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精选12篇)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信息技术不仅仅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也开始步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工具, 逐渐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相整合。这样的整合, 不再是单向、被动地辅助课堂教学, 而是主动地适应和改变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下面, 我就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点进行梳理。
●利用多媒体软件构筑立体空间
化学教学中有两个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学化学教学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学生对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空间想象感缺乏, 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等。对于微观世界的教学内容, 如果单纯靠教师口授讲解, 必将导致学生觉得枯燥和抽象。通过制作多媒体软件, 就可以构筑出虚拟的立体空间, 模拟出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及运动等, 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那些模糊和缺乏直观感觉的概念。
例如, 在化学中有许多分子和离子运动的内容, 完全可以采取二维或三维动画的方式进行模型构造。通常情况下, 教师大多采用实物模型授课, 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分子结构图, 但是不能产生动态感, 而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使学生能在头脑中构造出分子结构图, 也能想象出分子运动时的状况图, 自然能够很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改进实验教学
对化学教学来说, 实验课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对化学反应有直观的感觉和理性的思考。但是, 由于日常的化学实验并不能够全部开展, 特别是有些化学实验药品昂贵, 同时由于实验过程中操作比较危险, 有时还容易产生有毒气体, 因此化学实验的日常开展受到了限制。但是,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化学实验过程, 让学生自由地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操作, 使得他们能够反复练习达到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真正理解。
但是, 多媒体软件模拟实验只是改善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 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 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 这是无论多好的模拟实验软件都无法代替的。所以,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我们仍然要强调学生应该多动手做化学实验, 在实验中提升能力。
●利用概念图软件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化学课程教学要努力使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网络体系。概念图软件就是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了解有效率、有意义学习的内容与过程的后设认知工具。概念图软件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如何建立在他们先前的知识之上, 将学生的知识结构外显化, 让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因为先前知识而拥有的认知结构的特点, 也可以将学生的错误和疏漏展现出来。
在复习课上需要将知识系统化、脉络化, 以便学生能统观全局, 综合运用。例如, 化学新课教学结束后, 针对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复习, 尤其是二轮复习, 我们可以设计几个专题课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题、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气体的制备专题、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及除杂专题、综合探究专题及创新突破专题等。通过概念图软件等工具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在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形成知识脉络结构, 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可见,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边讲授边板书, 既浪费时间, 又不能充分地把知识联系起来的局限性, 又可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开拓视野。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2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的丰富起来,信息技术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只有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才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整合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新课程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毫无疑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传输能量。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新生事物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益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只有正确认知多媒体教学,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结合点,各施所长,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一些轻松的环节不仅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驱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宏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对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演示实验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微观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晶体结构》这节课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观结构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能真切地感知微观世界的精彩和奇妙,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完成,通多微观动画的演示,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这节复习课中,通过学生们所认知的三类晶体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有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新奇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在感受物质结构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思维的严密训练。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金属材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知识以及这些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活生产、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和高科技技术中的应用。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同学在网络上共享、共同交流和讨论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讨论题设计思路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各拿实物现场连接不太可能。如果让学生现场画在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马上评价、修改,这样就能达到反馈及时,一目了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外学习的整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得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对于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材料和知识提升由于时间和空间上很具有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发在上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化学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整合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能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纠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可充分发挥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可以替代小黑板出题或者进行过程分析,并且分析时完全可以 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虽然在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解决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学会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立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
[2]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教育;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对策建议
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如今,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教育资源中的有效融合也只是冰山一角。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及创新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异常轻松、愉悦,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实现对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化学反应的发生始末,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内容。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學工具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动画效果的视频或者短片,使化学知识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注重实践运用,提升综合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践性的人才,网络技术被普遍应用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完美结合。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培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规定一定的时间,寻找身边发生的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事件。学生一方面观察身边发生的生活场景,一方面通过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查找,不断探索所发现的生活场景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分析及探索,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导致的结果等了解后,就会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另外,分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等,使学生之间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丁建红.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3(07):19.
