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合同管理(精选8篇)
单位合同管理 篇1
第三章 合同管理
1、一般规定
1.1相关合同管理
项目合同管理应包括相关的分包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技术合同、运输合同等的管理。下面仅描述分包合同的管理。
1.1.1分包合同 是指承包人将自己承包的工程的一部分工程或设备供应和安装或其他服务分包给分包人所订立的合同。分包合同管理是指承包人和分包人为完成既定的分包工程、或供应或服务,依照分包合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从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的活动。
1.1.2分包合同的管理依据 分包合同、法律法规、本企业规章制度。关于分包合同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规定:
(1)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2)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已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3)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
1.1.3分包合同的其他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有国务院主管部门等颁发的有关合同的部门规章及本企业的规章制度。
2、合同的订立
2.1订立施工合同的原则 2.1.1订立施工合同的原则
按《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应当遵守如下原则: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2)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3)当事人应当遵守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5)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6)订立合同前应对分包队伍的资质、施工能力、履约能力、业绩进行严格考核。2.3合同谈判
2.3.1合同谈判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平等性原则(3)求同存异原则(4)最低目标原则(5)时效性原则
2.3.2谈判的一般程序(1)谈判的准备(2)谈判的进行(3)谈判的协议
3.5分包合同的订立
分包合同的订立应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满足本企业规章制度及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评审要求。
4、合同文件的履行
4.1施工合同文件履行的准备工作
4.1.1施工合同文件的履行主体 合同订立后,承包人应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相对承包人而言,施工合同文件履行的实际主体主要是项目经理。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设专职、专人对合同进行管理,向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向承包人法人代表负责。
4.1.2合同订立后,应进行施工项目合同评审。4.2施工合同文件履行的要点
4.2.1遵守《合同法》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则。4.2.2遵守施工项目合同评审内容的规定。4.2.3注意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的默示形式的履行 4.2.4对于争议的解决办法,最佳选择是协商。4.3分包合同的履行
4.3.1进度控制 分包人竣工时间的延长,除根据承包人的指示和承包人违反分包合同可以延长竣工时间外还有:承包人根据主合同有权从工程师处获得主包工程竣工时间的延长。
4.3.2指示和决定 分包人仅从承包人处接受指示。这种指示一方面是承包人有权对分包工作作出指示;另一方面是承包人根据主合同所做的指示和决定,而这类指示和决定是来自于主合同工程师关于分包工程方面的,但应由承包人确认后由承包人通知分包人的,如变更方面的指示等。
4.3.3变更估价 除参照分包合同规定的费率和价格外,还可参照主合同的测量进行估价。
4.3.4通知和索赔 承包人向业主提出索赔时,应根据主合同条件,承包人应向工程师或业主提交通知、资料或保持周期记录,当分包人被通知此情况时,也必须遵守,否则由分包人承担责任。
4.4施工合同履行的过程管理
4.4.1施工合同管理对象、范围和内容 施工合同管理对象是工程项目,其管理的范围仅限于工程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内容,包括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好“四控制”,处理好不可抗力,索赔、违约和争议等的管理。
4.4.2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一般义务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按合同规定,将业主和承包人和相关各方(设计、工程师等)的一般义务做到承包人100%的履行,始终以顾客关注为焦点,充分体现协作履行的原则。
4.4.3做好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控制
4.4.4不可抗力明确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的定义、包括内容,不可抗力发生后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及由此而产生的索赔事件处理。
4.4.5违约和争议 违约事件发生后,分析明确违约方的责任,处理好由此产生的索赔事件及争议。争议的解决应力争协商解决。
5、合同的变更
5.1施工合同变更及其内容
5.1.1合同变更的的基本含义 合同变更又称变更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由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原合同的内容所进行的修改,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2(1)合同变更的期限为合同订立之后到合同没有完全履行之前;(2)合同变更依据合同的存在而存在;
(3)合同变更是对原合同部分内容的变更或修改;(4)合同变更一般需要有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5)合同变更属于合法行为,违法变更属于无效变更;(6)合同变更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形式;
(7)合同变更并没完全取消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合同变更涉及的未履行的义务没有消灭,没有履行义务的一方仍须承担不履行义务的责任。
5.1.2施工合同变更的内容
(1)工程设计变更。其包括的具体内容一般在合同的专用条款或通用条款中有明确规定,由此导致的合同价款的增减及造成承包人的损失由发包人承担,工期顺延(除非合同中另有约定)。
(2)承包人在施工中提的合理化建议,涉及对设计图纸或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和对材料、设备的替换的,需经业主或工程师同意。
(3)合同中规定的其他变更。如暂停施工、工期延长,不可抗力的发生、费用和法规的变更等导致的合同变更。
5.2施工合同变更的处理
5.2.1合同发生变更后,承包人应将变更事件分类管理。
5.2.2由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变更指令,承包人应首先按合同规定执行,由此类变更导致的工期、费用的变化,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如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未能按合同规定承担工期、费用变化的责任,承包人应密切注意由此导致 的违约和索赔。
5.2.3由承包人提出来的变更事项且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由此类变更导致的工期、费用的变化,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如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未能按合同规定承担工期、费用变化的责任,承包人也应密切注意由此导致的违约和索赔。
5.2.4不可抗力导致的变更,按合同规定双方的责任来处理。承包人应尽可能的通过保险等方法来减少工程项目风险。
5.2.5费用和法规的变更,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费用和法规的变化,从而导致工程项目费用和工期的变化。对于合同中规定此类变更的责任由业主承担的,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由承包人承担的,承包人应在合同评审期间,预估风险,进行概率分析,制定措施,减少风险损失,并通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四控制”管理,动态分析、调整风险防范措施。
5.2.6合同变更的处理必须遵守全面履行合同的原则。
6、违约、索赔、争议
6.1违约
6.1.1违约的概念 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其实质是侵害合同所产生的民事责任。
6.1.2《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规定合同法规定,违约责任采用严格责任,即以违约行为与违约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要件,严格责任是法定责任,而非合同当事人所约定的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等五种方式。
6.1.3承包人应对合同中规定的违约事项及其责任的承担方式等进行管理。6.2索赔
6.2.1概述
(1)索赔的概念 受损失的一方向违约方或责任方索取赔偿或补偿。
(2)索赔的种类 按索赔的要求分类有:工期(T)索赔、费用或成本(C)索赔、利润(P)索赔,按处理方式分单项索赔和综合索赔。
(3)索赔的原因 ①合同文件不完善; ②业主一方的问题;
③不利的自然环境和外界障碍; ④法规、政策的变化;
⑤买方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
