;其次是处理B;再次是处理C3、处理C7、处理C1。

处理A2、处理B、处理C3、处理C7、处理C1均是位于道路两边的绿地, 而且均是只剪花穗或以及枝条叶芽带花穗的叶片, 尽可能不损伤树势。这5个处理中只是修剪时机有较大的区别。从结果上看通过修剪花穗方式促使大花紫薇实现二次开花最好选用道路后排绿地上的大花紫薇;修剪办法最好是只剪花穗或以及枝条叶芽带花穗的叶片, 除此不作任何修剪;修剪时间的把握最好是在花穗第一朵花谢花时进行修剪, 而且在此期间越早效果越好。

大花紫薇修剪花穗后到长出新的结果枝平均约要10d, 从新的结果枝长出花穗平均约要8d, 从花穗的长出到第1朵花蕾开花平均约需17d, 从第1朵花开花至谢花平均约需7d。所以修剪后至第1朵花谢花累计平均需要42d。

3 试验结果分析

因为开花需要大量的树体营养, 而且大花紫薇是属于新梢与花穗同时长出的, 故大花紫薇开花需要更多的树体营养和水分。通过把握修剪时机, 保证在花穗第1朵花谢花时进行修剪, 能减少树体营养的损耗, 而且在此期间越早修剪, 树体营养的损耗越少, 所以效果越好。通过只剪第1次开花的花穗或以及枝条叶芽带花穗的叶片, 能保证尽可能不损伤树势, 减少树体营养的损耗。通过每一个花穗第1朵花出现谢花时把该花穗剪去, 尚未开花或尚未有谢花的花穗暂不修剪, 以后每天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哪一个花穗第1朵花出现谢花时又把该花穗剪去, 能保证及时把握各株树、各花穗均能控制在花穗第1朵花谢花之前进行修剪, 减少出现谢花过多后才进行修剪的现象发生。夏季是华南的雨季, 后排绿地上的大花紫薇因为土壤面积大, 没有被硬化, 所以能吸收大量的雨水, 满足大花紫薇开花的需要;而道路上作为行道树的大花紫薇根系多是被水泥铺砖覆盖, 雨水通透性不好, 所以大花紫薇开花所需的水分不能得到保证, 所以会影响到大花紫薇的二次开花需要。

4 结论

大花紫薇要实行二次开花最好选用道路后排绿地上的大花紫薇;修剪办法最好是只剪花穗或以及枝条叶芽带花穗的叶片, 除此不作任何修剪;修剪时间的把握最好是在花穗第1朵花谢花时进行修剪, 而且在此期间越早效果越好。

通过修剪花穗方式促使大花紫薇实现二次开花, 进而推迟花期, 每进行一次可推迟花期约42d。

参考文献

[1]中国花经[M].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街旁绿地;城市街道;景观特色;功用

一、前言

当下,各地都在兴建大型城市绿色空间,这些“城市绿心”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象征意义受到设计与决策者的青睐,但有研究表明:过分集中等因素,使其与城市居民生活的结合度不高,反而减少了市民享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综合效益的可能。城市街旁绿地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触手可及,尺度亲切,服务于民,符合我国城市人多地少,新增绿源不易的国情;然而,对街旁绿地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均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与其在塑造城市街道景观特色与活力、改善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加剧了“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形成。

二、城市街旁绿地塑造街道景观特色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和完善街道功能

调节街道物质功能。当代城市街道因“重车轻人”而变得嘈杂拥挤,要道枢纽尤其堵塞,事故频发。利用人们喜欢穿行绿地的特点,城市街道可发挥街旁绿地组织交通的作用,通过在交通流密集地段设置街道广场绿地、街旁小游园等,为过往行人提供休憩场所,美化改善环境的同时,吸纳、分散人流,缓解交通压力。有一定的面积、安全边距、经过设施改造的街旁绿地,对火灾等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并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通道和临时居住点,赋予街道防灾避险的功能。此外,街旁绿地能有效调节街道过热的商业氛围:利用优美环境和便利设施吸引人群,带动街道地价增值、商业发展,体现潜在的经济价值;又可通过巧妙的穿插布局,打破或柔化由僵硬呆滞的商业门面堆砌而成的街道形象,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放松。

强化街道社会功能。街旁绿地便利可达,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融合潜力:精心营建的街旁绿地,是人们漫步街头时映入眼帘的美丽风景,也是参与多种城市生活与社会交往的街道休闲公共空间,如休憩、交谈、学习、健身以及不同年龄人群的户外娱乐活动等。这些多样性活动的积极作用不囿于街旁绿地一隅,而是影响并促使一条条城市街道焕发活力,重获新生:从单调的交通通道转变为趣味盎然的公共空间体系,并将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强化了街道成为维系居民情感和保留城市记忆的精神场所。

(二)重塑城市街道美学与特色

城市街道的景观特色与美学价值,在视觉空间上,主要是通过沿街建筑的群体组合、立面风格,街道断面构成,公共艺术与街道设施,绿化及人的活动等要素来实现;街旁绿地是城市街道这一部“凝固乐章”中的美妙音符,伴随建筑的主旋律,起着烘云托月般的美学效果。重塑街道美学与特色,在现有条件下,就是恢复街道的多样性,强化街道与沿街建筑间的交流与联系。芦原义信认为,“把建筑外墙作为面来看时,街道也可能带有“图形。的性格……”而街旁绿地是现代城市街道的“软化剂”与“调味剂”:可利用其多变的空间形态,整合沿街建筑的场所环境,丰富空间的开合序列,辅助完成对临街建筑的疏密节奏与轮廓的控制、引导.进而实现街道空间的多样与趣味性:调节街道环境的软硬质体量,削弱封闭的围墙式空间氛围。街旁绿地包含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街道家具等丰富的设计元素,在面积与形式上的相对稳定,为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合适的空间载体;即使面积再小,亦可通过自成一体的微型世界,愉悦身心,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获得闹中取静的艺术效果。可见,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之长的街旁绿地设计,将使街道美学与特色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微气候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街道景观特色塑造的重要前提。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特别强调小的斑块对于整体景观的生态意义;街旁绿地是城市景观基质中的“绿色斑块”,也可通过一定的规模组织、相邻布局的“踏脚石”形式,形成一条条城市绿色廊道;其他公共绿地类型与街旁绿地体系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增强城市区域内大型生态廊道(河流、森林、山谷等)的景观连接度与完整性,使它们不致因城市扩展而被彻底割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地域风貌特色。(图1)

