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2024-08-30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通用8篇)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篇1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一、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技术及其性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技术的两面性。即,任何一项技术和技术产

品,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火药既可以用于生产建设,也可能用于战争。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是非观念是行为的指

南,“是”的行为,要肯定支持;“非”的行为,要否定打击。如,对用技术制作

促进人类健康食品的行为,要肯定支持;对用技术制作危害人类健康食品的行为,要否定打击,使技术的“利”得到发挥,技术的“弊”得到遏制。2.反思总结“设计过程”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学会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与明确问题→指

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认识到制作一个模型或原型应该遵循“设计的 一般过程”。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制作”模型或原型,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

大。如果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很多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暴露并解决,减少折腾与浪费。

3..反思总结“设计交流”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学会了看三视图。主视图是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

看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看到的视图;左视图是由左向

右投影,在侧面看到的视图。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懂得设计要用“技术语言”表达。以前学校艺

术节我们设计了舞台道具请工人师傅加工,又比又划地都不能让别人清楚自己的 设计,最后返工了多次才勉强做好。今年我们绘制了标准的三视图,没费口舌交

流,一次就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4..反思总结“设计评价”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评价设计的一般原则。即,安全性、创新性、经济性、实用性、道德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一般性评价。例如根据台

灯的设计要求与评价原则,用雷达图对班上A、B、C、D四组同学的台灯设计

方案进行了评价,确定最佳方案为D方案。

5..反思总结“结构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支撑面面

积、重心高度、结构形状,如,台灯用重的底座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照相机三脚架是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典型,既增大了支撑面面积友采用了稳定性较

好的三角形结构。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于自我保护。

例如在发生电梯下坠的事故瞬间,我们可以迅速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面积)、蹲下(降低重心)、双手抱头并将脸贴近膝盖(结构形状从I形改变为S形),提高自身的稳定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

6..反思总结“流程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流程的含义。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

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这些活动、事项或行为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

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学习也需要合理的流程。例如。学校的作息时

间表就反映了师生在一天活动的流程;上课增加随手将重点记在书上的环节,能

提高听课的效率;调整做作业的时序,交替完成文、理科作业,能提高思维活跃

度等。

7..反思总结“系统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系统的整体性。它“说明”系统的任何一个

问题都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一个系统的性能无绝于它的短板)。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 懂得我们的学习不能偏科。它“说明”与其

10门课程得90分,一门课程得30分,不如每门课程得85分。8..反思总结“控制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控制的含义。控制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

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如,通过制冷与保温的手段,使电冰箱的温度控制在适宜保存食物的范围。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看到了生活中的控制。骑自行车时,车速太快,我们会通过刹车,控制车速;室内亮度不够时,我们会打开电灯,控制亮度。

二、不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②说明自己解决该问题的主张。答法一:

任务①我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产品造成新的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快餐饭盒一类的新产品仍然在不断地生产,造成新的污染。

任务②我解决该问题的主张是:新产品的设计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般的设计

过程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产品这集的问题放在 “制定设计方案”之前,在设计时就要求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产品造成新污染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答法二:

任务①我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设计时如何保证作品的稳定性。这个问题需要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作品形状、重心及支撑面等对稳定性的影响。

任务②: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我理解了一个物体的重心位置的高低(越低越稳定)、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越大越稳定)和结构的形状是影响结构

稳定的因素。2..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不满意的一项内容,②说明你对该项内容的改进建议。答:任务①我最不满意的一项“内容”是:“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这部分提供的案例

较少。虽然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也介绍了设计交流的多种方式,但

在如何学会设计交流与评价的案例的可操作性有限。

任务②我对该项内容的改进建议是:增加多个简单、易行的案例可供选择。如:模型桥

结构设计的交流会;台灯、小书架或相框的设计交流会等。3..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次实践活动或参与过的一项实践活动,②说明该活动的特色。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次实践活动是:钢锯的使用。以前使用钢锯,锯条很容易折断。这

学期老师教给我们钢锯的操作要领“远端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我照此理论操作,很轻松地就锯断了角铁,而且锯条也没有折断。

任务②该活动的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钢锯使用的实践使我们对钢锯操作的理论有了

清楚的概念,较快地学会钢锯的操作。如果不经过实践,我们很难理解“远端

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的意

义,很难掌握这些操作要领。

4..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②说明该方法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与明确问题→指定设计

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任务②:给自己的“帮助”是认识到制作一个模型或原型应该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

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制作”模型或原型,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大。如果遵

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很多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暴露并解决,减少折腾

与浪费。

5..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②说明该道理的意义。答法一:

任务①:我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是实际操作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使用钢锯,锯条很容易折断。这学期老师教给我们钢锯的操作要领“远端15°起锯,推锯

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我照此理论操作,很

轻松地就锯断了角铁,而且锯条也没有折断。任务②:该道理让我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理论告诉我们前人总结的操作要领“远

端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如

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要经过很多次失败才能摸索出这些道理。答法二:

任务①:我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是结构的强度原理。结构的强度指的是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它的大小与结构对象的结构形状、使用材料及构件之

