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2024-10-24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共12篇)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1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本文将对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作一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标准、新行业的引进,也会刺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繁荣。职业技能越强,知识结构越合理,创新能力越强,越符合市场经济竞争对人才的需要。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高新技术和国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中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心脏,它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大生产升级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对于我国通信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业化的深入使得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高职教育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从狭隘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单纯的职业技能已不能满足工业化形势下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种种技术能力,不断学习,获得新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能力,自我管理、独立工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只有拥有了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应用人才,才能充分应对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创新。

二、根据科技的发展调整课程设置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全球化的技术迅速进步和不明确的经济前景,根据当前我国工业化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新设计教学计划,以保证能够充分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就业和再就业的多种需求。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些国家日益关注职业教育中的环保问题,设置与环保有关的专业,开设环保科目,在课程中增加环境教育模块,在调和中渗透环境教育因素。另外,要建立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开设微电子和半导体测试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开发反映新技术工艺的教学内容

微电子专业涵盖面宽,包括集成电路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器件理论与技术和半导体工艺理论与技术三大主要方向,要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在教学内容上,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工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制造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手段、经销网络及管理等都要与国际接轨。对于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应建立一个动态变化的教材如电子教材,建立相应的动态教案如电子教案,将变化发展了的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

四、加强科研工作的建设

加强科研工作的硬件平台的建设,包括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等的建设。经费适当向这方面的建设倾斜,建立起良好的硬件平台,才有利于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科研团队中来。教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使自己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术带头人。学院可以动员或采取一定的向科研倾斜的措施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项纵向科研项目。

总之,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2

关键词:高职,电子专业,模式

捕捉企业需求, 围绕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线,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 紧跟产业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 是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一构建工学结合本位课程模式

工学结合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 称之为工学结合本位课程模式。工学结合本位课程模式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 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工学结合本位课程模式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 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 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培养为主线, 以训练为轴心, 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 重新整合课程。新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 建立实训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 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 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 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 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走产学合作的道路。工学结合本位课程模式强调以工学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设计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 其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因此, 我们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 对应用型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 该整合的必须整合, 该重组的必须重组。构建以应用性为核心的模块课程体系, 高职电子专业要以素质能力为主线, 按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针对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实行模块式教学。例如, 可以将财务电子专业、成本电子专业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教学模块。一个企业资金管理从管理过程划分为:筹资过程的管理、投资过程的管理、资金耗费过程的管理、收益的实现与分配过程的管理四大环节。对四大环节的间接管理是财务电子专业课程的任务。成本电子专业主要是对资金耗费过程的管理, 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组织、成本控制和成本监督。这样成本电子专业是财务管理与财务电子专业在资金耗费环节的交叉, 加上这三门课程同时对资金过程的管理, 所以, 三门课程可以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教学模块。由于管理电子专业和财务管理与成本电子专业内容的交叉, 可以不再开设。为此, 可探索采用中级电子专业考试教材作为高职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二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总体来说, 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宽窄并举, 课程体系根据技术人才规格即时构建, 教学方式根据就业方向产学合作, 教学管理根据培养需要柔性管理。具体而言, 培养方案按以下原则制定: (1) 少学时, 多模块。严格控制和压缩课内总学时数, 实施模块式教学, 尤其要设计好实训模块,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2) 短课时, 长控制。一般课程实行短课时, 以36~54课时为宜, 形成系列目标控制课程, 并实施结果控制, 教学要求不仅在课堂教学,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中达到。与此相关的教师辅导、图书馆、计算机房、语音室、基础实验室要全天候开放服务。 (3) 少封闭, 多开放。在教学方法上, 以“人—人交互”为主要渠道,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人交互”不局限在课堂上, 而是通过实训、课题、案例等途径, 将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种情境中。 (4) 多形式, 高技术。在教学手段上, 以“人—机”交互为辅助方法, 最大限度地增加单位教学时间的信息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共同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采取并行方式学习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在学校实训中心进行工作实践) , 做到“三个结合”, 即教学和实践结合, 学校和企业结合, 模拟岗位操作和理论学习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打破原“学科型”的教学体系, 重新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 强调职业岗位群意识, 在能力培养上强调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三者的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般由行业或企业专家领导任主任, 主要职责是审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对学校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等。成立由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电子专业师组成的联合教研室, 具体负责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课程考核工作等。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专业 人才 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业建设研究成果。

《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将基本形成。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自教育部2001年首次批准电子商务本科教育招生以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电子商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却遭遇了就业的寒冬。另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却高速发展。行业的高速发展与电子商务毕业生的低就业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是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模糊

