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2024-09-06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共7篇)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篇1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刘静

自从1987年开始建立中医药期刊文献分析检索系统以来,我们陆续建立了各种文献事实型数据库,尤其在从2000年成立的中研信公司以来,可以说是各种文献事实型数据库的一个大的飞跃,在中医药文献期刊数据库、新闻数据库等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疾病诊疗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新药品种数据库、中国医院数据库、药品企业数据库、科研机构数据库、中药方剂数据库等等近三十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大大丰富了我们中医药在线网站的网上检索信息,为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现有数据库的简介:

1.1临床医学研究数据库:

1.1.1疾病诊疗数据库:共有记录3776条,可以从疾病名称、发病机理、诊断标准、中西医治疗等多个字段检索。

1.1.2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英文版):现中文版已收录了从1984年至2003年的记录50余万条,共有文摘20万条,可从文题、文摘、主题词、关键词、出处、作者等多角度检索查询。

1.2中药与藏药数据库:

1.2.1中国中药数据库(中英文版):现在记录11000余条,可从药名、别名、基原、形态、资源分布、栽培、药理、化学成分等多方面检索。

1.2.2中国藏药数据库:现有记录500余条,检索方式同《中国中药数据库》。

1.2.3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现在记录约1000条,可从药对名称、归经、功效、主治、配伍机制、药对来源等多方面检索。

1.2.4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现有记录4000余条,可从药名、化学名、分子量、理化性质、毒性等多方面检索。

1.3中西药品数据库

1.3.1中药非处方药数据库:共有记录2700余条,为第一批至第四批药监局公布的中药非处方药,可从药名、用药分类、作用类别、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多方面检索。

1.3.2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共有记录8000余条,可从药名、生产厂家、规格、剂型等多方面检索。

1.3.3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共有记录1900余条,为1987至2002年药监局公布的中药新药品种,可从药名、药物组成、研究单位、申请日期、新药证书编号等多方面检索。

1.3.4中国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共有记录2262条,为2002年版药监局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包括了中药及西药,可从药名、中西药分类、作用分类、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途、药理作用等多方面检索。

1.4国家标准数据库:

1.4.1中国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共有记录4000余条,可从方名、标准号、药物组成、性状、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理作用等多方面检索。

1.4.2中国藏药药品标准数据库:共有记录366条,可从方名、药名、标准号、药物组成、性状、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药理作用等多文献检索。

1.4.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数据库:共有记录近3000条,包括了国标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疾病、证候部分,可从名称、分类、同义词、注释等方面检索。

1.5方剂数据库:

1.5.1中国方剂数据库:现有记录80000余条,出自700余种历代文献,可从方名、处方来源、药物组成、主治、功效等多方面检索。

1.5.2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共有记录9000余条,80年代以来的现代方剂临床应用的文献,检索途径同《中国方剂数据库》。

1.6企业数据库:

1.6.1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现有记录4000余条,可从企业名称、企业分类、企业规模、地址、电话、邮编等进行检索。

1.6.2中国GMP认证企业数据库:共有记录2600余条,收录了自1999年10月第1号公告,至2003年的最新公告,并时时更新,可从企业名称、认证范围、证书编号、公告日期等检索。

1.6.3中国医院数据库:共有记录12000余条,可从医院名称、地址、邮编等检索。

1.7年报数据库:

1.7.1中国药品企业年度报表数据库(1999年):共有记录3587条。

1.7.2中国药品企业年度报表数据库(2000年):共有记录3819条。

1.7.3中药药品企业年度报表数据库(2001年):共有记录552条。

1.7.4中药药品企业年度报表数据库(2002年):共有记录545条。

以上四个年报数据库可以从企业名称、企业规模、地址、邮编、产值、资产、销售、利税、在全国的排位等方面进行检索,并且每年增加一个新的年报数据库。

1.7.5中国中成药主要产品产量数据库1999-2002年:共有记录4000余年,收录了从1999年至2002年全国中成药主要产品产量,可从药名、企业名称、剂型、规格、当年产量、全国总产量、销售收入等方面进行检索。

2.网上检索:

2.1单表检索:分别进入各个单表进行检索。

2.2多库融合检索:进入多库融合检索平台,可以选择性的在相关数据库中联合检索。

2.3关联导航信息检索:通过关联导航信息检索平台,从一个切入点进入,由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引导,进行相关信息及关联数据库的检索。

3.基础数据库群现状与存在问题:

以上所介绍的基础数据库群均为事实型的单表文献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文献和数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为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从整体数据库群来讲还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信息工作人员有待努力改进和解决的。

3.1虽然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和工作,现有的数据库仍不能够回答科研、医疗、决策人员迫切需要我们信息工作者回答的问题:

以上的将近三十个数据库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中医药期刊文献库已收录加工了50余万条文献,2002年全年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共收录了44300余篇文献,共标引了11万多个主题词,3万余篇文摘。但是如此艰辛的劳动,仍不能回答以下的问题,如: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疾病谱是什么?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疾病谱有无明显的变化?中医药疗法最有效的前100名疾病名称是什么?到底是哪些中药对这些疾病确有疗效?中药对人体的哪些指标的变化研究最多?单味药与单味药之间到底有否药对配伍关系,文献的支持率是怎样的?等等问题,作为我们长期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仍然回答不了,借助于现有的数据库也很难回答以上的问题。

3.2数据库检索专业性,限制了数据库的利用:这个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自从建立以来,已经将近二十年,它的建库技术是非常专业非常成熟的,已经积累了50万余条数据,通过标引人员及文摘员的加工,本数据库可以从主题词、特征词等方

