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通用12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 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 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 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 不能一概而论, 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 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象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 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
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 (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 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 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 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 还需要他们怎样的密切配合等等, 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 为今后的学习开个好头。
3、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
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 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 并设计排除的方法。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 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4、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授课, 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 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 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 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二) 上机课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 (甚至基础理论教学) 应安排在机房进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 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 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 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计算机的工具性, 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 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4、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 要常抓不懈。
键盘指法作为一项的基本技能, 要求小学、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 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做法。
5、在校园虚拟网上和因特网上完成“冲浪”。
目前, 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建成“校校通”网上工程, 在因特网上进行“冲浪”, 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 是件大好事。但由于网上存在很多“少儿不宜”的网页、上网费用较高等原因致一些学校“望网却步”。建议学校安装一个内部网络服务器, 形成一个校园局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当然虚拟网代替不了真正的因特网。微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 以免学生陷入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的陷井而影响学业。
(三) 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①程序设计小组。
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程序设计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由于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 此项培训应从小学抓起。在小学LOGO语言编程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好苗子升入中学后, 应使其参加中学程序设计兴趣小组, 继续学习Basic或Pascal语言的程序设计, 为国家计算机高级人才的早期培养尽基础教育的责任。
②应用技术小组。
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 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 给广大教师们在新时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师不仅要能“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 一定会蓬勃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奋斗!
摘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 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 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2
王功和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章:电脑的“文件柜”——资源管理器原理及应用。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学生是在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学好它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资源管理器启动、结构及组成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操作。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文件、文件夹及其组织结构;学会重命名文件;(2)难点: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对计算机还有一定的神秘感。《管资源管理器原理及应用》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一。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对文件夹的各种操作。这些新知识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激趣”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2、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管理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3.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2.培养学生分类存放、管理文件的习惯。
四、教法分析
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我主要使用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通过任务的设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其自由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妙趣横生。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很大帮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探究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
五、学法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节课采用学生自行操作,发现问题,教师指导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结论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观察、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开始通过自学来寻找礼物; 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找寻礼物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直接进入“我的电脑”寻找文件夹。
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每个人一份礼物,他在电脑中的名字叫SJ。我们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找到呢?现在,我们就开始寻找!
2、教师巡视指导。
3、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从而引出 “资源管理器”,并讲解它的作用。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明确下一步新课的目标与任务。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通过“比赛”让学生尝试启动资源管理器
学生活动
1、学生看书或者上网查询有关“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
2、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学到的方法。
教师活动
(1)教师:我们发现宝藏放在“资源管理器”这个宝盒里,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比赛,看哪位同学能最快打开资源管理器。(2)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析。
(3)教师: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补充几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 方法二:右击【开始】→【资源管理器】 方法三: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方法四: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 方法五: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 方法六: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要知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敢于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1)增加了几种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法,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体现分层次教学。
(2)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敢于尝试、探索。
教学过程
二、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想象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
学生活动
1、小组看书或者上网查询有关“资源管理器”的辅导材料;
2、小组通过想象,联系生活,总结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特点;
3、小组整理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汇报研究结果;
4、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 的特点寻找文件。
教师活动
1、教师:资源管理器被我们打开了,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请同学们想一想“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有什么特点?现在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安排两名资料员,负责查找资料;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结果;一名汇报员,负责总结、汇报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之间评价。
4、教师让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 的特点找到“射击”游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三、通过“猜猜看”游戏让学生学习“文件”和“编辑”菜单的通用性
学生活动
1、每位同学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写出猜测的结果;
2、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结果,进行评判。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的窗口有了一部分的了解,现在看到其中有“文件”和“编辑”两个菜单。请同学们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玩一个“猜
猜看”的游戏,猜一猜“文件”和“编辑”菜单里面各有什么命令?写出你猜测的结果,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多、又准确。
2、教师:同桌之间交换结果,进行评判。
3、教师总结“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命令,让学生知道将来使用其它软件时这两个菜单中的内容基本相同。
设计意图
1、“猜猜看”是一种游戏,可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创造力。
2、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其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3、培养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多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建立文件夹,并更改名字
学生活动
1、小组互相讨论建立文件夹的方法以及更改名字;
2、在小组中让同学们互相帮助;
3、研究成果交流。通过多媒体教教学系统演示。
教师活动
1、教师: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礼物,但它放在“礼物1”这个文件夹中,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礼物放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呢?那究竟该如何建立呢?请同学们以刚才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辅导。
3、教师除了对学习效果评价外,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设计意图
1、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辅导,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 教学过程
五、学生尝试同一目录下文件夹能不能重名
学生活动
1、学生自学,尝试在同一目录下文件夹能否同名;
2、学生交流发现的结果并演示。
教师活动
1、教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建立好了,如果我还想在同一目录下建立同名的文件夹,看行不行?