高大、连续的沿街建筑遮天蔽日,形成“街道峡谷”,加之城市机动车逐年递增,车流密集、交通拥堵带来的尾气、噪音等污染让街道环境不堪重负,也影响了城市的局部气候。街旁绿地毗邻城市街道与建筑,形式自由多样,方便布局等先天优势,成为极佳的环境优化选择:空间形式上,外结合道路绿化,内利用地理位置及内部地形变化,构成复合层次的自然隔污屏障及通风廊道: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固碳制氧、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杀菌减噪的生态效益,使街旁绿地成为城市随处可见的天然氧吧和绿色港湾,借助植物蒸腾吸热、调节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热岛的功效,形成良好的微气候环境,吸引市民回归街道。

(四)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城市公共交往空间

市民生活也是街道美学与景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城市生活应是街道上人流与人际交往互动和谐共存的图景,而后者具有更积极的社会意义。反观当前城市建设与改造,继街道被机动车占领之后,无论是宣示政绩的“城市形象工程”,还是比重不断增大的商业新贵,无不表现出对庄重气派的“文化广场”与“景观大道”等非人尺度空间的偏好;宜人的小尺度休闲绿地空间稀缺,导致景观格局失衡、层次单一:阔草坪,硬质多,树荫少,形式大同小异而局部气候不佳,冬冷夏热;冷落人性化的交往需求,偏离大众情感,以致乏人问津,间接加剧了人们休闲活动的室内化倾向,不利于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

作为街道景观的重要空间构成与活力源点,街旁绿地以宜人的空間尺度和独特的亲和力,成为隔离城市喧嚣与生活压力的一方净土,渗透着市民生活的本质与特色。相较许多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的景观广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驻足与游憩。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建”的原则:街旁绿地不仅是一种诗情画意而颇具人情味的小尺度空间类型,而且是承担了大量城市休闲与公共交往的社会空间——提供让人面对面交流,看与被看,寄托情感归属的场所;点多面广,布局均衡,全天候服务等特性,真正实现了不同人群对公共绿地便利可达、频繁使用的期愿,尤其是对不宜远行的儿童、老年、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关怀。街旁绿地的营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对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步行者权益的关注并鼓励社会互动与交融,增进平等互信,消弭社会分隔。因此,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以及人们对户外休闲文娱与交往活动的迫切需求,相较于大型城市公园与广场景观,绿化完善、匝心设计的街旁绿地将发挥更高的使用效率,重塑街道活力。

(五)完善城市色彩景观

城市色彩景观由自然环境色彩和人工环境色彩两部分构成。在我国大小城市,人工色彩显然更受重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与制度规范,加之商业功利主义盛行等因素,导致沿街建筑色彩争奇斗艳、互不协调,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唯我独尊”、反光刺眼:铺天盖地的广告牌、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无序随性的外挂构件,让人眼花缭乱,由此产生“色彩污染”,破坏了城市景观的协调。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更是各地城市色彩景观日趋雷同与平庸的本质。

文章认为,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色彩凋敝,亦是重要祸首。自然环境是城市色彩体系本真之源,尤以象征生命和健康的绿色最让人感觉舒适。街旁绿地是城市绿色构架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以生态美学的色彩取向——表现自然之美、以绿色为主体,成为城市色彩的重要背景色。所谓“一绿遮百丑”,数量庞大的街旁绿地可有效中和、衔接建筑及沿街界面失调的色彩关系;况且在绿地中,人是色彩鲜明的主体不致被现代城市纷繁艳丽的色彩所淹没,从而突出人的美。除了构成城市色彩的绿色基调,街旁绿地丰富多样的有色植被及景观构筑与设施等,也是极具活力的色彩参照与表现要素:特别是色叶乔木及花灌木等,经过精心搭配,利用其时序变化,能营造出四季皆景、富有韵律的动态自然景观色彩,本身就颇具魅力;亦可紧密结合城市传统及规划设计色彩

如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老北京稳重大气的灰色系、厦门历史建筑鲜明浓郁的红、黄红暖色系等,以调和的辅助色或活跃的、对比效果的点缀色形式,突出建筑为主体的城市主色调。既因循城市传统色彩,又强化了色彩的地域与个性特征,完善城市色彩景观。此外,星罗棋布的街旁绿地,作为各式照明及景观灯饰的载体,在完善街道照明,助力环境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绚丽的城市夜景增色添彩。

结语:城市街旁绿地并非简单的“见缝插绿”,它基于满足市民对街道游憩与交往空间的需求而产生、发展,也是城市不同区域的特色展示窗口,在城市街道景观格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街旁绿地建设正面临着如何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与条件下,有效有序地规划布局;如何如以其有限的空间载体,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社会各方面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实习报道 篇4

实习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1——2011年11月26日

实习地点:九江市甘棠湖、南湖周边街道,九江莱茵美郡小区,九江学院校园内 指导老师:项忠平老师

(一)街道绿地规划

为了深入研究城市街道景观,我们特地前往九江市中心的甘棠湖和南湖边上,就其环湖大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九江的道路绿地功能更加趋向完善,道路绿化设计和建设也形成了美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的综合体。

