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数据库

2024-08-14

基础信息数据库(共10篇)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文章以山东省基础测绘项目为例,总结、阐述德州市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过程,并介绍其技术要点、关键,为类似数据库建设提供典范和宝贵的参考价值.

作 者:刘坤 叶达忠 作者单位:刘坤(国家测绘局第二大地测量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叶达忠(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

刊 名:大众科技英文刊名:DAZHONG KEJI年,卷(期):“”(6)分类号:P208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 像片控制 内业加密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采用的范畴不严谨

个人征信数据库收集了大量的银行信息和一些非银行信息的, 是信息集中提供的来源, 其提供的信息发挥较大的社会效应。但从数据库采用的信息情况来分析, 其信息包括司法信用信息 (法院、公安等) 、行政信用信息 (税务、社保等) 、民事信用信息 (银行、水电及通信费用等) , 来源比较庞杂 (如图1所示) 。

从图1可以看出, 数据库包含着个人违反计划生育信息, 原来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控制人口总量, 提高人口素质。这些信息虽然与个人信用状况有关, 但与判断信用风险高低无直接关系, 对防范信用风险无实质意义。从这可以看出, 数据库的信息采用没有一个法律明确的范围, 在信息采用的范畴上没有一个明文的规定, 哪些应该要采集, 哪些不能采集, 在法律上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范围, 故形成了一个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二) 信息采集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

个人征信数据库中, 个人信息采集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一是个人信用信息来源于政府各部门日常行政管理或执法系统, 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 影响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及数据的准确整合。如公安、国税局使用公安部、国税总局开发的系统;工商、地税、电信、质监局使用省局开发的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房管部门使用各市自行开发或购买的软件系统。二是未建立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的征信法规, 信息采集无依据。虽然人民银行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与《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管理信贷征信业,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职责有一定联系, 但因未建立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的征信法规, 信息采集难度大。目前,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通过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采集非银信息, 然而各个城市的信息采集各自为政, 非银行信息征集工作缺乏理论指导, 造成采取“遍地开花”、“圈地运动”的简单做法, 征集数据不系统、不规范, 数据应用更有待深化。

(三) 向征信机构提供错误、过时的信用信息

由于信用信息的数量庞大且形式多样, 以及信用信息的提供者可能存在收集信息的程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不足, 导致信息出现质量上的漏洞, 提供了错误、过时的信用信息, 进一步影响到对个人信用的客观评价。

如笔者在调查某市个个人征信数据库使用中,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自然人的信息欠缺。从调查情况看, 金融机构查询客户信息时, 发现相当部分的申请人无信用报告记录, 经常出现“未查到此人的信用报告”的查询结果。二是信息不全, 如家庭地址、工作单位及电话、最高学历、婚姻状况等信息基本上没有收集在信用报告内。三是信息更新不及时, 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几乎是最初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业务时所收录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庭状况等都发生了变化, 当前的真实情况与系统信息相去甚远, 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信息价值不高是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四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在金融机构查询个人征信数据库中, 一方面查询显示的结果存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如男性显示为女性、婚姻状况和住址不符等;另一方面识别个人真实身份难, 因身份证未与公安部门对接, 对身份证的真伪鉴别还缺乏手段, 确认借款人身份全凭感觉, 难以避免用假身份证办理信贷业务的情况发生, 给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防范带来一定难度。

(四) 擅自修改或截留个人信用信息

这是指信息提供者为了独占信用良好的客户, 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而故意修改或截留个人信用信息的行为。一般情况下, 银行多会选择后一种行为即截留个人的某些重要信息, 因为这种行为相比较修改个人信用信息而言风险较低, 不容易被发现。对信息的截留会使个人的信用评价受到间接损害, 并由于一些良好的信用记录不能为其他的使用者共享, 从而丧失一些潜在的交易机会。因此, 这种行为构成了对个人信用权的侵害。

二、原因分析

(一) 哪些是公众信息, 哪些是个人隐私, 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在中国, 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有关个人征信方面的法律法规。仅2000年上海市出台了第一部有关个人征信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 但该法无论是在具体内容还是法律地位上都无法对现实业务形成指导。目前我国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多是从民事法律上进行规范, 但比较模糊, 这就使个人征信业面临尴尬和困境:一方面, 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 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以获得相关数据, 导致信用数据征集困难;另一个方面, 对消费者数据的征集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由于没有法律对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加以区分, 难免面临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尴尬。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 对消费者数据的征集是在法定程序下进行的, 并事先征得本人的同意。而目前的做法则是, 信用机构从中介人 (主要是商业银行) 那里获得个人的信息, 作为信息所有者的本人却不知晓, 实在难以洗脱侵犯个人隐私的“罪名”。

