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好人事迹

2024-08-18

爱岗敬业好人事迹(精选10篇)

爱岗敬业好人事迹 篇1

叶衍奇同志身为一名年幼女儿的母亲,在市交通运输局经历多岗位工作期间,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局领导及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评为“优秀巾帼志愿者”。

一是政治坚定,思想上进。自加入公务员队伍以来,叶衍奇同志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扰,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经党组织考核,20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同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方面积极学习新知识,熟悉新学科,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深造,克服工学矛盾,坚持完成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甚至休产假期间带着仅4个月的女儿赴校坚持上课,学习有韧劲、有恒心。

二是工作主动,尽职尽责。调至市局运安科工作,因科长生病、人员紧缺,对其个人而言又是全新的业务领域,面对困难,能充分发挥年青人肯学、吃苦的实干精神,边学边干,独自一人承担起科室繁重的工作,怀孕期间也毫不懈怠,加班加点完成各项任务。20“6.18”洪灾期间,多次陪同省厅及市局领导深入灾区一线,参与抗洪救灾。到局办公室期间,坚持“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秘书工作,把好发文初审关,保证了公文质量,提高了公文效率;及时有效完成公文事务处理工作,突出公文及事务处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认真完成局综合性材料及会议纪要的起草工作,并积极协助主任做好办公室的综合服务性工作。同时,积极宣传报道交通系统的工作成效和文化成果,创办了《南平交通简报》专刊,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厅报送新闻信息,多篇稿件在《福建日报》、《闽北日报》和省交通运输厅网站、刊物登载。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的信息宣传工作在全市46个市直部门中排名前列,获得了市委、市政府表扬。

三是作风正派,以诚待人。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维护大局,注重团结,廉洁自律,以诚待人,自觉维护国家机关队伍工作形象,具备了工作岗位及社会活动中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同时,作为局女工委主任,能积极团结和带领系统女职工参与春运送温暖、公交站点服务、“美丽南平美丽心灵”关爱山川河流、母亲健康“1+1”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年1月12日,该同志与交通志愿者们在南平市人民医院公交站点成功合力救助一名突发脑缺血昏倒在地的七旬老人。交通志愿者合力救老人和春运交通志愿者车站送温暖事迹先后在《闽北日报》、“大武夷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刊载报道,充分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社会反映良好。

办公室工作量大、时效性强,作为办公室副主任,叶衍奇同志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经常加班加点、默默奉献,但从不叫苦叫累,也没有降低过工作要求,表现出较强的敬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

爱岗敬业好人事迹 篇2

1 刻苦学习

他坚定理想信念, 带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业务知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

当他真正成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科技传播工作者的那一天, 把科技传递给千家万户, 传递给广大农民朋友成了他的一大希望。

要给别人一滴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他作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技术干部, 为了履行好职责, 把农业科学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朋友, 坚持刻苦学习,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他说, 面对农民朋友, 有许多知识需要向他们传递, 同时也能从广大农民群众中积累许多经验, 丰富自己的智慧。他一是向书本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向实践学习,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对每一项工作和技术试验都认真做。他在参加科技入户工作中, 认真学习水稻生产技术方案, 严格按照科技入户水稻生产技术方案工作目标指导农户。三是向专家学习, 勤学好问。四是向同事学习, 通过经验交流积累知识。五是向老农学习, 学习他们的干劲和勤劳精神, 学习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一位善于总结生产经验的农户告诉他, 水稻在生长期, 若雨水好, 雷雨多, 水稻施用氮肥比常年要少施用;对稻田肥沃的地块, 肥料应在前期一次性施用, 后期不用施肥。水稻育秧, 隔年翻好地, 培好肥, 使土壤通过冬季雪冻疏散、加快农家肥料腐烂。来年作好苗床, 春雨后苗床自然被雨水淋透再盖好农膜, 等待播种时期一到, 揭开地膜就可以播种, 节约淋水用工。播种后地膜平盖, 蒸汽水自然回到土壤中, 土壤保持湿润, 有利于水稻种发芽。苗床拱膜后在拱膜上放一点草, 有利于秧苗生长遮蔽。遇春雨揭膜, 使苗床自然淋水, 减少劳动力淋水用工量。六是向新型年轻农民学习, 与他们交流经验。

2 爱岗敬业

他爱岗敬业, 始终按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要求, 严格履行职责, 牢记工作目标, 指导农民学习知识, 提高种植科学水平, 通过农业科技来提高产量, 增加收入。从2006年开始, 他参与了“科技入户”项目实施工作, 2009年~2014年, 参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和“补助项目”的实施。他按照要求着重推广优良品种、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宽窄行规范化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他作为滑石乡滑石村的农业科技入户指导员, 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向农户传授农业技术, 同时他还积极努力引入了铜仁市锦江米业有限公司到滑石乡发展订单农业, 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与农户签订收购水稻的合同。无论白天、晚上都一家一户地走访, 向他们宣传发展订单农业的好处。年初下大雪的时候, 他用箩筐挑稻种、用背篓背农膜、育秧用的旱育保姆、农药等送到一家一户。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实施中, 为了完成取土样基础工作, 他与其他几个同志走遍了全区各个乡镇村组的田土地块, 天不亮就出发, 天黑了才回来, 晚上还要整理一天的资料, 鞋子磨破了也无怨无悔。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 他先后完成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完成碧江区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办法的制定。他组织农业企业申报区、市、省级龙头企业, 累计组织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并获得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累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铜仁市银龙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等25家申报并获得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累计组织铜仁市芳跃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等40家申报并获得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从2006年到2012年底, 组织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申报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贴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专项资金补助1 000万元, 实际获得专项资金550万元;组织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有限公司、铜仁市芳跃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了中国贵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重庆农产品展销会、上海贵州特色农产品馆开馆、广东深圳农产品展销会、铜仁市农产品展销会、德江县农产品展销会等14余次。通过展销会把碧江区的珍珠花生、红薯粉丝、葛根精粉、白水大米、六龙山竹笋推向市场, 推向消费者。他还主持了地方特色铜仁珍珠花生提纯复壮试验, 完成纯度提高19%, 亩产量增长16%, 亩产达238kg, 亩新增产值328元。

