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怎么写

2024-05-14

小学作文怎么写(精选16篇)

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1

老师,您像春风,吹动我知识的小苗儿,您像雨水儿,滋润我知识的天地,您像我的母亲,无时无刻关照着我。

您经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不理解你这样说的好处,我总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貌,看在您的心里,必须不好过吧。

我没有优异的成绩,甚至就是为班级拖后腿的“榜样”,您总就是一遍又一遍关心着我,一遍又一遍的教育着我,老师,谢谢您。对,这就是您的职责所在,但就是一位好老师就是不会轻易放下她的每一位学生,我以前抱怨过,为什么必须要听讲,抱怨过为什么您要占用其他我们娱乐的课,此刻我最后明白了,您就是为了我们好,我就是想把对自己孩子的好,用在我们的身上,因为您就是爱我们的。

在那夏日炎炎的天气中,知了也在抱怨夏天的炎热,只有您,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讲着,下面的同学可能早已睡了一片,您还就是不曾抱怨过,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有谁不明白这道题怎样做,您可能就要讲上很久,您怕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紧张,给我们讲很多搞笑儿的事,您拍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无聊,您就为我们将您求学的事迹,老师,我该怎样回报您呐!

涩涩的冬风狂猛的刮着,冻僵了路边的小树,冻僵了鲜艳的花朵,冻僵我们的双手,却怎样也冻不僵您对我们的期望,您用红肿的双手笨拙的写下黑板上慢慢的字体,我们却在下面哈着气儿,暖着手,抱着手里的暖袋,说着:“好冷啊,这天气儿”,您必定转过头来说:“怎样冷,也得把书学好咯”,然后又转过头去继续写着什么,亲爱的老师啊,您就是这么的为我们好!

“一日为师,终身为母”,这句话不明白就是谁说的,在我听来却有种心酸的感觉,敢问,有几个人就是把老师当做就是自己的父母的,只就是一味把老师的教育当做就是斥责,每当有同学被老师叫进办公室,有几个人脸上就是开心的脸色,出来的时候,只会责骂老师的多管闲事,每当上课有同学不专心听讲的时候,老师也只就是点名罢了,却有同学的一脸愤恨的表情。

当一名老师就是不容易的,所谓一名好老师谈何容易啊!

我的老师,您就是辛苦的。我的老师,您就是心酸的。我的老师,在我心目中,您就是最棒的!

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2

一、关于“写什么”

当前,对于作文教学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学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子里也不清楚这道作文题要自己写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太愿意观察和思考问题,缺少心灵的感受与对话,更不能从生活中捕捉和感悟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

语文课程中的“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写”的活动,先要关注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中的“写”是课内的指导任务,也就是教师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拥有敏锐的目光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在课内要完成的。而“什么”是课外的问题,是学生心理成熟维度的问题,不是语文课程一家的承包地、责任田。影响和制约学生“写什么”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生活阅历,二是精神境界、心态与情绪,三是认识社会、提炼生活的立场与方法。

关于高考作文该写什么,阅卷和命题教师通常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面对高考作文评价“不预设主题”这一标准,怎样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呢?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也不是为了解决写什么,才去追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能够把这些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学会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善于与自然对话——把自我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敢于与身边的人对话——多关注别人的成长,体会人生的艰辛,在自我反思和相互碰撞中摆脱“小我”,提升“大我”,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大写的“人”。倘若能够做到,“写什么”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关于“怎么写”

关于“怎么写”的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想清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然后才能做到说清楚和写清楚。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时中心要突出,立意要深刻,议论要有针对性和力度,结构要完整,语言要生动等,事实上教师强调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正确的废话”。谁不想自己的作品生动、完整?但关键是如何写才能做到教师所说的这些要求,我们缺乏具体的有效写作指导,这是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矫正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学生审题与立意的对错不仅要看学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要看他“怎么写”。立意正确、突出的文章,可能因为学生“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平淡无奇。立意平平的作文,也会因为学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规定学生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确立了“写什么”之后,面对“怎么写”时,不妨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从这样的角度去构思文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特别是从中还能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因为,自己写作文,材料、思想等来自自己真实的生活,我们有理由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三、从指导“写什么”入手指导“怎么写”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难教”与“难学”的“两难”现实。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教学也存在难教的困惑。学生对写作产生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可写的题材,不知道“写什么”。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选择以“写什么”为突破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解决了教师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当先从解决“写什么”入手。

“写什么”就是寻找写作的题材,只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写作就有了基础,基础夯实了,好的作文就会产生。

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要从语文教材入手,通过教学去解决。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既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在阅读和欣赏范文的同时,教师应当从写作选材的角度去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生活实践去发掘写作的题材。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从背影中反映出的父亲的形象,体会其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结合学生自己对父亲的体会和理解,加深认识,体味真情。背影可以体现父爱,那么,其他有特征、有个性的方面是不是同样可以体现这样的真情与真爱呢?由此可见,只要观察细致,同样会有所收获。