间的连接方式有关系。

任务②:强度原理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地使用它,可以增强我在设计活动中对

作品强度设计能力的把握,也增强了我对生活中强度问题的判断和应用能力。

6..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②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

答:任务①我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是: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支撑面

面积、重心高度、结构形状,如,台灯用重的底座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

性。照相机三脚架是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典型,既增大了支撑面面积友采用了稳定

性较好的三角形结构。

任务②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于自我保护。例如在发生电梯下坠的事故瞬间,我们可以迅速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面积)、蹲下(降

低重心)、双手抱头并将脸贴近膝盖(结构形状从I形改变为S形),提高自身的稳定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

7..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②说明这个进步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我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学会了看三视图。主视图是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看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看到的视图;左视图是

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看到的视图。

任务②:这个进步对自己的帮助是:懂得设计要用“技术语言”表达。以前学校艺术节

我们设计了舞台道具请工人师傅加工,又比又划地都不能让别人清楚自己的设

计,最后返工了多次才勉强做好。今年我们绘制了标准的三视图,没费口舌交

流,一次就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篇2

一、通用技术会考增加实践操作的必要性

目前的通用技术会考大多还是参照了传统科目的会考方法,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目前通用技术会考采用的纸笔测试的方式, 让学生在纸上完成各项实践操作是不可能的, 无法对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监控, 这是纸笔测试的局限性。

二是浙江省把通用技术实践操作部分作为动手操作放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而通用技术中的动手操作部分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只占小小的一部分, 这显示了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评价体系的薄弱性。

三是由于会考的纸笔化、实践操作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薄弱性, 各校普遍不重视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课的开设, 从而导致了实践操作开课条件的严重不足, 学生操作的工位不足和耗材的严重缺乏,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学科要求存在差距等, 造成了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被弱化。

四是高考、会考的纸笔化, 使通用技术实践操作失去了高考、会考的保障、评价、选拔、监督功能, 失去了国家意志的权威性。通用技术课程重要内容的实践操作游离于会考的评价及考核以外, 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不重视通用技术的实践操作, 不利于通用技术课程的长远发展。

因此, 通用技术会考应责无旁贷地把通用技术实践操作纳入会考之中。

二、通用技术会考增加实践操作的基本框架

要在通用技术课会考中增加实践操作, 确实存在着很多困难, 但只要我们经过深入的研究一定能找到一种适合通用技术实践操作会考的评价方式。以往物理、化学、生物会考中的实验操作考查, 以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用技术劳动与技能项目测评方法, 无疑为通用技术会考增加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但通用技术实践操作内容、范围比物、化、生要大, 操作难度更大, 在制定实践操作测评方法时, 还需要反复研究, 找到一种既简单又实用和快捷, 体现通用技术特点的评价方法。笔者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探索, 基本框架如下。

1.会考由纸笔考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 纸笔考试形式保持不变。实践操作会考必须建立一套机制和实施方案, 包括实践操作会考的组织、实践操作题题库的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制定、纸笔考试和实践操作成绩等第的合成等。

2.实践操作项目可由设计与制作、技能操作、技术试验3个模块组成, 而每一个模块还可由几个项目组成, 并建立相应的实践操作题题库, 从而保证学校开出、开足实践操作课的训练。

3.各校在组织实践操作会考时, 抽取两个项目为学校实践操作题, 学生从中抽取一个项目作为实践操作题。为了便于实践操作测评的组织, 由市、县教育机构组织学校抽签, 从多个备选项的项目中抽取两个项目为学校的实践操作项目, 而学生在两个项目中抽取一个项目为实践操作项目。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学质量, 又简化了实践操作项目的测评。

4.要组织测评必须制定出各操作项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这项工作应由省会考机构完成, 全省统一评价内容和标准。

5.组织实践操作要制定操作细则, 由学校组织实施, 上级教育机构派人监督。

6.学生实践操作完成后, 由各学校根据评价标准交叉评分。

7.最后根据纸笔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按事先制定的规则合成会考的成绩等第。

三、通用技术会考增加实践操作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通用技术实践操作会考时, 由于考试人数多, 每位学生都要参加操作, 受到考试工位少、考试时间短的限制以及评价要快捷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建立评价体系时, 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要进行通用技术实践操作会考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这个评价体系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实践操作题题库, 确定实践操作项目

要进行实践操作会考首先要建立实践操作题题库, 确定实践操作项目。这些操作项目既要简单又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相一致, 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培养目标, 对各校开展实践操作有指导意义。

由于通用技术实践操作的内容十分丰富, 单一的实践操作项目不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实践操作项目可由设计与制作、技能操作、技术试验3个模块组成, 而每一个模块还可由几个项目组成。如设计与制作模块包含便携式小凳、台灯项目;技能操作模块包含简易小铁锤、木制三角架项目;技术试验模块中包含不同截面形状纸筒的强度试验项目。随着实践操作教学的开展, 管理部门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实践操作项目, 以充实实践操作题库。