由于九江市中心的地域狭窄,故此,在环湖的街道上采用一板二带的形式,行道树选用了梧桐为主,在街区的两边多设休闲活动场所、小广场和街头小游园等等,其充分地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对于九江的街道绿化,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其深入谈论,并总结了其街道绿化设计的原则:一,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二,要保证植物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三,街道绿地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要功能并加于扩展;四,城市道路绿地种树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五,因地制宜设计好道路绿化。

城市街头绿化中,城市道路绿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它是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体现,也是城市绿化质量的一个反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城市特色的多样化,在保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等的基础上,道路绿地的建设还要体现出城市的个性和人文特色,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城市园林景观大道,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分车绿带经常建成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模纹式绿带,加以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生态及景观效果较好;行道树和路侧绿带充分考虑行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通常设计成带状休息绿地,结合街头小游园,使道路成为居民游览、休息、散步和健身等的优美场所,同时生态环境较好。

由于九江市中心中老年人活动频繁,故此,在街头小游园中,常可见唱歌、下棋、写字、拉二胡等等的娱乐项目。故此,对于实习沿途中的街头小游园,我们对其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一,丰富和美化了街景;二,起到了生态防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三,提供了游憩活动和交往空间;四,为交通分流和集散提供了空间;五,使文化的传承做了文明化的进步。

在将后的城市街道绿化规划中,作为造景师,要为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作努力,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故此,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景观类对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街头景观的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设计者拓宽对街头景观的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对街头景观的感知不仅涉及其路面本身,还包括街头景观的建筑、植物、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等。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头景观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地下,都影响整个街头景观的形象,而街头景观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二)居住区绿化规划

人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适合的,有不大适合的,有坏的。人的生存,人的寿命长短,同这些条件的好坏关系极大。通过绿化植树,种花种草,改良土壤,改善水质,保证空气清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故此,在居住区的绿化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在九江莱茵美郡小区,我们对其规划进行了小组讨论,在关于居住区绿化规划的作用上,我们得出总结: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美化环境,它不仅使城市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二,净化空气,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这些都对净化空气起了很好的作用;三,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在小区的绿化中,其对人们游憩性的功能要求日益提升,在多数小区内会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比如游泳池、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等,这些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都作出了很大的效应。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在居住区整体规划中,居住区建筑占主导地位,在布置形式中,因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紧密联系,建筑布置形式就多样化了,也往往使居住区总体面貌形成多种风格。其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等。道路交通是居住区的骨架,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生活单元布局的结构。居住区道路系统的绿化布置如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进行居住区道路系统布置是要注意居住区道路系统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道路系统要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道路系统要功能明确,保证居民的安全,要缩短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绿地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的生活。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满足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方便日常生活和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共建筑外形的个性,又丰富了居住区建筑艺术面貌,居住区的公共绿地也常与公共建筑结合布置,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的效益。公共建筑的内容和项目,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的变化及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而异。

(三)校园绿化规划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绿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两个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是一个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个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独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当前各类学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环境建设问题。

我们对于校园绿化的研究,特地在我们自己的学院内进行探讨。分别在莲池、厚德楼前绿地等地进行点式探讨。我们得出校园园林绿地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1、突出教育富有趣味,校园绿化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绿化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意境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犹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以绿为主绿中求美人类追求绿色,获取绿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校园环境主要是由花草树木的绿色空间、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等组成。校园环境应充满绿色、清新、美丽宜人。只有自身永恒绿色的植物才能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绿色植物使空气中有益的负离子增加,使有害健康的正离子减少,这对于学习紧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校园绿化设计中,应采取各种绿化手段,尽一切可能刨造更多的绿色空间,为解除学生精神及视觉疲劳提供条件。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校园绿化设计的目的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将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场地,园林小品,水体,自然界的风、雨、霜、雪,日,月,阴,晴等有机地编织在园林绿地之中。使之呈现出一个有明有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隐有现、有开有合、有远有近、有情有义极富感染力的无声大课堂。由于各个院校面积大小、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人文因素、管理能力等千差万别。因此,对园林设计的内容、水平、手法等不能强求一致,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和美化、设置园林小品等,才能创造出实用、优美、清洁并为使用者喜爱和依恋的环境。校园园林特点是一个校园园林艺术的生命。它和校园的历史沿革、校园人员的修养、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经济力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沉积、地域特点等,这些特点应充分利用,采取各种形式在校园环境中体现,使之成为各自

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4,经济实用景观长久,校园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不求奢华,要朴素大方。一般来说,学校的经费均较紧张。因此,要以最少的投资创造最大限度的绿色空间。忌大动土方挖湖、堆山、刻意造景,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借景来丰富校园景观。花木的品种应就地取材,多采用乡土树种。以减少运输费用,并可提高花术栽植成活率。选用抗性强、便于管理的树木为主,适当点缀珍贵花木。创造一个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冬暖夏凉、清洁、舒适、美观、高雅的环境。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为了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校园绿地规划中,应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建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今我们校园绿化如火如荼,学校建设日新月异,大家的生活学习环境正日益改善,同时的,校园的绿化也正阔步向园林式学校目标迈进。

土建B0971班

钟世明

绿地规划文本编制 篇5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永川新区绿地有了显著增加,绿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建设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工程,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更加亮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2007年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3785公顷,公园绿地面达到4709公顷,园林绿化三大指标中,建成区绿地率32.86%,绿化覆盖率36.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

1、城区生态环境还较脆弱。森林树种单一,导致森林群落出现不断退化、生物群落逆向演替加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能力下降。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和破坏,存在毁林开山,违法建设的现象。

2、现有绿化成果存在被破坏的现象。近年来,侵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城市园林式单位的绿地因地产开发存在侵绿毁绿的现象。

