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的心脏教案

2024-07-04

跳动的心脏教案(共10篇)

跳动的心脏教案 篇1

大班科学活动《跳动的心脏》

教师:杨颖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心脏的跳动,并能以言语或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示心跳和心脏部位。

2、了解运动能使心脏跳动的速度加快。

3、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课件、快与慢节奏的音乐各一段。

2、用于制作“心脏”的图片人手一份,红色蜡笔每组两套。

三、活动过程:

(一)知道心脏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有心脏,你们知道自己的心脏在哪吗?

--引导幼儿猜测。

--好,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把你们的手放在自己胸口的中间,然后稍微往左边移一点点,静静地感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心脏是怎么跳动的?

--再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你自己的心脏有多大吗?(幼儿猜测)--好,现在握紧你们自己的拳头,看,你的心脏就和你一个拳头那么大。

--刚才你们都感觉到了心跳,那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心在跳动的时候有声音哦,你听!(“咚咚咚”;画出心脏平稳跳动的示意图。)

(二)谁的心脏跳的快,谁的心脏跳的稳定。

--现在我们坐在这里心跳很稳定,那我们的心脏会不会有时跳得比现在快呢?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中的人,请你们猜一猜谁的心脏跳的快,谁的心脏跳的很稳定。--幼儿观看课件(拍球、打羽毛球、睡觉、看书、游泳)--你认为哪张图上的人心跳得快,哪张图上的人心跳得很稳定,为什么?

--教师小结:拍球、打羽毛球、游泳都是比较剧烈的运动,所以他们的心跳跳得快;而睡觉、看书是比较安静的活动,所以他们的心跳跳的很稳定。

(三)运动身体,感受心跳的快慢--看,小兔子来到我们班了,小兔子还会跳舞哦,你瞧!(教师示范)你们想不想和小兔子一起跳舞啊?(想)那就来吧。

--教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跳兔子舞。

--好,小兔子跳累了,它要坐下来休息了,请小朋友再把手放到心脏的位置,静静地感受一下,它跟刚才跳的一样吗?(不一样,快起来了。)--它是怎么跳动,有谁能用你的小手来表演一下?(“咚咚咚”;画出心跳快速跳动的示意图。)--教师总结:(引导幼儿观看心跳示意图)小朋友看,当我们心跳跳的很稳定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线条是很长的、速度很稳定的;而我们心跳跳的快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线条是很短、速度很快的。

--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手模拟心脏跳得快和稳定。

(四)心脏长什么样。

--刚才我们都明显地感受到了心跳,那你们知道我们人的心脏是长什么样的吗?

--幼儿自己讨论。你认为我们的心脏像什么?(像XX,像XX……)--老师这有一张我们人的心脏图片,恩,它好像真的有点像我们小朋友说的XX XX。

--你们知道这心脏在我们人体里,到底有什么用?(你们看,我们人的心脏上有很多像这样的血管,心脏通过“咚咚咚”的跳动,把血液送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地方。)--心脏对我们人非常重要,如果跳的太快,或者太慢我们都会难受,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那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小心脏呢?养成保护心脏的生活习惯,做到不趴着睡觉,养成正确睡姿,控制情绪,避免过于激动或哭闹,缓慢饮水,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多锻炼身体。这样我们的小心脏才会健康的跳动,(五)制作心脏(课后延伸)--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来制作像XX,像XX,像XX,并且和你自己的一个拳头那么大的心脏。

--教师让幼儿自由操作。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

--制作完成后,将其贴到胸口上,并再次感受心跳。

跳动的心脏教案 篇2

关键词:转变,自主,质疑,探究,兴趣,技能

2014年12月16日,《高考配套改革方案》出台,无疑是教坛上的一声春雷,让人们看到了科学民主教育的春天!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现代化要求教育要改革,要与时俱进,教育者的心脏要与时代的脉搏一齐跳动。

教育理念要更新,学习的权利要回归,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设置学习内容与评价方式,放飞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走进艺术殿堂。

一、转观念,放权利

教师对课程改革、课标和教材的认识,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和实际效果,可说是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一)传统课堂上,教师们总担心讲不深吃不透,手捧教参满堂灌,口干舌燥满头汗,结果学生寡淡无味收效微,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课堂成为复制人才的小工厂,只因接受和掌握被过份强调,发现与探究被冷落贬低,本该丰富的语文教学走进了封闭僵化的死胡同,语文课堂成为一汪不为春风所动的死水。如果我们放下教参,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大胆发表见解,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提供自由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倡导学生思考质疑,发掘学生潜能,甚或依据学生的喜好或求知欲来编订教学内容,借势培养学生的兴趣或特长,那么何愁语文课堂不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会诞生李白和鲁迅吗?

