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远程教育汇报

2024-10-22

村远程教育汇报(精选8篇)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1

***村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最南端,东与***县仅一江之隔,南与***长江大桥隔江相望,西与枞阳依江毗邻。总面积9.63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713户,2538人。耕地面积3188亩,农业主导产业为蔬菜,其中有611户从事蔬菜种植,种植面积达2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2%,现有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我市“菜蓝子”经济重点工程之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本村蔬菜产业,2008年6月,由村“两委”主要成员发起,成立了有386户村民参加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组织带领下,2008年全村蔬菜种植实现产值2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7600元(同期全县人均纯收入为5469元)。2009年蔬菜种植实现产值2350万元,人均纯收入8320元(同期全县人均纯收入为6048元)。2009年,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申报,全村100公顷蔬菜生产基地获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其中黄瓜、丝瓜、番茄、辣椒、毛豆等5个蔬菜品种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自2007年以来,我村先后获得了市级生态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省专业示范村称号。***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信息化建设示范社称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二、远程教育开展情况

自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县远程办的得力指导下,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运用”的要求,着眼于远程教育的长期性和学用的实效性,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同步推进硬件、软件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工作。

(一)加强站点的领导和管理

1、领导重视,制度健全。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决定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我村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支部委员任成员的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站点管理员,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了机构运行正常。为使远程教育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将统一制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上墙,使各项制度一目了然。同时对管理员的职责范围和行为规范做了明确的界定,及时、准确的做好活动记载,对收看内容、信息反馈、设备运行、维修和考勤记录等,逐一登记造册,使站点管理规范化、运行正常化。

2、认真抓好管理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对管理员进行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全面提升管理员对远程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二是注重对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学习,管理员积极参加县

组织的培训班。在日常工作中反复操作训练,并向兄弟村委会相互学习,逐步提高了操作的熟练性。通过学习使管理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保证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党员干部群众收看节目打好了良好基础。

3、高标准的抓好硬件设施和场地建设。根据上级远程办的要求,统一配备了电视、投影仪、音响等整套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了宽带网络、卫星网络。村部建有固定的“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并挂牌,活动室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近百人。完善了防雨、防盗、防潮,防晒等设施,活动室桌椅齐备,符合教学与管理要求。在网络维护上,严格落实网络管理维护措施,根据远教设备特点,制定了防盗、防尘、防火、防潮等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措施,保证了远教工作管理有序。

(二)结合实际,落实培训

1、制定好具体的教学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根据节目播出安排表和干部群众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分内容的指导正确收看,科学地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学习培训计划。计划培训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知识、蔬菜种植技术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科普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市场信息等。按照每月1-2次的集中学习任务,安排集中收看内容和时间,并及时、准确的做好记录。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干得好,推动农业生产进步和农村经

济发展。同时,我村利用蔬菜合作社的平台,多次进行蔬菜种植培训,请市菜篮办的专家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今年,我村于4月和9月举办了两次培训班,人数达200人。

2、抓好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如把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视频教学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把远程教育与创卫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文明创建知识,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新面貌;把远程教育站点与农村基层党建、法制教育、农民学校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站多用”的作用。同时,我村远程教育工作还与发展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的最大效益,我村多措并举,在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后,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省内各地进行观摩学习,解放思想,实地查看种植大棚蔬菜基地。在春耕时节,为确保农民群众买上放心、优质的农用物资,我村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农资供应主渠道的优势,结合农民群众对农用物资需求的实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销售网络,积极参与“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农用物资的选购、储备和配送等工作,确保春耕生产中农用物资的正常供应,并实施零差价销售给农民,为其提供方便、节省资金。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合作社十农户+基地+远程教育”发展格局,成立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蔬菜专业合作社,拓宽了村民增收的路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共带动农

户386户,2009年共带动农户增收267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增收6917元,实现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互利双赢。

3、联系远程教育专家顾问团,及时为农民解疑。我村多次与市远程教育专家顾问联系,合办主题活动。市远程教育专家顾问团通过网络在线互动与现场咨询服务相结合,深入我村田间地头指导,与我村远程教育课堂教学相补充,在涉农项目申报、农业融资、财政扶持政策、种植养殖技术、创业辅导、法律法规咨询等方面为农村党员群众释疑解惑。同时还向村民发放了《便民服务联系卡》。