(二) 由于主观上的疏忽或外界客观条件的限制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个人信用一般是通过连续记录建立起来的,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 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政府、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个人的信用行为没有系统记载。以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为例, 消费信贷档案作为一种业务资料, 往往不加以收集管理和进行详细连续的记载, 没有及时将信贷档案输入到有关的数据库中。另外, 有些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时效性不高。如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按月上报更新的, 时间跨度长, 不利于信息提供者及时全面掌握个人的信用记录, 提高授信评估效率。信息提供者因过失而提供不准确的信息以及其以不作为方式侵害信用权的行为, 一般都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或外界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致, 这一点较容易理解。

(三) 个人缺乏消除自己错误信息、更新过时信息的便捷渠道

个人信息事关个人的信誉, 个人信息的正确利用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诚信、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在征信业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差错或其他原因导致了个人信息输入出现错误或没有及时更改信息, 造成了个人信用报告的不真实并给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给个人背上不讲信用的“黑锅”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 个人对本身错误或过时的信息进行申诉没有便捷的渠道。如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规定处理信息异议流程为20个工作日, 该处理异议流程是当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受理异议处理申请后, 通过电子文件的方式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征信服务中心收到后转至相应的商业银行协查, 商业银行经过查询核实回复给征信服务中心, 再返回到当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 然后通知申请人, 其信息异议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这其中经过多重手续, 在途时间过长, 给申请人带来不便, 个人消费者对申请本身信息异议缺乏一条快速处理通道, 可能因拖延办理信贷业务而造成经济损失。

(四) 信息提供者主观上存在截留信息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利益

由于银行提供的有关个人借贷信息、信用卡使用信息等信用信息对个人的信用状况影响较大, 而且银行具有信用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身份, 因此笔者选取银行作为个人信用信息提供者的典型来进行论述。作为个人信用信息的提供者来说, 银行故意截留信用信息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征信机构与银行这一信息提供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使银行在客观上有可能截留个人信用信息;二是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为了留住优质客户, 银行从主观上倾向于做出此行为。

三、相关建议

在国外, 金融机构向消费者发放贷款之前, 都要向有关机构查询该贷款者的资信情况。而个人信用的调查及资料的收集可以由金融机构自己进行, 也可以委托专门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构进行。如美国的信用署和信用报告署, 就是一个提供个人资信服务的机构。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应以个人征信数据库为基础, 不断完善该数据库的功能, 发挥数据库在个人征信中的重大作用。

(一) 进一步明确个人征信建设的主管部门和相关部委的职责

国务院三定方案虽然明确了“管理信贷征信业, 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 但在实际工作中, 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又都自以为有主导责任。推进个人征信建设应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牵头单位, 建立一个设置科学、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个人征信管理机构, 以协调整体推进, 避免多头主导, 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此外, 个人征信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仅数据的采集和合法使用管理, 就涉及中央银行、银监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工商、税务、海关、公安、法院、统计、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等众多部门, 因此, 厘清管理体制, 应是当务之急。

(二) 以行政手段方式推进个人征信数据库的建设

个人信息采集中遇到的问题是政府各有关部门掌握的信用数据的分割和封闭。由于相关法规不到位, 难以清晰界定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利用问题, 政府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与人民银行合作持消极态度。因此在个人征信数据库建设的起步阶段, 法律上没有明确个人征信职能部门之前, 要争取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 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人行、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社保、住房公积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规划, 明确部门职责, 通过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有关矛盾, 保证数据库的建设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顺利开展。

(三) 加强技术保障和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个人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关键是建立各部门与人民银行的紧密协作关系, 也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社会各有关部门应制定数据采集、网络交换、安全保障、查询服务等技术标准, 明确专人负责, 健全和完善本部门信息数据库, 主动解决与人民银行接口的技术障碍, 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系统所需的信息。同时, 个人征信数据库的构建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应该协调各有关部门, 明确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专项费用支出途径和标准, 对财力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基层政府部门, 要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

(四) 完善个人信息采集和异议处理机制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 篇3

据称,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里主要记载着这样一些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学历学位、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贷款信息,包括在哪家银行贷了多少款、还了多少、是否按时还款等;信用卡信息,包括办理了哪几家银行的信用卡、透支额度、还款记录等。银行可以从中了解用户的个人信用状况,从而决定是否给予贷款。

苏宁介绍说,这个数据库目前收录的人数已达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约3500万人。截至去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现在,这个数据库还主要是收录与银行有关的信用信息。2004年以来的个人信贷信息都已被记录,此前的信息暂不上溯。一些银行反映,查询数据库之后被拒绝贷款的客户,约占申请客户的10%左右。它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信贷风险。据了解,目前,许多银行已把查询这个数据库作为贷款前的必经程序,每天查询量达11万笔左右。据称一些银行查询数据库之后被拒绝贷款的客户,约占申请客户的10%左右。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方法 篇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方法

总结了作者所在单位多年来数据生产经验,并结合目前GPS测量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概括了四种更新技术方法及其相应生产流程,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生产技术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作 者:任娟 周旭斌 陈泽鹏 REN Juan ZHOU Xu-bing CHEN Ze-peng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075刊 名:北京测绘英文刊名: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年,卷(期):2009“”(1)分类号:P208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更新 数字测图 正射影像 缩编 GPS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5

(三)一、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条例》对其有什么规定?

