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系统(精选12篇)
基础信息系统 篇1
一个Web数据库应用程序需要管理大量相关的数据, 对这些数据的操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权限才能进行, 特别是对数据的添加、修改与删除操作更是至关重要, 所以每个数据库应用程序一般都需要有一个用户登录的过程, 通过登录限制用户操作这些数据的权限。
1 系统登录
科研业绩是单位考核员工的一种重要参数, 因此凡是涉及科研业绩的信息都必须准确无误。员工通过登录, 录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并查询相关的科研业绩信息。
1.1 角色与用户权限设定
科研信息的录入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 部门科研信息统一由部门科研秘书录入和审核。
(2) 由员工本人录入后, 部门科研秘书审核。
因一个单位员工往往较多, 需要录入的科研信息量较大。如果录入部门中员工的科研数据都由部门科研秘书来完成, 则录入工作量很大, 输入时难免会出现错误, 审核时就不易发现存在的数据错误, 因此使用第一种方法录入, 数据的准确性将难于保证。而使用第二种方法录入时, 每个员工的科研信息相对较少, 录入时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出错的概率相对较低, 即使录入时有少量错误, 后面还要由部门科研秘书进行审核, 容易发现错误。通过以上的分析, 本系统中科研信息的录入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
本系统中按照需要, 将员工分为3种角色:普通员工、部门科研秘书和系统管理员。角色不同, 其操作的权限是不同的。
普通员工: (1) 录入本人或相关员工 (因一个科研项目由多人完成) 的科研信息; (2) 修改、删除还未审核或审核没有通过的本人科研信息; (3) 对于审核通过后的项目只有查看的权限; (4) 查询本人或所有员工的科研信息与业绩信息; (5) 查看系统基础数据, 为方便员工录入相关的科研信息, 允许普通员工添加期刊、出版社等信息, 但不允许修改或删除期刊、出版社。
部门科研秘书: (1) 按单位科研文件规定录入、修改各种科研项目不同类别 (即各基础信息表) 所对应的业绩分和排位系数; (2) 审核本部门员工上报的科研信息, 对每个项目提出审核通过或审核未通过的意见。
系统管理员:具有所有权限。
在本系统中, 通过员工表 (Employee) 中设置员工权限 (UserRight) 字段来决定该员工的操作权限。员工权限为一个整型类型字段, 每个Bit代表一种权限 (为1时表示有权限, 否则为无该权限) , 从低到高各Bit权限定义如表1所示。
据此分析, 对于普通员工, 其权限为0……0111 (仅限于对本人的科研项目, 数值=7) ;对于部门科研秘书, 其权限为0……01111000 (仅限于对本部门的科研项目, 数值=120) 。
1.2 主页设计
1.2.1 主页页面 (Default.aspx)
对一个Web数据库应用程序来说, 用户登录是必不可少的。用户登录不仅是为了系统安全, 也是为了获取登录用户的使用权限。
本系统为方便用户使用, 将登录界面 (即系统登录区) 直接嵌入网站主页的中央, 页面下方显示系统使用说明, 如图1所示。
主页界面从上到下分为4个区, 其中最主要的是菜单显示区、系统登录区和提示区。
(1) 菜单显示区设计为只含一个单元格的Table, 代码如下:
其中:LB_Menu标签用于员工登录后显示系统菜单。因显示菜单的代码较长, 这里就不介绍了, 需要的读者可查看源文件包中的文件Menu.js和CreateMenu.js。显示菜单的代码请见下面的程序区。
(2) 系统登录区设计为一个一行的Table, 代码如下:
其中:TB_UserID、TB_Password输入框分别用于输入用户ID和对应的密码。代码中通过OnClientClick="return ChkLogin () "为登录 (BtnLogin) 按钮进行输入验证, 目的是验证用户输入是否合法。当输入不合法时, 系统将出现出错提示信息, 验证代码如下:
(3) 提示区也是一个Table, 代码如下:
其中:Lbl_DispLogin标签用于员工登录后显示登录信息。注销 (Btn_logout) 按钮用于用户退出本系统。
1.2.2 主页代码 (Default.aspx.cx)
上述程序中都加入了注释, 阅读代码时要参考界面中各个对象的使用。由于主页 (Default.aspx) 文件的详细源码很长, 这里就不一一给出了, 读者可以根据图1及其后关键部分的代码自己设计。
用户登录成功后, 主页上将出现一个主菜单, 展开后的页面如图2所示。
2 基础信息管理
科研业绩的管理涉及到较多的相关基础数据:部门、员工、期刊、出版社、期刊级别、课题级别、获奖等级、产权类别和人员排位系数等。由于篇幅有限, 不可能一一给出详细设计代码, 将相近的部门与员工管理, 给出员工管理的详细设计方法和代码;同样期刊与出版社管理, 给出期刊管理的详细设计方法和代码;最后给出人员排位系数管理的设计代码。
2.1 员工管理
2.1.1 员工界面 (Employee.htm)
员工管理涉及到两个表:员工信息表 (Employee) 和部门信息表 (Department) 。为方便用户操作, 员工管理界面采用了框架结构, 如图3所示。
相关代码如下:
2.1.2 左框架 (EmployeeTree.Aspx)
左框架用于显示单位的所有部门, 并提供用户选择。其中仅有一个名为TV_Department的TreeView对象, 用于显示单位的所有部门。EmployeeTree.Aspx的源代码设计如下:
在TV_Department对象的定义中使用了OnTreeNodePopulate事件, 用于部门数据的填充。该事件在源代码的head区中使用脚本定义, 其中Node_Populate () 函数通过调用FillDepartment () 函数完成部门数据的填充及导航 (NavigateUrl) 参数的设置。用户选择部门后通过导航 (NavigateUrl) 参数, 将该部门的员工信息通过EmployeeMain.aspx显示在员工显示区。
2.1.3 员工显示区
员工显示区由左框架中的TV_Department对象引导, 用于显示所选部门的员工信息。
2.1.3. 1 员工显示区的界面 (EmployeeMain.aspx)
执行“网站”→“添加新项”菜单命令, 在出现的“添加新项”对话框中, 选择“Web窗体”, 并在“名称”输入框中输入EmployeeMain.Aspx, 单击“添加”按钮后创建员工管理主界面。添加控件后, 员工显示区界面如图4所示。
其中:
(1) Lbl_Department对象用于显示选中的部门名。
(2) GV_Employee是GridView对象, 用于显示查询到的员工信息, 相关代码如下:
与该对象相关的GV_Employee_RowDataBound、GV_Employee_RowDeleting、GV_Employee_PageIndexChanging事件代码在EmployeeMain.aspx.cs代码文件中定义。修改员工的单击事件LBtnModify_Click事件代码也在EmployeeMain.aspx.cs代码文件中定义, 具体请见下面的EmployeeMain.aspx.cs代码设计部分。
每行的右边设计了两个ItemTemplate模板, 每个模板中放置了一个超链接 (LinkButton) 按钮对象, 实现该员工的“修改”和“删除”操作。设计时将要修改的员工ID通过CommandName传递到LbtnModify_Click单击事件中, 将要删除的员工ID通过CommandArgument传递到GV_Employee_RowDeleting事件中, 并通过设置CommandName值为“delete”告诉系统执行的是删除操作。这些属性值的设置要与LbtnModify_Click或GV_Employee_RowDeleting事件中的相关代码相一致, 否则将起不到对应的效果。
(3) Div_Input对象仅在添加员工或员工数据修改时可见, 层上定义了一个表格 (table) , 用于员工信息添加和修改时数据的显示和输入。用于输入的各个对象名如图4中的标示,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2.1.3. 2 员工显示区的代码 (EmployeeMain.aspx.cs)
(1) 因需要页面需要操作数据库、使用SQL语句和得到员工权限, 故在EmployeeMain类中定义了如下3个私有变量:
(2) 按下面代码编制页面的Page_Load事件:
(3) 编制将指定部门员工数据绑定到GV_Employee对象的绑定函数:
(4) 因查询到的员工可能较多, 需要进行分页显示, 故按下列代码编制GV_Employee对象的PageIndexChanging翻页事件 (GV_Employee的AllowPaging属性应设置为True) :
(5) GV_Employee对象中每行的后面设计了两个TemplateField模板, 用于员工信息的修改和删除。考虑到使用方便和系统安全, 只有员工本人和管理员才有权限进行员工信息的修改, 只有管理员有权限进行删除操作。因此需要设计GV_Employee对象的RowDataBound事件, 对“修改”和“删除”超链接进行设限, 相关代码如下:
(6) 编写“添加员工” (Btn_Add) 按钮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7) 编写“修改”超链接 (LBtnModify) 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8) 按以下代码完成“删除”员工的工作:
(9) 编写Btn_Action按钮 (有“添加”和“修改”两种操作) 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10) 编写“退出” (Btn_Close) 按钮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至此, 完成界面和代码设计。
(1) 运行Web程序, 用户登录后, 执行“基础信息”→“员工管理”菜单命令, 进入员工管理的“浏览”界面, 如图5所示。
(2) 单击“添加员工”按钮, 出现如图6所示的“添加员工”页面。输入或选择相应员工的数据后, 单击“添加”按钮就可将员工数据存入数据库。若用户输入的数据不符合要求 (如工号、姓名为空, 生日格式不正确) , 则系统将显示“出错信息”后, 要求重输。