3、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配套绿地未能完全跟上,部分规划绿地也遭到蚕食,改为他用。

二、绿地规划总则(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促进永川区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能,特编制《永川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城市绿化条例》(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6)《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三)规划范围

永川新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永川新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21.50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五)城市规模

依据各层次规划及结合实际情况,控制2020年永川规划建成区为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

(六)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环境保护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注重城市生态廊道与结构性生态绿地的保护。

2、风貌保护与特色营造原则 结合万江区地方特色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与风貌优势,通过划定绿地控制范围和公园绿地等方式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加大东莞本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重,充分利用本土植物和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结合本土地域丰富的文化特色,创造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

从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出发,满足人类共性与个性的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到居民的行为方式和绿地的实用性,营造市民需求的生活和游憩空间,使绿地走近生活。特别是力求使市民就近享受公园绿地空间,增强绿地与土地经济及交通系统的关系。

4、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城市整体发展需求以及近期发展的实际要求,编制绿地系统规划以及近期生态整治项目库,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保障,强调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5、渐进发展依次推进原则 从万江实际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类绿地建设。

三、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使生态融入城区,文化渗入景观,构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物种丰富多样的生态园林县城。

(二)分期目标

1、近期(2010-2015年)

在完善现有城区绿地的基础上发展见效快、对改善城区环境效果明显的绿地建设项目,基本构建较完善的县城绿地系统,达到省级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2、远期(2016-2020年)

全面完成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的各项绿地建设要求,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的绿地建设要求。

(三)规划指标

永川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四、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公园绿地规划

永川新区各类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二)生产绿地规划 永川区生产绿地规划分布如下: 森美农林:规划定性为观赏植物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小乔木、花灌木,主要对城市建成区供苗,规划面积为13.80公顷。

苗木基地:规划定性为乡土植物、绿化苗木的培育繁殖基地,主营大、小乔木,并为植物研究提供苗木基地。规划面积为16.60公顷。

(三)防护绿地规划

1、卫生隔离带

规划工业区与居住区等重点防护地段,设置不低于30米绿化隔离带,并应选择具有抗噪阻尘功能的树种。规划在变电站、储气站、加油站等市政设施周围设置卫生隔离带,宽度为20-30米。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卫生隔离绿带为22.74公顷。

2、道路防护绿地(1)、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0-15米。(2)、城市次要道路两侧绿带宽度控制5米。(3)、出入城交通干道两侧绿带宽度控制15-20米。

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内道路防护绿地为23.75公顷。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规划琴亭大道、滨河北路、环城东路、广兴路为景观大道;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四)、附属绿地

1、规划指标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附属绿地规模将达273.02公顷。附属绿地按照用地性质的不同,实行分区控制。

2、居住绿地规划要求

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方便居民使用。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节约用地和投资。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组团绿地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使居住区绿地自成一体,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衔接。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0180—93]的各项指标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突出文化内涵,形成特色。

运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天台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植物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改善居住环境与小气候。树种选择和种植方式要求能投资少、便于管理,树木的形态及布置能配合组织居住区的建筑空间,此外还应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飞毛的、易过敏的植物。

3、工厂及其他单位附属绿地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3号)精神,切实加强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集中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A、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公共设施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敞性,其附属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共建筑自身特点强调其外向性景观特色。通过环境的营造,植物的配植来烘托建筑的形体美,以此产生强烈的视觉聚焦。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与高层建筑应预留绿地广场,与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B、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应满足运输与消防安全等要求。市政设施绿地应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绿色景观。

五、树种规划

(一)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一批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长势强健,病虫害少的树种。

2、体现乡土特色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外来适生树种,遵循本地地带性植物类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乡土特色。

3、以乔木为主的原则:乔木是绿化的骨架,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地被相结合,营造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4、快生树与慢生树相衔接的原则:根据近、中、远期绿化效果要求的需要,做到快生树与慢生树合理搭配,要重点开发利用寿命长、抗性强的慢生树种。第5/8页

(二)规划目标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永川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品种作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营造富有永川区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三)树种技术经济指标(建议值)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大体为1:10; 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大体为5:5; 乔木与灌木比例大体为1:6;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大体为5:1;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大体为3:2。

(四)基调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是指能够充分表现万江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基调的标志植物。永川新区的基调植物主要有银杏、银木(大叶樟)、二球悬铃木、女贞、栾树、槐(国槐)、刺槐、黄葛树、皂荚、楠木、木犀(桂花)、水杉。

(五)骨干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骨干植物是能充分适应当地植物生长环境,包括对当地土壤、气候等因素适应性强,具一定风光特色,在各类绿地中能适应功能需要,适宜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

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形成城市生态植被群落的主要应用树种,具有景观价值优良、在本地适应面广、抗逆性强、易栽植、使用数量大、出现频率高、有发展潜力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应具有不同的骨干树种,才能形成莲花县有特色的城市生态群落。

永川新区骨干树种:银杏、竹柏、雪松、水杉、侧柏、圆柏、广玉兰、乐昌含笑、香樟、红楠、垂柳、麻栎、枫香、法国梧桐、红叶李、梅花、紫荆、樱花、合欢、重阳木、鸡爪槭、桂花、大叶女贞、棕榈、法国冬青、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月季、蜡梅、紫薇、大叶黄杨、红花羊蹄甲、木槿、栀子花、山茶、杜鹃、海桐、竹类、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

六、分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合理确定规划的实施期限。

2、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阶段建设目标相配套,使城市绿地建设在城市发展的各阶段都具有相对合理性,满足居民游憩生活和需要。

3、结合城市现状、经济水平、开发顺序和发展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近期 第6/8页

绿地建设项目。

4、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园林绿地的建设时序,注重近、远期有机结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期规划指标

