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精选8篇)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1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解决“C程序设计”课程中语法知识复杂、程序设计理论难理解、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等问题,提出增加融入探讨式教学、“微课”教学、案例教学、团队讨论开发实践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并给出相应考核方法的改进,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人才。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系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想,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应用最广泛,最易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的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更好的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而服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是有区别的,但是目前该专业的C程序课程教学模式大多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同。由此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进和丰富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要有实际意义的。
2 教学现状
C语言功能丰富,使用灵活方便,易学易用,不需要强大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因此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加上机辅导的模式。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下,上机部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上机课时较少,与其他课程不同,要想很好地完成C语言的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同时要完成课堂布置的实验任务和课后作业,都需要上机实践,这就需要学生配备电脑或者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进行操作,这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较好的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其次,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黑板或者PPT)很难将一些程序设计原理展现出来,光靠教师的讲授和描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准确的形成程序的运行过程,无法理解正确,上机实验就无法正确进行,普遍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程序调试;同时课堂被动的接收教师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效果普遍不好。再次,课堂讲解的例题以及上机实验的题目基本都是固定的,没有专业应用性;并且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给予大众型答案,但实际上每个题目都有很多种算法和解法。这样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给予的思想去解题,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3 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如ASP.Net Oracle 和C# 等)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都有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和启发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没开设这些相关课程,因此以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必然会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
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课堂教师讲解,实验课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实践的形式。然而在课堂上讲解的语句语法内容较多,需要记忆,往往会忽略培养程序设计思维;并且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大多是为了体现所讲解的语法或语句特点,忽略了与专业应用的结合性;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老师布置上机任务并进行上机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合作开发实践的锻炼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程序设计理论,很多都是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最后还是不会编程,更不用说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3)案例枯燥
各种教材使用的案例都很类似,基本都是以阐述解释语法、语句规则为目的选择的程序案例,相对枯燥和抽象。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索
1)融入探讨式教学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形式以及侧重点进行重新设计,丰富课题教学形式。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中分出一部分来进行探讨式教学,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探讨。例如在讲解数据类型的时候,传统的方法是给同学们介绍数据类型有哪些,分别是怎么用的,流水账式的讲解枯燥而且难以记忆。此时就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信息都有哪些类型?”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大家来讨论这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学生相关信息的类型该如何设定?用什么类型的会比较合适?选择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大家对每种数据类型的应用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C程序课程在本专业上的应用。
2)融入“微课”教学
C程序课程含有大量的语法、语句规则,还有很多嵌套、循环等不易理解的程序设计思维,用口述的方式不易表达。对于这部分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做成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辅助于教学讲解,既形象又生动的教学形式,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程序设计思维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微课”复制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制作时间,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做成“微课”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一些知识点进行制作和应用。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医学院和法学院,是一种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背景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的境况,丰富了教师单纯授课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应用背景给学生以真实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去解决问题,层层深入。例如可以使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一个或几个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介绍数据类型等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实例中的信息类型设计来讲解;在介绍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实例中的选择功能、查询功能、信息更新功能的设计实现方法来解释。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实例,启发引导学生,引领着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编写。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并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4)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语法讲解是枯燥的,但这部分对于课程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单纯的流水账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转移至机房,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加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将基本的理论和语法结构介绍清楚,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或者具体实例进行应用实践。比如学习函数的调用以及函数参数的设计,教师将如何自定义函数的用法、语法和规则以及函数参数的类型等问题解释清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设计带有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参数的函数进行编程解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不需要所有的知识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选择一些知识点试炼。
5)教师讲授与团队讨论实践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开始,就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多个开发团队,可以自由结合的方式,这样在课堂讨论以及机房实践中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尤其在讲解程序设计理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题目,或者让小组自己选择跟专业应用相关的题目进行开发训练,让学生自由发挥,会让教师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时,进行着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编程求解,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小组团队形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之前的流水账式的学习。教师属于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完毕以及实践完毕后进行总结。
5 考核方式改进探索
一般C程序设计课程的最后成绩都是由期末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和平时作业情况来按比例划分的,这种考核方式难免会掩盖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难免会出现学生抄袭的情况,操作能力差但靠死记硬背最后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而平时操作能力强的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不注重语法知识点的记忆,最后成绩不理想。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教学方式的改进逐步调整考核方式,如在成绩评定中加入小组成绩,该成绩是由小组在平时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成员表现等方面来构成。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布置的综合案例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综合案例体现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理论掌握的情况以及程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需要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6 小结
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功能强大的软件开发语言课程,各大高校理工类专业均普遍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教学目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因此会出现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有效结合讨论式教学法、“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团队开发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做出相应的考核方式改进,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公平性,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2