(三)切实加强信息反馈和设备保障措施

一是收集、反馈农村党员干部想看什么、需要什么的信息,明确专人负责,并及时反馈。二是将设备运行期间出现的故障和接受信息状况及时向乡远称点汇报。管理员严格按照接收软件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我村的远程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离上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我们将借这次中组部远程办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为契机,从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规范建设入手,力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长期、规范、有效的远程教育工作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城市化改造, 在原有的规模上, 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 使得原来部分居于城市周边的村落, 由于土地被征用等原因, 被圈进都市。从而也就衍生出一群既不同于城市居民又不同于农村居民的一类人, 他们居于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区域, 但却处于“耕种无田, 就业无路”的尴尬境地。

毋庸置疑, 这部分居民的处境处置不当, 必然会对城市形象、社会治安、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居住安全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与“农转城”的和谐实行相悖。而顺利实现“农民变市民”的蜕变, 根本途径在于满足城中村农民的教育需求, 实行特质性教育进入城中村, 促进农民实现身份和职业的根本改变。

2 城中村居民教育的内涵

城中村居民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对其子女的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以后的职业教育以及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其中对其子女的义务教育将提高整体人口素质, 是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在动力;而职业教育以及劳动力的再教育则是为满足现实需要, 是经济发展的现实推动力。三者相辅相成, 成为城中村发展的动力。

3 重庆市城中村居民的受教育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与城乡统筹的重点城市, 自直辖以来, 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 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 必然拉大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差距, 位于城市周边的城中村自然未能幸免。本文选取主城九区的8个城中村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590份, 有效率73.75%。通过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得到:

3.1 整体重庆市城中村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通过调查, 目前重庆市城中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6年, 而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美、法、德、英、日分别达到18.04年、15.96年、12.17年、14.09年和11.87年, 重庆市城中村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年限偏低。就其学历分布看,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总劳动力的6.27%,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37%, 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7.63%, 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20.17%、文盲占4.41%。日本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其以上的所占比重已达88%以上, 初中及其以下的不足12%。综上, 重庆市城中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严重偏低。

由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从而决定了其难以从事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专业技能要求的工作, 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亟待解决。

3.2 重庆市城中村的基础教育状况

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随机走访了当地的学校, 发现由于一些地区或地处偏僻或被城市包围或者分割, 城中村分布较为分散, 再加上城中村的人烟相对城市而言较稀少, 所以城中村村落内部的中小学校较少, 孩子们为学习知识往往要经过一段的路程, 为其安全埋下一定的隐患。同时, 由于设在村落内部的学校区域位置不便利, 硬件环境一般, 难以吸引到优秀的教工到此工作。在随机采访的对象中, 30%的居民对其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 希望提高教工素质水平。综而言之, 城中村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3 重庆市城中村的职业教育情况

城中村的农民教育的学习途径主要来自职业学校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调查, 结果发现:进入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与培训的所占比例较少, 在受访者中, 仅有1.19%的中学生在中学毕业以后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学习, 大部分未考取高中和职业学校的孩子选择了辍学待业;除了专门的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外, 居委会或者街道举行职业培训也是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的又一手段, 但据调查, 大部分村落所举行的职业培训的场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且已开展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在受访的居民中, 仅有8.98%的农民接受过职业培训, 并且有60%以上的劳动力对居委会或者街道开展的职业教育毫不知情。此外, 职业培训的便利性不高, 在受访的村落附近, 仅两个区域附近有专门职业培训学校, 不方便进行职业培训。可见, 城中村的职业教育情况堪忧。

4 不同层次教育需求分析

4.1 城中村的基础教育需求

综上所述, 国家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 但实际中城中村的基础教育的实施程度令人堪忧。硬件环境上, 由于国家把大量的钱投入城市繁华地区, 重点中小学也多在繁华区进行建设, 相较而言, 城中村的学校的硬件条件较差, 同时, 与都市的孩子相比, 城中村的孩子所接受的知识与见识的市面较小, 动手能力也比都市的孩子欠缺, 所以其对硬件环境的需求更迫切。软件环境上, 由于城中村的教职工素质偏低, 在经过义务教育以后, 在面临教育制度层层选拔时, 城中村的孩子处于相对的劣势, 造成中学毕业后相当大部分辍学在家, 这就促使城中村居民的子女更迫切接受优质的教育, 改变目前的现状。