现在最为常见的模式就是“电子化技术+商务知识”。这种模式对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现有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方便,需要变化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从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期间,什么都学,但学生的精力有限,要求样样精,结果样样都不精。电子商务涉及到信息技术、经济、金融、市场营销和管理等诸多知识,这种“万金油”的专业,最终培养的是脱离行业和就业岗位的泛泛之辈的“庸才”。

2.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欠佳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短短三年,能精通一个领域都不容易,何况四个领域,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已不合理。从师资力量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经济、计算机等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同时高职院校缺乏电子商务精品课程教材,高质量、突出实践操作、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其实并不多。

3.高职院校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职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知识。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比如笔者学校只有两套电子商务模拟系统:一套是北京得意电子商务软件,另一套是浙江航大开发的浙科电子商务教学软件,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学生在模拟软件的虚拟环境中,还是不能切实感受到现实电子商务的应用,比如支付环节,软件就设计的相对简单,而现实的电子商务支付环节要复杂的多。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就很少参与实际商务运营,这样对学生的案例讲解、实训指导、创业思路等就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而对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应以就业为参考,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需求和方向来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时,需要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针对就业岗位设置电子商务课程的方向,如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电子商务系统维护、信息管理、网站运营等相关的工作。

2.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要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1)电子商务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依托行业办学,行业的发展决定了电子商务整个专业的发展方向。

(2)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根据企业要求建立合作研究项目,校企双方全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体验企业工作氛围,拓宽知识面,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零对接。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直接就业,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3)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实际项目开发,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创新潜能的发掘,进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3.师资力量保障

培养保障体系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组织教学研究,共同研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改革的方案,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共同探讨专业发展前沿理论,增强教师的学术修养;举办教师公开课制度;建立健全教师相互听课制度。

(2)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行一帮一制度,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业务、工作等方面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尽快成熟和提高。

(3)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4)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的培训活动。国家经常会有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师培训计划,应该多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此类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选派较优秀的教师到高校学习和到企业挂职锻炼。

4.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求逐渐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和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把学生向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

(2)对电子商务课程结构加以优化,提高实践实训课的比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合理压缩理论课程。

(3)根据企业、社会需求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的发展,全面、细致、深层次地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将“双(多)证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毕业生毕业时至少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助理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证书。促使本专业的学生持双证书毕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将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结合电子商务师国家标准,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紧密结合。

三、结束语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明确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4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作者/ 李玮

摘 要: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效地锻炼与提高师生的操作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讲了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整体机制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学期项目

电子信息科技更新较快,在高职学校开设电子信息专业以来,

对高职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与电子信息科技职业教育接轨,迎接更新挑战,我们还要不断地更新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措施不断地加强并开设各种学期项目、毕业项目等,不断变换科目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

为与就业市场的要求相适应,使高职学校的学生早日适应工作,我校加强了与校企的合作,以“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为出发点,制定相关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制度。比如,在第1年主要开设了专业基础培训与学期项目,其中的专业基础培训有基础模块与核心模块,都属于必修课。第2年主要开设了专业深化培训与学期项目,对专业深化培训有专题课、

核心课及选修课。第3年主要开设了专项培训与毕业项目以及企业实习,专项培训有核心模块与技术以及工业方面的选修课程。

二、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

1.要不断地使数据库资源更丰富,加强网络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2.以教学与学生的培养为目标,要建立一种精细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的专业有良好的发展;使学生的实践时间有所加长,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工作;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参加实践,比如,多下企业、下车间等。

3.加强了校企合作,开发了许多与电子信息工程职业教育相适合的教材,比如,《protel印制电路板设计实用教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等各种高职类的教材,还在高职学校进行了

推广。

三、电子信息工程的软硬件条件

电子信息课程的学习不但有良好的教学软件进行支持,还有院校的硬件设备给予支持,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通过人性化布局、良好的环境、精湛的技术及老师的耐心指导,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借助这一实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并进一步了解了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从根本上实现共建专业。

四、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整体机制和思路

在专业目标确定以后,我们高职院校还要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引进人才,建立一批精良的教职工队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并制订相关的专业建设的整体机制及思路。

1.做到学工结合,加强校企的合作,以项目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加强教学。

2.制订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模拟现实岗位的方法,做到教学场所与工作现场的融合与统一,让更多的企业一起来培养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结合企业所需做好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岗位的要求统一,加强教学,让学生实际参与电子产品的生产与设计;以实践为目的,实现知识的项目化,借助任务驱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合岗位职业的相关要求,统一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标准,借助这一标准实现电子工程的信息化,使学生可以较快较准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与社会需求结合,建立一系列的课程标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支撑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

合,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找到合适的并适应工作,且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还要与电子信息产业相统一,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

5.确定了思路和体制以后,还要有一支活力四射的教学队伍。特别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还需要相当多的年轻教师充当领军人物,形