3 无私奉献

一位农民培育了50亩的各种绿化树苗, 需要寻求销路找到了他, 他帮助这位农民把树苗照片交给局里信息站站长, 请他为农民树苗寻求销路并放在本局农业信息网上, 不久, 许多购买者纷纷打电话与他联系, 不到一个月, 绿化苗销售完了, 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他在下乡蹲点的日子里, 总是把新品种推荐给农民, 总是手把手教农民培育苗床, 传授育苗技术, 无私奉献。

4 成绩斐然

2009年2月13日, 周志兴同志获铜仁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叁等奖;2010年2月8日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壹等奖;2011年11月18日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励贰等奖;2012年荣获“铜仁市农业技术推广优秀工作者”称号;2013年6月7日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贰等奖。

5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也鼓舞农民

爱岗敬业好人事迹 篇3

建材社区的热心人袁源金

袁源金同志他是大家公认的社区热心人,有困难找袁师傅,那准没错。

一住户下水管堵塞,在物业下班情况下,亲自疏通;居民想建电动车停车棚,袁源金多方协调,修建了停车棚;许多居民大门生锈腐蚀,袁源金出面协调,换上了新防盗门;袁源金还是社区志愿者,每周两次到三个网吧进行督查;为困难党员家庭办上了低保;配合社区举办多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他是社区的义务调解员,一年内协助社区调解了多起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

社区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 篇4

人物简介:杨文华,女,出生1953年,是东关街道铁路社区的一名环卫工人。

事迹简介:

环卫工人被人们赞誉为“城市黄玫瑰”、“马路天使”和“城市美容师”,他们不管寒冬酷暑,不论风里雨里,无怨无悔地书写着自己的“马路情缘”,用自己微弱的光华诠释“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杨文华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正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文华由于自幼家境贫困,姐弟之间又数她最大,全家大小唯一靠父亲的一份工资,日子过得自然紧。为了帮助父母,参加工作后的她就自己省吃俭用,用自己低薄的工资贴补家里,为家中分忧解难,分担起家庭的重担。都说是长姐如母,为了这个家她做到了。

就是这样艰难的生活经历,让她磨就了日后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念和信心,懂得如何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责任,在平时工作和生活当中,她总是乐观、随和,工作不挑剔、不说三道四,真诚为人、勤恳工作,年年换路段,换街道,无论在哪个班组,哪条路段,都愉快接受,而且会用心努力比别人扫得干净,只要她清扫过的街道都能听到店面业主和市民对她的评价;不清楚她姓名的人会说:还是那位矮个子大妈扫得好。

多年如一日,杨文华重复地干着自己的清运工作,每天面对呛人的灰尘、臭气熏天的气味,她没有退缩,没有气馁,反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车组人员共同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单位交给的工作任务。她常对同事们说:“环卫工作别人瞧不起,我瞧得起;有人不愿意,我愿意干;别人不爱,我爱!”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总是抢重活、脏活、累活来干,别人不愿意干的`,她也抢着干。垃圾点的垃圾装完了,她总是抢着盖篷布、打扫场地。每天上班,她第一个来把车里车外擦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有时大风刮的方便袋、废纸漫天飞舞,她都不畏辛苦地追逐捡拾。她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清扫保洁制度,她说:我把自己的工作路段当成自己的家,想到这些,我就干劲十足。因为她工作上积极肯干、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也多次得到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敬业奉献好人标兵雷若琰事迹简介 篇5

雷若琰,女,汉族,1973年6月生,共产党员。从事养护工作三十多年来,雷若琰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孤残儿童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以身作则,做好儿童养护工作。

雷若琰研究制定了《厦门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员应知应会手册》,使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儿童养护质量不断提高。在团队建设方面,她主抓的福建省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为提高全省孤残儿童养护质量做出了贡献。更新理念,探索儿童康复新方式。

雷若琰带头成立“脑瘫儿童术后康复工作小组”,引进先进的康复理念和康复设备,不仅使院内数十名脑瘫儿童受益,还为社会脑瘫儿童和其他兄弟院的脑瘫儿童开展康复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规范管理,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

敬业奉献身边好人 篇6

太原新闻网 2010-06-15 19:02 来源: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刘强:文明和谐国税的爱心使者

阳曲,地处太原北大门,素有三晋第一县的美誉。是一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风水宝地,从西汉建县迄今二千多年的岁月里,这里曾养育了郭淮、狄仁杰、呼延赞、郭子仪、傅山等历史名人,如今,在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旋律中,当地人们争相传颂着一位文明和谐国税爱心使者的事迹,他,就是阳曲县国税局刘强局长。