教材中的文章种类繁多,有说理的,有写景的,有抒情的,都值得借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去寻找相类似的题材,再思考文章的切入点,就可能产生新的立意。如以学生的家乡崇明县为例,古朴的民俗民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诱人景致,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找到创作的素材,也就有了“写什么”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坚持源于生活写生真情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倾注自己的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也是丰富而广泛的。波澜壮阔的场景、惊心动魄的事件,虽然都是写作的材料,但它不易被中小学生所能把握,很难在数百字的作文里反映。点点滴滴富于情趣的小事,只要善于抓住其特点,同样能反映生活,凸现主题。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思考也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些给了学生写作题材更多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有利也有弊,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源于生活写真情,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要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力,而不是去写一些空穴来风、子虚乌有、脱离实际的内容。

怎样在生活、学习的环境里寻找到写作的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里,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往往感到生活平平常常,每天好像都差不多,找不到可以写作的素材,也就没有写作的冲动。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就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写作的题材,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自然风光、学校环境、班级里的人和事等结合起来,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渐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慢慢培养写作的兴趣,最后达到有写作冲动和写作激情的目标。

论怎么写好小学作文 篇3

关于怎么写好作文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小学生语言词汇能力差,不善于表达,于是认为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平时收集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就能写好作文。也有的人认为写作文是一种技巧,多学习名家的写作方式,多练习慢慢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个人认为即对又不对。我认为好作文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特质。

一真;作文和语言一样,总是要告诉人们什么,反映给人什么。明明是写北国风光,你写热气腾腾,鸟语花香。明明写一个搬运工人,你偏偏写他天天在钻研相对论。等等满篇祖国山河无限美好,学习雷锋好榜样,英雄的力量无穷,各种优美,激昂,热爱的词句汇集在一起。你看看,多么好啊!既高又大而上。小学生首先是个自然人,他幼小的心灵理解不到这些太神圣的的情愫。我们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看清这个真真的世界,让他们可以发现周围的人和事情,并且用他们视界用作文表现出来。文章必须反映现实,反映社会的客观,哪怕是丑陋与可怕、至少它是真真实实。作文贵在真实,太高大上的东西,不应该在人间,而应该在天国,最少不应该在小学生的世界里面。我们的世界既有美丽,又有丑陋,既伟大又平凡,既生动也简单。我们身为学生们的家长,唯一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文贵真实,记得小时候我看鲁迅先生写的人血馒头,当日人捕杀义士时,侵略者狂笑,民众冷漠与争抢人血馒头的癫狂。那深刻到骨子的真实感, 让我至今为之战栗 。鲁迅先生笔锋并不优美,只能给人一种,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之感。

儿童之美,贵在天真浪漫。童心无邪,虽闲幼稚然则无一丝瑕疵。我们不应该引导其文笔成人化,那样失去意义,也会抹杀儿童的创造性。因此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作为教师一定持鼓励的态度。不要我们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加于儿童,要学会欣赏儿童作文的率真。

二善,何为善? 善不是施舍,而是同感,而是一种爱,当然不是指韩剧中的那种情情爱爱。可以是对人,也可以是对物,可以是对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是对一只流浪狗。相信大家都读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那衰老面孔,矮小的身材,那奋力爬上高高站台的背影,这就是爱,这就是善。亲人之善,让人流泪的温情之善。文笔朴实无华,却又感人心肺。背影不在是文字游戏,也不在无病呻吟,它是作文的经典。我们读了 ,我们感受到了,我们铭记了!我们明白了让人感动的善啊!我们渴望在儿童的心中播下善的种子,时时刻刻浇水。对小学生文章中善的地方要大加鼓励,鼓励其用善心与爱心去书写作文。

三美,美不指是文字之美,也不只是指容貌,风景,形体之美丽。而是发至于我们心灵的一种赞叹。可以是努力为生存而生长的小草,也可以指在飞翔在大海上暴风雨中的海鸥,可以是冻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可以是巴黎圣母院丑陋吓人的敲钟人。 美丽不止属于高尚,美丽也属于平凡。,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动力。教师与家长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味人生,感悟自然之美,并把它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自自然然而不刻意,这样就可以称得上好文章。

初夏作文小学怎么写 篇4

初夏的清晨,太阳像个不安分的孩子早早地起了床。随着报晓的公鸡的第一声啼鸣,人们伸了伸懒腰纷纷起来了。在田野里,嫩绿的小草微微地点着头,叶子上的露珠滚动着,晶莹剔透。草丛中的花儿飘着浓郁的香气。啊,一切都就是那么美。

初夏的中午,骄阳似火,周围的空气热得发烫,此时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似的。但它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烈日高悬,万里无云,可突然间,“老天爷”却阴沉着脸,毫不留情地砸下雨点。

