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室内设计六要素(共6篇)
切记室内设计六要素 篇1
切记室内设计六要素
室内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环境设计,根据空间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场所。功能、空间、界面、饰品、经济、文化为室内设计的六要索。
(1)功能
功能至上是家庭装修设计的根本。住宅本来就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如何满足每个不同的家庭成员的生活细节所需,是设计师们经常与客户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常说业主是第一设计师,一套缺少功能的设计方案只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只有把功能放在首位才能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每个生活细节之需,使家庭生活舒适、方便,健康、向上。
(2)空间
围绕功能规划,使空间具有“凝固音乐的韵律美”,是设计的表现手法。空间设计是运用空间界定的各种手法进行室内形态的塑造,塑造室内空间形态的主要依据是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及技术的合理性。常见的空间形态有:封闭空间、开敞空间、流动空间、动态空间、共享空间、虚拟空间、灰空间、母子空间、下沉空间、地台空间等。
(3)界面
界面设计是建筑内部各表面的造型、色彩、用料的选择和处理。它包括墙面、顶面、地面以及相交部分的设计。设计师在做一套设计方案时常会给自己明确一个主题,就像一篇文章要有中心思想,使住宅建筑与室内装饰完美地结合,鲜明的节奏、变幻的色彩、虚实的对比、点线面的和谐,设计师们就像谱写一曲百昕不厌的乐章。
(4)饰品
饰品就是陈设物,是当建筑室内设计完成,功能、空间、界面整合后的点睛之笔,给居室以生动之态、温馨气象、陶冶性情、增强生活气息的良好效果。
(5)经济
如何使业主在有限的投入下达到物超所值的效果是每个设计的职业准则。合理有机地整合各部分,达到诗意、韵味是设计的至高境界。
(6)文化
充分表达并升华每位业主的居室文化是设计的追求。每位业主的生活习惯、社会阅历、兴趣爱好、审美情趣都有所不同,家居的个性化、文化底蕴也得以体现。不断创作优秀作品是设计师不断进步的源泉。
切记室内设计六要素 篇2
关键词: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环境
1 前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考虑, 设计、建设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我们作为设计人员, 首先要掌握绿色建筑的真正含义, 并且将绿色标准贯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其次, 在施工建造和使用管理过程中, 亦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的各项技术措施。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 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 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 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绿色建筑时, 对住宅建筑, 原则上以住宅小区为对象, 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对公共建筑, 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 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 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 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住宅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数共6项。公共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一般项数共43项、优选项数共21项。
相比较而言, 美国已有了一个69分的评估系统——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缩写为LEED), 它几乎包括了从选址到水资源消耗等的所有问题。这个体系设定了四个等级, 一个普通办公楼仅能获得4分~5分。如果只是想通过认证, 一栋建筑至少要获得26分;要想达到白银等级, 必须达到33分;达到黄金等级需要39分;而达到白金等级需要高达52分。笔者认为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似更直接更系统化, 标准化。
3绿色建筑采用高密度形式的节能技术
通过采用高密度的形式以节约土地、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和低耗能的个人交通、建造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可回收材料、使用更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使用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等措施减少能耗。
3.1 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的居住区
建设合理的高密度或中高密度住宅区, 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居住在低密度住宅区的人们出行会极大地依赖私家车, 密度的增加会使得公共交通的高效率成为可能。据估计, 人类最舒适的行走距离为半公里 (约10分钟) , 但也能欣然接受1.5公里的行走距离。许多人乐意骑1.5公里~3公里的自行车以解决日常所需。傍晚和周末可以在步行或骑车的距离范围内解决购物、上饭店和其它休闲场所, 这就需要高密度的住宅区开发取得成功。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 高密度住宅区应作为积极的推广方向。目前设计实践中量化指标一般为容积率, 宜控制在1.5以上。
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的居住区, 在居住区内能满足住户的日常生活、娱乐、锻炼和休闲所需, 将大大地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 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
3.2 合理的优化建筑设计
朝向设计合理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 并且朝向南面。同时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保证冬季的日照时间。
建筑的体形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的大小, 体形系数越大, 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大, 能耗就越高, 体形系数每增加0.01, 能耗指标增加约2.5%。因此, 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3 建筑能源系统设计