2002年7月,在阳曲国税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刘强同志受市局党组的委派,来阳曲县国税局担任党组书记、局长。八年来,他始终不敢忘记作为基层“一把手”的职责和使命,坚持依法治税不动摇,咬定从严治队不放松,将创建文明和谐单位贯穿于日常税收工作实践中,将其作为推进依法治税、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纳税服务、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逐步摸索出一条抓创建、促管理的文明和谐建设途径。国税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2003年-2008年共组织收入112859万元,年平均增幅达91.28%。征管质量稳步提高,登记率、申报率、滞纳金加收率达100%,入库率、欠税增减变动率、处罚率均为98%以上,征管“六率”指标连年位居全市系统前列,税收完成进度、征管质量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创历史最好水平,阳曲国税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呈现出税收服务多元化、税收工作社会化的良好格局。

在多年的的基层实践中,刘强矢志不渝、坚持不懈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以严格管理和温馨关爱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团队。

几年来,他从解决干部队伍存在的要害问题入手,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下猛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经济惩戒达47580元,干部违纪降职1人、免职2人,记过4人,警告处分1人。通报批评5人,调离岗位7人。2005年8月,一名同志因服务态度不好,与纳税人发生争吵。刘强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局党组提议,调离其工作岗位,处罚500元,并给予全局通报批评。有些干部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他认为,虽然看似小事,但直接关系到全局的形象,折射出的是整个队伍的形象。

2007年上半年,泥屯税务所因对一户企业催报催缴不力形成6万余元欠税,而按照责任追究办法,最高只应给予500元的经济惩戒,但刘强觉得要罚就罚得“心疼”,只有这样才能触及灵魂,教育大家,于是他提议对泥屯税务所的所长和一名税务干部分别给予3000元的重罚,刘强本人自负领导责任陪罚1500元,并立即召开全局的征管纪律整顿大会,进行了通报批评。两名相关责任人在全局大会做了深刻检查。刘强代表本人和局党组做了对市局欠税管理和队伍管理的要求执行不力的检查,引起大家极大的反响和深思。而对于任劳任怨、敬业尽责的同志,他则建议党组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如对办税服务厅坚持文明、优质服务的六名同志,连续三年给予重奖;对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坚守在管理一线的王三白、刘永贵等同志则大力表彰、宣传,树立典型,教育大家。

在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刘强深深地体会到,光有“严”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以“严”导其行,那么“爱”则能动其心。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作为一把手,他始终带着真诚的爱心,设身处地去解决职工的困难,对于职工的大事小情,生活上的困难,局党组总是牵挂在心。除每年组织一次职工体检外,还力所能及地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为解决职工吃早餐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问题。先后开办了职工小食堂、小图书室、小健身房。为职工宿舍楼维修了楼顶、硬化了院落,加强了安全保卫,使大家工作的安心、放心、舒心。

每逢“

三、八”妇女节、“

九、九”重阳节、“

八、一”建军节等节日,刘强局长都及时组织慰问。遇到职工家里婚丧嫁娶,他都带领班子成员登门帮忙。2008年10月,局里职工张惠钦的丈夫不幸遇车祸身亡,刘强得知后马上去慰问,并帮助和肇事者商谈赔偿事宜,经过近一个月无数次的商谈,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又组织局里的同志帮助料理完后事,使死者入土为安。局里一名中层干部的妻子在古交工作,由于一直未能调入阳曲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两地分居。刘强知道后,多次去找书记、县长,终于给这位干部的家属安排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阳曲是一个革命老区,老干部的个人经历和情况较为复杂,离、退休后待遇各不相同,以前常因个人历史问题和待遇问题上省局、找市局。对此,刘强不仅没有把老干部看成负担,而是作为税收工作的坚强后盾。除了每年组织老干部体检,为他们安排看病专车,订阅报刊杂志,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外,他更加注重从精神上和情感上关心他们。坚持和班子成员定期走访老税干,邀请他们办讲座、讲税史,收集老照片,整理老档案,挖掘宝贵的精神财富。真心换真情,近年来,再没有一位老干部因自身利益上访。每年的税法宣传月里,老同志还主动请缨,组成老年自行车税法宣传队,跑遍了全县十个乡镇宣传税法。

一个基层国税局,连续7年夺得行风双评“六连冠”,连续四年荣获省市局授予的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政风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绝非易事。干部职工们满怀深情地说:“这全凭有个为税清廉的领头雁”。

能不能抵制住各种诱惑,税法和人情面前如何选择,无疑是对每个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考验。记得刚来阳曲时,逢年过节,一些企业老板总想方设法“表示表示”,刘强要么婉言谢绝,要么通过各种方式退回;他开诚布公地在大会上和大家讲“对这种风气,既然我们都深恶痛绝,为何不从我做起,我们管不了整个社会,但还管不了我们自己吗?请大家监督我,监督每一名领导,更主要的是帮助、配合我们。”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正是由于刘强和班子成员能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换来了现在阳曲国税风清气正的好风气。在县局办公大楼装修和两个基层税务分局维修改造工程中,他责成纪检监察部门严把监督审核关,对工程的公开竞标、资金预、结算和清算情况进行监督,节约资金31万元;他不仅带头廉洁从税,而且通过坚持创办税企“连心灶”、“纳税人之家”等形式营造征纳和谐氛围;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对有不廉洁行为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决不姑息不廉洁行为和助长歪风邪气。