(二)变角色,放权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向全世界老师提出了“角色”转换口号,“老师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容量在增长,教师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知识,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学生自学与教师教授的界限已十分模糊。老师已没有了知识占有者的权威,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基础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激发热情,发掘潜能,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知识领域挑战。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更要求教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心灵的导师,引导学生设置目标,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学会学习、生活、做人。

(三)正确使用教材。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手脚和视野被教材束缚。教材只是教学的引导性工具之一,教师应正确看待和使用教材,做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尊重学生地位。

教师不要把学生读书当成摆设,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引导他们去读,自我领悟,自我建构,自主思考,细细咀嚼,慢慢感悟,鼓励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质疑,多给学生们选择的权利,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一)尽职尽责,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对新知识,学生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新的疑惑,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诉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质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与他人交流碰撞,激活并拓展思维,培养合作意识并成为常态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所学,在实践中磨砺,内化为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和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打破陈腐规矩的束缚,不盲从,点燃智慧的火花。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倡开放民主创新。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引人入胜的地方,要借势以读明意,以读促思,以读激情,把酷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生心里,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播到学生身上,适当地拓展教材,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下学习,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倾听不一样的见解,允许对权威质疑问难,突破“标准答案”的权限,鼓励学生探求新思路,培养创造精神。

三、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四大基本技能。我校处于城郊乡,交通相对闭塞,经济不很发达,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少,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羞怯心理也成为学生与人交往的阻力,对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听与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说和写是学生展现知识的重要形式,所以要让学生多听新闻广播,多读经典文学,最终联系实际,极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说”的环境,鼓励学生开口说,大胆说,并给予肯定,让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去除羞怯心理,然后有意识地围绕语音、语速、语调、感情等进行专项训练,最终能流畅完整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从最熟悉最喜欢的事物入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最初的写清楚、写准确、写具体逐步提升到写生动、写精炼、写透彻。还可借助日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做他们心灵的导师,精神的引领者。

感受“欧洲心脏”的跳动 篇3

面积:30,528平方公里

人口:1066万

首都:布鲁塞尔

语言:荷兰语(1980年荷兰语联盟建立之前称为佛兰德语)、法语和德语

行政区划:安特卫普、林堡、西佛兰德、东佛兰德、佛兰德布拉班特、列日、埃诺、那慕尔、卢森堡和瓦隆布拉班特十个省。以及布鲁塞尔区。

比利时王国位于欧洲的西北部,东与德国、卢森堡接壤,北和荷蘭毗邻,南与法国交界,西临北海。国土面积的2/3为丘陵和平坦低地,最低处略低于海平面。全境分为西北部沿海的佛兰德伦平原、中部丘陵和东南部的阿登高原三部分,主要河流有墨兹河和斯海尔德河,属温带海洋性阔叶林气候。

文化融合造就“欧洲首都”

比利时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从他们将荷兰语(佛兰德语)、法语和德语三种语言设为官方语就可见一斑。语言的分裂由来已久,从公元3世纪末起,法兰克人就以时战时和的方式生活在今天的比利时地区,之后里普利安法兰克人发展为佛拉芒族,而撒立克法兰克人发展为瓦隆族(法语系的民族)。从此这一语言分界几乎一成不变地保留了下来。现在,比利时被分为了三个地区(佛兰德、瓦隆和布鲁塞尔)和三个语言族群(说荷兰语的、说法语的和说德语的),但是族群的划分界限并不是很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三种语言的竞争给比利时带来了诸多的分歧和矛盾。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三种文化的相融性,地理位置居于欧洲中部等原因,也使得比利时逐渐成为了“欧洲首都”。尽管欧盟从未正式确定任何城市为其“首都”或“首府”,但有多个欧盟机构总部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欧盟首都”。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这两个组织最初分别位于布鲁塞尔和卢森堡,但出于办公便利的考虑,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很快也搬到了布鲁塞尔。1965年,布鲁塞尔又成为了重组后的欧洲共同体总部所在地。如今,欧盟的三个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前两个都设在布鲁塞尔,而欧洲议会约四分之三的活动都是在此开展的,此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总部也设在布鲁塞尔,另外还有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和超过1000个官方团体在此设立了办事处。布鲁塞尔市东部占地865,000平方米的区域逐渐形成了欧洲各大机构总部的聚集区,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欧洲中心”。

