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2024-10-10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共9篇)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篇1

高一试题: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2、李明正在写一篇有关西藏的论文,他现在需要一幅相关的图片,得到网上查找,那么以下哪个网站可以帮到他呢? ①、百度 ②、新浪 ③、Google ④、搜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小李想到网上找《再别康桥》的英文译稿,那么他应该输入的关键词是()。①、再别康桥英文 ②、再别康桥+英文③、再别康桥英文译稿④、再别康桥 英文

⑤再别康桥 and cambridge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

4、小网在网上找到了一部好电影,他想把这部电影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由于影片的容量比较大,那么他该怎样提高下载速度呢? A、直接下载 B、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 C、使用网际快车进行下载 D、通过复制来达到目的

5、现在机器人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那么你知道机器人主要是利用了()技术吗?

A、网络技术 B、人工智能技术 C、语音技术 D、自动化信息加工技术

6、最早出现的汉字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甲骨文

7、老师布置了一个制作电子报刊的任务,那么以下软件中你觉得哪些是比较合适的?

A、word、WPS B、word、写字板 C、word、记事本 D、写字板、记事本

8、小明想给远方的朋友传送一个100M大的文件,那么他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送比较合适呢?

①、E-mail ②、QQ ③、MSN ④、FTP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班主任小林想运用计算机软件给他们班的学生进行排名,那 他选择什么软件比较合适呢?

A、word B、WPS C、Dreamweaver D、Excel

10、班主任小林想开一个有关“弘杨奥运精神”的主题班会,现在他手里有一张有关奥运会的光盘,但是他只想要其中的一个片段,如果你是小林,你会利用以下哪个计算机软件把这片段截取出来呢?()A、Winamp B、ACDSee C、超级解霸 D、cool Edit Pro

11、我们的家用电脑既能听音乐,又能看影碟,这是利用了计算机的()A、人工智能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信息管理技术

12、小张是电脑初学者,他现在想访问百度这个网站,以下网址输入正确的是()

A、 B、

13、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哪些东西来帮我们管理我们放在网络上的资源? ①、网络硬盘 ②、博客 ③、电子邮箱 ④、电脑硬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一般来说,学校的校园网属于()。A、广域网 B、局域网 C、城域网 D、公用网

15、如果你正在研究某个专业的科研课题,因为缺乏资料而发愁时,那么通过()你便可以访问世界上许多图书馆和研究所,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些珍贵的资料。

A、电视 B、网上图书馆 C、报纸 D、电话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报纸也是属于信息的。()

2、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3、1997年5月12日,“更深的蓝”之所以能战胜国际象棋之王卡斯帕罗夫,这是因为“更深的蓝”具备了人一样的思维,它比卡斯帕罗夫聪明。()

4、文件的下载工具种类繁多,这些下载工具一般都支持断点续传、多线程下载、批量下载等特点。()

5、在网络上,言论是自由的,所以你想说什么话都可以。()

6、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有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三种。()

7、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给远方的朋友发送电子邮件,但是在电子邮箱中只能发送文本而不能发送图片。()

8、小明把自己买的正版软件放在网上供别人下载,这种行为是合法的。()

9、小张在网上看到一张漂亮的图片,他想把这张图片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那么他可以通过“图片另存”的方式来实现。()

10、Flash是一种专门用来制作动画的一种软件,但是在Flash中也可以制作静态的图片。()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主要分为()和()两中方式。

2、报纸不属于信息,但报纸上的文字属于信息,这体现了信息的()性。

3、利用Flash可以制作动画,那么用Flash所制作的动画类型有()和()两种。

4、东巴文字是属于我国()这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字;这种文字属于()文字。

5、在Excel中,当我们想对某些数值进行求和的时候,可以使用()函数。

6、用Photoshop所制作的图像属于(),用Flash所制作的图像属于()。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小明是个植物爱好者,现在他在研有关“食叶萝卜”的课题。目前他所收集到的资料还不够,需要到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假如现在你是小明,请你较详细的叙述出小明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的一般过程。

2、我校某个班的同学都很喜欢看书,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共享每个同学所拥有的好图书,他们班成立了一个班级小图书馆。现在他们决定通过数据库来管理他们的小图书馆。假如现在需要你来帮他们设计这个数据库,你会怎么做?