从2003年起,阳曲县国税局始终坚持向社会承诺的从严治队的“五条禁令”、优化服务的“五条承诺”、方便纳税人办税的“五条便民措施”,并聘请了行风监督员监督落实,这些做法使得该局党风、行风得到彻底的转变,在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的多次明查暗访中,未发现任何问题,几年来,未接到一起举报投诉案件,树立了崭新的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刘强本人也被省局授予“廉洁从税好局长”称号。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路,刘强把国税文化创建定位在和谐文化、共赢文化、发展文化的基调上,始终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贯穿于国税文化创建的全过程,坚持培育“尽责、关爱、包容、和谐”的阳曲国税文化内涵,通过创办全国首家县级税务机关税史陈列室--税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首家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党建教育基地等“三大基地”,突出“三大主题”教育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大国税文化品牌的提炼、打造力度,让每个干部沐浴在国税文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走出了一条靠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队伍建设新路子。

2002年初秋,刚来阳曲县国税局上任两个多月的刘强局长马不停蹄深入基层调研工作,此时正值基层税务所机构撤并,在大盂税务分局的一个杂物间,刘强从一个破纸箱里不经意间拾起了荡满灰尘的几本档案卷宗,这一看不打紧,当他得知税务所的同志要扔掉这些东西时,如获至宝般连声说:“千万不敢扔,这可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呀”。同行的局领导们面面相觑,而他心里明白:若再不加紧“抢救”,过去的老照片、老档案、老文件、老实物资料将会永远失传。“绝不能让老税史割断在我们手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驱使着他。

2007年5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该局税史陈列室开“展”亮相,成为全国首家县级税务机关税史陈列室,通过税史回眸、优良传统、警钟长鸣、励精图治、硕果累累等版块,将饱经沧桑的老照片、老文件、老档案与老税干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用品错落有致分布在展室,税务干部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敬业尽责、明辨荣辱、情系税收、无私奉献”的优良税收传统,一位年轻干部在日记中写道:“想不到在那样艰苦的税收环境下,老税干们跋山涉水,点滴聚财,坚守清贫,无私奉献。比起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今天的工作。”

2008年11月6日,阳曲县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暨廉政文化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该局庄重举行,县直机关单位、各工委、各乡镇党政一把手约百余名领导参观了该局园林化机关大院、廉政文化走廊,市、县纪检委领导亲自授予该局廉政文化示范基地的牌匾。市纪检委副书记李国敏深有感触道:“国税局以创新的思维抓廉政文化创建,立意新、起点高、示范效应强,用廉政文化来影响和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廉政文化的力量已形成持久力而落实到干部职工的具体行动中。

2009年4月22日,正值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之际,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支前纪念馆”的诞生使这个一向不为人所知的小山村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早在2007年阳曲县国税局与店子底村结对子进行帮扶时,细心的国税局局长刘强意外发现,这个只有225户725人的小村庄,竟然是解放太原战役中知名的支前模范村。从那时起,县国税局一边帮助村里建设规范化党支部,一边跑文物局、党史办、档案局,多方收集整理史料,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群众在战役中的“支前”历史。如今,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已经成为太原市的党员教育基地。占地150平米的纪念馆内收集了解放太原战役中支前工作的300余幅宝贵历史照片、实物,向人们见证着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老区群众英勇之前的场面。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的创办,填补了我国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的空白,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现正在紧锣密鼓筹拍“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系列专题片。原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动情地说:“支前纪念馆办得好,办到了党和人民的心上,体现出的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挚爱情怀。”

新华网、中国税务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该局以文明和谐理念创办税史陈列室、廉政文化基地、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的事迹纷纷予以报道,省市局领导对刘强挖掘税史党史、传承文明和谐的做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局既弘扬了税务文化,又闯出了一条基层国税机关文明和谐创建的新路子,对促进当前和谐国税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收税是税务部门的天职,关爱社会、回报社会同样是税务干部的一份社会责任。近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强广泛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捐助农村教育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等爱心活动,先后向社会捐款、捐物达18余万元,为企业、社会和个人办实事、好事274余件,创建的“阳曲国税希望小学”成为全省行政执法机关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典范。该局还将该校作为国税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基地。通过定期和学校开展手拉手援助等健康向上的活动,让国税干部走进农村,体验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孩子们求学的不易,激发国税干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04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强局长得知归朝小学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学校危房严重困扰正常教学的情况后,立即和班子成员前后几次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颓废破旧的校舍、简陋残缺的教学设施和缺胳膊少腿的课桌凳,面对山里娃一双双渴盼的眼睛以及村民们求助的目光,刘强局长的心里沉甸甸的,是啊!山区农民太苦了,这样的教学环境怎么对得起孩子们,于是,一场捐资助学的行动开始了,该局利用学校放暑假期间对归朝小学28间教室进行了彻底翻修,粉刷了内外墙壁,更换油漆了门窗,平整美化了校园,垫土方600余方,向学校捐赠电脑、会议桌、办公桌凳等,并向学生捐赠书包、红领巾、校服等学习生活用品,价值共计60,000余元。除一次性帮助泥屯镇归朝小学校投资建校外,每年六一节、教师节,每逢新生入学,刘强局长都不忘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国税希望小学,为学校师生送上温暖,在国税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归朝小学欣然报请上级教育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阳曲县国税希望小学。