关键词:C程序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方法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系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想,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应用最广泛,最易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的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更好的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而服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是有区别的,但是目前该专业的C程序课程教学模式大多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同。由此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进和丰富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要有实际意义的。
2 教学现状
C语言功能丰富,使用灵活方便,易学易用,不需要强大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因此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加上机辅导的模式。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下,上机部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上机课时较少,与其他课程不同,要想很好地完成C语言的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同时要完成课堂布置的实验任务和课后作业,都需要上机实践,这就需要学生配备电脑或者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进行操作,这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较好的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其次,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黑板或者PPT)很难将一些程序设计原理展现出来,光靠教师的讲授和描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准确的形成程序的运行过程,无法理解正确,上机实验就无法正确进行,普遍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程序调试;同时课堂被动的接收教师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效果普遍不好。再次,课堂讲解的例题以及上机实验的题目基本都是固定的,没有专业应用性;并且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给予大众型答案,但实际上每个题目都有很多种算法和解法。这样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给予的思想去解题,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3 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如ASP.Net Ora⁃cle和C#等)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都有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和启发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没开设这些相关课程,因此以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必然会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
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课堂教师讲解,实验课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实践的形式。然而在课堂上讲解的语句语法内容较多,需要记忆,往往会忽略培养程序设计思维;并且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大多是为了体现所讲解的语法或语句特点,忽略了与专业应用的结合性;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老师布置上机任务并进行上机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合作开发实践的锻炼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程序设计理论,很多都是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最后还是不会编程,更不用说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3)案例枯燥
各种教材使用的案例都很类似,基本都是以阐述解释语法、语句规则为目的选择的程序案例,相对枯燥和抽象。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索
1)融入探讨式教学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形式以及侧重点进行重新设计,丰富课题教学形式。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中分出一部分来进行探讨式教学,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探讨。例如在讲解数据类型的时候,传统的方法是给同学们介绍数据类型有哪些,分别是怎么用的,流水账式的讲解枯燥而且难以记忆。此时就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信息都有哪些类型?”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大家来讨论这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学生相关信息的类型该如何设定?用什么类型的会比较合适?选择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大家对每种数据类型的应用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C程序课程在本专业上的应用。
2)融入“微课”教学
C程序课程含有大量的语法、语句规则,还有很多嵌套、循环等不易理解的程序设计思维,用口述的方式不易表达。对于这部分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做成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辅助于教学讲解,既形象又生动的教学形式,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程序设计思维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微课”复制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制作时间,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做成“微课”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一些知识点进行制作和应用。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医学院和法学院,是一种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背景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的境况,丰富了教师单纯授课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应用背景给学生以真实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去解决问题,层层深入。例如可以使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一个或几个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介绍数据类型等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实例中的信息类型设计来讲解;在介绍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实例中的选择功能、查询功能、信息更新功能的设计实现方法来解释。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实例,启发引导学生,引领着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编写。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并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4)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语法讲解是枯燥的,但这部分对于课程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单纯的流水账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转移至机房,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加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将基本的理论和语法结构介绍清楚,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或者具体实例进行应用实践。比如学习函数的调用以及函数参数的设计,教师将如何自定义函数的用法、语法和规则以及函数参数的类型等问题解释清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设计带有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参数的函数进行编程解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不需要所有的知识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选择一些知识点试炼。
5)教师讲授与团队讨论实践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开始,就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多个开发团队,可以自由结合的方式,这样在课堂讨论以及机房实践中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尤其在讲解程序设计理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题目,或者让小组自己选择跟专业应用相关的题目进行开发训练,让学生自由发挥,会让教师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时,进行着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编程求解,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小组团队形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之前的流水账式的学习。教师属于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完毕以及实践完毕后进行总结。
5 考核方式改进探索
一般C程序设计课程的最后成绩都是由期末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和平时作业情况来按比例划分的,这种考核方式难免会掩盖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难免会出现学生抄袭的情况,操作能力差但靠死记硬背最后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而平时操作能力强的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不注重语法知识点的记忆,最后成绩不理想。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教学方式的改进逐步调整考核方式,如在成绩评定中加入小组成绩,该成绩是由小组在平时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成员表现等方面来构成。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布置的综合案例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综合案例体现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理论掌握的情况以及程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需要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6 小结
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功能强大的软件开发语言课程,各大高校理工类专业均普遍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教学目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因此会出现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有效结合讨论式教学法、“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团队开发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做出相应的考核方式改进,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公平性,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2015-10-2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wl YRFjpafk2x3SHh YD-vy_p45V91Rhto Acr An Puja XVekda Va UB9Xha GWq OGUHq Em-hz Oc-l Rr Un DWdew TOhe_K.