初夏的晚上,公园的花草中,萤火虫举着忽明忽暗的“灯笼”,东游游,西逛逛,此时仿佛在赶路似的去拜访自我的亲朋好友。

小学英语作文怎么写 篇5

今天这里帮助大家分析一下小学英语作文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注意写作技巧;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玻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叙述文最易掌握

窍门:先不要考虑、担忧字数,一口气把一个人(例如我敬爱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难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达到文字通顺就可及格;如在内容及技巧上下功夫,还可拿高分。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抓不到重点、词汇不够、题材不够、联想力差等。 应多加练习。

家长的鼓励很重要,并且要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作文”,那么学作文的过程,必能胜任愉快。

说明文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6

水是万物之源。这大概是人人都会说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重视着我们的生命之水,又有多少人保护着我们的生命之泉,哪怕付出再多再大的牺牲。人类呀,请别忘了,再多的资源也会慢慢消失;请别忘了,蔚蓝的家园只有一个。节约用水,非小事。

让我们走进灾区的农田看看吧:在被干旱撕扯开一道道深深的口子的大地上,稀稀拉拉的小麦等农作物在烈日下舔着开裂的嘴唇,苦苦煎熬;高高的玉米杆上,长着的是光秃秃的棒子…据报道,至,云南、贵州等地的干旱,让3700万亩小麦3128万亩受灾,其中绝收超过1000万亩。云南省就小春粮食一项因灾减产50%以上。

让我们走进灾区的人民看看吧:在全省有580多条小河断流,310多个小水库和3600多个小坝塘干涸。云南省内600余万人和360余万头牲畜饮用水告急。

“如果再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我的眼泪。”几年前,我就看过央视播出的这则公益广告。那时候,很不以为然,认为那简直是危言耸听。我们那里山清水秀,溪里有水,田里有水,自来水管里有水,水多得很。我们用起水来一点都不吝惜,洗脸洗脚不关水龙头,妈妈洗菜洗碗也不关水龙头,我们觉得长流的水洗出的东西更干净。

去年,我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场关于节约水资源的晚会。一个来自甘肃名叫江涛的小女孩引起了观众和主持人的注意,她手里始终握着矿泉水,她太爱这甘甜纯净的水了,透过电视短片,我们了解了她的家乡,那里遍地黄沙,简直是一个不毛之地,她们一家吃用的水要借邻居的驴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地方去驮,我看着她小小的年纪就要帮着妈妈去运水,躬着腰,用瘦小的手推着与她极不相称的笨重的驴车,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地向前一步一步地挪去……主持人说,那些水还又苦又涩,果真出此刻镜头里的水里混浊不堪,能够说那样的水比我们洗过脚的水还脏。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觉得我们以前那么大方地浪费水,简直是一种罪过。我郑重地对妈妈说:“我们该节约用水了。”

一滴水,虽然渺小,却有无穷大的力量;给它以时光,它就能够穿透金石;给它以同伴,它会欣然的接纳,然后逐渐变得波涛汹涌,气势如虹。这就是一滴水的生存原则:能上下,能屈伸,能聚散,韧性十足。感恩珍惜每一滴水,不需要有多大的创举,只需从水龙头入手,从被子入手,从身边入手,从细节入手,从心入手。

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7

一、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

“一字师”的故事孩子们从小就听,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大家也知道是反复斟酌而来。我们的课文中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范例。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语言就很有特色。文章要赞扬的是顽强的生命, 于是本文的语言就是非常有力的, 不同于《草原》的言辞柔美。本文的语言是一种铿锵有力的壮美, 裹挟着的是青海高原特有“狰狞”面目, 以突出柳树不屈的生命力。“广袤无垠”言戈壁之广阔,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状戈壁之荒凉,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于是就有了“悲壮”和“苍凉”。“苍凉”的是青海高原, “悲壮”的是那株“神奇”的柳树。这样“铁铸一样的青山”, 陪伴的当然是树干树枝“铁锭”一样的柳树。苍茫的环境孕育的生命便是铮铮铁骨, 怎会如灞桥边柳树“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只会“粗实”“坚硬”“苍郁”“深沉”, 只有经过灾难反复锻铸的生命, 才能如此让人望而生畏:他高高地“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他孑然“独立”在荒山戈壁上, 他顽强“撑立”在天地之间。作者在表达上一层进一层, 以“伫立”描写柳树之坚强, 以“独立”感叹柳树之独一无二, 以“撑立”引发读者对柳树的敬畏之情。读这几段文字不可轻声细语, 必须有力, 坚定, 掷地有声, 才能读出那种藐视各种磨难的强盛的生命力!

