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芬同志事迹-辽宁金农网

2024-05-29

郭秀芬同志事迹-辽宁金农网(共1篇)

郭秀芬同志事迹-辽宁金农网 篇1

郭秀芬同志事迹简介

郭秀芬,女,1955年1月24日出生,大专文化,1980年6月入党,1978年10月任村妇代会主任,2000年春任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妇代会主任,2007年三月,任王爷陵村党支部书记。简简单单的履历,记录着一个普通农家女不平凡的成长过程。近年来,王爷陵村因卓著的成绩跨进了市、县先进行列,党支部先后被县、市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工程”标兵单位。2013年以来,郭秀芬先后被全国妇联授予“城乡妇女建功先进个人标兵”,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相继当选为市党代会第十三次党代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4月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在这太多的荣誉里,蕴含着郭秀芬几多拼搏的汗水,几多创业的艰辛。凝结着这位女支书对家乡这片黑土地和黑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多少爱恋,多少情深!

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座落在法库西北部的巴尔虎山脚下,全村耕地面积6280亩,总户数430户,总人口1700人。全村现在正式党员70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以前,王爷陵村也跟别的村一样,单一种植模式,传统的粮食生产,人均收入总是在1000元上下晃荡。1994年以后,虽然搞起了棚菜开发,可零打碎敲的始终形成不了规模,产品卖不上价钱,到手的效益低,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总是在温饱线上徘徊。前后街数,东西街拨拉,有存款的没有几户,谁家老人得了重病,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满村张罗钱,要是摊上自然灾害那情况更糟……有道是“穷则思变”,就在郭秀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2000年春,她和她的“一班人”通过多方考察、调研,最后还是把致富的突破口锁定在了棚菜这项产业上。搞产业上项目,刚开始碰到的难题十有八九就是农民群众不认识的问题。王爷陵村搞了几年棚菜,可由于管理跟不上,销路差,搞和没搞的农户的收入差不了多少。因此,再提搞棚菜郭书记他们碰到的阻力挺大,如 何统一村民的思想认识,投身这项产业?她和“一班人”除了和乡亲们查找棚菜生产效益低下的原因外,她和其他四名“两委”班子成员都报名包了棚。秀芬的丈夫和儿子都有一份固定工作,她本人工作又脚打后脑勺的忙,很难挪出时间经营棚菜,其他几名村干部一再劝她别在包棚了,可她委婉谢绝了同事的好意,硬是说服了丈夫,象她所说的完成“政治任务”一样包了三栋棚。郭书记包了棚,村主任、会计和其他村干部都包了棚。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村民们报名建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年秋,120栋温室建成,全部包到户。棚落到户以后,秀芬和她的“一班人”又投入到起早贪黑的各项服务工作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爷陵村人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抓住棚菜生产这项产业不放,改造老棚,建造新棚,年年发展不间断。郭秀芬和她的“一班人”不断调整工作重心,跑资金、调品种、抓销售……服务工作做到了家,棚菜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和提高,2004年秋天,刚做完子宫肌瘤手术仅二十几天的郭秀芬不顾家人阻拦,起早贪晚泡在建棚工地上,一连干了两个多星期,就是凭着这股子实干精神,就是凭着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王爷陵村的棚菜产业有了大的发展,成为了这个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越来越多的乡亲也靠棚菜致富奔小康。截止到2008年末,王爷陵村棚菜面积已达到1256栋,2000亩,其中温室110栋,冷棚200栋,户均近3栋棚。2012年以后,王爷陵村的棚菜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棚内的土壤病菌残留多,病虫害多发,需更换土壤。二是竹木架构的棚型采光差、积温慢,不仅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而且抵御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降低。为了使棚菜产业摆脱困境,郭书记带领两委“一班人”采取了不少相应措施去应对,但效果还是事倍功半。经过充分调研,村“两委”集体决定对棚区进行改建,其做法一是在棚区原址上依次将原有的温室前移,这样就解决了土壤更换的问题。二是将原来的60延长米的温室长度延伸到120米,竹 木骨架改为钢筋骨架,这样采光差、积温低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事是拍板了,可接下来遇到的棘手问题有两个,一是资金的筹措,二是棚户的参与和支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郭秀芬书记和村主任兵分两路,分工合作。