绿地系统建设指标一览表

1、近期绿地建设重点

规划近期的工作重点放在见效快、易实施、对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影响大的项目上。近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至2015年,努力构筑山水园林主体框架。

至2020年,建成主要的生态林地和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构建 “山、水、城”共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各组团间的绿地、林地和生态型防护用地,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显山露水”,进一步体现港口新城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城市特色。强调对生态敏感区和景观视线敏感区域的保护和控制,完整地保留了沿长江岸线的生态绿化保护带。a、绿地规划指标

各组团内的总绿化用地441.6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4.78公顷,生产防护绿地216.8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b、公共绿地规划

重点控制朱沱居住新城公共绿地的建设。公共绿地的规划与城市景观轴线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地体系,保障居住新城的城市生活品质。适当增加松溉老镇区的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居住环境杂。不提倡花园式工厂的建设在三片工业区内布置少量公共绿地。c、防护绿地规划 第7/8页

本规划防护绿地由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高压电力保护走廊和陡崖护坡组成。规划结合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隔离要求、危险品码头的防护要求、松溉古镇的保护要求布置适量的防护绿地满足城市防护功能的要求

(三)、中期绿地建设规划

1、城市建设目标

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沿江工业片区、积极拓展笋桥工业片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产业支撑;完成朱沱港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及物流服务区的建设,形成港口新城的配套产业支撑;适当拓展朱沱、松溉镇区居住用地,适时启动港口居住新城的建设。

2、绿化景观建设

绿地系统规划资料总结 篇6

1.人于自然的关系经历的5 大阶段:

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

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

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

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

人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

2.当今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和谐

3.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城市规划中“绿色的理想”的五大规划概念:

1)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初)

2)田园城市的构想(1989年)

领导人: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思想: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左右,城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为农业土地所包围,农田面积比城市大5倍,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2公里。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便于老人和小孩进行日常散步,规划区有很大的公共绿地,除外围森林公园带以外,城市里业充满了花木茂密的绿地,市区内有宽阔的林荫环道、住宅庭院、菜园和沿放射形街道布置的林间小径等。

3)雅典宪章(1933年)

领导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的帕提农神庙签署了《雅典宪章》

思想:现代建筑的特征就是要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而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并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等户外空间,并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之地段开辟为大众使用的公共绿地。

4)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5)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

4.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与特色

1)中国传统园林的不同时期的功能

A古典园林的萌芽——“囿”:最早见于史载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

B皇家园林的形式——秦汉宫苑:模拟还说仙山,有林苑、未央宫、建章宫和甘泉宫; C自然山水园得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D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气势博大,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后至宋代则更注重生活环境的优化,全民都热衷于园林,宋代山水画、花鸟画兴盛,诗词入画,直接影响了园林的风格,确立了中国园林史上特殊的地位;

E古典园林的辉煌时期——明清园林:《园治》在理论上总结了江南私家造园的技法,避暑山庄、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精湛的艺术水平;

2)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A效法自然的布局

B诗情画意的构思

C园中有园得手法

D建筑为主的主景

E因地制宜的处理

5.日本园林的特色和中国园林的相互关系

日本庭园:日本庭园深受中国唐宋写意山水造园艺术的影响,他们经过自身长期实践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主要有林泉山水庭园(包括枯山水)、茶庭以及缩景园。

日本大量的绿化和用低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显出日本人比较谦和谨慎,枯山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且极具日本特色的造园手法,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采用苔藓等植物,总体感觉内心沉静。

6.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1)古典园林(1840年以前)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巧妙的布置,独具匠心的空间安排,借

用景。特点:可行。可塑。可游。可居的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

2)近现代园林(1840年以后)以绿化为主,辅以建筑布置于城市或市郊,并为广大人

民提供娱乐、游憩的公园,真正姓公,并得到迅速发展,那是解放后的事。

3)单纯的实用居住功能具有深厚的抒情表意性,成了中国极具民族特色的自然文化景

观。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壮丽精巧私家园林——简朴淡雅寺庙园林——突然幽致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1)依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

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2)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3)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4)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5)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建设的措施。

7)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现状的统筹安排。

8)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规划的具体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9)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措施。

10)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我国现行城市绿地系统主要类型: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

地。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

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化

材料的重要来源,对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3)防护绿地,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

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的附属绿化作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

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设在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住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

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3.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 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包括综合公园(含市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含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体育公园等其他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等。

2)人均绿地面积= 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 / 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之和。

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4)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 / 城市的用地面积)·100%。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之和。

4.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模式: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

绿地布局。

1)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用于旧城区的改

造。灵活布局(见缝插针)。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和佛山。

2)带状绿地布局,以线性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很好的分割不同的区域。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众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艺术风貌。

3)楔形绿地布局,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楔形绿地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

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市区,能较好的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

4)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前三种的综合利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

成较完整的体系。优点是能够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

1)规划文本:

A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B规划目标与指标

C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D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E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F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G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H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I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J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制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K附录。

2)规划说明书

A概况及现状分析,概况: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绿地现状分析: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B规划原则:规划编制的意义、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C规划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指标

D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E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规划结构、规划布局、规划分区;

F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公园绿地规划、生产绿地规划、防护绿地规划、附属绿地规划、其他

绿地规划;

G树种规划;

H生物(以植物为重点)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I古树名木保护

J分期建设规划:近、中、远期

K实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方面的实施措施。L附录、附件。

3)规划图则

A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

B现状图(1:5000—1:25000)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

C城市绿地现在分析图(1:5000—1:25000)

D规划总图(1:5000—1:25000)

E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

F绿地分类规划图,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1:2000—1:10000)

G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

4)规划基础资料

A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经济及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B

c管理资料,管理机构、人员状况、园林科研、资金与设备、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

第三章 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1.园林植物的分类(依外部形态):乔木、灌木、攀藤植物、竹类、花卉、水生植物、草皮植物。