(3) 单击行后的“修改”超链接, 出现如图7所示的“修改”页面。修改完成后, 单击“修改”按钮完成数据修改工作。若用户修改的数据不符合要求 (如工号、姓名为空, 生日格式不正确) , 则与“添加员工”一样, 系统将在显示“出错信息”后, 要求重输。
2.2 期刊管理
2.2.1 期刊管理 (Magazine.aspx) 界面
期刊管理涉及两个表:期刊信息表 (Magazine) 和期刊业绩分信息表 (MagazineLevel) 。用户的权限设计与员工管理相同, 可参考上面的员工管理。期刊管理界面如图8所示。
其中:
(1) GV_Magazine对象用于显示在库的期刊信息, 相关代码设计如下:
与该对象相关的GV_Magazine_RowDataBound、GV_Magazine_RowDeleting、GV_Magazine_PageIndexChanging事件代码在Magazine.aspx.cs代码文件中定义。修改期刊信息的单击事件LBtnModify_Click事件代码也在Magazine.aspx.cs代码文件中定义, 具体请见下面的Magazine.aspx.cs代码设计部份。
(2) Div_Input对象仅在添加期刊或期刊数据修改时可见, 层上定义了一个表格 (table) , 用于期刊信息添加和修改时数据的显示和输入, 各个对象的定义如图8所示。
2.2.2 期刊管理的代码 (Magazine.aspx.cx)
(1) 为了将期刊数据导出到Excel中, 使用了开源项目“报表的开发利器-ExcelQuicker”, 用户可以通过Google按ExcelQuicker关键字查询到, 将其下载后把其中的ExcelQuicker.dll加入本项目中, 并将ExcelQuicker.xml文件拷入本网站的根目录中, 其详细使用请见ExcelQuicker.chm帮助文件。
(2) ExcelQuicker在命名空间EUDEV.Shared.ExcelQuicker中定义, 因此需要在C#文件中使用using EUDEV.Shared.ExcelQuicker;
(3) 因需要操作数据库、使用SQL语句和得到员工权限, 故在Magazine类中定义了如下3个私有变量:
(4) 按下面代码编制页面的Page_Load事件:
(5) 编制从数据库获取所需期刊数据的函数Get_Magazine_Data和将期刊数据绑定到GV_Magazine对象的绑定函数Magazine_DataBind:
(6) GV_Magazine对象的PageIndexChanging翻页事件、RowDataBound事件的代码与上节中GV_Employee对象的PageIndexChanging翻页事件、RowDataBound事件相似, 只需将GV_Employee替换成GV_Magazine即可,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7) 编写“添加期刊” (Btn_Add) 按钮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8) 编写“修改” (LBtnModify) 超链接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9) 按以下代码完成“删除”期刊的工作:
(10) 编写Btn_Action按钮 (有“添加”和“修改”两种操作) 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11) 按以下代码编制“输出到Excel” (BtnToExcel) 按钮的单击事件, 完成将查询到的期刊数据输出到Excel文件中。定义了一个ExcelQuicker_DataExport函数实现期刊数据输出到Excel文件的工作, 在“输出到Excel”按钮的单击事件中简单地调用ExcelQuicker_DataExport函数完成数据导出工作:
(12) 编写“退出”按钮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至此代码设计完成。
(1) 运行程序, 用户登录后, 执行“基础信息”→“期刊管理”命令, 进入期刊管理的“浏览”界面, 如图9所示。
(2) 单击“添加期刊”按钮, 出现如图10所示的“添加期刊”页面。
(3) 单击行后的“修改”超链接, 出现如图11所示的“修改”页面。
2.3 排位系数管理
2.3.1 排位系数界面 (Magazine.aspx)
排位系数存放在排位系数表 (OrdersCofficient) 中。排位系数管理界面如图12所示。
其中:
(1) GV_Coefficient对象用于显示在库的排位系数信息, 相关代码设计如下:
与该对象相关的GV_OrdersCofficient_RowDataBound、GV_OrdersCofficient_RowDeleting事件代码在OrdersCofficient aspx.cs代码文件中定义。修改排位系数信息的单击事件LBtnModify_Click事件代码也在OrdersCofficient.aspx.cs代码文件中定义, 具体请见下面的OrdersCofficient.aspx.cs代码设计部份。
(2) Div_Input对象仅在添加排位系数或排位系数数据修改时可见, 层上定义了一个表格 (table) , 用于排位系数信息添加和修改时数据的显示和输入, 各个对象的定义如图12所示。
2.3.2 排位系数管理代码 (OrdersCofficient.aspx.cx)
(1) 本页面中也要使用ExcelQuicker, 因此需要在C#文件中使用using EUDEV.Shared.ExcelQuicker。
(2) 因需要操作数据库、使用SQL语句和得到员工权限, 故在OrdersCofficient类中定义了如下3个私有变量:
(3) 按下面代码编制页面的Page_Load事件:
(4) 编制从数据库获取所需排位系数的函数Get_OrdersCofficient_Data和将排位系数数据绑定到GV_Coefficient对象的绑定函数OrdersCofficient_DataBind:
(5) GV_Coefficient对象中每行的后面设计了两个TemplateField模板, 用于排位系数的修改和删除。考虑到使用方便和系统安全, 只有管理员或具有操作权限的用户才有权限进行排位系数的修改和删除。因此需要设计GV_Coefficient对象的RowDataBound事件, 对“修改”和“删除”进行设限, 相关代码如下:
(6) 编写“添加排位系数”按钮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7) 编写“修改”超链接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8) 按以下代码完成“删除”相关排位系数的工作:
(9) 编写Btn_Action按钮 (有“添加”和“修改”两种操作) 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10) “输出到Excel” (BtnToExcel) 按钮的单击事件与上节期刊管理中的“输出到Excel”按钮的单击事件大同小异, 也是定义了一个ExcelQuicker_DataExport函数实现排位系数输出到Excel文件的工作, 在“输出到Excel”按钮的单击事件中简单地调用ExcelQuicker_DataExport函数完成数据导出工作, 只是工作表名及数据来源不同, 如下所示:
(11) 编写“退出” (Btn_Close) 按钮的单击事件, 相关代码如下:
至此代码设计完成。运行程序, 用户登录后, 执行“基础信息”→“排位系数管理”命令, 进入排位系数管理的“浏览”界面, 具体过程与期刊管理类同, 就不一一详述了。
3 结语
系统的使用权限涉及到系统数据的安全, 因此是数据库应用程序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也是Web数据库应用程序中比较难于处理的问题, 给出了一种设计与使用权限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管理用户使用权限。对于基础数据的管理,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发现处理程序一般相差不大, 只要掌握一种, 其他的适当修改就可顺利完成。
基础信息系统 篇2
构建校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从WebGIS基础理论入手,分析了校园GIS系统组建的`主要技术体系,评价了主要GIS产品的技术特点,并重点阐述了ArcIMS技术平台的架构方法和空间数据设计思想;最后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河南科技大学校园基础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作 者:何杰 马保卿 He Jie Ma Baoqing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7刊 名:铁道勘察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年,卷(期):35(4)分类号:P208关键词:WebGIS ArcIMS 校园GIS系统
基础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 一张图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28-02
1 项目背景
随着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服务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应用的广泛而深入,以及国家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与GIS应用推广,应急平台使用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直接获取数据满足应用的方式变为通过访问服务的方式实现应用,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用该方式开展应急平台建设。