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行维护的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8年来,已收录1800多万户企业、8亿多个人的有关信息。为明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和监管依据,发挥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重要作用,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条例》对其作了专门规定。

《条例》规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国家设立,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机构建设、运行和维护;该专业机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应遵守《条例》中征信业务规则的有关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有义务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贷信息,提供时需要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提前通知信息主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信息主体和取得信息主体书面同意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

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哪些管理职责?

《条例》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是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一是制定征信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管理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审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接受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备案,定期向社会公告征信机构名单;三是对征信业务活动进行常规管理;四是对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遵守《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五是处理信息主体提出的投诉。

三、《条例》的出台对规范和促进征信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我国征信业发展时间不长,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征信市场管理、征信活动的基本规则尚无法律依据,征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遵循的制度规范,部分以“征信”名义从事非法信息收集活动的机构扰乱了市场秩序。

《条例》的出台,一是解决征信业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明确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及其管理对象、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解决征信市场中信息采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确立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所遵循的规章制度,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业务行为,建立良好的征信市场秩序。三是解决征信市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促进形成各类征信机构互为补充、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征信市场格局,满足社会多层次、全方位、专业化的征信服务需求。

四、《条例》的出台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哪些帮助?

征信业作为信用信息服务行业,规范其健康发展对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征信服务,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中小企业的信用价值,提高其获得融资的额度,支持有信用、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了解企业相关基本信息和融资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和信息保障。商业银行可借助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尤其是小微企业所有人信息资源,简化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手续,在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等情况的调查上节省时间。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可依托信息资源,开发评分模型,发展批量化评价、审批,将提高审贷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信贷业务规模。

五、《条例》的出台如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6

会上的讲话

李万红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同志们:

经局党委研究,今天召开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百日会战动员大会,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州公安机关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百日会战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深入扎实的开展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工作。刚才,张亨熙同志宣读了《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百日会战工作实施方案》,云平同志对治安重点工作进展作了通报。下面,我再强调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准确把握信息主导警务的深刻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公安”的大力推行,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公安基层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应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辖区实有人口的资料采集活、采集实,并将采集的基础信息及时输

入电脑,是对基层民警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对基层民警来说,采集各类基础信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警务建设的前提和关键。10月11日,姚远副厅长在全省“大情报”工作电视电话视频会议上强调指出:信息采集是做好情报信息工作的基础,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的关键一项,必须广泛拓展信息源头,全面采集情报信息,努力形成信息大采集工作格局。为此,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把基层警务工作的重点放在信息的采集、研判、维护上来,实现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店、网吧的全面管理和动态管控。要充分认识开展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百日会战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一项工作,作为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切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形成全警参与、全警采集的工作格局,力争在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百日会战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落实责任,注重方法,力求实效。

要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四个必须”:采集任务必须明确,采集流程必须规范,采集质量必须保证,采集责任必须落实。一要确保信息采集质量,不能弄虚作假,民警要对自己采集的信息自查合格后签

字,所队长要对本单位信息自查合格后签字,以示负责。二要健全信息采集机制,按照县局有关信息数据采集的规范要求,组织广大民警深入辖区、村庄、单位开展走访调查,按照“谁录入,谁纠错,谁负责”的原则,对数据信息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因信息采集错漏项目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不良后果的,要倒查责任,实行“问责”。同时,对采集录入的信息特别是动态性信息要定期维护,及时进行变更、更新和补充。三要把吸毒人员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全国禁毒情报研判会战与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百日会战结合起来,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嫌疑人员基础数据、嫌疑电话号码、手机号码、QQ号码、车牌号码等基础数据和其他线索的基础数据资料及时录入禁毒情报研判系统,切实加强禁毒情报研判系统的录入工作。四要加大对民警的信息化技能培训,通过干中练、练中干,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基层民警尽快熟练掌握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强化督导,完善奖惩机制。

为了确保工作质量,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防止后期出现问题多、消化难的局面,县局将对各派出所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纠

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积极向州局汇报,协调解决在使用警综平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同时,治安部门要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基层单位和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排名末位的单位和民警,要在全局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目前全年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我们既要扎实深入的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录入这项工作,又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公安重点工作。