2、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六、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1、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这节课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得与失和改进措施。
教师活动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会建立文件夹,更改名字。
设计意图
以学生总结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锻炼了他们总结、概括的能力。板书
设计
资源管理器
1、资源管理的启动
2、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文件管理
3、文件与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到有关资源管理器的知识。我根据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的是以送礼物、找礼物的形式展开教学,并融入小组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作游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是充满恐惧、挣扎或者自卑,而会积极地讨论、学习、思维敏捷、学习的注意力和效果有明显地提高。
试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管理
信息技术课有别于高中生的其他科目,其独有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性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那么,学生很容易把机房当作娱乐、消遣的地方。可以说,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态度,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管理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简单的陈述。
一、建立明确的信息课堂规章制度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应遵守的原则,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相比于其他高中教学科目,信息技术课程相对比较轻松,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多,教学任务的进行也不仅仅局限于死板的“一黑板、一粉笔、一教材”,而是更多地运用机房的电脑,让学生实际的操作电脑,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某些学生偷偷地把自己的智能手机、MP4等带到机房,趁着教师的不注意干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把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自己娱乐、放松的地方。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明确地列出学生上课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如果有学生违反一定要严惩。
比如,在我的信息课堂上,学生不允许私自带智能手机、平板等通讯移动设备;不允许浏览与课堂无关的网页;不允许利用上机操作时间相互传播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允许玩游戏。明确的课堂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对游戏、上网的好奇,而非真正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我们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懂得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兴趣对象的转化,要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帮助学生对操作、应用的兴趣逐渐地转化到学习的内容、过程上来。
学生互动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方式。比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教师就可以让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别人。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学生的薄弱点,了解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路线,进而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案的修改和调整。
总之,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其课堂管理方法与其他科目多少有所不同。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姜帅.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模式构建的行动研究[D].山西大学,201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4
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 笔者深刻体会到对走访学校及联系人的管理在招生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逐年累积学校及联系人信息的连续性, 还是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资料整理的重复性, 都迫切需要开发一个针对高中及联系人的系统, 以实现分权限和区域的管理, 进而高效的管理各地区高中及联系人信息。笔者在此简单说明使用PHP+MYSQL数据库, 结合wordpress框架进行开发, 设计与实现招生信息管理系统, 希望与广大同行一起学习和探讨。
2、系统需求分析
招生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方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招生办, 按照使用者需求要划分两种用户角色:管理员和普通员工。他们的权限及工作如下:
普通员工主要是对自己所属区域内的学校信息进行管理, 并维护各学校的联系人信息。可以在学校管理及学校联系人管理模块中, 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相关信息, 以及将自己管理的所属省市中的学校信息及联系人信息导出到excel中。
管理员则可以管理所有学校信息及学校联系人信息, 并可实现将excel的学生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在地区管理及用户管理中, 管理员可实现对用户所属区域进行设置, 管理省市区信息的同时实现省市联动关系。可实现管理、备份和还原数据库。
本系统由于使用频率比较高, 同时由于使用人数较少, 但是处理数据较多, 如何快速方便地进行数据录入是比较重要的需求, 所以人机交互界面要求比较高。故本系统将使用AJAX技术, 搭配JQuery框架实现方便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
3、系统设计
本系统使用PHP框架, Mysql数据库, Apache服务器进行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部署。
Apache是世界使用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软件。它可以运行在几乎所有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平台上, 由于其跨平台和安全性被广泛使用, 是最流行的Web服务器端软件之一。
PHP, 是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PHP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语言, 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
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 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MySQL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MySQL软件采用了GPL (GNU通用公共许可证) 。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 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3.1 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直接在wordpress基础上进行插件开发, 所以基于功能需求, 共需要9个表格:
其中个表格之间是有关联的, 请看以下实体关系图:
其中wp_users是wordpress自带的表格, 用于存储系统用户信息及登录信息。用户登录后, 通过查询wp_neusoft_teacher表格查看其所属区域, 再通过程序控制, 让用户只能管理属于这个区域的学校信息和联系信息。省、市、区通过页面代码控制及AJAX实现二级联动省、市、区的选择。
3.2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分下面8个模块。新闻发布, 公告管理, 用户管理, 数据库管理, 地区信息管理, 学校管理, 联系人管理, 学生管理。
其中一些重要的模块作用如下: (1)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角色的添加删除及修改, 角色具有一定的权限, 可以由管理员分配这些权限, 权限按照模块划分, 具有哪个模块的权限就可以管理该模块; (2) 数据库管理模块: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包括重新生成数据库, 备份数据库, 清空数据库, 还原数据库, 删除数据库等操作。 (3) 地区信息管理模块:对省、市、区的增加、删除、修改。添加时, 先添加省份或选择现有省份, 再添加或选择现有城市, 再添加区信息。实现省、市、区的联动, 选择省份, 下拉列表自动生成该省份的城市列表, 选择城市时, 自动生成该城市地区的列表。 (4) 学校信息管理:添加学校时需要输入, 学校名称, 选择分区码, 代码, 省、市、区设置, 自动生成邮编, 输入地址。最少添加一名联系人信息。学校列表列出所有该用户可管理的学校, 管理员可以看所有学校。使用datatable的打开层功能, 实现列表下快速打开div层。显示当前学校的信息及联系人信息, 对学校信息进行快速修改, 或快速添加联系人信息。并可将所需学校信息导出为excel表格。
4、系统实现
系统的实现方式将使用wordpress插件方式, 由于wordpress已经具有新闻发布, 公告发布, 用户管理的框架, 系统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模块。所以我们主要实现的是联系信息管理模块, 学校管理模块, 地区管理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模块及用户管理模块。
要实现系统, 必须实现数据库处理, 数据显示, 表单提交及导出Excel等操作。
W o rd p r es s数据库处理:使用w p d b类进行数据库操作, $wpdb->get_results进行数据库查询操作, $wpdb->insert进行插入操作, $wpdb->update进行更新操作, $wpdb->delete进行删除操作, $wpdb->query执行一条SQL语句。
列表采用datatable这个JQuery控件, 可以方便实现列表、分页及查询。所有页面数据提交采用wordpress的AJAX插件, 实现页面div局部刷新。
表单提交使用javascript进行数据验证, 再通过php脚本验证和过滤, 保证数据格式按照系统的要求。再通过wordpress自带的j QueryAjax控件进行数据提交, 提交的数据采用json格式。
Excel文件导出采用PHPExcel进行处理。能对Excel2003或Excel2007的文件进行读取和写入的操作。
对初始数据进行扫描, 更改错误数据, 由于以往读入的数据不够规范, 造成数据有大量重复冗余, 特别是地址数据, 本系统通过读取省, 市, 区数据, 与学校地址进行比对, 更新学校地址, 使其更加规范。
以下是学校信息管理的实现效果图:
5、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5