二、各种写作方法的交融

1. 正面描写。

教学时, 我让孩子们先找出地震时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然后用朗读表现出来。地震刚开始, 谭老师“大声喊”。我让孩子们一起喊一喊, 想一想为什么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地震时的危险、人们的慌乱, 得出结论, 地震来临, 谭老师没有慌张, 没有先跑, 而是招呼他的学生快跑, 可以看出他在危险面前心里只有学生, 没有想到自己。

有四个孩子没有跑出去, 谭老师怎么做的?等孩子们找到相关句子, 再让他们找到关键的动词:“拉”“撑”“护”。最终同学们都知道了, “护”是最重要的动作。“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就像是一只老母鸡张开双翅护着小鸡仔, 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这时候我就总结:这样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就是正面描写。

2. 侧面烘托。

“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书上还写了另外三个人的话, 都有谁?说了什么?”孩子们找到了救援人员的话, 获救学生的话, 一位老师的话。“从这些人的话中, 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解, 更全面地了解到在地震时谭老师为了学生不顾危险, 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那毫不犹豫的“飞扑”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地饱满。

从别人的口中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这种方法就叫做侧面烘托。这篇课文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让我们记住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谭老师。

三、大胆的想象可丰富文本

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文章, 在行文中,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想象这株柳树是如何长成起来的。由一粒小小的柳絮机缘巧合地被风带到贫瘠的高原上, 又“恰遇”雨水, “有幸”萌发。此处“有幸”, 对于懦弱的生命来说, 应该是不幸吧?!那么多的柳絮在雨水中萌发, 短短几个月在干旱中又全部被毁, 只留那么一株。顺着作者的思路想象下去:如果这株小小的柳树会感知, 有意识, 那时, 他是多么无助, 多么孤独, 多么惶恐, 没有谁能帮助得了他, 只能靠自己。无端地便升起了一股豪情:“天地虽不仁, 吾辈誓不低头”, 生生地有了一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服。于是, “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在柳树身旁打个转走了, 不怕, 冻死了会再复苏;“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在他头顶回响, 不怕, 劈断的枝干会重新抽出新条。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 一次比一次更加有韧劲, 一次比一次强大。在此处, 恰好可以让孩子们也进行想象:柳树如何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的?可以先描述恶劣的环境, 再突出柳树的顽强。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视角发挥了想象, 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 融进了自己的思维, 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写作的机会。

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8

一、关于立意

包建新 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的看法是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表态。三种态度的选择宜谨慎,第二种“刻意远离”恐怕不易论述。“刻意”其实已经表明了命题者的否定态度,“远离”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现代社会远离虚拟世界既无可能也无必要,除非有人要逃避这个世界。这倒不是说不能写“远离”,而是说这个方向思辨能力要求更高。

王则樱 我认为选择“保持适当距离来写”比较理性。对于虚拟世界,我们应不沉溺也不排斥。刻意远离是固步自封,逆时代潮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骨骼清奇的人作这样的选择;选择“拥抱”,则易丧失传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对人对事对世界,我们应遵循适度原则。

郑 超 我主张寻找矛盾冲突的两端并深入剖析,进而形成文章的立意。题目中实际上包含两组矛盾:虚拟与现实,拥抱与远离。题目中的第三种态度则是两组矛盾的折中、调和。怎么才能写好?我认为关键在于对矛盾的两端作深入思考。比如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我们深入思考“虚拟”一端:这是个怎样的虚拟世界?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它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文章立意也更深入了,论述过程也更能体现思辨性了。

冯言华 赞同利用矛盾去思考。这其实也是人类永恒地在矛盾中选择。

王 伟 这则材料立意不成问题,三个立意大方向均可:拥抱虚拟、拥抱现实、处于两者之间。但我个人更倾向后两个立意方向。当然拥抱现实也不是说完全排斥虚拟世界,而是说我们徜徉于虚拟世界的时候,不忘以现实为归宿。

二、关于定题

包建新 有的考生会为拟制题目而费尽心思,就这次考试而言,题目如果能够与表态构成因果关系,更方便组织成文。比如赞同“拥抱这个新世界”,题目可拟为“虚拟也是现实”“虚拟使你我不再有距离”等。

三、关于选材

包建新 有人说这个作文题可论述的材料太少,只有那些常玩手机、电脑的“差生”才有丰富的材料,其实不然。题目举出了四个虚拟情景——在商店衣帽间试穿新衣,在诊所与医生交流,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都可以用作论述的材料,关键是如何结合自己的看法作出恰当的分析。而这四个虚拟场景还没有成为网络的现实,考生可以进一步想象其他可能出现的虚拟场景用作论述材料。要在思辨、想象、推测上见功夫,只靠网络体验也是不够的。

鲁金会 现实中年轻人完全没有网络直接经验的恐怕没有,因此还是容易找到论述材料的,而题目中所包含的对思维力的考查,将是考生拉开分数的重要因素。

杨 桦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考生在组织材料时会有一定困难,但也要看怎样的立意。文章的立意要是放在对未来人类生活的态度上,反观现实生活的利与弊,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写的,即使不知道VR技术,也可以沉着应对。

王 伟 过去的那些人中,有没有谁选择了用虚拟拒绝回到现实?有没有谁拒绝了虚拟选择一场真实的人生体验?有没有谁在虚拟和现实间取其精华来去自如?文学和艺术是否可算是“虚拟世界”?安逸和麻木的生活方式是否可算是“虚拟世界”?忘掉自己是生活主宰者的人生是否也是“虚拟世界”?这样思考,虚拟和现实就打通了,又何愁没有论述材料?

