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公安事业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精选4篇)
“本市公安事业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有效维护 的社会和谐稳定,为振兴 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明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规范的法治环境。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 经济发展、保证人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 为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境内外敌对组织、敌对分子以及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形成平安的执政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防范打击经济犯罪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位居同行业前列。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扰乱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能力明显增强,市场经济秩序呈良性运行态势。
3社会治安秩序平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时完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水平不时提高,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人民群众的平安感明显增强,治安环境达到人民满意。
4边境沿线管理秩序良好。边境一线控制严密,走私、偷渡、贩毒等恶性跨国犯罪案件逐年下降,边境治安管理水平明显增强,最终实现零发案。
5有力遏制和有效处置有影响的群死群伤重特大平安生产、交通、消防事故和公共平安突发事件。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6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破坏森林植被、水土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目标。
7无破坏、盗窃、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群众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8公安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侦查权以及其他行政执法权力得到充分保证。
三、具体任务
1刑事案件不高于上的增长幅度;90%以上的村(社区)和95%以上的内部单位终年不发生刑事案件;盗窃、抢夺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低于全省水平。
2对有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和公安部、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破案率达100%重特大案件破案率要提高到80%以上。并力争全破,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及恶势力得到及时发现和铲除。
3对境内外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渗透势力的颠覆破坏活动打击及时有力。对法轮功分子破坏案件破案率达90%以上。
4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与管理。
5取缔和打击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制贩传达淫秽物品、拐卖儿童、私种吸食制贩毒品、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等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
6加强消防监督和交通管理。维护公共平安。
7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对农村、公共复杂场所、厂企周边、铁路沿线、交通要道、车站渡口、暂住人口聚居区、集贸市场、学校周边、旅游景点、医疗机构周边等地区和部位存在突出治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8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9维持市委、市政府机关的上访秩序。情节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置。
10加强平安防范和技术防范。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防范网络和治安控制体系,形成街道防范网络化、小区防范物业化、要害部位防范科技化、单位防范责任化、农村防范群众化、市场防范保安化的工作格局。
11加强治安管理。对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违禁物品、淫秽物品,以及特种行业和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维护治安秩序;违反危险物品治安管理规定的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引发的重特大案件和事故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12加强对管制、缓刑、监外执行、假释、保外就医和看守所羁押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改造。无超期羁押案件。
1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4采取公开和隐蔽相结合的方式。防止发生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治安案件和群体闹事事件。
15加强对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
16不发生在全省造成恶劣影响的涉黑、涉恶集团犯罪案件。
17不发生因失职渎职在市以上范围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交通平安事故等群死群伤恶性治安案件。
18不发生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平安捍卫工作重大事故。
19不发生造成巨额资财损失的恶性刑事案件。
20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公安队伍不发生在全省、全国有恶劣影响的违法违纪案件,公安部门在外地行风评议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位次提升,公安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下降”目标。
21完成看守所新建工作和消防站建设工作。
四、工作措施
1强化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观念。全面搜集可能危及社会安定稳定的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情报信息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隐蔽战线斗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打击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金融领域犯罪、加强公共平安监督管理、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方面。要经常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敌情动态和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要提高预警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应急处置能力,牢牢掌握维护稳定的主动权,营造平安的执政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围绕提升 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顺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特别是信息、计算机等新的经济领域的犯罪。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易发领域平安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建立健全经济平安预警、防范的管理措施。依法调节各类经济关系,依法平等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推进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努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建立健全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工作决策布置和政法部门分工配合制约机制。综合施策,提高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力。及时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斗争,坚持集中打击与经常性打击相结合、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打击犯罪与保证人权相结合,增强严打整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证人民生命财富平安,切实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明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加强建立城区、乡镇、村(居)三个层面的社区防控体系,建立健全警力民力相互结合补充、以路面和社区防范为基础、巡逻防范为基本形式、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要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防止和克服主动应付局面。强化治安管理手段,加强对出租房、公共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管理。做好排查纠纷化解矛盾、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排帮教、失足青少年教育工作等,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确保社区和农村社会治安平稳。
4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切实服从服务于边境工作大局。要进一步严密口岸检查和边防巡查工作,坚决防止偷越境事件发生。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窃密和破坏活动,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决不允许其在 形成组织、形成气候、形成挑头人物。要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的优势,切实形成边境管理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5建立健全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要加强应急机动力量的整合,针对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国企改革、危害公共平安的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法制订完善工作处置预案,强化预警、防范、应变和处置能力。要落实各级平安生产责任制,加强平安生产检查、道路交通管理、消防平安监督、危险物品监管。防范在先,消除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水土坚持意识、绿色GDp意识、可继续发展意识。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要防止那种一味追求GDp增长而盲目上项目、搞开发建设的情况。要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植被、水土资源和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平安和谐。同时,要维护各种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水土坚持生态科技园等其他环保项目的开发运用和景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维护环境、维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增强环境维护的监管能力、支撑能力和保障能力。依法维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系统,以资源的有序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目标,实现生态平安。