面进行非常精确的检索。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没有全文、检索技术太专业化等特点也充分暴露,既使一个专业的标引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一定量的实践也难以完成一个项目的精确检索。要想熟练的使用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必须进行专业培训,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一般使用人员登录到检索界面后,首先感到无从下手,例如要检索人参的药理学,如果只是在文题中检索人参药理学,可能就一篇也没有或者很少量的文献,如果用主题词人参和主题词药理学来检索,又会检出大量的非人参药理学的文献,也就是说文献数据库检索人性化还有待于提高。

3.3数据库的维护更新非常困难:例如中国中药数据库,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中药单味药数据大全型数据库,收录的中药条目已达11000余条,它是将中药单味药研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数据全部收录了,那么它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更新维护困难,一个单味药的药理研究进展、化学研究进展、毒性研究进展、资源调查研究等等跟踪困难,对收集到的资料认证更不是我们数据库制作人员力所能及的。等待这方面的新专业书籍出版,再采集资料更新维护,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将长期使中国中药数据库处在一个停滞发展的阶段,即使有新书也不能确定内容是新的,依然存在对资料的认证难度,所以更新维护这种类型的数据库遇到了相当的困难,可以说比重新制作一个新数据库还困难。

3.4数据库放置分散,相关数据库没有形成组群,不利于相关资料的查找: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中药企业与药品数据库,这是一个相关数据库最多的群体,现有数据库为中国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中国中药非处方药数据库、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医药产品数据库、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企业报表数据库等。目前均是单表排列,如果一个检索人员不熟悉以上相关的数据库,检索起来难度很大,极有可能只检索了某个数据库,而对相关的数据库没有进行利用。如果将这些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库,又会发生许多人为的错误,因为许多基础数据是从方方面面收集来的,不是第一手材料,本身就带有许多加工中的错误与不准确的信息,而且一旦合成,字段即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实际上更将造成检索的不方便。目前我们有两个方剂数据库,分别为中药方剂数据库、现代方剂临床应用数据库,也是单表排列,如果不熟悉的检索人员可能会漏检,或产生困惑。而对方剂目前科研人员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方剂的配伍规律、方剂的药理、方剂的药化等研究,仍然没有很好的文献服务方式。

3.5小型数据库表的利用: 现阶段我们小型数据库表基本上没有涉及,例如:第一批中止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品种名单、市售中药制剂及不良反应、卫生部认定的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等等,这些数据对于现有的数据库没有合适的位置和群组,也就不能及时的上网和利用。

4.基础数据库的发展设想

4.1开发研制中医药文献结构型数据库,试图回答中医药研究迫切需要信息工作人员回答的问题:我曾经借助Access数据库强大的分析功能,对2002年中医期刊文献数据库的主题词进行了疾病的词频分析,发现在2002年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相关疾病前十余名分别为各类肝炎(病毒、药物等)、糖尿病(各型)、椎间盘移位、冠状动脉疾病、颈椎病、高血压、脑梗塞、中风、哮喘、咳嗽、肾功能衰竭等,但这个结果并不是直观的,首先是我比较熟悉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并能比较熟练使用Access数据库,进行了部分加工,对于一般数据库使用人员就难于做到这一点。再想进一步深入下去,看一看用于治疗这些疾病哪些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就会发现以上所有的数据库均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说明了以上这种文献事实的数据库具有局限性,不能够提供对数据数值的深层次分析,加工的方法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发一种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新型数据库——中医药文献多表结构关联型数据库,来解决文献事实型数据库不能解决的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疾病谱、相关疾病的高频药物、相关人体指标的高频药物、单味药与单味药之间配伍规则、验证药对理论等等,用以指导和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者及中药研究工作者。凡文献事实型数据库可解决的问题应不作为结构数据库的重点。

4.2建立并完善关联导航信息检索平台,尽快将一体化语言支撑系统用于关联导航信息平台的检索应用:

为了解决数据库放置分散,相关数据库没有形成组群,不利于相关资料的查找的问题,从2003年初我们开始设计并建立了关联导航信息检索平台,在这个检索平台上,可通过医疗、中药、产品、方剂、机构、文献等六个方面切入,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引导,进行相关信息及关联数据库的检索,解决了由于检索人员不熟悉以上相关的数据库,检索起来难度大,疏忽相关数据库利用的问题。在使用关联导航信息检索平台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语言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关联导航信息检索平台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一体化语言系统的实用性研究,尽可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体化语言系统用于检索使用,以提高关联导航检索平台的扩展性与关联性,更方便的为用户服务。

4.3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仍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建立了许多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库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关联导航信息检索平台越完善,就会越觉得我们的基础数据库缺失严重,所以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加工,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应逐步建立诊断标准数据库、疗效标准数据库、临床医师用药指南数据库等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基础数据库群。

4.4继续加强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的二次开发和利用,辅助解决部分数据库维护更新问题: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现有的建库技术非常成熟和专业化,也有了悠久的历史,全文数据库也不是本数据库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够在资金及人力均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强行竞争。检索专业化是本数据库的一个特点,在现阶段也不应对其进行改造。本数据库产品的再次开发和利用,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每年约有43000余条的新数据更新,这些数据均是最新的研究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研究方向,我们在其中挑选目前科研人员最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分类加工,转换检索重点及方式,分别建成小型的支持数据库,补充到中药数据库群及方剂数据库群中,使那些更新维护有困难的数据库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如中国中药数据库:单味药的药理、化学成份、毒性、配伍等研究历来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而且又是本数据库维护的困难所在。利用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新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可以形成单独的支持数据库,如可建立单味药药理研究进展数据库、单味药化学成份研究进展数据库、单味药毒理研究进展数据库等等,可将文献数据库中近5年的单味药药理数据更改成下列的著录方式:药名、项目名称、研究单位、参加人员、数据来源(出处)、简介等,如果一篇文献中出现二味中药的药理研究,如五味子、黄芪,那么相应的生成两条记录,分别是五味子和黄芪。检索人员只要在药名中录入要检索的药名,检索出来的就是本味中药的最新药理研究进展,即可为中国中药数据库起到了支持作用,又可大大方便检索人员,进行简易检索。以此类推,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多个数据库。可将文献数据库中近5年的复方药理、复方化学、复方配伍规律等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建成方剂药理进展数据库、方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数据库、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进展数据库,著录方式改为:方名、药物组成、项目名称、科研单位、参加人员、数据来源、简介等,做成系列支持数据库,检索人员可通过查找方名或药物组成等,快速查找相关内容。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近两年我们对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文摘的写作加工方式进行改进和规范,以现在形成的文摘,通过不多人员的加工和整理,就可以逐步补充入方剂现代临床应用数据库,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小型研究进展数据库。