播撒爱的种子,点燃希望之火,去年8月,阳曲县国税局干部职工向考入太原师范学院的张丽芬、侯惠萍二同学分别捐助2500元,帮助两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这是该局干部职工连续六年帮助贫困大学生“圆梦”的又一次善举。在坚持几年如一日帮扶山区农村教育的同时,税务干部同样把关注弱势群体作为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每年支助一名贫困大学生成为刘强局长时刻挂在心上的分内事,考上兰州理工大学的贫困学生张伟、考入首都医科大学的贫困学生韩丽君等都得到税干们的爱心捐款。干部们还先后向“西部幸福工程”、“扶贫助学献爱心”、残疾人基金会、泥屯镇中兵村患白血病的荣退复转军人义晶磊、侯村乡张拔烧伤儿童张鹏等社会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充分表达了税务干部的一片赤诚爱心。无论是扑救森林火灾,还是慰问“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国税干部都冲在最前。通过这一次次的爱心举动,树立了国税部门新形象,也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尽责、关爱、包容、和谐”的阳曲国税文化精髓。

经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该局成功创建成省级文明和谐单位、市级文明和谐单位标兵,该局大盂税务分局以争先创优意识,成功创建成省级“青年文明号”。

好人好事事迹 篇7

在生活中,王蕊非常乐于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还记得在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得知一位孤寡老人生活非常困难,家里又养着许多小兔子,于是,她和另外两名小伙伴主动帮助这位老人利用自己的休息的时间卖兔子,他们整整叫卖了一下午,将卖兔子的钱丝毫不取全部归还给了老人,虽然辛苦了一个下午,但看到当她把钱给老人时她那感激的目光,听到那一声发自肺腑的谢谢,王蕊感到非常的满足。即使自己付出得再多也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在王蕊放学回家的路上,她看到一位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正吃力地走着,手里还拿着满满一袋子鸡蛋,而此时正下着蒙蒙细雨。于是,王蕊毫不犹豫地走到他的旁边,和他共用一把伞,老人很感激得说了声谢谢。虽然当时很冷,但因这声谢谢,使王蕊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

也正因如此,王蕊同学越发的发现助人为乐也能使自己感到快乐,所以她以“我为人人”为本,发扬一个优秀团员的光荣传统,努力在学校和社会上帮助他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品质。

好人好事事迹

2011年8月14日,机械一组晚班。经机组反应,B2324号飞机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同时,ApU引气波动,8号轮见线。由于北京方面天气原因,原定于晚间22点到达的B2324号飞机延误至凌晨2点方才降落至浦东机场,并计划于7点50分继续执行航班任务,这意味着留给我们的时间将十分紧迫。

IDG扮演着空中发电的角色,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将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依靠单发电机工作,继而无法完全正常供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飞行安全。而ApU引气波动则会直接影响到飞机发动机的启动,该故障的长时间存在,必然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同时影响到客舱压力。

飞机到达后,我组唐施佳,陆捷,杨费杰,吴炎琼第一时间借来相应工具来到现场,根据之前分配好的责任有条不紊着手更换右发IDG。(范文网 )在拆卸的过程中,IDG内多余的滑油顺势大量滴漏在同志们的身上,但是同志们并没有因此而皱眉,在几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极其沉重的IDG终于顺利的拆卸下来。然而,在安装新件的过程中,同志们发现,按照手册排号申领的封圈与旧件大小不一,明显无法正常安装上去,于是立刻上报至MCC处,并申请办理保留。

所有工作直至清晨7点才得以完成,同志们在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赶至其他机位开始飞机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次的一系列排故工作,无疑体现了我组精细严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机务精神。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机务人的存在,保证了航班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东航在广大乘客心中的形象。

四车间机械一组

2011-8-17

阳明里社区好人好事事迹

李文顺男41岁,居住在阳明里5-3-503,本人患言语四级残,妻子外媳无业,孩子在学,在社区享受低保528元,本人是社区志愿者,多年来以维护和支持社区工作,无论是楼内还是邻里他都是居民的调解人,特别是下雪天气,他都很早带着工具和主任们一起清理积雪,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居委会每次号召募捐,他都积极献出爱心,捐出善款,截至目前共捐出人民币1000元左右。

今年7月12日本楼内涂鸦问题很严重,已经看不出墙面的本面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己掏腰包花了60余元,买了一桶塑料浆把楼内墙壁粉刷的干干净净,楼内居民看到此情况后,非常感激,都纷纷表示一定向他学习,人人维护楼道卫生,争做和谐楼门。

阳明里居委会

2011年7月12日

电子客舱三组10.15好人好事事迹

《好人榜》事迹 篇8

老师是一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初入教育行业的她,像一把燃烧正旺的火苗,兢兢业业用爱心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用良好的言行塑造学生的心灵。这一年来,她得到全体老师的好评,当地群众的信赖,学生的爱戴。