省级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节点,是保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在我省区域内节点互联互通的枢纽。在省级应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明确了在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中突出基础地理信息和各行业应急专题数据的汇聚、整理和展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平台建设时同步构建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服务,构建全省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模式。
2 主要建设内容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包括如下建设内容:
2.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采用统一的空间基础,建设全省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综合地名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图瓦片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省直职能部门提供,完成加工、处理、建库工作,并根据数据更新工作机制和应急平台的应用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
2.2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建设
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开发符合OGC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接口,为应急GIS系统对于地图展现、坐标转换、空间定位及量测、数据查询与在线编辑、地图标示及路径分析等基础功能面向应急业务的封装提供接口支撑,从而支撑应急平台业务系统。面向应急平台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功能。
2.3 地理信息服务基本支撑建设
建设支撑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运行的软硬件支撑系统。
3 必要性及意义
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等构成了应急平台软件的核心应用主体,都涉及地理信息数据及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对应急平台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3.1 应急平台应用软件系统需要统一的基础地理数据支撑
应急平台包含八大数据体系,即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数据、预案数据、案例数据、知识数据、文档数据。
其中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两大类。基础地理数据是具备空间属性特征的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等数据空间属性信息的基本依据,是开展應急业务分析和应用的空间基础。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建库管理,满足应急平台对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依托基础地理数据来源统一、空间基础一致、更新机制完善等优势,解决省政府应急平台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维护的后顾之忧。
3.2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是平台运行成效的基本保证。在解决地理信息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应用的同时,需要完成业务基础数据的日常采集、及时更新。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通过底图服务、定位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等,为省直部门、设区市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业务,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工作,向应急平台源源不断提供业务基础数据保障,促进实现数据的交换、整合与共享,从而为应急平台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支撑。
3.3 应急平台应急GIS对地理信息服务存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需求
应急平台Web GIS、态势分析与标绘、三维GIS、在线会商等不同形态的应急GIS系统,需要对广泛而频繁使用的二三维空间可视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基础功能进行面向应急业务专业而深入的封装,并与业务系统紧密集成,从而支撑完成应急业务过程。基于应急GIS,构建应急平台“应急一张图”应用模式,为应急业务提供完整的应急GIS支撑。应急一张图的基本特征包括:
统一的地理底图。所有客户端使用的地理底图在数据内容、空间基础、地图样式等方面保持一致。
规范的专题图层。应急专题信息采用的分层分类及符号化方式符合统一的标准,配图符合规范的配图要求。
完整的地图信息。地图范围和内容覆盖应急业务关注的完整区域;以事发点为核心区,核心区的地图信息包含矢量、影像、高程甚至三维模型数据,非核心区的地图信息与核心区的地图信息无缝衔接。
一致的地图场景。参与应急会商的相关单位基于同一地图场景进行信息交互,从而为指挥中心、相关单位、事发途中、事发现场的业务应用提供一致的会商地图场景。
完整的应用支撑。为综合应用、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等系统的具体业务应用提供全覆盖式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应急一张图建设在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上,支撑综合应用系统、移动应用系统、应急云服务等完成信息接报、风险分析、监测防控、资源调度、协同会商等业务处置分析,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4 总体设计方案
4.1 定位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定位于提供专业基础性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空间辅助决策系统直接调用,从而为相关业务系统提供应急地理信息服务。
4.2 用户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面向省应急工作相关单位,用户群体包括省政府应急办、省直部门、设区市政府应急办。
4.3 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及更新维护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所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来自于省直职能部门,由省直职能部门根据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机制,以及省应急工作的特殊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
4.4 总体架构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层:根据应急平台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建设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高程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瓦片地图数据库等。服务层:根据应急平台业务需要,提供系统管理、服务管理、地理底图服务、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坐标转换服务、空间定位服务、地图标示服务、地名坐标服务、空间量测服务、路网分析服务等服务接口。应用层:应用层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管理应用系统。
5 结语
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与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相比,该模式下基础地理数据的所有处理、加工、入库、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都由省直职能部门负责,而该工作属于其本职工作内容,不存在任何障碍;服务提供的数据能够为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设区市,包括省直职能部门自身所使用。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下参与数据相关工作的单位多,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全程跟踪负责,协调工作环节多而复杂。两项对比,建立服务的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有利于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有利于专题地理数据和应急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参考文献
[1]廖世淼.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4(1).