4.5加强小型数据库表的利用:可将中止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品种名单、市售中药制剂及不良反应、卫生部认定的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等等材料制作成小型数据库,分别加入相应的数据库群组中,或者做成一些弹出的网页,放置在相应的数据库群组中,这样可以及时的形成一些具有检索价值的数据库,这些小型数据库表加工容易,如果有新的数据就可快速将其

替换,对大型而又维护困难的数据库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5.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事业飞速发展的世纪,中医药信息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信息工作技术水平,才有可能为整个中医药行业起到支撑、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决策者。明确的目标、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钻研的精神、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中医药信息事业飞速发展的保证,愿我们中医药信息事业更上一层楼。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篇2

1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发展历程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一直是大洋事业发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就开始了大洋锰结核资料的信息化工作。大洋协会成立之后, 历经“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建设和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八五”时期, 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直接为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服务的综合性数据库并形成了应用服务系统, 基本实现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 初步具备了信息查询检索、数据维护、统计计算功能, 为我国的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服务, 但应用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九五”时期, 在大洋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 开展了大洋矿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目的由对数据的综合管理转移到大洋开发研究的需要。这一时期, 数据的应用和产品的开发得到了重视。大洋矿产信息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查询检索系统、资源评价系统、环境评价系统和图形图件管理应用系统。大洋矿产信息系统引入了成熟的结核资源量分析计算模型, 在多金属结核区域圈定和放弃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时期,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在信息管理和服务。在“九五”工作的基础上, 制订和完善了大洋资料管理规定及有关数据标准。开发建设了大洋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群及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大洋矿产调查资料数据库、大洋调查研究成果数据库、大洋样品属性数据库和大洋资料元数据库。集成各类信息和产品, 实现了多源大洋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采用元数据导航技术和信息网络发布技术, 建成基于Internet的可视化在线查询检索服务系统, 同时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综合信息, 开发建设大洋协会门户网站, 形成大洋各类信息发布的统一平台和窗口。最终建成集大洋矿产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的综合信息支持系统, 为我国大洋研究与开发提供信息与技术保障。

“十一五”时期,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业务化运行。该时期, 继续加强航次调查资料, 尤其是“十五”时期获取的调查资料及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对大洋基础数据库及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改造, 建立了全球国际海底区域背景数据库, 设计开发了微机版大洋数据及产品光盘查询检索系统 (V2.0版) , 完善了数据库网络发布系统, 基本实现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业务化运行。

2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现状

2.1资料量持续增长

据统计, “七五”至今,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已积累了30多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 涉及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矿产资源 (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 等多学科多领域, 数据量达2TB[12]。在 “八五”“九五”期间, 我国大洋研究开发主要围绕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区域放弃和最终在开辟区内商业生产矿区的圈定, 获得了开辟区内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料。“十五”期间, 中国大洋协会制定了“持续开展深海勘查, 大力发展深海技术, 适时建立深海产业”的工作方针, 实现了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扩展到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及深海环境等多种资源和多个方面的战略转移[2]。大洋调查范围和调查资源种类不断增加, 调查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数据量呈几何增长趋势, “十一五”期间收集的资料量约占目前数据总量的一半。

2.2数据库规模增加, 软硬件平台升级

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系统、方便和高效地管理数据。大洋资料量的持续增长、资料种类的增加使得数据库规模也不断增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基础数据库的扩建, 原有的数据库结构无法满足新型资料的存储要求, 因此基础数据库规模根据资料量的增长而增长;② 由单一数据库向数据库群方向转变,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种类繁多, 除航次调查获取的基础资料外, 还有研究成果、样品属性信息、全球背景数据、元数据以及不断更新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产品。单一的数据库无法满足对大洋多源信息综合管理的需要,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洋数据库群建设。

随着数据库的更新, 软硬件平台也不断进行升级, 系统硬件平台方面提升了数据库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系统安全防护, 软件系统方面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和备份系统进行了升级。考虑到数据库集中、维护、备份的方便性和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 随数据库系统的扩建, 软硬件平台的及时升级, 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2.3资料处理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大洋调查是综合性多学科的调查。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原则同其他海洋信息一样, 以规范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原则, 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的前提下, 结合相关专业知识, 依据标准规范, 进行数据的信息提取、参数计算和质量控制。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技术随研究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目前通过VB、C++、C#等多种程序编写语言, 开发的一系列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程序和质量控制系统, 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产品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在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整理和处理的基础上, 采用信息处理技术、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形学, 研发了一系列海洋环境统计分析产品、矿产资源量计算与评价系统、圈矿辅助系统开发和大洋相关的图形产品, 为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及热液硫化物等资源评价和矿区圈定提供了基础支撑和信息保障。此外, 通过建立的元数据导航服务系统实现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网络发布服务, 为大洋工作者获取和使用大洋矿产数据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导航服务, 促进了大洋矿产信息的充分使用和大洋工作的深入开展。但相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仍需要不断地提高, 才能促进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充分使用, 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水平。