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篇4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化学教学的有机整体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可以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经过整理、组合, 相互融合, 达到整体优化, 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 利用网络, 面向全体
网络教学, 是现在教学中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教学手段, 因为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信息的获取量, 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相比的。如:香烟和毒品都离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 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动荡时期, 对于一些诱惑还难辩是非, 必须要让他们了解毒品的危害, 有意识的抵制毒品。因此讲《远离有毒物质》这节课时, 笔者设计了一节网络课程,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自主上网查询香烟的危害、毒品的危害, 重金属盐中毒有哪些急救方式等等内容, 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然后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 能力与价值得到了体现, 这与以往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无需太多的语言,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领会其内涵, 从而自觉的抵制毒品、远离有毒物质, 事半功倍, 效果理想。这也让笔者领悟到每一位学生内心深处都是积极向善的, 都是青春的花朵。
2. 激活思维, 提高素质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并为学生解决问题铺设思维的台阶, 让学生的思维沿着这一台阶由“简单的已知”迈向“复杂的未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过程上来,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索的过程, 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这个内容,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项科学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然后让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足迹, 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结果结论一致。此时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就迁移到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进行猜想。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非常集中、活跃, 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 积极参与, 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然后笔者又利用多媒体从微观角度形象地展示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对自己的猜想找出优点与不足, 在比较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容量是很大的, 分析能力在思维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素质不断的得以提高。
3.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而微观世界又很抽象, 难以想象和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具体, 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便于学生理解, 减轻学生的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突破难点, 增加课堂容量。
例如:在讲到分子、原子方面的知识时, 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也是学生难以接受的重点知识。同时由于原子、分子, 极其微小, 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通过语言描述, 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 可以模拟放大显示其微观结构, 微观的变化过程等等,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微观知识的基础上, 再来学习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另外化学反应是动态的, 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 如水的分解与合成这部分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逼真地模拟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动态过程, 揭示化学反应的原理, 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 使学生看得明白, 理解得透彻, 优化了教学过程, 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于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但是如果应用不当, 会转为劣势。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淹没了思维的过程, 所以信息技术要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或不用它效果就不好的教与学的活动中才能避免使用上存在的误区。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误区
1. 模拟实验无法替代实验操作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 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 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首先在趣味性上, 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及形态的变化, 有时甚至是爆炸等极端现象, 在完成教学的同时, 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许多学生喜爱上化学课的原因, 就是因为在化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验, 如果简单地用影片似的课件演示替代实验, 其趣味性必将荡然无存。其次在能力培养上, 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科学实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最有效途径。
2. 屏幕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
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无法替代的。因为板书过程往往是老师思维过程的再现, 是一节课的核心,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如分析、推理过程、方程式的配平, 在黑板上板书比用多媒体演示效果好。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主干知识也要提纲式地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对整堂课的脉络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若整个过程用屏幕来替代, 就难以展现教师教、学生学的思维过程, 教学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 并且真正实现人与物、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5
合同编号:
甲方:
乙方:广州中爆安全网科技有限公司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项目进行专项技术服务。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为保证乙方有效进行技术服务工作,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下列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1.提供相关资料用于制作CA数字证书。
2.甲方须根据合同第三条按时向乙方支付“信息系统”服务费和数字证书费用后,有权利根据权限正常使用系统。
3.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维护系统正常运行。
4.甲方需自备上网计算机及线路,需打证的自行配备打印设备,如因上网计算机、线路或打印设备原因致使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由甲方自行处理。
5.如甲方需要提前终止合同,甲方须经当地公安主管部门同意,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须保障甲方用户正常、安全使用“信息系统”。
2.乙方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关于电子政务保密和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甲方提供第三方合法的CA数字证书服务。