为了便于实践操作的考核, 还要设计出相应的实践操作项目任务书。学生在考试中要完成的项目, 除了书面完成的内容, 如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操作规程、试验准备等, 还要加上实践操作的作品, 一起作为评价的内容。 (见实践操作项目任务书的样书)

注:此表在学生现场技术试验时发给学生, 由学生独立完成。

注:此表在学生现场制作前一天发给学生, 由学生独立完成。

注:此表在学生现场技术试验时发给学生, 由学生独立完成。

2.建立评价标准, 设计出评价表

确定了实践操作项目, 还必须针对不同模块项目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设计出评价表, 对实践操作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教师用“√”表示学会, “√”表示基本学会, “×”表示需努力, 一般获9个“√”以上的总评为A等, 获5个“×”以上的总评为E等, 其余为P等。这种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便于操作, 不但能对设计与制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而且能同时对一组学生进行评价, 便于监考教师的安排。 (见设计与制作、技能操作、技术试验不同模块项目评价标准)

台灯设计与制作项目的评价标准

一、设计分析

1.设计分析基本思路正确, 能考虑人、物、环境三方面的因素。

2.能对台灯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以达到设计要求。

二、方案构思和呈现

1.能用草图呈现1~3个设计方案, 并进行筛选。

2.草图绘制规范、美观。

3.设计草图能体现设计分析, 并达到设计要求。

4.草图尺寸标注正确、完整。

三、制作

1.加工工艺及装配流程合理, 能安全、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

2.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灯座、灯罩及灯架连接牢固。

3.台灯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高度能升降或能调节灯罩照明角度, 适合高中学生使用。

4.具有一定的装饰造型, 美观、实用。

5.发光器件、开关、导线、绝缘材料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安全性好。

6.材料选用合理, 能废物利用, 成本低。

木制三角架加工制作项目的评价标准

一、工艺流程

学会选择三角架的加工工艺, 制作时加工工艺流程正确。

二、操作要领

1.能根据材料正确选择工具。

2.掌握画线的操作要领。

3.掌握锯割的操作要领。

4.掌握刨削的操作要领。

5.掌握钉接的操作要领。

三、安全操作规程

1.正确掌握锯割的安全操作规程。

2.正确掌握刨削的安全操作规程。

3.正确掌握钉接的安全操作规程。

四、尺寸和精度

1.外形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2.三角架连接处缝隙小且连接牢固。

3.表面刨削平整、光滑。

五、创新和美观

外形整齐, 美观度好。

不同截面形状纸筒强度试验的评价标准

一、试验准备

1.制作纸筒方法及工艺流程正确。

2.纸筒形状正确、外形平整。

3.能正确地选择试验用的器材。

二、试验准备过程

1.纸筒的架设符合试验要求。

2.砝码或重物放置由轻到重, 逐渐增加并保持轻拿轻放。

3.随时记录试验的结果。

三、试验报告

1.试验的名称书写正确。

2.试验的目的明确。

3.试验的准备记录完整、真实。

4.试验的过程记录完整、真实。

5.试验的总结和试验的结果一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3.实践操作会考实施细则

(1) 实践操作会考的组织。省会考部门负责实践操作题题库的建设, 制定实践操作项目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并适时修改和增加新的项目, 使通用技术实践操作会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会考前由市会考部门组织各县从省里确定的实践操作题题库中抽签, 各县从中抽取两个项目为本县会考的实践操作题, 同一县内各校的实践操作题相同。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 题库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覆盖面, 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 同一县各校的实践操作题相同便于组织实施, 便于评价。

各县组织各校实施, 实践操作会考要确定统一的时间。考前组织学生抽签, 由任课教师主持, 每个学生在两个项目中抽取任意一项, 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2) 实践操作测试与评价。教师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设计操作题中的设计内容, 熟悉相应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学校准备材料和工具。设计操作题中的操作部分、技能操作和技术试验, 由各县统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操作, 各校交叉监考。

实践操作要分类组织, 时间统一为45分钟。根据通用技术操作室的规模, 每间每次操作人数以24人为宜, 每组6人, 每一教师监考一组。学生操作结束, 将作品和操作答题纸一同交给监考教师。

许多内容要求教师在学生操作时进行评价, 待学生交上作品和操作答题纸后, 教师立即完成评价, 做到场场清, 批批清。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教育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方法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总结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经验,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篇4

(一)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鲁迅作品《药》中的华老栓因愚昧无知和对“痨病”(肺结核)的恐惧去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结果人财两空。但现代人因为有了疫苗预防技术,对这些疾病已不再恐慌。这个事例说明技术的作用是()

A.解放人B.保护人C.发展人D.优化人

2.下列不属于技术活动的是()

A.电话机的发明

B.“神舟六号”飞船上天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摄影机的问世

3. 小王是班级课代表,每天需要发讲义和练习纸,于是他决定制作一种既快捷又正确的电子数页器。他选择了四种传感器:应力应变片传感器、百分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及声控传感器。通过制作模型,进行技术试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声控传感器的效果最好。在该案例中,小王应采用()

A.虚拟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优选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4.人在用圆珠笔书写过程中,与人不构成人机关系的部件是()