2.4标准规范的制订与实施

通过多年信息处理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以数据库建设为契机, 以需求服务为导向, 制订了一系列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规范, 主要包括:《大洋数据标准记录格式》《大洋矿产数据库标准》和《大洋矿产元数据标准》等。此外, 为更好地规范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汇交和管理, “十一五”完成了《大洋资料管理规定》的修订。标准规范的建立较好地规范了大洋矿产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标准往往是针对当时业务需要而制订的, 缺乏统一规划, 还未成为体系。因此, 建立完善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和规范的研制与应用, 进一步提高大洋资料的收集、管理、利用、交换和分发水平, 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3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科学化管理设想

纵观大洋数据库建设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始终以项目的形式开展, 随着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不断更新, 并没有真正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业务化运行。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的业务化运行服务水平也亟须提高;针对复杂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表达、已有大洋系列专题应用信息系统需要改进和提升;在大洋海量数据挖掘、多源数据融合、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控制和资源预测、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验证。鉴于目前我国大洋工作面临向国际海域拓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为开展新一轮资源矿区的申请, 推进我国大洋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应与时俱进, 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机制、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综合数据库以及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高速高效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平台, 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 为大洋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长期、全面和多层次的共享服务。

3.1建立良好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是由国家出巨资调查获取, 应归国家所有。但目前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海洋信息管理法律和法规,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导致大洋矿产资源信息资源现状不清、共享程度低。为加强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大洋协会应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主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 组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委员会, 制定完善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制度, 使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确保信息的统一汇集和管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委员会职责就是要评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工作, 指导中国大洋资料中心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 审议和论证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在大洋协会的领导下, 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服务模式, 从而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利用率, 实现科学数据应有的价值。

3.2建立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13]。为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资源的综合、规范化管理, 更好地满足大洋事业发展的需要, 必须把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建立完善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和标准更新维护机制, 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和规范的研制、贯彻与应用, 进一步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交换和分发水平。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贯穿于大洋整个业务化的过程, 包括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处理与研发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 也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支撑。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应包括制度规章、标准规范和业务流程3个部分。制度规章主要包括《大洋资料管理规定》《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办法》《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分类分级暂行规定》《大洋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大洋资料汇交细则》《大洋资料管理服务细则》等;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大洋矿产标准数据记录格式》《大洋矿产资源信息质量控制规范》《大洋数据库标准》等;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标准化处理流程》《大洋矿产资源信息产品制作流程》等。

3.3建立大洋资料管理和共享服务平台

大洋数据库的建设经历了“八五”至“十一五”, 数据库结构根据大洋资料的更新不断进行优化, 数据库系统已由最初的单用户微机版ORACLE5.0关系型管理系统升级为Oraclellg。随着数据库系统的升级, 数据库管理功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大洋资料网络服务虽然在“九五”时期已经建立, 但相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还显得十分滞后。网络服务是信息服务的一种必要方式, 加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是当前所需。因此, “十二五”时期, 需要构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权威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和共享发布中心, 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服务效能。

3.4加强人才培养与支撑服务能力建设

人才是立业之本, 要采取各种措施, 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14]。通过多年大洋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建设已培养出一批大洋领域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 新技术的发展对科研队伍和学术带头人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目前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 尚未形成梯队式培养模式, 因此, 应加快培养一批信息技术和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通过优势互补,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勇于创新, 突破传统建设模式的束缚, 转变服务理念, 开拓更多的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在数据库管理技术、ArcGIS信息表达技术、统计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网络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实现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准确分析、处理、展示与服务, 提升支撑服务水平, 满足大洋协会、相关研究人员及社会各界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服务需求。

3.5关注国际海底动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 海洋信息领域国际合作范围和信息交换渠道进一步扩宽[15], 但关于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交流机会很少。随着国际海底地形特征命名工作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海底地形特征命名高度关注, 并将其作为争夺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2011年我们审时度势, 通过对海底海山地形特征的研究, 首次向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 (SCUFN) 提交了7个海底地名提案, 并全部获得通过, 使太平洋海底有了中国地名, 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海底地名国际合作事务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我们应以此为契机, 抓住机遇, 加强大洋矿产信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密切关注国际海底动态和大洋调查新技术研究进展,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从而促进大洋矿产资料信息化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是海洋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历经20多年的发展建设, 在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管理与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并为我国大洋矿产资源评价、矿区圈定、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近年来, 随着大洋航次调查次数增加、调查手段的提高, 调查海域不断扩大, 调查的精度越来越高, 数据量也迅猛增长。当前的大洋矿产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开发、深海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对大洋矿产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效率的需求。因此, 完善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运行体系, 建立大洋资料管理和共享服务平台, 进一步提高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水平, 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的使用需求, 更好地实现大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

摘要: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是海洋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总结回顾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现状, 提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未来发展设想。多年滚动式发展的大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为大洋矿产资源评价、矿区圈定、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伴随大洋资料量的迅猛增长, 用户需求增加,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运行体系急需完善, 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要不断提高, 才能满足社会对大洋信息的使用需求, 更好地实现大洋信息资源共享。

生存,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篇3

---读三体有感

2016年初读了刘慈欣老师的科幻小说《三体》,基本三部都看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打开了一扇了解宇宙的大门、打通了通往未来文明的道路、探索了人类的最终归宿。后来我还听了广播,以至于有几天晚上失眠了,吓得。

《三体-地球往事》讲述的是在文革期间,一名被迫害的科学家叶文洁利用太阳的反射放大信号的原理,把太阳变成一个恒星级的信息发射器,将地球的信息发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来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说希望外星文明帮助人类进化得更加高阶一点。信息被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文明三体文明所收获,三体星人由于三个太阳的无规则运行,已经经历数百次的文明覆灭和再生,极需要在三体星被太阳最后吞没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续文明,而来自地球的信息使他们锁定了地球作为新的栖息地,于是,三体星人对地球的远征开始了,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战争也开始了。《三体-地球往事》实际上讲述了三个故事,三个绝望的故事。叶文洁的故事表示着对人类社会的绝望,汪淼则代表着对未来的绝望,而三体文明代表的是对整个生命形态的绝望。