4.2 城中村基础教育完成后的职业教育需求

经上分析, 由于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致使大部分城中村的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 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 而由于年龄和身体素质的限制, 又不能进入职场从事工作, 造成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 辍学在家无所事事, 成为城中村又一代的“农民”。即便年龄达到要求, 也往往因为缺乏高的学历和一门过硬的职业技能, 同样不能融入社会。从重庆市目前的城中村居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参与度看, 仅有1.19%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 进入职业学校进行就业技能的培训, 所以城中村居民子女对参与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样迫切。

4.3 城中村现有劳动力再教育需求

对于城中村现有劳动力而言, 一方面, 由于城市化过程吞并了他们的土地, 使其丧失了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 而另一方面, 要想进入都市, 农民就必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而向二三产业转变, 自然需求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过硬的技术本领, 知识与技术的缺乏, 成为摆在城中村农民面前的现实难题。在受访者中151个处于无业状态, 占总体受访者的25.6%, 他们没有一技之长, 在生存发展上未有立足之地, 其迫切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掌握适当的劳动技能,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可见城中村现有劳动力对其职业教育的需求愿望强烈。

5 对策与建议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 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 GDP就会增加9%, 城中村的教育水平不能提高, 则将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将影响到农转城的大局。欲提高城中村的受教育水平, 则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5.1 加大城中村教育投入, 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使得许多城中村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了起点上, 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差、师资队伍素质相对较低。在今天重庆“农转城”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 首先需要城乡学生等同对待, 享受同等的权利, 缩小教育差距势在必行。政策上, 政府应加大出资, 对教育资源的分布进行合理布局, 加大城中村教育经费投入, 改善城中村学校的硬件设施, 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等措施, 吸引更多的优质教师来到城中村任教, 使城中村农民及其子女能够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

5.2 借鉴德国经验, 发展新型教育模式

农民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受教育水平低下以及各种知识技能缺乏, 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德国为例, 其实施德国直接升学教育和双元制教育两种途径进行教学。第一种, 他的教育轨迹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这类教育偏重于培养研究人员。另一种是双元制教育:即小学—普通中学或实验中学—职业学校。而这则是一条培养直接就业人才的道路。双元制是指学生中学毕业以后, 职业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 在教育中实施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职业教育方式。企业与国家共同对职业教育负责, 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走上工作岗位。直接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相比于德国, 中国的职业培训教育做的就显得不足, 借鉴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 从学生课堂上开始就与实践结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空间去提升实践能力。针对城中村与农村中学生升学率低的情况, 可以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 有选择性的设立班级、开设课程, 教授职业技能, 增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 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终提升学生就业的资本。

5.3 加强大中专院校与机构的联合, 发展成人教育

对于现有劳动力的教育素质的提高, 可遵循大中专院校与机构合作的模式。由于城中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在职劳动力欲参加职业培训, 必然面临费用以及培训是否专业等问题。对于培训费用, 可以采取政府出资, 使其不因费用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不能正常开展, 而以大中专院校和相关机构为载体, 开办高等职业技能培训, 更能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 满足追求现有劳动力提高职业技能的要求。对现有劳动力的培训教育在办学形式上,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成人教育, 突出成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得农民不仅仅能获得一个“绿色”证书, 还能学到真正有用于实际的东西, 为将来农民就业或创业提供技能技术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玉来, 国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12, 85.

[2]王晓东,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23-25.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3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村民子女; 教育问题; 老鸦陈村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现象,它的产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根源,城中村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其中,城中村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城中村社会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据统计,2012年郑州市已批准119个城中村改造,人口包括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突破百万,城中村表现出了人口构成复杂,建筑楼群密度高,违章乱搭建筑多,道路拥挤堵塞,整体布局乱,生活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严峻等问题,这对城中村村民子女的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因此,关注城中村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 研究对象城中村村民子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地加快,城市化不断地推动着各个产业的发展,劳动力需求也大量增加,因此郑州周边的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入,汇集在郑州市的城中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部落。

本文所研究的村民子女并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主要是城中村村民子女6~15周岁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居住在郑州市老鸦陈村的正常的入学儿童、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可以对教育问题做出一些认知和判断,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老鸦陈村及周边的小学,中学及村民小组等区域观察城中村村民子女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找出一些在教育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解决办法。

二、 郑州市老鸦陈村子女教育的问题现状

老鸦陈村是惠济区长兴路街道办事处的辖区的一个行政村,据统计,目前全村共有人口近2万人,外来人口约占2/3。据介绍,老鸦陈村本村适龄儿童有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龄儿童200多名,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辖区内的买房户,大概有400多名适龄儿童[2]。

