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堂课堂导入

2024-10-20

通用技术课堂课堂导入(共8篇)

通用技术课堂课堂导入 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通用技术课 “亮”起来

摘要: 通用技术课程是全新的一门课程,它探讨的内容是“做什么”和“怎么做”,课程中需要很多工具和材料,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门课的难度,缺少了实践环节,同时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不了解,也使这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本文主要论述了怎么样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整堂课的效率。

关键词:激发 兴趣 通用技术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得是否有效。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现在已列入会考,高考科目行列。由于这门课堂注重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光凭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浅识,使这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的激发,最终会导致整堂课的失败。教师在认真备课时,要认真选择各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一、深入钻研教材,适当增加教材的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讲授,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思想的,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我们在设计《控制与设计》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引入实验楼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但是这样浪费电力,我们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装置加以改进,达到白天有声音灯也不亮的目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加以提示:物理上我们学过了光电效应、光敏电阻、传感器等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共控灯,满足了要求。

二、选择正确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通用技术课中我们通常用得最多的是情景导入与案例导入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给学生出示两种不同材料的一次性杯子,并提出问题“谁更结实呢?”,让学生判断猜想,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此时,教师通过技术试验(两种杯子的承重技术试验)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其中一只杯子承受10多公斤已经被压瘪,而另一只承重20多公斤,完好无损。试验现象让学生发出了感叹,纸杯竟然可以承受几十公斤重的压力,这出乎学生预料。可见,技术试验对学生学好技术十分重要。接下来引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结构的强度。

(2)时事案例,导入新课。

多收集社会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学生的积极性就马上会提升。由于课间的休息,学生一上课心不能马上静下来,加上高中生现在的思维方向,对社会时事比较感兴趣,新课导入用时事案例效果就明显凸显。例:展示图片——肯德基的黄金蟹斗,学生都讨论着怎么怎么喜欢,但是当我说到其做法“用得是死蟹的肉”,顿时学生一片嘘声,讨论商家的道德问题,于是借此我引出了《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道德原则。

三、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应运。

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在讲述《技术与设计2》中的《初识结构》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多种国家的建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建筑分别属于那种结构类型,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又如在讲控制系统时,我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了有关的影像纪录“摩登时代”,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为什么自动餐饮机最终失败,引出闭环控制系统。

四、要注重学生对技术过程的亲身体验过程。

在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方法,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人。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看。例如:普通的书签只能帮你记忆页面,但不能帮你记住阅读到哪一段了,精确书签可以精确到最后的阅读段落。利用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精确书签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物。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不方便或设计不合理,每次上课时我给点时间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马桶里积水,上厕所总是溅一屁股水”,有的同学说:“我家厨房吊柜门,一开就爱碰头!”,有的同学说:“我奶奶年龄大了,总是忘记关水龙头,怎么办呢?”等等。对于实践操作,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搞小制作,并定期的进行展示。女同学有用废弃的布料做笔袋、椅垫的,还有的同学手工制作十字绣,完全由自己设计制作。男同学用木料制作车模、船模,还有的同学自己买一些标准件组装台灯,用于晚上休息时突击功课等等。通过注重实践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他科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兴趣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培养创新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自己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使自己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同时要学会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

(2)要重视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动手很重要,要经常地开展科技活动,自主的对方案进行构思和设计,并在实践的检验中去发现问题,改正不足,不断创新,不断实现突破。通过科技活动,不仅培养了创新设计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上一个台阶。

(3)要重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创新的能力应用于实际,为今后的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想,身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让学生有兴趣听,听得懂,受启发,还须不断研究教材,不断给自己提问,不断研究教学教法,不断研究学生的思想,不断地进行交流,为这门年轻学科的建设付出艰辛和努力,让这门课程“亮”起来。

绍兴县越崎中学

吴春凤

***

通用技术课堂课堂导入 篇2

导入是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材料,辅之以相关教学媒体、适当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手段,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以达到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变“要学习”为“想学习”。导入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与纽带,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入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为:用旧知识导出新知识,承上启下;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悬念;把教学目的与意图明确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新知识的学习内容、目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使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所领悟,产生对学习的期待;为学生学习新知起铺垫和引导作用,使学生对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思维的乐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不同,不同教师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中学课堂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温故导入,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典型事例,经验导入;分析习题,逐步导入。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

对江苏某中学15位教师、随机抽取的150名学生、某高校50位教育实习生作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主要对15位教师随堂听课,重点观察课堂导入环节,对所听课整理分析,了解初中课堂导入环节现状。设计三份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和实习生:教师发15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80%;学生发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率93.3%;实习生发4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87.5%。