四、关于论述

鲁金会 论述文,论字当头,述字跟上,重心是分析能力。有关网络的直接经验只是由头而已,深入一层是讨论当下时代特质和人生态度问题。

王 伟 完全赞同。考后跟个别学生交流了一下,有的考生反馈说,考试时确定立意没花太多时间,但寻找事例支撑自己的论点写成论述文的过程却是漫长而痛苦的。

鲁金会 由现实中的具体事例切入比较容易展开论述,比如物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依此逐层展开讨论,论述应该不至于艰涩。

王 伟 如何辩证地论述很重要,有人说,选择虚拟就是逃避现实,选择现实就是面对痛苦,将“虚拟”和“现实”所指局限了,绝对化了,这就不是辩证地看问题。

郑 超 辩证论述就要善于分析出事物的另一面。题目中所举的四个场景,其实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我们的生活体验——包括现实的生活体验和虚拟的生活体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当然,如果进入新世界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用虚拟的感官感受麻醉自我,那么就走向了消极。其实任何新技术、新工具,其本身不宜说是好是坏,关键是如何应用,如何用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网络虚拟技术自然也是如此。

陶 亮 虚拟的现实盛行是人类的进步,作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这是大势所趋,我相信随着时代的推移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并接受,所以我们应该拥抱它。但虚拟的现实应该服务于真实的现实,有些人用虚拟世界充盈精神世界,有些人用虚拟世界解决眼前的苟且,因此,不以真实的现实为目的,虚拟世界只会使人丧失自我。

齐晓萌 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但虚拟永远不等同于现实。我们可以利用虚拟,但不可以沉溺于虚拟,也就是我们要考虑如何让虚拟服务于现实。这些考生应该能想到。

林鹏里 如果我是学生,我会作如下辩证的判断:虚拟的现实可以无限逼近真实的现实,但终究不是现实;虚拟现实补充、拓展、升华了真实的现实,但不可能代替真实的现实。然后在这个辩证判断的基础上展开论述。

杨 桦 如果能够从更加宽宏的背景思考虚拟和现实问题,那文章会显得更加深刻。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往远拉得足够长远,站在未来的某一点来回望今日的世界,今日的现实是历史,今日的虚拟是现实。或者把我们的世界往回拉得足够远,站在今日时间点观照曾经,在我们对西洋舶来品或猎奇或害怕或抗拒的时候,它们来的还是来,更新的依然更新。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位置,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世界的格局。如果能以这样的高度展开论述,文章会是很有气度的。

王 伟 论述过程中需要扣题。扣题可以很简单,选择“虚拟”,必然论及“现实”的不足,选择“现实”,也必然论及“虚拟”的缺陷,只要扣住了关键词,就不用担心。文章脱颖而出的关键还是论点的深刻新颖以及论述的层次和力度。

含羞草作文小学怎么写 篇9

这含羞草的样貌十分个性,叶子像鸟的羽毛,很规律地排在茎的两旁。茎跟圆珠笔芯般粗细,上面还带差点小刺,仿佛就是用来自卫的武器。它就是如此的柔弱,但它却就是那么的奇妙。无论你就是碰它还就是摇晃它,不管你就是有意还就是无意的,它都会迅速把叶子收拢。原先滑溜的”羽毛”转成了”豌豆”。耷拉着脑袋,样貌又好似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在理解家长的批评。你说奇妙吧!

但就是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呢?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把百科全书翻了个遍,也得不出结论。最后,我在”百度”上搜索后,才最后明白了!原先,含羞草的这种特性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物学家称之为”紧张运动”,由它叶子的膨胀作用造成的。含羞草的叶柄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叶枕”,里面充满水份。它对外部的刺激反应个性灵敏。当你触到含羞草,叶子震动,叶枕下部细胞里的水份,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于就是,下部像泄了气的皮球似地瘪了下去。原先它的害羞就是在保护自已的安危。

珍藏的记忆作文小学怎么写 篇10

记得那就是过年,雪花如鹅毛般飘飞,还夹杂着刺骨的冷风。清晨,我走在路上,尽管把自己包裹的够严实,却还就是不经打了个冷颤,走过街道,我看见了清洁工人,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个角落里张贴的各种广告单、宣传纸等等,统统都要铲除干净。由于这个缘故,市里的清洁工人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的城市。