一是要突出抓好全年总体任务的完成。各部门、各派出所要认真对照绩效考核内容,扎实开展一次“回头看”工作,寻找不足,查漏补缺,确保全年总体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同时,要全面总结好今年的工作,并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思考谋划,理顺明年的工作思路。

二是要突出抓好维护稳定。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全局上下一定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十八大”安保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和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全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十八大”安保这场

硬仗,坚决确保十八大期间不出任何事情。每当重大敏感时期,也往往是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时期,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管控和各类不稳定因素排查,加强涉稳信息搜集掌握,严防各种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要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的事件。要严格落实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和值班组巡逻制度,进一步加大巡逻力度,提高巡逻频率和密度,把警力和精力摆在街面上,提高对犯罪活动的震慑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充分认识“警务阳光进宗教场所”在深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警民关系等方面的特殊意义,在开展走访、帮扶的同时,在强化服务、便民利民方面再想一些办法、出台一些措施,逐步赢得宗教场所和宗教界人士的认同和参与,使这些工作真正成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三是要突出抓好交通、消防管理。要扎实开展好“三超一疲劳”治理工作,重点对可能载乘学生的车辆,要切实加强超员、超载、超速检查整治,坚决杜绝农用车、报废车、改装车接送学生。针对秋冬季气候干燥、火灾事故多发的实际,要继续深入推进“清

剿火患”战役行动,狠抓火灾隐患排查,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

四是要突出抓好队伍管理。要不断反思公安队伍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深刻吸取今年全州公安机关发生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对民警要严管厚爱,进一步加强服从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教育以及安全方面的管理,确保多出成绩、不出问题。

同志们,当前的维稳工作压力巨大,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希望大家下去以后,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压驱动,全身心投入到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十八大安保及各项重点工作中,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推动,确保实现“保三争二”的奋斗目标!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7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的应用价值己得到普遍认同。但在国内大多数城市, 大比例尺数字化基础地图 (即地形图、地下管线图、地籍图) 的供应却一直困扰着GIS在城市规划、市政公用事业、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很多GIS应用项目长期停留在试验阶段或局部应用阶段。有些城市, 原有的测绘基础太差, 显然要靠政府的集中财政投入来解决。但对多数城市来说, 一次性的财政拨款无法解决基础地图的长期更新问题。在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大规模建设、地面物质形态快速变化的形势下, 如何经济、有效地更新大比例尺基础地图是各地政府、GIS用户、测绘机构面临的紧迫问题。

规划竣工测量的质量不仅涉及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且还将影响到规划管理部门审批的落实和监督管理, 因此施测时, 作业人员都比较谨慎、细致, 加之其起算数据一般为高等级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这使得竣工测量成果比相应的一般地形图测量精度高, 体现了成果的准确性;另外规划竣工测量一般都在工程竣工完成后6个月时间内必须完成, 具有很高的现实性;同时竣工测量是由施工单位实地测量和建设单位共同配合进行的, 地形、地貌各要素表示齐全, 权属关系清楚, 因而具有权威性。所有这些有利条件都使得利用规划竣工测量成果动态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是最经济、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要做到动态更新, 首先需建立动态修测基础地形图数据库, 可直接利用已存档基础地形图的拷贝, 再及时利用规划竣工测量成果进行动态更新。规划竣工测量的外业应采用全野外数字化采集, 地形图要素的测量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的要求, 对建筑面积等面积计算则应依据《房地产测量规范》 (GB/T179861-2000) 。测量范围除包含规划用地范围外, 还需测量与四周相关的地形和地物, 若与周边无规划间距要求也应测至用地边界外约3cm范围。对于房高、间距和室内地坪高等非地形图要素也应实地测量, 采集时各要素可单独分层编码, 尽量做到满足GIS数据格式要求, 一些相关信息的调查需采用统一格式的手簿进行记录, 如建筑物名称、结构、用途和层数等。内业应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 (如CASS6.0) , 编辑形成1∶500 (或1∶1000) 地形图, 对照“规划许可证副本”和己通过审核的规划总体方案编制规划竣工测量图和成果汇总表。经检查验收合格的1∶500地形图即可插入到动态基础地形图图库中, 插入时应以标准图幅为基本作业单元, 对叠加后的基础图进行必要的修剪, 删除被新插入图形压盖的地形和地物。经检查无误后可入动态基础图库, 并覆盖库内原图幅。

(1) 在经济、技术上的合理性。

目前国内多数城市, 均由地方财政拨款, 下达大比例尺地形图、地下管线图的测绘任务, 一项任务通常以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千米计。大比例尺地图的成片测绘周期长、出图慢。无论是航测还是实测, 前后2次测量的相距时间越短, 实际地物改变内容越少, 测绘中重复劳动的比例就越高。前后2次测量相距时间越长, 实际地物改变内容越多, 地图现势性越差, 用户的意见也越大。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地物变化很快的城市, 用成片测绘的办法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地下管线图, 投入的资金、人力再多, 即使是“滚地毯”式地来回“扫荡”, 反复测绘, 也难以及时跟踪。