2.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年轻教师能积极响应课程教育改革号召,走在教学改革最前沿,学习新技术;年长教师为年轻教师提供宝贵经验,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年长教师多是中学高级教师,凭借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教学,很少再学习新知。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被调查对象性别构成为男生占52.14%,女生占47.86%;年级构成初一学生占32.86%,初二占34.29%,初三占32.86%。性别方面男女各占比例差距不大,性别差异对问卷回答影响较小;年级方面初一、初二、初三均有涉及,所占比重差距不大。在喜欢学习哪些科目的问题上,喜欢文科的学生较多,喜欢理科的学生较少,但喜欢信息技术的学生相对较多。教师应努力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3实习生基本情况分析

数据分析发现被调查对象性别构成为男生占40%,女生占60%,被调查对象是江苏某师范大学学生,因此男女比例稍有差距属正常现象。被调查对象年级 构成为大 三学生占46.67% , 大四占53.33%,多数师范生大四实习,只有极少数中文系学生大三实习,因此比例差距也属正常。被调查对象专业与实习科目比例构成基本一致。

(2)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1教师与学生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在课堂导入能否引起学生兴趣与注意力方面,调查发现75%的教师认为他们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的课堂做不到;95%的学生认为大多教师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自己的兴趣与注意力,只有3.5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导入没有此作用。由此看出,信息环境下大多教师的课堂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与注意力。

在课堂导入能否使学生清楚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方面,调查发现75%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能使学生清楚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50%的学生认为教师导入后都能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不能。由此可以看出近一半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没有真正把它运到实际教学中,致使学生无法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

在课堂导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调查发现所有教师都认为课堂导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77.86%的学生赞同此观点,有12.1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导入费时、低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导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课堂导入是否需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方面,发现83.33%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析,16.67%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76.4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导入需求分析,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没必要。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只有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

在课堂导入方法方面,一半以上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设计导入,少数较少使用多媒体;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或方法陈旧。这表明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仍有部分教师不用信息手段设计课堂导入,导入方法仍很传统,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习生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在课堂导入重要性方面,90%以上实习生认为课堂导入重要,并在实习中设计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方面,86.67%的实习生认为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所有实习生都能使用信息手段设计导入。

使用短信、微信、QQ等(条件允许)来设计导入方面,66.67%的实习生愿使用它们来辅助设计课堂导入,6.67%的实习生非常愿意使用,并在实习中已尝试使用,也有部分教育实习生并未尝试过。(如图1)

影响实习生使用以上手段进行课堂导入方面,80%的实习生认为导致他们不能使用以上手段进行导入的原因是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不足、资源有限;80%的实习生认为自身教学经验、创新意识不足致使他们不用以上手段进行导入设计;33.33%的实习生认为使用以上手段设计导入时间过长,影响教学内容进展(如图2)。

3.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无导入环节,对导入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把导入真正用到实践中,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课堂导入重要,平时教学也注重导入并在备课时设计,在教学中能与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并征求学生意见,但从学生的问卷发现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从不进行导入,因此部分教师对导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导入设计过于满意,自认为很成功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有12.14%的学生认为导入浪费时间,课堂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要求,说明教师忽视学生看法,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导入方法单调,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16.67%的教师较少使用多媒体,2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且导入方法陈旧,多数教师只采用自己较为习惯的一种或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导入方法单调,缺乏创新,与课程内容联系不紧密,导入显得“生搬硬套”、“形同虚设”。

笔者分析发现信息环境下中学课堂导入方法与传统课堂导入所差无几,教师仍停留在传统导入方法上,没有充分把握好当前信息技术环境,更没有充分利用充裕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工具。有些教师即使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来设计导入,也仅是用投影、电脑放PPT、图片、音视频等,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3)教师设计导入的素材和手段陈旧,缺乏时效性与新颖性

很多教师都是从网上下载素材和案例设计导入,有些素材和案例很陈旧,不再适合现在的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少数实习生不能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在实习期间未使用信息手段设计课堂导入

调查发现少数实习生不能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在实习期间不精心设计导入,没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的建议

1.把课堂导入真正用到教学中,突出其功能与作用

多数教师能认识到导入在激发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按照原计划实施或即使实施导入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些教师单纯认为只要设计导入就能达到以上效果,对导入环节过于自信。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需认真思考什么样的导入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导入的功能。

2.导入设计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教师设计导入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需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兴趣发展的导入内容以及最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3.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提高探索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丰富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交流活动,教师也应全身心地投入参与,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导入方法。