在空调系统设计中采用蓄冷槽, 夜间用电低潮时制冷, 白天用电高峰时供冷;采用热回收设备回收空调制冷过程中散发的热量, 用来带动进风装置。这样可大大减少用电量。
在建筑物中加入太阳能装置的设计, 例如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应用大大地减少了电和煤气等能源的用量。
4 绿色建筑的优化环境
4.1 光环境
查研究发现, 在办公室和生产操作场中, 令人满意的照度为1 000~3 0001x之间, 过小或过大, 眼睛的灵敏度会下降, 易引起眼睛疲劳。为了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 要做好天然采光的设计和建筑照明的设计。
为了获得天然光, 就要在建筑物的外围设计采光口, 采光口分为侧窗 (安装在墙上, 侧面采光) 和天窗 (安装在屋顶, 顶部采光) 。侧窗建造方便, 造价相对较低, 维护方便, 应尽可能设计侧窗, 不足之处再用天窗补充。
侧窗玻璃面积可按所处外墙面积的20%~30%计算, 然后还要考虑通风、日照、美观的要求确定侧窗的尺寸, 窗台高度不宜超0.9 m。天窗有矩形天窗、横向天窗、锯齿形天窗、平天窗、井式天窗等形式, 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和使用要求确定。
建筑室内照明的设计包括室内工作照明设计和室内环境照明设计。室内工作照明设计除了要满足照度的要求外, 还要考虑眩光、颜色、扩散、均匀度、亮度等因素, 保证照明质量。室内环境照明不仅是照明的功能, 而且具有装饰作用, 一个好的室内环境照明设计, 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4.2 空气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 室内装饰施工中采用了含有有毒成份的装饰材料和对人体有辐射作用的天然石材、摆设了含有有毒成份的家具, 例如采用了含有甲醛的人造板材等。第二,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混凝土凝结和减少变形缝的使用而在混凝土中加入含有高碱的混凝土膨胀剂, 夏季温度升高时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氨。第三, 空调的普及使用使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含量增高而负离子浓度降低。
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室内设计尽量简洁, 少用木板、石材等装饰材料, 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装饰材料, 装饰施工结束后通风换气半年以上时间再入住。第二, 建筑结构设计中避免使用混凝土膨胀剂等添加剂, 按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变形缝。第三, 建筑设计过程中做好室内的通风设计, 例如设置抽风机, 抽风时室内形成负压, 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进入室内;空调系统设计采用换气功能设计, 空调系统具有自动过滤空气、除臭、灭菌的设备。
另外, 提高住宅区的绿化率, 搞好住宅区内的环境卫生, 提高住宅区的空气质量, 也是绿色建筑的空气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4.3 声环境
这里的建筑声环境主要是指如何消除或减少室内外噪音, 给住宅区一个安静舒适的声学环境。噪音由噪音源经传播途径到达接受者, 从噪音源控制噪音是最根本的措施, 但噪音发出后, 只能从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 而传播途径只能从城市规划、小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上进行考虑。
城市规划设计方面。首先, 应当依据城市的基本噪音源, 作出噪音等值分布图, 据此以调整各功能用地和交通规划。商住、医院、学校、办公等对噪音敏感的小区规划在城市的中心区, 工业区、码头、高速公路、铁路等噪音较大的规划在城市的外围。其次, 对于不能抗拒的噪音, 例如市政道路车辆的声音, 可以通过临街建筑物尽量远离道路、将对噪音不很敏感的商业建筑作为屏障、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并且浓密的绿化带等措施减低噪音。作为绿色建筑, 日间噪音应小于35分贝, 夜间噪音应小于30分贝。
4.4 水环境
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住宅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高绿化率和带有水景的楼盘越来越多, 这些楼盘的用水量非常大, 如果这些用水全部由自来水供给, 将会加剧城市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因此, 必须充分利用污水和雨水的处理回收利用, 由原来的污水、雨水直接排放的方式改为“污水、雨水-排放-存储-处理-回收利用”的循环使用方式。回收的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浇灌植物、提供水景。回收利用水的比例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以上, 才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
4.5 热湿环境
作为绿色建筑, 室内的适宜温度为:夏季22 ℃~27 ℃, 冬季20 ℃~24 ℃;室内的温度为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
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有室外传入的热空气、太阳辐射热、邻近地面和路面的辐射热、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室内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热量。要保证室内的适宜温度, 就要阻止室外热量的传入和排出室内的热量。设计的措施有:
(1) 屋顶隔热。
可通过设计浅色屋顶饰面、在承重层和防水层之间增设一层泡沫混凝土以增大屋顶的热阻与热惰性、设计通风隔热层、采用蓄水屋顶和淋水屋顶、屋顶种植植被等措施达到屋顶隔热。
(2) 外墙体隔热。
以往, 采用两面抹灰的粘土砖实体墙是一种常用的做法, 但粘土砖的生产破坏了农田, 国家已限制使用这种墙体材料。采用中空双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上内外抹灰后, 有较好的隔热性能;或者采用复合板墙 (例如墙体内侧加石膏板或轻质混凝土) 也可达到隔热的要求。
(3) 做好室内的自然通风设计。
方法有根据地理环境和风向设计好建筑的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做好建筑平面的设计, 主要的使用房间布置在夏季的迎风面, 门窗空气对流等;设计合理的房间开口宽度和开口面积, 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 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5%时, 有最好的通风效果。
4.6 绿色建筑的废弃物处理
建筑物中的废弃物主要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我国城市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 并且在逐年增加, 因此, 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成为建筑设计中不能忽略的课题。绿色建筑的废弃物处理系统设计分为两个方面:
(1)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系统设计。在建筑物内每层公共部分设计有分类功能的垃圾箱, 垃圾一般按可回收垃圾 (废旧电器、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 、不可回收垃圾 (剩余饭菜、果皮等) 和有害垃圾 (废旧电池、电灯、光管、过期的食物和药物等) 进行分类, 同时设计垃圾垂直运输通道将垃圾箱内的垃圾运送到设计在首层或地下室的大垃圾箱内。建筑物外也要分散设计分类垃圾箱, 以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2) 设计水平的垃圾运输系统。在小区的地下设计垃圾水平运输管网, 管网连通各栋建筑物的地下垃圾收集箱。垃圾经过水平运输到收集站后, 经过压缩包装, 运走处理。
作为绿色建筑, 垃圾应分类收集, 分类率要达到50%以上, 并且垃圾的收集率要达到100%。
另外, 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 尽量选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3R材料。
会计六要素涵义再探 篇3
定义是认识主体使用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确定一个认识对象或事物在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使这个认识对象或事物从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的认识行为。其详细解释与《现代汉语词典》对定义的解释完全相同,认为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将会计要素定义与上述定义的概念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有以下不足:
(1)会计六要素的定义不符合人们通常对定义的理解“。基本准则”在给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定义后,又给出各自的确认条件,并且强调,只有同时符合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才能确认,符合定义,但不符合确认条件的,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由此可见,“基本准则”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定义不能称其为“定义”,至少不是完整的定义,因为上述定义在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还不是很清楚,内涵和外延还不确切,还需要增加确认条件,否则就不能进行确认,这既不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也不符合人们对定义的传统。笔者认为,应该把确认条件并入定义,重新定义会计要素,符合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要素定义的,就是该要素,否则就不是。
(2)收入、费用定义的问题。《基本准则》第六章给出收入的定义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给出收入确认条件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有如下三个个问题:
一是如何理解日常活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指出: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是在用“经常性活动”来定义“日常活动”,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日常活动”和“经常性活动”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说“经常性活动”就是“日常活动”,也未尝不可,主要问题是没有给出日常活动在经济活动中的位置和界限,或对日常活动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也没有给出非日常活动在经济活动中的位置和界限,或对非日常活动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也就是说,人们想知道划清“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界限是什么,而不是某项经济活动是不是日常活动,或日常活动包括那些内容,没有区分“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标准,根本于事无补。
二是“导致”的含义是什么。“基本准则”在收入定义中说: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在收入确认条件又中说:收入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两个“导致”是否一样?如何理解导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导致”就是“引起”,因此,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就是收入增加,引起所有者权益也增加;收入增加,引起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从会计恒等式:
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
可以看出,收入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会计恒等式将不成立,也就是说,“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后一个“导致”的提法才是正确的。
笔者认为: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说法令人费解,建议将其改为:会计期末,收入会转化为利润增加。在这里,收入转化利润,收入就不存在了,且容易被人理解。而所有者权益增加不是收入“导致”的,收入和所有者权益不会同时增加,而是收入“转化”的,收入只能“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关于“费用”,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三是收入是否只能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两种结果。“收入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但笔者认为尚不全面,也可能存在同时引起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例如,甲企业销售给A公司产品80000元(不考虑增值税),已预收A公司购货款40000元。这项交易使甲企业收入增加80000元,资产增加40000元,负债减少40000元。即收入的增加既导致了资产的增加,同时也导致了负债的减少,并不是要么资产增加,要么负债减少。建议将“收入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修改为:“收入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关于“费用”,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二、如何理解“利得”和“损失”
(一)“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及其理解