如果有针对性地, 在某一关键时机进行测绘, 就有可能解决上述矛盾。例如:在房产登记前测量房屋, 在地籍变更时测量宗地, 就可实现有关房屋、宗地信息的及时更新。但对地形图、地下管线图来说, 实施建设项目的竣工测量, 也应该达到良好效果。竣工测量之前, 什么地物有变化、什么无变化, 可大致掌握, 现场容易辨认, 被测的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性、及时性, 可以避免成片测量中的盲目性、重复性、滞后性。对于地下管线, 竣工测量在覆土前进行, 其简便性、准确性、精确性远胜于覆土之后测量。采用传统手工模拟的测绘技术, 实行成片测量有其一定的合理成分, 但野外解析测量、计算机成图、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局部修测、资料更新上的灵活性很大, 用于竣工测量正好可以发挥这些技术的特长。

(2) 在法律上的有效性。

靠竣工测量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除技术、经济上合理外, 法律上也有一定的依据。按1990年施行的《城市规划法》以及现行城市规划、城市土地管理体制, 都规定了建设项目从选址到竣工每一步骤的行政审批程序。《城市规划法》还规定, 建设项目竣工后6个月内, 建设单位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竣工资料。但在目前, 除广州等极少数城市对地下管线要求覆土之前测量外, 绝大多数城市的测绘管理、规划管理制度对竣工测量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建设项目竣工资料中没有修测地形、管线的具体要求对竣工资料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惩罚措施并不严厉。作者呼吁, 尽早调整、补充现行城市测绘管理、建设管理中的有关规定依靠法定程序, 强制推行竣工测量, 实现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地下管线图的快速、及时、低成本的更新。

用竣工测量成果来动态地跟踪维护GIS基础图库。基础图库的现势性是衡量GIS系统使用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 直接影响到GIS的有效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竣工测量在变化信息获取, 变化信息采集, 变化信息动态跟踪及数据精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GIS的不断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化, 用竣工测量成果来动态地跟踪维护GIS基础图库的方法, 会在各GIS产业单位广泛采用。另外在目前时空数据模型还存在着诸多的欠缺, 时空GIS尚不完善, 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情况下, 项目竣工测量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将对未来时空数据库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原来的动态更新模式如图1所示。

2 基于要素的增量式更新方法

在实际情况当中, 数据生产部门根据自己的更新周期和生产成本定期对基础地理数据库进行更新。为了避免重复劳动, 经常把需要更新的局部范围内的数据提取出来用作修测的数据源, 只对其中需要更新的内容进行更新, 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因此, 整个数据库更新过程存在着三个子过程:从数据库中提取需要更新的局部范围数据;进行实地修测更新 (离线状态) ;将修测合格的新数据更新到基础地理数据库。在实地修测工作完成时, 数据只是处于离线状态在本地进行了更新, 尚未真正更新到空间数据库当中去。所以, 还需要对实地测量的更新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处理和迁移, 才能完成对空间数据库的更新过程。

目前, 矢量数据的更新主要有两种方式如下。

(1) 基于“块”的方式, 将更新区域的新数据对旧数据进行覆盖, 实行替换式的更新处理。这种方式操作简单, 可控性强。但是会导致数据的重复加载, 造成资源的浪费。 (2) 基于“要素”的方式, 这是一种增量式的更新方法, 先从数据中识别并提取出更新部分的要素, 然后对要素进行逐个处理。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加载, 但是技术路线比较复杂。

由于竣工测量的成果只涉及新建建筑物及有关的周边建筑物, 那么所测建筑物就作为变化信息, 提取出新建建筑物的点、线、面要素, 生成设计好的增量信息文件格式, 进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实现对数据库的增量更新, 本文采取第二种方式, 即基于要素的增量式更新方式, 如图2所示。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竣工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城市竣工测量数据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增量更新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论文分析了竣工测量作为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途径的理论基础, 进而结合笔者实践给出了具体的更新方法,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竣工测量,增量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参考文献

[1]陈东武.竣工测量对GIS基础图库跟踪维护的方法探讨[J].测绘通报, 2001 (2) .

[2]王金坡, 王磊, 林巩固.规划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J].北京测绘, 2004 (3) .

[3]周英华, 李杰.竣工测量数据处理系统[J].城市勘测, 2006 (4) .