A.笔杆的长度

B.笔杆的直径

C.笔杆的手捏部分

D.笔杆的价格

5.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作模型或原型;③制定设计方案;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⑤测试、评估和优化。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③②

6.现在市场上有种手机应急充电器,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将一节5号或7号电池放入充电器中,就可以给手机进行充电。该充电器设计主要体现了()

A.美观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可持续发展原则

D.技术规范原则

7.一个问题的解决或一

个设计项目的进行,所受到的限制有()

①设计对象的特点 ②设计标准的高低 ③设计者的技术能力 ④设计团队物力财力资源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科学家把蝙蝠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并根据这种方式发明了雷达。所以雷达的发明主要运用的方案构思方法是()A.草图法B.联想法C.奇特性构思法D.模仿法 9.在图纸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其中能反映出物体长和宽的视图是()A.主视图B.俯视图

C.左视图

D.剖视图

10.锯割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方式是()A.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B.推锯加压,回拉也加压

C.推锯不加压,回拉加压

D.推锯、回拉没什么要求,怎么舒服就怎么做

11.可以用来检验产品人机关系的模型是()A.草模B.概念模型C.结构模型D.功能模型 12.下列结构中分类错误的是()A.冰山属于实体结构B.竹排属于框架结构

C.人的头盖骨属于壳体结构D.篮球架属于壳体结构

13.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的特色之一。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使得原是异常沉重的屋顶,反而随着线的曲折,向上挺举,飞动轻快。这样的设计有利于()A.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B.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C.扩大采光面,排泄雨水D.节约成本

14.水稻抛秧技术相对于人工插秧技术,从流程优化目的的角度来看()A.降低劳动强度B.提高产量C.提高质量

D.保证安全生产

15.网箱养鱼是一种科学养鱼方法。它是利用网片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较大的水体中,通过网眼进行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使网箱内形成一个适宜鱼类生活的活水环境。利用

网箱养鱼,不仅提高了水面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鱼产量。根据这个案例,选择恰当的答案()A.增加系统的要素,就能使系统得到优化

B.增加了网箱,其实是增加了系统的约束条件C.采用网箱养殖,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D.网箱养殖,是系统优化的必然选择 16.下列表述有误的是()A.任何流程都反映一定的时序,体现一定的环节B.存在时序可颠倒的事例

C.流程中的环节有时可再分解为更小的环节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就能构成流程 17.普通家用电扇风叶转速快慢的控制属于()

A.自动控制

B.手动控制C.机械控制D.气动控制

18. 原先,人们到银行储蓄所存取款需要人工填单,记账等,自从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流程优化属于()A.技术优化B.工期优化C.成本优化D.质量优化

19.家用厨房的燃气系统由煤气灶、钢瓶、减压阀三个部分组成。任何一个部分出问题都会影响正常燃气,这表明系统具有()A.连续性B.整体性C.环境适应性D.动态性

20.电冰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为闭环控制系统,其中反馈环节的作用是()A.减小输入量B.增加输入量C.稳定输入量D.稳定输出量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 结合日常生活中某项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谈谈你对技术两面性的理解。

22.“有一段时间内我们常走的街道由于被连续挖开了几次,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究其原因是几个不同的施工单位在这段时间里分别进行了各自的工程施工”,针对这段话请简单回答:(1)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如何安排更合理?(4分)

23.图书馆内使用的活动木梯的立体图及待完善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1)请补齐左视图和俯视图中缺少的线条。(2分)

(2)根据立体图所给尺寸,在三视图中标注出木梯对应的长、宽、高尺寸。(4分)

三、分析题(共2小题,18分)

24.设计一个中学生随身携带的水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如何进行设计分析?(10分)

25.学校需要设计一个路灯自动控制电路,要求下午6时自动打开,早上7时自动关闭。你认为设计的控制电路是开环控制还闭环控制,为什么?(8分)

四、设计题(共24分)

26. 下雨天,同学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雨具。为了放好这些雨具,让教室更加整洁,需要在教室里放置一个雨具架。请从结构的稳定性、强度、材料、使用方便以及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一个雨具架,以方便放置雨具。

(1)结合设计的一般过程写出设计思路。(5分)

(2)用草图表达你的设计思想,并写出必要的说明。(8分)

(3)针对你的设计方案,列出加工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6分)(4)画出具体的流程加工图。(5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

21.如网络技术。正面:网络上有许多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网络使学习更加方便。负面:网络上有许多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东西,还有黑客利用网络盗取别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评分说明:正反两面至少每个举例两个,每一个例正确得1分,得到满分为止。22.略

评分说明:补完线条得2分(每条一分),标注尺寸4分。

23.(1)这是由于几个不同的施工单位各自为政、封闭工作造成的问题(2分)。(2)作为路面这一个整体系统,在其基础上进行的工作要从全局出发,要具有系统整体性原则这一统筹观点,统一协调工作,才能减少浪费,避免不良影响。几个不同的施工单位应协商,一次性完成工作。(4分)评分说明:如上

三、分析题(共2小题,18分)