《基本准则》指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有以下三个问题:
(1)“利得”与“收入”的根本区别就是“非日常活动”,在什么是日常活动没有弄清楚的基础上,“基本准则”在“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中又提出了“非日常活动”的概念,但没有定义,人们只能理解为:不是日常活动的活动就是非日常活动,具体如何界定呢?没有明确的界限。
(2)《基本准则》在“收入”和“利得”的定义中都提到“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其本意是“所有者投入资本”既不是“收入”,也不是“利得”,但由于“收入”和“利得”的根本区别是“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不仅会使人想到:“所有者投入资本”是“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如果是“日常活动”,在“利得”定义中就没有必要提及“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因为它不是“非日常活动”,自然就不是“利得”。反之亦然。这样一来,“所有者投入资本”说他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也不是,这恐怕是定义“利得”时没有想到的。对于“损失”,显然也有“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是“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的问题。
(3)“利得”和“收入”定义如此相似,为什么没有和“收入”类似的确认条件呢?难道“利得”就不需要确认“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类比之后,使人感到费解。对于“损失”显然也有“确认条件”的问题。
(二)如何区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基本准则》在第五章第二十七条给出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然后在第八章第三十八条给出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两个概念的区别仅仅是“不应当”和“应当”,其他完全一致“,应当”和“不应当”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都没有解释,也就是说,没有“应当”和“不应当”的界限或确切说明。如何区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只能跟着感觉走,觉得“应当”就计入……,否则,就是“不应当”。另外,从会计要素的内容上看,人们习惯的是,一项内容只能属于某一个要素,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会计要素,而“利得”和“损失”既可能属于利润,又可能属于所有者权益,有违常理,自然也带来操作上的困难。
(三)如何区分日常活动利得和损失与非日常活动利得和损失
由于《基本准则》中对损失的定义强调损失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因此可以说只要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尽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都不是“损失”,这样一来,便产生了困惑:人们通常所说的“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等等是不是“非日常活动”?由于上述三项内容在利润表中是计算“营业利润”的项目,人们自然就可以认为是“日常活动”形成的,依据“损失”定义就不是损失,那为什么还叫损失呢?笔者认为“,损失”的定义是对以往损失概念的否定,也就是说,人们早已经有“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损失”等等损失概念,“损失”的定义违背了人们通常对损失概念的理解。
对“利得”也有同样的问题。
三、对定义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建议
(一)取消“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概念
如果不取消“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概念,仍用其来定义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要么给出便于操作的划分“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明确界限。要么采用列举法,逐一列出“日常活动”或“非日常活动”包括的具体内容。实际上,上述两种办法都很难做到,由于各行业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复杂性,各个行业划分“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界限不可能相同,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界限,采用列举法,逐一列出各个行业“日常活动”或“非日常活动”包括的内容也绝非易事,更何况《基本准则》又不是“具体准则”,不可能细化到各个具体行业、各项具体内容。如果不这样,出现混乱就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财产清查是“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从清查的次数看,如库存现金每日都要清查一次,应该是日常活动,可是无法查明原因的库存现金盘盈要计入属于“非日常活动”利得内容的“营业外收入”,因此库存现金清查应该是“非日常活动”,但是,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库存现金盘亏又要计入属于“日常活动”的“管理费用”,因此库存现金清查又应该是“日常活动”,这样,库存现金清查是“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无从定设同样,除库存现金以外的流动资产盘盈要冲减属于“日常活动”的“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流动资产盘亏又要计入属于“非日常活动”损失内容的“营业外支出”,因此,说他是“日常活动”也不是,说他是“非日常活动”也不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既不能给出“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明确界限,又不能逐一列出“日常活动”或“非日常活动”包括的具体内容。“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概念既不具有可理解性,更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二)取消“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取消“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不仅避开了“非日常活动”的概念,也避免了和通常意义下“利得”和“损失”的混淆,其做法是: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恢复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恢复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具体项目,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效套期部分)”等,这样一来,就不用区分“应当”和“不应当”。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版“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中指出:“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可见当时也没有单独设置“利得”和“损失”会计科目的想法,因此,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取代“利得”和“损失”不会出现混乱,因为以前就是这么做的。