通过研究发现,收入高起来的老鸦陈村村民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很是重视,但是由于村民自身的文化比较低,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一)学习基础弱,成绩普遍不理想

通过研究发现,老鸦陈村村民子女,处于小学阶段的,期考成绩各科平均分在50~80分之间,老鸦陈村村民子女在小学阶段的,在具体科目上,小学阶段的老鸦陈村民子女与城区的学生的科目成绩差异不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差距,特别是在音乐、美术学科上几乎没什么特长,虽然这些学科并不是主要升学成绩参考,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源于经济条件决定的城中村子女的家庭教育条件的单一性所带来的子女学习成绩的单一性。

(二)大多数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引导子女学习

绝大部分老鸦陈村的家长都表示能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特别是现行推动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减轻了老鸦陈村村民的教育经济压力。

(三)外来人员子女多,学校容量小,教育条件不足,学风一般

老鸦陈村是长兴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租住率最高的一个村,前期调查发现,该办事处辖区100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有95个在该村租住。目前,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王寨村改造前约有3万人,由于拆迁,大量人口北迁至老鸦陈村,又增加了压力。据介绍,老鸦陈村本村适龄儿童有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适龄儿童200多名,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辖区内的买房户,大概有400多名适龄儿童。老鸦陈小学是按每个年级段5个班的规模设计的,今年被迫招收6个班,班额已将近70人。该村的小学教学质量、教学设备不足,而城中村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行为比较倔强,在课堂上开小差,课后不交作业的很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校风。

三、 郑州市老鸦陈村村民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孩子的心理辅导、学习价值塑造没有跟上

老鸦陈村村民子女进入到青春期后,开始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只是认为孩子的厌学弃学仅仅是孩子不懂事的表现。其次,对于孩子学习价值的塑造上,很多家长给出了不明晰,甚至是错误的学习价值观,让孩子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因此孩子在学习上匮乏动力。最后,因为学校是大范围的普适教育,心理教育不能面面俱到,而且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同的,因此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没能得到很好的疏通。

(二)社会变迁导致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既是社会变迁的条件和动因,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和反映,社会的变迁当中,老鸦陈村村民享受到了比过去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且是没有通过劳动就获得的,他们一下子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融入到城市化的进程中,不懂如何通过教育提升自己,帮助儿女建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协助孩子度过青春期的迷茫,教导孩子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方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三)家长教育方式相对滞后,责任逃避现象严重

由于老鸦陈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面对汹涌的城市化浪潮,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儿女的方式上感到无所适从,很多家长依然沿袭着父辈的教导方式,孩子们不接受也不认可,他们缺乏应对现代城市社会的科学教子能力。

虽然,老鸦陈村已经改制为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也投入了资金进行社区建设,但是老鸦陈村还存在着自然环境一般,外来人口杂乱,部分村民无所事事甚至生活颓废等社会问题,整个社区似乎都缺乏生机和活力,而且失去土地的村民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这种社区环境对于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四)郑州市老鸦陈村村民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老鸦陈村村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一)发挥政府在老鸦陈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子女教育的指导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研究和调研工作,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使教育政策法规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目前对于城中村村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因此,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进行研究和调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配合城中村的教育建设。

(二)发挥城中村改造后村居委会、街道办的力量

首先,村居委会和街道办要宣传亲子教育知识,定期举行教育讲座,协助并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并及时调研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其次,强化实践教育,实施家庭亲情教育计划,多举行亲子活动,评选亲子家庭;第三,构建和谐的老鸦陈村教育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村民影响孩子学习的行为进行相应约束,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建设,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老鸦陈村辖区内中小学教育水平

首先,强化师资,保证教学,这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学校定期的师资培训,两方面共同增强师资队伍的实力;其次,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构建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第三,加强心理引导,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减少学生与家长的排斥情绪;最后,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家校联盟,让家长参与教学和教育管理,深化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并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通过政府、村委会、街道办、学校、家庭、孩子个人多方面地努力,协助孩子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身心健康地成长。(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裴其娟,金旭.三年内郑州城中村全部改造[J],郑州日报,2012,(7).