[2]由育阳.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5(5):68-70.
[3]李志芳,牛琳.医学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6):78-81.
[4]肖明.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83-86.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 管理者情商训练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商培养模式的研究》(XJK012QGD00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情商培养的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9-01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的情商水平直接影响其管理能力。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管理者情商训练》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课程建设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建设的原则
在《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构建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学科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课程体系。《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建设的原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原则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為本”的教学精神[1]。在《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需求、能力拓展、知识结构等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指的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情商为目标,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方面突出情商训练的重要性,结合工商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教学。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指的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情商,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的认知与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以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指的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设置不同的内容,让学生的情商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系统性原则
在《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整体优化的思想[2]。一方面,要注重《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考量,正确处理情商训练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强化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的措施,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适应,建立以培养学生情商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
二、《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内容
(一)《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是相对于智商而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态调节能力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情商范畴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空白或者滞后等问题。一方面,学校并未给予情商训练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并未意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当前,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之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自身情绪的认知能力与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学生自我激励能力较差,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学生无法有效体察他人情绪,存在以我为中心的现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都较差。
(二)《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教学内容
《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知
大学生往往对于各种实践活动都保持着较高的热情与积极性,希望通过活动增长自己的才干,得到他人的认同,对自己的特点、价值等进行印证与展现。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但是依旧有部分学生存在自身情绪认知不足的情况,例如不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接受他人批评等。在《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知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真正的了解自己与他人,正确理解对待事物的反应与情感,进而明确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增强学生的自知能力。
2.自控
人的内心体验与外在表现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大学生在特定的场合或者问题方面,会对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隐藏、修饰甚至是压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较为丰富,激情容易产生也容易消失,在得失、荣辱方面容易感情用事,导致情绪的浮动比较大。学生应该了解与掌握自己的情绪,逐渐掌握自控的方法,培养自控的能力。
3.自励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处于走向心理成熟的过程中。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消极的特点。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大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面临着情感、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应该提高学生的自励能力,通过自励快速从消极、低迷的情绪中摆脱出来,重新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与动力,向着自己的目标更加坚定地前行。
4.通情达理
人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群体,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境况、需求以及性格。大学生在对他人情绪进行认知与体察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对他人的情绪变化进行正确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与认知都是表面的,并未真正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通情达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及感受进行体验。《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应该提高提升学生通情达理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解他人,从而让他人更好地接受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5.人际交往
在合作与竞争并重的当下,社交能力对个人的成功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在学业完成、人格培养等方面,人际交往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也不断强化,这正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逐步成熟的重要表现。大学生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就能够实现社交范围的扩展,让自己更加顺利地进入到交际圈中。
围绕以上课程教学内容还可以借助拓展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相关的陷阱或者障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解决与克服,在不断前进的过中锻炼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提高自身的情商。
三、总结: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该建立较为科学的《管理者情商训练》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提高学生的情商与综合素质。通过《管理者情商训练》的教学实践,一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芳,李福英,袁园,郭白玉,罗玄. 管理变革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2(65):104-106.
[2]朱礼龙,郝世绵,徐精明.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7):103-104.