(4)索赔的依据 第一是合同,第二是法律法规。6.2.2索赔程序(1)意向通知
(2)提交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3)索赔报告评审(4)谈判
6.3争议、诉讼
6.3.1解决争议的方式 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6.3.2承包人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遇到争议或纠纷,应首先考虑协商和调解。
7、合同终止和评价
7.1合同终止的种类和条件 7.1.1合同终止的种类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2)合同解除(3)债务相互抵消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5)债权人免除债务(6)债权债务同归一人
(7)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7.1.2合同终止的条件是已经竣工验收和结算支付。7.2合同评价
(1)承包人应按本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合同评价和顾客回访。(2)评价主要内容 合同全面履行情况、合同条款或文件、违约和索赔情况、有无争议和诉讼、四控制的总结分析、文明施工和环保的评价等。
8、分包合同管理
8.1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合同管理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党支部书记、总工程师、主管生产的副经理;
成员:技术、机电、物资、人事、财务、安质部门的负责人和合同专(兼)职人员。项目部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合同管理日常的具体业务工作。
负责对分包方人员按合同要求进行日常管理。项目合同管理小组名单要及时上报公司成本部。
8.2项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力
项目是受公司委托的分包合同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除按本办法规定应报公司审批的程序外,拥有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权,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8.2.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受公司法人委托,负责分包工程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管理,负责签订分包合同,履行合同管理职责和权力。
动态管理本项目分包合同执行情况,及时了解、解决合同履约中发生的问题。负责合同的月验工计价、结算、验收的组织领导工作。8.2.2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或总工程师
协助项目经理,具体主抓合同管理工作。8.2.3施工技术部门
负责核定分包工程的详细工程数量和定额材料机械、水、电消耗数量;
负责编制分包方的月施工计划,报项目合同管理小组审批,经审批同意后下达执行。负责向分包方提供施工图和施工技术规范,办理技术交底。
负责合同日常的技术、质量的管理和检查、检验及实作量的收方签认,并审核分包方工程月计价及结算计价;
配合业主监理人员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检查签认事宜; 收集、整理分包方报送的竣工资料。8.2.4安质部门
负责编制下达分包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检查、督促分包方建立健全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设立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
按照合同要求作好日常施工中的检查、监督、建立安全质量管理报表、台帐,并收集分包方向公司报送的月份、竣工安全质量报表和安全质量方面的评价工作。
8.2.5物资部门
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分包方月施工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表》,并经分包管理小组审批后执行。
负责按合同规定,供应分包方材料,原则上限额领料。月末负责编制分包方《材料领用节超表》,分析材料节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对分包方供应材料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分包方工程完成情况,监控分包方领用材料,如有异常,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负责向项目财务部门提供当月供应分包方的材料数量、金额,手续签认齐全。负责收集、积累反映工程实际的材料消耗指标。8.2.6机电部门
负责督促分包方按合同规定配齐机械设备;
如分包方需租赁我公司机械,负责具体办理机械租赁合同;
负责办理分包方风、水、电和机械租赁费用计价并转项目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特种设备验收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台账。8.2.7财务部门
负责按合同规定,依据每月验工计价单及各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计价,并由项目经理签字后按项目经理批准数拨付工程款,但必须确保验工计价工程款不超拨。
有权拒绝无合同和非我方承认的工程数量的验工计价款;
计价拨付工程款必须由分包方合同签订人或经签订人书面委托人办理有关手续。负责收集资料,及时办理月份和竣工结算工作。8.2.8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验工计价人员)
负责对分包方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质量体系、信誉、业绩等资料的收集、审查;
负责分析、测定分包工程单价,拟定合同条款,并办理上报审批手续;
对分包计价的全程控制、签认手续的齐全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签认,凡手续不齐全的计价文件,有权拒签;对违反规定,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有权制止;
受成本部和项目部双重领导,负责报送合同管理各项报表。并结合合同执行过程的情况,研究公司公布的合同范本,找出不足之处以便于合同范本的修订、完善。
8.2.9人事劳资部门
负责对分包方进场的组织机构、人员进行管理。
监督分包方按规定配齐项目管理技术干部,配足生产必须的负责技术工人,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负责监督分包方对特殊技术工种进行培训,确保按国家规定持证上岗。8.3合同审批程序
对分包项目总价在五十万元以上的,选择劳务方或者分包方前,由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填写“工程劳务分包报告审批单”一式三份(未设经理部的填二份)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经理部,由经理部经理审签后报公司。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分包。
对分包项目总价在五十万元以下的,设有经理部的下属工程公司填写“工程劳务分包报告审批单”一式二份,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经理部审批;未设经理部的由报所属工程公司审批;属公司直接考核的项目由项目经理审批。
五十万元以下的合同,必须报公司成本部备案,要履行相应的法人委托手续,否则视为无效合同。
8.4分包方的选择确认
工费承包的劳务方由项目合同管理小组提名、审查,并将审查的会议纪要与工费承包项目单价确定过程情况汇报上报公司合同管理领导小组。
参与投标并承担相关费用和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分包方,由公司主管投标的领导决定,并呈公司董事长批准,邀请分包方参与投标。
项目部选择的分包方,在确保工期、安全、质量和顾客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通过竞争择优确定。
8.5对分包方的资质、资信审查
分包方的资质资料:分包方必须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法人代码证、安全证书、法人证明书(有委托人的须提供委托书原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法人代码证、安全证书必须经过当年年检,且资信资料每页须加盖其公司红章,分包方资质证书所列承包范围须满足工程项目要求。
分包方的施工经验:要求近三年内至少有二项相同工程施工经验,且优质、按期完成,有无合同诉讼经历,有无重大伤亡事故,有无重大质量事故经历和严重拖延工期经历。分包方资金实力,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人技术等级能力,机械设备能力情况。
法人委托书:分包方与我方签订合同不是其法人代表时,须提供法人证明书和法人委托书,且应在法人委托书中注明受委托人具有合同谈判、签订及施工过程管理的权力,所签订协议由授权法人负责履行,承担责任。
分包方资质、资信资料由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审查由合同管理小组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参加,进行综合评价、择优汰劣,最后形成《会议纪要》报公司成本部,以便于公司合同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8.6劳务分包工程数量核定及包价测定
8.6.1数量核定
认真审核分包工程数量是否与设计蓝图相一致,项目是否齐全。8.6.2单价测定
结合市场情况计算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三项费用;结合合理的降造措施,合理降低成本,分包方总价应控制在责任成本费用之内;
其它工程分包单价可执行相应的工程定额,参照上条单价控制原则确定。凡由我方不计费提供的资源(材料、料具、施工机械),该资源的费用应从分包单价中扣除。
分包方参与投标,并承担现场勘察、编、投标工作以及中标后的开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作,我方只派少量人员负责工期、质量的监督、验工计价、财务拨款事项,并收取工程价款一定比例管理费(不含税金)。
8.7分包工程的合同签订 8.7.1合同谈判