4.教师应跟上信息化节奏,丰富自身技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设计导入

调查发现,68.57%的学生使用或偶尔使用手机,69.29%的学生喜欢QQ聊天,85%的学生希望教师使用电脑或手机来设计课堂导入(如图3),若条件允许,75%的教师愿意用短信、微信、QQ等设计导入,但有很多教师对这些软件不了解,16.67%的教师从未想过用它来设计导入(如图4),创新意识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若教师能使用手机或电脑来设计导入,79.29%的学生会认真听讲服从教师安排。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丰富自身知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前,通过手机飞信群发、QQ群发、发微博等向学生传递新授知识。一些年长教师更不能封闭自我,拒绝接受新科技手段的熏陶。这样课堂的导入方法才更新颖、多样,更利于学生学习。

5.学校加强电教硬件设施建设,确保电教资源通畅使用,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条件

58.33%的教师认为导致他们不用手机、网络设计导入的原因是学校硬件资源不足,影响他们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应加快网络资源建设,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宽广的资源平台。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设计

1.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的优缺点

(1)优点

传统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常遭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思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导入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想要学习、享受学习。同时教师能在信息化环境下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缺点

中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够成熟,自我控制力不强,若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用信息手段进行导入,自制力差的学生有可能不服从教师安排,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使课堂混乱,耽误教学内容进展,同时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2.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设计须把握的原则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设计应把握以下原则:导入目的性、针对性强;导入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有关联性;导入尽量以生动、具体的实例为依托,具有直观性;导入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有一定的魅力;导入须把握好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有些课程知识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可利用信息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了解其空间结构,学生不因内容的空洞抽象而形成不了真实的感受。运用计算机、手机、网络教学更使教学锦上添花,使学生具有从形象到理论、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教师的教学语言都要确切、精炼、朴素易懂。注重借助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主动学习新技术,使之用于课堂。

3.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的设计

(1)信息技术课堂导入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被认为是人才的必备要素之一。初中信息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责任,然而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往往被定义为“玩”课。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来自网络和游戏,而非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本身。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有效利用学生对网络与游戏的兴趣,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法,多媒体视、音频导入,多媒体图片导入等。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设计,没有把握好信息技术环境,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未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其他课堂导入

根据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设计及效果,笔者认为其导入方法也适用于学科的其他课堂。学校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化硬件设施,确保资源顺畅使用;教师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学生能在课堂上服从教师安排,少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提高自制力;那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将顺利展开并收到良好效果。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翻转课堂、慕课的大规模兴起,教育领域掀起了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同时《国家中 长期教育 改革与发 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也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求我们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良好的开端是事物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导入完美整合,使教学进行得更完善,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高效展开,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玉军.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的研究[J].学术研究,2012(2).

[2]暨洁华.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6).

[3]吴凤霞.初中英语课堂中导入环节现状调查[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1.

[4]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M].基础英语教育,2012(4).

[6]孙力维.课堂导入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9).

[7]陈文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策略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3(1).

[8]郭海娟.浅谈课堂导入的作用[J].学周刊,2011(1).

通用技术课堂课堂导入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25

课堂导入指的是在新的知识内容开始学习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导”是为了引出教学内容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入”则是让学生进入到某种学习状态中。“导”为方法,“入”是目的。通俗来说,课堂导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最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

一、优化课堂导入的作用

首先,优化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对某一对象的集中,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进行课堂导入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与情绪注意。而新颖的导入方式常常拥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让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这里,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优化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们往往会对他们自身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以及积极探索。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才能够集中精神思考。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习活动对他们的帮助和意义,从而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最后,优化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当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方向,从而以更加规范自觉的行为来达成这一目标。另外,我们还应当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1.新闻热点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国内外的热门新闻事件是中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关注热点新闻及好奇心强的心理,灵活地应用热点新闻来导入新课,借助新闻事件的轰动效应来营造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Excle中的数据统计功能”这部分内容时,先告诉学生奥运会的奖牌榜(或者世界杯各队伍的进球数量),其中美国队的金牌数量虽然并未超越中国,但奖牌总数却大于中国,因此在排名的问题上出现了争议。然后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对排序产生影响?若我们设定一个总分,怎样安排计分方式?怎样对各个队伍的最终得分进行统计?下面我们进入Excle数据统计功能的学习,便能够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奥运会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他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