我看见漫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人在紧张的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面上贴了几张宣传之类的纸,一位老年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留意翼翼的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干净,那位女清洁工正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上面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小学作文怎么教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变革历程 回顾 反思

一、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然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等问题屡见不鲜。小学作文到底该怎么教是困扰一线教师们的一大难题。虽然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这里,我尝试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变革的回顾与反思,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历程的回顾

根据我国语文课程的整体发展脉络,可将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58年);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197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6年—2000年);新课程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一)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因此迫切需要编写一部新教材供全国使用。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的努力下,新的教材把修订的《国语》改为《语文》,从此,“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起来了。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改变,就像当时主持教材编审工作的叶圣陶所说的“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2]。小学作文也随着教材名称的变革走上了正轨。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1976年)

1956年的教学大纲实施没多久,“左”的思潮便席卷而来,将教育带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片面强调政治,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语文教育。这股极“左”的思潮也冲击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来,在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找靶子、抓典型,积极地与社会上的批“毒草”运动相配合。从此,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过分片面强调政治性、思想性,致使中小学的作文质量严重下降[3]。

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左”的思想逐步被认识、被改正,教育战线也开始纠正“乱、糟、偏”。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大纲对小学作文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说明了其重要性:“作文是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的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学得怎样,可以用作文作为衡量的尺度。因此作文教学十分重要。”大纲还提出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即“作文要从写话入手,要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教学生听普通话,说普通话”。

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到1976年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个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浩劫中,教育也不例外。刚刚端正方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又被这场风暴卷到了政治化的道路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小学作文教学也未能幸免,学生作文水平极低。

(三)恢复发展阶段(1976年—2000年)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行了拨乱反正。教育部于1978年颁布了新的大纲。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的一切迅速发生变革,在语文教学方面,人们也在试图寻找写作教学可直接依傍的程序或可操作的步骤。因此,随着强调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理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序列完整、便于教师操作的作文教学体系。例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的“作文分步训练”序列;杭州大学朱作仁、李卫民的“小学作文程序训练”实验;山东烟台李昌斌等等人的“小学作文四步训练”实验;上海吴立岗、贾志敏的“作文素描训练”;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等等。这些改革对快速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人们还不断吸收外国(尤其是苏联)的写作教学思想,并借助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不断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使得写作教学朝着科学性和有效性前进。

(四)新课程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20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主义关注取代了工具理性主义思维,写作教学也开始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一次促使人们反思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改革之路。2001年,教育部编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作文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且,制定了小学三个学段的分目标。这一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目标,摆脱了过去那种单纯重视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倾向,较为全面地规范了小學的写作教学。

三、反思我国小学作文该怎么教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对于小学作文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历来的语文教学普遍重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说到底其实就是三件事情,把这三件事情做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愁提不上去。第一件事,让学生“想写东西”,也就是让学生产生想写作文的愿望,激发学生去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第二件事,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也就是引导学生去发掘作文的内容。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毋庸置疑,写作的素材总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首先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善于思考身边事情的习惯,这两者相结合,学生的作文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第三件事,让学生“能写出东西来”,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当拥有了质料和形式,再加上一个想建高楼大厦的欲望,何愁高楼大厦不能耸立云霄呢?

四、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经历一路坎坷,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几十年来,其兴盛过,也衰败过,但仍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复活。我想,这与其本身的独特价值是密不可分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的好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成绩的高低,更关键的意义在于,它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而小学是打好作文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回顾和反思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能从中汲取有益于今天作文教学的经验。当然,过去的很多经验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再次加工和创造,形成符合我们需求的、能为我们创造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

[3]高惠莹,麻凤鸣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321.

作者简介:

郭召军(1988- ),女,汉,籍贯山东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12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怎样教学作文, 才能让学生乐意写作, 写出真实的优秀习作, 本人认为可试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观察, 获取大量写作素材

有一种体会:只要是孩子认真观察过的事情或地方, 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出色。比如:国庆节带孩子游了一趟北京。回家后她一连串写出七、八篇优秀的游记:“游天坛公园”“游颐和园”“登万里长城八达岭”……叫人看了欣喜万分。孩子不光是有内容可写了, 会写了, 还增强了审美的能力。

有一句名言叫“江山如画”。的确, 大自然很美, 祖国处处有如诗如画的胜境。只要让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 提示或引导学生做个观察生活或大自然的有心人, 就会陶冶学生开明的心境与高尚的情操, 激发学生想写作文、想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而水到渠成地到达一种较高的写作意境。

二、让儿童自由作文

所谓自由作文, 就是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生写什么, 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因为作文是交际的需要, 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思想, 要抒发自己的何种情感, 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有了具体内容, 就会产生相应的题目。自主拟题, 实际是让学生自主选材, 自主立意, 自由表达, 实质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 自由地遣词造句, 畅所欲言。