五、综合题。(20分)

某校的校园艺术节即将来临,但是小明却整天在苦恼着,为什么呢?因为艺术节的其中一个项目就是“班级风采”大赛,而这个“班级风采”大赛就是要通过电脑来展示班级风采。小明是他们班的信息技术课代表,与是班主任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来完成。那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你们班的风采呢?请说出你的设想、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步骤。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高一新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一、上好第一节课

新学期伊始,第一节课至关重要,可以说第一节课上得好,这个学期的课已差不多有一半可以上好了。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笔者主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二点:

(1)对信息技术操作基础树立信心。对于刚进职校学习的学生,他们还不能清晰地了解信息技术的真正概念及应用。他们还不能真正明白随着信息技术学科对其他各学科不断渗透之后,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信息技术这个辅助工具所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熟练甚至精通信息技术。通过课堂学习,只要按照教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就会使学生觉得信息技术不会再神秘,不再难操作,也不再难使用。(2)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在他(她)所感兴趣的方面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的习惯。微型信息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电脑”,只要通过多动手练习操作、多动脑关联相关知识点、多动手去做创新设计、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信息技术操作基础是最容易学习的。

二、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的特殊性

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要备教材、备内容、备学生、备当前应用领域。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计划。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要让学生理鳃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信息技术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起来进行推演,笔者认为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是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比喻法。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如果有方法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于是,笔者想到了一个比喻法,但首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中适宜用比喻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设法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也可从学生学过的知识中找到实例。形象的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在讲解系统软件(Windows XP)与应用软件(MS Office等)之间的关系时,笔者就把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 XP比喻为一个舞台,而把应用软件比作一个个演员,他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如果舞台不存在或坏了,演员也就没有了表演的场所。(2)因材施教法。作为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有的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有的听说学了信息技术对今后找工作有帮助才学;有的则根本对学信息技术没有兴趣,只是应家长要求来学习;有的只对用信息技术打游戏感兴趣。笔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要求他们达到的目标也会不同,有针对性地额外布置一些作业给他们。对很感兴趣的学生,就让他们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哪部分,再找相关的知识点与网站给他们,让他们有步骤、有目的地自学,遇到问题时再来问笔者,这样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对兴趣一般的学生,就先给他们介绍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以及现在社会上正在应用的技术与领域,再有针对性地从一门技术人手,要求他们从小的内容做起,越做他们越有信心,也就越来越好。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先给他们介绍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技术与应用领域,尽可能将本学期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要求他们能完成上课的基本内容就可以了。对于那些只对上网打游戏感兴趣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利用动画软件Flash和程序制作软件VB制作出小游戏,将这些小游戏利用课余时间在班里展示。

四、实践出真知

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扼要,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尽量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而笔者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在学生上机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刘秀树.关于高职课程综合化的几点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9年01期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起点差异;分层教学;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4-0027-0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各地正掀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学科,起步比较晚,而且各地区课程建设情况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课程建设情况也存在差异。

带着这一思考,笔者选择了首批被国家列入课改实验区的山东济宁、临沂和聊城地区的9所高中、6所小学和初中进行了调查,试图为新课改在全国更大范围内顺利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为此,笔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个别访问、实际观摩和材料处理分析等形式发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实际的困难。突出表现在由于高一新生的来源不同,有的新生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有的虽然没学过,但家庭配置了电脑,所以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一点;还有的对计算机知识一点也不了解,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面对高一新生不同的起点,如果我们“胡子眉毛一把抓”,事必与“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所以,如何解决高一新生起点差异是摆在各级相关部门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一新生起点差异的表现

通过调查数据处理和材料汇总,笔者认为,现阶段高一新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零起点

零起点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没有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群体,并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应用过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基本为零。调查中显示,有85%零起点学生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小学、初中都在农村读书,高中考到县城或城市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