艺术与美食的国度

提起比利时,就不能不说他们的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绘画艺术都闻名天下。布鲁塞尔的建筑物,从中世纪风格的大广场到充满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欧盟建筑群,包含了多种元素的文化符号。其中布鲁塞尔大广场、位于旧广场中心的市政厅、圣米迦勒-圣古都勒主教座堂和以巨大的玻璃温室著称的拉肯皇宫都是该市地标性的建筑。著名的海塞尔公园内有一座迷你欧洲公园,集聚了欧洲许多著名建筑物的微缩复制品。

埃诺省首府蒙斯市是比利时的交通枢纽之一,这里保留了许多11世纪~13世纪的伯爵城堡遗迹,它们会让游人回到遥远的中世纪,去亲身感受神秘的古堡和其中纷纷扰扰的贵族迷情。

比利时成就了许多位伟大的艺术家,艺术气息浓厚。仅布鲁塞尔市的博物馆就有四十余座,其中包括了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等,馆内收藏着各种风格的经典艺术作品。著名的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就曾在布鲁塞尔求学,而漫画家埃尔热在这里创作了风靡世界的连环画《丁丁历险记》。除了绘画艺术,比利时还孕育出了多位文学名家,最著名的当属法语作家、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此外,这里还吸引了雨果和大仲马等世界文学巨匠前来定居。

比利时人十分重视饮食文化,别具特色的北海灰虾配番茄、佛兰德式烧芦笋、根特的鸡汤、干酪屑和烤苣菜等,都是各国游客们称道的比利时佳肴。欧洲人都酷爱啤酒,而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工厂就位于比利时,最早的啤酒是比利时的修道士发明的,除啤酒外他们还通过蒸馏发酵麦芽制造出了烧酒。制作甜点也是比利时美食家所擅长的,这里的巧克力工艺与瑞士齐名,品种从传统的榛子、杏仁到极具异国情调的香蕉、草莓和朗姆酒口味,可谓应有尽有,除了诱人的巧克力,如今在全世界非常受欢迎的威化饼也来自于比利时。

“欧洲红魔”

如果只看现在的比利时队,你肯定无法想象他们过往的辉煌,在已经参加过的11届世界杯中,比利时队曾四次晋级淘汰赛阶段,并于1986年历史性地跻身四强,而他们在欧洲杯的最好成绩是1972年的季军和1980年的亚军,这样的战绩使他们有资格比肩许多欧洲传统强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利时队一度号称“欧洲红魔”,而这个绰号来源于一名记者的报道:“比利时队像穿着红衣服的魔鬼一样在踢球。”当年的“红魔”虽然有一股所向披靡的气势,但他们命运多舛,一次次地成为了王者的注脚:1980年的意大利欧洲杯决赛,比利时队不敌鲁梅尼格领军的西德队;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红魔”则成为了球王马拉多纳登基的垫脚石。进入上世纪90年代,

“红魔”逐渐变得青黄不接,开始缺席世界大赛,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作为2000年欧洲杯的东道主之一,在小组赛中就惨败出局,成为了欧洲杯历史上最差战绩的东道主,之后他们又继续缺席了2004年欧洲杯、2006年世界杯和去年的欧洲杯,跌至历史最低谷。但随着比利时U-21队在2007年的欧青赛上获得亚军,国奥队在去年的奥运会上闯入四强,以范比滕、孔帕尼及范登博雷为代表的新一代“红魔”能否重现往日的辉煌,值得球迷们期待。