读《三体》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值得和大家分享。

一、不可说的不讨论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站在死于武斗的红卫兵墓前,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说也不是;孩子再问:那他们是什么?大人说:‘是历史。’”

我认为,这也是《三体》这部小说在西方得到快速传播的重要一点,西方人太关注文革,而中国人又极想忘却这段历史。

二、思维发散

科学的发展是否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阳系的范围?天体的诞生与毁灭以亿万光年为记录。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数亿年而已。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宠儿,宇宙是否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三、人之本性

人类和邪恶的关系,就是大洋与漂浮在其上的冰山的关系,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巨大水体,冰山之所以被醒目地认出来,只是由于其形态不同而已,而它实质上只不过是这整个巨大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是做不到道德自觉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叶文洁,一个纯粹悲剧式的人物,她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女,尝尽世间苦涩。在那个扭曲癫狂的时代更加把她的性格逼向极端,为最后的“终极背叛”埋下伏笔。叶文洁在偶然间利用太阳和地外文明三体世界取得联系之后,内心狂喜不已,希望能借由外来力量来净化人类世界,若非内心失望之极,恐怕她是不会萌发这种念头的。可是文革结束后,国家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未来又是一片金光大道,如果以后没有遇到伊文斯,恐怕三体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的命运也会改写。而伊文斯之所以想借助三体世界的力量来彻底消灭人类世界,也是因为对人类世界种种罪恶的失望,认为人类罪大恶极,无可挽救。

人类的文明,目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本身的多样性来说,可预见的都是悲剧收场,只是不知道这个激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炸弹是由哪里开始爆发。

四、取舍

《三体》第二部中,有段话“每一个文明第一需要都是生存,但宇宙总物质一定”,而构建了一个宇宙社会的模型:整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在发现另一个猎人后,因为总物质量是固定的,所以必须通过互相厮杀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因此只要一个文明的位置一旦被公布,就会立刻被攻击。罗缉依靠这个信息使得外星文明“三体”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人类开始了与“三体”文明互相交流发展的历程。

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噩梦。

五、文明的结局

《三体-地球往事》中常伟思将军让汪淼做好思想准备,有这么一句话“是的,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三体-黑暗森林》理论两个大前提,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们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体-死神永生》讲述的是人类文明还是被其他高级文明发现了,太阳系受到未知文明的未知攻击,毫无反抗之力,攻击方式是使太阳系整个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在二维中崩坏释放,最后整块三维空间消失为二维。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篇4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科技进步的核心,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的反映和标志。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往往会给技术进步、新产业的形成,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不断开发和有效使用材料的能力是衡量社会技术水平和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尺度。

20世纪90年代的材料科学技术

--在材料的时代里保持竞争力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先进材料和先进材料工艺对国家的生活水平、安全及经济实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先进材料是先进技术的奠基石。材料科学与工程对影响美国经济及国防力量的重要工业部门的兴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工程和技术评估委员会对工程的定义: 南京理工大学经过全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于2001年在非材料类工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新材料概论》通识教育基础课。这在国内是值得称道的战略性举措,具有示范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显示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

课程设置的目的: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立整体与全貌的认识,了解现有材料的分类、特性、应用范围及其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把握高技术新型先进材料的发展趋势。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有三个重要属性:

   一是多学科交叉,它是物理学、化学、冶金学、金属学、陶瓷、高分子化学及计算科学相互融合与交叉的结果,如生物医用材料要涉及医学、生物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等学科;

二是一种与实际使用结合非常密切的科学,发展材料科学的目的在于开发新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合理使用材料,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和减少污染等;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篇5

武建平

张鸿烈

丁君绸

摘要:本文从平陆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总结了水利工程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四条对策和有关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水资源是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建国以来,全县因地制宜地兴建了705处﹙眼﹚水利工程,其中:万亩灌区4处,小型机电灌站186处,小型水利61处,机电井442眼,节水工程21处,这些工程的兴建使全县的有效水地面积达到20.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水地面积0.98亩,节水面积达到12.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节水面积0.59亩,这些工程形成了初步的供水、防洪、灌溉和水土保持体系,为改变全县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超期服役。全县705处工程中有560余处工程都兴建于六十至八十年代之间,运行时间长达二、三十年,占工程总处数的80%。

二是水库淤积严重,蓄水、防洪功能减弱。全县现有小型水库达45座,总库容为3295.45万方,有效库容1777.42万方,已淤积库容 1058.36万方,占有效库容的59.5%,有5座水库已淤积报废,不仅如此,而且大部分水库工程设施不齐全,防洪标准较低,其中有34座水库溢洪道未衬砌,16座水库坝体单薄,进库道路不畅,没有通讯设施,给防汛抢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是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突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0578.6万方,人均460方,占全国人均水量2700方的17%。加之近年来的持续大旱,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表水量锐减,大部分小泉小水因此枯竭,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四是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我县农业灌溉目前主要面临着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使农作物得不到充分灌溉,另一方面灌溉技术又十分落后,大部分灌溉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因而水资源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

二、发展对策

针对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现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开展开源节流、节水灌溉和生态保护等工作,以防汛抗旱、水产养殖、环境保护为基本内容,统筹兼顾、统一规划,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以产权改制为中心,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效益。水利基础产业的稳步发展,对增强农业后劲,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发展县域经济,保持社会稳定与促进全面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趋完善,小型水利工程面临着建、管、用相脱节的矛盾,面临着资金短缺与发展需求的矛盾,要使这些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其根本出路就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理顺责、权、利的关系,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投入、管理、经营三位一体的农村水利新机制。因此,今后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宗旨,从改革入手,宣传和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二是以开源节流为重点,扩大供水效益。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尽最大能力建库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充分利用黄河水。要在更新改造常乐塬扬水站、部官引黄电灌站、1 红旗灌区和大河庙灌区等四大万亩灌区为重点的基础上,兴建以太阳渡引黄电灌站、洪池引黄电灌站、张店井片为龙头的重点水利工程,以增加新水源为社会服务,这些工程建成后可新增面积5万余亩。