24.一个中学生随身携带的水壶,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人、物、环境,这里的人——中学生;物——水壶;环境——随身携带。从水壶分析,水壶壁需要能隔热,避免烫伤学生,这就要求在选材时选用既环保安全又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或者在水壶壁上增加隔热层,由于中学生喜欢运动,壶盖和壶身要连在一起,不容易丢失;而且水壶需要背带,壶的容量不宜太大,以便于携带。

评分说明:指出“人、物、环境”三要素给3分,其它根据要素设计合理之处,每处给1-2分。

25.根据设计要求,学校的路灯控制仅与时序有关(要求下午6时自动打开,早上7时自动关闭),而且该系统的输出量(灯的发光)无需反馈到输入端,所以设计的控制电路应该是开环控制的定时系统。评分说明:判断出开环控制得2分,说明理由的,酌情给1-2分。

四、设计题(共24分)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篇5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艘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NASA确认,“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飞入恒星际空间,尚属于太阳系中。其活动主要属于(B)

A.搜集素材确定课题活动 B.技术活动 C.产品测试活动 D.产品评价活动 【单选题-2】

用棒槌捶打衣服,用手搓洗衣物,这种原始的洗衣方法,人类至少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直至洗衣机的发明,才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从木质洗衣机、电动洗衣机、自动洗衣机、全自动洗衣机到臭氧洗衣机等,洗衣机技术的进步,是多次发明与革新的结果。该案例说明(C)A.技术的发展不需要创新

B.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还是不做为好 C.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着洗衣机不断进步和完善 D.技术发明是技术创新而技术革新不是技术创新 【单选题-3】

据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是因为这项技术(D)造成了负面影响

A.对人 B.对社会 C.对自然 D.以上都是 【单选题-4】

袁隆平在我国还没有颁布《专利法》之前,就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申请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专利。他何时获得专利(D)A.提交申请阶段

B.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和登记手续通知书时 C.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D.专利局授予专利,颁发专利证书时 【单选题-5】

李明在校运动会上发现有很多同学不喜欢坐在看台上观看比赛,而是喜欢接近现场,于是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坐在赛场周围的地上观看比赛,根据这一现象他想为同学们设计一种便携式的小板凳。根据你所学的设计过程,你觉得这位同学首先要做的是(A)

A.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是否已得到解决 B.收集设计所需要的信息 C.绘制草图

D.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单选题-6】

李强同学要设计一个在寝室里用的书架,他对同学们对书架的要求,以及在摆放书籍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他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分析。结合设计的一般过程知识,你觉得李强下一步应该完成哪项任务(B)A.收集信息 B.方案构思

C.制作书架 D.技术试验 【单选题-7】

飞机设计师将飞机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这主要体现了设计的(D)A.安全性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美观性原则 【单选题-8】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尽量使用标准件的目的在于(A)A.使模型便于维护和保养 B.使模型更美观 C.使模型更坚固 D.提高模型的技术含量 【单选题-9】

对试制的产品进行测试,需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针对如图所示的六面广告宣传灯进行“尺寸规格”是否与预设方案相符的测试。下列测试方法正确的是(B)

A.对产品进行通电测试,观看文字和图像宣传展示效果和夜晚的展示距离 B.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比较测量值与设计图上标注尺寸的偏差

C.连续开灯6小时,用电笔测试漏电情况 D.测试输入电压、电流 【单选题-10】

产品的生产者通常会为用户提供维护服务,下列不属于维护范围的是(B)A.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产品的零部件的免费保修和包换 B.一定地域内产品的免费或低价上门送货 C.说明书详细写明产品损坏时的维修步骤

D.定期或在产品发生故障时的上门检查和维修服务 【单选题-11】

如图所示为机械零件的零件图,下列识读正确的是(A)

A.图中标明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B.此零件图未标明材料

C.此图对零件的结构形状没有表达清楚 D.零件图中所有数字的单位为m 【单选题-12】

如图所示为某轴承座的三视图,它所对应的立体图为(B)

【单选题-13】

对于设计的评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产品过程的评价是树立质量管理意识的关键

B.对设计过程的评价不需要把握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只需要评价最终产品即可

C.对最终设计产品的评价的唯一原因是甄别产品 D.对不同的产品,评价内容却是相同的 【单选题-14】

钢化玻璃锅盖属于(C)A.实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壳体结构 D.组合结构

【单选题-15】

如图所示,销钉的受力形式为(B)

A.压力 B.剪切力 C.扭转力 D.拉力 【单选题-16】

单脚支撑的自行车的是利用了(D)实现其稳定性的 A.重心的垂线位置 B.支撑面积的大小 C.结构的形状 D.综合以上各因素 【单选题-17】

如图所示是修缮完毕的上海外白渡桥北段桥身。外白渡桥是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钢桥,见证了上海滩百年沧桑。在修缮时,有关部门非常强调要修旧如旧。如此修缮的主要原因是(D)