2.小学起点

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没有开设过信息技术课,但是通过其它方式(家庭、网吧等)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总的来说,这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水平达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了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利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通讯工具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1]

3.初中起点

达到初中起点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或者通过其它方式的学习,积累了比较全面、相对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或技能,这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具备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2]

二、高一新生起点差异的分析

高一新生存在起点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通过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原因。

1.宏观因素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并没有提出专门针对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就导致了各地各校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发展不平衡。直到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也只是统一了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是缺乏统一的、贯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在山东济宁霍家街小学采访时,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感叹道:“我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同一本电脑书,我不知道要让学生怎么学,我该怎么教。按照这本教材要求,光画图这部分就要学18个课时,整个学期不可能都让学生画画吧!”而另一位小学教师则反映他们学校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主要是进行打字训练。可见,正是因为小学、初中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计划,所以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不同,而导致入学的高一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

2.地区因素

有些地方小学、初中都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乡镇小学、初中,所以他们的毕业生去了高中,大多还是零起点。如山东聊城莘县实验小学、国棉中学,它们虽然都是该县城硬件较好的小学、初中,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小学、初中阶段都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相应的,该地的高一新生有65%是零起点,30%是小学起点,只有5%的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通过家庭配备的计算机自学达到了初中起点。相反,济宁的霍家街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且专门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校本信息技术教研组,据调查在济宁市区这样的小学占到大多数。

另外,有的地方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与之相配套的保障体系却没有形成。如地级市教研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质量监控,中考和毕业考试等没有反映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成绩,导致一线教师没有采取评价手段检测学习效果,教学也没有积极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造成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笔者所调查的三个地区,他们都没有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考或毕业考试。

3.微观因素

微观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农村也有許多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基于浓烈的学习兴趣,他可以通过科普读物、教育节目等方式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知识,甚至条件较好的家庭还配备了计算机。但是这部分学生在同一学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很小,其中达到小学水平的平均不到25%,达到初中水平的不到5%。

三、解决高一新生起点差异的几点设想

关于高一新生起点水平的差异,应该在学期初就要认真做好调研,由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统计学生的情况。可以按照初中所在学校不同选取个别学生作了解,调查方法一般可以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课前测试等方式。也可以对全体高一新生进行一次入学摸底考试,记录成绩,并做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和各个班级的成绩质量分析表。最后,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弥补。

1.前期补救

(1)学校组织补课

通过前期调查,学校可以把零起点和小学起点的新生组织起来分别进行补课,补课的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或者周末。这种方法可以让大范围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逐步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在学校统一组织补课时,要妥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补课教师的课时费由谁来付?高中学业任务相对较多,补课时间如何安排?

在调查中,受高中学业压力大,学校经费不足等原因制约,几乎没有高中采取这种策略。甚至个别学校的校长认为,如果采取学校组织补课,则要花费大量经费,这样似乎成了高中在为初中、小学买单。

(2)教师组织补课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主动把班级基础薄弱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小范围补课,补课时间、地点、补习内容都由信息技术教师来选择,这种方式比学校组织补课灵活性大些。一般情况下,教师补课也是免费的。

通过教师补习,有利于以后新内容的教与学。这样,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很顺畅,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回报。山东沂南二中的高老师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她就采取了给学生补课的方式,虽然要花费自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高老师明显感觉到在后期教学中少了许多障碍。

(3)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结合

在这种方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其中,自学采用的书籍和软件可以由信息技术教师指定,学生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经过教师个别辅导解决问题。相应地,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对于那些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再合适不过了。在调查的学校中,有50%以上的教师更乐于采取这种策略。因为这样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的反应,笔者发现只有10%的学生基于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会积极主动地自学或向教师求助,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从事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习。

2.分层教学

通俗来讲,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起点水平等,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学所采取的内容、方法、教学评价也不同。分层教学一般有三种方式:“按类分班”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上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3]