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研究 篇4
系统评价作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命运[1]。通过信息系统构建评价工作可以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 提出适宜的改进方案和建议, 以促进各企业、部门、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商业性信息系统评价也已日渐成熟[2,3,4,5,6]。随着网络的普及,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tific Fund, NSF) 蓝带委员会 (Blue Ribbon Committee) 提出信息化基础设施概念, 此概念说明了知识传递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7,8]。笔者认为, 作为知识传递有效载体之一, 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建设日益重要, 其评价工作也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后期评估的实际需求, 在淡化其经济效益评价的情况下, 拟从系统建设、系统技术水平、系统性能、系统应用等角度尝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此研究中考虑中国实际应用情况, 加入如领导支持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因素来考虑建立指标体系, 为有别于商业性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评价进行了有益尝试。
1 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信息系统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前人多有研究。闵文杰 (2000) 提出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可测性、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层次性及指标间应尽量避免显见的包含关系等原则选择构建指标体系[9]。邱均平 (2004) 开展了信息系统举证分析, 其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为实用性、代表性和数据性[10]。笔者认为实用性与科学性、可测性存在一定的共性, 数据性与定量分析具有趋同特点, 所以将选择部分原则予以归并, 提出如下在指标体系选择时应坚持的原则:
(1) 实用性原则。设计评价指标时, 必须考虑指标获取数据的难易度及后期通过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可行性[3]。
(2) 层次性原则。现有评价方法注重构建层次性的指标体系, 以便在综合评判中赋予指标科学权值, 达到理想的反映系统内在特质的效果。层次结构一般以二级层次居多。
(3)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评价指标中某些指标具有可定量化的基础, 同时定性指标又是必须考虑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需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分析。
(4) 指导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建立一方面是反映现时的应用情况,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指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 指导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所以所选择的指标需能对信息系统后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5) 渐进性原则。系统评价从系统的长期生命周期来看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指标的建立调整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成不变, 但会逐渐符合系统的价值体现, 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调整完善和发展, 其评价效果将会逐步改善。
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建立指标过程中参考已有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 对现代信息系统应有性能方面的指标未考虑进入本指标体系之中, 如:系统可靠性、效率、可维护性、移植性、界面友好与方便、输入输出标准化、文档完备性等, 因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大多已通过CMMI3级要求, 故按此标准建立的系统中以上指标均会满足。经济效益评价同样未列入指标体系之中, 原因在于此项指标难于操作, 基础性服务系统财政支持较多, 如采用传统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效益方面的经济数据无法收集。
基于以上所述, 将从系统建设评价、系统技术水平评价、系统应用评价、系统性能评价等方面构建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如图1所示。
(1) 系统建设评价
1) 规划目标科学性
在系统完成后, 可以对规划目标进行科学性验证。
2) 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总结系统规划目标在系统验收时完成程度。
规划目标科学性与完成程度均可采用几何数学方式计算, 定量评价程度较好。
3) 高层支持度
阻碍信息系统实施的因素有:规划与管理的支持、组织冲突的协调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层的支持[11]。高层的支持可充分了解系统的实施, 承诺所需资源的提供和组织协调沟通系统参与者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4) 规范性
规范性在于系统的可追溯性, 文档齐备、流程记录详细, 对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后期完善均具有强借鉴性。现代项目管理非常重视通过流程规范和文档的完备以预防解决人员流动引起的任务交接工作问题, 保障系统进度的有序进行。
(2) 系统技术水平评价
1) 先进性、首创性
基础服务性系统的开发研制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系统首次建设方或试点建设方风险较高, 探索性强, 对此类系统应给予较高评价, 以鼓励创新。
2) 业务整合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原有工作流程, 存在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再造的需求, 信息系统对原业务的整合能力也是信息系统价值的体现之一。
3) 数据完备性
数据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 系统最低要求为数据收集的完备性, 数据收集整理工作量大、耗时长, 意义重大。从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阶段也可以看出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大陆”的构建不是以功能处理为核心, 而是以数据管理为核心[12]。
(3) 系统应用评价
1) 用户满意度
基础性系统的服务对象一般不限于本部门, 其服务性较高, 在进行系统综合评价时, 用户满意度权值较高。用户满意度指的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之后使用者的感觉, 包括信息系统的界面友好性、操作方便性以及使用之后是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是否提升对组织的拥护和信任等[10]。用户满意度评价也可采用问卷方式, 然后进行数据再分析。
2) 系统利用率
业务工作中使用系统完成的工作量的百分比, 系统的高利用率是系统价值的体现。
3) 专业应用效果
各信息系统的应用目的不同, 其系统应用评价指标均动态选择适合特定系统的专业应用效果评价。服务型系统强调对外服务的质量、低出错率;决策支持型系统强调决策支持能力、系统数据挖掘的可视化程度和突发决策的支持度等。
(4) 系统性能评价
1) 易学性
指的是信息系统的设计应该贴近用户的需要, 让人容易学习。系统功能再强大, 最终还是需要人来操作的, 如果难学将会导致使用的人对信息化产生抗拒或是放弃, 信息系统建设也就很难成功。组织 (政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成员不都是高学历且熟悉电脑的人, 所以评价一个好的系统, 易学是个很重要的标准[10]。英国地质调查局 (BGS) 的GSI3D系统亦非常重视系统的可学性, 从而扩大系统的应用面[13]。
2) 防误操作性
避免错误操作指的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尽量让使用者少犯错误, 系统的准确性需求度要高,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精确[10]。
3) 安全保密性
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服务内容涉及部分国家保密数据, 系统需特别考虑安全保密性评价[10]。
2 评价方法
2.1 模糊综合评价
信息系统评价的统计分析说明在评价方法上主要以模糊综合评价为主, 兼有层次分析法等[1]。从易于推广、便于专业人员实施角度考虑, 本文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此方法前人研究较多, 认同度高, 便于实施。以下是对本次所采用的模糊评价简要说明。
模糊综合评价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 (即确定隶属度) , 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2], 其操作步骤如下:
(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P个评价指标, u={u1, u2, ……, up}
(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v={v1, v2, ……, vp}, 即等级集合, 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 要逐个对被评事物从每个因素ui (i=1, 2, ……, p) 上进行量化, 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事物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R|ui) , 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因素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4)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 (a1, a2, ……, ap) 。权向量A中的元素ai本质上是因素ui对模糊子集{对被评事物重要的因素}的隶属度。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次序, 从而确定权系数, 并且在合成之前归一化, 即
(5)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 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 即:
A。R
其中:b1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 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6) 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 对于多个被评事物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2.2 指标权值计算
通过层析分析法计算指标权值过程如下:
(1) 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
P个评价指标:u={u1, u2, ……, up)
(2) 构造判断矩阵
(3) 计算判断矩阵
计算Mi的p次方根:
(4) 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
3 案例分析
对构建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本文通过一个实例予以验证。我国城市地质试点工作城市均建立了地质信息系统[4,14,15], 该系统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多目标、多用途的基础工作, 目标是建立城市地质综合数据管理平台、面向专业研究的基础平台、面向政府的三维可视化决策平台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现对某城市进行比较全面的综合调查, 对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后可以得到各准则层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有关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见表1) 。
由表1中得知, B1、B2、B4准则的等级均为良好, B3等级为一般。这表明, 系统各项准则层指标基本处于一般到良好的水平。表现最好的是B1指标, 这与该市重视系统建设以及全国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大关系;B3的得分偏低, 暴露了应用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准则层评价基础上, 对目标层的评价结果进行模糊计算, 得到如下表2所示的隶属度矩阵。总体评价为良好水平, 但得分偏低, 说明系统仍需改进, 如系统应用水平方面。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并根据所述原则, 在考虑我国目前信息化建设水平及目标系统弱经济性情况下, 选择了4个准则层13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结合实例验证了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性, 通过评价发现了系统的潜在问题。同时, 由于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多为财政拨款项目, 评价工作开展还需政府相关部门主导, 此类系统评价才能促进系统的建设工作。
摘要:为建立非商业性的基础与公益性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 在考虑经济效益评价相对弱化情况下, 着重于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性能等方面开展系统评价研究,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对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实例进行评价, 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应用性。
基础信息系统 篇5
作 者:Sam Kew Roh Young Min Seo 郭洁 作者单位:Sam Kew Roh,Young Min Seo(韩国Kwangwoon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郭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础信息系统 篇6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一、前言