2.设置悬念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激活的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例如,在讲Word中的复制与粘贴时,首先设置悬念:“各位同学,你们认为说话快还是打字快?”学生们基本都回答“说话快”,之后,我接着说:“下面我们来组织一次比赛,你们说话我来打字,只规定一句话的内容,看谁完成的次数多。”之后我选择一首唐诗,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念出这首诗后我开始打字,打完一次后使用Word中的快捷键进行复制和粘贴,不到1分钟就已经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之后,我再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老师是怎么在一分钟之内打出这么多字的吗?这个方法同学们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都能够掌握,大家想学习吗?”这样一来,在学生的渴求声中很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3.实例操作导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具体实例,从而让学生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在讲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对数码照片进行修正的案例、电影宣传海报以及晚会幕景效果图、电子贺卡作品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图像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在学生惊叹的目光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需要用一寸的照片,而到照相馆至少需要等到1小时,大家有什么方法快速地得到照片?”学生们议论纷纷但都表现出了迷惑,这时教师继续说:“如果我们使用图像制作软件以及打印机,十分钟就能够得到照片。下面我们就学习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课堂中来。

总之,合理的课堂导入技巧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而这必须建立在对导入目标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突出信息技术学习的特征和应用价值,科学设计课堂导入情境,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4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

2、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3、能灵活地运用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

4、通过比较和权衡,能在多个方案中选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种方案的优点来改进原有的方案

5、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台灯的方案构思实践活动,感受设计的快乐,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及正确的版权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方案的构思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挑战性而又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在整个模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方案的构思方法”这一节总共有三个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合理的设计分析,抓住台灯设计的主要因素功能、结构稳定、易于制作、成本适当、安全可靠,还有补充的因素等。在 “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做准备。在“设计分析”阶段,让同学们脑海已经形成一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想法。然后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教材上介绍了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其实介绍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构思,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构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讨论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方案的构思,体会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构思中综合运用。

三、基本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基本思路遵循“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设计作品赏析→构思方法学习→方案构思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彻以下理念:

方案构思并不难;

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

交流和合作是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敢说善听。

四、基本教学策略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1、在开篇展示构思巧妙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设计作品(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2、鼓励学生讨论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全方面考虑。

3、设计台阶式(由易到难)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构思,并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4、对学生在方案构思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亮点进行及时有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方案构思的自信心;

5、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6、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对四组方案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的方案做出改进。

五、教学课时安排

本节总共有三个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挑战性而又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只是听老师分析解说建议每部分内容安排一节课,多展开师生互动活动。

原文地址:http://cfpx.cersp.com/article/browse/221212.jspx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传统课程,其教学应立足实践,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目前硬件条件匮乏情况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摆在每位通用技术教师的面前。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浅谈通用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是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一要根据本课的内容;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三要精心设计热点知识等,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1.引入多媒体和视频

在教学中,引入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技术试验》时,教师给学生播放汽车碰撞的模拟试验一段实况视频,发现学生们看得很认真。看完视频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汽车为什么要进行试验?并分组讨论。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结合教材案例归纳说明了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又如,教师在讲授“美观原则”时,从网上下载了各类产品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最新设计的图片PPT演示文稿,结合课文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设计,这样的引入,使教师和学生都显得轻松愉快,不枯燥乏味,又能引起师生共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2.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根据内容有意识地插入活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流程与设计”时,其中一位教师这样处理教材,带了两只相同的圆珠笔,请两位学生上来,以最快的速度将笔组装好。一学生时间急迫的情况下,弄乱秩序不能很快的将笔组装好。让在坐的两位同学谈感受,其他同学讨论。很自然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有些秩序不能换。这样一来,同学们情绪高昂,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顺势引入课题内容上来,把学生的学习劲头带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到技术课的学习是件愉快的事,破除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欲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通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来落实教学目标。

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案例:

教师在教“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课时,不是直接讲结构设计对我们生产、生活多么重要,而是我让学生设计简易相片架,要求水平要超过教科书中的三个方案,因为你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在相框和支架的设计上都要有创意。教师用目标激励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要到老师这里存档,你所做的模型或原型还可送给你最要好的同学,因是自己亲手所做,比买贵重物品相送更能表达纯洁的友谊。最先设计出来的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方案并讲解方案的结构和设计思想。学生设计热情非常高涨,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所做方案各不相同。老师在同学中巡视,对于所设计的方案有创意的同学,老师在成绩册中当场予以记载,并要求课后用A4纸画好交老师存档。

这样的一堂课教师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在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上才能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不能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不能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决不能以单一的知识、技能甚至所谓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来遮蔽了对学生进行自主人格培育的光芒。

三、精选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对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是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因为苏教版的教材浅显易懂,内容大多贴近生活,学生通过阅读就能了解其意义,基本上能掌握相应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增加一些素材充实到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教学内容上去。在讲授技术的性质中技术的专利性时,列举了DVD专利这一案例。说明专利的重要性。补充了这样的案例后,使学生对技术的专利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在对技术试验这节的教学时,在听一位教师的课中,课前这位教师收集了施工工地上丢弃的安全帽。在课堂上,教师用敲打法对安全帽做破坏性试验,然后叫同学回答这种试验属于技术试验方法中的哪种方法,简要说明原因。在讲授优选试验法时,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优选试验中,选出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列举了台湾青枣在移植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青枣在没有进行移植试验的基础上就进行盲目移植,结果造成人、财、物的损失。说明了技术试验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把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技术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充实到课堂中,引起学生对技术问题的思考,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领略到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技术,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技术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