设有经理部的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包工程,合同谈判由工程公司组织,经理部派合同专(兼)人员参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成本部派员或委托经理部派合同专(兼)人员参加,工程公司合同管理人员负责记录,并要求与会人员签到。五十万元以内由项目所在单位负责,经理部派员参加,公司不再派员参加。
分包工程合同协商达成统一意见后,由项目所在单位参照公司公布的合同示范文本拟定合同文稿。
8.7.2合同签认
通过竞标确定的分包工程,合同签订由公司董事长签字或经董事长书面委托项目负责人代公司签订。所签订的合同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在合同签订前应呈公司办公室法律顾问处审查把关。
凡是分包工程都必须先签合同后施工。不准先施工,后签合同或边施工边谈合同,不准一个合同管几个分包方,更不允许工程干完结算时再补签合同。
如工期要求紧或者其它特殊情况下,可在征得公司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后,草签临时合同后进行施工,在进场两周内必须完成合同审批、签订手续。如两周内分包方仍未签订手续,则要求分包方无条件退场。
分包工程合同一经正式签订,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建立管理台帐和归档。主体工程分包合同应全部编号,正本留工程单位财务和劳务方各一份存档,副本若干份,分别送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成本部、审计监察部、办公室、经理部(分公司)等职能部门。
8.7.3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缺陷修复,专业分包工程应留5-10%的质量保修金,其质保金在工程竣工交验合格业主将款返还我方后退还分包方50%,保修期满交付合格业主将款返还我方后将余款付给分包方。
8.7.4为促使分包方正确履约,分包方应交纳合同价款的3—5%履约保证金,在合同签订前交项目所在单位财务。专业分包(含业主指定分包、联营方分包)签订合同时,必须交纳我方与业主同等比例的履约保函,履约保函必须交公司财务部门,履约保函在履约期满或业主退还我方时,退还给分包方。未交纳履约保证金与履约保函的严禁与其签订合同。
8.7.5原则上分包方要有三个月以上的垫资能力,以保证业主资金不到位时的正常施工。
8.8验工计价和结算
8.8.1分包工程的月份验工计价和竣工结算必须由项目合同管理小组组织,不允许 7 由某个人单方进行收方验工。
竣工验收由分包方写出书面验收报告,然后由项目合同管理小组组织验收,进行末次验工计价,在分包方提供合格的竣工资料后,方可进行竣工结算。
月份验工计价和竣工结算由项目经理签字,设经理部的报经理部相关部门审核,未设经理部的交项目财务拨付工程款。
分包工程月份验工计价单由分包方填写签字后报项目所在单位现场管理工程师,由现场管理工程师按时组织人员按完成合格的有效实作工作量给予收方计量,签认后转计价工程师;计价工程师依据合同单价、实作计量和甲方已支付计价的资料进行审核签认后转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复核签字后转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审查签认后转财务部门;财务依据审核签认的验工计价单在扣除物资、机电、风、水、电管理部门转给的消耗结算清单及合同规定应扣的质保金、税金、履约保证金等等费用后,办理余款支付手续,不得超付工程款。设经理部的分包项目,由项目财务将结算后的清单报经理部审批,分包工程竣工结算书由项目单位财务人员编制。
各分包工程项目,要随时掌握劳务人员工资支付情况,为防止分包方拖欠、克扣劳务人员工资,必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凭工资单及民工代表财务拨款等等方式进行监控。
对分包方自购的材料款要高度注意,防止将矛盾转嫁我单位。8.8.2分包工程竣工结算书内容: 分包工程竣工结算书内容主要包括:结算依据(原始合同、补充协议、会议纪要等);工程价款结算;甲方应扣回的费用;工程质量保修金;退还保修金时间;双方单位代表签字、盖章;结算书制作人及日期等内容。
分包工程竣工结算书应在审批结算后一月内送公司财务部、成本部各一份备案。分包工程竣工结算书必须在资料齐全,经双方核实确认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必须详实完整,计算必须准确有据。
给分包方验工计价时应严格坚持按“有效实作”工程量进行结算。对分包工程,均应坚持由我方供应主要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
对分包工程在正式合同未签订前,不得验工计价和拨付工程款(除个别特殊情况经公司领导同意外),也不得预支或借支工程款。
8.8.3合同价款变更
竞标合同内单价变更,必须报公司经董事长或董事长授权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经理部、工程公司、项目部办理竞标的合同外价款变更,一次性变更在十万元内的由工程公司自行办理,超过十万元的必须报公司成本部审核。
一项工程累计变更或末次结算变更,价款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必须报公司成本部审核,董事长批准。
公司、经理部(分公司)和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各自管理职责和权力进行认真的管理。
单位合同管理 篇2
(一) 勘察单位合同管理不规范
1. 合同内容不当。
(1) 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的文字与条款制定不严谨、不清晰, 甚至是合同条款有漏洞, 包括忽视在合同中设置双方的责任, 尤其是忽略对违约责任的明确规定, 容易导致合同引起较大争议。 (2) 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当前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签订的大部分合同, 其合同文本各种各样, 甚至对责任划分模糊、未对违约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等, 使得签订合同公正性与合理性较低。
另外, 非标准的合同文本, 不单内容不规范, 而且容易转移风险。尤其是在出现争议的时候, 由于合同文本不规范, 条款不严谨, 法律漏洞较多, 很难保证勘察单位的切实利益。
(二) 合同管理制度不规范
1. 单位管理人员忽视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勘察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缺乏认识, 未能从单位的持续发展角度理解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工作缺乏认识与重视, 导致单位的内部合同管理制度不规范, 必然降低了合同管理的质量。
(三) 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不高
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对勘察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 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属于知识面广、法律知识丰富、经验丰富的工作, 对于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然而, 当前我国勘察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既有从事部门管理的工作人员, 也有初出茅庐的毕业生, 可见其专业化素质水平都较低, 导致我国勘察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勘察单位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
1. 建立合同信息管理体系。
当前, 我国的科技发展迅猛, 现正处于信息化多媒体时代, 为了提高我国勘察单位合同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水平, 应当结合勘察单位有关合同方面的工作流程及制度规范, 制定一套完善的合同信息管理体系, 对单位的合同拟定、签订、管理形成一整套完整、流畅、有效的体系。
合同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我国勘察单位对合同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 而且有利于使得合同的管理更规范化、精细化, 保证了单位合同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
2. 创建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通过在单位内部创建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明确合同管理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 并实行职责制。将合同管理部门与单位的其他部门统一规划, 确保合同管理部门能与其他部门相协调, 保证合同管理任务的顺利进行。
同时, 应当将单位内的工作性质特点与合同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相结合, 制定相关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 包括合同建立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交底制度、合同存档制度等, 确保合同管理部门的工作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对合同管理部门实行制度化、规章化的管理方式。
此外, 应当建立健全的勘察单位监督体系与奖惩体系, 对单位内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定期的抽检, 检查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对于抽查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应当通过批评或者扣除奖金的方式予以惩罚, 对于考核工作成果优秀的管理人员, 应当对其进行表扬及发奖金等物质性奖励, 以便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 保证对合同管理的高质量水平。
3. 加强对合同内容的审查。