三是以科技兴水为目标,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首先实现节水园区化,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不同格局的节水园区,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了晴岚大田喷灌、经济林涌泉灌、洪池经济林涌泉灌、大棚滴灌和张店经济林涌泉灌的三大重点节水示范园区,今后仍然需要继续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全县基本实现黄灌区管道化,小站小水区喷灌化,井灌区微灌化的节水新格局。其次,旱井集雨工程实现规模化,在今后几年内要继续组织群众大规模地搞好旱井集雨节水工程建设,旱井工程要与库、渠、井、站等水利工程相结合,与纵横交错的道路集雨区和庭院碾场相配套,与田面输水设施和电力设施相配套,集蓄水、取水、节水于一体,做到涝时蓄,旱时用。

四是以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切实做好新建工程的良性运行和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新建工程是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为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建管脱节的老问题,今后,对所有新建工程都应该在规划初期就明确工程法人主体、运行机制、水价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工程建成后可以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对大型集中供水、排洪防涝工程要依拖水管站成立法人主体,对中小型灌溉、养殖、水保等工程,可以实行拍卖、租凭、承包或股份制经营,对旱井、旱池等微型水利工程,可以直接产权到户,由农户自建、自管、自用。

三、有关建议

农村水利工程绝大部分是非经营性的公益工程,与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但目前,平陆县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比较落后,靠农民群众拿出大量资金来兴建和管理农村水利工程还有很大的难度。而且,从另一方面考虑,为进一步适应WTO农业“绿色政策”要求,我们要在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上下大功夫。因此,建议人大、政府部门进一步研究和制定补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法规、制度,特别是从投资、管理等方面重点给予政策性支持。

作者简介: 武建平

1971年9月生,1991年毕业于山西省水利学校,助理工程师。

张鸿烈

1970年11月生,1991年毕业于山西省水利学校,助理工程师。

丁君绸

基础数据库群生存现状与发展设想 篇6

开封市火电中学王磊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对开封市10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研究,并采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开封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为新课标下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得出结论:开封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极不完善,体育器材陈旧、数量不足;体育师资缺乏等。分析了目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从而为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关键词: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改革引言

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体育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由此,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席卷而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

6、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以及教学与评价的依据,符合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经过本人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课程标准在开封市各个学校的改革推进缓慢、困难重重,出现很多不足之处。本研究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认真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从而为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开封市10所中小学共478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78名,女生200名。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参阅国内有关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方面的专著及文献,为本

研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对部分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成绩的评定和对教师教法等方面的意见。

2.2.3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目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

2.2.4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78份,回收443份,回收率92.7 %,有效 1

问卷415份,有效率93.7%。

2.2.5 归纳分析法:对有效问卷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3 结果与分析

3.1新课程标准简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

6、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3.2现阶段开封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开封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极不完善,体育器材陈旧、数量不足;体育师资缺乏等。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组织不合理、教学评价方法单调等。

3.2.1 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为主体,但这样的理念并未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得到实现,都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体育理论教材来看,其形式、内容、结构、体系虽然有所变动,但与传统教材大同小异,仍未脱离传统教材模式。从体育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仍以教材要求安排实践课教学内容,循规蹈矩,限制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虽然一些中小学试图尝试体育选项教学、体能分班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形式,然而,由于体育教学思想僵化,以及缺乏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深刻认识,使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层面,难以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的基本理念真正体现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同时调查发现,各个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队列队形、广播操、体育游戏等,甚至有的学校什么都不教,让学生自由活动。对现阶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满意率的调查结果中发现,不满意占43.8%,一般占27.5%,而满意者占28.2%。学生对目前试行的教学内容不大喜欢,而对竞争性强,对抗性激烈,现代气息浓厚的具有青春活力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轮滑、跆拳道等很感兴趣。而现在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学起来复杂、枯燥,又缺乏实用性和娱乐性,学生们学习大多是被动的。据调查,有67.9%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放松玩耍,73.5%的学生课后从不练习上课所学的内容,18.2%的学生把体育作为健身项目。

3.2.2 体育课教学方法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开封市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很少采用娱乐性、对抗性、电化教学等手段与方法。许多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传习式教学法。这种填鸭式、灌溉式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体育知识传递作用和学生接受运动技术的暂时性,忽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的连续性、长远性的培养,并且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重复累赘,教法缺乏新意,教学组织上多采用体操队形集体学习。教学实践中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教学内容与考试,从而使学生对上体育课感到无兴趣,教师很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无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头脑和手脚。

3.2.3 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

体育课教学常规模式是:首先是进行慢跑;其次进行徒手操;再进行某项运动技术的学习;最后进行放松整理活动。

经调查,8所学校在教学之前进行了慢跑,之后偶尔进行徒手操练习,其它两所都未进行准备活动;在课程结束部分,只有三所学校进行偶尔一次的放松,其它学校都未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可见,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极不完善,因此,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前此种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很传统,但它是有效的,仍是大多中小学所普遍采用的。然而,此模式极不完善。它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弊端,都是教师讲,学生学,产生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由教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这种情况与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思想相矛盾,有待于大大改进。

3.2.4 教学目标单一,忽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经调查,有72.5%的中小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对怎样运用学到的技术动作去强身健体,怎样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往往学完某项运动技术后几个月,由于长期不练习却都已忘记。咎其原因,主要是未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把所要考试的内容进行传授,未教授学生怎样运用运动技术动作进行强身健体,而学生们只注重考试成绩,盲目进行体育锻炼,而忽视了自身对运动能力的培养。