技术课程单纯讲授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会慢慢降低的,最好是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动手进行技术试验,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技术试验来理解、领会课本知识内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技术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它的本质是创造。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广阔舞台。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改变“重视操作训练,轻视创新设计”的旧的技术教学观念,大力加强学生的设计活动。教师要采取有效的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教学方法,诱发学生构思,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激发创造激情,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体验技术的魅力。如一位教师在台灯的设计制作过程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内容:1.同桌四人为小组单位制作台灯;2.材料自定,木头、塑料、毛竹、硬纸板等均可;3.制作工具及辅助材料自备。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讲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好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品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结构有固定的、折叠的、散件组装等,作品形式有大有小,不拘一格。教师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然后教师作简要的点评。

像这样的一堂课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本课程的特色。通过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创造潜能得到引导和开发,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身的技术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原文地址:http://cfpx.cersp.com/article/browse/216183.jspx

针对教学实际,确定今后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重点

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一、通用技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是课程的教学设计者和教学一线的实施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技术课程要结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实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在传统的技术教学中,教学关系往往是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这样的课堂里,实际上学生不是自己学会技术,而且被教会技术,技术教学往往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活动,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可促使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有利于二者的相互协调。

1.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以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掘当地天然的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技术教学的特色,争取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2.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际能力。技术设计是通用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贯穿于通用技术的整个课程。

我们不能片面地将设计理解为动脑,动手操作理解为实践。其实,设计过程中的调查、访谈、绘制图样、试验都属于实践活动。技术解决的是“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倡导“做中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实践过程学习知识与技能,领悟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设计课堂“空白”,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

教师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解决技术问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与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

4.通用技术是对传统劳动技术的大幅度改造,但仍没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由于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结构,所以,学习和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模式,可以使教师较快地把握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益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通用技术的教学理论建设积累经验。但是,教学模式只是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把握了教学的主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还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和学的具体设计。

三、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一)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的教学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1.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在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以及相应的分析、权衡、选择、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经过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可能产生多样化的思维,才能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学生的技术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所以,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宴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要做到这“两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以吸引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设计过程。2.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在形成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以使学生对设计过程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3.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由于技术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会有产品,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又比较容易量化,所以,在对设计的评价过程上容易产生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现象。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互动的发展,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二)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 1.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

从事技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工具、手段和步骤。一旦目标、任务确定了,方法就成了重要的问题。2.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和思想方法

技术思想和方法重在实践中应用,通过实践去领悟,要防止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教材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技术和思想方法的教学载体,如果教师结合技术思维和方法去教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技术思维和方法去学技术,那就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三)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本《标准》的内容中经常提到了技术试验,正确把握技术试验教学的要求,对落实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各种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

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让学生体验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曲折和艰难,并用历史上发明家百折不挠进行试验研究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自信、不怕失败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对《标准》内容中规定的技术试验要求,若因仪器设备等不足原因而在实施上造成困难时,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自行设计类似的试验项目来替代,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试验。

各地要加强对技术试验方面的教研和交流,积极总结和推广教学中涌现的简单易行、教学效果好的技术试验的方法和经验。(四)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结合技术自身的特点,将新课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中要进行某一产品的抗压强度试验,由于试验过程本身就富有很多的探究因素,这为运用探究学习方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试验往往需要依靠几个人的合作完成,所以又可以采用合作性学习方式。很多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后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经常讲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技术课程中的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为学生

中国教师站 版权所有 中国教师站—为中国教师免费提供一切资讯!

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所以,只要我们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技术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得快,做得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得慢,做得慢,即存在“两头”分化的问题。在《标准》的“教学建议”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这一头如何加强辅导讲得比较多,这里着重再讲一下如何对好的一头学生加强自主性学习指导的问题。

(六)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技术新课程,促进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特色 篇5

学校:中实学校 姓名:张冬冬 日期:2016-5-1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提高学生技术素养,鼓励学生多方面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全新的理念重新界定了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揭示了揭示教育素质培养的本质,使我国素质教育步入具体化、成熟化。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行,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切实需要。”