[4]罗晓燕, 秦学秀, 刘鹏.北京市规划建设竣工项目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建设[J].北京测绘, 2006 (3) .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8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数据迁移;探討

1、引言

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项目是按照国家数据规范和省专业技术设计的要求对原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补充完善。由于浙江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要素选取和属性内容及表达方式与国家数据规范存在差异,为了使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满足浙江省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需求,我部门参与了浙江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升级。现就整合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式以及个人的体会做一个小结,供大家在以后的同类项目中借鉴和参考。

2、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案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素繁多,整合内容复杂。按类别分主要包括交通、水系、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地貌、植被、境界与政区和地名共八大类,本次数据整合主要是对原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要素表达方式的改造、内业要素补充采集和元数据改造。

数据整合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数据分层、属性表结构和属性项定义等,并依据现势性较强的DOM影像数据对要素进行补充完善。为了提高数据整合效率,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作业方法,即首先对整合区域按一定数量的图幅进行区块分割,然后把分割区块中的要素层进行要素分类,主要分为交通要素类、水系要素类、居民地和其它要素类共三大要素类。作业人员按照《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浙江省数据整合处理生产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浙江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处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采用省标分类代码对各要素类数据进行图形整合、补充完善和各要素属性挂接。必要时对分类代码及属性项进行适当扩充,以满足国家库的要求。数据整合过程中,需要赋名称和编码的交通要素类按照《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_全国国省道路线名称代码》和《GBT+2534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处理。需要赋名称和编码的水系要素类依据河流、水库和湖泊水系编码资料进行属性赋值。境界和行政区按照行政编码参考表进行名称和要素代码属性赋值。

各要素类整合成果数据经过数据合并形成区块成果数据,然后按照GEOWAY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成果质检软件对区块成果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形成区块最终成果。区块最终成果在满足自身图形和属性接边的基础上,进行各区块之间的接边和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整合数据。

经过接边处理的要素关系应基本协调合理。相同的更新年代或更新方法生产的数据应严格接边。因生产年代或生产方法不同而产生的部分重要社会经济要素的不接边,如高速公路、铁路、水库、大坝等,应收集资料尽量接边,确实无法接边的,可保持不接边状态,并记录在元数据中。[1]

3、数据整合处理经验探讨

整合成果数据库提交前要经过各质检部门检查验收,检查出的问题作业人员全部进行了修正,现就检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和建议整理如下,供大家在以后的同类项目中借鉴和参考。

①数据整合中交通要素比较繁琐复杂,需要修改和添加属性的要素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路网发达地区,尤其是铁路、高速、国省道并存且城市道路比较密集的时候,思路一定要清晰,做到有条不紊。整合数据检查时发现不少问题,比如:高速公路双向隧道处新采集的高速公路结构线补划不正确,双向隧道应分别补划高速公路结构线并在隧道出入口处与双向通行的高速公路结构线(与隔离带重叠表示)实接,建议遍历隧道结构线;单线路或双线路结构线与新采集的高速公路结构线的连接处处理不正确,应删除高速公路结构线上连接处的交点,建议遍历新采集的高速公路结构线并仔细查看;立交桥和匝道区分不正确,建议调用最新的DOM影像数据成果判断是否为立交关系,为立交关系的才能将匝道边线和匝道结构线修改为立交桥边线和立交桥结构线代码;栈桥式码头和浮码头补充采集的方向线方向错误,建议所有层要素可见并结合DOM影像判断相应码头方向线的方向。

②数据整合中水系要素也是比较繁琐的一项内容,尤其在水网比较密集又紧邻海域的地区,由于需要添加的水系结构线比较多,且流向难以判断,往往出现河流结构线流向自相矛盾。比如:水网面积比较大且图幅内河流流向符号表示比较少,补充采集的双线河流结构线方向处理上比较难以把握,建议根据图中已有的水系流向先确定部分水系结构线的方向,该部分处理好后根据小支流汇入大支流,大支流汇入主河道的原则,从整体上确定河流的流向,确保各水系结构线之间以及水系点要素、附属线要素和水系结构线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处理后的水系结构线式样建议选择有方向箭头的线状符号,这样可以比较直观的判断水网的正确性。

③数据整合中居民地要素主要是街区和居民地设施的处理。街区的把握主要是依据房屋毗连成片并经过比较大的综合等特征进行数据处理,但不乏掺杂一点主观因素在里面,常出现对房屋综合在度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建议利用更新平台上巡视功能,按一定比例显示居民地要素并进行房屋综合;点状符号构面以及根据注记构空地面,常出现点状符号构面范围不正确,空地面和道路面、房屋面有重叠等,建议点状符号构面、空地构面时所有层要素可见并参考DOM影像数据和注记,妥善处理各要素层之间的拓扑关系。数据整合中地貌要素出现的问题和居民地设施相似,常出现乱掘地构面和露天采掘场构面范围不正确,田坎、沟堑和路堑、路堤的区分不正确等,建议所有层要素可见并结合DOM影像数据和注记判断乱掘地、露天采掘场的范围和田坎、沟堑和路堑、路堤的区分。