很多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单纯当作计算机课来上,教学内容以操作训练为中心,枯燥地罗列演示一些基本操作,让学生生硬地记忆操作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可是学习能力却没有提高。我在《文件管理》一课的教学中,无论备课还是教学实施过程,都很注重分析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WindowsXP操作系统,对文件管理也有一定的能力。最初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经过前几节课的讲解、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基本操作,但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对于“文件、文件夹”的理解很浅显,本堂理论课要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总结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目录树和文件标识符是文件管理的重要内容,概念比较抽象、难懂。试教之后发现时间不够,于是把“文件标识符”这一内容安排到下一节课。 (一)结合具体的实例展开教学在WindowsXP环境下,界面直观,交互性强,利用这一优势,授课时在学习使用“资源管理器”的同时,巩固目录树和文件(夹)组织存放的特点这两个知识点。此外,再通过具体的练习,强化知识点。例如在新课引入时举例:“上周召开的家长会,你的家长是怎样找到你的座位的?”引出“计算机中的文件(夹)是如何组织存放的?”然后教师操作演示打开“资源管理器”呈现D盘中的“星海中学”目录。讲解“WINXP也是使用这么一种文件结构,这种文件结构象一棵倒置的树,最顶为树根,大文件夹(根目录)为树干、子文件夹(子目录)为树枝、文件则象叶子。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目录树结构。”[电脑课件呈现—棵倒置的树]。通过以上呈现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归纳出特点1:文件(夹)按树状结构组织存放,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文件(夹)组织存放的特点。 (二)教材重组,任务驱动教学通过教材重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任务的设计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任务要紧扣教学内容,涵盖基本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此外,任务要明确、细化,具体、可操作。我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小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多种管理文件的途径时,先提出任务:“请找出C盘中的文件论文.WPS”。然后是学生活动:用“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搜索”等方法查找该文件,并请出一名学生,演示查找文件的过程。通过学生实践后,教师才小结:“我们在不知道文件(夹)放在电脑里哪里时,可以用查找器搜索它,但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他们的位置,就可以直接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来找到它。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WINXP文件管理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出特点3:多种文件管理的途径。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篇6
【关键词】高效;教育方式的转换;老师角色改变;学习效率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教育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被以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所代替,由于其便捷,快速,高效的特点,媒体网络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信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成为一种教育方式的趋势。
1.教学和学习方式都变得更高效
由于信息在教育中被广泛的使用,所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必然会受到信息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方式主要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在这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本该最为积极去获取知识的一方,却只是单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性和創造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丰富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依据和条件,现在依据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1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
(1)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变得更加高效。
(2)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学习也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4)学生和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就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进行交流。
1.2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组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教师在课堂上控制着教学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2)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
(3)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选择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这一系列都要依靠教学设计来实现。
1.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所以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创设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改变了以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在多媒体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演示而获得对知识的认知。教学过程也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在学校创设的学习环境里学生主动探索。
2.传统的教育观念被颠覆
2.1学校不再是进行学习教育的唯一场所
在往常人们的观念里,学校好像一直和教育紧密相连,好像学校就代表了教育,而且学校是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场所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人们很难想象,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梦想,人们的价值观该去何处实现。如果学校没了教育这一作用,还算什么。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运用,人们也逐渐的改变了这一传统看法。而事实也证明了学校已不再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因为丰富网络条件下的广大学生,已不再是仅仅通过在学校里听老师上课学习来获取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寻找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进度、时间、空间的具体需要来接受网上的教育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地点不仅仅限制于学校这一个地方,可以转移到家庭或者其他的地方。而这种转移也以为着开放式远程教育这种模式的形成。运用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和老师进行学习的交流与讨论,而“以学校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方式也将逐渐被其取代。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取消受教育者的年龄限制,使“终身教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学习型社会的梦想也有望被实现。
2.2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将不同于过去
在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里,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源泉。一直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的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种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有着绝对的权威。操持掌控者整个课堂,同时也掌控着学生的思维和活动,然而在信息技术普遍运用的今天。老师的任务已由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面对面传授给学生转变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环境,引导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互联网上了解到更多更快的资讯,借由它来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及外面的大千世界和丰富多彩的宇宙。而这种了解知识的丰富性和快捷性是书本远远不能比拟的。所以在现代教育中,老师虽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已不是过去那样的绝对权威,绝对的课堂操控者,相反的,学生应该回归课堂的本性,成为知识的承载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3.信息技术改变了学习方式
3.1阅读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主动学习应该是教育追求的,所以在各种阅读中获取资料和知识信息,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阅读恰好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阅读方式。
3.1.1从阅读书籍发展到利用多媒体读物
以前阅读的文字知识是表面的抽象的,而现在的多媒体电子读物可以从画面,声音等给予阅读者更为直观的感受,这种“超媒体阅读”就是信息时代的最为直接的表现。这种阅读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3.1.2超文本阅读逐渐代替了文本阅读
学生们大大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在电子图书中,只是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网状,各种信息间互相交错,多而不乱,学生可以更加快捷的找出自己需要的。电子书刊向人们展现出了快捷的,高效的超文本阅读及检索方式。
3.2写作方式的变化
从单纯的手写到电子输入:
计算机文字系统的完善,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因为书写的速度和电子录入的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电子录入的优越性还不单单只表现在速度上,它的录入方式较手写更为灵活,可以任意的删除、修改、添加。这是手写做不到的。这极大的减少了人们在写作中做的重复性劳动。是对人们时间的极大节省。以后的机器翻译发展起来,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4.极大的优化了教育教学方式
(1)教学研究将会变得更加便捷,可以在网上实行“网上虚拟教室”,可以拓宽研究的渠道,而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师带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互相观摩学习,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拓宽了教师的研究空间。
(2)对教师的培训变得更加高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进行远程培训,不管什么样的身份,都可以在网上向名师学习,甚至可以和世界名师面对面交流。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放眼望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让教育业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科]
【参考文献】
[1]刘崧.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7(08).