按类分班可以根据学生起点水平不同把全体高一学生分在3个大班级,大班也可以再分成人数合适的小班级,最后按班分层教学。这样,一个班级的同学被分到三个不同的层次,被安排不同的教学时间上课,这样就可能会影响到其它科目课时的安排,所以可行性比较小。第二种分班是在同一班级中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班,分别实施教学,这种可行性也比较小。

课堂教学上的分层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如对于初中水平的学生,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对于零起点、小学起点的学生应制定相对低的目标,从最基本的计算机常识、基础操作开始逐步提高。

教学评价分层主要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更多的是由多个信息技术教师自发地形成一个小的团队,在他们所教的班级进行。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相结合的方式,一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方式、目标以及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并针对该层次同学实施教学。这样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减少单个信息技术教师的课业负担。

3.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可以把相同起点的学生分在一组,也可以把不同起点的学生分到一组。

后一种分组方法中:教师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解细讲,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信息技术成绩好、有耐心、热情的学生作为组长,组长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同组中基础薄弱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第二种分组方法可行性更大一些,因为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所教的班级容量很大,有限的课时内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进行指导,所以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可以大大缓解教师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指导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不足。

在调查中,有接近80%的教师采取了分组教学策略,这种方式教师容易操作,另外,因为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比如:一些计算机操作,学生通过同伴演示就可以掌握;软件之间通用部分比较多,学生可触类旁通。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小组互助教学中,组长由于忙于指导组成员,很容易忽略自身的学习,这样反而就拖累了他们。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

四、小结

关于高一新生起点差异问题,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前期补课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和分组教学。另外,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保障体制也是关键,比如山东潍坊地区采取了高中从2000年开始纳入全省统一会考科目。初中从2001年开始纳入全市中考范围,2002年纳入毕业考试科目,2003年开始应用网络组织中考,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试点。小学则采取县市区抽考或学校自主评价。这样就大大调动了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但是,最终只有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不断统一,各地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高一新生起点差异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阶段教学目标.2000.

[2]张龙革, 罗秀梅, 臧毅飞. 试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自我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59) .

[3]刘美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软件导刊,2006,(8):31-32.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4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第五小节。声音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前面的文本、数据和图片的加工,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声音信息的加工能为后续的学习,如本章中视频制作中的配音,以及网页制作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处理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声音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它的学习对于第二学期《多媒体技术》这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是选修模块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本节知识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能提高学生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完成了信息获取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在网上根据主题搜集文字、图片、音乐等信息的基本能力。从文本、数据和图片信息加工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加工的目的和需求分析已经基本掌握。但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好,例如word和excel的使用基本不熟练,没有达到教材要求的基础,不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到图片的加工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而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内容,应该利用好本节课内容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音乐,对MP3、MP4等都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也拥有自己的MP3、MP4设备。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没有什么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MP3、MP4之类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音频文件的格式及特点不了解,对于这些偏理论性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知道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的声音加工软件;掌握利用windows录音机进行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片段的截取方法;掌握利用千千静听进行音频格式的转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主题和信息呈现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软件和方法,对声音信息进行采集和编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声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体验声音采集和编辑的过程,感受声音信息加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声音信息加工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常见声音格式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声音格式)

2)声音格式的转换和声音片段的截取。(根据需要对声音进行加工)

五、教学难点

1)常见声音格式的特点。

2)声音质量的常用指标。

(这两个内容都是理论性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好是难点。)

六、教学策略

从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展示几个成功的.解决这些需求的声音加工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任务中设置障碍,让学生主动探究关于声音格式和质量指标的内容。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操作并不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来掌握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场合对音频文件的不同需求。通过最后的课堂总结,把理论知识强调出来,并对今后学生可进行的深入学习做引导。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学生喜爱的歌曲。提出问题,想把其中的一部分截取下来做铃声该怎么做?