3.乙方为甲方提供VPN接入、操作培训(含教材)、远程维护、电话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并收取合理的服务费。
技术支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传真、网络远程协助、QQ群、邮件、系统业务咨询等。
4.乙方在江苏省内设立服务网点,专人专职负责,提供7*24小时服务,第一时间响应系统维护需求,开展相关维护工作。其中,系统故障响应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在12小时内排除基本故障,恢复系统运行。
5.功能变更及系统升级:乙方保留所有因业务需要以及法律规范、相关政策改变等进行功能变更及系统升级的权利,乙方将采取网络通告等方式告知甲方。
6.如因供电、网络通信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后果,乙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1.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费用:
请在相应单位类型前勾选,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备注:CA数字证书共个。
续期费用于每年7月1前支付给乙方。
四、其他说明
1.本合同签订后,有效期为5年;如双方无异议,5年后本合同将自动延续。
2.任何一方如违反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的事故除外)而造成双方的损失,应该由违反合同一方单独承担。
3.对本合同如有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调不成则由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审理。
4.本合同一式贰份,双方各持壹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5.合同寄至:南京市白下区苜蓿园大街88号锦湖大厦南楼13楼D座,范晓磊,025-84875776
甲方:(盖章)乙方:广州中爆安全网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盖章)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曲广建联系人: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同和联系电话:支行
年月日 帐号:***99
服务电话:400-616-6565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整合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新课程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毫无疑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传输能量。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新生事物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益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只有正确认知多媒体教学,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结合点,各施所长,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一些轻松的环节不仅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驱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宏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对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演示实验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微观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晶体结构》这节课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观结构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能真切地感知微观世界的精彩和奇妙,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完成,通多微观动画的演示,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这节复习课中,通过学生们所认知的三类晶体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有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新奇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在感受物质结构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思维的严密训练。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金属材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知识以及这些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活生产、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和高科技技术中的应用。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同学在网络上共享、共同交流和讨论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讨论题设计思路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各拿实物现场连接不太可能。如果让学生现场画在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马上评价、修改,这样就能达到反馈及时,一目了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外学习的整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得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对于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材料和知识提升由于时间和空间上很具有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发在上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化学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整合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能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纠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可充分发挥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可以替代小黑板出题或者进行过程分析,并且分析时完全可以 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虽然在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解决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学会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立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學资源应用》
[2]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7
1 提高思想认识, 注重课前备课
初中教师要提升自我意识, 重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素质修养、提高教学能力, 才能在教学上很好地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中, 教师要注重化学课堂知识点的课前备课工作, 将化学知识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例举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 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初中生对化学知识渴求的欲望。因此,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有效教学中, 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
例如, 在讲述水生成的过程这个知识点时,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做好备课, 剖析水的组成元素、水生成的条件和水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等, 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设置好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答案, 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课前的备注, 对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2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教学中, 各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被运用于教学资源中, 使现代教学课堂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初中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资源, 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提升教学质量。例如,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设置场景, 利用图片和视频以及动画效果使化学知识点形象化和具体化。