3.2.5 体育文化知识教学明显滞后,趋向形式化

经调查,所有中小学都缺乏体育理论教学比重,理论教学时数偏少或几乎没有,理论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不高。

3.2.6 体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经调查:中小学中,专业的体育教师非常少,多数为兼职老师,体育老师还兼有其他文化课程。同时,由于时代的不同,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也不同,这样也就导致体育教师的知识构成、教学能力存在差异;由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教师本身世界观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体育教师的目前水平参差不齐。

3.2.7 体育设施资源不足

从全国范围来看,对整个教育的资金投入就明显不足,而作为教育中备受争议的体育教育更是投入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广大中小学校体育设施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

3.3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设想

3.3.1 确立以“健康第一”和“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健康。因而,所有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都应围绕这个中心。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框框,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有利于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运用启发性、娱乐性等教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上体育课,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意识,培养运动能力与习惯。

3.3.2 注重运动兴趣的培养

运动兴趣是与参与体育运动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运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运动兴趣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够加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再者,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运用“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3.3.3改进学生学习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常规的传习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尽快掌握某项运动的一般常用的基本技术、技能,并运用于实践,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建议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现代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出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3.4 体育理论教学具体化

适当增加体育理论教学时数,举办体育锻炼、体育基础知识、某项运动裁判等方法讲座,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健身价值以及锻炼的基本规律和裁判知识。教会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一些图解知识,使学生看书自练,指导学生积极自觉地进行科学锻炼及自我评价,并将理论付诸实践,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质量,使体育运动理论教学趋于具体化。

3.3.5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新型体育师资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课程改革需要的体育教师,是新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新型体育师资。因此, 应注意体育师资的培养,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评价方法等,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推动素质的全面实施。

3.3.6 改革评价体系, 运用多元方法和手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考试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 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如何选择合理的、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考试采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全体学生的学习, 这显然缺乏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认为: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体现出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从考察学生的时态入手,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使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 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成绩=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进步程度等多元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比较客观地衡量不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又不易挫伤学生的心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 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进步和发展。结论与建议

4.1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实践认知的提高,体育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等已不符合时代和学生的要求,急待加以改进。

4.2 大力提倡“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上体育课,增强体能,掌握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

4.3 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三方面发展。在完善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4.4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动态性的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5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8年(5)

[4] 赵立.韩桂凤.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改革[J].武汉体院学报.1998年(3)

[5] 曲宗湖,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27)

[6]仝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的青少年全面教育[J].内江科技.2007年

(10).156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篇7

——就调查四川外国语学院建筑工地的农民工

前言:

在放假之际,在川外的朋友的带领之下,对川外新校区(山上)附近工地的农民工进行了基本情况的随机抽样访查,主要问题涉及基 本的法定权益保障情况(见附表),对川外农民工基本情况有了较为 清晰全面的认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四川外语学院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共调查了 30 人

(二)调查方法: 问卷(见附表)调查与随机性提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民工基本权益严重缺乏法律保障

结果显示,86.67%农民工都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他们 甚至没有签订合同的概念,更没有签订法律规定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社会保险和劳动权益严重缺失;休息权利也得不到 保障,60%平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80%周末也处于工作状态,并且 基本上没有加班费;60%认为施工安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环境较恶 劣;虽然工资大部分能基本按时发放,但劳动强度大,时间长,负担 沉重;值得注意的是存在这样的一个农民工群体,他们(占调查总数 的 80%)不具备专长的技能,对市场劳务信息一无所知,迫于生计,作为临时工由当地包工头统一召进来,与建筑单位并不发生直接联 系,这样一来他们的境遇就更为艰辛,做各种杂活,从而收入不固定,工资要根据劳动力状况(老、壮、轻,老年群体人数较大)及劳动强 度来定,实际上评判权是握在包工头手里的,工资发放也是由包工头决定的,这样,这些农民工遭受着双重的剥削与欺诈。另据了解,这 些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 民将进入城市,他们的辛勤劳作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成了一批人压榨的对象,肥了个人的腰包。更可悲的是他们 并没有被城市真正接纳,处于边缘的地位。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对良知的拷问,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 益彰显。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加 快。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 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 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及制度形成的城乡差别,农村居民与城镇 居民差距显著。与这两个群体相比,由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则形成了 一个相对庞大的“中间阶级”。一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工根 本无法享有许多由《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地位十分低下;但与仍然 留在乡下的农民相比,则这些人致富快,条件相对要好得多。正如胡 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 那样,在一个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国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 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 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在目前这种条 件下,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对农 民工的差别对待是于法不容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 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随机提问访谈结果:

缺乏技术的老年工与具备一定技术的青壮年工的差距较

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工地上相对一些脏活,累活,几乎都是无技术的老年人,他们靠着纯粹的苦力挣钱;而相对 年轻的劳动工,大多是或多或少地会些技术,相比之下,他们的活儿 更要轻松且工资更高。

整个工地上,50 岁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 16%,由于不懂得技术,他们都在从事着最基础最苦力的体力劳动。工地上 20 到 40 岁的人占 了 64%,这群年轻的农民工,大多身怀技术,在工地上从事着与自己 的技术相关的工作,相比之下轻松许多,工资也高出一截。

在对所有的 30 名采访者进行总结以及从包工头处了解到的数据 进行归纳后,我们将年轻农民工和年老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及精神压力 等各方面做了对比,得到了如下结论:

三、建议(或对策)建议(或对策)

经过此次的调查,我们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我们了解到了以上 的现状与问题。农民工的处境较之以前有所改善,但普遍维权意识淡 薄。工资都是以天计算,也大都能按时发放。工人们对工作环境、住 宿条件、食堂等也都基本满意,但在签订劳动合同及保险这一部分大 多数人表示不清楚,尤以年龄较大的工人为主。采访的 9 人中,只有 两人明确说签了劳动合同,一人有购买保险,而这三人都是有技术的 年轻工人。年纪较大的工人们大多回答说没有签保险,但如果有工伤,老板肯定要给钱。这种保险制度就仅仅是这样简单的口头协定吗?如果真的受伤,工地方面具体应该承担多少?太多的问题都没有书面说 明。如果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属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兄 弟是否知道怎样维权,他们的呼声是否会被轻易地忽视或掩盖。怎样 去改善现状呢?