7着力为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和 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发明平安的环境条件。维护文化遗产。强化互联网平安监察工作,净化网络环境。组织开展好打击非法传达凶杀、暴力、恐怖、迷信、淫秽、色情网站和盗版及非法出版物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及其他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传达各种反动有害信息等活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达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科学素养,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大力营造理论创新、艺术创新的社会环境,抵制各种错误的教条的条框束缚,保证科学、文化工作者有一个平安和谐的理论研究及创作环境,充分为 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 “三个文明”建设服好务。
8全市上下树立“法治模范”形象。严格监督执法部门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作出的决策布置要符合法律的原则精神,采取的工作措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要求,开展的执法工作要符合法律顺序规定,坚决杜绝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和地方维护主义、部门维护主义。同时,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力度,杜绝法律“白条”严厉打击各种阻挠执法、暴力抗法等违法犯罪活动,发明良好的执法环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权威,维护法治平安。
【范文网】
“本市公安事业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2
【发布文号】沪府办发〔2004〕7号 【发布日期】2004-02-19 【生效日期】2004-02-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本市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沪府办发〔2004〕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近期,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群死群伤特大火灾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吸取教训,积极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对社会的危害,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要求和公安部召开的全国春季防火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切实加强本市消防安全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树立警钟长鸣、如履薄冰、常抓不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依法履行职能,狠抓责任落实。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条例》、公安部发布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61号令)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建设的协调运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系统、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各级(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加强内部安全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市和区县要建立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及时通报情况,部署工作,研究解决消防安全问题。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的进展情况,帮助相关单位研究整改措施,并加强跟踪督促。
三、强化火灾防范,开展安全检查。
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以及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本市近期火灾特点,按照“普遍清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重点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供电、供水、供油、供气单位,广播、电视、金融、交通和通信枢纽等重点要害部门、单位以及标志性建筑;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地铁、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生产、经营、运输、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单位和场所;消防安全设施薄弱的小作坊、小加工、小门店等个体、私营企业等。公安消防部门要坚持去年对人员聚集场所实行消防安全承诺告知和签署责任状的做法,重点解决安全疏散通道和出口不畅,自动消防设施不好,灭火器材缺乏,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火灾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消除火灾隐患。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依法严格、有效查处和纠正问题。
四、搞好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各区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宣传教育既要有声势,更要讲实效。社区要重点突出对老人、儿童、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宣传;企、事业单位要重点突出对消防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重点岗位和易燃易爆等特殊岗位的工种人员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特殊行业和特殊工种人员的消防知识与特殊技能的培训。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在对消防安全进行公益宣传的同时,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深度报道和跟踪报道,公开曝光严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把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常识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工作,不断规范单位和市民的消防安全行为,增强市民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规范的自觉性,增强火灾防范能力。
五、加强战备执勤,确保万无一失。
公安消防部队和企业专职消防队伍要加强战备执勤和业务练兵,加强灭火战术研究和实地演练,制订和完善各类灭火救灾预案,提高组织指挥、快速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时,能够攻得上、救得下、打得赢,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四年二月十九日
“本市公安事业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3
发〔2011〕22号)
发布日期:2011-06-11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浏览次数:643(2012-02-22)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增强政府监管效能,发挥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的作用,严格监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惩处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使本市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切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一)落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和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应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知法守法、诚信自律。
(二)落实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并实施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督促整改制度、奖惩制度、管理记录制度等。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配备的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保证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相对独立。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部门,切实提高自身食品安全内控能力。
(三)落实员工培训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发布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诚信道德素养。每年均应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四)落实企业自检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畜禽屠宰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母体企业、中央厨房、食品配送中心、集体用餐配送企业、连锁餐饮总部企业应设立食品检验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外埠入沪食品要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抽检。质量技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部门应对相关企业的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水平及检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定期(不少于一年一次)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能力比对检验。
(五)落实源头管理和溯源制度。落实本市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推行入沪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批发市场猪肉、牛羊肉、养殖类水产品、蔬菜等经营的产销对接机制,在市商务部门和农业部门指导监督下,与生产供应基地签订购销合同;肉品、乳品、水产品、蔬菜等生产经营者应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溯源系统,落实食品溯源相关工作。严防在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中发生违法添加行为。
(六)落实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备案;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
(七)落实供应商实地查验制度。本市连锁超市母体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易腐败变质、直接入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供应商的生产加工场所进行实地查验。对生产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食品生产者,应及时终止其供货资格;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落实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完善并严格落实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销毁制度,对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采用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销毁,不得使上述食品退回供应商;食品生产者不得将回收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再作为原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做好销毁记录,内容包括销毁的品种和数量、销毁的原因、销毁的方式、执行责任人等,销毁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九)落实标签标识相关规定。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执行有关标签、说明书及相关标识的规定。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储存、销售按照法律规定标明相关内容,严禁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以及违法宣传等行为。