刘家硷村农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4

刘家硷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乡党委的精心指导下和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为导向,坚持把开展远教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提高我村党员干部战斗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民心工程,村“两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我村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刘家硷村基本概况

我村距县城22公里,子安公路穿越而过,辖5个村民小组,90户,466口人,其中党员26人,劳动力107人,耕地面积2000亩,退耕还林面积23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8120元。主要产业包括运输业、养殖业和大棚种植业,其中新秀西瓜种植已成为我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为止,我村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3类晋升一类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二、远程教育深入开展,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自我村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村“两委”班子精诚合力,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不断创造工作新方法,逐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管理,确保责任到人 明确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占平为我村远程教育工作第一 责任人,大学生村官刘斌华为站点管理员,各小组组长、致富能手等年轻实干的同志为骨干,层层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定了站点规范化建设目标,用严格的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工作人员,有效促进我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工作方式,灵活教学方法,确保学有成效 坚持党员干部与群众并重,在学习内容上,坚持党建与科技并重。在组织方式上,采取“五看”,即按照教学计划统一收看;结合会议穿插收看;利用各种培训安排收看;组织生活会集中收看;根据党员文化程度分层次重点收看。在教学形式上,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当前形势任务相结合;与经常性的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实际工作对象需要结合;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分类施教。

(三)、建立工作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学习五项制度,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做到规范化操作,人性化管理。如实记录远程教育学习记录薄、签到册、讨论发言记录,收集党员群众的建议意见情况,真实反映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搞好工作经验的总结,积极借鉴其他试点地区的先进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的认真总结自己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得出的新的经验,确保远程教育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难统一。

部分基层干部对远程教育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只是站在下级服从上级的角度,被动地去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导致一些基层党员群众并没有真正理解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的。部分党员群众觉得远程教育设备是摆设,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是负担,甚至对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存在抵触情绪。个别管理员说:“知道有这么多麻烦,要这些设备干什么。”部分党员反映:“远程教育节目谁爱看谁就看,何必那么认真。”甚至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说:“远程教育在基层用处不太大”。

(二)、是人员难组织。

通过统计,全村外出务工党员占村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增加了党组织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的难度。

(三)、是设备难管理。

设备管理的三大矛盾日益凸现。(1)管理员队伍不稳定与上级较高的工作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受村级班子调整、管理员年龄老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级管理员进行新老交替,导致工作衔接不畅,极易造成工作被动。(2)设备安全保管与正常运行之间存在矛盾。全县自建站点设备全部安装在村党员活动室,设备安全难以保证。(3)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网络不稳定,增加了维护难度,部分管理员受技术能力 限制,难以全面排除故障,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我们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在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宣传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变要求学为自愿学,想要学。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的社会影响力.2、走访调研,收集需求。通过对远程教育工作的学习与探索,我们将定期走访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及时收集种养大户及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来丰富远程教育的内容。将远程教育逐步提升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终身学习的一条主要途径。

3、加强学习,注重结合。我们将着力在学用结合上狠下功夫,结合正在开展的争先创优和“学党章、讲党性、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等活动,排出学习内容,做好每月至少2次的集中学习活动。定期向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大棚种植户发放远程教育平台下载的实用技术节目播放单,动员参加个性化学习,切实提高学用结合效果。

总的来说,我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离各级组织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克服各种困难,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抓实干,为把我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做成党的富民政策“直通车”,党和人民的“连心桥”而不断努力奋斗。汇报人:刘斌华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5

远程教育汇报

(2012年9月4日)

克孜勒希力克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地、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及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党员先进性的宣传教育和农村党员实用技术教育,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2012年2月,克孜勒希力克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政治工作来抓,结合“双创双争”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管理、使用和评价的长效机制,制定《学习收看制度》、《远教学习听课评课制度》和《教学信息月报制度》等,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对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通过村两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村支部书记与远程操作员签订责任书和“双创双争”承诺书,明确其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

工作格局。

二、强化建设、完善功能

为了使克孜勒希力克村级阵地成为便民利民、凝聚人心、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克孜勒希力克村在市、乡两级的帮助下,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对村级阵地进行重点建设,为党员群众在阵地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村委会院落由原800余平方米扩建至2000平方米,硬化面积达700平方米,新增钢化玻璃篮球架2个、健身器材3套、铁艺围栏70米,绿地铺设滴灌,绿化面积达30%以上。同时,对村委会办公室粉刷和维修,铺设218平方米地板砖。2012年新建110平方米警务室一间,增强其维稳功能,总投资21万余元,村级阵地内外焕然一新。