一、履行师德,以德育人

老师一直谨记和遵循“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作为农村一所小学的教师,初入教育行业的她在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和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不移的开展好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与上进心。自觉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上,她虽不是一名党员,但时刻能以党员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校教工中的一员,她能主动关心学校的点点滴滴,角角落落,因为她觉得这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受到学生的尊敬。她教育学生有方——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学生在她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她的严格要求中茁壮成长。初到我校时,她担任三-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那个时候的孩子们由于先前学校缺乏英语老师,英语成绩相当低下。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成绩,她除了上好每节英语课以外,课间时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直严抓孩子们的背单词和读书。放学后坚持给学困生补习英语,一补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她给一位五年级学生补习完已经很晚了,天下着蒙蒙小雨,联系不到家长,赖珊老师担心学生回家路上发生危险,骑着自己的电瓶车护送学生回家。回来的路途中,由于对村道不熟悉险些迷了路。平时的耐心教导,严抓教学。付出终有回报,这位男生由最早的厌恶学英语到慢慢喜欢上学英语,从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的情况,到现在英语考试能取得可喜得成绩。让她非常欣慰。

三、承担责任,促进成功

老师工作以来,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在她任教的孩子都感到很荣幸。家长们经常说:“孩子由这样的老师教育,我们就放心。”在工作中,赖珊老师身体力行,处处关心孩子学习、生活,时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学生成绩下降时,她能及时给他们补课;当孩子不开心时,她就像好伙伴一样去安慰他。当孩子做错时,她就正面引导他。老师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学习气氛浓厚,“小雷锋”层出不穷。校开展的各类竞赛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去年所带的四年级英语成绩曾在13个乡镇排名由倒数第一追到了正数第一。其他年级成绩也进步很大。

四、严于律己,不断提高

老师不仅认真教学,还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学期,她总是认真制定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写好反思。每回中心校进行教学检查时,她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课改的热潮中,她不断吸收新知识,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摘录信息,写出体会。她虚心求教,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听取新课程的教学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在英语教研活动中,表现积极,带头上好公开课,及时反思,总结经验。获得镇级“高效课堂”竞赛的二等奖。由于老师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地区的广泛好评,学生的爱戴。

身边好人典型事迹 篇9

张院生:男,现年39岁,家住铝厂转盘白天鹅楼下机电配修,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上有70多岁的父母,弟兄四人,排行老二,大哥及弟弟都在外面上班,赡养老人的重担就毫无疑问的落在他的肩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夫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祖国到处呈现出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我村涌现出了许多孝敬老人,关心下一代的五好家庭,其中张院生就是尊老爱幼的模范也是我们方圆数里人人皆知的大孝子,他一家三世同堂。

张院生今年39岁,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较多,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一个个拉扯长大,成家立业。他是兄弟中的老二,仍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每逢年过节,一大家二十多口人团聚在一起,真让人羡慕。子孝妻贤,儿孙绕膝,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红光满面,享受天伦之乐。

张院生是一位淳朴憨厚之人,从小随父上山打柴,陪母昼耕夜纺,受大人的熏陶,深知知恩图报之理。

前年老父亲因高血压住院需要护理,他又住进了老父的房间,陪伴父亲。听医生讲,老父亲病怕烟,他首先戒掉了吸烟。并在父母的住室安上空调,夏天解决了高温,冬天解决了寒冷。老人怕花钱不敢使用空调,他就三番五次的向他们解释,没事这是节能空调,要不了多少电费,解决了老人过冬问题,老人病情得到了缓解。

在他的带动下,媳妇,儿女争先给老人做喜欢吃的可口饭菜,争着给老人洗衣端水,老人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日子过的很开心。现在老年病变的多样,老人又眩晕不能下床走路,他又白天扶老人出来晒太阳,吸新鲜空气,晚上陪老人看电视,拉家常、聊天,老人逢人就说“要不是我二儿子,早就没我了。”

点滴勾勒尊老心,倾注尽现敬老情

他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儿子,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子;他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他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搭建心灵的桥梁,与老人沟通共鸣,做老人的精神支柱。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使他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做为一名儿子,他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父母。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他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一次,母亲去集市的时候丢了200元钱,因为此事上了好几天火,当他得知这件事后,就来到母亲身边,为母亲送去200元钱,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慢慢的,母亲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每当老人想做什么事情时,他都会首先去支持、去鼓励。母亲身体不太好,经常陪老人散步,增强了老人自信心,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竭尽所能,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适,让老人安享晚年。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比拟的,那就是一种理解、信赖、认同和赞许。

做为一名普通工人,他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这样,他依然从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隔几天,他都会为老人送去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老人的生日,他可以讲是熟记于心,每到这时,他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他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关注老人生活,细心呵护,雪中送炭,难处见真情。

生活本来就是由点滴累积而成,密应对点滴的人才真正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全情投入的人,张院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总能抓住点滴,抓住细节,为老人送上百倍关怀。

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他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他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他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她经常陪老人去进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他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都会有一些不快乐,而他应对这些烦恼却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一颗真挚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会唠唠叨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他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他就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时她的看法会和老人发生分岐,每到这时,他都会坐下来和老人商量,征求老人的意见,并将老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老人开心满意。

有时候老人会和晚辈因为看法上不同,发生一些不快,而此时,他又成为了“和事佬”,周旋于两者之间,尽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误会、化解矛盾,使家人重归于好,使老人尽享天伦。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尽管家庭的困难、挫折很多,但并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此她们夫妻间常常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共度难关。平时教育孩子方面他们讲的最多的话题也是“尊老爱幼”,让孩子懂规矩,有礼貌,所以他的孩子也是一位很讨人喜欢的“甜嘴巴”。