(1) 制定合同内容管理文件。聘请相关法律专业人士, 通过与勘察单位内部的工作内容及流程相结合, 制定完善的合同内容管理文件, 对合同内容的制定起规范作用, 必须确保合同内容中的各项条款、文字完整、规范, 防止合同条款模棱两可, 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 除了依照所制定的合同内容规范管理文件之外, 还可以咨询相关法律知识丰富、合同签订经验丰富的人员, 确保所签订合同能切实保障本单位的利益。 (2) 统一、规范合同的文本格式。为避免由于合同文本格式不规范而引起的风险, 我国勘察单位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格式, 即选用由我国颁发的标准式合同文本作为文本格式, 结合双方商谈内容再行起草。对于合同文本格式的确定, 必须选择内容完整、全面, 风险分担责任清晰, 职责分明, 必须包括违约责任等方面, 确保所订立合同的法律性及合理性, 避免单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与损失。
采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格式在整个合同管理机制的完善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单位所签订合同的款项完整, 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并且避免了不公正条款的出现, 而且有利于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对该合同依法进行监督, 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二) 提高勘察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质量
1. 加强对单位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宣传。
由于勘察单位的合同管理任务属于知识面较广、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管理任务。
一方面, 我国应当加强对勘察单位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宣传, 提高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了解。促使各勘察单位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 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只有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 才能真正推动勘察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工作, 确保合同管理任务能取得预期的结果及最终目标, 保障勘察单位的切身利益。
另一方面, 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 倡导单位内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来。合同管理工作并不单单是合同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 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义务与合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助, 互相监督, 完成合同的管理任务。
2. 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
(1) 认真审核合同。勘察单位在拟定了合同之后, 应当由单位内合同管理部门组织专门的合同审核小组, 对合同进行严格评审、检查, 确保合同的各条款内容完善, 符合法律法规。在审核合同的过程中, 注重对合同的条款、文字、法律、制度上进行审核, 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作上标注, 向上级提交审核报告。 (2) 依法履行合同。在合同正式签订之后, 勘察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合同, 按照合同的各项条款、责任, 依法执行合同。由合同管理部门与执行合同的相关部门商讨, 制作履行合同的具体规划, 包括工作流程、工作进度等具体事项, 保证合同如期执行。 (3) 严格监督、管理合同。勘察单位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 还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选派专人小组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确保合同的执行在计划之中。一方面, 应当制定全面、有效的合同执行反馈信息跟踪表;另一方面, 根据合同执行反馈信息跟踪表所反映的问题, 及时找出解决措施, 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4)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a.严格筛选人员。勘察单位可以通过内聘与外聘两种方式, 筛选合适的人员作为单位的合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一方面, 通过筛选单位内部的优秀人员对单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较为熟悉, 上手较快。另一方面, 通过外聘优秀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 不仅有助于为单位注入新鲜的血液, 而且可以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b.加强在职专业化培训。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合同管理专业培训课, 对合同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化知识培训, 全面、有效的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对管理人员普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尤其是合同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 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 提高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c.实行职权制与奖惩制。单位应当对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实行职权制与奖惩制。一方面, 通过职权制, 可以明确规范相关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义务, 保证合同管理任务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 通过对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实行奖惩制, 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保证合同管理任务的进一步完善。
三、结束语
如何做好企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 篇3
[关键词]合同;管理
一、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首先,合同的订立应由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属民事合同,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由此可见,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科研、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因此合同应由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管理。
其次,合同管理应采取企业法律事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法律事务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操作上,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和所属各单位作为合同的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事务部门定期汇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这样,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二、企业合同管理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要成功、要发展,一方面离不开选择好的经营方式,注重技术创新,突出自身特点,敏锐发现适应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有效预防和积极消化市场经营风险,把企业决策和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实行依法管理是关键。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堵塞合同管理漏洞,依法治企的关键就是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好企业。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依法行事的基础
合同是一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市场经济要求公平有序地竞争,竞争的秩序要靠法律来规范。目前,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合同的签约率不高、合同文本不规范、履约率较低等等。合同欺诈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有的企业对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违约现象,运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合同管理混乱,势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意识亟待加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合同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多种途径,加强合同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搞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这些都离不开合同管理。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现代企业对合同比较重视,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将它们进行归纳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共同之处:
1.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合同法律意识差。一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相关负责人,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基本上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合同法律意识差。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企业的公章、介绍信和空白合同等重要的法律文书被人盗用、借用,另外对联系业务的经营人员的相关授权不明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对业务人员的授权制度,有的单位超过自身的权利范围对外签订合同,有的一般员工未经授权也对外签订合同,由于司法实务中对证据认定规则以及民事责任归属确认都有较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对那些未经授权的人员所订立的合同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对企业不利的,因此明确企业合同签订中的授权制度是依法规范合同管理的一个起始点,并且明确普通授权、特别授权、转授权代理、授权委托书的管理和使用等,对企业实施财务、物资采购等集中有效管理也提供了明确的前提法律依据。另外,在介绍信和空白合同管理中也应注意相互一致,以免引起因两份法律文书在文义上的不一致导致纠纷。
2.不签书面合同现象突出。盲目轻信“口头承诺”的协议,一旦一方失信,便纠缠不清,引发合同纠纷。据调研,百分之七十的企业签订合同金额不足经济往来总额的百分之四十。有的企业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分析双方不签订合同的原因既有出于信任对方的可能,也有图省事的可能。但恰恰因为这些就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过错,致使当事人事后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弥补和处理这些当初图省事而引发的纠纷。虽然现行合同法对签订书面合同没有了以往经济合同法中对书面合同的严格要求,但作为一份证明当事人当初合意主张的重要证据,有这样一份含义明确的证据肯定比没有要好。
3.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约定不明确。许多企业在经济交往中,也注意签订相关的合同,但却不使用成文的格式合同文本,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对合同标的约定不明确,合同条款不完善,责权利表述不明确,意思表达模糊,这样的合同极容易陷入欺诈圈套,引发大量合同纠纷。格式合同一般是在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起草的,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比较平衡和均匀,因此建议尽可能选用规范的格式合同来处理双方的经济往来。当然,签订合同时对双方合意的目标指向物也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约定,而不应当是含糊不清的。因此,在合同中对双方权利义务和相关条款作出明确的约定,无论对方的诚信如何,使自己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也是经济活动中必要的一种风险防范意识。
4.合同签订履行监控制度不完善。合同履行指的是合同规定义务的执行,表现为当事人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履行监控,是为保护合同的正当履行,而建立的相应合同执行的调整和控制制度。为保证公司或企业的合同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一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相应的法律顾问制度,但由于和各业务职能部门协调或深入监控的程度不同,致使合同履行中因为不到位的管理,而使好的制度不能取得好的结果。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一定要意识到合同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一定要将这种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并且加以贯彻,要落实合同管理的机构、人员和制度,建立健全合同台账、档案制度,使合同管理逐步规范化,从而规范企业的签约和履行行为,堵塞漏洞。
5.合同履约率不理想。导致合同履约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较多,但企业自身市场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法律知识贫乏,往往在合同签订前不调查对方资信情况,落入对方设下的“合同骗局”,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一支懂法律、懂合同的经营队伍,提高信用观念,规范营销行为,才能使企业得到稳定的发展。在企业经营中,除了正常的合同规范管理外,还应注意一种极端的情况,那就是合同欺诈,合同欺诈一般表现在:(1)以预付款或定金、押金的方式骗取货款;(2)编造合理的理由,侵吞押金或相应资金;(3)伪造证件或资信情况,假冒特定身份,骗取合同资金等;(4)通过中介组织设立广告骗局;(5)假为购货,实为出货骗款;(6)虚构标的,骗取对方信任,获取资金。
从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各种合同欺诈行为,只要提高法律鉴别能力,认真对待签订合同,相信并不是能够轻易受骗上当。推而广之,企业合同管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要建章立制,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合同法》培训,特别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法定代表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合同意识,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并自觉地运用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使企业从被动地应付和处理合同纠纷转到主动地预防合同纠纷,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发展和竞争能力,避免经济损失。
三、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合同管理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方式。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管理,合同范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2.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识。
3.重大合同审查管理。企业重大合同主要有:中外合资合作合同、企业购并合同、联营合同,独家代理协议、重大技术改进或技术引进合同。把这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合同挑出来,作为合同的重点管理对象,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处理的全过程,都由法律顾问部门参与,严格管理和控制,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4.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法律顾问部门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具体可采取或制定合同款支付复核程序,实施有效的管理。
5.违约纠纷的及时处理。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企业法律顾问要把好合同签订关。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相关登记和鉴证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各企业要强化履约意识。合同一经承诺,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通过建立合同档案和合同报表制度,及时总结合同管理中的经验教训,提高防骗反诈能力。根据合同履行情况,适时运用撤销权、变更权和不安抗辩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对违约行为要及时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合同欺诈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损失,并请求有关部门予以打击。
企业应当把依法治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合同管理,树立“外讲信用、依法经营;内讲制度,依法管理”的企业形象,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后东升.企业合同管理法律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胡科峰.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2007.
3.张国印.企业合同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法律出版社,2009.
4.王义.中小企业合同管理全程指引.法律出版社,2007.
5.陈晓峰,陈明昊.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丛书.法律出版社,2009.