(三)扩大“收入”和“费用”的内涵
扩大“收入”和“费用”的内涵,将“收入”和“费用”分别定义为:“收入是企业在权责发生制下形成的、会计期末会转化为利润增加、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很可能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权责发生制下发生的、会计期末会转化为利润减少、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很可能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里实际上是将“收入”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合并,删掉了“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是因为“很可能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就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的结果,“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已成多余。“费用”的定义亦如此。
读管仲,品成功组织变革六要素 篇4
提起管仲, 大家都很熟悉, 他出身微寒, 年少时期有很多不太光彩的经历, 他功成名就后曾有如下回忆和感悟:“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由此可见, 在常人看来, 管仲贪财 (与朋友合伙经商, 贡献少, 取酬多) 、智弱 (帮朋友出谋划策, 谁听谁倒霉) 、能薄 (给人家打工, 被老板开除过三次) 、少勇 (打过三次仗, 都临阵逃脱) 、不忠 (自己的主子公子纠与其弟小白争夺王位输了, 没有像同僚召忽那样以死表忠义) , 这样的人, 简直一无是处。
但鲍叔牙不这么看, 他认为管仲因贫 (好利) 而不以为贪, 因时不利 (使朋友穷困) 而不以为愚、因不遭时 (被他人驱赶) 不以为不肖、因有老母 (临阵逃脱) 而不以为怯、因不羞小节 (主动寻死以表忠义) 而不以为耻。所以, 不论是人品、智谋、能力和胆识, 鲍叔牙对管仲都深信不疑。在鲍叔牙看来, 不仅不应该嫌弃管仲, 还应该重用。也因为如此, 当齐桓公抢得君位后欲立他为宰相时, 鲍叔牙马上向他举荐了曾欲把桓公置于死地的管仲。
后人论及管仲的是非功过, 多受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子认为管仲的功业泽被天下, 具有仁的效果, 故称得上仁;同时, 他亦从德行上批评了管仲的僭越无礼。孟子身处霸道功利之说极为盛行的时代, 为推行王道主张, 不惜与孔子相异, 竭力贬低管仲的功业和德行。孔孟千年之后的程颐和朱熹, 从寻求一种能为所有人遵守的普遍天理着眼, 对管仲不死子纠之难, 从伦常之义上进行了新的解释;王夫之以国家民族之义替代了程朱以长幼之序为管仲辩护, 高度称赞了他的大仁和大业。
在今天看来, 管仲其实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遍阅既有史料并后人评述, 他在为前任老板 (公子纠) 打工时, 不仅全心投入, 也绝无任何叛逆行为, 堪称德才兼具、足智多谋。公子纠与小白争夺君位受挫后, 再度奔逃回鲁国, 公子纠耻于自己成为齐鲁两国的政治交易品, “乘管仲和召忽不备, 突然拔出护身短剑, 使足力气猛地插向胸口, 顿时鲜血喷涌而出, 身子‘咕咚’翻到在地。”随后, 召忽撞柱而亡, 管仲也“引颈扑向路过将军梁子亮晃晃的剑刃”, 但求死不得, “众甲士再不容情, 一齐上前将管仲扭住”, 被押送回齐国。应该说, 管仲不仅在意识和行为上恪守了当时的儒家道德标准, 对前任老板公子纠也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但孔孟以降的诸多学者们, 一直对管仲当时寻死不成又苟且偷生四十余载纠缠不休。
再看看管仲辅佐齐桓公小白一生之功业, 管仲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 不仅成就了老板行业排名第一的位置, 还给当时已日薄西山、风雨飘摇的东周王朝带来了一丝稳定的春意, 成功造就了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较为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所以, 管仲一生之功绩, 可以堪称有效平衡个人之绩与组织之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现实稳定与未来强盛之间关系之楷模。
所以, 在今天看来, 管仲既无该不该活下来、该不该效力于齐桓公的方向性问题, 也无做得好不好的程度性问题。管仲所做的工作, 堪称成功组织变革的经典案例, 这场变革使得齐国由贫乱变富治, 由弱变强, 即使在今天, 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那么, 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是哪些因素成就了这场伟大的组织变革?笔者认为, 如下要素不可或缺。
鲍叔牙:以组织利益最大化为己任的组织变革催化剂
在组织决策者周围, 要有真正关心组织前途命运并身体力行的人。这样的人, 把组织的强大和发展视为第一要义, 主动把更为重要的岗位让给有能、有识、有谋、有智者, 借强者之力强大组织, 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鲍叔牙就是这样的人。管仲对鲍叔牙的一句“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的评价恰如其分, 公子纠和召忽寻死, 并无他人阻拦, 而管仲求死则万万不能。齐国大夫隰朋受命前往鲁国去引渡公子纠、召忽和管仲回国时, 鲍叔牙亲领精兵五千、战车三百辆将其护送到齐鲁边境并在那里等候。隰朋见阵势如此隆重, 百思不得其解, 引渡区区几个罪犯, 何必如此兴师动众?鲍叔牙的一番话使他疑霾顿消:“管夷吾乃天下奇才, 如一旦被鲁国所用, 委以大政, 你我恐怕从此将永无安枕之日了。趁着夷吾时运不济, 鲁侯尚未识其才能之际, 将其救回, 那才是齐国之福啊!所以, 大夫此次出使鲁国, 公子纠与召忽是死是活, 听天由命。但须想方设法, 带一个活的管夷吾回来。”
由此看来, 鲍叔牙是从国家安危角度来促成并认真对待隰朋此次特殊的高级人才寻猎之旅的。对于管仲之才于国家安危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鲁国的施伯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因公子纠等人自鲁回齐夺位不成, 鲁庄公认为公子纠等人已经成了鲁齐两国外交上的障碍, 找来施伯商量对策。