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很宽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有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学科自身的特点。绝对不是有些教师认为的劳动技术课,更不是一些学生开始认为的“什么老师都可以教的技术”。这门课程的培养的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和原来的劳技课有本质的不同,按照课程目标来说,可以理解为我们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而是工程师,不是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综合性”是通用技术教学对学科体系的一种超越,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这些使得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比如在设计小板凳的过程中,要选择什么样的支撑结构才能让小板凳的结构稳固,这就要涉及到物理的受力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材料来粘合小凳才能既保证粘合处的牢固又能保证选用的粘合剂不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这就要设计到化学的知识,椅子做完了,要使人坐上去感觉舒适,这就涉及到一些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但现实是很多教师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这门学科,就算是学习过相关的专业,打开课本一看发现有很多的知识连自己都不明白,而且相关的书籍、相应的教学资源也很难找到。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就只能使一些案例的讲解流于表面、泛泛而讲,无法深入分析下去,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肯定是不会有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这门学科之前就要吃透教材,看透教参,还要多看其它版本的课本。因为在教学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借鉴各个版本的教科书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案例,有利于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通用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深入挖掘了通用技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色,归纳如下:

通用技术既不是数学、语文等专业学科,也不是旧观念中的“劳技课”。相对于其他基本学科,通用技术具有“闲、广、趣”的特点。首先是,闲。当其他学科围绕着高考上课、补课争分夺秒,下课题海战术的时候,通用技术课就显得清闲幸福多了。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吉林省目前还未纳入高考,于是,学生上课可以放松心态,毫无功利性地学习。第二,广。一般人的理解,通用技术也就是物理学科的延伸,其实不然。通用技术课程其实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它涉及了人文、社会、心理、数学、物理等等知识。其实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这些学科作为基础。因为“广”,正好能让学生把在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作一个现学现卖,是从理论到实践最理想的平台。第三,趣。之所以说它有趣,是因为以前大家所学的知识太过理论化,久而久之,已经逐渐失去了兴趣性。而通用技术在这时推出显得有点异军突起的味道,并且其着重实践性的特点便显得更具趣味性,提倡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渐的渗透技术思想。

此门课程中的技术和设计是分不开的。设计是开拓思维独立创造的过程,是构思新颖并且可行的活动。它并不是单一地接受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在将其作为基础的同时重点挖掘自己的知识背囊,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的作品。但具有独特功能的作品并不一定成功,因为还需要考虑作品满足哪些需求,还有什么是没有达到的。它的设计是否科学,制作成本和实用价值比例是否合理等等。

上面提到的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的作品就是学生创新性的体现,通用技术课程在教给学生设计理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即使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最初设计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实现。因为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动态的个体,有时候一些具体的教学情况教师往往难以考虑周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握住课堂,遇到突发性事件随机应变。

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而技术设计是技术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通用技术的整个课程。统一的设计题目,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引导和鼓励的过程中,让设计成为学生的需要。在很多课堂中,我都抓住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发现,进行鼓励和引导,让设计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通用技术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技术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知识储备、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别。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知和认识,鼓励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和探索世界,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一直没有较大的改观。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甚至教师的教学目的都很明确——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并非为了本质上的学习来提高综合素质。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不在高考考查范围的科目,那么要上好课,要抓住学生的心,就一定要在备课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体现了基础性和通用性,又是一门有别于专业技术的技术。因此,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及评价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新课改下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篇6

董逸明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是关注人的发展,是顺应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的国际潮流,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要而诞生的。高中通用技术课是新课程中新兴的一门必修课,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教学上强调学生的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本文通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提高学生的以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实践能力等,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开放;案例设计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性学科,它有别于专业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劳技课是专门教给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和操作技巧的课,是把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课,而通用技术是《技术与设计》系列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面它会讲到一些知识,比如技术试验,稳定性,流程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有人认为,高中生能设计出什么名堂来?设计应该是设计师的工作。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去当工程师,设计师,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我们不是也在“设计”吗?将来我们要“设计”活动,将来我们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我们无时不刻在进行着各类“设计”。因此《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要求和培养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可行的技术思想和技术价值观,这种思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

根据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以及自己一年来的教学经验,现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由此看来,能否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1

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设置问题情境的关键。

那么,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句俗语“投其所好”。首先,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指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特点,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然后针对这些特点,对症下药。其次,应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作为传道解惑的使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优秀的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文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文化知识,文明的举止行为都可转化为威信。俗话讲:“亲其师,信其道。”否则,教师的言行就不会有感召力。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吃透课本。针对课本,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找到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知欲。例如我在讲授技术1第一章 “技术的未来”一节时,针对课本中列出的图片少,而且不详细的情况,在正式上课前,我也准备了一节上机课,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相关图片,并作了相应的要求:查阅现今社会通讯领域、航天事业、交通工具、医疗、教育等行业中新科技的发展应用及趋势等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技术未来的兴趣。

