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与画画作文

2024-10-24

看书与画画作文(共2篇)

看书与画画作文 篇1

看书与画画700字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两本《世界名人故事》作为生日礼物。从那时开始,我就对世界名人的传奇故事开始感兴趣了。在这之前,我只喜欢看一些童话故事、漫画、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动物书籍等。每次看都是看个不停,从来没有对人物故事感兴趣。可是这次不同,妈妈刚把书买回来时,我还大发脾气说:“你干吗要买这些无聊的书?我要的是勤学故事书。”妈妈只是微微一笑,说:“你先别生气,这两本书非常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好吗?”于是,我和妈妈就一起拿起第一本看起来,看到不懂德,妈妈还要给我结识半天,看着看着就入了迷。

那几天,我没有再看书架上其他的.书。那两本书成了我那几天生活的一部分,我对它爱不释手,甚至号将它们带到了学校里,许多同学向我借,我都舍不得,还怕弄脏了,弄坏了。同学们还说我小气呢。除了看书,恐怕就该说说我对画画的感情了,人们都说小孩子是最好动的,除非是生病才会安静下来。可是妈妈总是说,从我会拿笔开始,只要是画画就可以一坐好几个小时。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看见老是新发的本子封面是小鹿斑比的样子,我喜欢极了,可是这幅图并不完整,没有脚。我很想把它画得完整。于是就在纸上画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整整花了两个小时,居然完成了整个画面,并且将小鹿斑比的脚也完整的补充上了。我高兴的把我的作品拿给奶奶看,奶奶好像不相信的样子说:“真的是你画的吗?”家里人看了都说我画的真好,我骄傲极了。

我的两大爱好就是看书和画画,即使花上几个小时,我也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课外书籍使我获得了很多人一生中重要的知识,而画画又锻炼了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看书与画画作文 篇2

一、涂鸦——从画画到写话

有研究表明, 孩子们最初表达思想的本能就是画符号。在他们成长早期, 涂鸦就是儿童的一种本能需要, 他们上小学之前, 经常会在墙壁、桌子、窗户上随处涂鸦。涂鸦是儿童表现思想的方式, 更是儿童创造欲望的表现。而儿童作文教育, 要从激发孩子的本能开始。苏联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 要“了解儿童,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 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 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 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 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因此, 用画画来激发兴趣, 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 用涂鸦来激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是儿童写作教育的第一步。

笔者在教学时告诉孩子, “写作”就像涂鸦画画, 你想怎么画都可以, 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表达。笔者作文教学时, 经常在板书旁围绕教学内容勾画上几笔画作为示范, 激发孩子的兴趣, 然后再布置“绘画日记”“涂鸦作文”的作业给孩子们做, 让孩子作文时先画再写, 画出想写的内容, 然后再写作文。实践证明, 效果不错。比如有的孩子写自己考试没考好, 很伤心, 先在日记本上画了一张卷子和几滴眼泪, 然后用文字写下自己伤心的感受。有的同学描写风, 先涂鸦刮风时花、草、树、人的不同姿态, 然后用文字把刮风时花、草、树、人不同的姿态写下来, 写得详细生动。笔者还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关注小花、小草在刮风时的形态, 还要养成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记住让自己记忆深刻的大事小事。

实践证明, 从孩子本能出发的“绘画日记”“涂鸦作文”等写作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引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而且激活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孩子尽情地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 抒发纯真自然的情感, 并有利于儿童养成观察身边人和事的习惯。

二、临摹——像摹画那样模仿作文语言

教育家杜威认为,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因此儿童学习作文的初期,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具体做法是:以学画画需要临摹为比喻, 启发学生像热爱画画那样去摘抄名篇佳作中的美词佳句, 积累语言的素养。

在小学中低年级进行作文教学时, 笔者告诉孩子, 初学画画时要临摹, 初学作文时也一样, 要模仿别人的写作。笔者布置学生去课外阅读, 摘抄好词佳句, 持之以恒, 定期检查。中高年级以后, 笔者还让学生尝试写读后感、心得体会。这样长期阅读积累, 学生就能把读到、摘抄到的内容恰当地运用到文章中。

此外, 还应提倡学生像临摹画画那样, 用文字语言去阐释图片的内涵,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文字刻画能力。笔者开展了一次“照片作文”训练, 我先请学生选一张自己认为最好的生活照片交上来, 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让大家去观看评论。然后, 布置大家为自己的照片写“说明词”, 或者写与照片相关的有具体情节的作文。最后, 把每个孩子对自己照片的说明词贴出来展示, 看看谁的说明词更好地“临摹”了照片的内涵, 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从效果来看, 对学生作文进行“临摹”训练是颇具实效的。