(十)推行临近保质期食品消费提示制度。鼓励本市连锁超市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的提示和告知,并不得退回供应商。
二、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界面
(十一)加强综合协调。在建立完善市、区县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同时,落实各项工作的保障措施,切实做实基层、重心下沉,确保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十二)明确监管职责界面。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监管空隙,对涉及多环节、跨部门监管职能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以下职责:
1.关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分拣、清洗、切割、冷冻、包装等简单处理的活动,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农产品的行为,监管由农户分散生产豆芽的行为;质量技监部门负责监管工业化的豆芽生产行为;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本市商场、超市等销售企业、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行为。
2.关于生猪产品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屠宰环节的生猪产品质量监管;农业部门的屠宰检疫员协助督促生猪屠宰场“瘦肉精”自检制度的落实;工商部门负责生猪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3.关于保健食品的监管。同一企业既生产保健食品又生产普通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其保健食品生产,质量技监部门监管其普通食品的生产,监管部门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应及时相互通报;保健食品专用原料生产企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对专门经营保健食品的企业,在保健食品监管行政法规实施前,应在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告知承诺书后,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
4.关于食品专业储存与运输企业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专业从事食品储存和运输的企业,农业部门监管地产种植养殖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质量技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内部的食品储存和运输。
5.关于现制现售食品的监管。质量技监部门监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场所销售食品的行为,工商部门监管在商场、超市等流通领域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现场制售食品的行为。
6.关于“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的监管。质量技监部门监管“食品加工配送中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中央厨房”。
7.关于“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监管。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负责“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有关违法行为的处罚;环保部门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处置过程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户用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行为进行管理;商务部门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量技监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和国境口岸范围内餐饮、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管,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
击使用“地沟油”和不合格食用油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重复使用食用油的规范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8.关于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管工作,牵头单位不代替相关部门工作。在牵头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联合执法,实现协调联动、综合治理。
9.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由质量技监部门负责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实行品种目录管理,相关部门配合。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改造适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食品加工园区。
10.关于食品摊贩的监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划定的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内食品摊贩遵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对食品摊贩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食品摊贩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三、加强机制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监管效能
(十三)加强绩效考核。将食品安全列入本市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十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评估制度,优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和严格队伍管理;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绝不允许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坚决制止食品安全监管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对相关执法部门未按照规定从重惩处的问题进行重点监察,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相关职能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
(十五)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加强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各种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
(十六)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执法联动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七)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教育培训,增强监管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职业精神,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区域责任制、基层执法人员区域轮换制,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适时开展交叉执法、错时监管、飞行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行为,跟踪复查整改效果。
(十八)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食品溯源系统全程衔接,逐步扩大溯源系统对食品种类的覆盖面。
(十九)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记录,通过行政审批信息资源共享业务系统,在办理许可和监督检查中进行自动比对,建立“黑名单”制度,落实违法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行业退出机制。在若干食品工业企业先行试点,建立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实行动态管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水平上等级,促进食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和实施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规模化或连锁化的产业引导政策。推进食品加工小企业园区集中管理。
(二十一)加强科技创新应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食品安全科研攻关,攻
克监管技术难点;积极推广运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电子监管系统、食品溯源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充实基层监管技术装备,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四、调动社会资源,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十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培训、交流、创优等活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对话和沟通机制,为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十三)充分发挥第三方认证机构及检验机构的作用。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支持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认证并依法实施跟踪调查;鼓励社会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
(二十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监督的作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意见和政协提案;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制度,开展有奖举报,实现群防群治。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食品抽检的检测结果,发布风险预警的消费提示,增加监督过程的透明度,对问题食品的举报,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必要时进行监督抽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二十五)充分发挥社会宣传的作用。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充分发挥专家和食品安全志愿者的作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引导科学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支持理性维权。
五、依法从重打击,切实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二十六)依法从重惩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各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从重从快予以惩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二十七)治理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严查食品制作和加工的源头,严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严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把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道关口,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化工产品、药品等生产经营企业违规向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非食用物质的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生产加工企业和地下窝点。从根本上遏制食品非法添加的势头。