[2]马婧.E-learning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3]常敏.信息技术对高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7
关键词:文件管理,RFID,信息系统,计算机
0 引言
文件管理人员总是希望在需要调阅、清点某文件时, 能快速的查找到它, 但在文件管理部门, 管理人员经常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种费时、费力的管理方式, 严重依赖定岗人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管理过程的运行中容易存在管理漏洞。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探索信息化手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RFID技术的引入将能有效提高文件管理活动的效益。
1 传统文件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文件数量逐日增多, 种类日趋多样化, 信息量迅速膨胀, 传统文件管理手段与技术所导致的问题日益突显。
一是文件整理流程繁琐低效、整理时间冗长;二是文件存放次序较易被打乱, 文件查阅耗时长;三是文件的盘点操作不科学, 对失效文件的管理滞后。鉴于这种现状, 文件管理的技术升级与改造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物品跟踪与信息识别的RFID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文件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带来了可能性, 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 基于RFID技术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2.1 RFID技术概述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 即射频识别技术, 俗称电子标签。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 并对其信息进行标志、登记、存储和管理。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 可工作与各种环境。典型的RFID识别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电子标签 (Tag) 、读写器 (Reader) 和后台数据服务系统 (Database) 。
2.2 基于RFID技术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技术, 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对存储物品的信息收集、交换与跟踪能力。管理人员无需打开文件盒, 只需将粘有RFID标签的文件盒在阅读器前经过, 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盒内文件的具体名目、数量、文件摘要等信息, 缩减了管理人员的作业环节, 提高了作业效率, 从而有助于管理人员实施库存文件的动态化管理。
1) 扫描快速, 且一次性数据处理量大;
2) 标签信息容量大, 使用寿命长, 可重复使用;
3) 安全性高;
4)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5) 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6) 具有出入控制功能。
3 应用RFID技术设计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
应用RFID技术实现文件管理, 就是要建立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RFID这项新技术实现远程、动态、实时的文件信息数据采集, 替换传统文件管理方式的人工数据采集, 通过与后台计算机数据库结合, 实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3.1 系统的一般功能
将RFID标签和文件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捆绑关系后, 一个具备文件登记、自动盘存及定位、自动引导、自动识别、自动追踪、复印和销毁控制、快速查询及报警、盘点统计等功能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就建立起来了, 一般而言, 该类系统具备的功能如下:
1) 文件登记:每一个新的文件在整理时黏贴一个RFID标签, 通过标签与系统中相应文件信息的绑定, 即可实现扫描到一个文件标签时, 系统会自动搜索出该文件所有的相关信息。
2) 自动盘存及定位:每个文件柜可安装1个读写器天线, 利用读写器逐个扫描, 可实时读取文件柜内所有标签, 确定文件是否存在;
3) 自动引导:当需要借阅文件时, 一旦得到批准, 借阅者只要手持便携式读卡器, 即可按照指示在最短的时间定位所需要的文件;
4) 自动追踪:夹带在文件夹、公文包的文件材料, 经过出入口时系统会自动发现, 对于发现的文件资料, 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报警;文件材料离开文件室或保密室, 对于允许携带的文件资料, 系统不发出报警通知, 只存储通行记录, 以备历史追朔, 对于未经允许的文件资料, 系统发出报警或通知。
5) 快速巡查及报警:文件管理人员、领用人员、借用人员均与系统绑定, 异常发生后, 系统可进行快速巡检并发出报警信号, 提示文件资料是否移动、是否损坏及相应信息, 生成相关人员及物品通行记录。
6) 流程管理:唯一的标签识别号, 可以严格管控文件的借阅及归还、流转等流程, 确保文件状态实时自动登记。RFID与工作流程管理的整合, 能将文件签核、调阅、销毁等与文件实体紧密结合, 达到全寿命的文件管理。
7) 盘点统计功能:通过后台信息系统, 随时可以进行文件盘点统计, 查看具体某个时间段的文件外借情况, 某份文件使用情况等。
3.2 系统的组成
基于RFID技术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3.2.1 硬件系统
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系统应包括:文件管理单元、门禁系统、文件标签、数据中心计算机四部分。
1) 文件管理单元: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文件存放装置, 可以是文件柜或文件抽屉单。文件管理单元上安装着文件柜装有多接收发射的RFID读写器, 在一定事件 (如关门、读卡或按某一按钮) 的触发下, 将对整个柜子内附着于文件及文件夹上的RFID标签进行读取, 以检测文件的增减, 并将该信息传送到软件系统显示出来以供确认;
2) 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具有RFID监控模块, 该模块包括一个RFID读写器, 一个RFID天线和一个LED指示灯或报警器。该门禁系统对借阅者随身携带出去的文件会自动读取标签, 判断是否通过正规借阅手续, 对于履行手续的文件资料, 系统不发出报警通知, 只存储通行记录, 以备历史追朔, 对于未经允许的文件资料发出报警;
3) 文件标签:文件标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附着于一份文件、书籍或资料上;另一种是粘贴到已归类的文件盒上;
4) 数据中心计算机
整个RFID硬件部分最终汇集连接到数据中心计算机, 并由运行其上的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实现文件资料的高效、安全管理。
3.2.2 软件系统
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具体包括:应用管理软件和中间件。应用管理软件是进行查询、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的管理平台。中间件主要实现硬件与应用管理软件间的数据传递, 具体表现为存储数据到date base通道的各模块、实现单元控制的各项指令、文件借阅、带出、复印的各项流程
4 结论
引入RFID技术实现文件管理的智能化, 是文件管理手段的技术创新, 基于RFID技术的文件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改善文件管理流程、效率、安全, 大幅缩短管理人员的公文、文件流程时间, 并减低作业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晓宇.美国国家电子文件档案馆建设的功能需求研究及其启示[J].档案, 2006 (6) .