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制度 篇4
第二条 使用市级财政资金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管理适用本办法。
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依法通过招投标方式达成的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合同,是指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和民事活动中,作为一方当事人和合同相对人签订的契约性法律文件。
第四条 签订合同的主体包括市政府、市政府部门、市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所属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使用市级财政资金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
禁止临时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门内设机构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
第五条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合同风险评估制度和报告审批制度。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合同包括:
(一)标的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合同;
(二)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或重大投资项目合同;
(三)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合同。
第七条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应当明确具体负责合同谈判、起草、履行等事宜的承办机构和承办人。
以市政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承办机构为具体负责合同承办工作的主办部门;以市政府部门、市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所属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使用市级财政资金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承办机构为其负责合同签订具体工作的内设或下属机构。
第八条 承办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合同项目的调研、评估,提出初步意见;
(二)审查合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
(三)负责订立合同的协商与谈判,合同文本的拟定与修改;
(四)负责将合同文本等资料报审查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五)根据审查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六)负责合同的履行;
(七)负责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活动;
(八)负责保管合同文本及与履行、变更、解除合同有关的文件资料,并按规定整理、移交。
第九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是合同的审查机构。
审查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报送的合同依法进行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二)指导或参与合同纠纷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活动;
(三)审查备案合同;
(四)监督合同履行,对合同履行中产生的风险,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条 提交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的合同,市政府法制机构一般应当在收到合同文本草拟稿以及相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出具审查意见书。
承办机构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书的要求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调整。
第十一条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文本一般应包括合同标的、权利义务、履约期限、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主要条款。解决争议的方法选择仲裁的,应当明确具体的仲裁机构。
第十二条 订立合同,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立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应当经本单位领导集体讨论通过方可立项;属于本办法规定的重大合同的,还应当报市政府审批同意。
(二)谈判、协商。承办机构组织有关人员与合同相对人进行谈判、协商。
(三)合同文本拟定。承办机构根据谈判、协商结果拟定合同文本。
(四)审查。合同签订前,承办机构应当将合同文本及有关合同相对人的资产、资质、信用、履约能力、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材料,合同谈判、协商材料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机构意见,合同订立依据,批准文件及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等材料报送审查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五)报批。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规范性文件规定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合同,由承办机构按照有关程序报请批准。
(六)签字和盖章。合同应当由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授权其他人员签字的,应有法定代表人的书面授权。签字后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第十三条 合同签订后或履行过程中需要签订补充协议或者变更、解除合同的,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合同订立的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使用的房产、地产以及重要办公设施等需要出租、出借的,由管理、使用该项资产的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合同的`承办机构报请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并履行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至(五)项规定程序后,由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和承办机构共同与合同相对人签订出租、出借合同。
第十五条 重大合同签订前,承办机构应当组织对合同签订的风险评估,重点从政治、经济、环境、法律、社会稳定等方面对合同签订和履行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 承办机构应当在合同签订后7个工作日内将合同文本和相关资料报送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合同签订后,承办机构应当全面负责合同的履行,并及时对履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合同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办机构应当提出相应对策或者建议,及时行使不安抗辩权、合同解除权、违约责任追究权等法定权利:
(一)出现不可抗力;
(二)合同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修改或者废止;
(三)签订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四)合同相对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五)合同相对人预期违约;
(六)其他可能影响合同履行的情形。
第十九条 重大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情形的,承办机构应当及时向市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并抄送合同审查机构。
第二十条 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承办机构应及时与合同相对人进行沟通,查明情况,客观评估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可能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或使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承办机构应及时向签订合同的机关事业单位书面报告,并抄送合同审查机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应对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合同纠纷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经协商、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经协商或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按合同约定的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二十二条 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合同纠纷,承办机构应当全面收集证据,按照诉讼时效的要求以及仲裁、诉讼规则做好应对工作,防止因应诉不当导致败诉。
第二十三条 合同纠纷处理过程中,承办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放弃属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一方享有的合法权益;
(二)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合同履行完毕后,承办机构应及时将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整理归档,不得随意处置、销毁。
承办机构应当根据合同的重要程度,设定合同文件资料的保管期限;一般合同的文件资料应当保管以上,重大合同的文件资料应当永久保存。法律、法规、规章对合同文件资料的保管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应当归档保存的合同文件资料主要包括:
(一)正式签订的合同文本原件;
(二)合同履行过程中签订的有关补充协议、变更协议;
(三)各种批准文件;
(四)合同前期谈判过程中的背景资料、往来函电、会谈纪要及与合同签订有关的传真、录音、录像等;
(五)其他与合同签订有关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六条 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签订合同的第一责任人,对签订合同承担领导责任。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督促其纠正;情节严重的,可提请市政府研究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一)按规定应当报送审查的合同,承办机构未报送的;
(二)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未通过即签订合同的;
(三)不按规定进行合同备案的。
第二十八条 承办机构、审查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签订合同的;
(二)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收受贿赂,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利益的;
(三)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超越职权,导致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遭受较大经济损失的;
(四)未妥善保管合同资料、档案材料,导致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诉讼或仲裁中败诉的。
第二十九条 有关部门、单位要同时加强对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签订合同的监管。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签订的合同,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送监管部门备案;主业内的重大投资和非主业投资合同应当报经市政府同意后方可签订,其合同文本由签订合同的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报送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第三十条 各市区和高区、经区、工业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合同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威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单位合同管理 篇5
一、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情况
开远市现有事业单位百余家,人员几千人,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事业单位均已全面推行了人员聘用制度,占事业单位总数的100%,所有人员均已签订聘用合同,其中专技人员*人,管理人员*人,工勤人员*人,签订合同人员比例达到100%。实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一项人事管理制度。
核心内容就是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的形式,来确定单位与个人的聘用关系,明确并履行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在聘用制实施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用人、岗位管理的原则。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对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产生了一定的促动作用,职工的危机感与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能显著提高,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的存在,人员聘用制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