目前,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日渐成熟,物联网开始渗透至人们生活中,为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人们网购趋势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物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物流的要求。而将物联网作为底层硬件支撑,能够实现对物流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及时掌握货物的地位,为用户提供具体、透明的物流信息,提高物流管理有效性。因此,加强对物联网基础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物联网概述
所谓物联网,是集合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为一体,将物体与物体连接到一起的网络。物联网能够实现物体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在家居、交通及养殖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物联网内,互相通讯的传感器节点,能够形成网络进行通信,将上传的数据,通过基站使用移动网络传输给服务器,然后存储于数据库当中。传感器节点可以采集温度、湿度及重力等多方面数据信息。
三、物联网基础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1.设计需求
物联网出现及应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智能家居、城市等走进人们生活中。同时,互联网、终端产品不断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网购途径进行消费,通过物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处于供应链下游的生产服务行业,即物流成为连接交易双方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物流模式下,人们无从知晓货物的位置等信息。基于此,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本文将以物联网为基础,提出一种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物流信息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注册、登录,及时了解和获取到货物的位置、足迹及所处的温湿度等情况。不仅如此,本系统的设计核心在于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易用性。
2.系统架构设计
现阶段,对于物流系统架构来说,主要采取C/S、B/S两种架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的架构也会有所差别。本文将提出一种以webwork和Struts为核心的全新的架构,整合二者的优势,舍弃其缺陷,合并成全新的框架。通过拦截器机制,实现对客户端的请求。且引入了Hibernats技术,该项技术的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JDBC代码编写量,提高开发有效性。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及数据库形成了系统服务架构,分别对应的是表示层、逻辑层及数据层。为web服务器在整个系统中处于静态状态,不同用户获得数据需要应用程序提供,且用户仅能够访问到web服务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3.系统设计
对于本系统整体设计,主要涉及用户、订单、货运及车辆4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基本功能,即登录、注册及修改等,其中查询功能能够帮助用户了解到历史订单、未验收订单等。物品状态,能够让用户对物品所处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进行监控。在此设计基础上,能够让用户通过数据掌握物流信息,而非单纯的通过单号查询货物信息,且能够避免用户忘记单号的麻烦。具体来说:
第一,登录模块。是用户进入物联网物流系统的首个模块。该模块是物联网物流信息身份验证模块,在设计中增加了身份验证环节。如果用户首次登录失败,再次登录,除了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还要输入验证码,最大限度上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本文引入了Discuz算法进行加密处理,服务器验证审核用户身份后,方可进入到浏览界面。
第二,未验收订单查询模块。该模块作为整个系统最重要的模块,主要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查询自己尚未验收的物流情况。通过底层物联网传感器,对货物所处的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上传并存储于服务器当中,为用户物流查询提供实时动态,该模块还涉及订单信息、物品状态及足迹等模块。其中订单子模块,显示用户未验收订单详细信息,如寄件人/收件人姓名、地址及时间等信息,帮助用户能够对货物总体情况有所了解。除此之外,还有注册、修改等多个模块。
4.数据库设计
本文设计的系统涉及大量物流信息,尤其是用户增加,物流信息也会随之增加,形成海量数据信息。本文系统中的数据库中,要考虑到数据存储与处理问题。故本文将尝试引入Orale数据库系统,利用其分布式处理功能,实现对数据信息的管理。作为关系数据库,且能够对数据进行存储、修改及删除等操作,是系统开发服务端,实现数据管理的基础,且能够为后续系统拓展提供支持。如针对用户信息表格的设计,需要输入用户名、手机号及密码等。除了用户信息、订单信息,还涉及物品位置信息、派送车辆信息等。
四、物联网基础下物流信息系统实现
1.系统实现
针对上述提出的设计思路,本章将介绍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主要采用C语言,Visual Studio2012编译平台对程序代码进行编写,其中数据库主要与物流信息系统相连接,直接通过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主要介绍历史订单查询及未验收订单查询两个模块。用户点击超链接,能够查看链接对应的信息。针对未验收的物流来说,点击可以选择的订单编号超链接,系统自动弹出对应的物流信息详细情况。在该环节,将物流信息进行分页划分,每页显示10条信息,并将信息显示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以便信息过于冗长。系统实现能够对模块功能发挥提供更多支持,提高模块运行效果,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2.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作为设计与实现的一部分,能够发现系统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本文选择黑盒和白盒方面,对系统的界面、运行性能等进行测试。观察测试结果来看,系统界面与用户之间交互较好,适合广泛推广和应用,且系统整体性能运行状态较好。表2为部分测试项测试结果。
通过测试后,将本文设计的系统应用到某企业中,一年后,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该系统的应用能够使得库存下降30%~50%,减少库存投资1.5倍,显著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同时,对于人、财、物等资源的节省,其中人员投入减少了10%,生产能力提高了10%~15%。
3.系统维护
针对本文设计系统的维护,应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计算机系统及其硬件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使得计算机在运行速度、信息传递等方面能够保持准确,且具备更强的信息存储功能。此外,还应重视预防性维护,在故障发审前,对设备的性能等进行检查,发现潜在问题,对设备异样情况加以修复。
五、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将物联网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具体应用中,能够提高系统运行有效性,且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对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具体设计中,本文立足于系统设计需求,充分考虑当前用户对物流的要求,并引入关键技术,构建系统架构。完成设计后,借助相关软硬件确保各功能模块稳定运行。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判断功能模块是否能够按照预期的功能准确运行。
参考文献:
[1]林君暖.基于物联网环境的智能物流系统设计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02):38-40.
[2]李青.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信息通信,2016,(09):118-119.
[3]水海红.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4,(04):118-120.
[4]乐梦德.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14,(08):50-51.
基础信息系统 篇7
随着SG186工程不断推进,信息系统陆续投入运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等快速扩充,信息系统复杂度大幅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设备开始老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量加大,软硬件资源利用率低,服务器负载率有待提升,采购的软硬件资源之间不能有效共享、综合利用,硬件重复投资,软件许可、机房建设和人员成本快速增长,造成投资浪费。对此,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在2008年开展了主机、存储基础架构整合。
对辽宁电力的IT基础架构进行统一的规划,明确了采用虚拟化软件、小型机硬件分区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构建一个中间件、数据库统一的IT支撑平台,最终与应用系统形成合力,对业务进行“强而优”的支持。
1 整合目标及原则
1.1 整合目标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SG186各系统部署模式以业务应用在网省集中的主要特点,“IT软硬件资源优化整合的典型设计”重点针对IT基础服务以及硬件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以下目标。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硬件投资,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2)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设备故障对持续运行的影响,从整体层面提高系统抗风险的能力。
3)转变原来按业务应用购置软硬件设备方式为根据数据中心应具有的服务能力进行设备购置,实现信息化软硬件资源集中投资,实现不同业务应用对软硬件资源的统筹分配;提高数据中心自动化手段,通过统一IT基础服务、应用部署环境等方式,标准化IT服务;简化IT日常管理,使运维人员的精力真正转变到提高IT服务能力上来。
1.2 整合原则
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硬件平台整合的直接目标。随着辽宁电力业务的急剧发展,业务量和数据量都将继续跳跃式增长,粗放式的建设思路将会给辽宁电网的IT建设带来投资浪费,造成较大的投资负担。因此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是IT整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系统可靠性是硬件平台整合的重要保障。IT系统整合后,原先承载单一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资源,将会承载多个业务系统,硬件故障的影响面将加大。
随着网省IT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作用逐渐加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在IT系统整合后,将会节省出更多的IT资源,这也为提高系统高可靠性提供了空间。
由于辽宁电力的IT业务系统有数十个之多,本次IT系统软硬件优化整合要求对现有的业务影响降到最低,即在整合前首先进行风险评估。如果优化整合的风险达到或超过业务系统最低要求,就需要降低整合要求,如从完全整合改为混合整合或独立整合等。
2 整合实施
辽宁电力按照核心业务、骨干业务及综合业务三大分类(见图1)对营销、ERP、PMS、协同办公、投资计划、审计等业务系统进行了基础架构整合,对硬件设备进行统一综合利用。
2.1 信息内外网PC服务器层面资源整合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资源整合方案,辽宁电力本部建设了由1台HP EVA8100磁盘存储阵列与8台HP DL580 PC服务器组成的信息内网VMware虚拟化服务器平台(见图2),以及由1台HP EVA6400磁盘存储阵列与3台HP DL580 PC服务器组成的信息外网VMware虚拟化服务器平台。
在14个地市基层供电公司建设了由1台HP EVA6100磁盘存储阵列与5台HP DL580 PC服务器组成的信息内网VMware虚拟化服务器平台。
2.2 信息内网小型机服务器层面资源整合
1)信息内网中间件小型机集群建设。在辽宁电力资源整合项目规划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整合要求,应用系统的中间件平台采用2台rx8640服务器,每台服务器2个硬件分区均采用Weblogic系统。
随着人资管控、财务管控和基建管控等国家电网公司推广的重要应用系统纷纷上线运行,需要采用SAP的中间件平台Netwaver。因此,辽宁电力在2009年调整了原资源整合方案,在中间件平台采用2台rx8640服务器,每台服务器一个硬件分区运行Weblogic,另外一个硬件分区运行Netwaver(见图3)。
中间件Weblogic平台目前已在SG186工程中的可靠性、农电、二维对标等重要应用系统中运行。中间件Netwaver平台目前已在财务管控、基建管控、人资管控等重要应用系统。在中间件小型机集群的建设中,主机CPU、内存利用率等主要性能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
2)信息内网数据库小型机集群建设。根据辽宁电力资源整合项目规划,建设了由2台HP rx8640服务器(每台服务器2个硬件分区)组成的内网Oracle 10g数据库小型机集群,已承载网络监管平台、财务管控、基建管控及人资管控等重要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在数据库小型机集群的建设中,主机CPU、内存利用率等主要性能指标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3 整合应用及成效
1)迅速适应业务要求,快速进行调整。在基建、财务管控系统硬件设计和实施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整合平台的作用,快速调整现有的中间件平台小型机集群,从Weblogic转换到Netwaver,实现了对应用系统的灵活适应,省去了硬件设备选型、招标、采购等环节,节省了资金与时间。