例如, 在进行爱护水资源的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污染的类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 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网络获取与水污染有关的资料, 调用网上资源进行自学, 同时通过发邮件等形式请教教师, 通过讨论得到相应指导。通过这些渠道,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然后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 还可以通过BBS论坛、QQ、班级校友录论坛等, 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 与全班学生分享相关信息,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注重实践运用, 提升综合能力
现代初中教学中, 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 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 学校要给以高度重视, 丰富教学资源, 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化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增进交流和沟通, 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 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 规定时间期限, 安排他们寻找身边发生的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事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初中生对信息技术会有更深的了解, 学会运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 不断探索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分析和探讨化学反应产生的原因和在意外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的后果,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环境的爱护意识。以此同时,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培养团队意识;让初中生懂得沟通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 共同进步。
通过完成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 培养初中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变得更融洽。注重实践运用, 学生的信息技术和化学知识会变得更加全面,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4 结语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有效性, 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 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创新教学模式, 增强初中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国家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近年来,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网络课程、思维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中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化学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09.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8
关键词:化学课程整合,多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复习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是关于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的技术, 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网络和多媒体是当前信息技术的热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 更凸显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领域, 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近几年的考试题都非常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因此, 化学实验是化学总复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复习好容量较大、较琐碎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知识, 并在复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技能, 这是初三老师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认为在实验复习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那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的整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复习中的运用谈谈体会和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复习中的优势
1.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记忆效果。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 感染力强, 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接受知识。实验资料表明:学生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 视觉记忆的效果为70%, 听觉记忆的效果为60%, 而听视觉结合记忆的效果可以达到86.3%。要增强记忆效果,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视听感觉器官的功能, 进行综合记忆, 而多媒体技术电化教学恰具有这一功能。
2. 增加知识容量, 增大课堂密度。
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 能方便快捷地提供大量的化学事实及实际应用的材料,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某个专题的教学内容, 并使知识系统化, 课堂教学时不仅可节约在黑板上抄、擦题的时间, 而且能根据需要随时调出相关内容, 从而大大增加知识容量, 增大教学密度。
3. 重现实验现象, 增强感知效果。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阶段, 最令人头痛的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实验不可能再做, 仪器不可能搬出来一一演示。以往采取的做法只是教师把仪器的用法、用途一一作介绍, 再要求学生把书看一遍, 就算把实验复习完了, 这种复习方法往往效果不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电化手段进行复习时, 一方面可以播放实验录像, 另一方面可事先将实验制成模拟动画, 实验的操作过程准确、规范, 实验现象一目了然, 声像传真, 大大地增强了感知效果。
4. 虚拟错误操作, 感受不良后果。
在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 往往有一些特别强调操作顺序, 否则会出现不良后果, 甚至发生事故。而利用电教媒体的独特优势, 则可虚拟出这些错误操作, 如稀释浓硫酸时, 对于反过来将水注入浓硫酸的情形, 我们可利用Flash制作动画, 模拟出水过热变成蒸气而涨出的形象场面, 使学生如同亲身感受, 记忆犹新。又如加热固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若熄灭酒精灯时未移开导管, 则可用多媒体模拟出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的场面, 形象逼真。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 如果先加热再通氢气, 就会发生爆炸, 这种现象不能用实验演示 (因为有较大的危险性) , 但这种现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 加深学生对错误实验的印象。这样,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违反操作规程的不良后果而牢记实验的操作规范。
5. 揭示本质规律, 化解知识难点。