施伯似早有所思, 当即答道:“此三人不可一概而论。公子纠生性懦弱, 遇事优柔寡断, 难成大事;召忽乃一介武夫, 忠勇刚烈有余, 运筹谋划不足, 也非安邦定国之才。此二人或杀或囚或送回齐国, 皆可释齐候之怒。独有管仲, 对其处置不可草率行事……管仲满腹经纶, 杀之可惜。”庄公大惑不解, “管仲既有那么大的能耐, 又怎么会落得个有国难投、有家难奔的境地?”施伯解释道, 管仲如此是因为命不逢时, 并预言他一旦时来运转, 天下再难有人可与之匹敌。鲁庄公更感玄乎, 就问施伯, “爱卿把管仲夸成天人一般, 他的才能比之爱卿如何?”“不瞒大王, 管仲可比天边皓月, 施伯不过萤火之光。大王礼贤下士, 若能委鲁国大政于管仲, 不出三年, 鲁国必将大治, 成就霸王之业。望大王三思。”经施伯这么一说, 鲁庄公对管仲有些动心了。两人休会期间, 正好齐国大夫隰朋拍马赶到, 一番毕恭毕敬后, 有惊无险地把管仲装进了回齐国的“槛车”, 成功将管仲引渡回国。
管仲以囚犯的身份被引渡回到齐国, 鲍叔牙一方面忙着说服管仲抛小节、就大义, 出山辅佐齐桓公。另一方面则刚柔相济、避其锋芒、有进有退地逐渐冰消齐桓公必杀管仲的折箭之誓, 步步为营, 循循善诱, 力促齐桓公正面认识并逐步接纳管仲。
就这样, 因为有了把齐国的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鲍叔牙不辞劳顿地跑上跑下, 左求右说, 完全抛开了个人私利, 经过一番努力, 终将已是自己囊中之物的宰相之位心甘情愿地让给了“宽厚爱民、治国不失权柄、忠信以交好诸侯、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披甲击鼓, 立于军门, 使士卒百姓勇气百增”各方面均在自己之上的管仲, 并发誓, “似夷吾这般佼佼者, 大王若仍是犹豫不决, 失之交臂, 微臣这般平庸之才也无颜居此高位, 只有退隐了。”因为鲍叔牙的心胸和组织责任感, 管仲死而复生, 再度有了新的机会走到历史的前台。
齐桓公:明辨是非的决策人
组织决策人不一定要很聪明, 但须有足够的胸怀, 明辨是非, 坦诚待人, 知错即改。有胸怀者能直面自己的缺点和过失;明辨是非者既会兼听则明, 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坦诚待人、知错即改者既能不断强化与下属的合作与信任, 更能使下属肝胆相照, 不留余力。
齐桓公小白就是这样的人。按照唐太宗李世民“管隰为臣, 中人可以成霸业”的观点, 齐桓公的才识也就是中等, 但他有心胸, 为人坦诚, 明辨是非, 知错即改, 则是历代君王中少有的。
管仲在齐国拜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鲁国, 鲁庄公大呼自己上当受骗, 扬言要兴兵伐齐, 以雪此前兵败之耻。桓公闻后大怒, 先下手为强, 决定派大军讨伐鲁国。管仲知齐国出师必然大败, 力谏桓公, 但桓公认为, “爱卿不必再劝寡人, 别人欺负到头上了, 却还要寡人忍气吞声, 我这齐国的国君也做得太窝囊了”, 拒绝了管仲的请求。
本次战役, 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的“长勺之战”, 齐国以大败而告终。随后不服输的齐桓公与宋国联盟, 与鲁庄公在曲阜郊外的郎之地展开了激战, 齐宋联军仍以大败而告终。
多数人, 特别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 多有一种共同的毛病, 明明知道自己错了, 但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证明自己做错了的也是对的, 至少不愿意当着下属的面承认自己错了, 这种人没有心胸也不能明辨是非, 不能明辨是非知错就不能改, 与下属和臣僚之间就不能坦诚相见, 彼此之间的心理疏离感就会不断增长, 最终导致整个团队的破裂或貌合神离。而桓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连续两次用兵失败, 一句“寡人后悔没有听从爱卿 (管仲) 的劝告, 致使齐军连遭败绩。这都是寡人的过失啊”, 足见其心胸之宽。
此后, 管仲逐步得到了桓公的信任, 齐国的霸业之举正徐徐推进。而这一切, 引起了齐桓公身边竖刀和易牙一般小人的不满, 他们欲通过夫人政治谋求官职不成, 就大造谣言来报复管仲, 说他独断专行, 架空国君, 使齐国臣民只知有管仲, 而不知有国君;还说他心狭器小, 对鲍叔牙知恩不图报;甚至说他是鲁国派到齐国卧底的奸细, 此前齐国两次伐鲁失败就是他将齐国的军情偷送到了鲁国。
这些流言蜚语很快传到了齐桓公的耳朵里, 桓公亲自找管仲澄清事实, 并于第二天召集文臣武将, 当场宣布加封管仲, 尊奉管仲为“仲父”, 并下令道:“今后不论什么国家大事, 均先告诉仲父, 再禀告寡人。凡大事, 任凭仲父裁决。”
通过一系列的事件, 因为桓公知人和容人的胸怀、明辨是非、坦诚待臣, 知错即改, 管仲在齐国的地位已是坚如磐石。上有桓公为稳固靠山;下有鲍叔牙无私维护;左右有隰朋、宾须无、仲孙湫、宁越等倾力相助, 一个生死与共、荣辱相依的高效能的组织变革团队就形成了, 齐国的兴霸大业自此就开始迈入了快车道。
组织变革的推行是多界面关系的平衡过程
组织变革的推行, 实际上就是一个多界面关系的平衡过程。这其中既有内部的上下级和同事之间, 也有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 以及作为第三者对两个或多个外部群体之间关系的平衡。而要平衡好这些关系, 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 在这些方面, 管仲的做法可堪称经典。
一哲人说过, 搞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把敌人搞成朋友, 把朋友搞成至交。此话一点不假, 而要做到这点, 需要高超的关系平衡能力。《史记·管晏列传》上对管仲的行政能力有如此评价:“其为政也, 善因祸而为福, 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 南袭蔡, 管仲因而伐楚, 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 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 政之宝也。’”
桓公曾向管仲坦言自己是一个酒色纨绔之徒, 但管仲认为这些均无大碍, 只要围猎时不要践踏百姓的庄稼、饮酒不要成瘾、好色而不要凭借权势欺人即可。可见, 在内部关系的平衡上, 管仲在原则坚持与人性的适度宣泄之间取得了恰当的平衡。
后来桓公冲冠一怒为红颜, 决定举兵讨伐蔡, 因蔡与强大的楚国交好, 向蔡出兵实际就是向楚动武, 不论胜败, 双方都会元气大伤。而楚国不仅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王多年, 而且已经不向周朝政府进贡祭祀用的包茅多年, 于是管仲与齐桓公亲率八国诸侯征讨楚国。
以什么为借口好呢?桓公当然是为了自己的爱妃蔡姬, 但如此兴师动众, 让天下诸侯知道详情后大家都没有面子, 于是聪明的管仲以楚易于接受的多年不向周朝政府象征性地进攻包茅和侵扰郑、宋为辞。这样, 以楚国之强, 亦有了服罪之名;楚复向朝廷纳贡, 便是自认是周王室辖下, 其僭号自解, 可使周王室增辉;楚与郑、宋同为盟约国, 争战杀伐的祸患已解, 两国从此可以安心治理国家;齐国是这次征伐的发起和统率者, 毫发无伤却足以夸耀诸侯, 又不至于兵连祸结, 争战不休, 此等于齐国于天下皆有利之事, 管仲做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就这样, 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 交战双方缔结盟约后, 楚国自然愿意交出蔡姬, 但何时交接, 怎样交接, 管仲可谓考量得细致入微, 给足了相关各方的面子, 有效平衡了各方的关系和利益诉求。“盟约之前如将蔡姬送还, 不知内情者, 还道楚君惧怕了大王, 才乖乖将蔡姬送上, 以美女来讨好大王, 换得罢兵结盟, 显得太过卑贱;对大王来说, 惊动八国诸侯兴师向楚国问罪, 得到蔡姬后便与楚国讲和, 世人还道是大王雷声大而雨点小, 重于私情、偏爱女人, 而轻于王事, 参与伐楚的诸侯必然有被愚弄之感。那时, 大王有口莫辩啊!”就这样, 老板的私事和公事都一起给办了, 各方都得到了自己期望的面子, 桓公也听得频频点头, 不由得夸赞道:“仲父助寡人治国平天下, 无有不成, 如此私家情事也替寡人想得那么周到, 真不知离开了仲父, 寡人会当如何?”