2.水生植物类型: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移植物。

3.水的基本设计形态:静水、落水、流水、喷水。

水的形态、水的光影特质、水的声音、水的变化(声、形、色、光影)

第四章 组成园林的人工要素

1.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

(1)观景:游人能在园林建筑中小憩、活动时能够欣赏或感受到周围如画的美景。

(2)景观:建筑本身特定的形象意识一种景观,甚至还成为控制园景,凝聚实现的焦点。

与周围山水花木配合,能是园景增色。

(3)分化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利用前后建筑的参差错落可以分化园林空间,丰富

空间层次,对园林空间进行有序分隔,使园林形成不同景区。

(4)利用建筑的主次用途,配合园内造景处理,可以对游人造成一种无形的引力,用相

应的造园要素可以形成游览路线,使人们在游览时不仅可以抵达要到的地方,也可以将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第七章 园林的基本构图和意境

1.中国传统赏景方式:框景、借景、分景、对景、夹景、漏景、添景等。

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树枝所形成的框、山洞的洞门框等,有选择的摄取灵一空间的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

借景:就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将其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

理。

第八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1.现代城市公园的基本类型包括:

综合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公园、郊野公园

第九章带状公园与绿地

1.道路绿化的基本类型:

一版两带式

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

其它形式:在两路之间布置林荫游憩路、两街夹一条河等。

2.防护林带(n):防护林带主要是指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

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通常是城市、工业区或工厂周边的环形绿

地以及伸入城市的楔型绿地。

3.防护林分类:透风林、半透风林、不透风林

4.防护林的作用:防风林可以减轻风袭击造成的危害及沙尘对空气的污染;

在工厂及工业区的周围布置卫生防护林带,对于保护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具

有积极的意义。

第十一章风景名胜区

1.风景名胜区:(n)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

绿地规划-海医见习报告 篇7

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见习单位:海南医学院城西校区

单位简介:海南医学院城西校区位于海口市学院路3号,占地面积达538亩。学校以第一教学楼——医学宝鼎——医学卷轴为中轴线,由崇民路、崇德路、崇学路、崇医路贯通整个学校。从正门进入,有经管学院、海南省人类生命科技馆、图书馆,东面为体育活动区,东南有湖一面,东北方为学生宿舍区,西北方为教职工家属区杏林苑。

本次见习中,海医的绿化及相应配置深深地吸引了我。

正门的植物配置简单却绚丽,地面使用小叶龙船、龙舌兰、苏铁做地被灌丛,保安室配以假山,以使君子覆盖。体现了海医的品味,且均为药用植物,更增添了文化内涵。使君子的“君”,小叶龙船的“传”,龙舌兰的“龙”,苏铁的“铁”更突出了海医对医学的坚持和传承。整体色调植物主色红绿与铁红色的假山相互配应,不突兀也不暗淡。

进入正门后,是崇明路,道路宽度大约12米,两边行道树使用叶冠幅较大的油棕,既有热带风情,又能为人行道遮荫。且冠幅合适,不影响车行道。又能适当的遮挡两侧建筑等。

沿崇明路向前走,视线不由自主的被中轴线上的大块绿地吸引,此处使用马尼拉草做草坪,月牙形绿地与蓝色的月牙形水池组成中央绿地,行道设在两旁。向前则是医学宝鼎,主体图案有药碾子、碾滚子、碾轴、鼎、记载体甲骨文书简和数码光碟组成,象征着海南医学院在教育学术和研发创新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体现出海南医学院遵循医学誓言,崇尚“医”言九鼎。再向前则是较为欧式的世纪广场,配置大块的福建茶、紫背鸭趾草及黄绿色的金叶榕灌木球。以中心对称的方式成几何形种植,规整又活泼自由。

总体显得海医非常大—(虽然实际仅有600多亩)。但以行人的角度来看,并非合理,对于海南这种长时期高温多雨的地方,进入第一教学楼要绕来绕去很是麻烦。

一个设计不合理(欠缺设计)的地方:海医人工湖。能改善局部小气候,缓解炎热;围绕办公楼处种植有荷花,略有素雅之感;架桥于湖上,连接两岸,便于办公楼快速处理突发事件(而非绕湖)且增加湖的韵味;中有小岛,渣植些灌丛,又配有一方山石,很有感觉。但是整个湖区的外观上,有点丑,总给人并非和周围自然式的地被相适应的感觉;水质,很差;气味,很臭;安防,简单的台阶,并无护栏,稍有不慎就掉入湖里;湖堤使用火山岩,但并非适用,摩擦力很大,且凹凸不平,给人紧张,与湖区给人舒畅感严重违背。

个人觉得,撤掉火山岩,种植些水生植物及挺水植物为妙。既能使整个湖区与周围环境映衬,又能改善水质,提供环境良好的滨水休息区,且使整个校区环境更加良好,二举四得。

一个运用很好的地方:使用粉红色系的三角梅、炮仗花、凌霄、美国凌霄、使君子等攀援植物,搭配花架,设在人行道上,既能遮阴,又增加了美感和浪漫主义。落花前曾有人婉转吟唱,香残后依然有风韵尚存,人来人去,总有姿色。且花架在校区大部分地带均存在,从世纪广场,到崇德路,崇师路。并无直接相连的花架,使用不同种类的攀援植物,使得整体上并无重复和单一感,但色彩依然统一。

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篇8

二、任务要求:

1、地点及概况:用地位于南方某城市大学校园内,绿地四周是道路围绕,夹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绿地北边是能容纳2000人的体育馆。(地形示意图如下);

2、规划要求:

① 原地形有两棵树木需要保留(近路的是雪松,近体育馆的是香樟);②原地形大小、形状不得改变,路面不得被占用。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要体现校园环境的总体要求和大学校园的特点,做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2、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读、可学、可玩、可赏的室外空间环境。要注意开放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搭配,尽量使景观视线层次变化丰富、多样,乔、灌、草合理搭配,植物种类不得少于10种;