2)实现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存储和服务器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对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撑企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服务的集成,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3)提高应用系统运行支撑环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硬件整合建设工作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依托网络传输平台,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实现全省IT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确保硬件资源满足全网全时段各应用系统的峰值负载要求。
4)形成统一的VMware虚拟技术应用部署平台,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辽宁电力本部及14个地市供电公司信息内网建成了统一的VMware虚拟技术应用部署平台,同一应用系统可在相同的物理环境上部署运行,规范了应用系统运行环境,缩短了部署时间,降低了运行维护难度。
4 结语
辽宁电力信息系统基础架构资源整合项目在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推广的典型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电力信息系统的实际,按照“分区、分域、分级”的原则,对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单位等830多台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进行系统资源优化整合,对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电力公司业务应用系统“二级中心”架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采用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建立了基于虚拟服务器和集群服务器的支撑架构,形成了中央计算环境,有效地支撑了核心业务、骨干业务和综合业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各应用系统的可在线迁移和应用系统服务的连续性。设备平均利用率提高了30%,节省了因新应用系统的投入需要增加的软、硬件资源,节约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信息机房的电能损耗和空调热量排放。
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扩展,将进一步开展集群系统与负载均衡方面的研究。
摘要:在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典型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的实际,按照“分区、分域、分级”的原则,对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单位等830多台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进行系统资源优化整合。采用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建立了基于虚拟服务器和集群服务器的支撑架构,形成了中央计算环境,有效地支撑了核心业务、骨干业务和综合业务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各应用系统的可在线迁移和应用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基础信息系统 篇8
为满足全国兽药监督执法以及社会公众查询需要, 2011年11月,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正式启动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系统 (以下简称查询系统) 建设, 项目组多次深入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进行调研, 对全国药政、药监、企业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在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下, 经过两年努力, 于2013年12月全面完成查询系统建设。
该系统于2012年8月完成I期建设, 上线6个数据库 (兽药生产企业GMP证书和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国内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进口生物制品批签发、化药监督抽检结果数据、生药监督抽检结果数据) , 2013年12月, 完成了II期5个数据库 (临床试验审批、国内新兽药注册、进口兽药注册、标签说明书、国家标准) 的建设。
目前该系统包含11个数据库, 约25.5万余条数据, 涵盖了兽药生产企业、监督抽检、注册审批、标准等全部基础数据, 系统中的数据相互关联、信息完整, 可基本满足行业查询需要。
基础信息系统 篇9
许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及风险大、参与单位和人员多、使得工程项目的成败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PMIS) , 涉及到项目总体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并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和控制。PMIS不再像以往那样只具有常规的静态管理信息, 而加入了生产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实时动态的控制, 需要各种图表, 需要项目执行过程的真实记录, 需要计划的不断调整, 对这些功能的实现的过程, 关键在于把较成熟、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与已有的信息管理软件综合集成、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作性。
1 PMIS的现状
目前, 大部分建筑企业投以巨资建立起来计算机网络及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 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 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 信息不能共享, 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有发挥信息化投资的效益。
2 PMIS要处理的问题
PMIS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的需求程度快速提升, 现有的信息系统也必然显现出其不足, 同样需要持续的改进。在改进和完善PMIS时, 如何正确处理几个问题会直接影响到PMIS的效能。
2.1 综合与单项
大型工程是一个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工程。进度、资金、质量等单项管理很难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走综合管理是必然之路。但我国工程建设的现实却恰恰是上述各项管理均是“铁路警察, 各管一段”, 有时甚至到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步。个别单位甚至觉得用计算机化出了横道进度图就算是项目管理了, 各分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众多资源的调配利用问题考虑得较少或根本没有考虑。
以P3软件为例, 其主要功能包括对工程进度、资源、费用动态管理与控制, 是国际上功能最强、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进度计划软件, 特别适用复杂的工程。但P3软件的功能只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部分, 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PMIS, P3软件的有效运行需要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在P3软件的使用上, 要做到从单一的“进度管理”功能延伸到“资源管理”和“费用管理”功能上, 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具有一致标准性的综合指标, 它把材料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互为独立的工作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并为其提供通用、有效的数据服务。P3软件的运行正是由于缺少应有的统一共享的数据支撑体系和环境, 致使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远远没有达到P3软件预期的目的和范围。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软件应用问题, 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是一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问题。
2.2 基础与应用
项目管理在有了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相关软件后, 是否就可以顺利开展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项目管理本身需做的基础工作仍然很多, 不重视这些基础工作, 就会像沙滩上盖高楼, 终有一天会坍塌。
项目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有5项目:
a.项目信息种类、信息的属性以及项目数据字典;
b.项目信息的存储要求, 传递途径, 加工和安全要求;
c.项目结构, 费用, 工序的分解;
d.项目信息表示代码;
e.全部项目信息的电子文档化及传递。
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角度看, 应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期数据规划、基础数据准备与录入、数据分析输出、控制过程中实时数据的录入, 以及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P3的基础数据往往与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相关联, 为了加快应用前期的数据工作的进程, 提高P3的效率, 进一步使工程信息系统与常用软件交换数据, 实现动态信息交互, 有必要把P3的项目管理功能与工程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 (OA) 信息处理功能进行数据集成, 做到它们之间的“无缝连接”。
3 IRP是解决系统集成的基础
目前, 往往采用对象链接与嵌套 (OLE) 与开放数据库互连 (ODBC) 等技术来实现P3软件与其他系统集成。但是采用这些技术, 尽管可以解决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 却并不能真正地消除客观存在的“信息孤岛”, 也就不能真正地实现系统集成。特别是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加, 异构数据库的增加, 整个系统的运行将是低效率和脆弱的, 因此, 企图通过做接口模块实现系统集成, 并不能真正做到它们之间的“无缝连接”。
参考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阶段性理论———NOLAN模型,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系统集成整合的发展阶段。信息系统集成的实质是数据的集成, 或者说是数据环境的重建, 所以要解决PMIS系统集成的问题, 首先要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 (IRP)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 可以梳理业务流程, 搞清信息需求, 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 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 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重新开发, 从而稳步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解决应用系统集成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不按照单证报表原样建立数据库, 而是面向业务主题建立数据库, 这就是主题数据库。统一平台是基础, 共享数据是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中, 最基础的工作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有了统一的数据平台, 可以连通“信息孤岛”, 形成“共享数据板块”, 从而能保证信息共享, 这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不必要的模块接口, 真正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无缝连接”, 进一步集成“信息资源大陆”。在“大陆”上实现数据共享并挖掘增值。这就是说, 通过建立主题数据库, 简单、科学地实现了应用系统的集成。
信息资源规划抛弃了面向部门、面向报表、分散开发信息系统的传统方法, 采用信息工程方法, 面向主题数据, 面向指标信息, 实现技术思想和方法上的双跃进。在统一和规范的数据环境上建设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共享需求, 满足信息预测和决策的需求, 是信息化工程的根基;在信息资源规划下的集成开发, 把数据模型、功能模型转化成程序模块, 把规划方案用程序来实现。不仅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而且每个指标数据只有一个准入点, 防止数据冗余, 系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把一些简单的数据转变成辅助决策的信息, 才是即将结果的花;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这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 是信息化工程的结果。只有在信息资源规划的基础上, 打碎“瓶颈”, 爬上数据环境建设的“陡坡”, 建立统一共享的主题数据库, 才能为包括P3在内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构建项目管理的神经系统, 即可实现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建筑企业如何避免“信息孤岛”的客观存在、应用系统间的无缝集成, 实现对整体业务运作和流程管理的全面控制, 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讨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PMIS) 集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后详细地介绍了采用IRP技术来实现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方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资源规划 (IRP)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PMIS) ,P3
参考文献
[1]陈国清.项目管理呼唤信息化[J].福建分析测试, 2005, 14 (3) :2258-2261.