作者简介: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4
【内容摘要】文章基于以项目为导向,切实加强网页设计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宗旨,分析了视觉传达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的现状及特点,阐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总结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完善、考核体系的灵活与多样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为培养多元化的综合人才奠定了夯实的教学基础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页设计项目综合实践能力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页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而网页设计课程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它融合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包括构图、排版、色彩搭配、动画制作等多种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1.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1],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2.基于一定的软件操作技巧。3.融艺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基于以上特点,回顾以往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才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
一、视觉传达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以应用软件为前提的综合设计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遵循着先讲解工具,再做实例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将网页各独立元素的制作与整体案例相结合,结果是每个工具单独拿出,均应用得很熟练,一旦综合起来设计案例,却不能出色地完成。究其原因,在以往的教学中,网页各独立元素的设计制作与整体案例的设计相分离,没有真正落实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体系,而在考核方面,只是将单独完成一个网页的制作作为最终成绩,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参与性不强,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授课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创造性思维突出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改革的目的
网页设计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设计素质的课程之一,它依托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版式设计、flash动画、后期特效等课程,并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设计美观而实用性强的网页。
(1)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增加学习情境
将实际项目引进课堂,学生不仅能了解到网页制作的全过程,而且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设计实例,这样才能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而不是在虚拟中学习。
(2)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整体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先导,强调工具的操作,再利用工具制作小实例,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掌握非常牢固,但工具毕竟要为整体设计所服务,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知识去制作完整案例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即整体性不强。新的模式将每个工具的使用均融入到实际案例,虽然只是一个小工具的使用,也能够使学生明白它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方法。
(3)实行阶段化课程考核,强调全过程学习
不以单纯的网页作品作为最终的成绩,而是加大了平时考核成绩的分量,使考核过程呈现动态性、连续性、系统性,将学生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将艺术与技术相融合
使学生学完一门甚至几门课就能够独立设计出满足功能需求的网页是不可能的,网页设计既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与艺术鉴赏能力,也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优势,找到艺术与技术的平衡点,培养多元化人才。
2.改革拟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在教学内容上,将各个工具的使用直接融入典型案例中去讲解,而不是单纯地利用工具做一些小例子。避免单个操作熟练无比,整合案例时却毫无头绪。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摆脱“要我学”而走向“我要学”,明确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考核体系的多样性
将单纯的期末考核设定为阶段化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环节都全力以赴,体现全过程学习。
三、改革的具体实施
1.教学内容方面
在内容选取上,教学内容的选择本着典型性、实践性与开放性三个原则。通过教师研究选择6种典型的网页形式进行讲解体现典型性,通过显性或隐性学习情境体现实践性原则,学生完成的作品多元化体现开放性原则,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在内容组织上,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全部融入到真实网站中,每个典型页面的设计与制作全部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实施,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根据本课程特点,选取案例主要以项目方式为主,如期末作业将建艺学院的网站建设作为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照公司制作网页的流程,进行调研、讨论,分析资料与数据,制作效果图,并最终完成网站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了网页制作的全部流程,与实际项目进行对接,增强了实践性,缩短了学生进入公司的磨合期。
2.教学方法方面
(1)形成教学项目资源库
创建课程网站,将课件、教案、授课计划与课程案例均列入网站中,链接优秀网站的网址并随时进行更新,学生只要有任何网页设计的问题,到资源库中都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同时,项目资源库也是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交流的有效平台,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采用拉动式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学时有限,不可能将网页设计的所有内容全部仔细讲解,因此,增设课前大讲堂环节,将课上来不及讲解的知识布置给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课下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扩充知识面。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授,师生角色互换,而组与组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以此互相攀比,拉动教学,共同进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将思维培养放在首位
在讲授案例时,摒弃以往教师讲、学生做的呆板局面,而采用案例欣赏―分析做法―示范操作―讲评总结―能力扩展―练习测验的流程[2],注重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单纯教其如何去操作。下面阐述上述流程的具体方法:①案例欣赏:提供学生与所讲知识相关的网页案例,吸引学生注意。②分析做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出具体的制作方法。③示范操作:演示案例欣赏中相关知识点的实现过程,学生在理解做法的前提下,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便可以独立完成操作,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住制作的步骤。④讲评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所做的是将问题汇总,总结出相关的注意事项,点评作业时,侧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⑤能力扩展:提供给学生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要实现效果,需要结合以前的知识和运用一定的技巧,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又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⑥练习测验:对于课上所掌握的知识,适当融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现场测试,既复习了以往的知识,又巩固了新的知识,实现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4)跨学科互动交流
工科院校的背景优势,为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授课过程中,聘请软件学院的老师进行相关技术的讲解,并将其网页设计课程的作业进行展示与交流,充分发挥艺术生的特长优势,虚心弥补工科生的技术专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考核体系方面
成绩评定采用阶段化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课上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测验,以此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课上的问题绝不拖延到课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置课前考核,对课后作业进行现场检验,避免同学之间进行电子文件的拷贝。课后布置实际项目课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与调研,每名学生单独完成作品的形式。这种将阶段化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考试过程呈连续性、动态性与系统性,进一步强调了全过程学习,使学生明白,疏忽本门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绩。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