(二十八)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健全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强化信息共享,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取证,公安部门要及时立案查处。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应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的相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
(二十九)依法严格执行行业退出机制,曝光违法行为。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本意见落到实处。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两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
“本市公安事业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4
京政办发[2011]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京政发〔2010〕13号)印发后,本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本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
一、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的责任,积极采取措施,继续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力度,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进一步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基本住房制度,逐步形成符合首都实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住房体系。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比“十一五”翻一番,全面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坚决完成2011年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发放租赁补贴2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0万套。—2— 全面推进旧城保护性修缮和人口疏解工程,基本完成门头沟采空棚户区等“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启动京煤集团房山矿区等五片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实施无城镇危房户和老旧住宅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三)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体制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继续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持有、经营,或由政府回购,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规模。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配租工作,2011年年底前实现配租入住1万户以上。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中长期贷款。
三、加强税收征管
—3—
(四)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个人转让住房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财政部门会同税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存量房交易最低计税价格,坚决堵塞“阴阳合同”产生的税收漏洞。
(五)实行差别化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新开盘项目销售前,将项目的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销售价格等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备案,经税务部门核定,对定价过高、预计增值额过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具体办法由税务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公布。
(六)加强对土地增值税清算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已经达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标准但不申请清算、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四、切实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4—
(七)各金融机构和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要切实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可根据房地产市场情况,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基础上,研究提高本市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五、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
(八)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应。全面落实本市2011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的50%以上,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商品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不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总结本市“限房价、竞地价”的经验,并在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中全面施行。
(九)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本市土地竞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
—5— 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要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开展商品住房用地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对超过2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必须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1年以上罚款。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
六、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十)继续巩固限购政策成果。自本通知发布次日起,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下同)、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6— 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十一)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确保限购政策落实到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公安、税务、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购房人资格核查机制。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购房人,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并由其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对未严格核实购房人购买资格、违规签订商品住房销售合同或代理合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依法严肃处理。
七、建立健全约谈问责机制
(十二)各区县政府要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完成住房保障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任务。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供地,加快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开工和竣工任务,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加快配租配售工作进度,严格房源分配使用管理,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全过程“阳光工程”。保证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7—
(十三)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税务、公安、民政、统计、人力社保、监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健全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国土部门要确保住房用地供应,并严格依法查处闲置用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杜绝土地出让中连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块历史最高价的情况发生。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完善政策,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巩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成果;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基础数据。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个人转让住房税收征管,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财政、税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坚决堵塞税收漏洞。统计部门要按照《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进一步做好房价分类统计和发布工作。
(十四)进一步加强对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对没有完成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进行约谈和—8— 问责。
八、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十五)新闻媒体要强化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要大力宣传本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深入解读政策措施,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防止虚假信息或不负责任的猜测、评论误导消费预期。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本市公安事业发展计划”政府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本市人口发展工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07-21
本市高校外地生源大增?招生结构改变10-28
8类非本市户籍学生可在上海中考05-23
关于做好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申请积分制入户计划生育情况审核的通知07-07
公安工作计划06-17
2017公安工作计划08-17
公安局政工工作计划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