三、创新方法、加强宣传

结合阿勒泰市“走基层、看远程”、乡“三三”工作制,村十户长与乡包户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根据需要制定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把党员干部群众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宣传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今年以来发放干部联系卡200余张、双语政策宣传卡500余张和技能需求卡400余张,举办技能指导培训11场600余人次。

四、规范管理、发挥作用

(一)组建好管理服务队伍。一是不断吸纳思想素质好、有热情、熟悉计算机管理的人员进入村远教队伍,为远教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与其他乡镇、村交流、学习,2012年参加市、乡举办的操作员培训班3期,观摩汇报会1期,详细学习了设备的调试和安装,卫星接收机的使用和电脑的基本操作等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管理员、A、B岗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是结合市委开展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邀请对口帮扶部门进村入户授课,担任村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员、教学辅导员。2012年举办现场科普教育4场、技术培训5场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2场,发放各类宣传单200余份;通过市、乡政策倾斜,给予种养殖示范户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帮扶,充分调动示范户创业、带动致富的积极性,推动工作全面开展。成立鸿飞珍禽养殖合作社,养殖东北野山鸡200只,土鸡500只,举办示范基地观摩会4场次。

(二)发挥好站点服务功能。在日常远教管理上,注重联系农村实际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提高对农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勤政廉政教育的同时,重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掌握一到两门致富技能。将群众感兴趣的课件内容,尤其是党的政策理论和农业科普知识等,刻录光盘110张,入户送政策、送科技30余次,满足了不同个体对不同技术的需求,提高党员群众的党性修养和农业技能。(三)做好远教工作承诺践诺。为进一步增强远程教育的

适用效力,克孜勒希力克村及时调整“双创双争”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实施方案扎实落实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内容。为促进远程管理员、操作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公开承诺,提高管理员、操作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远程工作人员以承诺书为标准,把公开承诺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与解决基层远程教育站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学用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确保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五、学用结合、转化成果

克孜勒希力克村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信息平台的优势,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政策、技术培训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力求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成果转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今年以来,全村组织各种培训40余场(次),带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搭乘远教“快车”生产、生活的热潮。

(一)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村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积极展开带领村民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行动。

(二)找准远程教育工作和农牧业重点技术推广的结合点,主要针对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种植难、养殖难、防病难、嫁接难、灌溉难、管理难等技术方面的难题,一是乡、村两级干部下村入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开展新型农业、特色农业技术知识培训6场、动物疾病防疫培训1场及计划生育知识培训3场;二是与阿勒泰地区电信公司协调合作,成立信息化示范村,完成了光纤村建设,开通“手机看家”5户,全球眼2个。拓宽群众收获农业信息渠道,提高学习技术、销售农产品知识效率,提高党员干部群众致富能力。

(三)每月围绕远程教育主题开展学用活动。为明确学习重点,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围绕学习主题,开展了“爱我家园、美化环境”、“学雷锋,强服务”、“一人学一技”、“帮助我身边的人”等学用主题活动6次,丰富了教学形式,调动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在全村上下创造了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以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广大农牧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高涨,克孜勒希力克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文体节目丰富的便利条件,采集、编排、播放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节目,组建一支65人的秧歌队和26人的广场舞蹈团队,利用远程活动室学习、编排舞蹈、节目,参加社火、文艺汇演等活动6场次。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在地、市远程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的

帮助下,我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足:

(一)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不高、教学内容不够贴近本地生产生活实际。由于历史原因及文化水平的制约,部分农村党员群众认为这项工作不够贴近群众生活实际,课件内容不够通俗易懂,参加学习培训积极性不高;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6

自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纪委正确领导下,以xx为依托,严格按照 “十有”标准,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从农村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将廉政意识教育纳入到村班子学习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和党课的重要内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活动,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自身素质,通过创新载体,活化形式,深入推进廉政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努力把xx村打造成为新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建阵地。把门前广场建成廉政文化广场,悬挂通俗易懂的廉政文化漫画展板。建成廉政文化书屋,充实了一百余本廉政文化方面书籍。

二是成组织。按照上级要求,选举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并依照相关规定对村重大事项及村务公开等事项进行严格监督。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工作、通报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成立了工作落实小组,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过努力,建立了有效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运转机制。严格做到“不涉权、不越权”,并与党支部互相配合,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是抓活动。利用七一等纪念日,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回忆讲述xx村光辉历史活动;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先后集中学习了王彦生、沈浩等先进事迹,撰写心得体会三十余篇,通过筛选,评选出优秀文章十篇并给予相应奖励,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读廉书、学廉事、做廉人”的比学赶超态势。通过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7