A.该桥是框架结构 B.此地段无法架设现代桥梁 C.此地段交通的迫切需要 D.该桥具有较高文化价值 【单选题-18】

下列关于生产活动中的流程,叙述错误的是(C)A.针对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往往会有相应的流程 B.科学合理的流程能有效地组织生产

C.科学合理的流程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但不能保护环境

D.科学合理的流程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单选题-19】

如图所示是某企业利用计算机虚拟制造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的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虚拟加工后需要评价

B.简单的零部件虚拟加工后可直接进行实际制造 C.只有技术试验不通过的才需要重新进行计算机设计 D.技术试验是对虚拟加工产品的试验 【单选题-20】

关于流程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流程优化一定要减少工期 B.流程优化一定要减少环节

C.流程优化必定要减少环节或减少工期 D.流程优化可能要增加环节 【单选题-21】

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将自行车分为若干子系统,有制动子系统、传动子系统、承重子系统、转向子系统。下列属于制动子系统的是(A)A.车闸

B.车筐

C.车轮

D.前后挡泥板 【单选题-22】

相关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下列实例中体现系统相关性的是(B)A.空调通过压缩机工作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

B.梁柱结构中,柱与柱之间距离增大时,就要相应增加梁的厚度 C.自行车设置变速器,可以根据路况和气候的变化改变自行车的轮齿比 D.汽车在冰冻的地面上行驶时,往往要在轮胎上捆绑铁链以增大摩擦力 【单选题-23】

现代建筑系统在设计、施工中采取了许多优化措施。下列优化措施中,属于以节能为目标的是(A)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安装可视对讲机 C.安装电梯系统 D.增加网络通讯系统 【单选题-24】

自行车刹车系统属于(A)A.机械控制 B.气动控制 C.液压控制 D.电子控制 【单选题-25】

小明发现学校路灯有时由于没有及时关闭而浪费用电,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控制方案,能够在天亮时关闭,天暗后打开。该控制系统应该属于(B)A.自动控制的闭环控制系统

B.自动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 C.手动控制的闭环控制系统 D.手动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

2014年11月通用技术会考试题2 【单选题-1】

MP3的制造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满足了人们对音质的需求,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音乐、享受生活。这主要说明了技术具有(A)A.目的性 B.综合性 C.两面性 D.专利性 【单选题-2】

汽车发明一百多年来,人们通过不断的精心设计,改进着汽车的各种性能,不断增加汽车的先进功能,并由此发明了多种新技术。例如,设计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自动驾驶、导航。由此可见(C)A.技术的发展与设计没有关系 B.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与设计无关

C.创新的设计,可大大推动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使技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峰 D.设计追求的是创新,与技术无关 【单选题-3】

当各种流行性疾病出现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各国疫苗研发技术部门根据自身条件都会研发相应的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技术的发展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基础

B.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符合自然规律,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C.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D.技术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是无目的的 【单选题-4】

一个人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后,他什么时候才能获得专利(D)A.到代办处缴纳通知书费用时

B.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和登记手续通知书时 C.他向专利局递交申请专利时

D.专利局授予他专利,颁发专利证书时 【单选题-5】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一位在北美治疗耳聋的苏格兰医生。他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把他引向了对声音的研究,使他对声音如何能够用电发送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1876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贝尔的发明来源于(C)A.异想天开

B.由别人给出,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D.技术试验 【单选题-6】

不同的设计问题有不同的信息收集要求,但就一般情形而言,信息收集都应尽量做到(B)A.只查阅图书资料

B.收集的信息可靠性要高,准确无误 C.只向专家咨询 D.只调查市场现状 【单选题-7】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变色龙的变色本领,为部队研制出了不少军事伪装装备。该案例的方案构思方法是(B)

A.草图法 B.模仿法 C.联想法 D.奇特性构思法 【单选题-8】

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时,常用到手锯、钢锉等工具,下列工具为钢锉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单选题-9】

检验产品的抗压性时,选用专门的压力设备,对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来考察产品承受压力的最大强度。采用的方法是(D)

A.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B.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C.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D.模拟试验法:通过再现的方法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 【单选题-10】

下列关于产品说明书的写法不正确的是(D)

A.在产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必须标明其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安全隐患 B.撰写产品设计说明时不能随意夸大设计产品的性能,应当实事求是 C.说明书中不能有含混其词、模棱两可的词语,更不能有误导性的语言 D.产品说明书应当使用专业术语,每种产品说明书都应当翻译成至少两国外语 【单选题-11】

常见的技术图样包括机械加工图、电子电路图、效果图,效果图是通过计算机三维仿真软件技术来模拟真实环境的高仿真虚拟图片。下列属于效果图的是(D)

【单选题-12】

已知一幅机械加工图纸的绘图比例是2:1,图中尺寸标注的高度为56,则该产品的实际高度为(C)A.42mm B.168mm C.56mm D.84mm 【单选题-13】

有一种可变色发光门把手,红色表示“工作中,请稍候”,绿色表示“空闲中,可以进来”,来访者可以根据门把手的颜色选择等候或者进去。该设计主要考虑到(D)