二、坚持以生为本,开放引导课堂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和指导者。当教师把探究的火把点燃之后,就应该随时关注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实际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养成。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民主的、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尽量排除教材定论和教师权威对学生的束缚,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思维上尽量发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

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放课堂,消除不该有的程式和框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和标新立异的勇气。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列举身边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有一个女生列举了裁缝一件成品衣服前期准备工作的流程设计。她把做一件衣服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顺畅,也很有道理。原来她父亲是一个资深裁缝师,在平时做衣服时,她经常帮父亲做些裁剪前的准备工作,感到流程设计很重要。同学们听了也很受启发。

其次,开放课堂的同时,同样需要教师的灵活调控和因势利导。我们既要让学生

有争论辩难的机会以及不同意教师的观点的自由与宽容,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思维聚焦在教学的中心问题上。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中我先后组织了学生辩论会“技术有好坏之分吗?”、“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吗?”学生分正反两方,分别收集资料,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辩论非常精彩。教师灵活处理,因势利导,对于辩论中的“意外事件”非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反而会成为难得的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会利用案例分析法教学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教学问题、给出学科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遍应用在通用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上课时有案例分析导入法,解题时有案例分析题。通用技术是一门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很广,来自生活的例子很多,应该利用好这些例子为教学服务,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案例分析导入法强调的是分析。由于学生对一些技术原理、技术问题了解较少,如果只是给出一些现象(或案例),由此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不会有同感。如果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是技术的某个原理、方法等,由于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这类事物,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因而可能听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不知老师要做什么。虽然后面老师会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原理、方法等,但由于前面已糊涂了,结果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如果是一开始先讲案例,学生会被案例吸引,紧接着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所要教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具体模型。再去讲概念、原理、方法时,学生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就能较容易理解。应注意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尽量详尽一些,在这里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因为学生不知道教师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主要是教师讲或教师引导,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就能比较主动。案例分析,特别是分析的思想方法,既是学生了解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技术思想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

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的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四、培养技术素养,锻炼动手能力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设计和制作是相辅形成的两大支柱。设计是一切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而动手制作则是技术设计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过程,设计和制作当中也包含许多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亲历设计和制作活动各环节的全过程。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和探究试验的欲望。在学习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展能力并体验创造的艰辛和成就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精心挑选一部分能体现技术设计的实例,比如,我让学生设计简单的结构作品、相框、小板凳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创造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参考实例的技术设计思想和方法,来尝试着培养学生自己去进行程序设计。在使用实例时,教师还应注意形式的灵活性,可以设计相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善于思考,勤于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处理教学实例,教师都应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评点。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总趋势,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吃透新课改理念的精神,完善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方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之崛起做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课堂课堂导入 篇7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 我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和尝试, 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 我总结了四种课堂导入的方法以及导入时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方法

1. 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 使学生在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导入法对事例的选取要求较高, 并不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能找出最合适的例子,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素材的积累。在教学中发现最为妥当的例子, 就可以大胆使用, 但不可生搬硬套, 使事例缺乏说服力。

例如, 在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中, 恰逢校园艺术节, 我先展示了许多精美的校园艺术节海报, 然后问学生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劳动, 亲手制作艺术节海报, 从而导入课题——Photoshop图像处理。当把学生高昂的兴致引导到教学重点上来时, 也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突破口”。

2. 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导入法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连接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 对于构架整体知识体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以Excel教学为例, 教授新课前, 我先让学生回忆Word软件的界面特点、学习方法, 待学生回答后, 我进行总结:两个软件在打开、保存、菜单、界面等方面的异同之处。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生抓住了重点, 对新软件的学习变得轻松许多。

3.悬念设置导入法

悬念设置导入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 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探究行为先产生, 然后自然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这样导入新课, 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 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究, 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 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应巧妙地设置悬念, 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 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引起学生的兴趣, 集中注意力听讲。

例如, 在讲《电子邮件》一节时,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 你知道从我们这儿给远在北京的朋友写一封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到吗? (生答:需要很长时间, 几天甚至更长) 老师只用了几分钟, 我在北京的朋友竟收到了, 并且还有声音、图片, 非常生动, 还几乎没花多少邮费。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认知发生冲突, 进而导致期待状态和探究行为的产生。学生急于想寻求答案,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为高涨, 因而达到了设置悬念的效果。

4.趣味导入法

教师可以选择以谜语、故事、游戏或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视频、歌曲等为导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艺术性。

例如, 在讲《数据的交换技术》时, 我先让学生模拟完成一个信息传输的活动, 通过对活动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理出合乎常理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移植,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 理论强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生在不断的讨论探究中将知识内化。