④数据整合中境界的处理主要是根据行政编码参考数据核实行政区代码,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的构面及添加国有农场_林场_牧场_已定界等。值得注意的是添加的农场_林场_牧场_已定界和图中原已定界满足拓扑实接关系。

⑤数据整合中管线的处理主要是管线点要素和线要素的拓扑关系。常出现电线杆不在电力线上,建议利用Arcgis平台上的Select by location工具根据位置判断选择不在电力线上的电线杆。

⑥数据整合中地名点的处理主要是地名点的位置(点和面的关系)和同属性地名点要素的删除。比如河流的地名点落在水库面上,行政村或自然村地名点、住宅区名称对象点等没有落在所属区域房屋面内等。同属性地名点要素的删除,要注意把地名点要素和浙江省行政村界面要素属性叠加,通过叠加属性判断并删除重复地名点要素。

4、远期展望

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交到国家局后,各省市技术人员进行省之间的数据接边和检查,形成全国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对全国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与数据库升级,实现全国范围的规范统一,对于尽早实现全国“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的战略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为建立国家与地方交换共享、协同更新和快速服务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国家与地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

参考文献:

[1]《1:10000(1:5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试行稿)》

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条件 篇9

关键词:数据库;基础研究;理论基础

一、数据库概论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

二、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

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

三、数据库理论基础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四、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是面向用户的。

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

(1)数据库结构定义: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

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

(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

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为使效率高,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

(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5)数据字典设计: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

建立关系数据结构涉及两方面内容:确定关联的关键指标项并建立关联表;确定单一的父系记录结构。

第一,链接关系的确定。

在进行了上述数据规范化重组后,已经可以确保每一个基本数据表(我们简称为表)是规范的,但是这些单独的表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通常需要通过指标体系的整体指标数据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问题。

第二,确定单一的父子关系结构。

所谓确定单一的父系关系结构就是要在所建立的各种表中消除多对多(以下用M:N来表示)的现象,即设法使得所有表中记录之间的关系呈树状结构(只能由一个主干发出若干条分支,而不能有若干条主干交错发出若干条分支状况)。

所谓的“父系”就是指表的上一级关系表。

消除多对多关系可以借助于E-R图的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在系统分析时予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基础信息数据库 篇10

教学反思

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尘威威

中职课堂“VFP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尘威威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数据库应用教学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强调‚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中,如何使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对枯燥的VFP数据库产生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是每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VFP课程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案例教学法‛、‚‘课机’结合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在‚程序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加之不爱动脑、动手,导致时间花得多,效果不理想;二是只重视程序设计的结果,忽视了其算法的多样化,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针对存在的两大误区和不理想的教学效果,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如何突破这两大误区成了我的首要教学任务。于是,我认与同事研讨,查找相关资料,将多种教法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精讲多练、小组互动、分层实施、机试为主‛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以do while …… end do循环控制命令的使用为例,将其教学片段简介如下:

一、教学实例

探索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1.示例:用投影仪展示求1+2+3+4+…+100程序清单,让学生对 照程序清单上机调试并思考。

附程序清单:clear sum=0 i=1 do while i<=100 sum=sum+i i=i+1 end do ?‛1+2+3+…+100=‛,sum 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程序清单中有哪些变量?并说明它的作用吗?

学生思考,随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sum i

sum的作用是用于存储所求的和(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i的作用是用来存储循环的值(即加数),同时控制循环执行的次数。

师:程序中的变量名可用其它的字母代替吗?你能找出在循环体(命令序列)中用于控制循环趋于结束的命令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i=i+1 师:好,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此程序的循环次数? 全班回答:100次。

师:如何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其执行过程呢?(学生开展讨论并上机操作验证)生1:只须将输出命令放到循环体中即可,即在‚i=i+1‛命令之后、‚end do‛之前插入‚?sum ,i‛命令。(学生操作验证)

生2:因为当前屏显示不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最后的几次执行过程,对于以前的执行过程还是看不到,可将该题分段实施,即先求1+2+3+…+20的和。

师:很好。(鼓掌、同学们再操作验证)

2.任务:四人一个小组开始活动,讨论以下任务的设计,并上机操作,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任务一:求2+4+6+8+…+100的和 任务二:求1×2×3×4×5 不一会,各小组互动结束,请两个组进行了回答如下: 小组甲:任务一与例题之间的区别是循环变量的初值为2,每循环一次循环变量增2即i=i+2。