基础信息系统 篇10
1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本系统的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两部分。
1.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有时也称为功能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的联系及其描述;根据系统的目标,配置适当规模的硬软件及计算机的运行环境;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文档、技术手册、用户手册和培训材料应包含的基本要点的规定;系统的质量、性能、安全性估计或规定。根据系统的需求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1.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中数据库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1.2.1 空间数据库
校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指与信息资源有关的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校园信息空间数据库与一般数据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量特别大,校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要用数据来描述各个地理要素,尤其是要素的空间位置,其数据往往相当大。2)不仅有校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即描述信息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位置的数据,并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上述特点,尤其是第二点,决定了在建立校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时,一方面应该遵循和通用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其他数据库所没有的管理空间数据问题,如表1所示。
1.2.2 属性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主要存放与空间位置没有直接关系的属性信息,如办公楼的名称、简介等。属性数据的管理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如表2所示。
2 系统的实现
功能实现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详细设计产生的每一模块用程序语言予以实现,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系统采用ArcObject 9.0为开发平台,运用VS 2003 C#开发语言,数据库为Access 2000,矢量化工具为MapInfo Professional 7.0,ArcInfo 9.0。
系统运行界面如图2所示。系统的功能主要如下:1)缓冲查询子系统:缓冲查询是查询某地物附近××米内所有的建筑物,对校园内施工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2)地图显示子系统:系统提供了全图显示、放大、缩小、漫游、刷新等基本的地图操作功能。3)后勤服务子系统:用户可以查询寝室电费,寝室卫生,食堂评比等公共服务。4)地物查询子系统:系统提供了面积量算、地名模糊查询、地名精确定位、地名信息浏览(属性查询)等操作功能。5)学生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学生的班级,学籍,课程,成绩,个人信息等。
3 结语
GIS是空间数据存储,管理,表达,分析的最好途径,基于AO开发的校园基础信息系统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探讨意义。实践证明:利用该系统进行基础信息的管理和分发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邬伦,刘瑜,张晶,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基础信息系统 篇11
[关键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ERP信息系统;管理职责;过程管理
[作者简介]周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版社转企改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出版社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升出版社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各出版社的一项战略举措。2008年6月,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8家出版社整体启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这一重要战略举措,并于2009年11月正式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成功建立起基于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此同时,8家出版社同步导入ERP系统这一信息化管理手段。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ERP提供了一个规范的管理环境,ERP又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科学、高效的运行平台。基于ISO9001与ERP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管理环境与管理手段在出版社正式建立之后,总编室管理职能和工作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进行必要的转变。
一、管理职责与权限的明晰化
1. 管理水平与执行力的提高
ISO9001标准将“管理职责、过程管理”等四个基本过程作为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部活动,其中“管理职责”要求对企业内部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并形成文字,明确每一个部门的相应职责。ERP系统则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为“管理职责”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例如,通过ERP的建模,出版社可以按照ISO9001“管理职责”的要求,形象地表述出版社部门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在实际工作中,则体现为管理职责从纸质制度化的层面落实到实际的、可见的流程上。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内部管理经常会出现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现象。导入具有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ERP信息化系统之后,由于每个工作流程都有相应的记录,形成了可追溯性,在某个问题出现时能清楚找出责任人,有效避免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出版社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完善与提升了出版社的内部管理水平。
在规范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借助ERP信息系统这一管理抓手,总编室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对选题申报材料的填写、书稿三审的质量情况、图书出版流程的规范等加强管理。一方面避免了各项资料的错误及缺失以及不规范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的执行力,提升了总编室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 平凡事做经典,琐屑事做完美
由于处于出版业务的中枢位置,总编室工作具有“多、杂、繁、乱”的特点。无论是选题计划制定申报、出版单位等级评估材料准备,还是领导指示与精神的上传下达、各种报奖及重点项目材料报送,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琐碎。总编室工作的重复性及低创新性,导致大多数总编室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工作流程中每一个小事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节点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可控。工业产品的不合格可以通过“召回”来减小乃至消除对消费者安全的隐患,而不合格图书对读者乃至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影响则是不可估量的。
總编室工作人员应积极践行“平凡事做经典,琐屑事做完美”的管理要求,充分发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ERP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优势,并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协助社领导做好选题规划,满足编辑业务与专业发展需求,协调好社内外各种关系,不断发挥总编室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四大基本职能。
二、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更新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社的管理主要依托手工管理、纸质管理。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ERP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管理环境与管理手段在出版社正式建立之后,ERP系统作为规范管理的抓手,必然给总编室的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面对这些新工作方式的转变,我们要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维。
1. 精细化的管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ERP信息系统强调的是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对每一个“生产”流程都做到监控到位、管理到位,以确保产品(即图书)质量合格。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对一本图书的全流程进行分析,对影响图书质量的关键流程的操控程序予以规定,遵循“按做的写,按写的做”这一规则。ERP信息平台则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图书选题策划及图书流程管理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选题策划到图书销售,责任人、操作时间等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在ERP信息系统中呈现,期间一系列数据的采集及储存也变得更加清晰、方便和快捷。细节的精细化呈现,不仅便于总编室的管理,也为各级领导做出相应决策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
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总编室需要承担相当一部分的监督检查职责,具体有参与编制文件,学习质量管理标准,检查各部门执行情况,收集整理贯彻标准所产生的各种材料、数据等。在ERP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同样有许多关键节点的控制,如选题立项、工作任务指派、书号核准、流程检查、数据导出等,这些都需要由总编室工作人员来具体操作。鉴于此,总编室工作人员要主动接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积极参加ERP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努力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力争快速掌握新的工作方法,积极进入新的工作状态。
2. 系统化的管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ERP信息系统所强调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化的规范管理基础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依托的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ERP信息系统则依靠计算机系统的强制性建立起流程的合理化与规范化,通过系统各管理模块的提前设定,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这样做的好处是: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流转程序不能随意变动,从而做到信息准确;不规范的做法会遭到系统的拒绝,并能使不规范操作得到及早发现,最大限度地杜绝因管理漏洞或管理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
nlc202309041707
在总编室的业务管理过程中,选题的策划申报、书稿的三审、书稿的三校一通读、书号的核发、CIP数据的申领等节点比较重要。如果选题的策划与申报关系到出版社的出版方向,那么书稿的“三审三校”则涉及出版社的导向问题,书号与CIP的申领则体现出版社遵循国家管理要求的程度。这几个环节都是由总编室在其间承担着协调、管理以及服务的职能。采用ERP信息系统工作平台后,从编辑在系统上填写选题申报开始,一直到三审记录的填写、书号及CIP数据的申请,总编室工作人员均可以通过系统在线查看。无论是资料是否健全,还是流程是否顺畅,甚至是相关人员的工作是否高效,都可以在系统上一目了然。这不仅减少了手工操作的环节,缩短了信息传递、处理的时间,而且降低了操作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便于相关人员自我约束。
三、对过程管理的进一步重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关注“过程方法”,即强调对流程的监控与管理。根据系统是由过程组成的网络,过程是活动的流程,活动是过程的节点这样的原理,ERP系统依据出版社的过程或者活动中一系列操作规则在系统中生成了相应的过程模型。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即通过对图书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出版印刷、发行储运等过程加以识别乃至控制,确保每一个环节“输出”到下一个流程的工作都是“合格品”,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ERP信息系统以产品的实现过程为主线,通过对图书出版流程各环节的控制,借助上一个流程的“输出”,链接到下一个流程的“输入”,通过不断的“链接”,最终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跟踪。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ERP信息系统的导入,为确保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书的生产过程是一個系统的过程,每个环节及流程都会影响出版物的最终质量。图书的质量形成过程,主要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三审三校、生产印刷、营销发行等主要环节,其中涉及总编室或者与总编室工作密切相关的有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三审三校等环节。因此,在强调对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的理念指导下,总编室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导入ERP信息系统后,总编室的工作关口便前移到对过程的管理中。借助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书稿三审记录填写,总编室都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参与进来,随时可以针对流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异议,并要求及时整改。甚至作者交稿的时间,编辑加工、三审时间的分配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也都呈现在ERP系统上,这为总编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总之,新形势及新管理模式的出现,对总编室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积极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善于思考,努力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总编室的工作职能,做好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出版社的发展与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1]林清发,刘航. 新闻出版行业ISO质量管理体系操作指南[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白建明.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出版单位的管理效用浅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06(8).