3、绿地内部可设置一些雕塑、石桌椅等公共设施;

4、该空地位于两栋教学楼之间,人流量很大,故要考虑地被草坪要耐践踏,另外要求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可大胆创新,但不可异想天开。

四、设计指导

1、结合学校的环境要求,设计中突出其文化的气息和氛围;

2、要考虑学生对室外空间的需求,满足其对读书、交谈、聚会(小型活动、英语角)等不同室外活动的要求,做到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合理布置,搭配合理(可考虑使用室外小舞台或聚会大草坪);

3、绿地内道路布置不可过宽,一般不超过1.2M,满足两人并肩通

过即可,合理布置小路和主路的连接口,此外整个绿地规划应突出自然特点,道路宜曲不宜直;

4、种植植物应尽量使用数量多、易成活,能放映地方特点的乡土植物,突出地域景观特点,观叶、观花、落叶、常绿植物搭配比例合理;

5、绿化植物最终应满足形、色、味多方面的景观需求;

6、放映学校特点或代表学校精神的环境景观小品,如某学科著名人物的雕塑,或是表现某一学科特点的小品(如建筑学)。

五、图纸要求:

1、总平面布置图(1:100)

⑴ 标明道路、小品、植物种类名称及出入口的位置;

⑶ 简要设计说明(对设计构思的说明,对环境空间的分析,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2、平面效果图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篇9

朱 鹏,姚亦锋,张培刚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摘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探讨,能够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介绍了对绿地系统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景观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概括了其

绿地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而利用景观生态的基本原理,对本区域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研究。将整

个研究地区分成“区域层面、分区层面以及具体规划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面,并且在每个层面利用景观生态中相关

原理分别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在功能上相互补充、有机联系的绿地系统结构。关键词:景观生态;绿地系统;绿道;绿地斑块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05259(原1002-1264)(2006)01-0017-0

3Landscape Ecology Planning Exploration o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ZHUPeng,YAOYi-feng,ZHANG Pei-gang

(Department ofUrban and Resources Science,Nanjing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Itwas a scientific method that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wa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landscape ecology.First,some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were very useful to urban space system planning.Then

Xinbei District of Zhangzhou,Jiangsu Province,China was taken as an example,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een space

systemwas summarized and its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from the angle of landscape ecology.Then the region green

space planningwas studied by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Xinbei District was separated into the

three followingscale levels: bigscale ofthewhole region, mediumscale of subregion and small scale ofthe specific plan-

ning and design.The each scale levelwas studied separately bythe relational theoryof landscape ecology.At last itmade

the green space system structure very clear, supplemented in function and unitedorganically.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green space system;greenway;green patch

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中

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于改善城市区域的生态质量,保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塑造

城市形象、城市景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

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绿地系统进行研究,能

够保证从整个区域景观整体出发,探索其景观和生

态之间的关系,兼顾到绿地系统的景观和生态两方

面的功能,从而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对绿地系

统的科学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指导。可见从景观生态

学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景观生态理论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

科,它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

型组成、空间配置和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

学科[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分述

如下。

1.1 景观格局模式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有以下2种景观格局模式:

一种是任何景观规划的一个基本格局即不可替代格

局模式[2],另一种是Forman基于生态空间理论提

出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最优的景观格局模

式[3],这2种格局模式都强调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

块的完整性。依据景观生态规划的这2种格局模

式,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确定并保护对整个区

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的大型绿色植被斑块,并保

持其完整性。同时在人口密度大的建成区分散建立

小的绿地斑块,做到各类绿地斑块大的集中,小的分散。

1.2 绿道理论与绿地系统规划

绿道(greenway)是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质量和提

供户外休闲娱乐场所的绿色线状廊道[4]。主要有以

下3种类型,一种是沿着河流、海岸线以及山脊线或

人工廊道而形成的具有重

要的生态意义的自然系统或者人工廊道;第二种是

沿着河流、风景道路等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绿道;第三种是连接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价值地区的绿道[5]。

1.3 景观结构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景观规模上,每个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都

可看作是一个具有相当宽度的斑块、狭长的廊道、背

景或基质,斑块-廊道-基质(patch-corridor-ma-

trix)是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6]。在城市分区的绿地

系统的具体规划布局中可采用景观构成的基本模

式,确定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斑块和廊道。

1.4 绿地斑块的配置形态

特纳在1987年提出了6种绿地斑块的配置形

态,即可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性配置、相同服务

半径的均等型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沿建筑物边缘配置的边缘结合型、保

护水环境和生物的水系活用型和蛛网系统型[7]。在微观层面的绿地系统的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

不同地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其绿地斑块的配

置形式。

1.5 绿道中植被的宽度

要满足基本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城市景观中

沿着河流的绿道的植被宽度应该在30 m以上,沿着

道路的绿道的植被宽度应该在60 m以上;对于观赏

游憩绿道或者道路防护绿道来说,600~1 200 m宽

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8]。

1.6 植被的配置

绿地廊道和斑块最好由本地植物种类为主要组

成,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绿色容积率(表1),在其内

部要建立起绿色容积率高的以乔木为主的高密度多

样化的植物群落[9]。

表1 不同植被的绿色容积率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绿色容积率(Green plot ratio)