A.更好地实现安全的目标 B.更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要求

C.更好地实现健康的目标 D.更方便地传递信息

【单选题-14】

建筑脚手架的结构属于(B)A.实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壳体结构 D.组合结构 【单选题-15】

内力,是用来抵抗(A),并力图使变形部分复原的力 A.外力与变形 B.外力与断裂 C.外力与平衡状态改变 D.外力与运动状态改变 【单选题-16】

相同截面形状的铁门比木门更结实,强度更大,这说明结构的强度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B)A.连接方式 B.材料 C.形状

D.综合以上各因素 【单选题-17】

上海南浦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引桥为曲线螺旋形,上下三环分岔,衔接内环线高架路,中山南路和陆家滨路。大桥采用中杆照明,主桥用泛光照明。这是从(C)角度欣赏与评价南浦大桥结构的A.文化 B.技术

C.文化与技术两方面 D.不明确 【单选题-18】

奶粉生产全过程中有5个小过程,即5个环节,包括原料乳验收、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出粉。下列给出的关于奶粉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图,正确的是(A)

【单选题-19】

下图是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检不合格,则生产应该进入的环节是

(C)

A.材料采购 B.质检 C.生产 D.包装人库 【单选题-20】

列车提速是对铁路运输的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只要有先进的机车就能提速

B.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机车,还需要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改进 C.只有使用“动车组”才能提速 D.只有重新铺设铁路,才能提速 【单选题-21】

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将自行车分为若干子系统,有制动子系统、传动子系统、承重子系统、转向子系统。下列属于承重子系统的是(C)A.刹车柄

B.车筐

C.鞍座

D.前后挡泥板

【单选题-22】

时钟由于运行时间久,内部齿轮磨损,动力不足,就会产生报时的偏差。这体现了系统的(A)A.动态性 B.综合性 C.环境适应性 D.目的性 【单选题-23】

如图所示是一个农业温室。要设计该温室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下列器件中不需要用到的是(A)

A.安全监控摄像头 B.温度传感器 C.加热器 D.温度控制器 【单选题-24】

下列控制系统中属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是(C)A.按钮开关控制 B.普通自来水龙头 C.花房恒温控制 D.驾驶汽车

【单选题-25】

如图所示是汽车倒车雷达示意图,当汽车倒车至障碍物一定距离时,雷达侦测器将侦测到的信号输人主机,主机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至障碍物的距离。下列对该控制系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A.被控对象是雷达侦测器 B.控制器是主机

高一下期通用技术教学总结 篇6

蒋 宏

一学期来,本人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通用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更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技术创新的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对技术使用、评价、选择、改进、决策、创新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上好课,做了下面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首先认真研读《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查指导纲要》,钻研教材,对考查说明、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材料一定要认真选取,因学科的特点,补充的材料应直接接近考查要求),怎样才能教好。因学科特点,知识面要广、课堂容量要大,在新授课的教学中一般采用课件的形式备课以辅助于本学科的教学。

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储备,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注重利用“学生缺少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的思想来组织教学。

最后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教学情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有重点性、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和学习努力的方向,课堂上注重讲练结合。

二、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学有所成。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教学上,注重学生全程参与,亲身经历,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等,力求实现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评价上,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查指导纲要。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贯彻落实好学校的听课制度,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的技巧、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从网上搜集信息资料、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存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淡、不够生动,平时考试较少等现象都可能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篇7

【关键词】通用技术 教学案例 案例选择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1]由于它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且其具有广泛的适切性和显著的实效性,而被普遍应用于管理及实用学科的教学中。

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采用典型案例为载体进行教学,是目前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实在的。但,在有些教学实践中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案例的选择是重要原因之一,故笔者试从如何正确选择案例这一角度谈一些看法。

一、案例选择的误区

【误区一】教材中的案例使用少,使用效果差

教材中的案例是通用技术案例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科书精选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和富有感召力的案例。但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案例太过简单,学生自己可以看懂。因此部分教材中的案例,教师往往不用,有的一带而过,作简单的处理,宁可另外准备案例。但事实上,知道的东西未必真正了解,简单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分析“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时,有些教师就抛弃了教材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而举其他方面的案例。虽然从字面上看,这个案例很容易,但教师不加引导和分析的话,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这个案例首先说明是人类的需要推动技术向前发展,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前进发展的;在方法方面,这个案例使学生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从技术历史的角度来看,灯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用它来说明技术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将一个精彩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弃之不用,而去另找其他案例,反映了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中案例的深刻用意。

【误区二】案例选择缺乏与学生生活世界接轨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现有生活中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2]由此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例如,把“公交车站牌”作为人机关系案例,把“鱼香肉丝”的烧制过程作为流程的案例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但一些教师没有主动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没有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体验和技术理解,例如在教人机关系时,没有从学校中不合理的地方和没有从以人为本的地方找到教学案例。其实案例选择最关键的是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感受技术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在通用技术教学论的实践中,我们的很多学生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载体,来作为备课的资源。如易伸缩的饮食杯、旅游小凳子等。