广义上的民族教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是教育。狭义上的教育, 指学校教育, 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 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把教育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 他们经过研究发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将越来越低, 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将越来越高, 具有高知识含量的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1]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 更是国家等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所在, 基于此本文选择塔城村的学校教育这个角度来探究其可能隐藏的问题。

二、塔城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塔城村委会位于塔城镇政府所在地, 共有13个自然村, 17个村民小组, 578户, 2620人, 是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汉族杂居的村寨。总体上来说, 塔城村的教育水平在周围各行政村中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自从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这样的大背景下, 了解教育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更显得格外重要。

笔者对塔城自然村下属的两个村民小组中18~50周岁的村民进行了学校教育程度统计, 小学毕业的人数占全部抽样人数的33%, 初中毕业人数占43%, 高中毕业人数占11%, 中专毕业人数占10%, 专科和大学毕业的人数仅占2%, 文盲、半文盲占0.6%。由此可见, “两基”工作已经在塔城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体数据如下:

塔城第一村民小组:据2007年登记的塔城文化户口册数据, 塔城第一村民小组共有75户, 370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为353人, 18~50周岁的213名村民受教育情况统计。

注:被统计年龄范围18周岁~50周岁, n=213 (资料来源:义务教育档案表1塔城文化户口册1)

塔城第二村民小组:据2007年登记的塔城文化户口册数据, 塔城第二村民小组共有74户, 361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为346人, 现对本小组18~50周岁的205名村民受教育情况统计。

注:被统计年龄范围18周岁~50周岁, n=205 (资料来源:义务教育档案表1塔城文化户口册2)

三、塔城村教育的潜在问题

由表一和表二很容易看出, 傈僳族的教育程度在当地处于很低的水平, 与其他民族的教育水平相比, 显然落后很多。汉族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 (中专) 以上的占到68%, 藏族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 (中专) 以上的占到66%, 纳西族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 (中专) 以上的占到53%。

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进而扩大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 导致更大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着一切上层建筑, 过大的经济不平衡甚至会发展成政治问题, 即民族间的矛盾。倘若不能够很好的重视傈僳族的受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 很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经济水平的差异扩大, 进而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因此, 仅仅是简单的从总体上提高塔城村的教育水平尚且不够, 还要注意到民族之间的受教育差距问题, 有侧重点的发展民族教育, 这样才能够确保民族地区教育长久稳定的发展。

余论与不足

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良好发展。兼顾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教育平衡性发展, 更是民族地区经济能够长远发展的保障。本文就收集到的资料分民族进行了相关的归类整理, 由于选取的样本年龄是18~50岁, 不同民族的样本年龄构成各有不同, 导致各民族处于普九前后的人数也不尽相同, 但笔者并未对其进行详细归类, 因此可能存在傈僳族所选样本多处于普九之前的可能性, 但从分民族的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却是值得考虑的。

摘要:本文对田野调查所搜集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采取分民族的方法来说明塔城村村民的基本教育水平, 试图发现不同民族潜在的教育问题, 避免民族间教育水平差距过大等问题, 进而促进整个塔城村的教育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民族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寒雁:《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研究---兼论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塔城中心校年度工作总结 (2002, 2006, 2007, 2008) 。

[3]塔城镇教育发展数据统计表 (2006) 。

村远程教育汇报 篇8

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鲁昕近日致信宋海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广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成就,并要求广东加大力度扩大中职教育的规模,今年完成67万人的招生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副省长宋海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汪洋书记要求我省要“不负所托,一定做好”。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领导和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6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汇报会,部署切实做好今年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副省长宋海出席会议并讲话。

宋海充分肯定了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目前,我省中职学校春季招生3.5万人,是去年的4.3倍,进入招生平台的初中毕业生约138万人;招生组织形式、办学模式和办学质量均得到新的提升。

宋海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招生任务,高度重视初中学校在中职教育招生中的关键作用,创新思路拓宽中职生源渠道。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招生信息,让社会和家长、学生们了解到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三要下大力气做好“转移招生”工作,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力争在去年“转移招生”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绩。四要加快推进“建校工程”,做好总体规划,用好用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珠三角地区要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