二、实施聘用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自查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实行聘用制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没有从单位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去认识实行聘用制的重要性,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签与不签一个样,“一签定终身”的思想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没有产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二)聘后管理不到位
实施聘用制的一个标志就是单位和职工经协商一致,签订聘用合同,表明从此形成了新的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的转变”、“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的转变”。但是大部分单位对聘用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签订合同的层面,而忽视了聘后管理。有的单位将聘用合同的签定作为一项程式化的工作,例行公事地三、五年一签,没有开展有效的聘后管理,致使考核走过场,奖惩不明,续聘、解聘缺乏依据。
(三)人员“出口”不畅
人员的“出口”问题一直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难题。从理论上讲,实行聘用制,就必然有人要被解聘,或聘用期满后,终止聘用合同。人员被解聘和终止聘用合同后自然应当进入“市场”,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在现阶段这个做法还是有些理想化,至少在很多单位还很难推行,人员“出口”往往只停留在退休等途径。
(四) 配套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情况比较复杂。能否顺利推进这项改革,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十分重要。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许多单位习惯采用过去的做法,没有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变更相应的条款和规定,导致与聘用制相配套的政策、制度相对滞后,这其中包括薪酬制度、考核制度、落聘人员利益补偿机制等。
三、对完善聘用制度、规范合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突出重点,强化聘前聘后管理,建立完善聘用工作程序
1、科学合理设置岗位。
岗位设置是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前提。事业单位应以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职能、编制为依据,结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和因事设岗、以岗管人的原则设置岗位。内部岗位设置一经确定,要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任职条件等。
2、规范聘用行为。
聘用合同是个人与聘用单位具有人事关系的`法律依据。聘用合同质量高低,关键在于约定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体可行。千篇 一律的聘用合同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难以起到合同化管理的目的。事业单位要“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掌握合同约定的技巧,根据本单位实际,具体约定合同内容。必备条款,要有大量约定内容;约定条款,要注意遵循法律原则。此外,在人员聘用过程中,要坚持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聘用程序和聘用行为。
3、完善考核制度。
要将考核作为加强聘后管理的主要手段,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工作态度相统一、考核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思路,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与所承担职能相一致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不同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过程中,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具体细化。要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与人员的使用、奖惩、培训挂钩。
(二)着眼整体,配套推进改革,确保积极平稳实施人员聘用制度
1、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要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功能,推进改革,理顺体制,从而使聘用制实施更有“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定编定岗,研究制定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考核制度、内部分配制度以及聘用合同示范文本等。
2、改革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动力其作用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分配制度产生的激励机制直接影响人员聘用制度的实行。
3、建立完善人事服务体系。
单位合同管理 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外来施工单位和雇佣短期合同工管理程序,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杜绝或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部门招用外来施工单位或雇佣短期合同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谁雇佣,谁管理”“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承担起外来施工单位或短期合同工安全管理的权力和义务,切实保障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及健康。
第三条:部门必须按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和上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第四条:外来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施工营业执照具有要施工的经营范围。
2.具有施工许可证。
3.具有建筑施工安装企业资质等级证明书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资格书。
4.该施工单位的合同签订应持有法人代表证明书或法人委托书。
5.该施工单位特殊工种人员具有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
6.该施工单位外来劳动力持有外来人员就业证(卡)。
以上手续完备后方可签订合同。
第五条:双方签订项目施工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安全协议书,作为全体合同的首要附件,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第六条:招用短期合同工,必须严格履行以下手续:
1.招用外来的劳动力即为短期合同工,必须到劳资处取外来人员就业卡(证)。
2.上岗前必须由用工部门、施工单位分别按岗位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由安环处登记造册、存档备查并发放“厂内短期合同工安全操作证”。
3.凡从事特殊作业的短期合同工(电工、电气焊工、司炉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特殊工种)必须持劳动部门签发的《特种作业人
员操作证》和安环处发放的“厂内短期合同工安全操作证”二证齐全方可作业。
4.凡长期使用的短期合同(指三个月以上)必须到劳动局仲裁部门办理劳动合同签证手续。
第七条:全厂各用工部门对经审查批准使用的各类外用施工单位及雇佣合同工,必须及时向安环处备案,并报送手续复印件,安环处随时可掌握全厂外用施工单位和短期合同工的来源、人数、用工项目用工期限和安全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建立外来施工单位、短期合同工安全管理档案,以便加强外来施工单位、短期合同工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甚至处罚,处罚金额,据违规情况而定。
单位合同管理 篇7
关键词:合同管理,问题,风险,对策
一、事业单位合同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 合同管理内控意识薄弱。
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 许多单位领导根本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重视程度低。认为合同管理可有可无, 法律意识不强, 只有在合同纠纷发生时, 才会意识到采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机构设置不合理。
侧重强调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却忽视了合同管理权力的相互制衡。合同管理的归口部门尚未建立, 单位合同管理的整体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内部的多个部门都拥有自已的合同专用章;监管部门对合同管理的监控存在局限性, 不够全面, 更多是在事后监管。
(三) 合同管理人才缺乏。
特定的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不足, 现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在知识的专业性、全面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制约着合同管理水平的完善与提高。
(四) 合同流程管理缺乏有效控制,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1. 合同管理没有一套完善、系统的制度, 因此在实践中无章可循。
合同管理流程的混乱, 使得流程管理的衔接能力就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合同签订前市调工作不到位、合同签订时合同审查不尽职、合同履行时监督落实流于形式。
2. 合同管理未建立基础台账, 没有扎实的第一手材料。
基础工作尚未规范化, 因此对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环节中的各种原始合同信息资料, 难以及时汇总并集中加以分析。合同及有关资料的记录、运转、存管不善及丢失, 可能增加合同纠纷的风险程度。
(五) 合同管理的监督机制尚缺、作用有限。
许多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一直缺位, 有的单位虽然设立了监督部门, 但是监督人员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合同专业知识缺乏, 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达不到监控制度有效执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在合同管理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
事业单位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制订、执行、结算及变更过程中因不当行为使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合同的风险复杂多样, 总的来看, 事业单位的合同风险存在于合同的立项、起草、设立、执行、变更及合同保管等各个环节。
(一) 合同立项环节。
未对合同市调作可行性评估, 未严格审核合同对象的资质、资格, 合同当事人不具有相当的能力和资历, 有可能增加合同无效的风险。
(二) 合同协商环节。
合同制订的范围和条件未明确, 违规签订资金借贷合同、投资及抵押担保合同, 对本应签订合同的经济往来活动未订立合同;忽视合同重要条款及关键细节, 对合同中的主要、关键问题做出不恰当的退让;泄露与合同谈判内容有关的单位机密, 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经济权益受损的风险。
(三) 合同审批环节。
未组织熟悉法律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专业技术性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的谈判等相关工作, 对合同条款、格式审查不严密, 对可能引起重大误解的条款内容存在不合理、不完整、不明确的表述, 单位面临诉讼或经济权益受损的风险增加。
(四) 合同签署环节。
未明确签署权限和授权审批权限, 空白授权书管理不当, 超越授权期限或有关事项签订合同, 可能发生超越权限对外订立合同的风险。合同专用章保管不善, 合同加盖了专用章而没有经过审批程序, 可能导致产生合同纠纷的风险。
(五) 合同履行环节。
为规避国家有关规定, 将需要更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或需要招投标管理的重要合同拆分成若干不重要的合同及标的小的合同, 导致产生经济往来业务违规的风险: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双方没有恰当地履行;发生合同纠纷时处理不当损害单位权益;对合同对象的违约行为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对方违约时未及时追究其违约责任等。未及时补充合同条款中未明确约定的事项, 使合同生效后面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
(六) 合同变更、终止环节。
应当变更内容及条款而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合同的变更、解除等, 对达不到条件的擅自变更、终止, 由此产生的合同纠纷倘若处理不及时, 就有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单位的信誉和形象受到损害。
三、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 提高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度
1.