基础信息系统 篇12
石油钻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环节,钻井费用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以有效管理钻井企业资源和降低钻井生产成本为目标,运用ERP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钻井ERP系统在钻井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ERP系统的研究、开发、实施与应用中,物料的基础信息(也称物料主文件)是ERP系统能否成功研制和应用的基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钻井过程中用到的钻井器材和器具等物料种类、型号繁多,仅钻头就多达数百种,设计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对钻井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对钻井ERP系统的成功研制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钻井ERP系统物料基础信息分析
2.1物料基础信息特点和内容
石油钻井过程中所使用的钻井器材和器具等物料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钻头、钻铤、钻杆、套管、以及稳压器、减震器等。在钻井企业物料管理系统中,将钻具分为五大类:钻头、钻杆、方钻杆、钻铤、和其它辅助钻具。分类图如图1所示。
钻井的各种物料在打某一口井时,根据地层等情况,分多次开钻,每次开钻的井深不同,所使用的钻头、管材等大小、型号、强度等也不同,对应每次开钻,分别设计有相应的钻具组合、套管组合等,这些钻具组合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是根据强度计算和所选钻具形成连接组合关系,可将其视为这套钻具组合的装配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钻井物料与传统制造业物料之间的特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传统制造业中的产品,在钻井ERP中对应的是一口井;其次,传统制造业的零部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都装配在产品上,不可再用,而钻井的某些器材和器具在油气井完钻后是可以再次使用的;第三,钻井物料都是外购件,没有自制件,因此无原材料。
2.2钻井物料编码
物料编码作为物料的唯一标识,必须保证其存在的唯一性。钻井企业物料有成千上万种类别,作为企业自身管理物流的需要,必须将其依企业应用的要求加以编号,以求在企业内部便于“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计算机信息处理,从而达到降低钻井器材库存、优化配置钻井资源和管理流程的目的。在本系统中的钻井物料设计采用7位编码表示:
(1)大类(数字1~5):1表示钻头;2表示钻杆;3表示方钻杆;4表示钻铤;5表示其它辅助钻具。(2)结构类别:如钻头类别中,1表示牙轮钻头,2表示刮刀钻头等;在方钻杆类别中,1表示四方方钻杆,2表示六方方钻杆等。(3)(4)(5)型号:用三位表示物料的型号,即最多可表示999种型号。(6)(7)序号:用两位表示序号。
3钻井ERP物料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
在本系统中的系统结构包括物料基础数据管理、物料的计划数据管理、财务数据管理、物料的库房数据管理和综合统计及分析这几大模块。各个模块在职能上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但在实际中,各职能是紧密相连的。在进行软件开发时,首先要了解用户需求。分析典型用例是准确了解用户要求和相关概念的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户和开发者一起深入剖析系统功能需求的起点。本系统的需求详细分析如图2。
其中物料基础数据管理:主要对钻井物料的类型、型号等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并实现添加、删除、修改和浏览等工作;财务管理:对物料的采购价格、物料成本、销售成本等财务数据进行管理,并实现添加、删除、修改和浏览等工作;计划管理:对物料的计划方法、计划批量、供应周期等计划数据进行管理,并实现添加、删除、修改和浏览等工作;综合统计、分析:对物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系统维护功能包括操作员信息的管理、密码维护和权限的控制,供应商的基础数据维护。
4钻井企业物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4.1系统体系结构
钻井企业物料管理主要是对钻井企业所用到的物料的基本信息、计划信息、财务信息和辅助信息等进行输入、编辑、查询、浏览、修改等维护,钻井企业物料管理信息系统为财务部门科学管理物料业务、精确掌握物料数据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钻井物料管理系统模块设计图如图3所示。
4.2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对钻井物料的类型、型号等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并实现添加、删除、修改和浏览等工作。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如图4所示。
4.3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法
该项目基于.NET环境下,采用C/S结构,使用C#作为开发工具。C#是一种最新的、面向对象面向网络面向组件的编程语言,是专门为.NET应用而开发出的语言,这从根本上保证了C#与.NET框架的完美结合。在.NET运行库的支持下,.NET框架的各种优点在C#中表现得淋漓尽致,C#具有以下这些优点:简洁的语法、精心地面向对象设计、完整的安全性与错误处理、灵活性与兼容性。
4.4物料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
通过分析我国钻井公司物料管理的现状和管理的难点,将整个业务模型分成“基础信息”、“日常业务处理”、“综合查询”和“事务处理”四大部分。用户界面如图5所示。
物料业务处理及流程主要包括:计划及采购管理、需求录入、物料需求计划、物料补库计划、采购计划调整、物料采购、出入库管理、调价、移库、采购结算等功能。其中基础信息又包括基础数据、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辅助信息,可以对钻具的基础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以及维护;外观层界面如图6所示。
5结束语
钻井ERP物料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将钻井物料的库存、计划、财务等基础信息进行了完整有效地管理,为钻井企业库存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等提供了基础信息,并为钻井企业信息化建设和ERP系统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摘要:钻井企业物料库存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得钻井物料管理难度大、成本高。钻井ERP物料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对钻井过程中物料数据特性及物料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ERP物料基础信息的管理思想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基于.NET技术与C#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钻井ERP物料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模型和系统组成模块。钻井ERP物料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对钻井物料进行有效地管理,并为钻井ERP系统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钻井,物料基础信息,面向对象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毅.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9.
[2]周开吉,郝俊芳.钻井工程设计[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2:84-94.
[3]Grady Booch,James Rumbzugh,Ivar Jacobson.UML用户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58-164.
【基础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构建06-04
三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论文07-23
应急基础信息05-16
基础地理信息08-18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10-30
4信息检索基础06-19
信息技术基础论文09-28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10-10
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