国家队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该国足球联赛的水平,比利时的俱乐部也曾和他们的国家队一样征服欧陆。在“红魔”巅峰时期,安德莱赫特队曾独树一帜,问鼎过欧洲优胜者杯(1975-1976、1977-1978赛季)、欧洲联盟杯(1982-1983赛季)以及欧洲超级杯(1975-1976、1977-1978赛季),是当之无愧的比利时“头号豪门”。在国内的赛场,他们也战绩彪炳,夺得过29次联赛冠军,仅有两个赛季没有排进联赛前五。虽然名声显赫,但比利时“巨无霸”也有过不光彩的经历,1983-1984赛季联盟杯半决赛,安德莱赫特首回合以0:2不敌诺丁汉森林,次回合比赛之前,俱乐部主席范登斯托克向当值主裁判行贿,结果安德莱赫特以3:0翻盘取胜,1997年这一行贿事件被比利时媒体曝光,欧洲足联对安德莱赫特俱乐部作出了禁止参加欧洲赛事一年的处罚。相比之下,历史更为悠久的布鲁日队在国内的战绩稍显逊色,但他们是迄今为止仅有的跻身过冠军杯决赛的比利时球队。1978年,他们爆冷闯入了冠军杯决赛,在温布利大球场遗憾地以0:1不敌利物浦,与冠军擦肩而过,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国内联赛中与安德莱赫特分庭抗礼。三强之一的列日标准队在比利时国内非常受欢迎,不过球队的荣誉大多是在“二战”前取得的,但优秀的青训系统使他们在近几年重回联赛争冠行列。

一名球员与一部法案

心脏为自己跳动作文 篇4

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声音,用双手来创造,用双腿自由奔跑。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另外一群人,向我们证明着另外一种生存的方式。不是只有眼睛才可以看世界,不是只有耳朵才可以听声音,不是只有双手才能创造奇迹,不是只有双眼才能追逐梦想。他们,生活在黑暗中,但他们不害怕,他们的世界一样缤纷多彩;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但他们不放弃,他们的世界一样音符律动;他们,没有健全的手臂,但他们不气馁,他们的世界一样有搭建的彩虹;他们,没有健全的双腿,但他们不言败,他们的世界一样有追逐的脚印。

他们,有着一颗颗坚强的心脏,顽强的跳动着,向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存在。这是心的力量。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去感受世界,让他们去感受声音,让他们去奔跑,让他们去创造。在常人看来,他们不是健全人,他们是残疾人,但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对于他们极其困难的动作,他们听不见,但他们用心感受声音的震动,跟着手语老师的节奏翩翩起舞;他们看不见,但他们用心去演奏一篇篇美妙的乐章;他们少了一条腿了,可以用另一条腿支撑着舞蹈……

这是一群人的`战斗,他们的对手就是自己。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向世界宣告着他们的胜利。他们是残疾了,但他们不残废,他们有心,有思想,比起如今社会上那些健全却不愿意付出的人,比起那些心灵残疾的人,他们是多么坚强,多么高大。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暖流从他们之中流出,那是心的力量,那是心的温度,这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人,你们,我们,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暖的,因为我们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奇迹正在被创造。

跳动的心脏教案 篇5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箫》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罗修斯卡改编成的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独奏曲和合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学情分析

本课以“跳动的音符”为题,通过听、唱、读拍、认读等教学方法,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从“跳动的音符”中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

2.能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背唱歌曲。

3.对比聆听作品《单簧管波尔卡》和《三只小猪》,感受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及乐器音色特点,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音乐。

4.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能根据指定音即兴编一编、唱一唱。

5.能认读“do、re、mi、fa”在二线谱上的字母谱。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活泼有弹性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听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物头饰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第六课歌曲。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师范唱发声练习,导入学唱。

2.请生模唱练习,注意用“轻盈、跳跃”的方法演唱。

3.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

3.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提示:《音乐小屋》唱出了什么?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拍手。

4.再次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5.师生接龙,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再听录音,轻声填词,教师教唱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

提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哪个地方应唱得弱,哪个地方应唱得强一些?使演唱歌曲更有表现力。

7.分小组为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看哪一组为歌曲的伴奏效果。由学生和老师评价。