(一)完善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完善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是了解法律知识的前提条件。

目前世界上每 10 个文盲中就有 1 个是中国人,其中我国 90%的 文盲分布在农村,一半文盲在西部地区。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扫 盲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成人文盲率由 10 年前的 22.23%下降到 8.72%,但文盲绝对数仍高达 8507 万,多在西部等不 发达地区。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已经形成恶性循环(06 年数据)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果无法识字则失去了与外 界信息联系的基本桥梁,更无法说科学技术、法律知识等。在我们采 访到的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中,有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现象。虽然《义务教育法》已颁行二十多年,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 十多年了,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硬件建设 投入仍然过少。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舍、实验教学设施、体育场地 和器材、艺术教育设备、图书资料无不或有缺项,或数量不足,办学 条件达基本要求尚须时日。当下的农村教育尚有很多问题,老一辈的 他们条件就更艰苦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大力重视农村教育问题,从现在抓起,普及农村教育,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这既保障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又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提高生存能力

加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除了基础教育,农村的成人教育也是十分需要的。

成人教育同时也可以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结合实际开创有特色的 职业教育。从而农村学员不仅可以得到文化知识,还可了解到城乡地 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青壮年农民 进行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对于务工农民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要有针对的进行基 本的法律常识的培训,提高务工农民的维权意识。

(三)完善农村公共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农民工”老有所依 完善农村公共社会保障体系,老年农民工” 在我们的调查中,老年农民工并不少见,他们微微佝偻的身影 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年纪一大把了还出来务工?他们给出的答案多 少有些无可奈何,“田里弄不着钱”,有的还是要供养已经二十多岁的 孩子“儿子在驾校上学,每个月还要一两千块钱”,还有的老人家认 为家境不好,自己出来干活理所当然。可是这毕竟是辛苦的体力劳动,有些活年轻人干起来都有些吃力了,何况他们。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进入老龄化行列,以下 是山东省某县农村老年人目前生活状况。在被调查的 60 岁以上老年 人中有收入但不固定的占 50%;没有收入来源的占 10%;有固定收入 来源的仅占 40%。70%的被调查者认为本人的收入基本能满足自己的 消费需要;不能满足需要的占 30%。在生活方面,有 80%的子女经常 过问老年人的生活,20%的子女偶尔过问。33.3%的已与赡养人签订了家庭赡养合同,在这部分签订赡养合同的家庭中 60%可以得到执行,40%的得不到执行。

农村缺乏公共社会保障。“养儿防老”,依靠子女及亲属赡养老年 人,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今天,这一传统由于种种原因正被大大 削弱,特别是在农村。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社会保障制度 能否在农村地区同样地实施,是我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占全国人口 70%的农民基本没有社会保障。目前,政府的策略是:首先扩大城镇 社保的覆盖面,对于农村,政府则鼓励有条件的较富裕的地区尝试实 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下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小康,在那里推 广社保制度肯定是有很多问题的。这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关注农村老年 人的利益,是否能结合实际。在政府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多 种形式的有效措施,例如建立老年人关爱中心等,在满足其基本生活 需要的同时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与帮助。当 然这种形式还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以及农村思想观念的转变。山西省 朔州市某乡从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为 65 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 发放 30 元的生活补助。这是我国农村老人第一次制度化地享受政府 “生活补助”。有开始就会有发展,在祖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下,相信我国的农村也会越来越好,农村的老人们也会越过越舒心。

附表:

农民工基本情况问卷访查(川外建筑工地)

(以下小括号内数据为调查统计数据)您来自哪里?

A.重庆本地(26 人)B.外地人(4人)

2.您年龄在哪个范围?

A 20~30(8 人)C 45~50(8 人)

C 30~45(10 人)D 50~60(4 人)

3.您属于固定工人吗?

A 是(5 人)B 不是(25 人)那你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

A 技术工(6)B 杂工(24)有没有与工程单位签订合同?

A 有(4 人)B 没有(26 人)

6.是通过包工头进来打工的吗? A.是(24 人)B.不是(6 人)

7.工资多少是有包工头决定的吗? A.是(24 人)B.不是(6 人)工资能按时发放吗?

A 能按时支付(25 人)B 不能,有时拖欠,但最终会付清(5 人)大概一天能挣多少钱?

A 30~40(14 人)B 40~50(2 人)C 50~60(8 人)D 60 以上(6 人)在法定假期里,国庆中秋放假了吗?假期期间加班有加班费吗? 如果有,是多少?

A 在法定节假日放了(4 人)B.没放,但是有加班费(6 人)C.没放,只有平时工钱(20 人)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延时有加班费吗?

A.8 小时以下(6 人)B.8~10 小时,有加班费(6 人)C.10 小时以上,无加班费(18 人)12 周末休息吗?假如加班,有加班费吗?有多少?

A.休息(6 人)B.不休息,无加班费(24 人)有没有签订保险?(法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A.有(4 人)B.没有(26 人)工地宿舍居住条件如何?

A.较舒适(6 人)B 一般(16 人)C 较差(8 人)工地伙食怎么样? A 较差(5 人)B 一般(8 人)C 较满意(17 人)生病了、受工伤了怎么办?

上一篇:语文花钟评课稿范文下一篇:防台防汛防暑方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