[2]白润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8) .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8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其管理方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立了各种BBS论坛、班级群、飞信、博客等,这些管理方式顺应了当前信息时代的主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大帮助。辅导员一般面对较多的学生,在特殊情况身边不一定携带电脑,也不可能准确记住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相貌,而纸质信息表格不方便携带和查找。智能手机在现实生活中已普遍拥有,因而在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做到能时刻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2. 系统框架与相关技术
本系统选择基于Mobile智能手机平台进行开发,利用Mobile智能平台高效与智能的特点实现即时方便地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辅导员在PC机环境中使用含有学生基本信息的Excel文件或Access数据库导出一个XML文档,然后使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对XML文档中部分数据加密,保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外泄。系统使用XML文档在本地存储数据信息,整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信息User.xml文件加密粒度为整个文件加密;学生信息Student.xml文件加密粒度为部分加密,只加密身份证号、手机关键元素节点;学生照片存储在系统目录./Pic内,照片没有加密。
2.1 XML加密和解析
由于系统在本地存储用户登录信息,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合法性,系统封装了DES算法,将账号、密码信息加密后作为XML文档的节点值,然后对整个文件XML文档加密。分别采用CEncry::Encry_Encode和CEncry::Encry_EncodeFile两种方法,对系统中字符串、文件进行加密处理[1]。
本文通过加载开源库CMarkup对XML文档进行解析。Cmarkup基于“压缩”文档对象模型(EDOM:“Encapsulated”Do cument Object Model),EDOM只定义了一个对象:XML文档,避免读大量的DOM和SAX文档。Cmarkup库具有移植性好、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Mobile等智能终端解析XML[2]。
2.2 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是用户与系统后台交互的平台,友好、合理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改善用户的体验度。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系统重载了Mobile平台中相关的函数使其全屏显示,并将屏幕等分,同时支持硬件系统触摸屏和键盘操作[3]。主界面如图2所示,代码片段如下。
(1)获得终端屏幕大小
(2)按比例划分屏幕
3. 相关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分成登录验证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查询显示模块、辅助模块等,系统将各模块编译成动态链接库dl文件,使用::LoadLibrary函数动态加载模块,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3.1 登录模块
当用户登录时,系统首先判断User.xml文档是否存在,不存在则由系统生成一个带有默认登录信息的文档,内容包含系统初始登录信息;存在则进行验证判断。
3.2 查询显示模块
系统支持学号、身份证号、姓名三种关键字查询方式,以学号为例介绍系统查询显示模块。系统使用while语句循环查找符合条件的学号,代码如下。
系统使用IImage组件显示图片,IImage是WinCE5.0之后加入的COM组件,支持JPG,GIF等多种类型图片。图片显示主要由始化COM环境、得到IImage接口对象、加载图像文件到IImage接口对象中、得到设备环境并定义绘制位置和尺寸、释放系统资源几个环节[4]。系统查询及显示界面如图3、图4所示。代码片段如下:
4. 结语
由于手机终端资源比较紧张,系统采用VC++2005非托管语言代码开发,使用动态链接库动态加载、卸载模块,提高系统访问速度;使用XML文档存储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易交换性。在手机终端实现学生信息的基本管理,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携带方便性和智能化,帮助辅导员随时查询到学生的基本信息。系统初级阶段只具备基本的管理模块,系统利用模块化设计,在以后的升级开发中可以加入其他模块,方便对学生信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柯于义,夏士雄,汪楚娇.XML加密数据查询方法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0,4:1099-1103.
[2]刘念,周亚建,钮心忻,杨义先.XML数据库的加密与密文检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4:105-107.
[3]徐宝磊.基于Mobile的移动物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0.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9
一是中心管理模块的设计。中心管理模块也就是系统的管理中心, 有两个子模块, 也就是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 对于信息管理模块来讲, 它主要是用于医院工作人员信息、工作人员权限信息以及医院设备信息的管理;对于系统管理模块来讲, 它所具有的功能是系统初始化、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字典维护、数据库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以及操作日志等等, 主要完成工作的是对整个系统的维护。
二是门诊管理模块。对于门诊管理模块来讲, 它主要包括了挂号、划价收费以及门诊药房等等的功能, 它使得病人的挂号、就诊、缴费以及取药等等这些活动能够在统一的信息资源之下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实现门诊治疗单、化验单以及检查单的电子化。另外, 这一系统还具有了门诊以及急诊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三是药品管理模块的设计。对于药品管理模块来讲, 它主要包括了各类药品的库存管理、门诊药品的管理、住院药房的管理、中药房的管理、西药房的管理以及药库的管理等等。它所提供的是各类药品的一个统计数据以及实时分析, 目的是使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减少, 对药品的过期以及流失具有一定给的防止作用。
四是病人管理模块。对于病人管理模块来讲, 它主要是对病人的详细资料进行以及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之后的病人病情和所开出的药物信心进行管理, 其中病人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血型、联系方式以及病史等等的信息进行管理。
五是财务统计模块。对于财务统计模块来讲, 它主要包括了挂号员的日结、汇总, 收费员的汇总, 门诊科室的汇总、住院科室的汇总、预交金的汇总、药库月报、各个科室的核算, 药库科室的明细账, 药库的明细账和总账, 物资各科室的核算、领料统计以及明细账等等。
六是住院管理模块。对于住院管理模块来讲, 它主要包括了住院病人的入院、出院、转院以及床位管理, 住院病人的费用核算等等, 系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住院病人的一个动态统计及各类明细费用信息查询。
七是病案管理模块。对于病案管理模块来讲, 它主要是对病人病案的数据进行登录、存储、检索以及查询;对并按的入库、出库以及借阅进行管理。
2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2.1rfid技术和综合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
就目前而言, 医院对自动识别技术的需求是集中在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对医院工作人员身份的识别、对药品的识别以及对医疗设备的识别等等这些识别上, 现在来对识别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是电子标签, 它指的是由IC芯片以及无线通天线所组成的模块化标签, 在这一标签中保存有电子数据,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把只需把电子标签附着在等待识别的物体的表面即可完成对目标对象的识别。
其次是阅读器, 它是为了在医院的综合管理系统中对rfid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而增加的rfid管理子模块, 这一子模块主要分成标签管理、rfid设备信息管理以及rfid的基础信息管理。其中标签管理子模块对系统中的患者标签、员工标签以及药品标签等等从发行一直到回收这整个流程实行统一的管理, 主要包括了标签的发放、挂失、解挂、标签的回收以及标签的补发等等的管理。Rfid设备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了rfid阅读器、天线、前置通讯设备以及服务器等等和rfid相关的设备信息的管理。Rfid基础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了阅读器密码的设置、电子标签密码的设置、操作日志以及数据库设置等等这些功能。
2.2rfid技术在医院的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是在医院工作人员方面的应用, 在医院的一些重要位置设置一些固定式的rfid阅读器来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rfid工作卡进行读取, 从而来判断其所在的位置, 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
其次是在患者方面的应用, 医院的每一个患者都拥有了rfid电子标签来对其详细的资料进行记录, 那么, 为了便于医生以及护士能够及时对移动中的病人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可以用rfid阅读器来对病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
再者是在资产方面的应用, 采用在医疗设备上贴rfid标签的方法, 来对设备的信息进行储存, 通过阅读定位器来把所需要的医疗设备的所在位置继续拧定位。
最后是在药品方面的应用把rfid电子标签贴在取样单上, 运用rfid阅读器来对该样本的全部资料进行获取, 并对患者便签上的信息和样品标签上的信息的一致与否进行检查, 从而防止把样品检验结果错发给患者的现象的产生。
3结语
总之, 将rfid技术应用到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中, 可以对药品、资产、患者以及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管理, 并且通过这一系统, 可以使医院的管理者能够随时掌握动态信息, 并予以实时监控和调整,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医院的各个领域当中, 医院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本文对医院基于rfid技术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系统在药品管理、财务管理、患者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管理方面的应用, 对于医院运行成本的降低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rfid,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仁声.医院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统计, 2006, (1) .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10