成年龄搭配合理、具有创造力的团队。

6.走开放性实践教学之路,一是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内容,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和研究。除了所需的实践操作以外,还要有更多的自我设计与自我实践,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二是加大开放的时间与开放的专业,利用晚自习与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开放,不限专业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可以通过预定登记措施,统筹安排实践

内容。

总之,在实践教学基地的训练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加强。既使课程结构得到了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又使其实用性与灵活性有所增强,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篇5

我国旅游业因其综合性较强、开放程度较高、就业带动能力较强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全新增长点。酒店行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标志性行业,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依据一项统计,到2018年,我国每增加8.3个就业岗位,其中就有1个就业机会在旅游酒店行业。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存在每年200万人的缺口。目前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供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酒店业发展之实际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更是非常稀缺,这就为我国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旅游酒店用人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我国绝大多数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未能进入旅游酒店行业工作,其原因往往是酒店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没有足够大的吸引力。刚刚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学到的知识得到较高的收入,然而,因为旅游酒店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不仅工作的时间非常长,节假日休息机会很少,工作自由度相当低,而且工资待遇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旅游酒店难以留住毕业生。同时,旅游酒店在实际用人上也具有明显不足,虽然每年会通过人才招聘会招录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但是往往没有对这部分新员工进行合理的岗位设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这些新员工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时间一长,相当多的高职生会因为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而想方设法跳槽,其中还有少数旅游酒店将新毕业高职生员工视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只看重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员工的切身感受,导致这部分员工会会因为缺乏个人成就感和归宿感而选择离开,这也是我国旅游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

其一,是我国旅游酒店在用人数量上的实际需求。鉴于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一行业的用人需求连年持续增加。立足于对近年来的旅游酒店市场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如今酒店招聘变得十分困难,愿意从事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减少,且旅游酒店在职员工的流失状况也非常严重。旅游酒店行业最为合理的人才流动率应保持在8%以下,然而,实际上我国旅游酒店的员工流动率高达24%,一些旅游酒店甚至达到45%以上。为切实解决用人数量上的不足,旅游酒店对于员工录用要求正在变得愈来愈低。面对这一现状,有相当数量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和旅游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其二,是我国旅游酒店在人才技能上的实际需求。在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发展后,旅游酒店业也变得愈加繁荣起来,不仅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服务能力上也得到了持续提升,这样一来就对从业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旅游酒店管理人员能够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会议等部门的管理和实务操作等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接待宾客投诉能力等。依据旅游酒店业对于从业者素质能力上的要求,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从而实实在在地培养出符合其实际需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三、适应旅游酒店用人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服务当地经济始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所具有的职业教育特性也决定了高职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之所在。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性人才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类专业旨在培养旅游酒店专门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契合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一定要在设置相关专业前就实施专题调研和市场预测。要全面认识到当前我国旅游酒店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集酒店理论知识、酒店实务操作、公关交际、外语能力等综合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管理者。笔者觉得,因为岗位的差异,对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分不同的层次实施分类培养。这样一来,才能依据其所学方向,有侧重点地将其分配至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或者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从事其最为擅长的工作。

(二)积极创新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建设

在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在课程体系中做到学习者职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提高的并重。要在课程体系之中融入服务礼仪、形体、形象设计以及急救等方面的内容。要积极指导本专业高职生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旅游酒店行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的目标。在课程安排上,要平衡理论和实践的课时数量,尤其是实训课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从而让高职生们在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能在实践上得到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成效。学生们在第一学年所学课程主要有旅游学、管理学、酒店管理、旅游政策法规、酒店英语以及形体训练等;到了第二学年,学生们作为旅游酒店实习生,主要是在实训企业的客房、前厅、餐饮等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所学课程主要有旅游心理学、电子商务、服务礼仪、酒店客房前厅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食品营养学等,要求学习者们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进行密切结合;到了第三学年,高职生们已经成为旅游酒店业的熟练员工,一般岗位是旅游酒店基层管理工作,所学课程主要是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下一步的企业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创新办学方式实施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