化学实验操作与实验原理密不可分, 因此要使操作准确、规范, 合理选择仪器, 正确组装, 等等, 都必须事先弄清楚实验原理。一些在老师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 学生往往会感到很深奥,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而一些问题单凭一支粉笔加一张嘴很难让学生满意。如以往在讲解极易溶于水的尾气的防倒吸装置时, 在黑板上分析得十分费劲, 有的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本学年进行实验复习时, 我将其基本原理制作成动画, 将动作“速成”播放出来, 使学生茅塞顿开, 并接着展示了其他防倒吸的装置, 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在原理上相似的不同面孔。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揭示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规律方面能起到十分关键的辅助作用, 从而化解了难点。
6. 方便探究设计, 训练思维能力。
课本中的演示实验, 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 许多实验还“留有余地”, 在化学实验总复习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改进、完善、拓展这些演示实验, 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综合性, 使之更贴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练习,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应用软件《轻松工具箱》 (可在http:/dl.pconline.com.cn/html_2/1/151/id=6707&pn=0.html下载, 或通过网络查询, 有很多网站都有提供下载) 、《仿真化学实验室》 (可在http://www.eedduu.com下载) 等均提供了大量的仪器、组装方法及成套装置等, 可充分地给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的机会。教师也可利用这个平台给予适时评价, 十分方便。另外,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设计出探究性的实验在课堂上展示,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二、实验复习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
实验复习时, 课堂密度大, 系统性强, 并要求能充分引导学生思维, 课件制作时往往以Microsoft PowerPoint为主要载体, 必要时以“超级衔接”形式插入其他相关内容, 如Flash动画设计、Excel表格、实验录像剪辑等。下面我结合自己制作的《常用仪器及其操作要点、实验装置》的复习课课件谈谈基本的制作方法。
首先, 根据本课时的复习内容和预期的教学效果编制电子教案, 以便突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教案一般以Microsoft Word格式编制, 因为该软件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及与其他软件衔接时能体现较强的兼容性。
其次, 以Microsoft PowerPoint为载体制作演示文稿, 要对演示文稿的内容、数量进行仔细的规划, 构思每张演示片的立意, 认真考虑每张片子的内容、作用及效果, 同时全盘考虑该片与其他片子之间配合使用时的作用及效果, 建立演示文稿时可充分利用已编写的电子教案, 将已有的文字及图形、表格根据需要复制到演示片中, 再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及视觉效果, 对于仪器图形的输入可利用《轻松工具箱中》中的图库选取后输入, 或利用图片扫描、数码相机摄像输入等。在编制完演示片的内容后, 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程序的安排, 在“自定义动画”中设计出文字、图形出现的顺序、形式、效果, 尽量营造一个能让学生轻松接受的课堂气氛。
再次, 对学生较陌生的内容、难懂的知识点, 要在演示片中插入剖析片。如在“普通漏斗”中与其应用的实例 (如“过滤”) 进行相关衔接;在极易溶于水的尾气吸收装置中, 插入“防倒吸原理”的F1ash动画剖析等,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巩固。
最后, 教师要在课堂的训练设计上下工夫。实验复习并非简单的“炒冷饭”, 复习的目的除了巩固旧知识之外, 更关键的在于用活知识, 因此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思考、讨论和探究的内容, 如学生掌握“倒扣漏斗”的防倒吸原理后, 老师可适当地给出其他装置, 让学生讨论哪些装置可防止倒吸,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动脑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前充分设计思考和训练的内容, 并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上有效地实施。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尺度。
教师要加强对复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研究, 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课件, 有些时候向学生展示一下实物也是有必要的。要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地位是“辅助”, 而不是“代替”, 不要以现代教学媒体盲目地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应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2. 注意素材的积累。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复习时, 准备工作量大, 涉及知识面广, 因此老师必须在平时十分注意素材的积累。如果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 则准备一节多媒体课, 要比准备一节传统课多花好几倍的时间。教师可在平时多上网, 下载一些有价值的素材积累起来。常用的一些化学网站有: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参考、资料资源、论坛 (http://www.k12.com.cn/) 、中学化学资源网 (http://www.chemsky.net/) 、中学化学资料网 (http://www.zxhxzlw.com/) 。教师若要查找一些专题内容和图片, 则可到百度 (http://www.baidu.com/) 和谷歌 (http://www google.cn/) 等大型搜索引擎网站。对于教学素材, 要很好地分类存放, 方便使用时查找。
3. 复习时注意与传统复习手段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媒体, 各有各的功能和特点, 也有各自的不足和欠缺。只有教学媒体的功能和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相适应时, 教学信息的传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种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 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水平。根据实验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适当安排“实验展览”、“专题训练”等模式还是相当必要的。
4. 不断更新观念, 力求软件现代化。
不少老师有教学改革意识, 精神可嘉。但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现代教育软件设计思想应该是由学生向计算机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仿真化学实验室》可以给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而有趣的探索和研究, 即教学方法由注入式变为探究式。
总之, 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整合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确实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代替一切, 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 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 我们一定要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给其以正确定位, 运用多媒体时要“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在实验复习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涛涛.试析有效获取互联网中的化学教学资源.中学化学, 2004 (10) .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9
一、化学课程整合中的误区
误区1:重视信息技术, 忽视传统媒体。
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却经常忽视其他媒体的使用, 尤其是传统媒体。
例如在讲授实验内容焰色反应、喷泉实验等, 有些教师就直接通过动画演示实验。这类实验完全可以在实验室直接操作, 并很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戴尔的“经验之塔”也指出如果学习者有具体经验, 他们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符号和概念。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开展实验, 直观的经验对知识的建构非常重要。
误区2:重视信息技术使用形式, 忽视与化学学科有机结合。
整合必须符合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 不同学科整合的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件的华美, 却忽视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还有些课件就是“课本搬家”, 或“教学笔记搬家”, 把“人灌”变成“机灌”。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 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促进他们知识体系的良好建构。