本文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研究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从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实验课程体系角度进行探讨, 设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系统, 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方便实践教学师生的运用, 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电子工艺、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物联网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组成原理、传感器原理、电工原理、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网络与通信、图形图像、公共基础分室、语音室等20多个实验分室。本实验中心的实验分室比较多, 出现的问题也会增多。当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归多个学院共用, 多元化的实验室导致不能满足不同学院、学科的需求, 管理和建设复杂、难度加大, 需要更好的优化配置资源来建设和管理实验室。
2) 部分实践教学集中, 导致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冲突率较高。首先是教师都要求在期末考试前安排实习课, 且要在同一时间内安排多个班级, 即需要多个实验室, 造成考试前实验室不够用。
3) 部分实践教学地点分配不合理。有些课程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都安排在实验室里, 造成实验室运行负荷增加。
4) 每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表填写的不规范,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重新整理, 花费大量时间和劳力, 同时教师返工填写, 教师觉得繁琐。教师填写实践教学计划时候, 常常在实验名称库中找不到想要的实验编号、实验名称, 新开的实验, 需要填写申请, 工作比较繁琐。
5) 零星采购管理不规范。实验所需的零星采购只有一本账本, 查找记录不方便。
综上所述, 对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上加以改进。
2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思考
2.1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 必须建立一套多部门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中心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 在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向全校师生开放;统一调整落实中心用房, 实行专房专用;统一建立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中心的运行、安全、设备配置等要素进行信息化管理, 并根据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学校以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 统筹建设。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信息学院管理, 实行空间统一布局、仪器统一配置、人员统一管理、经费统一预算、课程统一安排, 确保人、财、物的有效配置, 建成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实体, 面向全校开放。
信息学院根据学校要求, 明确中心建制, 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中心主任, 根据工作需要设1~2名副主任, 负责日常工作;在岗位聘任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中心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及岗位职责;实行基于实验教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制, 明确中心专项经费, 并实行专款专用;结合现有条件, 制定中心建设方案。
2.2 统一规划, 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性能提高, 计算机实验室需要经常重建或者扩建。在实验室建设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经费和建设地点的选取。在实际应用中, 又会出现实验室的计算机不够用或多余的情况。本文通过结合建设经费、建设地点面积、课程性质、上课的学生人数、维护管理等因素提出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法。
1) 根据课程性质及使用目的的不同, 进行建设或分配实验室。有些课程只需要简单的常用软件就可以满足要求, 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只需Office相关常用软件, 可以安排到只配有少量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中, 有条件的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 没带电脑的学生使用教室里自带的电脑。那些需要特有或者大型软件的课程, 可以安排到计算机配备齐全的实验室中。
2) 根据每个教学班学生的数量不同和建设地点面积不同, 可以建设或分配计算机台套数不同的教室。建立标准班计算机实验室供常规人数的教学班使用, 建小班计算机实验室供上专业课或有特殊需求的比较少人数的教学班使用, 建大班计算机实验室供多个班合并等特殊情况的比较多人数的教学班使用。
3) 从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数不同及管理效率角度出发, 建设传统机房或云桌面机房。近年来机房的数目在增加, 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培训、换岗等因素造成管理人员的缺乏。还有硬件维护成本的增加, 教学软件的不断更新。这些都需要既能满足不断更新的教学需求又解决人员紧张问题的实验室。可以给软件更新比较快、量大的班级的课程安排云桌面机房。
因此, 在当前节约资源的大环境下, 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法的提出, 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建设中资源浪费、经费有效使用、管理效率等问题, 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3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是为实验课程服务而设立的, 实验课程的设立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信息学院在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检测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 结合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课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 形成了“3个模块, 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3]。实行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的分离排课, 实验部分不再完全由教务处设置, 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课程的模块和层次将实验分成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研究设计的由低到高, 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验课程体系[4]。根据课程章节的内容, 制定合适的实验课时数与理论教学分配比例, 切实保障操作性强的章节在实验室的使用时数, 不安排没实践操作的章节在实验室里上课[5]。调动相应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参与排课及上实验课, 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优化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不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还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辅助管理, 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错乱的现象, 以起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本文尝试采用c#语言在.NET环境下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系统 (界面见图1) 。该系统根据当前实验中心的现实情况和需求, 设计出了实践教学计划表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实践课程调度、零星采购模块、审批模块 (功能模块结构见图2) 。实践教学计划表管理模块主要给教师提供方便、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申报通道。资产管理模块主要规范化管理本中心的仪器设备, 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借用记录、维修记录、仪器运行记录, 为设备处的资产清查做好有账可查的准备, 保证账物相符。实践课程调度主要实现实验和实习课程的预约申请, 合理分配实践课的实验室, 避免高峰期实验课在地点或时间上的冲突。零星采购模块主要规范管理本中心实验用的耗材, 填写物资采购审批表和填写低值品的使用情况。审批模块主要实现各相关部门对相应项的审批。
3 结语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电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人才的基地。根据学校、学院及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 通过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完善优化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实验课程体系, 利用现代科技管理软件, 规范实验中心管理, 提高了服务效率, 实现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 有力地保证了实验教学中心朝着良好有序的方向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一套多部门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提出了利用管理软件系统优化管理等方法, 有效地保障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子辉, 冯培嘉, 侯兴鼎.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14, 17 (3) :182-185.