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高职院校和旅游酒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双方之间全面的产学研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形成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新型办学方式,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应当对对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分别整合自身具体需求的前提下,形成全方位、开放式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而校企合作元素则应当全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转体系。高职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要把酒店日常管理中用到的服务案例、本行业领先的设施设备、酒店服务真实场景等资源和本专业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等优势凸显出来,从而促使校企合作得到不断升华,进而实现从量到质之转变。其一,是校企之间应当共同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企业方要选出最为适合高职生们实训的场所供学生们进行实训,全力实施好顶岗实习工作,并健全顶岗实习的各项具体制度。校企之间应当一起协商与制定出顶岗实习的具体方案,明确顶岗实习的各项工作流程以及步骤,创建顶岗实习监控体系,有效保障顶岗实训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在顶岗实训过程中,要按照酒店为主、高职院校为辅的方式来开展,明确彼此的分工。要以旅游酒店为主体对学生们开展全面的岗前培训、实训管理等。在实训结合之后,校企双方应当一起对学生们的顶岗实训情况实施严格考核。在分数配比上,应当以高职专职实训教师的考核成绩为主,并配以旅游酒店兼职实训教师的考核成绩,从而形成高职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其二,是校企之间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在实训教学场地、实训教育设备等相关方面一起投入资金加以建设。校企共建双方应当确定各自的权利、责任以及利益分配,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教学实训基地要落实项目负责制,一起建立基地管理机构,保障基地能够合理地运转。要按照基地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情况,共同拟订出《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由双方依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共同形成实训教育教学方案,并做到严格实施。其三,是校企工作人员要通过彼此兼职建立起合理的运行体系。校企之间要制定出《合作企业兼职实训教师管理制度》,选聘旅游酒店中的高层管理人士兼任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院系负责人,聘任旅游酒店一线业务骨干兼任实训教师。要不断健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方式,确定企业兼职教师应得的兼职报酬。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出台《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教师赴企业学习管理制度》,明确本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研修的时限,并且和其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出高职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并传授给学生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用人需求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国各所高等职业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适应于新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制订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创新旅游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以求更好地满足旅游酒店业对于高层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6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

本文分析了高职机电专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并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按照产品生产过程选择开设相应课程的教学模式.

作 者:卢艳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52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 机电一体化 人才培养 改革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7

一、深化“校企共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平台,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主动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合作,调查企业电子商务岗位及人才需求,定期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报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分析会,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及时优化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以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实施“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完善“校企共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就是聘请企业专家加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订、共同实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体制度实现校企协同管理,完善“订单”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共育”模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文化氛围和运行管理模式,按照实际业务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双证融通”是依据电子商务领域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相结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达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对应,采取双证并重的培养方式,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

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将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师资,逐步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流动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专业带头人培养

负责本专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把握专业改革方向,主持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指导年轻教师的发展。安排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各类学习培训和企业实践,开拓视野,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带动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通过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校企合作技术项目等手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职业资格鉴定、先进职教理论学习专题培养等项目,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通过职业能力培养,80%以上专任教师能主持或参与校企合作技术项目,80%专任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达90%。

(三)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安排教师参加科研、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经验和技术,跟踪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并取得相关认证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改;担任一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参加本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本专业年青教师;主编或参编1门核心课程教材。

(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兼职教师培养制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和兼职教师库,吸引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商务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做讲座或交流。计划每学年组织2~4次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座谈交流,让师生了解企业需求,提高企业实践的兴趣。按照学校专业带头人的标准,从合作企业中选拔和聘请1名技术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专家兼任专业带头人。

三、建设融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

按照专业教学资源库标准建设专业资源共享平台,所有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 将实施共 享 ,为在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在线自测、在线考试、人员培训、教学指导、学习咨询、资料下载等服务,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能力拓展提供支持。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硬件平台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等。(2)软件系统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在线测试系统、远程考试系统、在线答疑系统、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培训系统的升级与开发。(3)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整个资源共享平台的核心部分,涵盖专业信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实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试卷库等)、实训项目、企业案例、行业标准、就业信息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形成架构合理,安全可靠,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通用性、标准化等特点,为教师教学、学生和校外人员自主学习服务,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产业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结论

面对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深化“校企共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融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背景下,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迫切的研究热点。从三个方面提出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篇8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前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顺应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从一个摇篮阶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喷井”式趋势,迫切需要大量既掌握信息使用技术,又能掌握商务理论与实务,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应用型、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据淘宝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淘宝平台上电商人才缺口高达百万,而整个电商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缺口将超过450万。电子商务市场不仅对电商人才数量需求巨大,还对电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高职院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是解决电子商务用工荒的最佳“解渴”方法。以下,主要围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就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一、传统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宽泛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不像成熟的专业数控、会 计 等,都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同时,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定位在电子类和商务类两个方向,导致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电商毕业生普遍面临专业选择性泛但是不专,表面看似很多岗位都适合,但实际学生面对这些选择时踌蹴不前,难以把握职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

(二)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电子商务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和财经类等知识,但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商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但课程设置随意性、课程之间重复性;专业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训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操作能力较差;知识内容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与时俱进,与企业需要脱节。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导致课程设置凌乱,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缺乏竞争力。

(三)教学设备落后

电子商务专业很多课程需要多媒体教室教学以及机房实训教学,但是大多院校,多媒体课室以及机房明显不够。大部分课程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像网络营销、网络支付与结算等课程变成了市场营销和传统支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难以掌握。电子商务还有一个特殊的就业方向:创业,但是大多数院校没有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实训场地。