其他如桓公应燕国请求北征山戎, 管仲借势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临场的智慧之举, 使桓公在公众视野中讲信誉的美名得以维系等等, 凭借他先予后取的高超的政治智慧, 齐国的人气指数迅速上升, 终助齐国成就了人们心仰神随的霸主形象。
变革的方略须以满足并积极引导大众需求为基础
成功的组织变革始于在远大理想和现实国情之间寻找最佳的通达路径。而变革的实质是大众行为的变革, 而要使大众行为得到真正的变革, 就要充分尊重大众的真实需求。在这方面, 管仲自然深谙其道, 但决策者往往好大喜功而干出些不尊重规律的事情。齐桓公亦然, 如今诸多企业界的领袖亦然。
对于齐桓公, 称霸诸侯是其远大理想, 但现实国情却是齐国上下还是乱糟糟的一团。齐国大治何以为始, 变革徐进的路径又将如何?管仲认为, 富民乃组织变革之关键所在, 富民下承收服人心, 上承组织强盛, 任何远大目标的实现都要以坚实的物质和人才作基础。但桓公年轻气盛, 好大喜功, 认为“重兵, 内可以制止骚乱;外可以与诸强抗衡;上可以得到周室朝廷的看重。”于是就有了如上不听管仲力谏而致的连续两次伐鲁之败。
好在知错能改, 于是管仲的变法才得以顺利推行。《史记·管晏列传》中如此记载:管仲既任政相齐,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通货积财, 富国强兵, 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 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 因而予之;俗之所否, 因而去之。但如此简单的道理, 却总有无数的英雄豪杰和著名机构以“重新发明轮子”式地反复经历。
以进为退, 赢得关键人物对变革的理解和支持
要使组织变革得以顺利推行, 除了决策人的认同和支持外, 那些对决策人的言行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的支持和认可也是极为重要的。而要获取这些人的理解和支持, 管仲的以进为退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管仲本一囚犯, 因鲍叔牙拼力推荐, 桓公求才心切且有相当的雅量, 才使其得以死而复生。桓公一时高兴, 马上就要拜他为相, 管仲则坚决反对, 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臣对齐国未立寸功, 拜为宰相, 众臣一定多有反对, 到时大王如何应对?只用一句‘管仲说得很好啊’来应付, 又何以服众?”建议桓公去征求一下其他大臣, 特别是那些他特别倚重的重臣的意见。
高傒是位老臣, 才思敏捷, 足智多谋, 又为桓公抢先从莒国回到齐国夺得国君之位立下大功, 与鲍叔牙一起, 是桓公的股肱之臣。由于鲍叔牙偏重于征讨杀伐, 高傒在朝中为桓公出谋划策, 颇得桓公的信赖, 所以一直觊觎着宰相之位。他一听桓公要拜管仲为相, 心里颇不受用, 立即来见桓公, “臣以为, 管仲确是人才, 拜为宰相, 也未尝不可。不过, 既然有众多大臣反对, 依臣愚见, 此事不必急在一时, 可过些时日再定不迟。”但当桓公告诉他对于匆匆拜管仲为相反对得最早、最厉害的就是管仲本人时。高傒不得不心悦诚服, “唉, 没想到管仲如此超凡脱俗, 微臣自愧不如!”
就这样, 管仲以退为进, 不仅获得了直接主管桓公对自己变革坚定不移的理解和支持, 也赢得了关键同僚, 如高傒等人的理解和支持, 为日后变革的顺利推行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
情报网络和人力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情报网络和人力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是成功的组织变革两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前者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后者保证方案执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管仲之所以成功, 与他在这两个方面所下的功夫不无关系。
兵法云:“知彼知己, 方能百战不殆。”如何才能知彼呢?那就得派了解彼方的人深入彼方, 将日常的情报收集和应景性的情报收集有机结合在一起, 管仲在这些方面都可堪称大师。
管仲随公子纠在鲁国一呆就是数年, 突然有一天, 一个农夫打扮的人来见管仲。管仲大喜, 与之秉烛夜谈。次日, 那人匆匆离去。管仲派侍从去请召忽, 自己则穿戴齐整端坐客室中。片刻功夫, 召忽来了。他进门刚一看到管仲, 便诧异道:“大夫满面春风, 莫非有什么喜事?”管仲郑重道:“将军请坐。今日齐国当有使臣来, 特请将军相陪, 一同应对。”召忽边就座边惊奇地问:“大夫怎知国内有人来?”管仲微微一笑, 道:“我与将军、公子离开齐国, 虽是避难, 却也是为了保存势力, 将来重整齐国社稷。如若就那么匆匆忙忙地一走了之, 耳聋目瞎, 岂不要客死他乡?不瞒将军说, 离开齐前, 我早已隐伏下耳目, 待国内一有风吹草动, 便火速前来告知。所以, 齐国的一行一动, 皆在吾掌握之中。”
想想看, 一个随着主子逃亡的人, 不仅想到了主子可能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还数年间一直坚持着, 这样的人焉有不成功之理?管仲的情报网络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 在具体的人选上, 管仲也有周详的考虑, 比如齐桓公准备九合诸侯共讨南方强楚前, 他亲自选定出使各国使者, 宁戚因有成功说服宋国与齐国修好的经历而被派往宋国, 王子成父因曾帮助郑厉公复位等有利因素而被派往郑国。等等, 可以说, 正因为管仲有了如此精细和周密的情报网络, 所以他的决策不仅具有正确性, 更保证了决策的前瞻性。
毛泽东主席说过, 方向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关键。任何组织的成功, 都是正确的战略加上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体系建设的成功。而组织能力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人力体系的建设,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又是人力体系建设成功的逻辑前提, 在这方面, 管仲的经验值得分享。
管仲任宰相不久, 桓公要他举荐人才。而管仲对宫中文武的才能品行早已做足了功课, 高傒、隰朋、宁越、王子成父、宾须无、东郭牙, 以及上卿国子、高子等皆受封各归其位, 执掌着朝中各要务。
清华男卖水果切记 篇5
诞生
果酷网创始人贾冉,2001 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系,2005 年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系读研究生,2012 年之前他在淘宝公司做研发。果酷网并不是贾冉的第一个生意,他早前做过代理鞋店,也做过SNS网站,不过都亏了。“我从小就爱折腾,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卖电脑。之前两个生意的现金流都不太顺畅,所以就失败了。”贾冉反思道。
2010 年,电商很火,“不安分”的贾冉又打起了做个线上线下产品的主意。想吃送上嘴的水果的愿望是果酷网诞生的直接诱因。此外,这件事显然也有利可图,切好水果卖,肯定有附加值,而且品牌做到位,溢价空间很大。
2010年6月,贾冉的果酷网成立,他和朋友共投了10多万元,租个民居就开始批发水果,雇人切,发传单。起初,身边的人并不看好贾冉,“觉得我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放弃一淘一年30万元的高薪,做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不值得。”
而刚刚入行的贾冉确实吃了不少亏,当时的定位也让他损失惨重。由于“心太大”,果酷网最初针对的是全北京的C市场,订货数量很少,而配送费用却很高。“比如一个人在网上订20 元的水果,配送费用就在10元,那时候公司平均每天的支出是1500元,而收入仅为1000元。”
C市场行不通,于是贾冉决定转型做B市场,“抓个大客户,一单1000份,直接搞定。”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始四处洽谈业务,第一笔生意是一家卖汽车的4S店,贾冉每天为其提供150份水果切,收入1000 元,并实现了收支平衡。此后的大客户接踵而至,优酷土豆、小米手机、搜狐畅游……贾冉介绍,目前他的客户有200 多个,2012年营收1000多万元。而之所以拿到这么多客户,贾冉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产品好,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做得比较早。