郭秀芬自己单枪匹马外出争取资金,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在村里搞资金自筹,经过三个多月的奔波,棚区所需资金在2014年春节前总算有了眉目,争取资金238万元,自筹资金111万元。春节刚过,郭书记又带领她的“一班人”挨家挨户开始做棚户的思想工作……2014年4月中旬,棚区改建正式开始,从工程设计到实地丈量,从立壕重建到棚架焊接,秀芬一直泡在施工现场,全程跟踪各个环节,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与棚区改建同时进行的还有辉山乳业来村进行的土地流转工作,涉及流转土地面积近3000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极易引发矛盾的焦点,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就需要村“两委”的大量细致的工作。两项工作同时推进,郭秀芬书记常常是工作到半夜,甚至通宵达旦。一年下来,她的体重整整降了18斤。这一年,是郭秀芬书记最为忙碌的一年,棚区改建所涉农户126户,土地流转所涉农户316户,哪一家哪一户都留下了她的身影。这一年,也是郭书记最为欣慰的一年,222栋温室上冻前如期蒙上了棚膜,实现了当年改建,当年生产。完成土地流转2823.5亩,180名剩余劳力从土地里走出来,从事经商和劳务经济,人均年收入都在三万元左右。也是从2014年起,王爷陵村通过自己的努力,行之有效的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即三分之一的人从事棚菜生产,三分之一的人从事经商和外出务工,三分之一的人从事大田生产和畜牧养殖。对此,不仅郭书记感到欣慰,王爷陵人都感到了欣慰。用乡亲们的话说,有这样的好书记引路,好日子指定有奔头!2015年,郭书记和村干部又在棚菜生产上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旨在做大做强这项产业。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定期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安欣哲、邓忠贤和郑金和来村授课,使 每个棚户至少有一个种菜的“明白人”。二是二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在捕捉市场信息的同时,启用了马立朋、马立辉、黄强等13名蔬菜经纪人,使棚菜远销到东北三省和上海等大城市,甚至远销到江苏、贵州和俄罗斯等地。三是加强蔬菜合作社建设,对蔬菜合作社进行了完善,使社员增加到了126人,蔬菜的生产经营实现了“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等。截止到2016年,王爷陵村年产蔬菜1776吨,总收入实现400万元,棚菜单项人均收入达到2352元。加上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和劳务经济的收入,王爷陵村农民纯收入实现了12800元。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让老百姓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这是郭秀芬同志工作日记上的一段话,也是她和“一班人”工作实践中为之努力的目标。2014年以来,她和“两委”班子成员先后为建棚的村民筹集资金460多万元;串调土地560亩;完成了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受益户数达到430户;新修建水泥路14.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2014年以来,争取帮扶单位资金42.8万元,修筑棚区作业路10公里;完成村部修缮面积300平方米;新建村文化广场一个,面积1500平方米,栽植环村林52000多株;沿路栽植风景树22000多株,2016年,先后为刘凤彦、温希昌、温崇武、刘义学、曹淑琴等五户贫困村民修缮了房屋;为126户棚菜种植户购买水泵222套。铺路、修房、植树,只要是为大伙儿的事,为王爷陵村的事,郭秀芬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在众乡亲心目中,秀芬是最优秀的,也是最可依赖与信任的。可在丈夫和儿子的眼里,秀芬并非好媳妇、好母亲,因为一干起来工作,郭书记心里就没有了丈夫、孩子、更没有了家!

要改变贪穷落后的面貌,达小康,求和谐,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忽视不得,必须抓紧抓好,这是郭秀芬和她的“一班人”下气力做的两项工作。在 党建上,他们抓班子,带队伍,创新活动载体,创造性地开展“设岗定责”、“党群共同致富示范区”、“党员承诺制”和“两学一做”等党建活动,被市委和县委评为先进。从2008年四月开始,创建为民服务代理点,村干部年均代办件数280多件,服务上门230多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村党支部同居住在本村的“沈阳市老干部标兵”温希武联办家庭广播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而开展的宣传活动做的有声有色,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文明程度有了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心思进,团结和谐。

上一篇:财务管理第一套作业下一篇:肚子与脚的争论大班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