草坪

1花园或小灌木

3农田作物

4以乔木为主的高密度植物群落6

湿地6新北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

新北区位于常州市的北部,它北临长江,南接常

州市老城区,西面与丹阳市相临,东面与江阴市相

接,总面积为439 km2。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水

塘众多;气候温暖湿润,属于江南鱼米之乡。

2.1 绿化整体概况及存在问题

新北区在整体上是以公路、铁路两侧的防护绿

地廊道,区内的主要河流两侧的防护绿地廊道为基

本骨架;辅以产业园绿地、大型主题公园、路间绿地

等绿地斑块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方格网式的绿地

结构。

其绿化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建成区内外景观生

态格局和过程缺乏持续性联系,绿地斑块之间缺乏

联系,同时建成区与区域景观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

园林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偏少且分布不均匀;建成区绿化景观效果不好,生态效益差;绿色斑块不断受

到各种工业斑块等的挤压等。

2.2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在新北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中,在大的框架方

面借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原理,将规划区分为区

域层面、分区层面和微观具体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

面,分别进行规划研究。在区域层面主要是规划确

定区域绿道网络、景观分区以及大型自然植被斑块;

在分区层面主要是规划确立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

斑块,并确定重要分区的绿地系统;在微观具体设计

层面主要是设计绿地斑块的布局形式,主要绿道的植被宽度、内部植被的配置形态以及地方特色及历

史文脉的体现。

2.2.1 区域层面

根据新北区的现状条件,全区规划建立三纵(常

泰高速、得胜河、藻港河)和三横(滨江、镇南铁路、沪

宁高速铁路)绿道网络,并根据景观基质特征的不

同,将全区分成生态林地区、生态农田区、生态隔离

区、重化工业区、居住生活区以及2个传统工业区7

个景观区。根据景观格局原理并结合本区域的实际

情况,将生态林地区和生态农田区作为本区域的大

型植被斑块,保护并保持其完整性。将对林区产生

破坏作用的各类工业搬离林区,建设原生态型的自

然保护区;严格控制村镇居民点斑块和工厂斑块向

其蔓延和侵袭。

藻港河绿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得胜河和滨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重要的水源地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物栖息和迁移的重要

场所;沪宁高铁、镇南铁路和常泰高速这3条绿道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污染源,改善两侧的环境质量。

2.2.2 分区层面

在分区层面主要是规划确立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斑块、二级绿道,并根据“斑块-廊道-基质”景

观构成模式确定中心城区(新龙居住生活区)的绿地

18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卷1期 2006年的居住生活环境。

各个景观分区重要的绿地斑块如下:生态林区

是小黄山斑块;生态农田区是农业示范园;生态隔离

区是芦苇湿地斑块和森林公园斑块;重化工业区是

水源保护区斑块和环保园绿地斑块;居住生活区是

中心公园斑块和电子园斑块;2个传统的工业区是

农业观光园斑块和中华恐龙园斑块。

对于新龙居住生活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在整体

上以“一横三纵”的绿色景观廊道构建本区域的景观

框架,一横指新龙中心景观绿带,三纵是指沿得胜

河、龙江路和藻港河的绿色廊道。同时建设新龙中

心公园绿地斑块,完善电子园绿地斑块,通过新龙中

心绿带以及藻港河将新龙中心公园、电子园以及恐

龙园这几个大型的绿地斑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优美的绿色景观,提高居住区景观和环境品质,成为整个

新龙居住区的休闲和娱乐的中心。另外在各个居住

分区建设小型的居住分区绿地斑块,方便各个居住

分区的居民就近的活动和休闲的需要。

其中2条比较重要的二级绿道,一条是区域西

部的孟河绿道,它连接了本区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

产(东岳庙、九龙禅寺等),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具有非

常重要的价值;另一条是区域南部的新机场绿道,它

具有改善环境质量塑造和美化区域的景观形象,以

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

2.2.3 具体规划设计层面

(1)绿地斑块的布局形式

在绿地斑块的布局过程中,一方面要建设街区

公园、市民广场、主题公园等大型的绿地斑块,它们

主要以“集中型”配置方式为主,为整个区域服务;另

一方面,要在各个居住区、工业区内部建设小的绿地

斑块,它们以“均等型和混合型”配置为主,为各个小

区内部服务。

(2)植被的宽度及内部配置

根据前面的理论以及新北区本地的实际情况,镇南铁路和沪宁高速铁路绿道的植被宽度设计为

500m,藻港河、得胜河以及滨江绿道的植被宽度设

计为100m,常泰高速公路绿道的植被宽度设计为

50m。同时在内部植被配置中,应采取绿色容积率

高的草木、灌木、乔木组成的高密度多样化的植被配

置方式,树木配置以本地的优势树种水杉为主,同时

辅助配以其他的一些树种。

(3)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的体现

在新北区绿地规划中必须尊重文化,把握园林

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的内涵,绿化要结合本地的一些历史遗迹景点来进行,并通过道路和河流等绿色廊道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园林绿

地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达到与周围的环境或

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要。结论

本文概括总结了对绿地系统规划有重要指导和

借鉴意义的景观生态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在实证研

究部分,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概括了常州市新北

区绿化的现状特点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区域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

在大的框架方面,将整个区域划分成“区域层面、分

区层面、具体规划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面。在区域

层面规划确定区域绿道网络、景观分区以及大型自

然植被斑块;在分区层面规划确立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斑块,并确定重要分区的绿地系统;在微观具

体设计层面设计绿地斑块的布局形式,主要绿道的植被宽度等内容,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有

机联系的绿地系统。

参考文献

[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2]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 市规划,1997,(3):27-31.[3]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 1997,17(4):356-364.[4] Little, C.E.Greenways for America[M].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D,1990.[5] J.G.Fàbos.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 321-342.[6] Richard T.,T.Forman.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J].Landscape Ecology, 1995,10(3):133-142.[7] 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3.64-65.[8]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1):

44-48.[9] 李锋,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北京市绿色空间生态概念规划 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4):61-64.作者简介:朱鹏(1981-),男,山东肥城人,现为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 学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人文地理学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已 发表论文2篇。

上一篇:陆游和唐婉下一篇:o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