因此, 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解放思想, 从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 确定作文训练内容, 多角度启发学生选材立意, 多方面地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让学生开心地、自由地写作。

三、写一些科普作文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适量增加一些科普作文, 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科普作文, 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思想,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单一性、枯燥性, 把科普内容引进来, 为小学生作文增添新鲜血液。学写科普作文, 不光能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 激发写作兴趣, 还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 在学校素质教育展示周中, 孩子看了他们班级关于恐龙的展板, 就想写一篇恐龙的作文。回家后便忙开了:翻阅资料, 查找数据, 非常专心。她在作文中写出了:远古时代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世纪;最大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 身长体重及生活习性, 化石在哪国哪地发现的;飞翼龙的飞行秘密等。她还想象恐龙为什么绝迹;在地球某一处高山深潭的地方, 也许还生存着一只恐龙……写完后还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张“恐龙世界”的儿童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从孩子“写恐龙”事情中, 惊喜地看到了科普作文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教师要时常提出许多有关科普方面的问题, 让大家共同或单独解决, 翻翻资料, 做做实验, 写写感受和收获, 学生的思维触角就越灵敏, 思维空间就越广阔, 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四、写一些想象作文

少年儿童时代是充满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宇宙有多大, 星球是什么样的;幻想自己能上天入地下海洋, 探索未知世界。把幻想的事物写出来, 这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 更是训练作文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再比如, 有一天, 老师突然甩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假如你中了五百万》, 没讲任何要求, 想怎么写都行。这下学生乐开了花, 个个眉开眼笑, 浮想联翩, 写出的东西更是百花齐放。阳东更敢想:她想到南极去考察, 并找来地球仪, 探索从中国到南极的路线, 和爸妈讨论到南极要准备些什么。当爸爸说非要有一条破冰船不可时, 她又设想船上的设备和装置。她写道:到了南极后, 首先要看看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 然后重点考察南极洲的热水潮———范达湖, 为什么在冰天雪地里唯有这湖水是热的。还要探索企鹅在冰水里机灵而在陆上迟笨的秘密, 抱一只小企鹅到船上喂养是否成功等等。谁也不会相信, 像这样想象丰富、奇特而又合理的作文竟然出自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之手。可以说, 想象作文的力量是无穷的。

实践证明, 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动力。幻想成真的奇迹古今中外不乏其例:美国莱特兄弟幻想自己能有一双翼翅在天空中飞翔, 就产生了人类第一架飞机;由于大文豪吴承恩的幻想, 就写出了旷世奇作《西游记》, 给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 想象作文是智能的源泉, 是发明创造者的潜动力。

含羞草作文小学怎么写 篇13

那时候每次回家都会先看看我们家的花草,然后放书包。这时,已经是日落了。我来到含羞草,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灰尘轻轻跳了下来。啊!好美!绿色,奇怪又漂亮!我根本不想拉他出来,因为我不想破坏这个小小的绿色生命。

含羞草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草本植物。它一年四季都不开花,叶子很有趣。轻轻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就会立刻聚集起来。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只要你一碰它,含羞草叶子里的水就会流到茎里。如果你触摸它,它会聚集树叶;再碰一下,会把整个梗都弄弯。多有趣啊!

含羞草不怕风雨。台风来的时候,含羞草直立在花盆里,很多花的花瓣都被风吹走了。只有它,——含羞草,没有被吹倒。好像在说:“我不怕你,台风!”;雨来了,像针一样的雨滴打在屋顶、窗户和花上。刚做完衣服,看到了含羞草。不知道含羞草能不能撑得住。但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它还站在花盆里。好像又在说:“没什么好怕的!”

真的很佩服含羞草强大的精神和它奇特的特性!

★ “害羞”的含羞草作文

★ 含羞草害羞作文100字

★ 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500字作文

★ 含羞草害羞的原因作文1000字

★ 含羞草为什么不“羞”了的周记

★ 含羞草小学作文

★ 含羞草-植物观察日记400字

★ 含羞草的植物观察日记

★ 写含羞草的作文三百字

小学生应该怎么写游记作文 篇14

一、简单描述出游时的天气,自己的心情,告诉读者你要去的地方是哪儿?

【范例】

1.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即将踏上前往灵山的征程,我们这一次得目标是——灵山六峰山!

2.太爽了!太爽了!等待已久的北海之旅终于开始了!

3.早就想去三娘湾看海豚海豚了,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今天,爸爸开着小车带着我们一家出发了!

二、按照游玩的地点转移顺序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以灵山六峰山游记为例】

引导孩子你到六峰山景区玩,在山脚下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到半山腰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做了些什么?——在山顶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呢?

三、【总体印象】在山脚下看到六峰山的总体印象

白天的六峰山和夜晚的六峰山有什么不同?它给你的感觉如何呀?