三、聆听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和本册哪首乐曲的音色相同?模仿演奏动作跟音乐做一做。

2.师简介波尔卡--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3.复听乐曲,请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相同和不同的音乐。

4.再次聆听乐曲,边听边用图形谱的方式表示音乐,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出来。

5.继续聆听全曲,请生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各段音乐的特点。

6.小结。

唱一唱:用轻盈、跳跃的声音唱唱歌曲《音乐小屋》。

板书设计:单簧管波尔卡舞蹈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聆听管弦乐《三只小猪》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快乐、活泼、诙谐的情绪。

2,复听,了解乐曲描述的故事情节,想象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

3.随音乐带着感情用“la”模唱主题旋律,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随主题表演,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4.再次聆听,听到不同的主题变化时,用不同的动来表现。

5.为主题旋律,编配儿歌读读、唱唱。

三、情景编创表演

1.分小组、分场地设计情景。

2.分角色设计动作。

3.小组内表演。

4.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师简介力度记号强-f弱-p。

2.结合歌曲《音乐小屋》的前两句,用不同的力度对比演唱,感受力度的变化。

3.找寻身边的物品,使其发声,表现强弱的不同。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学唱歌曲《箫》

1.聆听范唱,简单了解民族乐器-箫。

2.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聆听歌曲旋律,辨别旋律中相同和基本相同的部分。

4.教师范唱,请生小声哼唱。

5.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每一句之间的连贯、舒展。

7.跟琴轻唱,随机反馈指导。

8.跟伴奏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9.清唱歌曲,师随机纠错指导演唱。

10.分小组编创动作,在象声词“吁底吁底”处,有节奏地模仿吹箫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认一认,编一编,唱一唱

1.师范唱旋律,请学生认读。

2.跟着老师的琴视唱旋律。

3.师在钢琴上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弹奏出“d、r、m、s、l”这五个音,请生仔细聆听。

4.分小组,分别以d、r、m、s、l开头,编创旋律。

5.分别展示创编旋律,并板书到黑板上,共同唱一唱。并一一评价,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鼓励。

背唱:课下背唱歌曲《箫》

《祖国的心脏》教案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雾霭 疾驰 催人奋起 呐喊 消逝 肺结核病

雾霭 弥留之际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二)我会填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 ),表达了 ( )。

(三)我的搜集

我搜到了有关肖邦的资料。听一听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1、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2、想象此时肖邦在想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回答问题:

⑴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__”的词句。

⑵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饶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心脏停止跳动之后 篇7

两个护士开始收起连接在尼古莱身上的各种仪器设备。突然,尼古莱的手指动了一下,随即他睁开了眼睛。看见尼古莱挣扎着要坐起身来,护士从惊讶中清醒过来,并马上通知了医生。主治医生对尼古莱的心跳进行了检测,出人意料的是,仪器上显示心脏跳动的波段依旧是一条直线。医生调来了另外一台仪器,检测结果仍旧是相同的。震惊之余,医生请来了俄罗斯心脏医学研究会的资深教授莱维特斯基。

除了没有心跳,尼古莱的身体无其他异常状况,当听说自己的心脏不再跳动时,他还以为是医生在开玩笑:“别骗我了,我的心脏不再跳动就等于没有了心脏,你见过哪个人没有了心脏还能活着?”

2007年1月11日,医生对尼古莱进行了心脏探查。纤维导管前段的摄像设备慢慢地进入尼古莱的心室,屏幕上显示他的心脏已不再跳动,甚至连一个细微的振动都没有。尼古莱的心脏已经成了与其他人体肌肉无异的肌肉团。失去了心脏,就如同水渠失去了水泵。究竟是什么在继续维持尼古莱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血养供应呢?医院方面让尼古莱住在疗养院里,派专人每天对他的生活方式和一举一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过了一段时间,尼古莱开始对被当作怪物一般观察的生活感到厌倦。有一天,他悄悄溜出了房间,在疗养院的后山上玩起了滑雪。正玩得兴起的时候,尼古莱突然感觉到心脏部位开始疼痛,痛感顷刻间蔓延全身。他勉强滑到山下,然后就彻底昏迷了。