[2]徐涛, 王力, 丁颖, 等.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6) :141-142, 153.
[3]石乐义, 李宗民, 段友祥, 等.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 (9) :148-150, 166.
[4]张群英.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及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 (29) :67-6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
高校管理科学化的内涵是指在高等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办法,从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有效动态管理。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在一定认识的指导下进行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教学管理决策、 保证决策正确的教务状况反馈以及对教务过程进行检查的教务过程控制三方面内容。建立规范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指导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时获取和利用信息的速度,推动了我国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高校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对于学生、教师、教学课程三者进行协调管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书本传授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方法过于死板,并不能全面的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带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活跃性,此外对学生的培养也具有局限性。在各種因素的限制之下,教学管理很难进行全方面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的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地位常常被忽略,教学管理也就变成一座围城。
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今天,教学管理的数据信息统计已不能只依靠人工完成,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越来越多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学管理也有了新的方式,即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它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能更好的进行协调以及管理。在新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中,教学管理能够更加透明化,更加公开化,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反馈得以及时、迅速,从而使得学校教学水平,办学质量也得到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化教学管理传统打破了管理教学的围城,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运用信息网络化进行管理,将学生细化为个体,使他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安排,使得教学更加自由化、创新化,摆脱老旧教学理念,从而也为找到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奠定基础。现代学校管理,还有更为重要的是管理教学数据库以及教学信息的管理。在过去,学校的教学信息以及教学数据都较为分散,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也较多,但在现在教学管理的改革当中,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新的教学信息技术管理当中,数据电子录入、资源电子整理等都能够实现,还能够使得教育资源数据共享,资源充分使用,同时也减少了教学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使得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得到系统化和规范化,教学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教务管理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得到提高,保证了高校科学化管理中信息统计的渠道通畅和管理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高校管理信息化在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高校管理带来了一些弊端。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需通过机器来实现。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的疏远形成了交流主体间的沟通障碍和不信任,从而导致了教学管理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高校管理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务管理过程中的计算机作为教务管理工作的参与方受病毒的攻击后,会形成教务系统瘫痪和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的篡改、丢失,从而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同时,现代技术带来的巨额信息量使得网络下载变得很方便,这让人们不愿去追究网络下载信息的真实度,同时网络信息往往带给人的是僵硬的结果性信息,无法让人们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下载的信息如不能与实际结合,则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从而影响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现代工业技术赋予计算机拥有强大的信息存储、传递能力,网络技术将巨额信息量展现给人们的同时也会带给人们选择信息的困扰,信息化管理教学人员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不能做出及时、清晰的判定,从而影响信息化管理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在高校信息化管理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反馈往往会出现统计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老师的教学质量跟学生的评价不一致(如严格的教学老师不能得到其应有的评价),这样就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性。
四、改善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性教育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将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能力与素质并重的施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同时要把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落到实处,在教务管理工作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工作上进行实践,改善因教学管理信息化带来的不良状况。
(一)落实信息化教学管理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需要将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改革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在制定教学大纲和进行教学备案时,要强化教学工作信息化的理念,深化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思想,将教授的理论知识以信息资源的形式展现到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管理者在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时,要积极的借鉴、引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大教学课堂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难点进行讲解,以弥补信息化教学的不足。同时要注重网络学习实践基地的创建,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网络化。在进行教学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渠道通畅。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中,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制度,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正确有效性,以提高高校的办校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教学能力