小组乙:任务二在例题的基础上将‚sum=0‛改为‚sum=1‛,循环变量的终值为5即条件改为i<=5,然后是循环体中的‛sum=sum+i‛改为‛sum=sum*i‛。

3.讨论:同学们,在刚才所做的程序中,你能找出其规律吗? 全班交流:

生1:循环变量从所赋的初值到终值按照一定的差进行变化,如求1+2+3+4+…时,其差为‚1‛进行的,求1+3+5+7+…时其差为‚2‛。

生2:(补充)循环变量在程序每执行一次时,就按照其连续相邻的两个值之间的差进行递增变化。生3:用来存储结果的变量sum,也有一定的特点,如在求和时可以赋‚0‛,在求积时只能赋‚1‛。

……

师:你们说得很好,尤其是循环变量的特点,它是我们进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其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程序设计成败。但注意的是有时也可能发生递减变化哟。

4.拓展:做一做,求1+2+3+…+n;1×2×3×4×…×n;n从键盘输入。

做完后并思考:与上述程序设计题有何区别?有何意义 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学生做完了,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完,就安排做完了的学生去指导未完成学生,帮助其操作,力争所有的学生有所获,有所得。

二、教学反思

VFP就是一个让普通用户方便利用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向导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的很好的软件。其可深可浅,可难可易,综合性很强。对VFP程序设计的教学,不再是重结果,轻过程,而是很好地驾驭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组织,精心安排,灵活设计,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程序设计关注的应该是程序设计的思维过程

本章节的教学,我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程序设计的方法、操作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 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如教学时围绕do while命令的使用为重点展开探索,通过相应的活动与任务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思维方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互助探究后,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提高,并掌握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拓展:如求‚1+2+3+…+n‛,达到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通用性、实用性。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创新能力。

2.提倡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语言一般都是从基础知识、概念和一些理论知识入手的,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底子薄,理解能力本来就差,如果一开始就讲理论只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或对这门课提不起兴趣。现在学校一般开设的数据库课程都是VFP6.0版本的,它的可视化功能很强,我们在授课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先从外观上对这门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理论知识可以在操作中边讲边学的过程中穿插进去,改变一般教材的课程设臵。这样学生是在操作使用中去掌握理论,会比较形象直观一些;而后为了使用所建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让学生学习查询、视图、报表、菜单,学习完这些内容以后,再让学后接触SQL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表单。最后是综合应用程序的开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可以循序渐进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思维方式、程序算法的多样化,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去掌握多种操作方法。通过分层实施,学生分别达到了应会、熟练等不同程度。在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时,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的程序清单。有的是变量的初值不同,有的是在循环体中命令的先后位臵略有变化,有的是把输出放在了循环体之中等等。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争论,从而达成一种共识。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上机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只是通过投影展示了一个例题,然后组织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引导,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要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其创造力。

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这正是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从而也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在‚do while命令‛使用的探索过程中,如验证体会循环的执行过程时,一学生提出只要验证‚1+2+3+…+20‛之和,又如求"1×2×3×4×5"时,一学生说它的sum初值不 能为‚0‛,只能为‚1‛时,全班学生都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想他这种的见解总是在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

4.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据库应用VFP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在举例时应举与学生有关的、学生经常用到的内容,比如建立数据库,可以以学籍管理中的学籍表、成绩表为例,这些表学生经常都在填写使用,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作为记录去创建表、使用表,这样一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建表的过程中自动完成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编辑工作,这样在讲数据处理时学生就不会难理解了。一个数据库包含的数据表应至少是3张以上,这是为后面的建立表之间联系和多工作区做准备,学籍管理中可以再添加一个图书借阅表。

在VFP中使用的文件类型比较多,比如学籍管理库,一旦建立就会同时自动生成同名的3个文件:学籍管理.DBC、学籍管理.DCT、学籍管理.DXT,在应用中只要3个文件少了一个,就会影响数据库使用的质量。对其他文件也是一样的,在操作中,学生们经常会丢失一些文件的备注文件致使原文件无法使用。所以一定要求学生及时对原数据文件做好备份。对学生自己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学习氛围非常好。讲授的例子始终围绕‚学籍管理‛这个具体实例来讲解,前后具有连贯性,便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课机‛结合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大屏幕液晶投影仪或 网络教室讲解知识,然后学生在下面操作学习,学生很容易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掌握教师教给的内容,而且印象也较为深刻。如上述的示例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尽快地活动起来,并通过自己的自学和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如上述互动中的任务

一、任务二等。

5.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真理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通过边讲、边练,先从理论上分析讨论,找准理论依据,后通过上机操作验证其正确性,最后再讨论分析、交流程序设计的最佳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程序设计中,鼓励积极思维、分层要求、反复操作验证、达到程序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上一篇:专升本毕业自我评价下一篇: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