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习态度良好,了解了网页制作的全部流程,增强了实践性,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学改革就是对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总结与完善。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分析学生特点,研究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提高自身素养,为社会输入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注:本文为辽宁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申红雪,刘育熙.关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7).[2]章明珠.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电子科技,2012(9).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5
摘要:OBE 模式是一种基于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以职业目标培养为需求导向,这一教育模式的理念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实际项目同课程设计题目结合,学生作为乙方以公司实际工作的操作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分析城市发展现况的基础上,运用建筑设计的方法,提高城区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城市中心区应有的作用,解决我国城市更新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有效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契合OBE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篇6
理学院电子科学系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赵永梅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讲述了C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是学员从技术的角度学习计算机的主要基础课,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一、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培训部计算机类专业一、二年级本科层次学员。所有教学对象都应该已经学习过《大学计算机基础》,但由于学员的计算机基础的较大差异,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应当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给以适当的分类、分层次教学,即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使学员掌握C语言的简单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员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想。具有初步的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学员将来到社会从事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重要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明确的阐述。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主要阐述学员学习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要点及达到的基本要求,并注明了重点和难点。在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对课程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教材选编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学保障等提出了明确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改变传统的注重语法规则的应试型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加强程序设计技能的教学,以培养学员的专业技能,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可通过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例题,增设小型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或运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员编程的技巧。
四、课程教学目标
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课程标准为参考,根据教育部新的精神和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让学员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熟练掌握C语言的语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程序的调试技能。能够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运用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算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或者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参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后续课程的开设情况,讲授8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C语言概述
教学内容:C语言的特点、C语言源程序简介、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了解C语言及其特点、掌握C语言源程序基本结构、掌握C语言源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重 点: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难 点:C语言源程序集成开发环境。第二单元: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教学内容: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分类、变量与常量、各种运算符及其表达式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了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C语言中的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的表示方法、掌握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类数值型数据之间混合运算的方法
重 点: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分类 难 点:各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第三单元: 结构化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算法的概念及特性、算法的描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C的语句、赋值语句、数据的输入与输出、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条件运算、if语句、switch语句、while、do„while、for、break、continue语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学时分配:讲课22学时,实习6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用N-S图描述算法、初步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用N-S图描述三种基本结构、掌握C语句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条件运算、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执行过程、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和区别、掌握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用法、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重 点:算法的概念及特性、C的语句、逻辑运算,if语句和switch语句构成选择结构、三种循环语句
难 点:掌握用N-S图描述算法、数据的输入与输出、switch语句的执行过程、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第四单元:函 数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与声明、函数的调用与返回、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变量的存储类别、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和返回、掌握数组作为函数的参数的特性、掌握变量的作用域及存储方式、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区别
重 点: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数组作函数的参数 难 点: 函数的递归调用和嵌套调用 第五单元:数 组
教学内容: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字符串处理函数
学时分配:讲课6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数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掌握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
重 点: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难 点: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应用 第六单元:结构体和共用体
教学内容:结构体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枚举类型及其使用方法、用typedef定义新类型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结构体、共用体类型和枚举类型的概念、掌握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数据的使用、了解用指针处理链表的方法和意义、掌握typedef命令的使用方法
重 点:结构体、共用体类型和枚举类型数据的使用方法 难 点:指针处理链表的方法 第七单元:指 针 教学内容:指针的概念、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指针与函数
学时分配:讲课6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理解指针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方法及运算、掌握通过指针访问数组的方法、掌握通过指针处理字符串的方法、掌握使用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掌握函数指针、掌握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重 点:指针的概念、指针作函数的参数、数组的指针和字符串的指针