(四)教学模式陈旧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上课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一味“灌”知识,但是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导致出现两节课下来,1/3的学生听懂了,1/3的学生似懂非懂,1/3的学生当看客。

(五)与社会实践脱节

三年的高职学习,学生都希望学有所成,能一毕业就可以立马找份好工作。但是三年的学习大多数是应试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甚至电子商务部分专业课程知识是社会已经淘汰的内容,导致应届毕业生普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学校与企业合作少,或者专业对口少,合作的企业大多数是流水线生产工,或者没有技术含量的普工。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专业定位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既不能归并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也不能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或是经济贸易相融合,而是一个具有交叉性、前瞻性的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网络商务活动。突出电子商务在商务和管理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能够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及管理型电子商务方向专业人才。

(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定位,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应该与市场需求接轨,即所学知识必须是能够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而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也不是落后淘汰的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提高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根据每门课程的需要安排具体的实践操作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把深化高职课程改革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举措。

(三)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

为深化教育改革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应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特别是机房实训室的投入,购买电子商务实验系统,供学生模拟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网上商城买、卖操作。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高职学生不是应试考试的学生,传统填鸭式教育不能应用在高职教育当中,教师应努力提升教学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实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翻转课堂、慕课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针对性,可以获得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五)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合作。把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每个假期都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同时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项目,当做学生的实训作业。拓宽知识面,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也加大力度引进企业,与各行各业友好合作。

总结

总之,在当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代,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善落后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作为主导,大力推动教学改革措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爱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探讨

[2]杨军.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

[3]方玲玉;桂海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三维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4]李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9

作者简介:邹真华(1962-),女,江西丰城人,江西省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改革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零距离’上岗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JXJG-08-22-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14-0073-03

一、高职高专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利益,也影响各行各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利益。做为会计专业人员,除了应具有必要的专业会计知识,还应牢牢把握国家的财务政策和法律法规,面对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无论何时何地会计人员在处理其经济业务时,都要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地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莫为一时或一已的私利所诱惑。当今社会为经济大潮所趋,不排除一些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企业利益,丧失会计职业道德,给国家或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从而也使自己走进深渊。当然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和流于形式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虽然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但思想教育和个人素养未必到位,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的意识,没有真正养成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作风。当今高职高专教育和会计工作的现状,无疑给培养会计人员后备军的教学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在源头上(即教育上)下功夫,学校应从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在教育理念上忽略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元素。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操作能力等业务胜任能力,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当前,多数教育者从外部原因关注会计人才培养固然非常重要,但却忽视了源自于会计人才内部的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结构,从而导致会计专业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会计人才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其基本的内涵。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在理念上还是重视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教育,而忽略了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元素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体系设置上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理念的偏差必然导致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欠缺,具体表现为课程的安排重技能培养,忽略道德教育。即使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单独设立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还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成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专业课教师却未能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平时的专业课课堂上,只一味地关注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后来有些学校为了“考证”也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但教育内容还仅仅停留在枯燥的法律条文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考试通过率,从而未能真正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三)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大部分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传统的“输灌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内容只是介绍法规条文,而很少涉及学生将来工作中面临的道德困境,因而学生能做的只是牢记准则而无法对将来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

(四)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足。我们开展了对会计专业各年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会计专业学生对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都不熟悉,甚至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找工作与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关系。大约一半学生认为现在会计信息失真与职业道德教育无关,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一旦模糊了职业道德的理念,难免会失去法律法规的操守,一旦这样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对社会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再高再优秀,一切都将化为乌有,甚至会造成高智商高手段犯罪。

(五)社会现象与道德修养的碰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伴相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时会在从事会计专业人员的脑海失去统一,会计人员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一念之差,真善美的精神文明和假恶丑的社会怪象会发生激烈撞击,这时,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三、构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新方法

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从学习会计开始抓起,对学校来说,就是要向学生灌输从事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理念,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规范,树立职业道德的标兵形象,使其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为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奠定道德基础。笔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构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新方法,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诚信理念,进行职业宣誓教育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给学生上第一堂专业课就培养诚信理念,用幻灯片播放前总理朱镕基同志曾先后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校训,这是对我们广大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出发点和根本点。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其灵魂就是诚实守信。我们选择有利于教育的入学或毕业时机,组织学生参加会计职业宣誓,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使学生感受诚信的价值,强化了将来做一名高尚的会计人的信心。

(二)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设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外,还应把法制教育中的《宪法》、《会计法》、《公司法》、《金融法》等课程内容扩展到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中来,其中有关违法行为的惩处规定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使学生掌握违法与守法相关后果的信息,以利于学生今后工作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决策。教学过程中不光强调法规条目的识记与理解,更应是职业道德养成的熏陶,把自觉遵纪守法意识纳入整个教学环节,便于学生就业前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培养。由于现有的适用教材比较少,参考资料也比较缺乏,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丰富资源,搜集一些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另外各高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优秀教师,联系实践,编写一系列高质量、实用的案例和教材,本校的老师也可以因地制宜的编写本校实用的案例和教材,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喜欢听,也感兴趣,改变过去逐条讲法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在今后的现实工作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操守。