三、写生——像绘画那样描绘生活

在临摹的训练取得实效的基础上, 笔者进一步将教学由描摹照片引向对事物进行“写生”的训练。写生, 就是将生活中的所见直接用画笔画下来。这是画画的基本功, 是描绘生活内容的最基本状态。同理, 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都可以

是我们笔下的写生对象, 既可成风景, 又可以写进文章。古有画家云:搜尽奇峰打草稿。作文就是用语言描述生活的过程。笔者就利用了“写生”的原理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成效斐然。

比如苏婧怡同学的《绿豆观察记》一文中的片段:“今天刮起了台风, 可一点也不影响小豆子的生长。它们的根也越来越长, 深深地插入了土中, 在豆瓣头上的裂缝中长出了两片小绿叶, 就像螃蟹的小爪子。我还发现它们白白胖胖的身体变成了紫色。”

再如林文欣同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文中的片段:“为了提防老师, 我们派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去‘南天门’侦查, 于是我们就拉开了联欢的序幕。一架纸飞机正中班委, 班上闹得更欢了。欢呼声盖过了班长的怒吼声, 我们更加肆无忌惮地玩起来。‘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千里眼’大声叫嚷着, 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各就各位, 赶紧闭上嘴巴收拾东西, 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走进来的老师居然笑眯眯地瞄着垃圾桶里的纸飞机, 淡淡地说:‘今天的作业就写一篇作文《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老师扬长而去, 大家叫苦连天!咦, 怎么有中计的感觉?”

像这样的习作, 皆来自孩子们所见、所闻、所为、所感的“写生”——写生活。

四、构思——像构图布局那样预想作文的结构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有伟大的思想才会有伟大的作品, 传神的画作, 一定是有预先构思的作品。恩格斯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聪明的医生高明。”作文与绘画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动笔习作前一定要有选材布局的意识, 要构想行文的脉络。事实上, 要求学生先涂鸦画画, 再写作文, 就是让孩子学习先构思, 后写作。

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美术课画画的时候, 是先想好再画呢, 还是没想好就乱画?”孩子们的回答是前者。是的, 先想好画什么, 想好画在纸上的哪个位置, 画多大, 先画哪一部分, 再画哪一部分。这些道理中高年级的孩子基本都懂。然后引入作文构思与画画构思同理的说法。告诉学生, 在作文之前, 对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动笔习作前一定要像画画一样先想好再动笔写。要想好根据描写对象和表达需要选择用什么事实材料———选材布局;想好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行文脉络, 然后才动笔写。

五、点睛——像印象派那样突出典型

印象派绘画不追求画面的完整性, 而是追求突出亮点。印象派绘画看似随意用色、图像离奇, 却能准确抓住所表述对象的典型特征, 突出亮点, 进行“画龙点睛”。同理, 写作也要善于突出典型事例, 进行画龙点睛。当然这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倘若前面的“涂鸦”“临摹”“写生”“构思”等方面都得到训练, 那像印象派那样的点睛升华的写作技能也能水到渠成。

笔者在教学时展示了齐白石的画虾的图, 让学生观察, 提问:“齐白石画虾, 并不是详细的刻画, 而是用很少的几笔就画出给人以传神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让学生领会, 然后解释:“齐白石用很少的几笔就画出了虾的最典型的特点, 可见高超的画技, 就是画出典型特点。同理写作也一样要抓住典型事例的特点。”如果是写人, 就着重写他的独特样貌;写事, 就着重写这件事与众不同的地方;写景, 就突出景色最具特色的地方,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中, 笔者常对学生说, 有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 一个人究竟能不能干, 不能只说, 要举出能让大家信服的事例来, 这样的事实就叫“典型事例”。我常让学生比较同一题材的几种写法, 谈谈怎样的写法给了你最深的印象, 为什么?让孩子们明白, 典型事例中, 作者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要想写好“印象派”作文, 就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种种典型“细节”, 一个鲜活的“生活细节”可顶得上千言万语。

总之, 让我们尝试着在绘画与习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降低思维的坡度, 让儿童的习作与绘画同构共生, 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语) , 让孩子的作文与画画平滑接轨, 悄无声息地成为儿童作文的一部分。

上一篇: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下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8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