我们知道,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综合实力的标准。这就需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培养自己在获取教学资源信息、信息资源准确性判定以及信息资源组合方面的能力。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學管理人员要了解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方法,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以解决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熟悉各种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得教育资源能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之间进行高效的交流。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化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学习、了解信息法律法规和知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以保证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提高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同时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保证计算存储信息和系统的安全,提高教育管理工作决策时采用信息的准确度,同时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对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处理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结语:现代信息化教学管理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传授书本的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规划,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学习的方法、途径,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另外还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学生和老师可以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更有效、便捷的沟通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方法及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我校已通过在教学管理中实施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新对于21世纪来说是一个关键词,而我们的高校教育的关键词也在于创新,创建新的教学理念使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相融合,这对高校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型、全面型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宜.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报,2008,01
[2]齐晓华.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创新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3]刘勇.浅谈高校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内涵和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 篇12
科学即是生产力,所以各行各业都很注重科研,科研管理单位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管理,包括项目的申请、各级管理单位的层层审核(形式审查)、组织专家评审、立项、合同的签订以及后期项目的过程管理(如年度检查、变更申请)、结题、验收等工作,此过程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需要经过漫长的处理周期,而且由于信息的不畅通,经常会出现差错。
为使项目的申请、立项和后期的管理规范有序,有必要建立网络化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申报、审核、评审过程以及后期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力显评审结构的公平性,避免因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及时的造成科研项目不能按计划进行的情况。而Web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样的系统提供了保障。
2 系统目标
科研管理系统是要实现科研活动的全程跟踪。该系统要为科研人员服务,方便科研人员了解科研动态,申请和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也要为科研管理人员服务,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申报和研究进展;同时大量的申报数据还能满足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因此系统建设目标为:建立统一的人员管理和权限管理机制,实现申报、审核、评审、立项、合同签订以及后期的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的整个科研流程的网络化,并提供多功能的查询和统计功能,真正提高科研信息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3 业务模型
科研管理单位发布申报计划后,科研人员注册并在线进行项目申报工作;各级管理管理员对申报的项目审查并上报,超级管理员最后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后,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对相关专业方向的项目进行网络盲审并给出意见。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立项。后期的管理工作还有合同书上传、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等。系统的流程如图1所示。
4 系统主要功能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4.1 人员与权限信息管理
系统组成人员根据权限分为3类: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者和专家。作为系统的用户,是通过注册或导入的方式并经过审核后入库。系统提供对个人基本信息的更新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的操作也不同,系统将各种权限包含在角色中赋予不同的用户。
4.2 基本配置管理
主要实现项目申报或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配置,如申报时间的配置、权限与角色的配置、申报类别的配置、项目组别配置等。配置工作由各级管理员来完成。
4.3 项目管理
针对科研人员,系统提供项目申报、个人历年申报项目查看、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附件上传、查看与下载、各级管理员对项目审核意见的查看等功能。
针对管理员,系统提供申报项目的查看与审核、已立项项目的进展情况查询,并能提醒科研人员及时对在研项目进行中检、结题验收并上传相关文件。
针对专家,主要实现专家对已经屏蔽掉单位和个人等相关信息的项目的查看和评审。
4.4 项目查询统计分析
提供灵活的查询,可根据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专业方向、项目类别、年度、项目状态、单位等进行单一的或组合查询,查询统计的结果支持图形展示或打印输出。
5 系统设计关键要点
5.1 框架与结构设计
采用成熟、开放的多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体系结构,使服务器端集中处理,降低了客户端的维护成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遵循J2EE标准,可跨Windows系列、UNIX、Linux等多种平台运行。真正的B/S三层架构,支持远程办公和异地操作,数据集中存放管理。基于面向对象的动态建模技术,可使用户进行流程、功能、界面、权限、审批等自定义操作。
5.2 用户角色与权限的控制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硬件防火墙、用户权限的分级、用户身份验证、关键信息的加密、系统数据的定时备份、存储过程的使用等技术手段来保障。为此,系统的各个子模块之间设置了操作权限。系统为所有用户分别设定了相关功能的配置、申报、查询的权限,用户只能依据权限进入规定的模块进行授权操作[2];
5.3 各类申请书自动生成技术实现
当用户在某个阶段成功申报完成后都可以下载和打印申请书。申请书是申报人在网上填写的项目信息和上传的申报辅佐文件(Word或者Pdf)用i Text等技术合成在一起的PDF文件。
5.4 基于jQuery框架的无刷新技术
有些页面需要填写的信息量很大,并且经常要通过数据库验证信息的有效性。传统Web技术处理方式每次都需要刷新整个页面,响应时间长,而且可能会造成用户之前填写的信息丢失。而使用Ajax技术,由于可以在页面内与服务器通信,不必整体刷新页面,减少了数据传输量,提高了Web应用的响应速度,改善了Web应用的可用性和用户的交互体验。
5.5 上传各类文件的汇总与存储方式
由于系统在申报和过程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附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处理和存储。
数据库设计一张文件信息表汇总了所有文件的信息(如文件原名、上传时间、上传人、存储大小、存储位置、本地文件名字),前4个字段由Struts使用fileUpload拦截器获得并绑定到Action的实例中,而后两个字段由系统合理生成:文件上传后存储位置有2层父目录,第一层是文件的类别,第二层是文件的上传日期,这种归类方式方便管理员在本地查找。而本地文件的名字是在存储时按一定规律随机生成的不重复的数字,本地文件必须通过数据库表才能获取真实的名字,可以有一定的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5.6 流程日志的使用
系统为了追踪记录项目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变化以及操纵的管理员或用户,在数据库中添加流程日志,记录对项目的相关操作,有项目编号、项目状态、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备注等字段。如在管理员评审项目时,由于是层层筛选的,所以项目可能依次经过普通管理员,高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评审,而流程日志记录了这线性流程,既可以使得高一级的管理员可以看到前面管理员的意见,又可以显示给用户该项目处在哪一级的审核。
6 结语
科研管理系统是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基于Web技术构建此平台,将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有关科研信息,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为科研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摘要:科研管理内容繁多,流程复杂,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分析了科研管理系统的需求,阐述了系统的流程及各功能模块的开发目标,提出了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点。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系统,Web,Struts
参考文献
[1]张景元,巴连良.基于Web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9):4755-4756.
[2]谭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35-37.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推荐阅读:
信息教学技术设计管理09-07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论文11-25
管理信息技术12-30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07-22
信息技术学习管理06-17
信息技术物资管理12-16
管理信息技术复习12-08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28
信息技术教学09-11
信息技术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