(三)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以人为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才施教,采用不同的激活法,来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热情;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组织学生亲自旁听违背职业道德案件的审判,结合会计职务犯罪案件,我们通过国内外大量的真实案例,针对案例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案例中违反了什么财经法规?“案例中违背了什么职业道德?”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样处理”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鼓励每位学生就每一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经济利益与会计职业道德冲突时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告诫学生不能丧失会计职业道德,更不能触犯法律:第三现场感受教学法(如先进事迹报告会),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泛宣传会计从业人员中的职业道德先进典型,弘扬正气;第四亲身体会法,学校不定期的特邀企业高级会计师、公司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会计行业先进工作者或本校已有成就的毕业生,来校举办诸如新准则、新案例的各种讲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把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意识灌输到每个学生的灵魂深处,让每个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受益终生。

(四)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切入点,推进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每位学生都必须取得的,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在讲授《会计法》时,对照其法规条文,实行情景教学,有案例有条理有目的授课,避免照本宣科死记硬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会计基础》课程时,教育学生首先了解会计专业,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热爱会计专业,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专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会计专业荣誉感;同时还结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法规讲解会计核算方法,教育学生以后在会计工作中除了要依照会计法律法规办事,还必须恪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等职业道德。

(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由于很多学校师资结构单一,应不惜优厚待遇,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来担当兼职教师或开展讲座。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任课教师的不足,也弥补了任课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保证了教学上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六)试行“无人监考”考试制度,强化诚信意识的培养

我们认为,“无人监考”是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也可以说,进行“无人监考”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他们的诚信精神和自律教育。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诚信教育的好方式,道德约束主要是靠人们个体的内心约束,主要是靠自律,而不是靠制度约束完成的,“无人监考”考试制度是检验学生诚信素养的最好方法之一,让学生意识到诚信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提高了今天的职业道德素养,才会正确面对明天的利益诱惑考验。

(七)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判成绩的消极方式,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合素质:改革期末试卷的题型,在试题库建设方面应该适当增加判断题、不定相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尤其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违反了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及违背职业道德的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另外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成绩也可占期末成绩的40%,以此为契机,调动学生学习和考证的热情。

(八)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10

微电子制造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本文在论述了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知识范畴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教学改革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后,通过实践进行了培养模式的验证。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深入推广及应用,微电子制造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人才培养专业涌现并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电子制造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制造基地,社会对各类高级电子制造工程师需求强劲,微电子组装与封装人才需求迅猛增长,电子制造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144-02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基于这种形势,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纵观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一边是企业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的数量得不到满足,另一边则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在这种局势下,部分高职院校已经通过同企业进行合作,开辟出一种企业与高职院校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得到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1 校企合作模式未得到法制保障

目前还没有校企合作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所以整个的校企合作模式得不到法制保障。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对当地高职院校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但是其校企合作的深度并没有达到。这在整体上拖缓了校企合作的进度。

1.2 校企合作中企业形式单一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有的企业甚至还未认识到校企合作的益处,甚至只有比较知名的企业才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则是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但是这种小范围的校企合作并没有较好地缓解整个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1.3 校企合作效果不明显

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主动选择和企业进行合作,虽然已经有了各种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从模式的表面形式上看虽然都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由于其中合作机制没有完善或者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校企合作浮于表面,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前期的校企合作开发,中间的过程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则没有真正融入到校企合作当中,最终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也没有提高。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2.1 利用政府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地区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寻求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如果当地已经建立相关电子商务园区,当地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与企业合作,例如深圳建立的深圳市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徽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浙江金华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甚至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当地高校完全可以借助有利条件实现与企业的深入融合。

2.2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的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相互配合。首先应该把课程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加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将整个教学实践体系由基础—技能—综合实践、实习方向前进,保证整个实践体系的完善与实用性。

2.3 利用企业优势创建实训基地

虽然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提供的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训,但是在模拟软件的更新方面可能较慢,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知识。利用企业优势创建实训基地,首先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相关知识与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高职院校借助企业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学生在实训基地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电子商务操作与交易过程。

甚至直接将企业引入校园,打造一个真实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从而让学生提前了解网站建设、企业推广、网站维护等相关业务,或者是大胆创建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平台中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利用企业搭建实习平台

与企业合作,构建一个实习平台,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状态,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整个的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企业文化,锻炼专业技能,促使学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前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部分学生直接在实习结束之后留在企业,这给企业节省了在人才招聘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能够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择优选择。学生留在企业工作,特别是具有潜力的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正面能量。