难 点:函数的指针、指针数组和指针的指针 第八单元:文 件
教学内容:文件类型指针、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
目的和要求:掌握文件概念及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掌握文件的顺序和随机读写、了解文件的出错检测
重 点:文件的打开、关闭和读写函数的使用 难 点:文件类型指针
(二)教学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使学员熟练掌握C程序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基本步骤,提高学员在TURBOC环境下,运用C语言对具体问题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按照课程标准,本课程共安排20 学时的上机实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给每位学员统一发放了与主讲教材配套的上机指导书《C程序设计上机实践指导书》,以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学员的程序设计的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如下: 实验1: TURBOC 2.0环境下的基本操作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TURBOC 2.0的基本操作;
(2)掌握TURBOC 2.0环境下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程序的基本方法;
(3)初步了解C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实验2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学会变量的定义和赋值;(2)熟练掌握C语言有关运算符、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熟悉C语言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基本步骤。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类型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2)熟练掌握赋值语句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关系表达式、条件表达式以及逻辑表达式;(2)熟练运用if语句的不同形式编写程序;(3)掌握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while,do„while,for语句的使用;(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方法实现的一些常用算法;(3)进一步熟悉调试程序的方法。实验6: 函数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实参和形参在函数间进行“值传递”的对应关系和传递方法;
(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3)理解变量的存储类别和作用域。实验7: 数组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数值型数组的初始化和输入、输出的方法;(2)掌握字符数组的初始化和字符串的输入、输出方法;(3)掌握数组下标的表示方法。实验8: 结构体与共用体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2)学会构造合理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理解动态内存分配的概念;(4)掌握简单链表的定义和操作;(5)掌握共用体数据的定义和使用方法;(6)掌握枚举类型数据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实验9: 指针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理解指针和地址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2)掌握用指针处理数组的方法;(3)掌握字符串指针的使用方法;(4)掌握函数的指针的使用方法;(5)掌握指针数组和指针的指针的使用方法;(6)掌握指针变量的运算。实验10: 文件 课时分配: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方法以及文件的读写方法;(2)了解文件的定位以及出错的检测。
六、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方法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案例精讲多练,注重讲解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例题,加强实践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和“研讨式” 等教学方法。
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中,借助现有的多媒体设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再现问题情景,增加互动氛围,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作业量每次3-5题,难度应当适中,教员应做到定时批阅,及时讲评。
注重实践环节。实习课(20学时),在教员指导下,单人单机自主进行。实习内容根据程序设计基本技能中的要求合理设计,依次实施。
适当增加一些小型项目或以大作业的形式,使学员进一步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备课与课堂设计 1.备课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开课前需要深刻理解本课程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组为基本单位组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授课标准、统一课程进度。认真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并对针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进行讨论与试教练讲。
2.课堂设计
将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有限的25次课堂面授(50学时)和10次自主上机实习(20机时)之中去。在开课之前适当时候组织学员进行摸底考试,并且在开课后的两周之内及时组织召开教学联系会,全面了解学员对C语言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序设计方法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七、教学评价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7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基本数据类型及结构的阐述及分析,讲解基本的程序语法并介绍基本的算法,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而学会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
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本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枯燥,且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另本专业大部分是文科生,数理化知识甚少,缺乏抽象逻辑的纵向思维方式且动手能力有限,为他们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这样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带来诸多困难,也为我们授课带来新的问题。再者C语言的教学一直以来比较偏重语法,学生普遍反映听的时候好像都听懂了,但是当一个问题放在自己的面前,就不知道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把C语言的教学活动看做是语法的讲解,不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程序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逐渐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内容的枯燥,进而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减退或消失,教学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总结及研究尝试,我们设计了案例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该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2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简述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解决中构造算法,进而掌握相关的概念、语法、功能及应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设计程序的能力。以案例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分为如下步骤。
2.1 引入案例
通过案例来展开教学,创建案例解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程序需求,在清楚地了解需求的情况下,找到解决案例的根本问题所在。
2.2 建立计算模型
分析案例,提取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程序要实现的功能,进而建立一个简单的计算模型。具体为把求解问题的过程转为面向用户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进一步转为利用存储单元进行的"取"→"计算"→"存"的过程。同时,要规划好存放数据和中间结果的存储结构[2],确定要使用的变量、函数等,并列出变量或函数间的相互关系。
2.3 设计算法
先用自然语言描述案例求解的过程,再按照结构化算法设计的思想,将自然语言描述的"过程"转换成流程图。在设计算法过程中要先粗后细,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逐步求精。具体可将原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子问题或子功能,然后再将子问题逐步细化,通过解决每个子问题最终解决原问题。
2.4 编写代码
根据流程图,用C语言将算法的每一步转换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语句,实现算法。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语法,还要掌握准确的语言及语法逻辑,学会用程序语言处理算法过程。例如数组元素的排序,学生思考过程没有明显在意的循环过程,但在代码中必须明确地设定循环的"过程"。编写代码时必须要遵循C语言的基本规范和表达逻辑,严格遵守程序语句和函数等的书写格式,避免语言表达的二义性和非语法错误,提高编写代码的质量。
2.5 编译调试及测试
在编写好程序后,要测试程序是否能够实现其功能,所以必须调试程序。采用设置断点或单步跟踪等方法观察变量的变化,调通整个程序。调试程序的重点是当程序发生错误时,分析错误并改正错误,它不仅是保证程序开发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案例驱动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此阶段不光是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还要掌握分析、解决不同的错误及异常,进而掌握编程方法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试成功后,要进行对程序的测试,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集合来多次运行程序,从而确保该程序在算法所提供的所有情况下都正常工作并得到正确结果。