好人事迹材料(定稿) 篇10

她,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她,没有动人的相貌,没有辉煌的事业;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人。这个普通的小女人,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儿女眼里的好妈妈,公婆心中的好媳妇,老公眼里的好妻子,父母心中的乖乖女。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女人,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在自己平平凡凡的岗位上,时时刻刻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她---就是我们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刘淑霞。

刘淑霞:女,汉族,1970年9月9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营子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7月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1998年9月参加工作至2014年7月一直昌乐县五图街道五图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14年9月至今在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任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参加成人高考,函授学习了小学教育管理本科学段的进修,2007年圆满毕业,取得本科学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现担任贵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五年级二班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领导分配,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教学中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教重于言教,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作为指导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几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要传好道,首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仅爱那些优秀生,更爱那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学生,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对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心交心

她,就像一支蜡烛,默默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就像那无私的春蚕,牺牲自己,造福他人;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知疲惫地为祖国的花朵梳妆打扮。正如古人所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把一群群无知的幼童培养成一个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这里面都凝聚着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这是她付出多少辛劳才得来的成果呀!

曾记得有一年,她任三年级二班班主任,开学不久,学校转来了一名同学,这位同学,我们老师多少有点了解,他是一个特殊学生----因病休学的李刚。他因小时候得过“婴儿瘫”走路一瘸一拐,反应迟钝,动作慢,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典型的问题学生。因此,在家受到父母的责骂,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于是他破罐子破摔,什么也无所谓了。前一段时间又因摔伤了腿儿拉下了两个多月的功课。父母实在没办法,让他休学。有些好心的同事告诉她,李刚可能会转到三年级二班,让她说什么也不能答应。可刘淑霞却说:我曾经读过一篇叫做《冬天里不要砍树》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冬天里肃杀的天气使大多数树木掩藏了生机,可你认定它是一株朽木就错了。因此,我们也应因此受到启发,我们做老师的不要以暂时的表现来衡量一个学生。像班里这种“处处挨打,处处受气”的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怀。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要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理的缺陷。总之,对待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李刚真的被安排在三年级二班,也正如刘老师所说,他不是一株朽木,在刘老师的辛勤浇灌下,这株看上去的朽木终于发芽、开花了。就在那个学期末,李刚的作文还被学校评为优秀习作呢!在作文中,李刚也深情的表达了对刘老师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当时有的同事觉得很奇怪,就问刘老师是怎么让朽木发芽的?刘老师说,对李刚我也着实费了一些心思,如何让他在班里重新树立自信呢?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还是„„想来想去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爱心,开启他心灵的大门吧!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掌声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人身处逆境时,这种肯定和鼓励,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自信,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于是进入新班的第一个班会上,我专门为李刚设计了一项特别内容,我在作完自我介绍之后走向李刚同学,一边和他握手一边说:“现在进行班会第二项内容,欢迎新插班生李刚同学。人生的路那么长,能和两个班级的同学同窗共读,就得到了两倍的同学和友谊,让我们为新友谊鼓掌。”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跟我一起说:“欢迎李刚成为我们的新朋友。”同学们跟我一起喊了起来。这时李刚低着头,使劲握着我的手,眼睛湿润了。在我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我分明看到他晶莹的泪花里燃着新的希望。一位教育学家也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儿童缺乏同情心,他们就会变得没有同情,施以爱心,就会得到爱的收获。对于李刚,我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极尽关爱,给了他一个友爱、和谐的学习环境,及时矫正他们的心理,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我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时时注意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心,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极尽温和、关心、慈爱,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上课提问问题,我让他们回答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即使答得不够好,我也总是微笑着说:“今天你的回答表达流利,声音很洪亮,但不够全面,以后继续努力呀。”他们回答问题后得到的总是我和同学们热情的鼓励和肯定,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付出爱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必然会是朽木开花的!

她,给了李刚那样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激起了他们情感的浪花,取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她,用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理的缺陷。总之,她,对待这些特殊的问题学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她,就是这样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她---儿子眼中称职的后妈

她,一直以来都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后妈的角色,她和老公结婚后不久老公说起他和前妻的儿子。孩子的妈妈整天在外忙着做生意,孩子由姥姥姥爷带着。三岁的时候还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因为没见过妈妈几次.。后来被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就读,孩子的妈妈一年回不来几趟,从来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成了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上什么都不会,有时候沉默寡言,有时候脾气暴躁。仅仅8岁的孩子,竟然拿着小刀捅人,拿凳子打同学,在课堂上和老师动手„„名副其实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小小的孩子心里充满了仇恨和报复,有一次,他和五年级的一个男孩子打架,打不过那个孩子,就爬墙进了那个同学家,把人家的被子从屋里拖到院子里,然后点上火把被子烧了„„还有一次,村里的一家人办丧事,他在旁边瞧热闹,并高声唱着喜庆的歌,被那家人训斥了几句,他偷偷跟到墓地,等办丧事的人走远了,他把墓穴里的骨灰盒刨出来扔得老远„„像这样的例子还数不胜数呢!上二年级了,每次考试都能考一位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公和她商量,能不能把儿子接过来,让她帮着带。她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孩子不利,考虑到孩子挺可怜的,所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老公的要求。于是,成就了他后妈的角色。