2.5 深化订单模式的效能

所谓的订单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一点,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岗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参加工作。企业只需要对毕业生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毕业生通过考核就能够上岗,大大缩短了学生找工作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技术,学生可自愿参与接受订单模式,由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提出培养要求与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按照规定的培养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订单模式的出现深化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让校企合作模式更加有利于双方的长期

合作。

3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模式不能够流于形式,不仅是因为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能够为高职院校带来一定的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企业也能够在合作中寻求适合企业、具有潜力的员工。在这种双赢的局面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应该落于实处,针对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企业优势构建实训基地与实习平台,让学生真正能够从校企合作模式中获得实践,获得工作机会,企业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德富,周丽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论高职环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1).

[2] 许敏,关丽霞.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恩施职院生物工程系校企合作情况调研报告

[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2).

[3] 张利庠,庞连义.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现状、难点与对策——基于经济学新视角[J].职教论坛,2010,51(31).

[4] 李晓文,史彬龚,成清.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个案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10,15(2).

[5] 朱闻亚,罗光华.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2).

高职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论文 篇12

明确“卓越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卓越人才”培养, 要以促进在校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为目的, 构建高职特长生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 形成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 培养创新型人才, 并以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 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选择“师带徒”导师制培养模式

“卓越人才”即特长生的培养, 可采用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师徒团队教育方式。“师带徒”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充分相互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加快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的提升。

在培养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一直处于同一教学与工作情境下, 师生间及时沟通和反馈, 针对学生学习和训练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建议, 使疑问及时得到解决, 学生的学习进程更顺利, 对增强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兴趣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 在该模式下, 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参与任务和项目的完成, 师生间可以相互促进,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向教师提出合理建议, 展现创造性思维。

“卓越人才”培养各阶段的主要能力要求分析

高职“卓越人才”培养的周期可以为一年至两年。由于高职学生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要陆续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各用人单位也相继来学校招聘学生, 还有部分学生准备继续深造等, 学生放在“卓越人才”课题研究上的精力会不足。所以, “卓越人才”的培养周期一般在二年级结束。如果是一年的周期, 那么参与培养的特长生一般是二年级的学生, 其目标是围绕学生竞赛或特定的科研创新项目。考虑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效果等, 高职电子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以一年半或两年为宜, 第一学期主要是从特长生的选拔角度进行培训。各阶段的要求见下页表1。

导师团队的组成与管理

特长生导师应具备创新能力, 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导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为了使特长生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要加强特长生导师团队的管理, 如成立“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及特长生教学团队。

“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成员由负责教学和学生工作的二级院系领导担任, 主要负责教学团队管理、特长生导师审批管理、特长生人才管理及日常事务处理。

特长生教学团队成员 (即特长生导师) 在专业教师中选拔, 主要负责特长生人才培养教学任务及日常项目指导、各种级别电子竞赛指导等。

特长生教学团队一般由若干名指导教师组成。特长生导师的能力直接决定培养人才的结果, 对特长生导师条件及职责等应有相关规定:具有良好的师德, 热爱教育事业;有三年以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有较好的师生沟通技巧;具有相关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有较强的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会使用Auto CAD、Protel DXP、Protues、Keil C、EDA等常用电子开发工具软件, 会利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编程;熟练掌握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与调试流程等。特长生导师在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 对学院学科 (专业) 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予以优先考虑。聘请程序可以是: (1) 由本人提出申请, 并向“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递交一份自己独立完成的电子作品, 或有此能力的证明, 或在任特长生导师的推荐, 经教务办审核, 并由“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对申请者审议批准, 报学院备案并由学院聘任。 (2) 特长生导师的聘期一般为二年。 (3) 如因特殊原因需延期, 则必须于聘期结束前一个月向“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提出申请, 报学院备案。

特长生的选拔与管理

为了使特长生培养工作规范化, 应对特长生的选拔与管理做出相应规定。

电子专业的特长生选拔条件是:在学校注册的在校生;品行端正、勤奋好学、遵守校纪校规, 具备电子专业特长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有较强的电子方面的兴趣。人数为专业学生总数的1/4~1/3。部分参加竞赛的学生可从相近专业中选拔。

特长生的选拔程序如下: (1) 每年10月在大一学生中成立特长生培训兴趣班, 公布特长生选拔条件、报名要求、招收人数等信息。 (2) 学生根据兴趣申请报名参加, 或者经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推荐。 (3) “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根据报名情况, 组织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条件考核与测试。 (4) “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于12月前确定特长生人选, 报学院审批。 (5) 由学院批准, 发文公布入围名单及培养方案; (6) 特长生培养周期为二年。