当尼古莱醒来时,发现自己又再次被医生们包围了。莱维特斯基教授对尼古莱做了新的心脏探查,他发现,尼古莱的心脏内壁上的心血管和大血管所在位置有微微的搏动,这说明正有血液通过压力在身体内部循环。莱维特斯基教授脑中灵光一闪,冲口而出:“快测量他的血管壁的弹性!”检查结果与莱维特斯基教授猜测的相符,正是这些弹性极好的心血管和大血管维持了尼古莱的生命,它们不断地舒张和收缩,代替心脏让身体里的血液循环保持正常。

依靠血管来进行血液循环,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尼古莱因滑雪导致血液循环加速,他的心血管和身体血管由于承受了过多的压力才使其陷入昏迷。而这个意外事故揭开了尼古莱心死而身不死的谜团。

尼古莱的奇遇表明,只要人类血管壁保持一定的弹性与韧性,完全可以代替心脏进行血液循环。那么,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出让血管壁保持或增加弹性的方法,是否就能救助其他的心脏疾病患者了呢?莱维特斯基教授非常想找到这个方法。他对尼古莱进行了全面体检,除了血管弹性,他的身体指标与同龄人相差无几。莱维特斯基教授又找来了尼古莱的兄弟姐妹,发现他们的血管弹性与常人无异,那就排除了基因导致的可能性。那么,是不是生活方式造成的呢?莱维特斯基教授调查得到的资料表明,尼古莱的生活并无特别之处,最大的可能性是他的工作环境。尼古莱在钢铁厂工作,工作车间里的温度很高,工人们都喜欢喝冷水或者冲澡。是不是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增加了血管的弹性呢?这些都要留待科学家继续探索了。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8

主备学校:穆源民族学校 课型:阅读课 审核:穆源民族学校六年级语文组 授课时间:2012.9.7-9.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爱国,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年轻的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依然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分清层次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掌握“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5.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2.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资料链接】

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然后令人惋惜的是才39岁的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弥留之际,他对姐姐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 “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bāng

yǒng chàng

yōu lǜ

là zhú

bā lí

nà hǎn()()()()()()

2、查字典,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意。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

3、填空:

肖邦弥留之际的要求是,这也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

充分表现。这是贯串全文的情感主线。直接写这相关内容的是

节。

二、课堂助学

1、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

2、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教师总结: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题,对课题进行质疑。)

3、预习反馈

重点强调悲愤欲绝的绝。...

4、整体感知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能不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看文章一步一步写了什么?(板书:不得不离开祖国、师生送别赠送泥土、日夜思念忘我创作、弥留之际请求送回)

文章四段,如果每一段只用一个词概括,你们选哪个词语?(离开——送别——创作——与世长辞)

如果在这几个词语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词语,进行恰当的形容,分别用什么词语好?(满怀悲愤、不得不„„)

请利用上述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合作探究

探究一: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 ①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肖邦离开祖国的原因。

②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侵略者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瓜分、欺凌、深渊)。

③ 肖邦愿意离开祖国吗?(不愿意)从哪里看出来?“满怀悲愤、不得不”。“不得不”的作用(双重否定,在这强调肖邦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也体现了肖邦是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

④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探究二: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回答要点:肖邦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大家都舍不得肖邦离开,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肖邦自己也舍不得离开。

②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祖国的泥土。③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④交流: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师生设计语言。

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___________________”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师:生是波兰人,死是波兰鬼。)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师:我永远记得你们!)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师:我也会想念你们的。)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亲。”(师:我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

„„

比较埃斯内尔两次对肖邦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⑤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⑥文章补白的训练: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时心里想了什么?

生:祖国,我会回来的!你等着我!

生: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生: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生: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生: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⑦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⑧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写,才使文章如此感人的?(细节描写)找出几处细节描写,自己读读、体会体会,并说一说这些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⑨指导学生背诵。

三、当堂训练

学生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咏唱()

溢满()

疾驰()....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5、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检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继续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

滔滔不绝()

辞:①告别;②请除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

辞职()

际:①边;②相互之间;③时候。

弥留之际()

无边无际()

2、肖邦弥留之际还想着国家,我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在临终前还不忘祖国,并写下了一首诗,这位诗人是(),请写出他的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老师和同学们的嘱托呢?