欣赏音乐,并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喜爱的歌曲吸引其注意力,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从知识面和学生的心里层面引入课题

Wav声音的截取

引导学生说出声音截取工具软件和操作方法。布置第一个任务截取声音片段。提供wav格式音乐。

回答问题,参考教材或相互交流尝试利用录音机进行截取操作。

1、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声音处理软件。(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

2、布置任务但是不给提供前面提到的软件。让学生知道录音机这个工具。

3、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的意识。

Mp3声音的截取,格式转换。

给学生一个新歌曲mp3格式的让其利用录音机截取

尝试截取,学习格式转换

1、设置障碍让学生知道录音机的功能限制。

2、激发学生对声音格式的求知欲望。

3、通过格式转换时的参数设置,让学生参考教材了解音频质量的指标。

录制声音

展示录制的铃声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声音录制

尝试录制个性铃声

1、使学生知道声音加工的另一个内容声音的采集。

2、激发学生对录制声音的兴趣。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给出评价引导

展示参与评价

让学生了解对声音作品评价的标准,给学生展示和锻炼表达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鼓励他们应用更的的专业软件去完成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和加工。

教师总结音频文件格式相关知识,介绍更强功能的软件。

教师PPT展示

听述并思考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5

主要问题:

1.任务设计不能紧贴当前社会热点,如书上的搜索是让学生搜索“大风车”的相关信息,学生不是很能提起兴趣,我在后面班级教学中就改为搜索和周杰伦有关的信息,学生主动参与性明显加强。

2.任务实施不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完成任务要求都一样,这样有的同学很快完成,有的却无法完成。原因是学生处理信息技术能力,对计算机熟练程度都有差异。我在后来的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所有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6

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担任301至305共5个教学班15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本学期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来源与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社会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制作、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 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一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承担高一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每班安排二个课时,另外加上学校部分电脑的维修工作。

双基掌握情况:

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个别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使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6年审查通过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在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内容体系。

课标中必修模块有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该教材把“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分解,融入以“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主线中,“信息资源管理”也渗透到“信息获取”章节内容当中。全书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前后呼应,对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总领,第二、三、四、五章则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安全维护的线索展开,前面内容为后面作铺垫。对于课标提到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先从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个性化(编程技术)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决问题入手,然后再到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体技术)人性化地解决问题。

该教材选择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如“心系奥运”、“选课管理”等;每节通过实例引入正文内容,在呈现过程中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并利用“实践”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和完成相关认知活动;每章都设置了“综合实践”,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体验进行提炼与迁移运用;穿插了有关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和行为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该教材的“实践”“综合实践”设计精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习得技能有很大益处;认真考察该教材的正文内容与阅读资料,我们会发现两者除了内容翔实之外,也可以看得出两者不同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启发学生思考会有不小的帮助。该教材的几大特色:

(1)各章内容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内容线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分别渗透在第二、四、五章当中,也十分注重技术应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2)从技术思想、文化价值发现进行课程内容改造与建设。如信息获取与表达是人本能,从感觉剥夺实验开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输入与内外码;表格中反映出来的二维关系;技术与技术价值——数据与关系;文化阵地——话语权;算法与程序设计——如何呈现技术?翻译软件的使用。

(3)教材中沿着明确的信息处理过程来安排实践内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综合,使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技能前提下体验软件工程设计流程和思想方法,这可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需要。信息发布的活动以第二章网络资源获取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对网络文件在网络上的发布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夯实高中信息技术的理论教学基础 篇7

一、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轻视理论的原因探析与必要性强调

应该说轻视理论知识教学是有一定原因的。从学生角度讲, 相对于上机操作而言, 学生显然不喜欢枯燥的理论知识。比如说《算术与程序设计》中“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等知识相对而言确实比较抽象, 而且不符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运算习惯;从教师角度讲, 理论知识教学费力且不受学生喜欢,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且又不太受考试的制约;从知识角度来看, 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较难以学生喜欢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实施;从知识传输的角度来看, 讲授式是最好的选择却也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方式。总而言之, 内外因共同导致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在高中教学中的弱化。

但理论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其课程理念是“提升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强调问题解决,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等, 这些理念的落实必须以信息技术理论的掌握作为基础。