特长生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模式, 如培养期间违反特长生规定将取消特长生培养资格, 无故缺席活动三次以上者, 按自动放弃特长生培养处理;在学习期间如不适应培养方向, 可提出申请终止特长生培养。如果有更优秀的学生, 也可以经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推荐, 经“卓越人才”教学团队委员会审议, 报学院批准, 加入特长生培养班。

“卓越人才”培养的训练项目选择与管理

特长生人才培养为二年, 细分为4个学期, 每学期可调整特长生培训班, 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特长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水平。每学期由特长生导师团队制订特长生培训班专门的教学计划、训练任务, 跟后面培训衔接。

特长生的训练项目不能是技术指标过高或难度太深的项目, 如一个研究生经数月或一年才能完成的项目, 不能拿来作为高职学生的训练项目, 因为这样的项目, 以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培训周期根本完成不了。训练项目也不能过小, 不能直接将课程项目教学中的一个小案例、小制作作为特长生训练项目, 这种项目太简单, 起不到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在选题时, 可以针对高职特长生培养的特点进行特长生导师指导项目的研讨, 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计划, 讨论对提高学生能力、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意义。经过此过程, 再对项目正式实施。

在第一学期, 特长生的选拔还没完成, 新生入学后适应新环境也要一定的时间。因此, 特长生的培训工作主要是结合相关课程选拔特长生, 如电路与电工技能、工程识图与CAD、电子技术与实践等课程。可以选择一些电子产品装接、测试和排故的项目, 训练学生的认识、装接电子器件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兴趣, 并选拔出特长生。

第二学期, 进行模块电路、简单电子产品设计方面的培训, 同时通过组成师生团队, 让学生接触到教师的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查找整理资料、装调电路等。通过一些复杂模数电系统 (如数字频率计) 的设计制作训练, 并结合当年学校的一些技能竞赛项目, 完成模电、数电、传感器等知识学习及PCB电路板设计、制作和产品调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采用以学生为主, 教师加以指点的形式完成创新项目。

第三学期, 特长生培养进入智能产品设计阶段, 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如协助教师进行电路设计工作。特长生的训练项目选择一些独立的智能电子产品, 如电子密码锁、无线控制器等, 完成单片机软硬件知识的学习, 进行基于单片机的系统综合应用, 熟练掌握智能电子产品的整个开发流程, 包括系统与电路设计、软件开发, 制板装接、修改调试等。

第四学期, 特长生将独立完成基于单片机的综合智能产品开发, 同时可承担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一阶段的训练项目, 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和省级、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

“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条件设置与管理

特长生的培养需要建立一个向特长生开放的创新实训室。实训室提供如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高精度万用表、频谱仪等电子仪器以及打印机、PCB制作等一般设备, 还要免费提供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在创新实训室中, 特长生按项目组分配工作区间, 每组由组长负责。在项目任务驱动下, 特长生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于创新活动训练。

同时, 在特长生的影响和带领下, 由特长生小组组长负责, 其他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进入创新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或参与到创新项目中。这样, 可以培养更多的学生, 并且可以从这些学生中不断选拔出优秀人才充实到特长生队伍中, 大大增强特长生培养的效果。

“卓越人才”培养的考核与奖励

为保证特长生培养质量和形成长效机制, 要建立相应的特长生培养的考核与奖励办法。

对导师的考核, 可以按学期或培养周期进行, 以特长生的就业、竞赛获奖、学术论文等为考核指标。工作业绩记入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 作为其聘级、评奖的重要依据之一。

特长生的考核按学期进行。为了使特长生有更多时间钻研, 训练应避免与正常教学内容重复, 特长生在培养期间经导师和相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后, 可以免修部分专业课程, 并获得相应学分。

在项目结束后, 经考核评为优秀成果的, 或获得市级以上竞赛奖励的, 除竞赛奖学金外, 由导师推荐, 可在学生评优评奖中作为优先推荐的对象。

本文论及的高职特长生“师带徒”导师制培养模式, 在我校电子专业进行了近两期的相关实践, 在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的改革。高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还要结合学校的现状和特色,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摘要:以电子类高职特长生为培养对象, 探索并构建一个以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引领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人才能力分析、团队建设、训练项目、创新实训条件和考核奖励等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对策。

关键词:高职,电子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特长生

参考文献

[1]韦杰, 李昊.高职高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5) :155-156.

[2]杨进发.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8 (27) :44-45.

[3]汪立军.实施特长生导师制提升高职生就业力[J].职教论坛, 2007 (6) :27-29.

[4]陈小言, 葛伟.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4 (2) :14-15.

[5]肖颖.关于高职院校特长生培养改革的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2) :35-36.

[6]潘红艳.特长生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双课时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8) :51-52.

上一篇:一次难忘的家长会作文下一篇:看书与画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