“当规模小的时候,一个公司的人力还可以忙得过来,但是人多了的时候,人力根本就忙不过来,但我们后端有20多个人。另外平时吃水果只有一种水果或者几种水果可吃,而我们可以一次让你吃上十几种水果。”
卖的不是水果
创业公司常常面临着被抄袭的风险,尤其是像果酷网这样看起来几乎没有技术门槛的公司。不过,贾冉却显得颇为淡定,他认为自己先走一步。
“鲜果切一开始是没技术含量,不过到了一天1万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首先,果酷网做了三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知道如何梳理产品线,用户的订购需求,包括水果采购的全年的价格比,精确到每一天,哪种水果口感最好,价格最低。他们有三年的采购报价,根据数据,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出自动化的配餐系统。这是一项资产,保证采购的成本最低。
不过,以上都不是最核心的,贾冉最看重的则是果酷网的品牌和定位,“我们不是卖水果的,而是做企业服务、员工福利的。”果酷网无论是在说服客户,还是在激励员工上,都抱着这样的理念。
对于果酷网目前发展情况,贾冉挺满意的,“刚创业的时候,我已经有房有车,小日子过得挺安逸的,创业更多的是想给自己一个激励。现在公司存活下来了,我觉得挺成功的。但是也不会沾沾自喜,我希望未来公司可以上市或者被收购,让果酷网就等于鲜果切。”
业内人士曾对果酷网的发展模式给出以下评价:果酷这个项目在国内比较新颖,但也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难以快速规模化,对于2B的商业模式,除了靠一个个去谈,依靠销售去打单,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所以人力的困境决定了其规模化太难,很慢实现快速增长。二是技术门槛低,面临着大量的模仿者,会面临同质化竞争,最终陷入价格战的漩涡。三是抗风险能力较弱,虽然获得了投资,但是太过于单一的业务模式与形态,以及略显粗放式的商业模式和资金相对短缺都会随时对公司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如何真正地建立竞争壁垒,确立市场的先发优势,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是这家鲜果切商业公司应思考的问题。
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六要素 篇6
一、“博爱和用心”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 生活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寄宿制的小学生情感孤独, 他们需要一个能扮演多种角色的班主任, 所以我们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还要做他们的慈母严父。做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 要对每一个孩子倾情、倾心。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 没有关爱, 就不能组建成好的班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生是教师具备的美德, 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具备这样的美德。只有奉献爱心, 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班主任还要用心, 对工作有热心, 对学生有爱心, 面对问题要细心, 思想工作要耐心, 做事情要用心。总之, 班主任只要有“心”的教育, 学生就有新的发展。
二、“勤快和细致”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就要做到四勤。腿勤———多往班里走, 勤了解班里发生的事情;眼勤———多往班里看, 勤发现班里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嘴勤———多对学生说, 确实要做到苦口婆心, 勤解决班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脑勤———遇事要多想, 如何处理班里的事情。班主任在做到勤的同时还要“细”,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生活情况, 了解情况要详细、认真, 处理问题要细致, 不能急躁、简单、粗枝大叶, 甚至粗暴。
三、“全面和严格”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正确态度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第一要对工作全面抓。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要努力做到从严管理, 严格按校纪、班规办事, 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做到持之以恒;其次要违章必究, 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还要严而有度, 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 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 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
四、“人格和师德”是做好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不仅要靠讲道理来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还要用制度来管理学生, 用班主任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启迪学生、感化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 对事业的追求, 还要乐观向上、心胸豁达, 要善于化解各种矛盾, 用自己的人格和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
五、“自制和自治”是完善寄宿制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手段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 习惯于“人治”管理办法的班主任深有体会, 整日话不离口, 说得口干舌燥, 学生易犯的错误还时常出现, 搞得自己精疲力竭。这就需要在建班时, 组建得力的班委会把作为班级一员的集体感、责任感交给他们和其他学生, 让学生建立起为集体而努力的信念。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慧眼, 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班级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任务就轻松了一大半, 可谓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六、“沟通和信任”是寄宿制班小学主任工作的升华
做好寄宿制班主任工作, 和自己的学生沟通这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学生家庭情况, 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等, 以便在处理问题上“对症下药”。对一些问题学生, 班主任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化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除此之外, 班主任还要和学生在心理进行零距离接触, 相互信任。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 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是有生命活力的个体, 他们也需要老师肯定自己。这样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矛盾和问题上才能游刃有余。