2、合作探究:

探究三: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①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②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③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探究四: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①理解:弥留之际。

②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③体会“紧紧握着、喃喃地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④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朗读第6自然段。⑤比较句子:

(1)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理解与世长辞,“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这些词突出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2)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才”表现出作者对肖邦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对欧洲列强的强烈谴责。)

(3)总结比较句子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

1、找出不同之处

2、理解原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体会词语对于表现内容和中心的作用。

3、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时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三、当堂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你走到哪里,()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你远在他乡,()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

()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2、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①什么是“弥留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句好,为什么?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永生的眼睛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是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要把母亲的角膜给(gěi jǐ)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

我痛苦万分,”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够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最珍贵的一课。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哦,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并能像你的女儿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该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多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作品屡屡得奖。”哦,想想,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小温迪一样,将会多高兴啊!“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那你们将会多自豪!“ 我把父亲的遗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拥抱着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这一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 妈妈 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哦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 你想想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我死以后 也要学外公 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噢,在这一刻,我领悟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是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一天我紧紧地拥抱着温迪。没有想到,两周以后,我漂亮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我又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署了同意书。在我签字的时候,她的话儿仍然萦绕(láo rào)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以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力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经重见光明。他们已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着她的美丽„„" 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然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里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给文中第五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划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完整:近义词()反义词:()酷爱:近义词()反义词:()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 才华横溢—— ② 突如其来——

5、按要求填空。

请你仔细读课文,回答三次捐赠器官的各是谁,并说说每次“我”的不同感受。① 第一次

感受: ② 第二次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感受: ③ 第三次

感受:

6、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教学后记】

心脏和血管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臵;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体验并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课前准备:

心脏纵剖面、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生病了,就到中医院去看中医,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医? 生:

师:那,你们知道中医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吗?(停顿)生:(生示范)(引出摸脉)

师:好了,同学们说的很对,中医就是靠把脉(切脉)来给病人查找病因。

师:中医在给老师看病的时候,老师仔细观察了,他们是这样做的,大家一起来做一做。伸出左臂平放在桌上,左手微微攥拳,右手中间三个手指并拢,用指肚压在左手手腕横纹外侧。(师示范)仔细感觉,仔细体会,你摸到了什么呢? 生:一跳一跳的(心脏跳动)

师:你摸到的“一跳一跳的”是由谁引起的?

生:心脏跳动(脉搏,为什么会有脉搏,是由谁引起的)板书:心脏

师:这“一跳一跳的”,在医学上叫做脉搏,它是由于心脏的收缩,舒张引起的。中医通过感觉脉搏来判断病人的病情。也就是说脉搏就是心脏的跳动。

二、内容新授

师: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臵?它的大小,形状是怎么样的? 师: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用1—2个学生说)生:自己比画

师:心脏就象一个倒放的梨,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同学们伸出拳头来比一比。(课件)生:(伸出手在胸前模拟比画)师:(停顿)心脏对人来说如此的重要,它的主要作用究竟是什么呢? 生:血液循环(心脏就是负责让血液在全身各处循环流动。)

师:心脏靠什么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呢?(是谁承担了血液循环的管道呢?)生:血管 板书:血管

师:心脏和血管是怎样完成血液循环的?(板书“和”,完成板书)师:(设想组合)心脏要通过血管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心脏和血管是怎样配合完成任务的?同学们来猜一猜。生:猜想回答(至少5个个学生,多鼓励)其他的同学还有不同的猜想吗?

师:下面,我们用这个(举模板给学生看)代表心脏,用纸条和毛线表示血管,小组的同学一起把你们的想法摆一摆。生:做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揭密血液循环

师:好,停下。心脏和血管是怎样组合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猜想。生: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2—3个)

师:实际上,心脏的构造以及血液循环是非常复杂的,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简单了。

(你们知道吗?随着血液在人体内流动,人体要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比如氧气,还要将一部分废物排除体外,你们想一想,这些营养物质、废物所走的路线是一样的吗?)生:自由说(你们认为得有几种?那么连在一起的是什么?)