提高单位领导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度, 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只有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才能确保合同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有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及管理水平, 积极落实绩效考评制度, 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质量, 减少合同管理的风险。
(二) 依法依规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 立足于单位发展实际, 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1. 明确合同订立权限。
涉及大额资金的合同, 应明确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 由单位负责人签署。在制度中明确合同审批、签署、授权权限。推行合同审批会签制度, 合同在签署之前, 合同承办部门负责合同会签过程, 合同只有在各会签部门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之后, 才能对外订立合同。严禁违反规定订立合同。
2.
实行岗位分工制度, 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明确每一岗位的工作职责, 形成良好的制衡机制, 以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合理有序, 避免职能交叉。加强各合同归口部门、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使收支管理与合同管理有效结合。
3. 明确合同管理归口部门是单位办公室, 具体负责部门是合同涉及的分级业务归口部门。
合同专用章由单位办公室管理, 只有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才能使用。
4. 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控, 建立合同监督履行审查制度, 降低合同风险。
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变化, 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及时与订立方共同协商解决之道, 通过合同的修订或解除, 最大程度地保障单位的利益。财务部门在付款前应当审核合同的履行情况, 对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 要中止办理结算价款和账务处理。
5. 强化合同管理基础信息工作。
对合同流程管理中的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 执行台账管理制度, 建立合同管理基础台账;对合同立项、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档案资料妥善保管并及时归档。明确合同订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真实的合同流转过程记录, 能为检查合同管理情况提供依据。
(三) 完善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采用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 选择具备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负责合同整个流程的监督审计。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定期对单位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与指导, 提高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建立合同履行评价机制, 强化合同履行的控制与管理, 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评价, 按期评估, 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四、结语
事业单位应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应修订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提高对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控。通过规范的签订合同、严格履行合同、合理的处理合同纠纷, 从而提升单位形象、提高单位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廷.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J].交通财会, 2014 (11) .
单位合同管理 篇8
【关键词】水利;经济合同;签订;审批
我国水利经济从最初的以种植业、养殖生为主,逐步发展到以供水、水利水电、水利旅游等为主要框架的水利新格局,水利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水利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经营理念陈旧,人们被一些传统经济模式所束缚,法律观念淡薄,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甚至流失,这不仅制约了水利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水利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搞好水利经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笔者认为,应从法律方面,主要是水利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上做文章,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水利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水利经济合同的重要性
1.水利经济合同不仅可以加强水利部门与其他单位间的沟通与协调,还可以强化本单位经济核算,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
2.水利经济合同只有依法签订,才具有法律效力。有关单位应正确运用水利经济合同,明确签订经济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进一步增强单位的法制观念。
二、水利经济合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
未从法律角度重视合同的重要性,许多水利单位对《合同法》一知半解。当出现法律纠纷时,不会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保护自身权益。
2.合同管理不严谨
一是合同签订主体不合法,部分合同没有事业法人签字盖章。二是合同签定人素质不高,水利单位中可能技术管理人员多,但是真正懂法律的却不多,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人员素质明显偏低。三是合同条款不严谨,有些条款订立随意,容易出纰漏。四是合同执行后未及时归档。
三、加强水利经济合同管理的具体措施
1.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
合同的签署权属于单位的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拥有对合同的最终审定权力,所以单位的法人代表才是合同的签订主体。合同签订从前期的信用评估、合同的起草到签订等工作,都要严格遵守《合同法》规定。签订经济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所以当事人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必须遵循《经济合同法》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合同的条款应当完备,合同条款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一是明确合同标的,如实物、劳务或是一定的工作等。二是明确金额和结算方式。比如劳务费用、酬金是多少,以什么结算方式结算款项等。三是明确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法。四是明确经济责任。主要指对罚金和赔偿损失的具体规定。合同签订部门在双方签字盖章后应将合同及时送达相关各方,合同开始履行。合同签订部门还要提前将合同递交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做好相應的资金安排。
2.做好经济合同的归档工作。
收集整理所有关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或解除的资料并归档,实行集中存放。并对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予以记录保存。
3.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水利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经济合同履行审计签证和备案工作,并签署审计意见。合同签订部门根据审计意见对合同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及时将修改结果反馈给内部审计部门。
4.严格履行合同
《合同法》规定对依法签订生效的合同,双方不得擅自单方面变更、自行修改、解除或终止。当发现签订的合同有显失公平、存在重大误解或对方有欺诈行为,可能损害相关方的利益时,合同签订部门要及时向单位主管领导报告,立即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制止危害行为的发生,并按规定和程序与对方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对于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合同签订部门应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内与对方协商并及时逐级上报告合同主管部门及单位主管领导。经双方协商变更后的合同内容,应签订书面协议,并作为原合同的补充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对经协商后仍无法解决的纠纷,应根据合同相关条款由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予以变更或撤消。
5.评估履行能力
合同签订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合同所有条款的履行工作,督促检查并确认合同对方对其义务的履行情况。年底,合同主管部门要对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从国家法律法规、市场规律、合同履行情况、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对所有合同进行梳理、评估,做到万无一失,并定期将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
6.把好财务关口
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业务处理,对于超出合同规定金额的款项,财务部门有权要求签订部门提供追加合同,否则不予办理。年底财务部门应将本年度的合同文本及相关支付情况记录表一起归纳整理存档。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的,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办理相关业务,同时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
综上所述,做好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对于水利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体现了作为独立法人主体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对本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了约束,这不仅有助于水利单位在经济交往中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也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3] 侯勇为 《当代经济》 2015.
【单位合同管理】推荐阅读:
【精品】单位合同10-16
施工单位廉政合同05-19
机关单位用工合同06-02
搬运合同单位搬迁06-28
机关单位劳动合同06-16
单位个人贷款合同11-04
事业单位改制合同11-20
单位零星维修简单版合同06-02
单位个人车辆租赁合同06-10
单位定期存单质押借款合同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