例如《碱金属元素》的教学, 上课地点在网络机房: (1) 播放视频《碱金属简介》; (2) 幻灯片呈现碱金属教学内容; (3) 学生分组讨论碱金属化学性质; (4) 学生在BBS上发表关于碱金属化学性质的讨论结果; (5) 总结; (6) 作业。这节课很热闹, 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形式, 还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但教学效果却比传统课堂教学还差。教师将书本内容原样搬上了幻灯片, 整个课堂就在播放幻灯片, 没有一个字的板书, 也没有恰当的讲解, 最后BBS上发表的内容寥寥无几。这节课的问题就出在生搬硬套地使用了信息技术形式, 没有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误区3:重视教师用教学资源的准备, 忽视学生学习资源的收集。
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帮助学生搜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印刷材料、视音频资源、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等。但是很多教师仅重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等讲课必用的东西, 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进行的各种学习资源的准备收集。
例如一次公开课《盐类水解》, 上课地点在网络机房, 采用基于因特网的开放式探究协作方式: (1) 多媒体投影呈现课件, 创设情景:酸溶液呈酸性, 碱溶液呈碱性, 那么, 盐溶液是否呈中性? (5分) (2) 动画演示各种盐PH试纸颜色变化。 (5分) (3) 探索研究:为什么有些盐溶液不呈中性?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规律? (4) 请学生回答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规律; (5分) (5) 总结; (5分) (6) 练习。 (5分) 这节课有很多优点, 教学设计不错, 课件制作水平高等等, 但教学效果并不好。最大的问题出在第三步, 15分钟过后, 大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浩瀚无边的因特网里查找资料, 获取的有用信息不多, 难以回答出溶液的酸碱性规律。究其原因, 在于教师自己作了充足的准备, 但没有考虑让学生事先收集一些资料。我们应该提前收集一些网页文字、图片、视音频素材等放在校园网上;或者事先准备一些因特网上相关的网站地址或链接以便学生缩小搜寻范围;最少也要给学生提供搜索工具及一些搜索方法和技巧。
误区4:重视对学习内容的设计, 忽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不仅要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也应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析。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否则就会阻碍学生的学习。上面的例子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如《碱金属元素》课, 要求学生几分钟在BBS上发表碱金属化学性质的讨论结果, 但这个结果少则需要几十个字来描叙, 多则几百个, 很多学生打字很慢, 无法完成任务, 必然使部分学生对采用信息技术学习失去兴趣。
误区5:重视对整合模式的机械模仿, 忽视对整合理念的理解。
许多教师使用的整合模式为: (利用多媒体投影等) 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提出问题 (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小组协作, 探究、解决问题—多媒体呈现知识并小结—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这种模式在许多课堂中体现了优势, 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但此模式不是万能的, 大量教师只是对此模式浅层次的模仿, 认为采用了此模式就是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并没真正理解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和化学课程整合的理念是“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工具”。
二、对策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存在一些误区, 必须走出误区。我认为在整合实践中改进以上不足,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系统学习整合及相关教育理论。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要具备一定理论基础。教师至少应对教育学、心理学、电化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用理论作指导, 建构学习内容, 组织高效实用的素材, 使课程整个教学环节自然生动, 意义突出而深刻。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 教师应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 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2. 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扎扎实实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能独立操作计算机, 会开发简单的教学课件。独立操作计算机, 就是要求教师会使用课件, 能解决简单的突发事件, 能制作课件则是进一步的要求。课件的来源不外乎网上下载、购买光盘、找人代劳、自己制作这几种形式, 其中唯有自己懂得制作, 才能灵活地、方便地制作出符合自己上课意向的作品。因此, 要求教师既要懂得多媒体课件设计, 又要有一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应用自如。
3. 用表达性的学习策略, 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表达性学习策略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学习过程、学习体会和学习成果表达出来, 关注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掌握及应用。采用表达性学习策略, 学生在探究、自主、协作学习之后, 自己将所学知识制作成电子作品, 并在班上进行演示、讲解。表达性学习策略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1) 在制作电子作品的过程中, 学习者必须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 深刻理解, 融会贯通, 这样能够加深知识理解, 有利于深层学习; (2) 进行作品演示, 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又能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工具和知识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结
总之, 面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热”, 广大一线教师应静下心来, 认真研究和领会课程整合的实质与精髓, 避免陷入以上的误区, 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真正的整合应是该用时就用, 不该用时就不用, 要用得恰到好处。
摘要: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 出现了不少理解与实践的误区, 本文先分析了一些教师经常出现的误区, 然后指出了解决的对策, 期望能够促进教学。
关键词:化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63-165.
[2]李锋.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9) :74-75.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10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正确有效地观察理解实验, 并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把握化学规律的本质是化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化学实验的完成是瞬时的,现象时间很短,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又有的实验受外界条件的限制,现象不稳定,老师演示很难成功,或有的实验产生有毒的物质,污染环境和毒害学生的身体。但这些实验现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化学规律, 需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研究。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演示实验但经常不成功,所以通常只是老师讲实验现象,学生只是根据老师的讲解,理解和分析,效果不佳。近年来,自从我校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系统和每个办公室配了电脑后之后, 化学教研组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的活动, 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应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在课堂上为了教学效果的需要,根据本节课知识的联系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景或故事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进入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但创设教学情境,也有多种情况和多种需要。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某些物质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二氧化碳之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或PPT等技术先介绍一下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这样对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学生就留有总体印象。通过介绍学生就会认识到二氧化碳这样有用,自然就产生了对二氧化碳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应用