师:揭示图:人的血管有三种。把血送出心脏的是动脉。把血送回心脏的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作用是将含氧量多、颜色鲜红的血传送出去。一般用红色表示。

静脉血管,作用是将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送回心脏。一般用蓝色表示。

1、听课时脉搏的跳动

1、师:那,你知道你自己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吗? 生:

师:想不想亲自来测一测?那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测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当老师喊开始时,在心里从一开始记数,当老师喊停时,你就停止记数,然后将你测得的数据填在记录单的第一栏里。注意在测时,一定要认真严肃,保持安静,还可以闭上眼睛,就当休息一会,在心里默数。师:记住了吗?

师:准备-----开始(一分钟)师:停!把你数据记录下来。(停顿一会)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在1分钟内你的心脏跳动了多少次?(慢说)生:答(师板书)

2、唱歌时

师:一个人,在一天甚至一生中,他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同学们每天在学校里都要读书,写字,做运动,在这些活动中,你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又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你们认为在唱歌时的心跳次数比刚才快还是慢? 生:

师:究竟是快还是慢,想不想知道?(调动积极性),等一会我们就用手打着节拍,放声歌唱,因为时间关系,现在我们来测半分钟。当老师喊停之后,你把你数据乘以2就可以了,然后把这个数字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少年先锋队队歌,老师先来起个头 师:停!准备-------(等学生作好准备后),开始!生:自己测 半分钟后 师:好,停!把数字乘以2后记录下来!谁来说一说,刚才一分钟内你的心跳是多少? 生汇报,师板书

3、运动

师:如果我们的运动再剧烈些,心脏的跳动又会怎样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等一会咱们大家就来跳个兔子舞,会跳吗?要注意,我们跳完之后就要测脉搏。所以,当老师喊停时,你们要停在原地不动,并且要做好测脉搏的准备,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请同学们离开座位以小组为单位,咱们来跳兔子舞。

师: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比一比,看哪个组跳的好,跳的整齐。师生共同跳舞 跳一分钟

师:好,半分钟到,把数字乘以2,回到你的座位,记录下来!刚才你的心跳是多少?(小声,休息一下)生汇报,师板书

4、比较

师:现在我们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与运动有关 师:大家都是这种情况吗?

师:看来啊,心脏跳动的次数确实与运动有关,那除了运动之外,你在什么情况下还感到过心跳与平时不一样?

生:自由回答(激动,批评。。。)(找5—7个学生)师:是啊,心脏跳动的快慢还与(疾病)、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生病时心跳也和平时不一样,比如:发烧时,心跳就会加快,体温每上升1度,心跳每分钟就会增加20-30次。另外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也不同。像同学们这个年龄心跳每分钟在60---100次都属于正常的状态。

三、总结

师: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血液是这样在人体内循环的,你们知道吗,心脏就像一个泵,它每分钟搏出的血液有8-10斤,能装这么一大桶。一昼夜搏出的血液,需要一辆大卡车来装!

全身的大小血管加起来的总长度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可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仅仅需要25秒!由此可见,心脏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师: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是由心脏和血管来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心脏和血管是人的血液循环器官。血液循环畅通,身体就是健康。如果不畅通呢? 生:就会生病

师:哪些情况下会造成血液循环不畅通呢? 生:血管堵塞,心脏出毛病。。。

师:这样就会引发了心血管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属于心血管病。师: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血液循环畅通? 师:这就要保护好心脏。

参加体育锻炼,但要示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

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千万不能吸烟饮酒。否则会引发心血管病。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篇10

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谢小丽

科学知识:、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科学探究:、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科学态度:、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教学时间: 一 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2、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认识心脏。

(1)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2)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3)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4)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5)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

全班汇报。

(6)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7)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2、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2)演示实验 1,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3)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4)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5)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6)提问:把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与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差不多„„)3、血液循环的意义。

(1)提问: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干什么吗?(小组讨论、汇报)(2)小结: 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血液经过流动,把氧气和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通过排泄器官输出。(3)提问:在《肺和呼吸》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和能量,所以需要肺部尽快尽多的吸进氧气,心脏更有力的搏动,使血液循环流动加快,以便更多更快的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4)提问:由此可见,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情绪„„)三 拓展延伸:

上一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下一篇:无担保信用额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