●信息技术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导入目标要明确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设计导入的目标, 不能游离教学内容之外, 让导入无法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备课时, 要根据学生的学情, 明确所授新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精心设计好导入的内容和形式, 包括设想好导入时会突发的各种状况, 使内容和形式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顺利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导入形式要灵活多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 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带来疲劳。”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兴趣, 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果使用单一的导入方式, 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逐渐对教师的提问缺乏注意, 失去兴趣, 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导入方法和手段, 注重艺术的导入,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为整堂课作好铺垫。

3. 导入过程要简洁明了

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是讲究效益和效率, 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课前的导入是引子, 导入时不能夸夸其谈占用大量时间, 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 所以导入时教师要力求做到简单, 通过简单的情境、故事、游戏、问题导入新课。也就是说教师应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 激发其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 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 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要求, 并有意识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 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4. 导入内容要贴近生活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出发, 要从生活中取景, 所选内容和方法要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精神, 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导入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相联系, 否则导入再新颖, 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无意义的, 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别处, 影响课堂效果。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会使用课堂导入, 多关注它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不能单单流于形式, 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与分析。一个巧妙、以趣启思, 能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作用的课堂导入, 能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

摘要:课堂导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 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成功的导入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活力, 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简单总结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四种导入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方法 篇8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6-01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之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机房,软件资源日益丰富,一些机房还提供了互联网环境,这些进步,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艺术,上网、游戏、聊天吸引着中学生充满好奇的心,一些学生迷恋于聊天、游戏,无心上课,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些问题,都赋予了导入部分更特殊的含义,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聊天中拉回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按预先的教学设计正常进行。要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法

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主题中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讲解在Flash中引导层动画制作时,首先展示Swift几幅动画图片:奥运火炬的传递路线、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姚明投篮的抛物线入筐。这几个动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学生问:“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然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火炬会按照我划的线进行传递呢?嫦娥一号为什么又会按照我划的椭圆曲线运行呢?同学们,电脑是神奇的,它能够把我们想象变成现实,你们想学吗?”学生立刻响应,兴趣高涨,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这几幅动画都结合时代主题,因此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有些学生不但学会了当堂课的内容,而且还制作出一些高难度的动态图,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老师的导入方式。

二、利用游戏导入法

中学生大多比较迷恋游戏,在教学中我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在讲键盘上各键的功能时,首先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不光你们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喜欢玩的游戏很多,其中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我想现在给同学们表演一下,你们愿意看吗?这时候我来演示金山打字2003中的“太空大战”、“激流勇进”和“拯救苹果”等打字游戏。这些游戏设计得非常有意思,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演示完毕我提问:这几个游戏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想不想玩?那要先回答一个问题:谁能说一说打游戏的时候最难过的也是最有意思的是哪一关?学生答(关底)怎样才能打到关底?能直接到达吗?“不能,要闯过很多关卡才能到关底。”“那我告诉你们,我刚才玩的几个游戏就是关底,你们要想玩这几个游戏,也要先闯过几个关卡才行。这几个关卡是1、认识键盘;2、学会正确地键盘指法;3、能够盲打 老师也是一关一关闯过来的,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完成闯关任务吗?好,那今天我们就来闯第一关。”这样导入,不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开启智慧的闸门,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能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在讲形状补间动画时,首先老师说:大家一起猜——看看他是谁,接着展示以下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是一个一个出现。

提示一:他是我国一部章回体小说的主人公。

提示二:他敢于向权利挑战,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提示三:他机灵勇敢,曾漂洋过海拜菩提老祖为师学得高超本领。

提示四:他曾大闹天宫,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师傅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提示信息设置的是由难到易,吊足了学生胃口,学生兴趣高涨。到第三个提示信息时,有少部分学生能猜出是孙悟空,显示出第四个提示信息时,学生都确定了是孙悟空。接着老师说: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老师也有七十二变,学生都不相信,老师顺势就展示一个事先制作好的“老师头像变孙悟空”的形状补间动画。就顺其自然导入到今天的新课,形状补间动画,最后上课的效果非常的好,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的高兴。

四、热点实例导入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每天都有新的、热点的事物出现。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热点实例导入新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给初一讲搜索引擎时,当时苹果手机在国内正热。上课时,我先展示了一个苹果手机图片,这对学生来说不陌生,都知道。接着我就问:那你们知道苹果公司的标志:为什么是一口被咬掉的苹果,有什么特殊含义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基本都不知道,那我们如何找寻答案,顺势引出我们今天的主题:搜索引擎的使用。

上一篇:钢结构建筑主要特点下一篇: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