而从目前的考试评价角度来看, 虽然说全国各省采用的评价方式不一样, 但也都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但是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强调的是, 考查引导下的理论教学常常是信息技术知识的机械记忆, 并不必然导致有效的课堂理论教学。

同时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思考维度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信息社会中出现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漏洞等多种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 这一方面固然有利益的驱动, 同时也有着当事者对于信息技术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的漠视。因而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进行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也应当由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来完成。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尝试

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人们常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可以称之为教学方法的东西, 并从实践中寻找到能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比如说“对比法”。对于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 笔者发现如果生硬讲授, 学生不仅不感兴趣, 而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牢固。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感知与掌握。例如, 在数据的查询与排序中, 我们通过Excel提供一组数据, 先让学生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查询, 则学生需要通过视觉进行查找, 如果借助其中的查找功能, 则可以精确地查找到对象, 而如果通过“筛选”功能并结合视觉查找, 则可以迅速且精确地寻找到查询对象。针对大量数据的排序, 凭逻辑判断是相当耗时的, 而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这些教学过程如果分开来实施, 则学生形成的知识就是孤立的, 而如果在对比的情境中实施教学, 学生就有可能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 也更容易形成理论上的认识。再如在图形的格式转教学换当中, 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用不同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以及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等, 这些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 这些理论知识未必会在考试等评价中出现, 但却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因此学生对此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掌握。笔者尝试的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答案。让学生将一个已知文件大小的图片, 通过不同的软件进行处理, 然后比较文件的大小与色彩保真程度, 从而形成默会于心的认识, 进而在以后的图形处理中就会恰当地选择软件。

再比如说“实践反思法”。作为一项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学习, 要让学生形成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必须通过实践并加以反思, 在实践中形成经验, 在反思中生成知识, 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例如在利用关联式数据库系统Access开发小型数据库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据库知识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简单的管理系统。如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记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有小组人员组成、小组任务分工、分数记录与分数统计排名等。更为重要的是, 在这个系统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先制订一个开发流程, 而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 这个流程的制订会经历个性设定、小组讨论、初步尝试、调试修改等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而且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 运用的知识也更多, 因此学生容易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形成丰富的运用经验。同时, 在数据库初步形成之后, 我们还结合对数据库的运用让学生反思这一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在这一反思过程当中, 学生会总结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进而对Access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还有一些方法也被证明对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如利用多媒体、白板等教学手段模拟实际情形, 让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观察的“过程分析法”;利用学生对现成的信息技术作品进行理论分析的“案例分析法”等。

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一些思考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超越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层面, 应当培养高中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 我们也深深意识到信息素养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来奠定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精神基础的。从这个角度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信息获取与加工、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等教学范畴中都有大量的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应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向学生传输、渗透,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话题。根据对实践的反思, 我们坚持认为教学认识的提高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 是夯实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面对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信息背景, 我们的经验永远起着基石的作用, 具体到一个教学现场, 还需要我们以教学智慧去化解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超越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层面, 培养高中学生应具有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来奠定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精神基础的。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篇8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信息技术课;高一学生

一、茂名市高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状况

由初中到高中角色的变换,不仅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教学更是一个挑战。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应对好挑战,是每一个高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高一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应该怎样授课呢?

我们到学校听课调研时了解到:高一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各学科基础差别很大,信息技术学科尤为严重。一个班中,有些学生对常用软件应用自如,但也有些学生连指法、文字输入等基本操作都未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连正常的开关机都不懂。这给高一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纷纷表示,如果授课时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会有部分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但也会有部分同学一节课下来,却连任务的边都还没摸着。这样下去,必然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失去兴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茂名市高一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2011年9月,我们对茂名市第十六中学、茂名市实验中学、高州市第三中学的高一入学新生进行了信息技术水平调查。