宋海特别强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高度配合,做好“转移招生”工作。发达地区要从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提供学位保障,积极主动做好招生工作;欠发达地区要组织好生源,做好“送生”工作,充分利用发达地区提供的各项教育资源,加强本地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实现借力发展。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具体部署了下一阶段的招生工作。他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创新招生组织的工作方法,联合攻关,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招生政策和信息;要采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解决贫困家庭学生读不起书的问题;要建立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招生局面。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提高我省人力资源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构建和谐广东,各中职学校在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学的基础上,如有学位,可以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农民工等群体招生;要允许普通高中高一新生入学半年后根据个人情况转入中职学校;对已离校的初中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引导他们报考中职学校。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召开

7月1日,由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天津闭幕。

会议期间,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必须把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及时放到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上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始终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第一位素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周济强调,要明确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六部门还就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出台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意见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三要高度重视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四要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意见着重强调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

意见还要求有关部门和学校把中职德育工作列入预算,建立健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

论坛

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职业教育

仍处于初期阶段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据统计,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但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仍然紧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

在长沙举办的2009年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有专家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职教事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中85%以上仅仅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不足20%。同时,我国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问题突出,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大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年有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和超过600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难以全部就业。

针对目前的困难,专家提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两岸职教发展

7月11日,第五届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期间,举办了“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专题研讨会。会上,台湾清云科技大学校长李大伟就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建立学历证件查核机制。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规定申请大学高等教育学历采认者,其成绩单、毕业证及学位证均须经大陆公证处公证属实,建立严密的学历查核机制,提高公信力。

(二)公办科技大学建立交换学生、互采学分及双联学制。双联学制将签有合作协定的两校学程视为一体,两校间的所有学分、学程互相承认。两岸公办科技大学交流,短期建议先由交换学生、互采学分做起。

(三)私立学校二年学制开放招收大陆学生。台湾职业教育在二年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可衔接大陆的专科毕业生赴台就读,两岸可规划推动此类学制的合作,增进大陆职校学生的技艺和技能。

(四)台湾学生到大陆台商企业进行研习。两岸经济交流日趋频繁,台湾毕业生到大陆就职比率逐年增加,为了促进两岸技职教育交流,可选派台湾技专院校学生到大陆台商企业实习,除了解专业实务外,也可增进学生对两岸文化的了解。

(五)组织两岸学生专题竞赛。邀集台湾与大陆技职院校学生共同参与,在竞赛活动中可相互观摩彼此的技艺技能、思考方式、沟通互动模式,并激发彼此的创意与思路,将技职教育务实致用的精神融入竞赛活动中。

(六)延揽大陆技术教师赴台进行实务教学。可先开放具有技艺技能的技术教师,如文艺、戏曲、舞蹈类实务教职,可优先延聘赴台,传授特有技艺技能,延续文化传承,也为台湾目前积极推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创新与创意的新鲜血液。

动态

中职一年级将新增“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我省中职学校一年级新生将统一新增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省教育厅将组织专项督察检查,前往各学校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开课情况和教材使用情况,督察结果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活动

全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和首届职业

院校教学名师评选活动结束

为庆祝建国60周年,表彰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校长,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决定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评选表彰“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和“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活动。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负责开展我省百名杰出校长和教学名师推荐组织工作。

我省“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活动于2009年6月25日结束,其中,高职院校推荐2名,中职学校推荐5名;“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活动于2009年6月20日结束,推荐教学名师候选人共22名。

声音

“把发展职教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到湖北调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时表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教育,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各地应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鲁昕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职业教育就是要帮助他们提高技能,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然后到城里来就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要积极探索新路子,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课程改革等,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优化政府的政策支持环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应是分流而不是淘汰”

《工人日报》日前撰文指出,职业教育应是分流而不是淘汰。要让职业教育回归“教育个性化分流”的本位,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一起,共同构筑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而不是将它简单定位为只是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所得到的就是取得某一工作的操作资格。

地方

浙江:20位外国官员“留学”高职院

近期,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20位特殊的“留学生”,他们是来自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等11个发展中国家的20位国家港口管理部门官员,他们将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培训课程。

作为商务部“援外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3次承办了“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研修班”,共培训学员92名。这次受商务部委托,宁职院再次承办了“发展中国家港口管理研修班”。学院经过多方调研,为外国官员量身定做了《港口建设与管理》《水运交通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中国国情介绍》等培训课程,为外国官员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港口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港口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改革经验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知识平台。

上海:中职特聘兼职教师每年

2—3万元资助

为了吸引人才,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海市中职学校拟实施特聘兼职教师的资助工作。

上一篇:广场喷泉作文下一篇: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小学六年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