(一 )使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变复杂为简单 ,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难度,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2]。
(二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 ,强 化教学效果 。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板书的时间占去了大半,老师在引导学生和让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了。如果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 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和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 并利用多媒体快速展示,那么,这样既节约了教师抄题的时间,新知识又能得到及时训练和巩固, 不同层次的训练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中化学中既有大量的概念、定理和例题,又有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图,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装置图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花在概念、定理和例题的板书及图形画制时间过长,这样不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使课堂练习时间减少。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将重要的概念、定律、图形、例题、小结及课堂练习等制作在课件上, 用课件上课就能大大节省板书时间,且演示图形完整、规范、清晰。
(三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讲授与新颖的讨论形式相结合, 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更好地认识自我, 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或Blog群或微信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在线学习讨论, 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即时练习→疑难解答→当堂检测→课后检测几个层次合理科学地使用网络共享资源。通过这样新型的师生交流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等地进行知识问答、交流谈心、专题探讨等讨论活动。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增进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自主平等的对话中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11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我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了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当前物流业的行业地位在广西区域经济中越来越显突出,物流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的开发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四大机遇,物流信息化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面向物流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我校“立足广西,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物流信息技术”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物流信息技术的功能即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定位与追踪为主线,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核心,系统介绍条码技术、RFID技术、EDI技术、GPS、GIS技术等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其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具备规划、设计、开发和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1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通常包括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具有一定挑战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更新较慢。课程部分章节内容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重复编排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重复讲授,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不便于掌握较新的知识。此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现有的教材理论知识体系已经落后于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缺乏物流技术类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动手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师虽然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受困于缺乏物流企业第一线的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片面。考核方式主要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少考虑考核方式如何有益于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体,大都附和重复、疲惫应付、无创意地接受。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动手技能缺乏,不知如何將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4)实践教学设备匮乏。由于实验室经费有限,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等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要。实践教学设备的匮乏是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信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改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突出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性,演示合理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方法,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专业数据库等多种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最新技术文章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趋势的相关文章。
2.2 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
结合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主,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每个小组须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这就培养了学生有理有据地以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3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添一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小论文写作方式等。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使专业知识进一步 “内在化”,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转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应尽量建设经济实用的实验室,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另外还可以租赁物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结语