所调查的三所学校,既有茂名市直属学校,也有农村中学,基本代表了茂名市高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只占很少一部分,非常不熟练的还占很大一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随后对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开设情况也做了调查。据调查,目前茂名市共有小学2007所,其中配备电脑室的学校只有101所。没有电脑室的小学,其中也有少量按课程要求开设了电脑课,但在课堂上,学生只能看教师演示,无法进行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即使有电脑室的学校,电脑设备也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比如,茂名市第九小学,全校有3000多名学生,但只有一个电脑室,能正常使用的电脑只有50多台,根本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全市只有少之又少的小学配置了足够的电脑设备。如信宜教育城小学,有三个电脑室,基本可以满足信息技术课的要求,因此,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从他们学校走出来的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明显比较高。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均衡,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初中的调查结果与小学差不多,城区的学校一般能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但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这种情况加剧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平衡。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相应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

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

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

1.分层教学法符合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

“分层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使基础接近的各层次学生有共同的努力目标,克服教学流程中的那些离散因素和负面效应,从而创立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在这个优化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并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动机和欲望,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能力。

2.分层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的学生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发展也必然存在客观差异性。分层教学法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采取区别对待,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各自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3.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法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4.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重要标准是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此,只有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而分层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应,这就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综合茂名市高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分层教学模式的特点,茂名市信息技术学科在课堂上可这样实施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要做好分层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在学生刚进入高一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分别以A、B、C代表)。当然,这种分类应该是模糊的、不公开的,只是为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为设计教学目标及课堂练习提供参考。而且分层是发展变化的,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所在层次也不一定相同。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以激励的措施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C组的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进取心,帮助他们不断跃上新台阶,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要按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与各层次学

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并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

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从认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以及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低层次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中等层次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高层次学生要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任务分层

分层任务设计是分层教学法实施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任务。一般可以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任务,第一层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为简单综合题,以中等程度的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的拓展练习。同时将基础知识点及操作要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发到学生电脑上,要求起点低

的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第一层任务,中等程

度的学生自主完成第一层任务,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第二层任务。起点高的学生可以在完成第一、第二层任务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完成第三层任务。这样就可以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辅导分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C组学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困难的症结之外,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如,对键盘输入、汉字输入都还没掌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每节课抽10分钟进行输入练习。对B组学生,既要表扬其取得的成绩,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积极向上,追赶A组学生;对A组学生要指导他们提高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长久地保持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四、分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实施分层教学,无疑会给任课教师增加很大工作量。不但教学目标分层的分析与研究、任务分层的分析与研究、评价分层的分析与研究等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堂的教学组织上,也要比普通“一刀切”的课堂教学“麻烦”得多。只有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方法和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师德信念和教育思想,并且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2.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证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施分层教学要树立“生生合作观”,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为教学中实施合

作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分组时,要尽可能做到两两优势互补,让小组间、组员间充分参与合作、竞争,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3.必须开发相关教学辅助资源

茂名市高一信息技术采用的教材是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该教材是按新课标进行编写的,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强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该教材也是与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相衔接的,它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小学、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非零起点”的教材。针对茂名市高一学生现状,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开发辅助教学资源。

总之,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分层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既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又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相信,通过在高一信息技术课堂广泛实施分层教学,一定会使全市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较大

的提高,促进全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明茹.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胡玉芝,杨小梅.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条件.科技信息,2010(25).

[3]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4]李晓华.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文学教育,2006(8).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篇9

1.小明想把自己购买的正版软件上传到网站上以供其他同学下载,但老师说不可以,这是因为()A.信息不具备共享性

B.光盘信息只可读取不能随便复制

C.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D.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的信息不够安全

2.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止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下列关于网络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A.网络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B.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情节严重将受到法律制裁

C.网络是一个纯粹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不会直接接触,无所谓道德问题] D.网络黑客可能会盗走用户重要信息

(07年山东高考)3.下列事例中,发生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时期的是

A.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 B.电视、电话、广播的发明

C.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D.我国著名学者王选院十主持研制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4.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A.网络化方向发展 B.多元化方向发展 C.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D.虚拟化方向发展 5.案例:

小林接到一条短信称“我的手机和银行卡都丢了,现在我用同学的手机给您发短信,请速汇l 000元钱到我同学的银行卡上,卡号为*********”。

小李说:“这是一条欺诈信息,因为这条信息没有发信人的落款,不可信”。小明说:“既然发信人知道了小林的手机号码,说明是熟悉的人,可以相信”。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

A.小李和小明说的都对 B.小李和小明说的都不对 C.小李说的对 D.小明说的对 6.案例:

为了规范“上网行为”,北大拟在今年将“网上不骂人”明确写入新校规。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任何人通过网络发布信息都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②网络文明用语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 ③今后没有人会在网上骂人了

④“上网行为”应受到约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计算机系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下列主要用来防止黑客攻击的设备是

A.防火墙 B.网络交换机 C.存储器 D.避雷器

8.信息技术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便捷丰富的信息,同时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所以,青少年要学会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应该沉迷于因特网 B.应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 C.应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D.因特网上的信息都是可信的 9.下列容易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行为是

A.使用盗版光盘 B.使用正版软件 C.编写计算机程序 D.播放音乐

10.小明的计算机开机后突然出现了运行速度变慢的现象,经检查,排除了硬件故障。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小明计算机产生故障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病毒破坏 C.电源故障 D.操作失误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11.在飞行员培训中,有时采用计算机模拟飞行训练这种形式,其主要应用的技术是

A.网格计算 B.网络技术 c.虚拟现实 D.智能化社区(08 浙江 高考)12.王伟同学的QQ号码被盗,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我们应该()。

①设置较为复杂的QQ密码,并定期更改 ②运行QQ医生,查杀盗号木马

③随意接收并直接打开别人发送过来的文件 ④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08 海南省会考)13以下行为有利于防范网络病毒的是()A.不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电子邮件 B.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有任意游览 C.下载网络资源后立即打开

D.随意打开QQ网友发送过来的文件(2009海南会考)14.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收到如此短信:“本通信公司现在将对你的手机进行检查,为配合检查,请按#90或90#”。若按上述提示进行按键,你的SIM卡卡号可能被骗取,行骗者利用该卡肆意打电话。这是信息技术中()带来的消极影响。

A.信息污染

B.信息泛滥 C.信息毒害 D.信息犯罪 15.“IT”行业中的“IT”指的是()

A.感测技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信息 16.手机的语音拔号功能采用了语音识别技术来实现.()

17.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对以往信息技术的超越,使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得以日益改善.()18.网上的信息随便使用,而不需要理会信息的知识产权以及合法性等问题.()19.只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后,人类才能够处理信息.()20.信息的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相同,它们都可以无限制的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21.“导盲机器人”、“智能灯”、“医疗专家系统”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这说明计算机已具备人脑的高度智能。()

22.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因特网传播的,因此不上网是较好的防病毒措施。()23.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威助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A.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 B.安装非正版软件

C.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D.以上均是 24.《西游记》电视剧中,孙悟空的“悬丝诊脉”类似于“4C技术”中的()。A)微电子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感技术

2010山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25.目前以()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

A、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B、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C、卫星通信技术和空间技术

D、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26.()使得人类在信息传递方面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C、电话、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D、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27.我国在机器人研发工作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反映了信息技术正向()发展的趋势

A、网络化

B、虚拟化

C、智能化

D、多元化

28.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过滤。它们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求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我们把这种技术称之为()。

A、语音识别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程序设计技术 D、智能代理技术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C、有效获取信息后,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保存。D、保存在计算机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和损坏的。

30.小李的电子邮箱中经常收到很多无用的邮件,这属于信息技术应用中带来的()。

A、黑客问题 B、信息垃圾问题 C、计算机病毒问题 D、信息侵权问题 31.要预防计算机犯罪,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A、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注意定时升级。B、只浏览知名网站;不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 C、增强自护意识,谨防泄露各种信息

D、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单独约会网友

32.美国高中生弗雷。帕森对冲击波病毒进行了修改并传播了一系列的病毒变种,是全球近50万的电脑受到攻击,针对这一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上一篇:拔萝卜游戏作文下一篇: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商业企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