孩子接来的那天是2011年10月5日,她看着孩子已经短到腿肚子的裤子,10月的天气穿的还是两根带的拖鞋,书包已经破烂不堪,满脸污垢,浑身灰尘。她又二话没说,叫上老公,拽起孩子去了超市,为孩子买了好几套鞋子和衣服,以及学习用品,接着去洗浴城让老公给孩子洗了澡。孩子接来了,可是,老公却整天忙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她觉得孩子这么小就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尽可能的照顾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他还告诉老公,就孩子的现状来看,孩子缺少陪伴缺少被爱,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爱。她,每天晚上陪孩子辅导作业,不但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更教孩子怎样做人,晚上除了给孩子辅导作业,还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借故事教育孩子怎样互帮互助,怎样感恩他人,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等等等。可是要想把孩子完全转变好也不是像说说那么容易的,要想使这样的孩子转变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想要让孩子变得优秀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做作业非让我在一边看着,作业也不好好做,吃饭时不好好吃,晚上非要在被窝吃,还觉得这个后妈不打人不骂人太温柔常常贫嘴。8岁的孩子了,放学后经常在小区门口不顾路人的眼光脱下裤子就小便,这件事令她非常生气,晚上,刘老师给孩子讲了毕淑敏的故事《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她读到: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在所有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励都无从见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他们永远隔绝。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的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当她给孩子读到这里的时候,她说,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可这份特权没有赋予后妈,她只能高高地举起手臂,然后无奈地慢慢落下,因为她没有权力行使这项赋予母亲的特权。刘老师只能不厌其烦的给她讲道理,教育他从小要养成好习惯。

她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记得她曾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带孩子坐公交车去超市,过了一站,上来一个老奶奶,看到没人让座,就让孩子给老人让座,孩子噘着嘴,极不情愿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一下车,孩子就开始了他的辩论:车上那么多人为什么非得我让座?刘老师耐心的告诉孩子:你知道尊老爱幼这个词语吧?尊老排在爱幼的前面,就是说孩子应该给老人让座呀!可孩子又说:那么多叔叔阿姨为什么不让做啊?这的确让刘老师难以解释清楚,于是她稍顿了一下对孩子说:那些不让座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但今天或者是工作太累了,或者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有让座;另一种呢,就是小时候没有听爸爸妈妈没有给他讲尊老爱幼的道理。所以孩子,你今天做得很棒,能得一朵尊老爱幼的小五星呢。从此以后,孩子经常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

她,无私地奉献着,极力扮演好这个无论怎么努力都扮演不好的后妈的角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她经过五年的真情付出,这个孩子终于改掉了以前所有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最近的考试门门成绩都是A呢!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居然对她说:妈妈,谢谢您!您是一个称职的后妈!

她----公婆心底的好儿媳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一直是我们所信奉和推崇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她,十几年如一日,带着一颗善良的心,用普普通通的生活诠释着“孝”。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以女性特有的贤淑与乐观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她的公婆是一对地地道道德农村人,没有文化,也养成了不少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喝酒,随地吐痰,经常把家弄得凌乱不堪,也不注意卫生,经常衣服上、被褥上沾满了烟灰和尘土,就是她,耐心细致的照料着他们,经常帮他们换洗衣服、被褥、哪怕只有一点脏,她也会马上换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公婆生活的安心、舒心。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孝敬公婆、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她们一家人非常团结,整个家庭从未争吵过,是出了名的和睦家庭。日子长了,公公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日常生活中,她孝老爱亲,在生活中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每天下班后必做的事就是回家洗菜做饭、收拾房间,晚饭后她总会陪着老人聊聊天、看看电视,休息日经常带老人出去散心、看风景,还经常陪婆婆去广场跳广场舞,让老人身心愉悦。平时经常为公婆添置衣物,尤其是刚结婚的时候,工资还不高,她不舍得给自己买时髦衣服,但是总会隔段时间就给老人添衣添物、嘘寒问暖。自从她知道公公有腰腿疼病,她便四处打听治疗方法,节假日经常带公公去医院检查治疗,还购买了腰椎按摩椅和按摩器,缓解了公公的腰腿病痛。

还记得那年暑假,放假前我们几个同事约好了一起去爬山,可到了出发那天,她却突然不去了,后来听说,她公公因为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伤了,导致大腿骨粉碎性骨折。老公在外地出发,没办法赶回来,她作为儿媳妇,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公,的确有些不方便,可她顾不上那么多了。老公是独生子女,老公不在,没有人和他分担照顾公公的重担。从办理住院手续到术后护理,她任劳任怨,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的女儿,当得知她是儿媳妇时,都感动地说:“陪老人看病住院的多是女儿,像你这样全程陪护公公的儿媳真不多见。”在医院的每个日日夜夜,她都尽心侍候,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按时翻身按摩、擦洗身子,她尽心尽力的照顾得到了医护人员和病友们的好评。在她精心的照料下,公公的腿伤已逐步进入康复期。十几天后老公出发回来了,看到已渐渐康复的父亲,老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出院回家后,她更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公公的日常起居,不仅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对公婆的床铺、衣物更是勤洗勤换,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先问公公腿有没有哪不舒服,然后再去做饭给她吃,吃完饭后再给她喂药,每天喂完必吃的东西后,开始给她翻身按摩,早晨,总会推着公公到外面晒太阳,平时经常给屋里通风,让公婆住的房间空气流通,没有任何异味,卧床的公公也从没生过褥疮。

“久病床前无孝子”当儿媳能做到你这个份上真不容易。她认为,孝老爱亲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孝顺不仅是让老人吃好喝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天天开心。她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上一篇:西班牙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论文下一篇:优质护理服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