二、案例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3]那么,选择怎样的案例才是有效的?它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因素一】要利于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选择的案例是否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是案例选择是否合适的重要标准。为此,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和课程标准,并深入分析案例所蕴涵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了解其相关的理论背景及现实情况,这样才能挖掘出案例所蕴涵的教学价值。例如,在“技术的价值”教学中,为什么要用“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这个案例?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这个人物,分析他在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使他个人得到了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可以请同学们补充举例促使爱迪生精神和智力发展的例子,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经验来谈谈参与技术活动对他个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经过这样层层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交流个人在技术活动方面的经验,课堂就活起来了,最后教师再加以梳理、引导总结和提升,最终完成这一子目的教学目标。

【因素二】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阶段,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思维能力趋于成熟,基本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其头脑中抽象的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与技术学习有关的能力,如动手实践能力、对工具使用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的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选择与使用案例时也一定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因素三】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高中学生而言,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其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在因素。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意选择那些典型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案例,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理解技术、感受技术,进而才能使学生保持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学到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去。例如,在教学“发现问题”一节时,我们可以重点选择了几个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热情的案例,扩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其方法。第一类是选择学生熟知的、已经解决了问题的案例,如温度计的发明。这类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想知道、想了解温度计的发明过程,所以有学习的愿望。第二类是选用学生不熟悉的、但也是已经解决了问题的案例,如钢盔的发明。这类案例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故事中也体现并借鉴了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方法。第三类是学生熟悉的,但还需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者学生还不了解的更好的解决方法的案例。这类案例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由于案例中的问题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或学生在以前还不知道怎样解决的,学生就会更加有热情地去利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更加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之,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偏好,适当选择与使用案例,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持久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95525.htm.

[2]陈伟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3]http://baike.baidu.com/view/142734.htm.

[4]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5]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 必修1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策略 篇8

开卷考形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部分教师和高一学生的误解,以为开卷考学生可以翻书抄答案,考试的要求降下来了,平时用不着花时间看历史课本和做题目,只要考试时会抄书就行了。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开卷考应该说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减少了,但由于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大为提高,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历史课本内容不熟,连所答内容在课本什么地方都显得陌生,要比较完整地答好材料题与问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为开卷考要求学生熟悉历史课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决定学校及任科教师、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下的历史会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会考复习阶段要正确引导,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但现实往往是,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不重视高中历史会考,无形之中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会考总体成绩难以上去。如上所述,出现开卷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学校与高一学生不重视历史会考的复习教学,结果是更多的学生过不了历史会考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说明会考的重要性、新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应注意的各事项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会考复习的重视。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是取得会考复习成功的保证

高一历史会考的范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下两册内容,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时间又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进程时应作合理的安排,一般在完成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后,把下册的教学内容提前一或二章到本学期来上,一般在第二学期的前阶段就可以把新课教学任务完成,然后进入会考复习阶段。历史新课教学内容可以在四月中旬完成,然后开始会考总复习。这样,一方面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复习迎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紧迫感,会主动配合去复习记忆历史知识。在新的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复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按会考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这阶段穿插一些材料题与问答题的练习与分析讲解;第二阶段进行模拟题训练,以提高学生适应开卷的应试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三、抓40分钟课堂效率,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对于高一学来讲,历史会考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因为他们还要应付地理会考及其他科目的学期统考。学生平时课外学习历史的时间很少,即使布置历史作业,学生往往也是抄一遍书,效果不好,因此必须着眼于课堂40分钟效率的提高,这种要求在新考试形式下显得更加重要。

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上课力求生动易懂,讲得生动一些,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在课堂上记住,从而落实知识点。为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结合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适当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内涵、外延进行补充展开,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描述评价,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标划出来并记住。对于要求列为开卷出题的条目内容,课堂上教师必须下功夫进行材料题或问答题形式的复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写上“前提”、“内容”、“目的”、“实质”及“认识”,并把相关的内容做上标记,并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比较”之类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复习教学能使学生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5-6分钟时间提问。提问听写内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题,还可以是《会考标准》所列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但每次提问、听写都要评批记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引起重视,加强记忆的效果。同时,有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主观题的训练。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四、利用会考标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是提高会考复习有效性的补充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学习和会考复习中如何使用会考标准。对于有志学习文科、能力较强学生要激励发展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避免学生对照会考标准的知识条目进行记忆性学习,而引导学生利用会考标准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避免对照会考标准进行知识条目的抽象讲解,要尽可能让学生运用他们自己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史实。然后,要鼓励学生按照会考标准提出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并自己尝试解答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1.要理解记忆

高中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背下来的,要理解着去记忆,要把课本完全吃透,吃透的意思是指你要熟悉全部的历史知识,在记住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性的做题,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些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打高分的,你要理解记忆。

2.要学会做历史题

我们说了那么多学习方法也没有什么用,最主要的还是做历史题,然后全部答对,才能打高分,毕竟我们还是以分数定胜负的,那历史如何打高分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技巧。大家要记住,“根本原因找经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问这件事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你脑袋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事件,间接原因就要多拐几个弯的了。

3.要学会复习

上一篇:跳绳比赛曾颖波叙事作文下一篇:廉洁从政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