【范例】

夜晚的六峰山灯火璀璨,那些五颜六色的.光让六峰山看起来像个元宝一样。白天的六峰山看起来十分的高大,抬头仰望,那郁郁葱葱的树木给这座山增添了几许生机。

四、半山腰的所见所闻

沿途看到的风景有哪些:花、树、草......(用上修辞手法把自己见到的美景美美的写出来)

自己的感受:累?开心?......为什么?

做了哪些事:数台阶?聊天?比赛你先到顶?......

【精彩范例】

一 路上的风景可漂亮了:那些花儿,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斗雪,一阵阵花香传来,不禁令人令人心旷神怡,十分的舒服!半山腰有个“关公庙”,我想这里的人 一定很尊敬关公吧,不然怎么会专门盖个楼亭呢。我也想进去瞧一瞧,可是人太多了我怎么也挤不进去。后来还是爸爸带着我和弟弟硬挤进去的。关公庙里有3个塑 像,中间那个长胡子的定然就是关公了,旁边还有两个雕像,可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

五、山顶的所见所闻

终于登顶了,此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累?兴奋?开心?

怎样表现你的感受?大声喊叫?大笑?交流?

向山下眺望你看到了什么?

【范例】

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15

大多数写不出作文的孩子,排除学习障碍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面狭隘,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混为一谈,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组织语言,形成逻辑。我总结了一下,归纳了以下几个解决的方法。

一、大量阅读的积累,增加生活素材

我曾对比过班上的学生,发现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从小就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规划每个月要看几本书,会写读后感,他们的阅读量要远远大于作文不出色的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一向鼓励学生要多阅读,涉猎面要广,这样日积月累你的知识量就会越来越多。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读的书多了,自己进行反思,写文章时就能引经据典,让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二、贴近生活,多与人交流

情感丰富,善于观察的学生一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家长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心。写出好文章的人不可能故步自封,把自己局限在一方小小的天地。古代大文豪的传世之作都是经历了四处游历,获得大量素材之后才得以成书的。所以最好让孩子平时有空多出去走走,多看看这个世界,见识不同的人和事物。开阔的眼界不仅能让孩子更自信,也是一种生活的积累。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拾穗》,教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回去后观察周围认识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写一篇周记交上来。学生们自然兴趣满满,有的写超市的售货员,有的写自己做摩托车修理工的父亲,有的写平时回家时搭载自己的公交司机,真实情感地投入,认真地观察,写出的文章特别打动人。

三、从模仿中树立自己的风格

一开始接触到作文时,学生们总是好奇担忧的。老师就要有意让学生学会仿写,学会如何用另一种区别于口头表达的方式书写自己的感受。仿写多了,学生们会从中受益,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也不会谈作文色变。如何仿写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读写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仿写句子,记住好词好句

句子是文章的主要构件,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恰当、表述生动、形式特别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从仿写中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表达方式以及句式的特点,让学生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我让学生重点仿写的句子有:拟人生动的句子,比喻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当的句子,关联词得法的句子等。例如教授四年级下册的《三月桃花水》时,我划出以下重点句子,让学生们仿写。“是什么……,像……,……?是什么……,像……,……”班上的李同学写道:“是什么景色,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眼睛。是什么歌声,像出谷的百灵鸟,打动了路过的游客。”我又划了一句,“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学生们写出了更多的好句,“每一声鼓励,都像妈妈温柔的抚摸”“每一个日子,都是一张张艳丽的照片”“每一个笑脸,都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仿写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各种句型,加深了对句子的了解,也了解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2. 仿写课文

仿写课文就是借鉴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课文的结构,构筑文章的骨架。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忆读书》时,学生了解到这是一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回忆录,叙述时娓娓道来,朴实动人。但到之后教授课文《灯光》时,同样的回忆往事,同学们又学到倒叙这种写作方法。在布置作业环节,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和倒叙方法回忆自己难以忘怀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非常具有感染力。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们就能拥有自己的风格,能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文了。

3. 续写段落和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2011版《语文课标》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鼓励他们乘着想象的飞船,描绘一个大人难以企及的世界。续写课文和段落就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激荡起学生遐想的涟漪。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作文写作方式,大家奇思妙想,写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是最具创意的。”读写结合最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创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平时必须勤加练习,多写多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打破传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紧凑、贴近生活的课程,让学生不畏惧作文,喜欢上作文,敢于表达自己。展望未来,我们都需要与时俱进。

摘要: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希望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可见,要根治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非改革作文教学不可。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兴趣激发

参考文献

[1]张凤玲.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训练[J].学苑教育,2013(5).

教育叙事怎么写 篇16

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教育个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教育叙事的优点:第一,易于理解;第二,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第三,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第四,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第五,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第六,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教育叙事的局限性: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简接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也许是当局者迷吧,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上一篇:路面工程施工方案(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下一篇:优秀议论文:文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