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任务与要求,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这不但是社会、企业对人才最真实的要求,而且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81)“面向广西区域经济的信息管理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姜显亮.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 王道平,王煦.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 篇12
1 信息技术在教育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可为, 在教学过程中, 将信息资源、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等人力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 实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
而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 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提出、探讨与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并一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后。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是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 改善学习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社会学习的主流方式。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 同是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本质和教学结构。
2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特点
现代教学中, 信息技术在很多学科中都得到了利用。而在化学教学方面, 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添更多的情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搭配互补性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应配合传统的肢体语言、口述等方式, 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接受程度。一堂课里只使用多媒体, 那教学效果也未必会满足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重点是辅助传统教学, 相互补充
2.2 直观性
很多教学资源都是通过互联网而实现共享。教学案例中分子的运动方式, 以及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大小比例, 都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得以形象的呈现出来,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能够更好的刺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可见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学教学过程中, 能更好的表现其直观性。
2.3 适应性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和知识载体, 同时也是扩大学习知识视野的窗口。在网络普及的时代, 其适应性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
3 影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因素
由于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的整合才刚刚起步,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辅助软件的非系统化, 精品软件的乏溃
目前辅助教学的软件有很多, 但是适合化学教学的软件屈指可数, 软件也普及不够, 网络分享的精品课程也比较少。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背景画面很复杂、几何图形的变化也是变幻莫测、使用的太过于“丰富”的动画和音响效果,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们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时间久了, 也是使学生产生疲倦的效果, 不利于学习。课件的制作方面表现为:辅助软件的不够系统化、课件的实用性不足、交互性不够等特点。
3.2 教师过于追求大容量的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 力图方便省事, 制作课件和选取过程中, 无意中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密度和容量。例如将三节课的内容, 整合为一堂课内容。由于信息量大, 教学中, 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时间。过于机械式的灌输, 没有考虑学者的接收能力。
3.3 缺乏情感交流
信息技术本身是不含有感情的, 而在教师们制作课程时, 也都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程序化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因此将教学变得过于程序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教师的教学特色和魅力, 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就显得尤为缺乏。这也影响到学生们的兴趣, 不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4 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4.1 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
社会对教师资源提出了要求。教师们除了对书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之外, 还应该加强自身的计算机基础技术、对网络的操作以及课件制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心应手的对课件的熟练编辑和掌握, 根据化学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更加合适的优秀课件。
4.2 适度的运用多媒体, 以引导学生为主
频繁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层次, 因此需要教师们在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同时, 也多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 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 多普及一些课件外的知识, 并且要注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必要时, 也应该回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交换进行。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4.3 帮助学生建立的知识框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对所听到以及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整合, 最终实现属于学生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只有建立的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 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后期的内容, 实现化学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 在教学中有着明显的辅助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已逐步得到推广与使用。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郑爱民.多媒体的应用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 2005.
[2]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张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9.
[4]段元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现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 2002.
【化学信息技术课程管理】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下化学教学06-08
信息技术与生物化学05-15
信息化技术与大学化学09-27
化学教育信息化管理05-21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化学信息学课程试卷08-24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想及展望论文05-31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10-30
化学信息学09-28
化学信息学论文改08-27
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