3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特点
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通过老师讲解的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及实现过程,达到启发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的目的,同时也改善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不足,丰富了该课程的内容。该方法有以下特点:
3.1 基于计算模型的方式构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
3.2 以面向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程序编码的方式组织知识。传统的教学中对知识的组织方法是语法→例题→程序的方式,虽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但在培养学生用程序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不够充分。而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突出了以面向问题分析、设计、编码的方式组织知识的讲解,通过案例循序渐进引导编程实践,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形成用程序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中少走弯路。
3.3 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以程序设计为中心,案例引导,问题驱动,适用性更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教师讲解的案例具有定义规范、流程清楚、可读性强,具备参考价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教师以多媒体手段调试代码的编制调试过程,使学生对编程环境更加熟悉,能够灵活运用跟踪、断点等调试手段,开发过程事半功倍[3]。
4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以"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为知识点,简单描述案例驱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
4.1 引入案例
设计并实现共付医疗保险功能的程序,具体要求:按照相应的比例计算医疗费用中个人自付的费用,其中医疗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变动的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当参保人医疗费用在1000元以下时,个人自付30%,1000元以上时个人自付20%。
4.2 建立计算模型
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明确了程序要求通过输入医疗费用为判断,确定个人自付的比例是20%还是30%进行计算,进而利用计算公式求出自付的金额,问题的计算模型为:
4.3 设计算法
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按照结构化思想,画出案例的N-S流程图如1所示:
4.4 编写代码:
根据上述N-S图,编写代码如下;
4.5 编译调试及测试
在VC++6.0环境中编辑、编译、调试源代码,程序调通后进行数据测试,进行正确定验证。
5 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是听不会也看不会,只能练会,所以案例驱动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并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案例驱动式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
摘要:本文针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案例驱动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案例解决中构造算法,掌握相关的概念、语法、功能及应用,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程序的思想处理医学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华冠萍.问题求解在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07-10.
[2]陈洪涛,顾沈明,刘军.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改进[J].计算机教育,2009-01-25.
[3]庞晓琼.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01-10.
[4]余芳,岳鹏.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教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4.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篇8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对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创设符合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环境,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學效果。文章选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人员培训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选自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组织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确定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将组织篇中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整理归类为组织结构、权力艺术、人员配备三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人员配备分为以下四个项目: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人员的培训与人员的考核。文章知识点的设计就选自项目三:人员的培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培训专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将来绩效考评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度和深度。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专业课程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计划、组织的基础知识,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培养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职业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三、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同学们没有进入企业观看企业的培训过程,学生的亲身感受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翻转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喜欢玩手机、且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资源及布置课前任务,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资料,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专题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环境;利用视频、flash动画、小游戏、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培训的知识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施任务、课后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
第一,浏览老师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预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借助信息化手段,老师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通过小游戏和大学城在线测试自动记录的学习成果,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评价;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素养的评价。完成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程借助微信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将课余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三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和flash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利用配对小游戏、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利用QQ讨论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保留的交流成果,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信息化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学生明确了岗位职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完后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强、自主学习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职业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1
[2] 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
[4] 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5] 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
【信息管理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推荐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10-16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C11-22
信息化教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用论文06-09
信息管理专业导论论文08-28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论文06-29
信息教学技术设计管理09-07
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2-08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